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组合仪表校核规范checklist
汽车组合仪表视野校核指南解读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3第 18 章组合仪表视野校核指南18.1 概论18.1.1 指南的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掌握总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包括的内容;2)掌握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主要步骤。
18.1.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的重要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会通过对组合仪表显示的信息来观察判断整车的运转状况,组合仪表的视野良好是保证安全驾驶的重要因素之一。
组合仪表视野在整车总布置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相关法规的校核,因为它关系到驾驶的安全性。
组合仪表按照信号功能主要由车速表,转速表,油量表,水温表,报警指示符号及多功能显示屏组成。
18.2 18.2.1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组合仪表盲区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SAE J1050 SAEJ941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THE DRIVER’S FIELD OF VIEW MOTOR VEHICLE DRIVERS’EYE LOCATION2) 名词术语眼椭圆:根据座椅的调节行程以及不同人体眼睛位置区域。
18.2.2 组合仪表盲区校核过程1)数据输入a)组合仪表数模:要求输入在整车坐标下的组合仪表三维数模;b)方向盘数模:整车坐标下的方向盘,如果方向盘位置可调用设计位置校核;c)整车坐标下的眼椭圆。
2)数据简化a)把组合仪表、方向盘、眼椭圆装配到一起,如图 1 所示;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44图 1b)把方向盘阻挡组合仪表视野部分的尺寸边界线抽取出来,然后把边界线并合并为一体,以方便编辑和修改。
同时也将组合仪表最里层仪表盘的外边界轮廓抽取出来,并且将主要仪表的外轮廓抽取出,如图 2 所示方向盘图23)求组合仪表左右眼视野盲区过抽取好的方向盘边缘均匀做点,依次连接左眼椭圆中心点与方向盘内外边缘的点并延长至组合仪表的表面所在的平面,然后这些直线组成了一个锥形空间结构,然后过这些直线做曲面(如图 3 所示),并求与组合仪表所在面的交线,交线所围成的区域就是左眼的视野盲区(如图 4 所示),按照以上的方法可以作出右眼的视野盲区145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Array图 3左眼视野盲区图 44)校核结果左右视野盲区的重叠部分就是双眼视野盲区(如图 5 所示)。
内饰仪表板布置检查项

内饰仪表板布置检查项
内饰仪表板布置检查项
仪表板布置要求复杂、繁多,每项完成的条件和阶段各不相同,这容易造成遗漏而引起后期大的调整。
因此需要将各项目汇总以便一一对应检查。
驾驶舱部位平面布置项目备注
1、组合仪表位置、方向确定
2、组合仪表盲区校核
3、风管、转向支撑空间位置校核
4、帽缘与方向盘最小距离校核
5、仪表在前风窗炫目校核
6、仪表在侧风窗炫目校核
7、仪表无反射校核
8、仪表正反斜率确定
驾驶座9、IP仪表脱模方向确定
10、仪表装配及工具验证
11、仪表内部结构遮挡校核
12、点火开关手部空间校核
13、组合开关与方向盘距离校核
14、方向机上下调节手柄操作空间及突出校核
15、上下车方便性校核含方向盘与座垫距离
16、方向柱装配空间校核
17、左下部位开关操作及视野校核
18、保险盒维修校核
19、保险盒盖板凸出物校核
20、保险盒盖板储物空间校核
21、保险盒盖板运动、取出校核
22、三踏板脚步空间校核确定IP 下边界。
汽车进气系统checklist

引起口位置应保证离地面不能过低,以免汽 5.整车路试
车涉水时,污水进入空滤,导致滤芯失效。 6.整个进气系统的真空度(流量/进气截面积是否满足要
5.进气软管是否满足负压等要求
求)
6.进气软管上真空及曲通的管接头布置位置 7.空滤支架应结构合理,不存在应力集中位置。表面镀
合理。
层满足盐雾试验要求。
7.压力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产品结构必须做模流分析,以防止产品 因为应力作用产生变形; 2,产品结构是否满足前舱强度要求。
6 工艺 7 其他 7.1 典型截面
7.2 材料定义
7.3 重量
1.空滤上、下壳体结构合理,易于脱模; 2.上、下壳体以及滤芯组件配合合理; 3.进气软管及引气管是否有利于脱模 4.进气系统个部件是否方便安装
根据具体结构,确定安装结构: 1.装配紧固;2.安装方便;3.结构合理
3
人机工程分析
1.单车生产节拍内,是否可以一个人完成操 作安装; 2.装配或拆卸过程是否容易操作; 3.经过一定次数的安装、拆卸后,产品或支 架是否有损坏变形等不可恢复现象; 4.是否满足整车噪声要求。
1.单车生产节拍内,是否可以一个人完成操作安装; 2.装配或拆卸过程是否容易操作; 3.经过一定次数的安装、拆卸后,产品或支架是否有损 坏变形等不可恢复现象; 4.NVH性能实验
1.空滤上、下壳体结构合理,易于脱模。 2.进气系统各个部件组件配合合理,便于装配; 3.产品结构必须做模流分析,以防止产品因为应力作用 产生变形; 4.空滤壳体各部位厚度合理,无应力集中。
受力点布置不均匀
检查定位点分布是否合理,载荷是否均不,是否存在单 一固定点受力过大的现象
空滤材料料:PP6/PP10;PA6+GF30;PA66+GF30
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

组合仪表布置校核经验汇总在某项目仪表板设计过程中,组合仪表重新造型,将原样车组合仪表中置改为转向盘前方布置,组合仪表及周边配合件重新开发。
驾驶员必须通过转向盘轮缘内侧区域观察组合仪表显示区域。
因为某项目是某平台第一款采用这种组合仪表布置的车型,我们将某组合仪表的布置过程及相关经验进行了总结,为今后采用这种布置的其它车型提供借鉴。
1 组合仪表显示可见性要求1.1 标准要求根据国标GB17867-1999对组合仪表上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显示可见性要求,下列指示器及信号装置在驾驶员头部不转动时必须是可见的:显示区域可见:车速里程表、燃油液面高度指示器小于1/4区域;指示器可见:发动机油压临界状态、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临界状态;指示器标志及信号装置可见:蓄电池充电状况、自动变速器、制动器、驻车制动器、远光信号、转向指示灯、车辆危急警告信号、安全带警报、被动约束装置状态指示器、机油压力、燃油液面高度、蓄电池充电。
2.2 布置校核原则组合仪表布置时,优先考虑在驾驶员头部不移动时,保证所有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是可见的,否则,应至少保证国标中要求的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布置区域是可见的。
选用转向盘上极限位置为设计状态,H点坐标为座椅最后最下位置的座椅参考点,选用95%的驾驶员眼椭圆进行设计校核。
2 组合仪表布置详细说明2.1 设计流程造型根据初步设计方案制作仪表板油泥模型,并对油泥模型进行完善,对油泥模型点云扫描。
项目组输入仪表板点云进行设计校核,将校核结果以报告形式反馈给造型进行修改,同时反馈问题修改必须在油泥模型上加以确认。
确定最终油泥模型,并扫描点云进行光顺处理,再根据光顺数据进行仪表板建模。
2.2 校核内容及方法1)测量组合仪表外罩与转向盘上极限位置的间隙,确定某车型此间隙值不小于80mm(对比参考车型所得),避免组合仪表外罩对驾驶员转动转向盘形成干扰。
2)确定组合仪表面板及驾驶员眼椭圆的位置,测量组合仪表显示面中心与眼椭圆中心的距离,与参考车型进行对比。
汽车仪表板人机校核规范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千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SAE J 903-1999 乘用车前风窗刮水系统 SAE J 287-200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
式中: G
H17
H30
综合包装因子, 单位为毫米 (mm) ;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单位为毫米 (mm) ;
前排座高度, 单位为毫米(mm)。
H17 AHP到方向盘中心垂直距离; H30 前排座高度; L53 加速踏板踵点和SgRP点纵向距离。
图2 用来确定综合包装因子G的尺寸 4.1.2 手操作空间范围参考平面(HR平面)
验证杂物箱是否满足一般存放物品要求, 并且能够使乘员在正常乘坐位置使用。 4.3.2 校核方法 4.3.2.1 储物校核:将车辆用户手册、 车辆档案等类似文件放入杂物盒并关闭, 文件在杂物盒内无干 涉状态, 杂物盒开闭顺畅(具体文件需在设计前期定义考虑)。 4.3.2.2 打开极限位置校核:将杂物箱开启到最大开度位置, 量取杂物箱盖内壁与仪表板杂物箱开口 处的最小间隙A, 并检查杂物箱盖与SAE 95%的假人腿部是否有干涉, 见图19所示。 4.3.2.3 打开过程校核:在CATIA运动分析模块将杂物盒的开启过程进行模拟分析, 对运动过程中杂 物箱与周边件, 尤其是侧门护板的最小间隙进行记录。
方便驾驶员对组合仪表信息的识认性, 减少驾驶安全隐患。 4.4.2 校核方法
将组合仪表及眼椭圆数据调入UG软件,截取过眼椭圆中心的Y平面,如图20所示, 连接眼椭圆中 心与组合仪表中心,连线长度L称为驾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距,连线与组合仪表表盘的夹角A称为驾 驶员观察组合仪表的视角, 连线与过眼椭圆中心线的水平线的夹角B称为驾驶员下视角。 4.4.3 要求
(完整版)汽车仪表板checklist

4-2-3功能布置杂物箱杂物箱阻尼机构1、无阻尼2、阻尼力过大3、阻尼行程不合理4-3-1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叶片分布叶片导向分布不合理,无法覆盖AB区4-3-2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吹风角度出风口角度设计不合理,目标落点过高或过低4-3-3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出风口宽度出风口过宽,风发散。
出风口过窄,增大出口阻力。
4-3-4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前除霜风道出风口导向风道无法导向,无法准确到达目标吹风落点。
4-3-5功能布置前除霜风口视线通过前除霜风口不能观察到内部4-3-6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目标吹风点4-3-7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与IP本体配合有漏风现象,除霜效果不理想4-3-8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面积4-3-9功能布置除霜风道总成侧除霜风道导向4-3-10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固定方式及强度4-3-11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间连接4-3-12功能布置风道总成风道总成与IP本体距离距离过近引起表面“出汗”现象4-4-1功能布置扬声器面罩通孔率4-5-1功能布置阳光传感器5-1-1外观仪表板总成间隙、面差、R角定义间隙不均,外观匹配差。
后期整改困难。
5-1-2外观仪表板总成表皮、颜色、纹理定义皮纹深浅定义与结构设计不同步,导致后期因无法满足拔模斜度而更改A面。
5-1-3外观仪表板总成外观表面与A面一致性校核由于结构需要或者建模者随意性过强,导致零件外观表面与A面不一致。
5-1-4外观仪表板总成外观是否出现“老鼠洞”外观零件倒角后或是多条间隙交汇一点容易出现“老鼠洞”现象5-1-5外观仪表板总成表面特征是否缺少增加布置工作和遗漏小件的布置5-1-6外观组合仪表罩外观表面避免反光6-1-1结构仪表板总成缝隙角度缝隙方向正对驾驶员。
影响品质6-1-2结构仪表板总成拔模方向拔模方向选择不好,会导致与周边的零件配合不良,分模线外露,模具结构复杂等缺陷。
设计规范索引设计规范摘要P2P3P4P5P6P7P8是否合格校核报告内部突出物满足法规:国标:GB 11552-1999欧标:74/60/EEC,78/632/EEC,(ECE R21)美标:FMVSS201☆★满足《GB 11555-2009汽车风窗玻璃除霜和除雾系统》的要求☆★确定膝部碰撞范围内无尖角☆★☆★★爆炸开后不损伤前风档玻璃☆★☆★★仪表罩高度在总布置规定的该车型下视野线以下★1、腿部距离仪表板垂直距离约为90mm-10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3、副驾驶员侧杂物箱打开状态,腿部有足够的空间★1、腿部距离仪表板垂直距离约为90mm-10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3、主副★1、仪表板下边沿距离地板钣金Z向高度为300mm-310mm2、或者参考三种以上竞争车型同位置尺寸★1、油门踏板中心距离中通道地板或者仪表板延长板最小距离为Xmm ☆★排查节点校核结论设计目标1、铰链安装方式考虑后安装侧的操作空间﹔★2、锁舌回缩后大于仪表板骨架开口尺寸,无法安装。
组合仪表罩设计规范资料

1.仪表罩的视野及其形状校核。 2.仪表的可视区域要求。 3.避免仪表光线反射的处理方法。 4.仪表罩的常见结构及其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5.仪表罩的试验要求。
1
1.仪表罩(Cluster Bezel) 的视野及其形状校核。
方向盘位置
眼椭圆要求 仪表的可视性要求
标准位置 最高位置
10
4.仪表罩的常见结构及其设计中的注意问题.
4.1 仪表罩的常见结构 4.1.1.分体式 分体式仪表罩由IP本体和仪表罩组合而成.
IP本体
仪表罩
11
当IP本体为上下体组合结构时,用分体式尤其合适, 但需做Loading分析,避免装配干涉.
IP本体
仪表罩
12
4.1.2 整体式仪表罩. IP本体
前风挡
8
40mm 仪表罩上沿
仪表下边界
95% 眼椭圆
3.2 仪表罩的反射 为避免仪表灯光照射到仪表罩表面,反射入人眼,造成眩目.必须在仪表罩的设计上保证从仪表罩 边界处的反射光线距眼椭圆40mm以上.
95%
9
3.3 仪表罩的表面处理 仪表罩的表面必须做皮纹亚光处理.但皮纹不宜过深,过深的皮纹反而会导致在CLUSTER LENS 上产生放大的皮纹图案,影响仪表读数的可视性. 开口处的皮纹应为TH-113(2/4) 皮纹深度 15um 开口的表面光泽光泽,应为N1等级2
5
2.1仪表视区的规定方法(水平区域)
6
右眼 左眼
Group I Group II
Y X
2.2仪表视区的规定方法(垂直区域)
Z X
地面
7
此夹角范围内的区域为I.II 视区 IP
3.避免仪表光线反射的处理方法。
(完整版)仪表板人机校核

组合仪表
过V2点或眼椭圆下部做与风窗陶瓷边上端或引擎盖上 端(取高点)相切的线即为前方下视野,下视野不得 小于5度,一般设定在6度以上
仪表板上表面应在下视野限制线以下
前方下视 野线
DVD一般布置在中控面板上,屏幕中心距眼椭圆中 间距离800mm左右为佳
DVD屏幕与Z轴夹角应小于24度,以保证读碟的需 求
为避免炫目应防止仪表的光线照射到前风挡上,应 控制仪表帽檐的长度。
如果帽檐长度不足以 遮挡仪表光线,则希 望反射光线不进入眼 椭圆,或反射区在刮 扫区的B区以外。
炫目限制线
为避免组合仪表炫目,希望仪表帽檐尽量长,但帽
檐不能过长,同时需考虑方向盘操作空间。方向盘
在整个调节范围内,与帽檐的距离推荐在60mm以
副仪表板肘靠高度要求距R点Z向160~210mm
副仪表板与后排乘客座椅X向间隙一般要求大于 250mm,保证后排中间乘员脚进出方便性
表盘与视线夹角在90°±5°范围内。测量方法:过 组合仪表中心点做与中间眼椭圆中心点的连线,测量 表盘与连线的夹角。
组合仪表高低位置根据盲区设定
根据SAE 1050制作组合仪表盲区 组合仪表上重要显示符号不应在盲区内
根据经验,仪表上部与轮缘盲区最好有5mm以上 的间隙,否则有被转向盘轮缘遮挡的风险
上。
帽檐需在下视野限 制线以下
帽檐下端不能影响
方向盘间 隙限制线
组合仪表 视野线
组合仪表的视野
下视野限 制线
组合仪表在侧门玻璃上的反光区应与外后视镜观察 区不重叠
人体位置、仪表位置、车门玻璃倾角、外后视镜位 置、仪表罩形状对反光结果均有影响
组合仪表侧窗成 像
影响后视镜观测区域
外后视镜 车门玻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沿95%眼椭圆上下两边界点向IP方向作两切线, 仪表可视区域要在此两切线范围内,上下误差大 于等于5MM。
满足国标:GB15082要求。
沿95%眼椭圆中心点到表牌面的距离满足经验值 要求:乘用车:795±20;SUV及MPV:820±20。
Page 5
系统 / SYSTEM
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
Page 3
系统 / SYSTEM
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
组合仪表 成像
描述 / DESCRIPTION
校核内容
经验值
整体尺寸,要布置在95%眼椭圆视野范围内,不小于竞争车型尺寸 ,同时满足功能要求。
根据人机校核的结论,同时结合效果图做整体布局分析,指示表及 重要功能符号要布置在醒目显示区域。
目视距离检查,要求仪表显示区域的信息内容要容易被驾驶员读取 。
读数误差分析,要求驾驶员读取仪表显示区域的信息内容不能偏差 太大。
▟ 其他/Other ▟
示意图 / SKETCH MAP
描述 / DESCRIPTION
校核方法二(正向校核):
根据光的可逆性,先做出反射线,在做出入射线,操作方法:
1、 从眼椭圆上取一点(眼椭圆上,下,前,后,左,右几个点,但在校核最初阶段选择一点,根据 一次完整校核的操作,改变眼椭圆上点的坐标,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然后在后视镜的边缘取点;
系统 / SYSTEM
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
▟ 其他/Other ▟
组合仪表的指示内容进行可视性分析
指示内容不被遮挡
Copyright © 2009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2
系统 / SYSTEM
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驾驶员观察仪表的视线与刻度盘平面的夹角要在 90°± 5° 普通乘用车 : 19° ± 4° SUV,MPV : 21° ± 5°
对组合仪表玻璃面板曲率进行分析。
曲率半径满足经验值要求:R200 ~ 250 。
对组合仪表功能按键(非调节杆式)进行室内突出物分析。
满足国标:GB 11552轿车内部凸出物。
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
▟ 其他/Other ▟
示意图 / SKETCH MAP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
▟ 其他/Other ▟
示意图 / SKETCH MAP
描述 / DESCRIPTION
成像校核一、外左后视镜夜间成像校核结果图
仪表罩成像
组合仪表成像
Copyright © 2009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 其他/Other ▟
示意图 / SKETCH MAP
描述 / DESCRIPTION
成像校核二、前挡风玻璃夜间成像校核结果图
校核方法:
(1)以前挡风玻璃为镜面,做组 合仪表和仪表罩通过此镜面的成像 ;
(2)从眼中点向前挡风玻璃处看 ,作组合仪表、仪表罩在前挡风玻 璃的影像,判断仪表罩是否将组合 仪表的显示区域全部遮住。
▟ 其他/Other ▟
示意图 / SKETCH MAP
描述 / DESCRIPTION
校核方法一(逆向校核):
(1)以左侧窗玻璃为镜面,做组合仪表和仪表罩通过此镜面的成像; (2)从眼中点向外左侧后视镜处看,作组合仪表、仪表罩、左外侧后视镜在左侧窗玻璃的 影像,判断是否有重叠处,确认是否有成像。
Copyright © 2009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2、 连接眼椭圆上的点和后视镜边缘上的点构成直线(即反射线),并与侧挡风玻璃相交,交点围成 的区域,即为导致反光的区域,通过侧挡风玻璃上的交点,做出入射线,判断是否有成像现象;
Copyright © 2009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示意图 / SKETCH MAP
描述 / DESCRIPTION
组合仪表的数据校核主要分四大块:
一、成像校核; 二、反光校核; 三、视野校核; 四、装配校核;
Copyright © 2009 CHERY AUTOMOBILE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1
系统 / SYSTEM
Page 4
系统 / SYΒιβλιοθήκη TEM校核项目 CHECKED ITEM
法规/Regulation ▟ 布置/Layout ▟ 人机工程/Human Engineering ▟ 功能/Function ▟
结构/Structure ▟ 工艺/Technology ▟ CAE分析/CA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