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核心生存力与核心资源要素

在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战略中,资源是企业生存的保证。企业从适者生存状态向基本生存状态过渡,最重要的资源是物质资源。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物质资源是确保企业能够活和活得好的基本资源。当企业物质资源积聚到一定程度,生存境界开始核心生存转向。核心生(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存是企业未来生存的终极目标。从基本生存到核心生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的资源保障逐渐过渡为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企业由物质生存状态迈向精神生存状态的软实力保障,是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的核心资源要素。企业核心生存力所涵盖的全部资源包括软资源、硬资源,都需要注入智力资源,方能紧紧整合在一块。

资本和智力是经济发展、社会推进不可或缺的两翼,两者的和谐、均衡发展,才能带来科学正确的行政决策、源源不断的经济支撑。尤其是智力作为重要的社会资源,可以带来跨越性的进步,已经越来越引起重视。美国劳(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工部长赖克在其《各国的劳动》一书中说道:一个国家的基本财富、基本资源不再是它的物质财富,而是其公民的素质、能力、智慧和思想。因此,世界各国未来的竞争是提高公民的素质、能力、科研智慧、开发智力资源。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崛起,大力发展新经济已成为我国在21世纪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当务之急。新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基础之上的新的经济形态,其显著特点就在于信息、知识等各种类型的(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智力资源取代工业经济的资本上升成为新的、决定性的终权资源和核心生产要素。我国必须抓住经济发展诸要素中最核心的智力资源,以智力资源资本化带动和推进智力资源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促进新经济的大发展。

一种资源要素核心地位的形成,往往是由其相对稀缺性决定的,因此核心资源要素既是社会竞争的焦点所在,也是社会竞争的结果,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历时数千年的农业经济时代,核心资源要素和财富的主要来源是土地,争夺土地成为农业经济时代发生战争的原由,封建地主、农场主甚至殖民主义国家就是在对土地的掠夺中发展起来的。到了工业经济时代,以货币和实物形态表达的资本成(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为核心资源要素和财富的主要来源,社会竞争主要围绕资本展开。在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揭示出资本掠夺的残酷性。工业化

中后期,国家之间、企业之间围绕资本的竞争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跨国公司通过资本的输出和全球扩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本的周转和循环,进行资本的再生产。

核心资源要素也直接决定着竞争地位的形成。在农业社会,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其整体实力也较强,封建地主、农场主因为拥有土地而成为社会的上层阶级,缺少土地的农民则沦为被剥削和被奴役的对象。工业化社会的情形也与此相似:由于资本实力的差异,世界逐渐分化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发展中(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国家两大阵营;资本家由于掌握资本从而控制着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缺乏资本的工人只能出卖劳动获得生活资料;拥有强大资本实力的跨国公司更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目前全球4.4万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家跨国公司子公司及附属企业,控制了全球生产的1/3,全球贸易的2/3,对外直接投资和专利技术转让的70%。

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核心资源要素都是推动经济发展、体现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谁在核心资源要素方面掌握了主导权、控制权,谁就能在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和地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中既有这方面的深刻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改革开放前,我国拒外资于国门之外,利用外资几乎为零,结果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差距越拉越大。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针对经济建设资金不足的压力,大胆利用外资,最终实现了工业化跨越式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

智力资源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状况和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人类智力劳动的结晶。智力资源其实是有形与无形的统一体,既包括人才和物化了的智力成果、智力产品,更包括无形的信息、知识、智力活动和智力劳动。人类有史以来就在进行各类智力活(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动,智力资源也一直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但长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自工业化中后期以来,智力资源重要性日益显现,它不仅可以部分代替或减少原料、劳动力、设备、库存等物资投入,而且可提高资本周转速度,左右资本流向,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在这一时代,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已经从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中的辅助要素或“外生变量”上升成为生存力的核心,成为决定性的终极资源和核心资源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的核心作用如何充分体现和发挥?根本途径是推进智力资

源的资本化。所谓智力资源资本化,就是(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要把智力资源这一核心生产要素人格化、物化、法律化、科学量化为资本,和其他资源要素一起,直接参与到生产、投资和分配中去,参与到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中去。

现代社会的文明正在让血腥的战争远离我们的视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竞争状态却时刻与我们如影随形。企业生存管理专家、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创始人邓正红先生认为,随着自然资源的日渐枯竭,环境的复杂多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市场竞争自然是更加激烈和残酷。新的生存环境促使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你死我活的硬碰硬地直接竞争,只会破坏共生共存的经济生态,最终对竞争的参与者(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都没有好处。新经济时代需要和谐的生存环境,需要超越竞争,这是企业由物质型经济模式向知识信息型经济模式的转变。这场转变要求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思想必须产生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把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企业的战略布局、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等经营管理活动都将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必须加强与外部组织的合作,以增强生存力。在新经济时代,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将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和信息等资源而非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谋求更大的竞争优势。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依托是智力资源,而智力资源的最根本载体是人,通过人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情感、知识、信息,就是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生存所需要的关键资源。整合智力资源,最重要的就是改善和提升对人的管理。

从情感方面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做好沟通管理。通过沟通管理可以在企业内部创造宽松的环境,满足员工的参与感;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网络,使信息在组织内部及时、准确传递,促使决策快速化,形成良好的反应机(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制,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可以强化对人的尊重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释放不利于工作和身体健康的情感因素,建立良好和完善的沟通管理体系。

从组织结构来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建立适应未来生存趋势的管理模式。邓正红企业未来生存管理理论指出,柔性生存是企(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业未来生存的大趋势,这种趋势更多地体现在柔性化管理中。柔性管理是在新经济时代中,以知识工作者为本的管理,是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而进行的管理,是随着时间、外部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新

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从资源对象来看,要整合智力资源,必须建立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的管理体系。新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的占有、配置、生产和(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消费为基本要素的经济,要求企业以知识为基础和核心进行管理,建立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依赖的知识进行收集、组织、创新、扩散、使用和开发等一系列过程的管理。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更加重视知识和人力资源。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进行管理需要重视精神激励,使被管理者意识到自己也是管理队伍中的一员,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自觉性。同时,企业还应该重视声誉管理和人文伦理精神。声誉管理是现代企业组织的一种新的竞争方式,其目标是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本文来自博锐邓正红专栏)的关系。声誉管理把管理的内涵延伸到企业之外,强调社会整体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在追求企业自身价值目标的同时,追求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