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合集下载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1.张力控制系统的类型:(1)张力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类。

闭环控制是通过测量张力信号,并根据信号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反馈调整,从而实现张力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点调节和多点调节两类。

单点调节是指在整个张力控制系统中,只对一个点进行测量和调节。

多点调节是指对多个点进行张力测量和调节,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张力的分布。

开环控制是根据张力的经验数值进行控制,缺乏对实际张力的测量和反馈,因此控制精度较低。

(2)在闭环控制中,根据传感器的位置和张力调节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控制方式:①高速控制方式:传感器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之前,这样可以使系统对速度的变化更加敏感,适用于对速度较高的工艺,例如纺织品的绕线操作。

②低速控制方式:传感器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之后,这样可以更精确地调节张力,适用于对速度较低的工艺,例如纸张的抄造过程。

2.张力控制系统的原理:(1)传感器测量张力信号: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的前后。

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张力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并传送给控制器。

(2)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控制器接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得到一个与实际张力相关的数字信号。

(3)张力调节装置:根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调节张力装置以实现需要的张力。

张力调节装置通常包括电机或气缸等控制元件,并通过调整传送装置的速度或张力装置的力来改变张力。

(4)闭环控制:如果采用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器会将实际测量到的张力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并根据误差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张力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能够适应不同工艺的要求。

总结:张力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物体的张力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张力装置,以实现张力的控制。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类,闭环控制通常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能够适应不同工艺的要求。

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1 引言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现代电气传动技术。

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变频调速系统,凸显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和维护方便等优点,为冶金处理线的张力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 带钢张力的作用采用张力控制防止带钢堆拉现象发生,同时,张力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防止带钢跑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钢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跑偏,而且会随着运行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跑偏,可以采用纠偏辊或八字辊,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时滞,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适当调节张力值,维持张力稳定,带钢可以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平稳的运行,张力反映迅速,无时滞,所以是防止带钢跑偏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于控制带钢的板形板形是衡量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板形良好指的就是带钢的平制度好,如边部起浪,中部浪皱等,这主要是由于变形不均匀,使带钢中的残余应力超出了稳定所允许的拉应力。

当采用微张力控制时,使带钢沿宽度方向上的拉力不超过所允许的拉应力,由此来保持带钢板形的平直。

2.3 有利于控制加热面积的控制炉区的入口段是预热炉,里面没有炉棍,是一段悬空的带钢。

两边喷嘴加热带钢。

利用张力可以调节带钢的悬垂度,保证在预热炉内的带钢充分加热。

此外,张力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张力辊电机的负荷。

可见张力控制对于正常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的保证。

而通过张力产生的原理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控制或影响张力的有关原因。

3 带钢张力控制方案以冶金处理线的控制为例,介绍具体控制方案。

图1表示了一条简单处理线的主要传动设备,由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和若干张力辊组成。

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分别建立各段张力,张力辊根据工艺需要分断上下游张力。

处理段br2参与tm1(张力计)的直接张力控制,其他张力辊作为各速度区域(活套将全线分成入口、中部、尾部三段)的速度基准[2]。

络纱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络纱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统 的 发展趋 势 。
关键 词 : 自动络 简机 ;络 纱张 力 ;控制 ;开环 ;闭环 ;混合环
中图分类号 : S143 T 0.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03—3 2 (0 6 5—0 7 0 05 2 0 )0 4 0 4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征 张

络纱张力是络筒工序中决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
由于离心力的原因 纱线的退绕张力与纱线 的特数成
正比。
要参数 。 络筒张力适当 能使络成 的筒子成形良好 结构 紧密而不损伤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 . 并有利于筒子在后道
工序 中能 顺利退 绕 。张 力过 大 将使 纱线丧 失弹 性 , 利 不
其实, 络纱速度 导纱距离和纱线特数等虽然都与退
利用传感器将检测量 ( 络纱张力)转变成相应 的电
信号 。 2 )控制
维修 .调节滞后 .控制反应速度慢。
2 . 混合 环 系统 .3 2
混合环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同时采用开环和闭环的控制 系统 .如图3 所示。它综合了开环和闭环两种控制系统的
优点 控制 精度 高 . 合 性能好 .但 结构 复杂 .不便于 设 综
1 1 退绕 张力 .
影响退绕张力的主要 因素 : 1 )退绕高度
满 管时张 力极小 . 随着 退绕进 行 绕张 力逐渐 增加 , 退
早期 的张力装置结构简单 . 不具有 自动控制的功能
所产生的附加张力是事先设定的一个不变的张力补偿值 它不会 因纱线退绕张力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 由退绕张 力和附加张力两部分叠加后实际运行的络纱张 力必然是 波动的 .它会造成卷绕不匀 和在下游工序退绕 时纱线张 力的波动。
将检测量与给定量相比较后得出误差信号. 将误差信

完整版张力控制详解

完整版张力控制详解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利用张力检测器进行扭矩控制

速度
INV
设定
+
CMP
-
INV

张力 设定
?张力控制精度较高
?保持一定速度运转, 则张力也会稳定
?加减速时,需要进行 控制补偿
?通过长度较长时,不 利于控制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优。 品质 ? 产品价值 ?收卷时经常出现因材料卷紧引起“菊花花纹”
等问题。 ?胶片、薄膜等薄的材料。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恒定张力、锥度张力和恒定扭矩
?因张力控制方式不同而引起的差异
张力
恒定张力控制
一定
锥度张力控制 恒定扭矩控制
卷径
递减 反比例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保护层的结构
PET PET 镀膜
防静电剂
胶粘剂
处理剂 ?防腐剂 ?抗擦伤剂
胶粘剂 防静电剂
PET(基材) 处理层
PET(剥离膜) 胶粘剂
防静电剂 PET(基材)
处理层
一次加工
腹膜
涂层
二次加工
裁切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制器的张力控制更理想?
? 6. 对绕线机及捻线机进行张力控制时,使用三菱的哪种张力控制器产品比较好。
?
现在只使用磁粉产品对绕线机和捻线机进行张力控制,三菱张力控制器一台也没使用,该如何使用呢?

张力控制系统介绍

张力控制系统介绍

欢迎!机电工程学院··复合材料缠绕装备研究所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徐东亮XDL556@纤维张力微机控制系统的是实现纤维预制产品和缠绕制品生产过程的纤维张力全自动控制系统。

缠绕制品不同区段、不同缠绕层的预应力控制 多股纤维合并的总纤维张力大小控制各股纤维张力的均匀性控制大张力控制过程各级施加大小最佳分配控制应用本系统可明显提高纤维制品的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

系统组态灵活、功能强大、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界面直观。

在尺寸公差控制、预应力施加、材料载荷均衡控制等高性能制品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纤维张力微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合并后总纤维张力大小控制合并前分纤维张力均匀控制施加过程各阶段张力最佳分配通过简单的软件设置不动硬件即可实现任意指定纱团向任意工位供纱,自动完成纱团张力和总张力控制,不会对没有使用的纱团产生断纱误操强大的应用适应能力作。

高度自动化缠绕换层时张力系统自动更改张力设定;断纱自动检测并停机报警,给出断纱位置;自动记录张力数据、自动张力图形数据显示;缠绕启动时可自动启动张力控制系统。

完善的前后处理功能一次性设定各层控制张力、设置控制过程具体功能、用户级图示可逆标定传感器;查看控制曲线、结果数据及其统计结果、打印生成美观、高效的产品控制结果报告;系统参数和张力设定文件的备份与恢复、控制结果数据备份保存和调入处理、处理方式依用户设定进行。

系统具有工厂级简单、明了的应用界面和研究级丰富、多功能界面。

控制窗口、字体等的大小可以随意调节。

灵活友好界面典型设备多工位高压气瓶缠绕机MCPM MCPM--5-1J 布带预浸机同时预浸5条不同宽布带,恒速、恒张力、恒胶量控制I型微机张力控制系统J型张力微机控制纱架A型微机张力控制机械结构I型微机张力控制机械结构伺服电机张力微机控制系统力矩电机张力微机控制系统生产数据系统纤维张力微机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1控制制品尺寸。

张力控制系统

张力控制系统

目录1. 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2. 总体介绍.....................................................3.张力控制系统..................................................3.1组成.....................................................3.2原理.....................................................3.3分类.....................................................3.4调试.....................................................4.编码器........................................................4.1工作原理.................................................5.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6.总结..........................................................7.参考文献......................................................1. 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目的:1、熟悉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张力检测装置、熟悉编码器的种类。

3、初步掌握S7-300PLC和G120变频器的应用。

4、了解张力控制系统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意义:在工业生产的诸多行业,经常会遇到卷绕控制问题。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类型与原理(天机传动制动器离合器提供,仅供参考之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张力控制方式主要有三种:手动控制型、半自动控制型和全自动控制型。

即全自动器张力控制器、半自动张力控制器以及手动张力控制器。

一、手动控制,在收料、放料或过程中不断调整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扭矩,从而获得所需的张力,这就要求用户必须随时检查被控材料的张力,随时调节输出力矩,若用气动制动器或离合器时,手动控制器可直接选用精密调压阀,可使用户节约一定的设备成本,但仅适用于一些低速的复合机、挤出机、纺织机械等张力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

二、半自动方式:利用超声波原理等自动检出卷径,从而调整卷料张力,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张力的半闭环控制,不仅可以自动测出卷经、控制扭矩输出,同时还具有缓冲启动、防松卷和惯性补偿等功能。

该方案的实施成本较低,因此在中档机械中应用广泛。

三、全自动方式:一般也有两种检测方式。

一种是通过张力传感器测定卷材的张力,然后由控制器自动调整离合器或制动器来控制卷料张力。

这种方式是张力的全闭环控制,原理上来讲,此种方案能够实时反映出张力的变化因此控制精度最高,因此一些高档的精轧机、高速分切机等冶金上采用全自动的张力控制系统。

高精度的张力控制器可用在收放卷及牵引等环节,在张力闭环的同时在放卷控制时可实现缓冲启动、防松卷模式、换辊控制等,在收卷时可实现锥度张力控制(无需传感器输入卷径信号)、启动惯性补偿、停车惯性补偿和换辊控制。

在张力控制点较多时先进的张力控制器可实现一台控制器多路检测及多路控制输出。

在卷径较大的情况下采用恒定张力卷取收料,随着料卷的增大时相对于卷心较近材料的力矩变大,产生打滑、收缩。

再有由于卷曲过程中材料的收缩及卷心的压力加大材料被挤坏或被横向窜出。

靠近卷芯的地方产生绉纹,使表面凹凸不平。

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卷径逐渐变大时张力应逐渐减小,即锥度控制)另一种全自动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浮辊电位器的检测信号来实现的,然后通过浮辊张力控制器来自动调整离合器及制动器。

张力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张力系统的原理及应用

张力系统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张力系统是一种通过施加拉力或压力来保持物体的平衡或稳定的系统。

在各个行业中,张力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维持物体形状、控制运动和传输力量等关键任务中。

本文将介绍张力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见应用领域。

2. 张力系统的原理张力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平衡力的原理。

当物体受到外部力或负荷作用时,张力系统通过调节拉力或压力来实现平衡。

以下是张力系统的基本原理:2.1 张力的定义张力是指绳线或其他类似结构中作用于某一截面上的拉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张力在相反方向同时作用于相邻的两个截面上,使得整个结构保持平衡。

2.2 张力系统的要素张力系统包括以下要素: - 张力元件:通常是绳、链或带状物等。

- 支撑点:用于支撑、固定张力元件的点。

- 外部力:通过张力元件传输给物体的力。

- 物体负荷: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

2.3 平衡条件张力系统的平衡取决于以下条件: - 任何两个支撑点之间的张力力量相等。

-外部力和物体负荷的合力为零。

- 张力元件维持恒定的长度。

2.4 张力系统的调节当外部力或物体负荷发生变化时,张力系统会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来保持平衡。

该调节机制可以通过改变张力元件的长度或调整支撑点的位置来实现。

3. 张力系统的应用张力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材料加工张力系统在材料加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例如在纺织业中,张力系统通过维持纱线的张力来保持纱线的平稳传输和控制织物的质量。

类似地,在印刷业中也广泛使用张力系统来保持纸张和印刷带的稳定性。

3.2 运动控制张力系统在运动控制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旗帜或帆布悬挂中,张力系统通过调整绳索的张力来控制旗帜或帆布的展开和收束。

此外,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张力系统在输送带和绳索传动系统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3.3 航空航天在航空和航天领域,张力系统被广泛用于控制和平衡飞行器的运动。

例如,在卫星部署和空中加油中,张力系统被用来控制绳索和油管的张力,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现代电气传动技术。

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变频调速系统,凸显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和维护方便等优点,为冶金处理线的张力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 带钢张力的作用
采用张力控制防止带钢堆拉现象发生,同时,张力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1 防止带钢跑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钢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跑偏,而且会随着运行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跑偏,可以采用纠偏辊或八字辊,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时滞,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适当调节张力值,维持张力稳定,带钢可以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平稳的运行,张力反映迅速,无时滞,所以是防止带钢跑偏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于控制带钢的板形
板形是衡量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板形良好指的就是带钢的平制度好,如边部起浪,中部浪皱等,这主要是由于变形不均匀,使带钢中的残余应力超出了稳定所允许的拉应力。

当采用微张力控制时,使带钢沿宽度方向上的拉力不超过所允许的拉应力,由此来保持带钢板形的平直。

2.3 有利于控制加热面积的控制
炉区的入口段是预热炉,里面没有炉棍,是一段悬空的带钢。

两边喷嘴加热带钢。

利用张力可以调节带钢的悬垂度,保证在预热炉内的带钢充分加热。

此外,张力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张力辊电机的负荷。

可见张力控制对于正常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的保证。

而通过张力产生的原理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控制或影响张力的有关原因。

3 带钢张力控制方案
以冶金处理线的控制为例,介绍具体控制方案。

图 1表示了一条简单处理线的主要传动设备,由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和若干张力辊组成。

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分别建立各段张力,张力辊根据工艺需要分断上下游张力。

处理段br2参与tm1(张力计)的直接张力控制,其他张力辊作为各速度区域(活套将全线分成入口、中部、尾部三段)的速度基准[2]。

图上红色表示主速度辊。

针对不同的控制对象,我们采取不同的传动方案。

图1 带钢处理线
3.1 主速度辊控制
主速度辊控制如图2所示。

转速设定与编码器负反馈比较后,经过速度环pi调节,作为转矩给定输入电机模型,电机模型再通过矢量控制法对马达进行控制。

其中 a为附加转矩,b为转矩限幅。

以br1为例,它需要分断开卷张力和活套张力,而且是入口段的速度基准。

因为主要任务是保证入口速度按设定运行,它应采取纯速度控制方案。

见图1:其中a处附加转矩可以作为预设值放在速度调节器的后面,使得马达启动时按我们计算的转矩运行,速度调节器再此基础上微调,保证速度的精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将加速度、摩擦力等损失以及上下游张力差经过计算后作为预设值。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线启动过程的
图2 主速度辊控制
3.2 直接张力控制
根据带钢上下游速度差产生张力,直接张力控制系统如3所示。

在基本的速度调节方案的基础上,将张力设定值与实际张力比较,经过pi调节产生速度差,附加到速度调节器上。

这样,我们就通过控制张力辊与生产线的速度差达到精确控制张力的效果。

就拿br2为例,如果tm1检测到的张力小于设定张力,br2减速,反方向扯紧带钢,以增加张力。

这样,br2与tm1就形成了闭环张力控制。

a处附加转矩的作用上文已经提到,在此做类似处理即可。

图3 直接张力控制系统
3.3 间接张力控制
间接张力控制如图4所示。

开卷机、卷取机、活套需要建立张力,而此区域并无张力计。

我们只能采用开环张力控制,即间接张力控制。

与方案2类似,将张力设定值换算成转矩,与实际转矩比较,经过pi调节产生速度差,附加到速度调节器上。

不难看出,间接张力控制的实际控制对象是转矩。

图4 间接张力控制
3.4 其它张力控制技术
除了利用速度差控制转矩,还有别的转矩控制方案吗?
直接转矩控制。

即将速度环旁通,直接把设定转矩加在速度调节器后面,马达模型会直接按给定转矩运行。

很多厂家的变频器还设计了速度环自动激活的功能,也就是在速度反馈超过限幅后,速度调节器自动激活,防止飞车。

不过,这种保护能对付飞车,却对付不了
打滑。

下面介绍转矩限幅的控制方式,如图5所示。

图5 转矩限幅的控制
我们在速度设定值的基础上附加一个固定的超速,让控制对象始终与生产线的速度不符,速度调节器将处于饱和状态,我们通过改变速度调节器输出(即转矩给定) 的限幅(b)来控制转矩。

如果我们需要正转矩,则让速度环处于正饱和状态,超速给正值,反之亦然。

由于速度环的p一般在20左右,超速给到10%,速度调节器就能瞬间输出200%的转矩了。

这样,我们能够得到很快的转矩相应。

在打滑的情况下,带钢限制不了控制对象的速度,传动对象的速度将按照给定速度(主速度给定加超速)运行,因为超速只有10%左右,打滑造成的摩擦不会太明显。

至于速度环达不到饱和,转矩乃至张力无法控制,光靠电气的控制,就无能为力了,因为辊子与钢带产生的摩擦力无法满足实际工艺的要求,只能从机械方面想办法了。

方案3和方案4都能满足间接张力控制的需要,各自有其优劣。

方案3中,为了实现输出转矩的稳定,速度环和附加的转矩环都要精调,而且即使这两个环调的很好,也无法保证马达的转矩和设定完全一样。

方案4中,速度环已经饱和,只要有足够的p,就能正常工作了,相比前者,调试省了很多麻烦。

但是由于速度调节器在饱和状态,它对外界速度的扰动就没有反应了。

如果控制区域的钢带很长(如活套),钢带的弹性就可能造成速度的振荡,而饱和了的速度调节器对此近乎无视。

3.5 软化张力控制
以上介绍了生产线上的主要设备的控制方案。

一些相对较小的线上设备(如多个炉辊)要想和生产线速度保持完全同步,需采用软化张力控制。

因为哪怕很小的速度差,也会由速度调节器积分产生很大的力矩,这既容易打滑,又容易损坏电气和机械设备。

软化张力控制的特点就是让控制对象的机械特性软一点,跟着其他设备一起出点力就好。

如图6所示,软化张力控制其实和方案3差不多,只是外加的转矩环只有p。

我们的目的只是让控制对象跟大部队保持一致,消除速度差,并不一定要它精确的按我们设定的转矩跑,大概出那么多力就行。

实际应用中,c处可以设0,也可以根据需要给点力,用于损失补偿,或拉紧带钢。

图6 软化张力控制
4 结束语
在工业生产的很多行业,诸如造纸、印刷印染、包装、电线电缆、纺织、皮革、金属箔加工、纤维、橡胶、冶金等行业都要进行精确的张力控制,保持张力恒定,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以plc结合变频器组成的各种张力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以粗线条的形式讨论的冶金处理线中应用到的几种典型的传动方案,希望能给读者在实战中慢慢体会各种方案的特点,找到最优的控制思路提供帮助。

作者简介
李祥(1981-) 男助理工程师/工程硕士,冶金自动化系统集成方向。

参考文献
[1] 冷轧带钢张力及其控制工艺探讨. 特钢技术,2001年第3期
[2] 肖白. 我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进步20年及展望[j]. 轧钢,2004,21(6):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