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例子:污染许可证交易
• 在快乐山有三家工业企业,它们的初始污染水平和减污成本如下表。政府 想把污染量减少为120单位,所以给每个企业40单位的许可证。试问:
企
最初 染水平
减少 位 染的成本
A
70
20
B
80
25
C
50
10
• 如果许可证不能交易,减少污染的总成本是多少?
(70-40)*20+(80-40)*25+(50-40)*10=600+1000+100=1700元
• 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为零或者比较低, 无论初始产权属于谁,当局者与旁观者之间都可以通过 协商交易实现经济效率。
• 理解科斯定理需要注意两个内容:第一、有效性:当局 者和旁观者之间可以通过协商交易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 配置;第二、有关性:依靠当事人协商交易来解决外部 性,这与产权是否明晰、交易成本的高低有关。第三、 无关性:初始产权的分配状况不影响效率的实现。
• 如果许可证可以交易,谁出售许可证,出售多少?谁购买许可证,购买多 少?减少污染的总成本是多少,比不能交易时成本减少多少?
(70-40)*20+(80-40-40)*25+50*10=600+0+500=1100元
1100-1700=-600元
• 许可证交易价格为多少,为什么?
BC之间的许可证交易价格在10-20之间。如果低于10,C不会卖,如果高于 20,A也愿意卖了。
旁观者福利 -B-C-D
-B
C+D
政府福利 0
B*E
B+E
社会总福利 A+E-D
A+E
D
P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提要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
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一、外部性基本内涵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联之中,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干扰是必然存在的,形成经济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
据考证,最早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剑桥学派的两位奠基者亨利•西奇威克和阿弗里德•马歇尔。
尤其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问世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中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
自马歇尔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补充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这一对概念。
对外部性的认识有许多种: 1、“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者承受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
” 2、“当一个或者一些人没有全部承担他的行动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反过来说,只要有人承担了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性。
” 总的来说,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就是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就是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
因为,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
在此情况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与公共政策研究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与公共政策研究——对案例一的分析与思考BELL课程第三小组(作业1)通过对案例一的分析,我们第三小组认为:Smith用有机肥料种植农作物导致有机肥散发出的气味影响了Jones学校的正常经营,该气味属于一种施用有机肥料产生的负的外部性。
对这种负的外部性无论采用可选方案A,即:不采用任何法律或制度进行约束,而通过私人方法进行解决。
还是采用可选方案B,即:制定公共政策对该负的外部性进行惩罚或禁止(前提是有人投诉并经过检查人员的测评)。
都可以看作是解决该外部性的办法,但这两种方案均存在着不完善的弊端。
首先,我们来分析被选方案一。
该方案认为没有必要制定法律或制度对该外部性进行约束。
这会激励人们采用私人办法对外部性进行解决。
在经济学中用于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被称为科斯定理。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
那么,私人市场就将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
对于该案例:Smith 从施用有机肥中得到了利益,但有机肥给Jones带来了负外部性的气味,影响了Jones 的正常经营。
那么,我们先来考虑什么结果对社会是有效的,即要比较Smith从施用有机肥中得到的利益和Jones承受气味带来的成本,如果利益超过成本,有效的做法就是让Smith继续施用有机肥而Jones继续忍受气味带来的损失,但如果成本超过利益,Smith 就应该放弃施用有机肥。
根据科斯定理,Smith和Jones可以达到有效的结果。
Jones可以简单地付给Smith 一些钱让他放弃施用有机肥。
如果Jones给的钱数大于施用有机肥的利益,Smith将接受这种做法。
例如,假设Smith从施用有机肥中得到的利益为1000美元,而Jones由于有机肥的气味而承受了1500美元的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Jones可以给Smith1100美元,让Smith放弃施用有机肥,而Smith也将乐意接受。
双方的状况都比以前变好了,也达到了有效率的结果。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

浅析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摘要:摘要:本文以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理论为基础,从其与政府干预的依赖程度强弱、与市场调节的依赖程度强弱两个维度,将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并逐个分析比较其优点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一种较好的内部化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一、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是经济学术语。
外部性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Externality)或溢出效应(Spillver Effet)。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产生一种外部影响,而这种外部影响又不能通过市场价格进行买卖,即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
或者也可以说,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对他人造成损害或带来利益,却不必为此支付成本或得不到应有的补偿。
由此,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积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经济)和负外部性(消极的外部影响或称外部不经济)。
在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上,学者们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与有效消除负外部性上,将污染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所谓环境污染外部性的内部化,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有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从而弥补外部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差额,以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问题。
二、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有关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法或途径的讨论有很多,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文献。
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与分析,本文以与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依赖程度强弱为标准,将环境污染外部性内部化的方式划分为四个大类: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政府效率方式,不需政府干预的完全自由化市场方法——市场效率方式,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完全不需要政府和市场的社会准则方式。
1.政府效率方式政府效率方式以政府干预为主,主要包括政府直接管制措施和征收污染税(庇古税)。
政府的直接管制是政府以非市场途径(即法律或规章制度)对环境污染外部性的直接干预、包括命令和控制(and-and-ntrl)。
从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政府负外部性行为

分析我国政府负外部性行为09级税务二班刘京40928111摘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对市场外部性提出的理论出发,分析政府行为具有外部性,并探讨我国政府负外部性行为的产生及其影响。
呼吁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
关键词:科斯定理外部性政府行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由政府实施干预政策来挽救市场失灵是学者和各国政府的共识。
但政府以什么身份来参预,政府作为时,是否一定能够挽救市场失灵,会不会产生负外部性的政府行为,从而使支出的社会总成本高于完全由市场调节所花费的成本呢?本文试图以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外部性的理论为支撑,对由于政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外部性的主要理论发展外部性这一概念由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首次提出,即: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自此,对于如何有效消除外部性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
目前为大家普遍认可的指导理念即为:将外部性行为内部化。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具体解决方法又各不相同,目前为各国普遍采取的方案主要有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系统阐述了其对于解决外部性的主要理论,庇古认为,由于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边际成本不同,因此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则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征收“庇古”税来改善企业因外部行为而导致的非帕雷托最优状况,从而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手段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施征税,即存在外部负经济效应时,向企业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的部门给予奖励和津贴,即存在外部正经济效应时,给企业以补贴。
庇古认为,通过这种征税和补贴,就可以实现外部效应的内部化。
这种政策建议被各国广泛采纳应用,最典型的应用案例即对于企业排污的征税管理,称为“庇古税”。
但是新制度经济学著名代表科斯在《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与庇古解决外部性方案的不同思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的界定不够明晰所产生。
外部性与科斯定理

科斯与庇古解决外部性问题之比较
假定有一工厂排放的烟尘污染了周围5户居民晾晒的衣服,每户由此 受损失75元,5户共损失375元。若此时有两个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法, 一是花150元给工厂烟囱安装一除尘器,二是给每户买一台价值50元的 烘干机,5户共需250元。不论把产权给工厂还是给居民,即不论工厂 拥有排烟权利,还是5户居民有不受污染的权利,只要产权明确,且得 到充分保障,上述外部影响就不会发生。则他们中任何一方都会想出 用150元安装一个除尘器来消除污染,即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因为这样 最节省,150元成本最低表示资源配置最优。 在上例中,解决外部影响问题不需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 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以前,以英国庇古为主要代表的 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在性问题,需要政府干预:出现外部不经济 时,要用征税办法,其数额应等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社会成员造成的 损失,使私人成本和社会利益相等,这样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因此,科斯定理的问世,被认为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现实中,如果污染人数众多,则谈判、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太大 ,私人协商的解决方案将不再有效,需政府解决。
例:公地的悲剧
近年来,我国不少牧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草场无法维持正常的 再生,以致牧民的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为什么牧民会做出这样的 选择?(鄂尔多斯羊绒衫与西北草地沙化) 如果一个牧场由100户牧民共同拥有,假定最佳放牧数量为每户 50头牛。当其中一户牧民将放牧的数量增加到55头牛时,将会导致 资源的过度使用。但这户牧民得到了所增加放牧5头牛的全部收益, 而其受到的损失仅仅为全部损失的1/100。因此,这必然刺激大家增 加放牧的数量。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社会资源就处于低效配置状 态。 上述问题就是经济学中所谓“公地的悲剧”的一种典型。公共物 品是一种特殊的与外部性相关的物品,公共资源都面临着过度使用 的结局。 明晰产权对外部效应及公地悲剧是一重要解决途径。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现代经济日趋壮大,生产能力带来产品数量激增,同时,由此产生的外部性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治理外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
通过对外部性内部化手段的分析,介绍了公共政策手段的类型,着重比较了公共政策手段,即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之间的特点,找出了其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优劣。
标签:外部性;公共政策;科斯定理1 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简介1.1 矫正税矫正税又称庇古税,基本思路是负外部性的发出方必须对每单位的外部性行为支付税收。
其计算公式为T=MSC-MPC=MEC=E(X)T为矫正税MSC,MPC分别为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
从矫正税来讲,它能够促使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将社会成本考虑到其私人产生成本去,并产出与社会成本相符的数量,提供政府收入增加,并有效地减少污染。
然而,矫正税也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外部性成本计量上的困难,以及公共政策管理成本增高和寻租行为出现,使得矫正税的治理效果大大削弱。
1.2 矫正性补贴这类补贴主要针对正负两类外部性提供补助,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而对负外部性提供补贴表明向污染者行贿。
(1)向正外部性提供补助。
政府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厂商进行补贴,使产量达到市场效率量。
(2)向负外部性者提供补助。
负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效是具负外部性的生产或消费的产品数量过多,为矫正负外部性,鼓励厂商和企业减少产量的行为给与补助。
1.3 公共管制指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其特殊行为。
这个治理外部性的方法运用的范围较广,也是普遍的政府手段,但是它要求与负外部效应的生产函数一致,并且信息完全。
1.4 第三种力量依靠道德力量和舆论监督来抑制外部性,但是具有非强制性,非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1.5 科斯定理与产权理论科斯定理利用市场机制,从界定产权的角度解决外部性,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手段又往前迈进一步。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以造纸厂为例 公共对策: 1、税收: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在20世纪30 年代提出了一种自然的解决方法,就是 向污染者征税,以矫正他的投入品定价 过低问题。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共对策: 2、补贴:假定污染企业的数量是固定的, 通过向污染者支付一笔费用使其不污染, 从而获得有效率的生产水平。 3、排污费:对每单位排放而非每单位产 量征收庇古税。 4、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对排放的每单 位污染发放的许可证。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谁是污染的受害者
外部性的含义及性质
1、外部性的含义: 当某一个实体(个人或企业)的活动以市场机 制外的某种方式直接影响他人的福利时,这种 影响就被称为外部性。 外部性是没有或不能确立产权的结果。只要某 人拥有某种资源,该资源的价格就反映出其他 用途的价值,就会得到有效地使用。相反,共 有的资源往往被滥用,因为没有人有节约使用 的动机。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私人对策 1、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 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 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样的,市场均 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即问题总 会得到有效解决。 科斯定理最适合用于当事人很少并且外 部性来源很清楚的情况。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外部性的含义及性质
2、外部性的性质 企业和消费者都可能产生外部性; 外部性天生就具有相互性; 外部性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 公共物品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性
外部性的经典案例—环境污染问题
2012年上半年中国十大污染城市 乌鲁木齐 兰州 北京 成都 延安 铜川 镇江 渭南 西安 扬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性内部化的公共政策手段和科斯定理
摘要:现代经济日趋壮大,生产能力带来产品数量激增,同时,由此产生的外部性也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治理外部性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增长。
通过对外部性内部化手段的分析,介绍了公共政策手段的类型,着重比较了公共政策手段,即庇古税和科斯定理之间的特点,找出了其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优劣。
关键词:外部性;公共政策;科斯定理
1 外部性内部化方法简介
矫正税
矫正税又称庇古税,基本思路是负外部性的发出方必须对每单位的外部性行为支付税收。
其计算公式为 T=MSC-MPC=MEC=E(X)T为矫正税MSC,MPC分别为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
从矫正税来讲,它能够促使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主体将社会成本考虑到其私人产生成本去,并产出与社会成本相符的数量,提供政府收入增加,并有效地减少污染。
然而,矫正税也必然有其局限性,由于外部性成本计量上的困难,以及公共政策管理成本增高和寻租行为出现,使得矫正税的治理效果大大削弱。
矫正性补贴
这类补贴主要针对正负两类外部性提供补助,对正外部性提供补助相当于扩大其外部影响以达到增进社会福利的效果,而对负外部性提供补贴表明向污染者行贿。
(1)向正外部性提供补助。
政府对产生外部正效应的厂商进行补贴,使产量达到市场效率量。
(2)向负外部性者提供补助。
负外部性带来的市场失效是具负外部性的生产或消费的产品数量过多,为矫正负外部性,鼓励厂商和减少产量的行为给与补助。
公共管制
指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和消费者的供需决策的一般规则或其特殊行为。
这个治理外部性的方法运用的范围较广,也是普遍的政府手段,但是它要求与负外部效应的生产函数一致,并且信息完全。
第三种力量
依靠道德力量和舆论监督来抑制外部性,但是具有非强制性,非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科斯定理与产权理论
科斯定理利用市场机制,从界定产权的角度解决外部性,使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手段又往前迈进一步。
2 公共政策手段与科斯定理的比较
对外部效应的内部化两大手段的介绍,即以庇古税为代表的公共政策手段和以科斯定理为代表的产权理论资源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
税收和协商都是为了使外部效应内部化,都允许经济当事人为了实现目标通过成本收益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而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约束和特定的外部性情形下,两大解决手段各有特点。
因此,要充分地发挥两种手段的作用,必须清楚其特点及适用范围。
庇古税的特点
政府通过征税使污染的产品定价考虑到造成的社会成本损失,达到最佳产量。
其特点有:
(1)征收矫正税能使厂商的生产函数在其私人的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增加社会成本即对社会的外部性。
从而在供求局部均衡体系中,这个新的供给曲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均衡点到达新的位置,使社会生产达到最优,减少污染产品的产量,使外部负效应内部化。
(2)庇古税的征收增加了的成本,使其负担社会成本损失,并且,排放的污染物越多,其缴纳的税越多,这势必增加的生产经营成本。
在厂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使下,厂商会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污染的排放量,从而使整个行业的污染情况得到改善。
(3)根据庇古税的征税原理,其遵循向污染的产出方征税的准则。
根据庇古税,政府在治理限制排污排放污染物方面有很强的控制力,一方面使厂商为其负外部性付出成本,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通过筹得资金,补偿受其负外部性的受害者,同时向正外部性提供补贴,提高其生产能力。
再从税收的角度考虑,庇古税的增收能调节供给关系并且取代种种其他负外部性的收入来源,比如各种乱收费。
基于科斯定理下的外部性治理特点
(1)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效应往往不是一方侵害另一方的单项问题,而是相互性。
只通过征收庇古税来解决是不公平的。
其实外部性问题的实质是避免将损害扩大。
(2)科斯定理的核心在于产权明确,只要产权清晰,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
况下,不论谁拥有产权,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可以基于自愿交易的私人合约行为对市场运转自我修正。
因此,科斯定理的实质就是经济制度安排下产生的社会资源的不同配置结果。
(3)科斯定理在产权理论的阐述,揭示了外部性问题的根源在于稀缺性导致的对资源使用的竞争性需求。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共政策下的税收政策和科斯定理的产权原理都是针对有限的资源下调整社会间经济主体的资源配置,但侧重点不同。
两种手段都对负外部性,特别是污染等社会环境问题提出治理的可能,但是就当前的经济状况来看,征收庇古税相对来讲是比产权理论下的自愿协商解决要产生的社会效应大,下面具体分析在这个方面庇古税的优势和产权理论下的不足。
3 庇古税和科斯定理对污染治理社会效应比较
(1)科斯定理要求,产权要明确,然而在实践中,不可能做到明确产权或界定产权的成本极高。
由于公共财产的产权具有模糊性,其使用权名义上属于公众,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公共财产而无须征得他人的同意或缴纳相应费用。
明确产权所必需的监督和强制执行成本,不仅大大高于污染造成的损失,而且可能高达人类社会无法承受的地步,这样,自愿协商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介入市场机制,使损害者将其活动的社会成本考虑进来,纳入到其私人成本中去,即内部化。
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征税(庇古税),因为政府可对外部不经济行为征税,例如对生产中出现的污染行为征税、对消费产生的污染征税等,使损害者自行负担损害成本,从而使外部性成本内在化,即通过使边际私人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成本,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2)科斯定理指向的主体数量较少的时候,才能有效的进行交易。
针对负外部性的一项制度设计,但是仅仅将少数的社会经济主体考虑在内,那么其对负外部性的治理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由于实际经济生产是一项长期而且极端复杂的过程,其外部性产生也将会呈现多重性和复杂性交织的局面。
因此,在有多方进行经济博弈的过程中,必然提高讨价还价的成本,很难使意见达成一致,从而阻碍了对负外部性的治理。
(3)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性导致科斯的市场手段难以实现。
由于人们对信息的不完全,以及双方拥有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甚至逆向选择。
相反,受污染者由于所拥有的相关信息少,想争取权利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这正是在一定的限度内人们宁愿忍受负外部性的损害原因之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自愿协商”即科斯定理解决环境问题所需要的交易成本太高,同时在某些条件下,如涉及多方介入
的产权争端和交易下,自愿协商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时,征收庇古税是一种更为可行和简单公平的方法,其难点在于,如何获取厂商的生产函数和相关的污染信息,使得征税更为有效合理,实现社会福利最大。
参考文献
黄瑞新,王树义.公共经济理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XX.
郭忠诚,许恒周.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X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