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对比研究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动物词汇作为人类对自然界生物认知的产物,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观察、理解和情感。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意义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通过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此外,该研究还可以为翻译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选取一批典型的英汉动物词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比研究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意义。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共性研究:分析英汉动物词汇中存在的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的方面,探讨人类对动物认知的共性。
(2)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性研究: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所反映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3)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研究: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语料实证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英汉动物词汇的相关文献资料,建立英汉动物词汇语料库。
(2)对比分析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异同点,进行分类整理。
(3)结合具体语料,对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与创新点1.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将揭示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为翻译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相关领域提供有益的学术贡献。
2.创新点本研究将从跨文化的视角,全面深入地探讨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意义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丰富其研究内容。
英汉谚语里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目录
01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 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
03 二、方法
02 一、引言 04 三、结果
05 四、讨论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五、结论
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谚语是各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动物词汇在英汉谚语中扮演着不 可或缺的角色。通过对英汉谚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 深入了解英汉文化的异同点以及动物词汇在两种文化中的不同含义。
有些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误解。例如,“狗”在英语 中常常被用来形容忠诚的朋友,而在汉语中,“狗”有时候被用来形容卑劣的人 或行为,这可能是由于历史和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三、研究方法
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语料分析法:收集英语和汉语中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分析它们的 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形象和寓意为人们所喜爱。这些谚语不 仅反映了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和情感,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汉两种语言 中,动物谚语的存在和含义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对英汉动物谚语文化内涵 进行对比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首先,英语中的动物谚语大多源自西方文化传统,其中涉及的动物种类和象 征意义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例如,“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猫儿不在,老鼠成精)这条谚语中,猫被用来象征权威或纪律,而老鼠 则代表了顽皮或懒散。在西方文化中,猫和老鼠的关系通常被用来形容社会中不 同阶层或群体之间的关系。
参考内容二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英语和中文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方面的 差异日益突出。本次演示将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跨文化对比分析,旨在 探讨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 化。
英汉动物词汇的喻义比较及运用的异同

是一定文化背景下的产 物。它所 反映的语 用含义依赖 于对其
背 景 文化 的理 解 。
动物 词汇在 英汉 文化 中喻 义的 比较
1 马 .
在西方神话 中, h e i P onx是一种神奇 的鸟 , 寿命长达五六 百年 ,临死前 为 自己筑一个巢 ,唱支挽歌 ,拍着翅膀扇起火 来将 自己烧成灰烬 ,然后在灰烬 中飞 出一只新凤凰从而获得
hre u ( os t 据可靠信息 oHos 也可用来喻指身体强壮的 新生 ,由此 P o nx含有 ‘ 生” 复活” 的意思 。在中国 mo h re h ei 再 、“
千里” ,是说人老却壮心不 已的杰 出之士 ; ‘ ”指幼马 ,汉 驹
语中的 ‘ ( 千里驹”指年轻少壮 的杰 出人才 。
历史上英 国人嗜好 马 ,因而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说法。如
p t e a b fr te os 本末倒置 ) ogtt ih f mte u t cr eoeh hre( h t ,t es a tr h r g o 人。在汉语中关于马的种种联想意义也甚佳 ,尤其是被古人 称为 “ 千里马” 的名种马 ,更有一个 美好 的象征一一杰 出的 人才 。如千里马在古代又称 为 “ , 骥” 所谓 “ 老骥伏 枥 ,志在
文化 中 ,凤凰是鸟 中之王 。 ‘ 飞 ,群鸟从 以万计” 凤 ,它的羽 毛 “ 五彩而文” ,又能 自歌 自舞 。所 以 ‘ ‘ 有多才 多艺 、风 冈 采出众的象征 意义 ,如 “ 毛麟角”一词 ,喻罕见的人才或 凤 珍贵物品;“ 凤藻”指 美丽的辞藻修饰 。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 凤凰 的形象在 中国人心 中成为超越世俗 的灵物 。
教 研探 索
英 汉 动 物 词 汇 的喻 义 比较 及 运 用 的 异 同
英语论文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比较研究

毕业论文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Animal Te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姓名:指导老师:英语专业xx 学号:职称:xx 讲师中国·珠海二○一○年五月xx学院毕业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我所呈交的毕业论文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Animal Te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研究取得的成果,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均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其参考文献,论文使用的数据真实可靠。
承诺人签名:日期:年月日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Animal Terms between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ABSTRACTCulture and language are inseparably interwoven. Language is a vehicle that helps record and interpret culture; it’s through language that pieces of abstract impressions and conceptions in man’s mind can be reconstructed in concrete words. Only when words and phrases in a certain language are combined with some cultural elements could they cease to be dead symbols of meaning as what they are in the dictionary. Culture becomes alive by means of language.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e is more than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mankind, in other words, culture is not only unique to human, but also something concerning animals. Humankind is not separate beings, for animals came before us, now surround us and will help us along into the future. They facilitate and add spice to human life. Animal terms, as one group of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lexicons, carry some extended meanings more than what they denote on the surface, since with the elapse of time, human beings have tied these words with their habits, customs and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everal animal terms and the relevant expressions in terms of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histories, thinking models etc.,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reasons which can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Keywords:animal terms comparative analysis extended meaning culture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比较研究摘要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
动 物词 汇 的起 源
作者简介 : 张朝 阳( 1 9 7 8 一
・
) , 男, 山西洪洞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与研 究。
6 8・
张朝 阳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 比研究
f o x ” 等, 来表示狐狸狡猾 。 那是因为狐狸在 自然界中 有 比较 高 的 戒 备 心 和警 惕 ; 又例如 , 蜜 蜂 来 比喻 忙 碌( a s b u s y a s a b e e ) ; 羔羊 比喻 温 柔 ( a s g e n t l e a s a l a mb ) ; 猪 比喻 肮 脏 、 贪吃 ( a s d i r t y a n d g r e e d y a s a p i g ) ; 公 鸡 比喻 骄 傲 ( a s p r o u d a s a c o c k ) ; 鹦鹉 比喻 学舌( t o p a r r o t w h a t o t h e r p e o p l e s a y ) ; 驴 比喻 愚 蠢 ( p l a y t h e a s s ) ; 蜗牛 比喻缓慢( a s s l o w a s a s n a i l ) 等。 以上 的例 子 表 明 , 对 于 同一 动物 英汉 两 种 语 言 中赋予 的情感态度 、 比喻意义 、 联想意义 和文化特 征基本相 同或相近 。 其主要原 因在于动物本身 , 即 动物相似 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这种情况在英汉两种 语 言 中是 及其 常见 的 。
书 中指 出 : “ 语 言 的背 后 是有 东西 的 , 而 且语 言 不 物联 系起 来 , 特别 是 文化 心 理对 于联 想 的产生 起 着 能 离 开 文化 而存 在 。 ” … 语 言 学 家 帕 尔 默 也 曾在 潜在 然 而也是 重要 的激发 和 引导作 用 【 罚 。 邓炎昌 , 刘
中英文中关于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

[摘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进程中,动物一直与人类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使得人类对动物产生喜爱或同情或厌恶或恐惧的错综复杂的情感,人们也常常借动物来寄托和表达人们的情感,所以在英汉两种文化中都有许许多多与动物相关的词汇。
语言中的词汇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差异,由于受历史、习俗、价值观念、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涵。
本文通过对英汉语动物习语对比研究,探讨两种语言折射出的文化信息的差异。
由于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差异、社会心理差异、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中英文动物习语的语义及涵的差异;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环境下,为传达语言准确信息就必须挖掘动物习语所隐含的文化信息。
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动物词汇;英语;汉语;文化;涵中英文中关于动物习语的对比研究习语是人类文化的积淀,是语言的精华,是表达完整意义、结构定型的短句,是多种修辞、特别是比喻手段的集中表现。
英汉两种语言都以习语丰富而著称,其中动物习语颇丰,有的习语折射出了中英的历史、文化渊源。
动物习语的使用可以使英汉两种语言形象生动、性格鲜明、色彩丰富。
本文将通过研究中英文动物习语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动物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关文化涵;文化差异、审美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差异的影响;英汉动物习语具体比较;英汉翻译中应该注意语言的文化涵等方面来探讨两种语言折射出的文化信息的差异。
一、同一动物词在英汉文化中的文化意义异同点(一)人类文化的一般进化导致英汉动物习语的共性人类文化的一般进化反映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就是各民族在生活经历,思想认识上所存在的某些共性。
①这种共性也被称为文化重叠(cultural overlaps)。
在英汉语动物习语中也表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例如,英汉语中都用公鸡来比喻骄傲(as proud as a peacock),用熊来比喻粗暴的脾气(be like a bear with a sore head),用蜜蜂来比喻勤劳(as busy as a bee),用猴子来比喻淘气、顽皮(monkey with)②,用猪来比喻胖、贪吃(as fat as a pig, make a pig of oneself),用蜗牛来比喻速度缓慢(as a snail’s pace),用鹦鹉来比喻学舌(parrot fashion),用驴来比喻固执、笨拙(as stubborn as a donkey, as stupid as a donkey),用羊羔来比喻温顺(as gentle as a lamb)③等。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英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英汉语中都有大量的动物词汇,文化内涵,有褒义有贬义。
通过对各类动物在英汉语言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不同、空缺以及字面意义不同,文化内涵相似或相同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发现文化对词汇的影响,揭示中英文化差异,有助于语言学习。
本文以蝙蝠、猫头鹰、牛、熊四词为例,对它们在英汉翻译中字面意义相同、文化内涵差异现象进行对比分析。
一、bat(蝙蝠)汉语中蝙蝠的“蝠”与“福”同音,常出现在年画上。
画五只蝙蝠飞入大门,即五福临门,表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画蝙蝠和鹿一起,代表福禄;画蝙蝠爬在一个圆圆的铜钱上,即福在眼前;红蝙蝠是大吉兆,因为洪福或鸿福。
传说千年的蝙蝠是白色的,吃了它还能长寿。
西方的bat却是一种与魔鬼和黑暗势力有联系的不祥之物,常让人联想到丑陋、凶恶、瞎眼、吸血动物等特征。
这也许是因为吸血蝙蝠的缘故。
凡英文中带有bat 的习语都含有贬义,如as blind as a bat视力差、有眼无珠,as crazy as a bat发疯,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come to bat面临严峻考验等。
许多人还认为bat与巫婆有关,他们相信bat 闯入私宅是死亡的凶兆。
二、owl(猫头鹰)猫头鹰也称夜猫子,专门夜间活动,叫声凄厉,在中国常被看作不祥之兆,如“夜猫子进屋,全家都哭”“夜猫子进宅,好事不来”。
有人甚至迷信地认为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都要倒霉。
而西方人却把owl看作智慧的象征。
在希腊神话里,雅典守护神雅典娜是智慧女神,猫头鹰即是她的化身。
在儿童读物和漫画中,猫头鹰的形象是睿智、公正。
动物间的争端要请猫头鹰来裁决,紧要关头要向猫头鹰请教。
因此,英语中有as wise as an owl (象猫头鹰一样聪明)的习语。
而owlish形容一个人聪明、严肃。
由于猫头鹰夜间活动,owl可喻指常熬夜的人,这点与汉语中的夜猫子相吻合。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

英汉动物词汇内涵意义对比词的内涵意义表示词的概念意义的属性,在日常谈话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并且因民族而异。
动物词汇作为语言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同一个词语承载的内涵意义也是不相同的。
下文就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意义的异同作以比较和说明,以期对两种语言和文化进一步理解和学习。
一、同一词汇内涵意义相同英汉两个民族对一些动物的相同认识,使得这些动物词汇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下能够引起他们的类似联想,赋予了这些动物词汇相同的内涵意义。
驴(ass )在汉语词典中的意思是指一种耳朵长,比马小的哺乳动物。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笨驴”、“蠢驴”这样的说法,用来形容反应迟钝的愚笨之人。
同样在英语中“ass ”这个单词也有“ a stupid person ” 这样的意义,衍生出类似“ to make an ass of oneself (犯傻)”,“ as dull as an ass (蠢得像头驴)”,“ an ass in a lion 's skin (冒充有智慧的人)” ,“play the ass ”(做糊涂事,出洋相)等一些习语。
类似的还有狐狸(fox )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奸诈、狡猾的动物。
人们常用“他是只老狐狸”来形容那些诡计多端的狡诈之人,同时,也将那些使用各种媚人手段来勾引男性的女性称作“骚狐狸” 或者“狐狸精”。
那么在英语词典中,“fox ”这个单词也有以下两种意思:(1)a person who is clever and able to get what they want by influencing or tricking other people (狡猾的人;老滑头)(2)an attractive young woman (漂亮的年轻女子)。
由之在英语中产生一些如同“ as cunning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 He i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只狐狸)” 这些常见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比较研究
作者:黄靖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1期
[摘要]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载体。
语言的形成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实现的,因而其往往承载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动物词汇作为语言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除了其本身所具有的意义外,还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中的动物词汇,揭示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032-02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记录着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任何一种语言都体现了该语言群体独有的特征。
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词汇上。
美国语言学家Carol R.Ember曾说过,语言能够通过词汇来反映与之相对应的文化,因此,所有的文化都会在词汇中留下痕迹。
作为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对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了解逐渐加深,人们常把动物和自然现象、情感态度以及性格联系起来,或褒或贬。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同一动物的文化内涵一般是不一样的,这就使得在跨文化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双方极易发生误解,进而产生交际的障碍。
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动物词汇进行分类研究,试图深入比较其在英汉语言中文化内涵的差异,意在提高我们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终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着相似的文化内涵
虽然东西方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由于某些动物身上具有的相同特征,不同文化群体中的人对于这类动物词汇也会产生相同的心理。
例如“狐狸”一词,无论是在汉语还是英语中,它通常都包含“狡猾奸诈”之意。
汉语中,当人们指代老谋深算的一类人时,通常喜欢用“老狐狸”形容;同样的,英语中也有同样含义的表达,如“He is as cunning as a fox(他狡猾的像只狐狸)。
又如汉语中“狼”被用来指代“凶狠残暴”亦或是“好色的男人”,而英语中也有相同含义的表达,如“a wolf in a sheep’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a-wolf-whistle(调情口哨)”。
类似的表达还有:as venomous as snakes(蛇蝎心肠), as busy as a bee(像蜜蜂一样勤劳)。
事实上,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相似,一些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在两种语言中是相近的,意义是可以一一对应的。
这也证明了不同文化当中,除了差异之外,还存在着文化的相似性。
正因为如此,在跨文化流中,一般人们不会因为这类词发生误解而最终导致交际失误。
二、不同的动物词汇蕴含相似的文化内涵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还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即不同的动物词汇具有相似的文化含义。
处于两种不同语言社会中的人们,由于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他们观察事物的角度也不相同,由此,尽管是不同的动物词汇,却可以承载相近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里,老虎是当之无愧的“兽中之王”。
一方面,它是权力与勇猛的象征,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也是因其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天下,又如词语“虎虎生威”“生龙活虎”皆是这一内涵的佐证。
另一方面,老虎也是凶残暴戾的,如“苛政猛于虎”“虎视眈眈”等。
相反,在西方文化中,老虎并没有这么丰富的内涵,取而代之的狮子则享有这一声誉,英国更是自诩其为“the British lion”。
于是乎,当翻译汉语短语“拦路虎”时,译者根据西方的文化习惯,自然将其译为了“lion in the way”。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农耕社会,牛与人类朝夕相处,关系十分紧密。
于是,在中国人的思维里,牛往往与“忠厚、勤劳”的形象相联系,短语“老黄牛”应运而生。
可是在西方文化中,因为“马(horse)”承担着大多数的日常劳作,因此“马(horse)”具有了和汉语中的“牛”相似的含义。
因而,汉语中的“壮如牛”应该被翻译成“as strong as horse”。
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其他的表达:
Chinese Expressions English Expressions
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lead a dog’s life
如鱼得水 like a duck to water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when the cat is away,
the mice will play
狂如疯狗 as mad as a wet hen
杀鸡取卵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
公鸭嗓子 as hoarse as a crow
热锅上的蚂蚁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这类词汇充分反映了两种文化的差异,因此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交流双方应该高度重视这部分词汇,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国家的背景文化,以减少交际失误。
三、相同的动物词汇蕴含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影响以及历史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中存在着这么一类词:它们基本意义相同,但有时人们由此联想到的文化内涵却完全不同。
英语中,“熊(bear)”被人们认为是凶狠、残忍的动物,当它们被用来形容人时,往往包含着A-tempered or bad manner person(鲁莽之人)的意思;但是在汉语中,“熊”却没有了类似的意义,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对它的形象是笨手笨脚,行动缓慢,蕴含着愚笨的含义,因此也有了“瞧你那熊样”一说。
又如人们常见的动物“狗(dog)”在两种文化中就有着截然相反的含义。
西方人爱狗,把狗看成是人类忠实可靠的朋友,甚至有人将狗当成是其终身的伴侣。
因此,英语中的狗大多含有着褒义,如lucy dog(幸运儿)、top dog(优胜者)、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
但是在中国,尽管人们也把它们当成宠物饲养,但是在汉语语言中,狗的形象似乎一直不好,人们常将其与“卑劣、无耻”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如“狗腿子”“狗仗人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可能会因为不了解对方所说词汇的文化内涵而产生误解,甚至导致交流的失败。
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对这类词汇的学习对我们的交际是大有裨益的。
四、英汉语言中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
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语言中的词汇内涵。
英汉民族的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两种语言不可能在词汇和意义上产生完全的一一对应,从而产生了某一词义的空缺现象。
如英语中有些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是汉语中不具有的,如大象、猫等动物,对中国人而言它们不过是普通动物,没有任何联想意义。
同样的,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是长寿象征的“鹤(crane)”在英语中也找不到对应含义。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品牌叫“白象方便面”,如果我们把它直译为“white elephant”,外国人一定非常奇怪,因为在西方,“white elephant”意为“累赘”之意。
如果厂商不知道其中的差异,将其名称直译,那么这种名牌的命运可想而知。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鹤是一种喜庆的动物,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许多字画中,文人墨客常将鹤与松树联系在一切,寓意为“松鹤延年”,讨其长寿健康之意。
但在英语中“鹤”却没有了类似含义,对他们而言,鹤仅仅是种普通的动物,别无他意。
在实际的交流中,汉英语言中出现的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词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和迷惑交际双方。
某些时候,由于听话者缺乏对该词语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从而使其接收不到说话者带有友好亦或是不友好的信息,从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双方语言系统中词汇的大相径庭,如果学习者望文生义就极易闹出笑话,进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输入语言的同
时也需要适时地输入其蕴含的文化含义,增强学生对于目的语学习的准确性,从而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寇槐花.从英汉动物词汇的比较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6):65-66.
[3]孙治平,王仿.俗语两千条[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23-36.
[4]张瑾.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比较[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