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的手术过程

合集下载

“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知情同意书

“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知情同意书
4.术中损伤临近血管、神经及其他重要组织,引起相应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
5.术后各种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伤口愈合不良、伤口裂开,必要时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6.术中、术后疼痛,出血、血肿形成,必要时需要再次手术止血及清除血肿;
7.术后睑缘弧度及重睑线弧度不满意可能,重睑线消失可能性;
8.术后矫正不足或过矫,可能需二次手术;
9.术后双侧眼睑裂大小不对称、重睑线不对称影响美观可能;
10.术后睑内翻、倒睫以及睑外翻可能、术后伤口瘢痕增生;
11.术后上睑迟滞、眼睑闭合不全,干眼症,球结膜脱垂,角膜炎,角膜溃疡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能;
12.术后有形成多层眼皮可能影响外观;
13.术后有眼球下转,双侧眼位不对称可能,可能影响美观;
14.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瘢痕增生可能;
15.术中根据情况决定手术范围及方式。
谈话医师签名:
手术医生签名:
签署日期:
患者及授权家属意见:
1.对医生介绍的情况已经了解。
2.对手术危险性与可能发生的问题表示理解。
3.要求手术,愿意承担手术风险,谅解手术意外。
4.确认手术部位为:
患者签名:患者签名签名日期:年月日
如果患者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请其授权的亲属在此签名:
患者授权亲属签名:患者亲属签名与患者关系:与患者关系身份证号:身份证号
签Hale Waihona Puke 日期:年月日“上睑下垂矫正”手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入院初步诊断:上睑下垂
手术方式:上睑下垂矫正术
麻醉方式:全麻
手术风险、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
1.麻醉意外、麻醉药物过敏,呼吸、心跳骤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上睑下垂讲课PPT课件

上睑下垂讲课PPT课件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来缓解上睑下垂的症状,例如使用眼药水或口服药物。
物理治疗:通过物理疗法来改善上睑下垂,例如使用按摩或电刺激等方法。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上睑下垂,手术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包括上睑提肌缩 短术、上睑提肌折叠术等。
辅助治疗: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例如佩戴眼镜或隐形眼镜来 改善视力等。
药物治疗原理:通过药物作用,增强提上睑肌的力量,使上睑下垂得到改善。 常用药物: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新斯的明等。 药物治疗优点:无创、无痛、无风险,对于轻度上睑下垂效果较好。 药物治疗缺点:对于重度上睑下垂效果不明显,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上睑下垂手术的适应症:适用于先天性上睑下垂、后天性上睑下垂等患者 手术方法: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等 手术效果:通过手术可以改善上睑下垂的症状,提高视力和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手术后需注意眼部护理,定期复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上睑下垂的定 义:上睑下垂 是指上眼睑无 法正常抬起, 导致眼睛无法 完全睁开的症
状。
上睑下垂的分 类:根据病因 的不同,上睑 下垂可以分为 先天性上睑下 垂和后天性上 睑下垂两类。
先天性上睑下 垂通常是由于 动眼神经核或 上睑提肌发育 不良所致,多 数患者需要手

如有异常症状, 应及时就诊并
告知医生
汇报人:
术前准备:确保手术环境清洁, 患者无感染病灶,眼部无化妆品 残留。
操作技巧:熟练掌握手术器械的 使用方法,保持手术过程中的无 菌操作,避免损伤其他眼部组织。
手术过程:根据患者上睑下垂程 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提上 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等。
注意事项:术后定期换药、拆线,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和 眼部受到外力冲击。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治中重度上睑下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睑下垂是指上睑边缘向下垂坠,导致视野受限,影响外观美观和日常生活。

轻度上睑下垂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进行矫正,如运用肌肉训练、电刺激和随之制定的健康饮食计划等。

但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非手术矫治方法往往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时需要通过手术干预来实现矫正。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

该手术通过联合上睑前缘挛缩及额肌提拉,将上睑提上,同时缩短上睑提上肌,达到提上睑边缘、扩大视野的目的。

下面将对该手术进行详细介绍。

手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在手术前期,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自身状态良好。

医生还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咨询,了解患者的病史、用药情况、手术期望等,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手术过程手术过程中,医生首先会在上睑鞘提上肌区域作出适当的切口。

然后,医生会进行上睑组织的清理和松解,随后进行上睑提上肌缩短术,并将上睑提上至理想位置。

医生会对伤口进行缝合和包扎,并进行必要的术后处理。

手术特点该手术的主要特点包括术前准备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期较短等。

整个手术过程通常在1-2小时内完成,术后一般可在1-2周内恢复正常生活,术后效果自然美观,无需担心术后明显的疤痕。

手术效果通过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可以显著改善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情况,提高眼部外貌美观度,扩大视野范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手术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控性,术后的并发症风险较低,能够满足患者的美学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有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

术后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术后护理,避免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饮食及休息,保持好心态,有助于术后恢复。

上睑联合筋膜鞘悬吊结合提上睑肌缩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重度上睑下垂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提升眼部外观,改善视野受限的问题,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上睑下垂手术治疗

检查 上直肌 功能 时 , 要 注意 B e l l 现 象是否 正常 , 以避 免术 后眼睑闭合不全 , 角膜外露发 生一 系列病变 。
2 手术时机 的选择
先天性 上险下垂 的手 术时机 , 过 去大多数作者 只从 影响视
功能角度 考虑 , 其 实应从必要性 和可行性两方 面来 确定 。必要 性指 的是如 不及 时手术会 影 响患 儿正 常视功能 发育 。可行 性 是指 , 上 睑下垂程 度 已固定 , 手术矫 正后不 会 因患 儿生长发 育
0 引 言
上 睑下垂指 的是 提上睑肌功 能部 分或全部 丧失 , 以致 上睑 部分或完全不能上提 。按其原 因可分为先天性 和后天性两种 。 先 天性 上睑下垂 最常见 , 也 是最佳 的手术适应证 。患眼提 J 一 睑肌 残存肌力 的强弱 , 是 否伴有眼 睑 、 眼外肌先 天异常 , 与手 术 方法 的选择及 效果关 系密 切 , 如先天 性睑 四联征 , 不是 单凭 睑 下垂 矫 正手 术可 以矫 正 的。颌动 瞬 目综合 征 ( Ma e u s — G u n n
上 直肌均 无功 能 , 提起 双上 睑确无 复视 出现 , 可通过 手术适 当
完全外 露 , 睑裂 高度 、 宽度 、 轮廓 、 上 睑皮肤皱 褶和 睫毛倾斜 角
度均应对称 。睑缘弧度平顺 自然 , 无 内外 翻。能保持正 常的眼
将双 眼睑裂 高度 提高到 6~ 7 mm处 , 使瞳孔暴 露 , 术后用滴 眼
综合征 ) , 不应作 提上睑肌缩短术。伴有上直肌完全或不完全麻
痹 的病例 , 睑下垂矫正术后易发生暴露性角膜炎。 后 天性 睑下垂 常见 的原 因有 外伤 、 全 身性或 眼局部 疾病 、
机械 性等 , 如肌 营养 不 良、 全 眼肌 麻痹或 提 睑后 出现 复视 的病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腱膜性上睑下垂的个性化手术治疗
e a i s a c di o i t a r ton c or ng t n r ope a i t ol ia c dii f t e a or p e oss a e e f c ie a d r tve pa h og c l on tons o he l v t a on ur i r fe tv n hep ult r s m e he l f o e u t no m a r lmod lt hee l a iy oft yei d. Ke r s b e ha op oss; lva o po u o i oph ha mol i e a in; i dii ua in y wo d l p r t i e t ra ne r ss; t l ogc op r to n v d to
中 根 据 提 上 睑肌 腱 膜 的病 理 改 变 , 性 化 选 择 提 上 睑 肌 腱 膜 修 补 术 、 膜 分 离修 复 术 、 膜 折 叠 术 及 腱 膜 缩 短 术 或联 合 个 腱 腱
术式。结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所有患者随访 3 月~2 , 1 患者轻度欠矫外 , 个 年 除 例 其余 均 获 得 满 意 效 果 。 结 论
第 3 第 4期 第 5 5页 9卷 6
21 0 0年 8月
华 中科 技 大学 学 报 ( 医学 版 )
Ac a M e i c e n t d Un v S iTe h olHu z o g ah n
V0 . 9 NO 4 P.5 5 13 . 6
Au 2 1 g. 0 0
Che on Zha i c a g nH g, ng M ng h n
De a t n f hh l lg Uno s ia , n j dia olg p rme t Op ta moo y, in Ho p t l To g i o Me c lC le e, H u z o g Unv riy o ce c n c n lg W u a 3 0 2, hia a h n ie st f S in ea d Teh oo y, h n4 0 2 C n

眼部整形--上睑下垂矫正术

眼部整形--上睑下垂矫正术

上睑下垂矫正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上睑下垂已经成了每位患者的无奈,怎样矫正可以改善呢?下面请合肥福华整形医疗美容中心的专家为我们介绍一下有效的矫正方法吧!上睑下垂矫正法:1、提上睑肌缩短术:适应于双侧或单侧轻度或中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且提上睑肌仍有部分功能者(提上睑肌的肌力在5mm或5 mm以上)。

亦可用于后天引起的腱膜性上睑下垂。

2、额肌提吊术:适用于额肌功能良好,先天性或后天性上睑下垂,尤其对严重的上睑下垂效果好,亦可用于其他手术方法矫正上睑下垂失败的病例。

上睑下垂矫正术在没有额肌参与下,两眼自然睁开平视时,正常人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2mm,上睑缘位于角膜上缘和未经散瞳的瞳孔上缘之间。

若因各种原因上睑缘位置低于这个界线,甚至部分或全部遮盖瞳孔而影响视力,这种异常的形态称上睑下垂(blepharoptosis)。

提上睑的肌肉有上睑提肌和Mailer肌(苗勒肌),前者受动眼神经支配,属横纹肌;后者受交感神经支配,属平滑肌。

上睑下垂形成的机制从根本上说,就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这两种肌肉功能减弱或丧失所引起。

实际上睑的提举运动主要依赖于上睑提肌的作用,而Miiller肌只不过起辅助协同作用而已。

故临床上所指的上睑下垂多为上睑提肌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引起。

而Mailer肌致上睑下垂者极少见,且程度轻,一般下垂1—2mm,仅在用力提举上睑时方显得明显。

上睑提肌正常运动幅度为14~15mm,其中21TUTI左右是由于它与上直肌连接所引起的作用。

所以,一般上睑运动在21TIITI左右时,认为是受眼球上转的影响或Mfiller肌参与的结果,而不认为是上睑提肌的运动幅度,这对于上睑下垂矫正术的术前判断上睑提肌的功能、规划手术方案及预测手术对上睑提肌应缩短的数量等具有一定意义。

上睑下垂的存在不仅影响眼部以及整个容貌之美,尤其是重度上睑下垂常影响视功能,因此上睑下垂的矫正是常见眼部美容手术之一。

上睑下垂矫正术介绍一、上睑下垂美学评价:上睑提肌的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可造成睁眼障碍,就形成了上睑下垂。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上睑下垂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上睑下垂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上睑下垂病例名称:上睑下垂病例编号:XXXXXX讨论时间:2021年X月X日讨论地点:XX医院眼科病房参与人员:眼科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及患者家属病例简介:患者,男,45岁,因“双眼上睑下垂6个月”入院。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上睑下垂,初期症状较轻,未引起重视。

近一个月来,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就诊于当地医院。

经检查诊断为“上睑下垂”,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既往史:无特殊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专科检查:1. 眼部检查:双眼上睑下垂,左眼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2mm,右眼上睑遮盖角膜上方约3mm。

眼球运动正常,双眼视力0.8(矫正视力)。

2. 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4. 影像学检查:双眼眼眶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双眼上睑下垂讨论内容:1. 病因分析:眼科主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首先考虑为神经源性上睑下垂。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是由于眼睑肌肉(主要是提上睑肌)神经支配障碍导致的,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后天性神经源性上睑下垂可能由于外伤、感染、肿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引起。

此外,还应考虑机械性上睑下垂,如眼眶肿瘤、炎症等导致的上睑脂肪增多或眼睑结构异常。

主治医师:同意眼科主任的观点。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的诊断可根据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初步判断。

本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眼眶CT平扫也未见明显异常,但还需进一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2. 治疗方案:眼科主任:根据患者病情,可考虑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如使用眼部保健品、眼部按摩等。

手术治疗主要为提上睑肌缩短术或上睑提肌移位术。

本例患者病情较轻,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如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

住院医师:保守治疗期间,可给予患者眼部保健品,如眼部按摩、热敷等,并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37例
李君妮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2)6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 65只眼,年龄 6~ 25岁,均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包括轻度 2例,中度 20例,重度 15例,根据下垂严重程度的不同和上睑提肌、额肌的肌力强弱采用不同的治疗术式:上睑提肌缩短徙前术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结果:本组 37例 65 只眼随访 1~ 6年,平均 3.5年.从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了术后评价:轻中度下垂 22例,其中优 19例( 86.4%),良 3例( 13.6%),无劣级;重度 15例,其中优 11例( 73.3%),良 4例( 26.7%),无劣级.结论: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术式,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总页数】2页(P697-698)
【作者】李君妮
【作者单位】238000,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美容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手术方法疗效对比 [J], 刘苏;周希瑗;陈辉
2.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 [J], 蒋韵佳;孙松;朱婷婷
3.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比较 [J], 王欢燕;朱惠敏;吕碧
4.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疗效比较 [J], 朱峰;卢蓉
5.两种术式在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郝红艳;赵瑜;李军;白蓉;马丹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问来源:思奇网
1 、上睑下垂时麻醉后,按手术前设计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剪除睑板前眼轮匝肌,只保留睑缘的一条轮匝肌。

2 、于睑缘中外1/3和中内1/3交接处,用1-0丝线缝合1针作为牵引线,将上睑向下牵拉。

再用拉钩将切口上唇向上拉开,即可显露上睑提肌腱膜附着之前界,在睑板上缘附近可见一浅沟状凹陷,此为眶隔膜与上睑提肌腱膜融合处,用剪刀沿此沟向上分离,将腱膜与前面的眶隔分开,即进入眶隔后间隙。

3、用拉钩向上拉开眶隔内的眶隔脂肪,显露出其下方的三行睑提肌腱膜,继续在眶隔后间隙内(眶隔膜与上睑提肌腱膜之间)向上分离。

在距睑板上缘10mm处,可见横向走形的节制韧带,沿该韧带继续向后分离,直至显露出上睑提肌缩短所需长度。

4、翻转上睑,将眼睑保护器置于分离好的上睑提肌腱膜处,托起上睑,显露好上穹隆结膜。

于穹隆结膜下注射麻药0.5ml。

注射时,进针要浅,一方面起麻醉作用,更主要的是利用麻药将muller肌与穹隆结膜分离。

5、在外侧(或内侧)穹隆部结膜做5mm长纵形切口,以钝头剪刀伸入切口结膜下潜行将结膜与muller肌分离。

6、将专用骨膜剥离器插入结膜下潜行隧道内。

眼睑复位后,于上睑提肌近睑板附着处一侧纵向切开,用眼肌镊夹住上睑提肌腱膜,在附着处剪断上睑提肌,抽出骨膜剥离器,继在muller肌与结膜之间向上分离至所需高度。

7、将肌瓣向下牵拉,观察内角、外角的牵制力及方向,沿上睑提肌两侧切口向上进一步剪断内角、外角和节制韧带。

继续肌肉向下牵引,测试肌肉的弹性。

8、将上睑缘提到预矫正的高度,同时将上睑提肌向下牵拉。

估计上睑提肌缩短的长度,在上睑提肌切除线的上方,用3-0丝线将上睑提肌固定在睑板上、中1/3交界处,嘱患者向上平视,观察上睑线的高度和弧度。

满意后,在两侧各褥式缝线一针。

9、在缝线下方2~3mm处,剪除多余的上睑提肌,为使肌瓣平复,可在肌瓣游离端两边用5-0丝线辅助缝合固定。

10、不能配合手术的儿童,以睑缘高于瞳孔2mm为宜。

11、用5-0丝线间断缝合切口,形成重睑。

在下睑中央距睑缘3mm处,缝一对牵引线,将下睑向上牵引闭合睑裂,并用胶布将缝线固定于额部。

想要了解更多整形方面的信息,请咨询思奇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