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清史稿·张之洞传》看张之洞的历史贡献摘要:张之洞是清末的洋务派领袖,朝廷重臣。他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依据《清史稿·张之洞传》拟对张之洞的历史贡献做一简单梳理,祈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张之洞现代化贡献

张之洞(1837-1908),字香涛,直隶南皮人。洋务派后期的主要领袖,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官至大学士、军机大臣。终其一生大力兴办洋务,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为清王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张之洞这位清廷的忠臣,死后却得到他的政治对手孙中山的高度赞扬。孙中山称其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者”。那么张之洞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而得到孙中山的称赞?笔者不以浅薄,仅就《清史稿·张之洞传》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张之洞历任地方、中央要职,一生奋发有为,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教育、政治、军事、经济四个方面:

1.教育方面

张之洞天资聪明,“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1]p12377,国学功底极好。基于此入仕之初,清廷命其出任学政,他也积极作为,建立书院,培养人才。杨锐、廖平等均是其任四川学政期间培养出来的著名人才。中法战争结束后,“之洞耻言和”,

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始培养新式军事人才。对于张之洞在任封疆大吏时期兴办教育之事,《清史稿·张之洞传》并没有叙述。但是据笔者了解,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均与张之洞有着直接关系。加之张之洞一贯重视教育,以此踱之,张之洞在此时期应该会在兴办教育方面有所建树。

张之洞在科举道路极为顺利,“年十六,举乡试第一。同治二年,成进士,廷对策不循常式,用一甲三名授编修”,可以说是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但是进入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面对“千古未有之变局”,对于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科举制亟需变革,面对这一形势,张之洞提出了自己对于科举制的改革制度。在“戊戌变法”时期,面对“朝士日议变法,废时文,改试策论”的主张,张之洞提出了自己较为稳健的改革主张,他认为“废时文,非废五经、四书也”。同时鉴于新时期对于军事人才的需求,他提出了“欲挽重文轻武之习,必使兵皆识字,励行伍以科举”的改革主张。在清末“新政”时期,他更是敢为人先,“与坤一合上变法三疏”,提出了“设学堂,停科举,奖游学”的全面改革教育的主张。其后,张之洞“釐定大学堂章程”,奏请废除科举制,并“兼莞学部”[1]p12380,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历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2.政治方面

张之洞是洋务派运动后期的领袖,较之前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他在政治上颇有建树。1901年,被八国联军逐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发布上谕,声称变通政治。而此时距离慈禧太后血腥镇压维新

派的“戊戌政变”还不足两年,张之洞仍大胆的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一起,先后三次上奏清廷,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江楚会奏此三折》。此三折“论中国积弱不振之故,宜变通者十二事,宜采西法者十一事”。以此为基本依据,清廷推行了大量改革措施,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清末新政”的开端。作为重要的封疆大吏,张之洞自然大力推行了自己的改革主张。时人称“环顾疆臣行新政最力者,莫于文襄(张之洞谥号为文襄)”[2]。

3.军事方面

光绪初年,张之洞调往中央,“擢司业,再迁洗马”。面对沙俄侵占我国西部领土的阴谋,他“遇事敢为大言”,主张“毁俄约”

[1]p12377。最终促使清廷下定决心,与沙俄鉴定了新的条约,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

中法战争时期张之洞出任两广总督,处于战争的最前线。张之洞慧眼独具,奏请调老将冯子材驻镇南关,结果取得克谅山的辉煌胜利。中法战争之后,张之洞“耻言和,则阴自图强,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疏请大治水师,岁提专款购兵舰”,同时“於两粤边防控制之宜,辄多更置”[1]p12378,在军事方面厉行改革,以求收“图强”之效。

在第一次署理两江总督期间(1895年)和担任湖广总督

(1889-1907年,其间两次短暂梳理两江总督)期间,张之洞大力淘汰旧军,编练新军。先后编练了江南自强军和湖北新军。特别是湖北新军,成为清末与北洋新军齐名的主要新军力量。辛亥革命

期间,一部分湖北新军成为辛亥革命的基本依靠力量。张之洞编练湖北新军时,无疑是希望借助此新式武装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军队却最终成为腐朽清王朝的“掘墓人”。

4.经济方面

作为洋务派的主要领袖之一,张之洞在经济方面建树颇多。特别集中的是在担任湖广总督时期。1889年到1907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几近2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张之洞在湖北地区大力改革,发展经济,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称之为“湖北新政”。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方面。张之洞高度重视铁路的作用,并且独具慧眼。他主张“今宜自京外卢沟桥起,经河南以达湖北汉口镇”,并认为修此线有七利。最终“得旨报可”,并调任湖广总督监修此线南段。在张之洞的努力下,此线修成并成为南北大动脉(即今天的京广线一段)。

(2)重工业方面。张之洞利用“大冶产铁,江西萍乡产煤”的优势,“乃奏开鍊铁厂汉阳大别山下”,[1]p12378这就是著名的汉阳铁厂。

(3)轻工业方面。“又以荆襄宜桑棉麻枲而饶皮革,设织布、纺纱、缫丝、制麻革诸局”[3]p12379,建立一系列轻工业企业。

由于张之洞的努力,“湖北新政”办的有声有色,湖北经济亦由此跨入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关于张之洞在经济方面的贡献,毛泽

东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