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规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3.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4.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5.不准接受异地接待6.不准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7.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8.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9.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10.不准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11.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1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13.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14.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15.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搞变相吃喝16.不准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17.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18.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19.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20.不准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六个带头1.要带头执行各项规定2.要带头杜绝铺张浪费3.要带头减轻基层负担4.要带头反对公款吃请5.要带头维护队伍形象6.要带头引领社会风气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公职人员,尤其是身在官位的各位领导干部,可能经常会遇到各类饭局。
尤其到了节假日,很多“亲朋好友”可能还会提前预约您的时间推杯换盏,交流交流感情。
我们在这儿提醒您,赴宴前先看看这“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在心里给自己划条线!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条规释义】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
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情景模拟】分管工业副市长主持召开一年一度的座谈会,分管副县(市、区)长及随从人员20余人参会,预计结束时间要下午下班后。
领导交代你安排晚餐,你怎么安排?A、在本地星级酒店安排桌餐,上点酒水。
B、找一个僻静一点的农家乐,自带酒水。
C、让机关食堂加菜,准备一些名贵海鲜和野生动物。
D、在机关食堂用自助餐。
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条规释义】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公职人员接受宴请标准

公职人员接受宴请标准我是一名爱好写作的公职人员,今天我想谈谈公职人员接受宴请标准的问题。
公职人员是社会的服务者,需要为公众提供负责的服务。
然而,公职人员接受宴请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透明度缺乏、利益输送等,这对公职人员的公信力和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
因此,制定明确的宴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公职人员接受宴请的标准应该是透明的。
透明度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消除猜疑和质疑。
公职人员在接受宴请时,应该及时向单位报备,并将相关信息公示,包括宴请活动的时间、地点、目的、主办方、参与人员等。
这样一来,公众就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了解公职人员接受宴请的情况,为其行为进行监督。
其次,公职人员接受宴请的标准应该是合理的。
标准应该明确规定哪些宴请是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
合理的标准能够给公职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底线,避免他们跨越道德和法律的红线。
公职人员在接受宴请时应该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如尽量避免与与公务无关的人员接触,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接受违反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的宴请等。
只有合理的标准才能给公职人员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避免滥用职权和利益输送的问题。
同时,公职人员接受宴请的标准应该是严格的。
严格的标准可以起到警示作用,使公职人员明白接受宴请的风险和后果。
公职人员在接受宴请时应该慎重考虑,避免陷入利益交换、权钱交易的漩涡中。
应该严格禁止公职人员接受超过一定限额的礼品、奖励等,防止其因此而滥用职权或受到他人操控。
此外,公职人员接受宴请的标准应该是可执行的。
标准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中。
相关的规定和监管机制应该完善,对于违反宴请标准的公职人员应该依法追责,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使他们能够自觉地遵守宴请规定。
总的来说,公职人员接受宴请标准的制定十分重要。
透明、合理、严格、可执行的标准能够保护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公信力,同时也能增加公众的监督力度,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的具体规定-

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的具体规定正文:---------------------------------------------------------------------------------------------------------------------------------------------------- 司法部关于贯彻执行“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的具体规定(1995年4月10日)为贯彻落实中纪委五次全会作出的党政领导干部“在同国内的单位和个人的交往中,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的补充规定,保持司法行政机关的清正廉洁,结合司法行政系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具体规定:一、监狱及其管理部门,在监管改造工作中,不准接受犯人及其亲属的宴请。
在审批和办理犯人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离监探亲等工作中,不准接受犯人及其亲属、取保人、委托人的宴请。
二、劳动教养场所及其管理部门,在劳动教养工作中,不准接受劳动教养人员及其亲属的宴请;在审批和办理劳动教养人员减期、提前解教、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等工作中,不准接受劳动教养人员及其亲属、委托人的宴请。
三、计划财务管理部门,在审批和办理基建立项、投资、贷款、分配经费、批拨装备、物资等工作中,不准接受申请单位的宴请。
四、律师管理部门,在审批和办理律师机构、资格,办理年检、注册,证、照发放等管理工作中,不准接受申请单位和当事人的宴请。
五、公证管理部门,在审批公证机构、公证员资格和委托公证人(香港)及办理证、照等管理工作中,不准接受申请单位和当事人的宴请。
六、外事部门,在审批和办理出国(境)手续等工作中,不准接收申请出国(境)人员及其单位的宴请。
七、政工、人事、劳资部门,在审批机构、编制、警衔、考察、提拔、调动干部,招干、招工,调资、职称评定,入党、入团,评选先进等工作中,不准接受申请单位和当事人的宴请。
《公务接待禁止饮酒的规定》全文

《公务接待禁止饮酒的规定》全文精品文档《公务接待禁止饮酒的规定》全文近期,全国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都加大对违规饮酒的查处力度,出台了升级版的“禁酒令”,对公务接待的饮酒行为更加严格监管。
以下是pincai 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务接待禁止饮酒的规定》全文第一条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条规定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维护党政机关良好形象,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自治区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自治区范围内所有的公务接待一律不准饮酒。
因外事接待和招商引资等特殊情况需饮酒的,报本级纪委(纪检组)审核批准。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公务接待,是指符合《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的接待活动。
第五条本规定所称一律不准饮酒,是指一律不得饮用任何人和任何单位提供的任何酒类。
第六条对违反本规定的,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1 / 3精品文档条例》、《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视情给予批评教育、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七条对执行本规定不力、导致管辖范围内违规违纪行为多发频发,或者因发生违反本规定行为而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八条本规定由自治区党委负责解释,具体工作由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商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及有关部门承担。
第九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中央纪委官网2016年以来通报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各类违反规定饮酒案例超过30起。
“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中央八项规定出台4年间,全国多地陆续出台规定:公务活动一律不准饮酒。
这比此前各地曾规定的“工作日中午不准饮酒”更为严格。
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 旅游解读 案例

《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解读案例》1. 引言在公务员、政府工作人员甚至企业高管等职业中,常常会遇到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或旅游等情况。
这些举手之劳的事情看似寻常,但却可能对工作公正、廉洁产生负面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解读,阐明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 概念解读我们需要澄清接受宴请和旅游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宴请和旅游是职业人士生活中的一部分,但如果不加审慎地接受,可能会对公正执行公务产生负面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可能受到行为上的影响,比如礼尚往来、回报期待等,以及可能导致工作决策上的偏颇。
3. 案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具体讨论这一问题。
某政府工作人员接受某企业高管的宴请和旅游安排。
在接受这一企业高管的款待后,政府工作人员在后续项目合作方面对于这家企业的倾向性明显增加,而非那些没接受过款待的企业。
这就表明,宴请和旅游可能对个人的工作公正产生偏颇。
4. 影响和风险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不仅会给工作带来偏颇,还会对个人形成行为习惯上的依赖和期望。
这种依赖和期望可能使个人在未来工作中产生利益冲突,甚至对工作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5. 反思和规避为了规避接受宴请和旅游可能带来的风险,个人需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在接受宴请和旅游之前,先考虑清楚带来的影响和风险。
也需要建立清晰的规范和制度,加强自律和监督,避免因为宴请和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6. 总结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和旅游,可能给工作带来偏颇和负面冲击,甚至形成利益冲突。
在日常工作中,个人需要审慎对待这些款待,建立规范和制度,加强自律和监督。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公正和廉洁。
7. 案例延伸: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企业高管对政府官员的宴请和旅游,甚至是政府官员之间的互相款待。
这些行为都可能对工作的公正和廉洁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入分析这些案例,找出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3.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4.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5.不准接受异地接待6.不准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7.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8.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9.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10.不准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11.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1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13.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14.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15.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搞变相吃喝16.不准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17.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18.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19.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20.不准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六个带头”1.要带头执行各项规定2.要带头杜绝铺张浪费3.要带头减轻基层负担4.要带头反对公款吃请5.要带头维护队伍形象6.要带头引领社会风气1.不准参加公款宴请【条规释义】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
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情景模拟】分管工业副市长主持召开一年一度的座谈会,分管副县(市、区)长及随从人员20余人参会,预计结束时间要下午下班后。
领导交代你安排晚餐,你怎么安排?【D】A、在本地星级酒店安排桌餐,上点酒水。
B、找一个僻静一点的农家乐,自带酒水。
C、让机关食堂加菜,准备一些名贵海鲜和野生动物。
D、在机关食堂用自助餐。
【典型案例】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与省政府法制办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立法工作沟通协调会期间,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在东湖宾馆组织宴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鸣等48人参加,宴请花费公款17659元。
王建鸣受到党内警告处分,退赔相关费用。
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条规释义】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廉政准则》关于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请客、送礼等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廉政准则》关于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请客、送礼等行为的禁止性规定摘要:(原标题:《廉政准则》释义: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款)第一条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不准有下列行为:(二)接受可能影(原标题:《廉政准则》释义:第一章第一条第二款)第一条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
不准有下列行为:(二)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解说)本项是关于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请客、送礼及其他服务行为的禁止性规定。
本项所称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是指与执行公务相关联的、与正常履行公务相冲突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如纳税单位宴请税务部门领导干部在节假日旅游,就属于这种情形。
判断某一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是否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不能以接受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的领导干部主观意愿为依据,而应当从客观上加以分析断定,看领导干部的权力、地位是否会对对方当事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造成影响。
如前述某一税务局的领导干部接受纳税人安排的旅游活动,即使这个领导干部在主观上认为礼品和宴请不会影响他自己公正地执行税收征管的公务,但从客观上分析,这种情况就属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情形。
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礼品、宴请以及旅游、健身、娱乐等活动安排,都具有一定目的性和交易性,其实质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对领导干部公正地执行公务的行为施加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送礼是对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公正品质的怀疑,是对腐败、奸邪、不公正的利用和投机。
正因为少数领导干部不廉洁、不勤政、不公平,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得到正当利益的人为了维护个人利益而采取非正常手段,也使得一些不该得到某种利益的人企图通过送礼手段,为自己争得非法利益。
这一项的规定,旨在从法规制度上防止潜在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性规定。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讲解

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3.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4.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5.不准接受异地接待6.不准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7.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8.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9.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10.不准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11.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1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13.不准用公款宴请私客14.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宴请私客15.不准在内部接待场所搞变相吃喝16.不准参加在私人会所或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的吃请17.不准参加同学会、老乡会等带有小圈子性质的聚餐18.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19.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20.不准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吃请领导干部要自觉坚持六个带头1.要带头执行各项规定2.要带头杜绝铺张浪费3.要带头减轻基层负担4.要带头反对公款吃请5.要带头维护队伍形象6.要带头引领社会风气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公职人员,尤其是身在官位的各位领导干部,可能经常会遇到各类饭局。
尤其到了节假日,很多“亲朋好友”可能还会提前预约您的时间推杯换盏,交流交流感情。
我们在这儿提醒您,赴宴前先看看这“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二十类饭局”,在心里给自己划条线!1.不准参加公务宴请【条规释义】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
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情景模拟】分管工业副市长主持召开一年一度的座谈会,分管副县(市、区)长及随从人员20余人参会,预计结束时间要下午下班后。
领导交代你安排晚餐,你怎么安排?A、在本地星级酒店安排桌餐,上点酒水。
B、找一个僻静一点的农家乐,自带酒水。
C、让机关食堂加菜,准备一些名贵海鲜和野生动物。
D、在机关食堂用自助餐。
2.不准上下级之间搞相互吃请【条规释义】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
宴请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文办发[1995]16号
【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文化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9日实施日期:2007年12月29日)废止(原因:已经被《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中发[1997]9号)、《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中发[1998]16号)、《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发[2003]17号)、《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发[2003]18号)代替)
【发布部门】文化部
【发布日期】1995.04.25
【实施日期】1995.04.25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文化部印发《文化部关于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
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规定(试行)》的通知
(文办发(1995)16号1995年4月25日)
现将《文化部关于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即遵照执行。
文化部关于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
执行公务的宴请的规定(试行)
为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加强文化部机关的勤政廉政建设,维护文化部机关的声誉和良好的社会形象,现根据中央提出的不准接受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的宴请的要求,结合本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规定:
一、在进行公务活动中,不准接受工作对象(包括单位和个人)的宴请。
二、有审批权的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准接受报批单位和个人的宴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