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

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睑下垂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方法: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选择在本院接受过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治术的142名(182只眼睛)。

全部病人都接受了上睑提肌短缩手术。

术前应做好各种检查,明确术中的禁忌症,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手术后患者应注意局部护理,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地护理。

结果:142例病人全部成功,经一个月的追踪观察,双侧眼皮的高度基本一致,与术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

经三个月的追踪,瘢痕消失,眼皮关闭良好,未发现二次手术的病例。

出现的并发症有:5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早期水肿,2例患者出现了暴露性角膜炎,3例患者眼皮不能完全闭合,1例患者术区感染。

结论:眼睑下垂矫形手术中,应注重手术后的局部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同时应注重病人的持续护理,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关键词:上睑下垂;先天性;矫正术;围手术期引言: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生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动眼神经核或者是提上睑肌发育异常引起的,一种是由于显性遗传或者是隐性遗传造成的。

患有疾病的人会出现眼睑不能正常抬起,会有不同程度的视野障碍,视野不够清晰,还会有弱视、斜视、近视等症状,而且有些人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皱额、耸肩、头向后仰等姿势,对身体和精神都有一定的影响。

上睑下垂分为轻、中、重三种,用指压眉弓测试上睑缘活动度不超过4 mm属于重度。

根本提不起来,就是彻底地下垂了。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于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本院接受过先天性上睑下垂矫治术的患者。

共有142个病人(182只眼睛),102个病人在一侧,40个病人在另一侧,87个男人在另一侧。

结果:65名女性患者在3-36岁之间,76名小于5岁患者,27名5-10岁患者,39名大于10岁患者。

1.2方法1.2.1术前护理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基本状况评估,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病人的家人和社交群体对病人和手术的支持程度。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上睑下垂0 引言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或Mül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而使上睑呈下垂的异常状态。

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术式能适合所有类型的上睑下垂[1]。

我们采用皮肤轮匝肌瓣悬吊术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年龄3~25岁,术前做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重症肌无力、Horn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上睑下垂,额肌肌力正常,Bell’s征阳性,共32例46眼。

手术区域局部麻醉,儿童采用全身麻醉。

沿设计的标记线作皮肤第一切口,然后在第一切口上方3mm处,平行于第一切口作第二切口,其内外侧均比第一切口略长约2mm。

在眉弓上缘内中1/3与外中1/3交界处,各作一约5mm的水平切口,深达额肌面。

分离第一、二切口之间的皮肤轮匝肌组织达到睑板面,在睑板面用剪刀将眼轮匝肌和睑板相连部分剪开,制成内侧与内眦部相连、外侧与外眦部相连的弓弦状皮肤轮匝肌条带。

用小棉棒蘸100mL/L三氯乙酸溶液均匀的涂在皮肤轮匝肌条带的皮肤表面(注意不要涂在眼轮匝肌上及切口内),1min 后用刀片刮除坏死的表皮及附属的腺体,生理盐水冲洗条带及切口。

在皮肤轮匝肌条带的中央用剪刀剪断。

由眉上切口向睑缘相应部位作潜行分离,将皮肤轮匝肌条带自隧道中向上提出并拉紧,至睑缘超过角膜上缘约2mm后,断端分别固定于切口皮下深层组织处。

整理并缝合皮肤切口。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经验丰富医师施行。

术后3~6mo后复查,平视时上睑缘均位于角膜上缘下1~2mm,无暴露性角膜炎、上睑闭合不全、眼睑畸形等并发症,眼睑开闭自如,上睑活动度好,上睑迟滞现象不明显。

2 讨论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儿童,其提上睑肌发育不良,肌力差,且此肌正在发育过程中,为不影响此肌的正常发育,又能及时矫正上睑下垂,不致给儿童造成其它不良影响,所以多采用利用额肌的术式[2]。

重度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矫正

重度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矫正

网织 带 排 斥 反 应 等并 发症 , 睑 外 形 满 意 。 结 论 眼 有 效 地 治 疗重 度儿 童先 天 性 上 睑 下 垂 。
【 键 词】 先 天 性 上 睑 下 垂 ;儿 童 ;涤 沦 网织 带 关
【 闰 分 类法 】 R7 9 7 【 中 7.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号 】 1 0 - 3 8 2 0 10 9 0 文 0 11 5 (0 80 —0—2 J
( 5 眼 ) 度 儿 童 先 天 性 上 睑 下 垂 患 者 采 用 涤 纶 网织 带 实 施 额 肌 悬 吊术 矫 正 , 后 随 访 时 问 3个月 ~ 3 7只 重 术
年 。平 均 6 5个 月 。 结果 . 术 后 达 到 正矫 6 9只 眼 , 9 ; 矫 2只 眼 , 3 ; 矫 4只 眼 , 5 , 占 2 过 占 低 占 无 涤 沦 网织 带 额 肌 悬 吊 术 效 果 良好 , 发 症 少 , 安 全 、 并 可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
我科 2 0—1 0 60 就 诊 的 重 度 儿 童 0 30  ̄2 0 —5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 6 4例 (5只 眼 )单 眼 下 垂 5 7 , 3例 、 双
眼下垂 1 l例 , 龄 3 l 年 ~ 2岁 。其 中 男 5 4只 眼 、 2 女 1只 眼 。术 后 随 访 时 间 3 3 ~ 6个 月 , 均 6 5个 月 。 平 . 1 2 手术 方 法 . 12 1 麻 醉 .. 管 内插 管 。 12 2 方 法 .. 用 龙 胆 紫 在 上 睑 缘 及 眉 上 缘 画 切 口线 , 切 全 麻 , 保证 手 术 的 绝 对 安 全 , 部进 行 气 为 全
重度 儿 童先 天性 上 睑下垂 的手术 矫 正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检查 上直肌 功能 时 , 要 注意 B e l l 现 象是否 正常 , 以避 免术 后眼睑闭合不全 , 角膜外露发 生一 系列病变 。
2 手术时机 的选择
先天性 上险下垂 的手 术时机 , 过 去大多数作者 只从 影响视
功能角度 考虑 , 其 实应从必要性 和可行性两方 面来 确定 。必要 性指 的是如 不及 时手术会 影 响患 儿正 常视功能 发育 。可行 性 是指 , 上 睑下垂程 度 已固定 , 手术矫 正后不 会 因患 儿生长发 育
0 引 言
上 睑下垂指 的是 提上睑肌功 能部 分或全部 丧失 , 以致 上睑 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 。按其原 因可分为先天性 和后天性两种 。 先 天性 上睑下垂 最常见 , 也 是最佳 的手术适应证 。患眼提 J 一 睑肌 残存肌力 的强弱 , 是 否伴有眼 睑 、 眼外肌先 天异常 , 与手 术 方法 的选择及 效果关 系密 切 , 如先天 性睑 四联征 , 不是 单凭 睑 下垂 矫 正手 术可 以矫 正 的。颌动 瞬 目综合 征 ( Ma e u s — G u n n
上 直肌均 无功 能 , 提起 双上 睑确无 复视 出现 , 可通过 手术适 当
完全外 露 , 睑裂 高度 、 宽度 、 轮廓 、 上 睑皮肤皱 褶和 睫毛倾斜 角
度均应对称 。睑缘弧度平顺 自然 , 无 内外 翻。能保持正 常的眼
将双 眼睑裂 高度 提高到 6~ 7 mm处 , 使瞳孔暴 露 , 术后用滴 眼
综合征 ) , 不应作 提上睑肌缩短术。伴有上直肌完全或不完全麻
痹 的病例 , 睑下垂矫正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后 天性 睑下垂 常见 的原 因有 外伤 、 全 身性或 眼局部 疾病 、
机械 性等 , 如肌 营养 不 良、 全 眼肌 麻痹或 提 睑后 出现 复视 的病

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3例

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3例

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23例作者:玉远林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对23例(31只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施行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

结果治愈30只眼,占96.77%,随访6月~2年,效果满意。

结论该术式效果肯定,在改善功能和美学方面优势明显。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缩短术 Muller肌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眼科常见疾病。

矫正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很多种,而最符合生理要求的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提上睑肌缩短术。

但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单纯做此手术,往往效果欠佳,尤其是对于提上睑肌完全无功能的患者。

目前多采用以额肌为动力的提吊手术治疗。

然而该术式举睑运动是直线的上升,与眼睑的生理的、弧形的向后上方举睑运动不相符合【1】。

我们近3年来运用提上睑肌缩短联合muller肌前徙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提上睑肌肌力在0~4mm的重度上睑下垂23例31只眼,男14例,女9例,年龄在1.5~17岁,其中单眼上睑下垂16例,双眼7例其中有4只眼提上睑肌力为0mm。

术前检查Bell‘s征(+),不合并眼外肌异常,眼位及眼球运动正常,无上睑迟滞现象,无外伤史。

1.2 手术方法按双重睑高度用龙胆紫作双重睑皮肤切口标记,一般距上睑缘4~6mm (内、中、外);若为单眼患者则参照对侧眼上睑皮肤皱褶位置画出切口标记线;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若为全麻病例还需在鼻梁上划出一水平线标记出拟定术后睑缘高度,并作为手术时睑裂开大的标准。

采用以外路为主的内、外路结合法,在标记线处做皮肤切口,上缘根据眼睑松弛程度适当去除一条皮肤。

翻转睑板,在睑板上缘行结膜下麻醉,使结膜与muller肌分离,在近内外眦部结膜各作一3mm长纵行切口,钝头小直剪自一侧切口伸入穹窿部结膜与muller肌间分离至另一侧切口穿出,用黄色橡胶片插入隧道作标记。

眼部整形--上睑下垂矫正术

眼部整形--上睑下垂矫正术

上睑下垂矫正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下垂已经成了每位患者的无奈,怎样矫正可以改善呢?下面请合肥福华整形医疗美容中心的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有效的矫正方法吧!上睑下垂矫正法:1、提上睑肌缩短术:适应于双侧或单侧轻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仍有部分功能者(提上睑肌的肌力在5mm或5 mm以上)。

亦可用于后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2、额肌提吊术: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先天性或后天性上睑下垂,尤其对严重的上睑下垂效果好,亦可用于其他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病例。

上睑下垂矫正术在没有额肌参与下,两眼自然睁开平视时,正常人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2mm,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和未经散瞳的瞳孔上缘之间。

若因各种原因上睑缘位置低于这个界线,甚至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而影响视力,这种异常的形态称上睑下垂(blepharoptosis)。

提上睑的肌肉有上睑提肌和Mailer肌(苗勒肌),前者受动眼神经支配,属横纹肌;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属平滑肌。

上睑下垂形成的机制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这两种肌肉功能减弱或丧失所引起。

实际上睑的提举运动主要依赖于上睑提肌的作用,而Miiller肌只不过起辅助协同作用而已。

故临床上所指的上睑下垂多为上睑提肌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引起。

而Mailer肌致上睑下垂者极少见,且程度轻,一般下垂1—2mm,仅在用力提举上睑时方显得明显。

上睑提肌正常运动幅度为14~15mm,其中21TUTI左右是由于它与上直肌连接所引起的作用。

所以,一般上睑运动在21TIITI左右时,认为是受眼球上转的影响或Mfiller肌参与的结果,而不认为是上睑提肌的运动幅度,这对于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术前判断上睑提肌的功能、规划手术方案及预测手术对上睑提肌应缩短的数量等具有一定意义。

上睑下垂的存在不仅影响眼部以及整个容貌之美,尤其是重度上睑下垂常影响视功能,因此上睑下垂的矫正是常见眼部美容手术之一。

上睑下垂矫正术介绍一、上睑下垂美学评价:上睑提肌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可造成睁眼障碍,就形成了上睑下垂。

先天性的眼睑下垂有什么办法吗

先天性的眼睑下垂有什么办法吗

先天性的眼睑下垂有什么办法吗?
很多求美者眼睛睁不开,看起来像没睡醒,面诊后才发现是上睑提肌无力。

眼睑下垂通常指的是上眼睑下垂即上睑下垂,表现为上眼睑部分或完全不能
抬起致上眼睑下缘遮盖角膜上缘过多,从而使眼睛的眼裂显得较正常眼裂小。

造成上睑下垂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先天性:占所有分类的80%左右,是由于提上睑肌发育异常而致其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2、后天性:由于动眼神经麻痹或重症肌无力所致;
3、假性:外观上睑呈下垂状态,但客观检查提上睑肌功能正常,上睑真实位置也正常,常见于上睑皮肤松弛,上睑缺乏支撑,特发性睑痉挛。

眼睑下垂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矫正,魏志香院长采用精细的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手术是把上眼睑的睑板悬吊固定于CFS上,利用上直肌的力量带动上眼睑的运动,该方法不仅能够
动态的地提升上眼睑的高度,因为力量的方向还完全维持了原本提上睑肌力量的方向,所以还能同时保障眼睑与眼球的正常贴附度和位置。

顾客改善项目:上睑提肌矫正+切开双眼皮+开内眼角
恢复后眼睛睑缘弧度自然,双侧睑裂对称,外形美观,呈现双眼皮的形态。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李君妮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2)6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 65只眼,年龄 6~ 25岁,均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包括轻度 2例,中度 20例,重度 15例,根据下垂严重程度的不同和上睑提肌、额肌的肌力强弱采用不同的治疗术式:上睑提肌缩短徙前术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结果:本组 37例 65 只眼随访 1~ 6年,平均 3.5年.从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了术后评价:轻中度下垂 22例,其中优 19例( 86.4%),良 3例( 13.6%),无劣级;重度 15例,其中优 11例( 73.3%),良 4例( 26.7%),无劣级.结论: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术式,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2页(P697-698)
【作者】李君妮
【作者单位】238000,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对比 [J], 刘苏;周希瑗;陈辉
2.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 [J], 蒋韵佳;孙松;朱婷婷
3.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J], 王欢燕;朱惠敏;吕碧
4.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 [J], 朱峰;卢蓉
5.两种术式在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郝红艳;赵瑜;李军;白蓉;马丹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从利用额肌的手术、加强提上睑肌的手术、额肌及提上睑肌吻合手术、利用其他眼眶组织加强上睑的手术等四方面作一综述。

笔者认为,治疗方案中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除常规的外眼形态,肌力等,还有与手术相关的检查,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加之与患者完善的沟通,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可增加患者满意度。

标签: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额肌;治疗进展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病例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上睑下垂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引起弱视,甚至阻碍患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目前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笔者就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治疗的进展,作一综述。

1 利用额肌的手术
1.1 利用额肌瓣的手术自2013年张海明等[1]提出额肌腱膜这一解剖概念之后,利用额肌腱膜瓣加强上睑力量的手术方式就成为至今最为经典的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在额肌瓣的制作上做了很多改良。

封必钊[2]等将传统的矩形肌瓣改良成外侧窄内侧宽的不等边额肌瓣,避免额外侧血管/神经的损伤,同时增加肌瓣蒂部的宽度,增强了额肌瓣的收缩力,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蘆苇等[3]则不剪断额肌瓣内外侧角,将矩形的额肌瓣调整为扇形,完全覆盖睑板全长,并采用多点缝合固定代替传统的3点缝合固定,术后眼睑弧度尤其外侧更为自然、美观。

牛贺平等[4]改良的额肌瓣更为简化,额肌两侧不作游离,骨膜与额肌间不作分离,直接将额肌褥式缝合在睑板上3针。

这样的手术方式损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快,尤其适合小儿患者。

1.2 利用悬吊材料固定于额肌的手术由于额肌瓣悬吊术分离广泛,术中易损伤眶上神经和血管导致手术失败。

同时由于上睑有额肌瓣存在,睑板前皮肤臃肿,影响美观。

重睑不明显。

低龄儿童额肌菲薄分离时更易损伤,因而悬吊材料也运用于在小儿重度上睑下垂手术中替代额肌瓣。

悬吊材料有很多,如异体巩膜,自体的眼轮匝肌,硅胶带,网织带等等.最简单易行的是缝线矩形悬吊。

改术式手术时间短,15min即可完成,术后反应轻,但缝线悬吊术断线、线头感染的并发症较多,远期有回退现象明显。

缝线没有弹性,也不符合眼睑闭合生理,因而现在已较少使用。

随着阔筋膜在眼部美容整形术中的应用,阔筋膜悬吊也成为儿童重度上睑下垂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阔筋膜材料有弹性、不易被人体吸收。

使用自体阔筋膜免疫反应最小,但考虑儿童自体取筋膜困难,陈忠飞[5]等则取患儿父母的阔筋膜进行手术,排斥反应低,手术效果满意.而杜春光[6]等运用长期甘油保存阔筋膜治疗上睑下垂,其取自猝死的健康成年人死后6h内阔筋膜,用
灭菌无水甘油中放冰箱冷藏层可长期保存备用,可一次多量取材备用,使患儿或其父母免遭取自身阔筋膜的痛苦,使得这一手术更为简单易行。

许乐文[7]等讨利用健康捐献者异体硬脑膜作为悬吊材料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也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硬脑膜由大量的胶原纤维组成,血管和细胞成分很少,因此几乎没有排斥反应;它又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柔韧性好,抗感染能力强,由于3个月后置入的硬脑膜最终被自体结缔组织替代,因此避免了作为异物长期存留可能导致的后期感染。

2 加强提上睑肌的手术
在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中,提上睑肌短缩术被认为是较符合生理功能和美容要求的手术。

提上睑肌使上睑向上向后运动,紧贴眼球表面,眼睑活动符合生理现象.故外形较美观。

因提上睑肌肌力的限制,以往手术适应证通常只限于提上睑肌肌力在4 rnm以上的轻,中度上睑下垂病例。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提上睑肌肌力与肌弹性之间无相关关系,肌弹性与肌收缩强度呈正相关。

一些学者,如朴荣利,等将提上睑肌短缩术也用于治疗重度上睑下垂,发现其效果优于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的手术方法.既能达到既符合眼睑生理功能,又改善美观的效果。

3 额肌及提上睑肌吻合手术
上睑肌腱膜额肌吻合术是在双切口下将提上睑肌腱膜瓣上端和额肌瓣吻合,适用于重度上睑下垂。

其优点是:因未改变提上睑肌和上睑的附着结构,术后提上睑协调性更好,重睑和睑缘弧度满意;术后上睑迟滞和闭合不全较轻,恢复较快;减少了术中调整缝线的次数和术后睑外翻、成角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廖士贤等用改良提上睑肌腱膜原额肌吻合术(即采用双切口下制作提上睑肌腱膜眶隔筋膜复合瓣和额肌瓣,经眶隔后隧道重叠吻合)进行矫治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取得更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4 利用其他眼眶组织加强上睑的手术
潘贰等通过用翼状韧带悬吊法治疗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其将冀状韧带连通提上睑肌下拉固定到睑板上缘。

该术式无需考虑提上睑肌肌力大小,不会引起结膜脱垂,术后睑裂基本闭合时间短,但全麻下如何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苏楠等所采用的上睑提肌缩短联合上横韧带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其在传统的上睑提肌缩短术的基础上,再利用上横韧带的强度、高度和弹性,可起到双重牵引上睑的作用,尤为适合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刘长松等,则采用分离出蒂在眶上缘附近的上方眼轮匝肌瓣和一个蒂在上睑缘下方的眼轮匝肌瓣。

将上方的眼轮匝肌瓣向下推进、固定于睑板,悬吊上睑,把下方的肌皮瓣加以适度张力后与上方肌皮瓣缝合的双眼轮匝肌瓣法,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为整形外科医师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前均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检查,除常规的外眼形态,肌力等,还有与手术相关的检查,如Bells征是否正常,是否有上直肌功能不足,对侧眼是否有上睑后退等等。

术前详细的检查,选择最恰当的手术方式,
加之与患者完善的沟通,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也可增加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张海明,凌治淳,乔群,等.简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39例[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2013
[2]封必钊,卢学军,王光军,等.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治疗上睑下垂[J].中华医学美容杂志,2011
[3]卢苇,林明,范先群. 改良额肌瓣悬吊术矫治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
[4]牛贺平. 改良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重症上睑下垂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3
[5]陈忠飞,徐深,李京. 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12
[6]杜春光,闫明,王洋. 长期甘油保存阔筋膜治疗上睑下垂[J]. 眼科新进展,2011
[7]许乐文,赵素焱,赵光喜. 硬脑膜额肌悬吊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
[8]Khooshabeh R,Baldwin HC.Isolated Muller’s muscle resection for the correction of blepharoptosis[J].Eye,2008,22:267-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