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电子教案

新词新语的分析、产生原因、特点新词新语分析、产生原因、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各种心理变化,以及当代文化环境的稳定因素和动态因素,对新造词语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各种新事物、新思潮、新观念纷至沓来,生活时尚和社会热点也频繁更迭。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对于新词新语的涵义,语言界有不同的界定。
但总体上有四种界定说法:1 新词语是新创造的,但还没有被普遍接受的词或短语。
2 新词语是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或短语。
3 新词语是指一个旧词所产生的新涵义或新语义、新用法。
4 新词新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从其他语言中,从本民族语言的方言古语词和行业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
二新词新语的分类1 新造词新造词是指已有语素独立而成的新词,或者根据汉语构词法,由原来语素合成的新词。
已有语素独立构成的词有:酷爽靓耶复合新词在新词语中屡屡出现,如作为否定性类词前缀:零X 零风险零消费音译新词语,即直接借助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新词语如:德克士(di co’s)披萨(pizza)麦当劳(mcdonald’s)肯德基(KFC)咖啡(coffee)扑克牌(poker)部落格(blog)哦了(OK)克隆(clone)艾滋病(AIDS)音译新词语,即按其所表达事物的概念音译引入汉语中的新词语如:电子邮件(e-mail)音译兼意译新词语,即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外语词相接近的读音,而在词义上保持了与 2吸收外来词外语词相对应功能的新词语如:黑客(Hacker)纯外文缩写词:SIM卡 ATM机3吸收方言词方言词跨地域流行并入普通话,主要表现在北京方言和港台方言上,这两种方言的地理位置恰好构成南北相对之势。
跨地域流行的北方方言主要是近年来产生的新方言词,如“宰人”4专业词语一般化由于高科技行业和经济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些行业的一些专业词语使用频繁,逐渐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如:硬件(也用作指生产、科技、管理经营中的设备等物质条件)软件(还用来指人员的素质。
现代新词新语的分析

现代新词新语的变化发展历程现代的新词新语是古代、近现代汉语词汇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实践领域的拓展,词汇不断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同时,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背景1.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新词、新语不断出现.改变了社会语言环境。
新时期出现的新词新语语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文化内涵,一方面表现出当前汉语词汇系统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迁。
新词语的产生对语言运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新词语的产生总是与社会、人口、物质、道德、观念、文化、习俗等的变迁密切相关的,最能产生新词语的地方总是起于社会的某些最活跃的领域、人群、媒体,甚至某些地区。
它不仅仅是作为新的语言载体、新的交际工具出现在生活中,而且真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记录了整个社会的每一步进程。
二、新词新语的解释1.新词新语:指新词、新语,整个词语是新的,也包括新义,词是旧的,词义语义是新的。
2.新词新语: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者随着社会的需要出现的新词,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和句子。
三、新词新语的分类1.一般词汇,这些词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产生。
(1)有关房地产市场的,如期房、楼盘、现房、经济适用房等;(2)有关网络的,如“裸聊”、黑客、伊妹儿、网虫、网吧等;(3)有关婚姻观的,如婚介、试婚、婚外情、丁客家庭、包养等。
2.音译外来词,如摇滚音乐、摇滚青年、卡拉OK,以及进入网络时代的外语音译词:酷、拜拜、麦当劳等等。
而且,在我们的汉语中并出现了大量的字母词:TV(电视)等等。
3.校园流行的一些新词语。
我们常说“我晕”、“我倒”;形容人长得丑用“恐龙”、“青蛙”;用“酷毙了”来表示帅极了。
我们普遍认为使用这种流行语是最新潮,最时髦的标志。
四、新词新语的特点1.来源广泛性。
浅议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

项 , 用 所 买 房 产 作 抵 押 , 向银 行 贷 款 的 行 为 , 由于 房 产
( )外 来词 五
的 持续 升温 , “ 按揭 ”一 词如 今 已是家 喻 户晓 。 同类 的 还有 “ 贫 ” 、 “ 联 网 ”、 “ 女 ”、 “ 扶 互 超 信用 卡 ” 、 “医托 ”、 “ 黑客 ”、 “ 黑哨 ”、 “ 牙 ”、 “ 市 ” 蓝 熊
“ 寓”。 公
可 以说 “ 们 去 忽 悠 忽 悠 他 ” 。 比如 还 有 ,几 个 人 要 “ 我 戏
虐 、耍 戏 、戏 弄 ”某 人 , 也说 “ 咱们 忽 悠 忽悠 他 ”。
( )缩 略 词 四
以上 四 种 原 因催 生 了 新 词 新 语 的产 生 和 发 展 及 传 播 。 那 产 生 新 词 新 语 的途 径 是 什 么 呢 ?笔 者 认 为 产 生 新 词 新 语
9 年代 以后 ,建 立 了 市 场经 济 体 制 ,做 生 意 的 人逐 渐 多 O
起 来 ,这 些 生 意 人 被称 为 “ 板 ” 一 大 批 行 政单 位 职 工 纷 老
纷 “ 薪 留职 ” ,去 东 南沿 海 寻 找 机会 ,称 之 为 “ 停 下海 ” 。
随 着 电 脑 的 普 及 , 很 多 有 关 电 脑 的 新 词 新 语 进 入 人 们 的 生 活 , 如 “ 网 ” 、 “ 字 ” 、 “ 度 ”、 “鼠标 ” 上 打 百
“ 卦”原是 《 八 易经 》中的八个卦象 ,后来被用来 占 卜 ,
音 译 加 意译 外 来 词 , 即整 个 词 音 译 之 后 , 再加 一 个 表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造成和流行趋势

现代汉语中的新词造成和流行趋势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汉语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
这些新词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方式,还反映了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中新词的产生原因以及其流行趋势。
一、新词产生的原因1.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新概念和新事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对应的新词也随之出现。
比如,"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词。
2.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的涌现。
社会变革和热点事件常常催生新的词汇。
比如,"低碳生活"、"快闪族"、"宅经济"等都是针对特定社会现象或热点事件的新词。
3.文化交流与文化输出。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涌入中国,并逐渐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的饮食、时尚和娱乐概念也带来了一批新词,比如,"网红"、"素颜"、"碎片时间"等。
二、新词的流行趋势1.网络与社交媒体影响的扩大。
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新词在互联网上传播更加快捷。
许多新词最初在网络上诞生并扩散,之后逐渐融入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
2.年轻人的创造和推广。
作为社会的主要创新力量,年轻人对流行文化和时尚敏感度较高,他们创造了大量新词并通过社交媒体推广,这些新词迅速传播和流行起来。
3.跨领域交叉影响的增加。
现代社会各领域的交叉合作越来越频繁,这导致了各个领域之间的词汇交流和借用。
新词的产生也借鉴了其他领域的术语和概念,使得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变得更加多样化。
4.时事和热点话题的推动。
当前社会变迁迅速,各种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时事和热点话题的讨论和关注,也会引发新词的涌现。
新词往往与社会问题、环境变化和文化冲突等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新词的造成和流行趋势是多方面的。
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

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人们对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新的词汇和语言模式源源不断地涌现而出,这些新词新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世界,而且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科技发展、人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因此对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不断进行研究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首先,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多以缩略词、英语单词汉化、新造词等方式而来。
例如,“APP(Application)”被汉化成“应用程序”、“二维码(QR code)”等被汉化成“快速响应码”、“脸部识别”等被汉化成“人脸识别”。
这些新词新语通常因其简洁明了、方便易懂等特性而得到较广泛的使用。
其次,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多与科技和网络有关。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现在人们喜欢通过微信、QQ、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
为了满足网络交流的需要,人们创造了种种新词新语,如“微商”、“贩卖萌”、“666”(形容赞美的意思)等。
此外,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还与经济、文化等因素相关。
例如,“网红”、“爆款”等词汇被广泛应用于电商行业中,在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佛系青年”、“耿直Boy/Girl”等则是流行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和态度。
最后,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存在,不仅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和演变,也凸显出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和使用现代汉语词汇,还可以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总之,现代汉语的新词新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词汇库,反映了社会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脉络和轨迹,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关注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涌现和演变,积极发掘其中蕴含的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这对于我们真正掌握并应用汉语,走向世界舞台具有重要意义。
谈谈新时期的新词新语

谈谈新时期的新词新语邯郸冀南新区林坛镇东王女学校2020年8月谈谈新时期的新词新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与人之间广泛的交流,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新词新语。
给力、炒作、高富帅、快手、微博、微信、白领、秀、丁克、蒜你狠、姜你军等等多种形式的新字眼涌现在人们面前。
新词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新词的传播迅速被广泛使用。
新词有其显而易见的优点。
人们不再需要饶口地、大篇幅地讲述,几个字几个字母,言简意赅。
同时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颇带轻松、快意的气氛。
新词更多地表现了一个人一个人类集群对生活观念认识的演变也更多地显现了人们对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追求。
具有好词义的新词,他可以诠释更多用一般语言无法详细描写的词境,这显然为人们的沟通又打开了具有烂漫色彩的一条路。
但并非全然如此。
新词的大量产生、积累,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个屏障,我们需要不断去转录其意,否则,就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事实并不允许我们过度乐观。
现在它已成为中小学生所追求的各种时尚中最有活力的。
引导他们自觉自愿地去创造和运用既具时代感。
也能帮助他们自觉抵制趣味低下的流行语的侵蚀。
所以我们要去正视新词,去使用新词,但其最主要的前提就是有选择地利用新词,从而理解它与流行性文化的关系。
说是新词,其实不过是以新意代替旧词而已。
比如出现的“蒜你狠”、“姜你军”这样的谐音新词,一时红爆网络。
新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受到了多数年轻人的追捧。
年轻人之间交流不时使用的新词,也为人际关系的交往带来了新的风尚。
当然,新词的出现带给我们不只有好处,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这样的流行文化传播,也会对我国的汉字文化带来冲击。
中华五千年传承积累的精华被唾弃,无数自以为新潮的青年人开始对旧文化进行全盘抨击和否定,用古怪、奇异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来彰显个性,以毫无创意的拼音缩写的方式来解读一些不伦不类的词义,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今天,我就是由这样一个问题来透过现象直击本质,来对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两面性来进行研究:一、新词新语流行文化创造和运用日新月异——新词新语的诞生之初新词新语的出现,是带有必然性的。
浅议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及途径

此外,工作氛围也是员工离职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让 员工感到舒适和愉悦,提高工作效率;相反,一个消极的工作氛围可能会导致员 工的流失。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员工离职还可能涉及个人职业发展、家庭因素等多个方 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企业可以尝试调整薪资待遇,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这可以通过建立 合理的薪酬体系、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等方式来实 现。
结论
总之,企业员工离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应对。 通过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对策,我们可以更好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提 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稳定和可靠的人才保障。
感谢观看
四、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新词新语将会继续产生并广泛应用于人们的 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媒体传播等领域。我们应该积极这一现象,以便更好地理 解社会文化的变迁。我们还应该鼓励创新表达方式,推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参考内容
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离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并非 简单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它还涉及到企业的战略、文化、员工个人等多个方面。 本次演示将对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 留住人才。
一、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
1、社会进步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临的事物和现象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词汇可 能无法满足人们表达新概念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些新概念,新词 新语应运而生。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词汇,都是近年来随着科 技的发展而产生的新词汇,直接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离职原因
企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薪资待遇、工作压力、工作氛围等。这些 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新词新语论文

新词新语论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词新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增多,而这些新词新语的涌现不仅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的语言系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研究新词新语的产生、传播和发展,对于我们深入了解时代精神、丰富语言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词新语的产生原因新词新语的产生,主要是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人们心理需求的驱动。
1. 社会发展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新产业、新知识、新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出现,都带来了新概念、新词汇的诞生。
比如,互联网时代的新词汇“微信”、“微博”等,就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而产生的;新兴产业的新词汇,“共享单车”、“网约车”等,都是随着新兴业态的崛起而出现的。
2. 人们心理需求的驱动人们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新词新语产生的原因之一。
比如,“负面清单”、“无人机”等新词汇,就是因为人们对这些新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才逐渐被广泛使用。
二、新词新语的传播途径新词新语的产生只是第一步,如何使这些新词新语广为流传,是新词新语进入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新词新语的传播途径。
1. 媒体传播媒体是新词新语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媒体传播更加方便和快捷。
比如,新闻报道、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都可以很快地将新词新语传播给更多的人。
2. 社交圈传播人们的社交圈子也是新词新语传播的重要途径。
往往是通过人际交往、聚会、吃饭等活动中,人们相互传递新词新语,使其广为流传。
3. 学术界传播学术界也是新词新语产生和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
学者们通过发表论文、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将独具特色的新词新语推广到更广泛的学者和观众中。
三、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新词新语的涌现和演变,是语言发展的一种客观反映。
对于新词新语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流行,往往是以人们需要和需求为出发点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新词产生的途径
当代生活的变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
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的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词语。
现在,就让我们新词新语的产生途径做一番检视与探究。
据统计,每年有1000多个新词产生,并且随网络普及不断增加。
当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爆发式产生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 ,使汉语充满了勃勃生机 ,同时也给汉语词汇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语言中的词汇,对社会的变化最为敏感。
加强对新词新语的形式特点、产生来源、消长原因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将会为当代汉语词汇理论的建构、认知理解、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新词新语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其家族成员来自不同的“族群” ,因此由于其成员性质或身份的不同 ,新词新语呈现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类型。
(一)新造的词语。
这类新词新语是指运用汉语固有的造词材料和结构方式 ,对新事物、新概念、新观念进行指称、描写而创生的新词和短语。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以及新闻事件 ,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畅销书籍(含各种文艺作品)等大众传媒的传播 ,是引发新词新语产生、流行的一个重要来源。
如“两个凡是、南巡、改革开放、万元户、与时俱进、退耕还林、八荣八耻、和谐社会、文化、台独”等一批新词新语生发、传播、流行和消隐几乎都是伴随某个政治性运动、问题或新闻事件的始终而消长变化的。
当前 ,大家印象最深的词汇变化现象应是一批文革新词(如“上山下乡、走资派、臭老九” )的废弃和“酷”等一些当代流行语(如“很 S”代替说话“拐弯抹角” )的退热等。
又如 ,电视综艺节目“开心辞典”、大众娱乐节目“超级女声”等皆因其节目的热播而催生了一大批新词新语;另如“尘埃落定”、“痛并快乐着”、“谁动了我的奶酪”因畅销书籍而流行。
此外 ,由于影视新闻报导往往力求用最新异的刺激来吸引受众的眼球 ,因而像“门槛”、“大使”、“铿锵玫瑰”、“PK”等反映时事热点的新词新语在新闻报导中频繁出现 ,由此也推动了一些新词、新义和新用法的迅速扩展和流行。
(二)“复活”“翻新”的旧词语。
这类词语由于产生了一些新义、新用法、新色彩而拥有了“新”面孔。
如“博弈、 (小)皇帝、垂范、拍卖、招标、股票”等复活并重新流行起来的旧词语 ,“下课、磨合、变数、打造、漫游、出台、对接、透支、阳光、主旋律”等产生新义和新用法的既有词语 , “老师、老板”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适用范围发生变化的词语 ,等等。
(三)跨域使用的方言词和形式多样的外来词。
这类新词语包含两个小类:一类是地域方言词。
主要是指由一部分方言词语向全民通用语浸染渗透和跨域使用而形成的新词语。
如北京方言词“有戏、歇菜、悠着点”等 ,粤港台方言词“靓、搞笑、搞定、光鲜、开涮、入围、穿帮、非礼、卖点、八卦”等 ,东北方言词“忽悠” ,四川方言词“雄起、散打、洗白、歪”等 ,湖南话“蛮⋯⋯”等等。
另一类是社会方言词。
主要指校园流行语、网络用语、行业术语等产生了新用法的领域性词语 ,它们大都通过去范畴化和语义泛化的方
式而成为流行开来的新词新语。
如:“点PPT”跨域使用的词语。
行业术语如医学术语“盲点”一词 ,原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接受不到光刺激、不能引起视觉的一点 ,新义则比喻没有被认识的或被忽略的地方。
另如体育术语“陪练”、交通术语“转轨”、摄影术语“暗箱操作”、军事术语“抢滩”、戏曲术语“重头戏”等都产生了新义并跨越了原先的专业领域而进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
网络用语全球通讯和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更是对新词新语的产生、流行和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各种论坛、聊天室、 QQ、 BBS、博客网站以及便捷的电子邮件等走进了大众的生活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体———网络语言。
如网络交际中的一大批词语都是新造词语或借用旧词形表达新义的词语 ,
形式多样的外来词。
主要指从汉语以外的其他民族语言中借入的词语 ,包括音译词、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及日语汉字借形词等。
如“秀、吧、酷、粉丝、黑客、博客、纳米、拜拜、比基尼”等纯音译外来词 ,“代沟、伊妹儿、艾滋病、保龄球、黑色幽默、丁克家庭”等音意兼译的外来词 ,“人气、写真、卖场、整合”等日语汉字借形词 ,等等。
(四)字母词和中西合璧词。
这类词语是当代汉语新词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虽与“外来词”有交叠 ,但为叙述方便 ,此处单列一类) 。
字母词大致有以下几个次类 :英文原形词 cool、 copy、 fans、 party、 show 等;英文原词缩略语 WTO、 OPEC、 UFO、 CEO、 CD、 VCD、 DV、 DVD、 PK等;“出口转内销”的汉语英译缩略语 CCTV、 CETV、 TCSL (对外汉语教学)等;汉语拼音字母组合词GB、 BB、 MM、 ZL (网络用语)和 HSK、 PSC、 RMB(专业术语)等。
近年来 ,“字母 + 汉字”型中西合璧词也出现得比较多 ,如:“A 股、 AA 制、 B 超、 CDB 区、大 S、 H 型、 IC 卡、 K 粉、 KTV 包间、卡拉 O K、 SIM 卡、 T 恤、T 型台、 U 盘、 V 字型、 X光”等。
(五)数字词与跨层次片段。
这也是新词新语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数字型词语 ,主要是指用阿拉伯数字(或中文数字)单独或者与汉字、英文字母一起组合而成的一类新词语 ,这类词语大多是名词。
如“110、 114、 119、 120、 911 (事件) 、 985 (高校) 、 211 (工程) 、 80 后(作家) 、 386199 部队(妇女、儿童、老人等农村留守人员的戏称) 、 G8(峰会)”等。
跨层次片段 ,指的是跨越两个词语的不成词片段(邢福义 2007) 。
如“不争(事实) 、不二(选择) 、说不”等。
新词新语的结构特征
(一)整体面貌的新颖性。
新词新语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就是它的新颖性,要么用一个新形式(如“驴友、闪客、负翁”) ,要么有一个新意义(如“版本、抢手、下课”) ,要么是一种新用法(如“挺、顶、八卦”) ,要么从局部使用走向全民通行,等等。
它们的出现总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是新词新语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决定新词新语命运的关键因素。
(二)词语的能产性。
这一特性具体表现为词语孳生的族群化特征。
这类新词新语在构造形式上通常表现出一种较强的类化倾向,大多采用类比构词(张博2007) 或仿拟造词的衍生方式,即:以现有词汇的某个词语模式为创构基础,进行类推、更换部分语素而成族群化地孳生新词新语。
关于这种构词方式,李宇明(1999)指出:“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都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背景就像是造词的模子(简称‘词语模’) 一样,能批量生产新词语,并使其所生产的
新词语形成词语族。
”如“酒吧”的“吧”,本是汉语从音译英语“bar”而引进来的借词, 此后又用它创造了“吧台、吧女、网吧、书吧、茶吧、氧吧、说吧、话吧”等,由“的士”的“的”构成了“面的、摩的、飞的、打的”等,由“水门”的“门”构成了“拉链门”、“高丽门”、“艳照门”等,由“国际互联网”的“网”字构成了“触网、网民、网虫、网恋”等词,由“可口可乐”的“可乐”构成的“百事可乐”、“非常可乐”,由“打工族”的“族”构成了“追星族、月光族、啃老族、背包族”等,另如“X 客、X霸、X虫、X工程、黑X、零X、绿色X”等成族群产生的新词新语,比比皆是。
由此,常常是一个新词语的出现便带动产生了一个词族、词群或一批词语,从而使新词语的产生呈现类型化、批量化衍生的态势。
可以说,这类语用效率很高的类义词族的产生,是词语家族相似性基因遗传扩张的自然结果。
(三)语表形式的趋简性。
绝大部分新词语在音节形式上都有一种主动向汉语复音化归化的趋向。
它们通常以双音节词为主,三音节、四音节的词数量相对较少,四个音节以上的则更少,在构造形式上表现出明显的趋简性特征。
其中,以新词新语中的缩略词语最为典型。
如“港姐”是香港小姐的简称,“彩市”是彩票市场的简称,另如“通涨、公关、家教、体改、商检、影视、交警、侵权、共识、小资、环保、安保、社保、地铁、电邮、彩超、彩显、核电、共建、立交、网校、乡企、特区、攻博、邮编、入世、外企”等都采取了双音节的形式。
(四)语义内容的不稳定性。
新词新语本身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决定了其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之中,不停地孳生新的成员以替代新意衰减或逐渐老旧的成分,新词新语只能是一个处于相对平衡中的概念系统,这一特征在媒体用语、校园流行语、网络用语、股市用语的新词新语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变脸”一词,属于媒体用语利用旧词催生新义的一个典型词语,它既可以指具体形态上的变化(如“城市交通大变脸”) ,也可以指内容(如“四六级英语考试变脸”) 、标准(如“教育收费大变脸”) 、样式(如“《开心辞典》栏目变脸”) 、态度(如“陈水扁变脸”)等方面的变化,即:一切事物从形式到内容的变化皆可用“变脸”一词去指称(杨文全等2004)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该词的意义、用法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中。
(五)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些新词语如“酷”、“PK”等呈爆发式产生和流行,很快就为全民所通用,而另外一些普及速度则相对缓慢。
有的生命力较长,有的生命力则较短。
仅就目前语用情况来看,“酷”等一些新词已减热,生命可能比较短些;“吧”等一直在流行普及,生命力就可能长些;至于“X客”族词,它们的更替率就可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