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优质课件常见的化学反应课件.ppt

合集下载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件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4.1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件
因为火焰总是向上的,竖直向上放 置,火柴梗仅处于火焰的焰心部分,其温 度较低,火焰也小,持续燃烧时间长,但 容易熄灭。
将引燃火柴的过程中,
“擦”的目的是什么?
将火柴梗换成粉笔,能被引燃吗?
用烧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 长时间的燃烧吗?

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 说说物质要能成功燃烧,需 要具备哪些条件?
猜一猜
这个实验给你什么提示? 如果遇到火灾,你如何 逃离现场?
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 着火的房间烟尘弥漫在中上方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使身体贴近地面,并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楼层发生火灾,如何灭火或逃生?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向安全出口方向 沿墙壁冲出去。
火灾逃生方法:
低下身 捂口鼻 沿墙壁 赶紧跑
结论: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
只取其一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实例 灭火方法
灭火原理
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盖灭 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熄灭蜡烛
嘴吹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纸箱着火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煤气着火 关闭阀门
隔绝可燃物
比一比,谁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强
结论: 可燃物燃烧要有充足的氧气。
得出结论
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同时具备 缺一不 可
纸不能被点燃 玻璃棒能点燃酒精灯 烧不坏的手绢
熄灭燃着火柴的方法:
看谁想的方法最多?
清除可燃物 可燃物
隔绝氧气或空气 可燃物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
注意
一般不能通过改变物质的着火点来灭火, 不能说降低了着火点所以灭火了。

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分析ppt课件

化学反应原理图像分析ppt课件

1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考试说明】
1、通过对图形、图表的观察,获取有关 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 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2、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 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等表达,并 做出解释的能力。
精选ppt
2
下列示意图中[a表示2NH3(g)+CO2(g),b表示 NH3COONH4(s),c表示CO(NH2)2(l)+H2O (l)],能正确表示尿素合成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是 (填序号) 。
精选ppt
3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在一定条件下使 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 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
结论是( )
D
A.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t1=△t2时,SO2的精转选pp化t 率:a~b段小于b~c段4
1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问题:分析图像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精选ppt
8
①实验I乙苯在0-50min时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 ②实验Ⅱ可能改变条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ppt
9
1. K2FeO4溶于水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其反应为: 4FeO42—+10H2O 4Fe(OH)3+8OH—+3O2↑ 。将适量 K2FeO4溶解于pH=4.74的溶液中,配制成c(FeO42-) =1.0 mmol·L-1的试样,将试样分别置于20℃、30℃、
④若保持平衡的温度和压强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

中小学优质课件资源综合利用(1)课件.ppt

中小学优质课件资源综合利用(1)课件.ppt

、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 B.裂化是
过程.
• C.裂化的目化的学: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 D.写出十六烷裂化为辛烷和辛烯的化学反应:

十六烷

辛烷 辛烯
• ④裂解
• A.裂解是 深度裂化
,目的是生产
等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丙烯、甲烷
• B.写出辛烷裂解为C2H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辛烷
丁烷 丁烯

• 解析:石油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 成的混合物.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石油分 馏所得馏分为混合物.
• 答案:C
•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煤是各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 B氧.化煤物燃和烧烟时尘,等会污产染生物大量的SO2、氮氧化物、碳
•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 ②原子经济性
消除和减少工
• 上述两反应的原子经济性为100%的是A 点为:反应物中的原子 ,原子的利用全率部达转到化为期望的.产物
100%
,其特
• 1.下列关于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石油主要含C、H两种元素 • B.石油主要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
组成的混合物 • C.石油有固定的熔点 • D.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是混合物
• 1.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 (1)煤的综合利用
• ①组成:煤是由 有机和物少量无机物组成的复杂
混合物,主要含 S等元素. 碳
元素,还含有少量H、O、N、
• ②煤的干馏
• ③煤的气化

A.定义:将煤中的有机物转化为 过程.
可燃性气体

• B.方法:碳和水蒸气反应制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优秀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化学课件《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优秀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1、工业:金属冶炼、制造硫酸、石油化工中 的催化加氢(去氢)、链烃氧化、环氧树脂的 合成…
2、农业: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土壤 里肥料的变化…
3、生活:干电池、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人的 生命运动、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
4、危害:食品腐败变质、森林火灾、橡胶老 化、钢铁锈蚀…
第二节 离子反应的本质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2、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燃料电 池、风能和氢能等。这些新能源的特点 是资源丰富,且有限可再生,为再生能 源,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少。
新知识
已学知识
单线桥分析法
氧化还原反应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双线桥分析法
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
高考主要考查点为:
1、离子共存问题。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3、离子反应的条件。
离子反应的条件:
1、生成难溶物。 2、生成挥发性物质。 3、生成难电离物质。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是否符合反应客观事实。 2、化学式拆写是否正确。 3、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4、是否遵循三大定律:即质量守恒、电 荷守恒和电子守恒。 5、是否符合反应物的用量。

化学课件第八章 沉淀溶解反应.ppt

化学课件第八章 沉淀溶解反应.ppt

AgCl(s)
Ag+(aq) +Cl-(aq)
ceq
S
S
c(Ag+)=c(Cl-)=S=1.34×10-5 mol·l-1
Ksp θ =c(Ag+)·c(Cl-)= S2 =1.97×10-10
例2 已知298K时Mg(OH)2的Kspθ =5.61×10-12,求其溶解度S。
解: Mg(OH)2(s) ceq
A. 3.6×10-16
B. 6.3×10-18
C. 2.5×10-17
D. 6.3×10-19
(已知KSP
θ ,CuS
=
6.3×10-36
K总,H2S = 1.0×10-19 )
Cu2++H2S = CuS(S)+2H+
K

c 2 (H ) c(Cu2 ) c(H2S)

K总
K
θ s
p
c(Cu2 )
例5:Hg2Cl2 的KSPθ为1.3 × 10-18 ,0.1升饱和溶液
的浓度是_______A___mol.l-1
A. 6.88 × 10-7 C. 6.88 × 10-8
B. 1.69 × 10-5 D. 1.14 × 10-9
Hg2Cl2(s) ceq
Hg22+(aq) +2Cl-(aq)
AgBr(s)
Ag+(aq) + Br-(aq)
S
S+0.1≈0.1
Kspθ=c(Ag+)·c(Br-)= 0.1S 同离子效应
例7:CaF2在0.1 mol.L-1 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与
水中的溶解度相比,属于下列哪一种( A )
A. 增大
B. 减小
C. 相同
D. 无法判断
盐效应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ppt课件
三、中和热的测定
环形玻璃搅拌棒、实验大概步骤、操作注意之处及原因
2
第二节 燃烧热
一、燃烧热
.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
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
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
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3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一、盖斯定律(主要是应用)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 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2、运用:根据盖斯定律,可以设计反应求出另一个反应的 反应热。
11
化学平衡图像
速率——时间(判断改变条件、平衡移动) 转化率——温度——压强(定一变二)
转化率——T/P——时间(先拐先平数值大)
二、化学平衡常数
表达式、K值只与温度有关、转化率的计算 计算题(列出起始、转化、平衡浓度)
12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 快慢规律如下: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 >有防腐措施的腐蚀
防腐措施由好到坏的顺序如下: 外接电源的阴极保护法>牺牲负极的正极保护法>有一般 防腐条件的腐蚀>无防腐条件的腐蚀
13
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 判读依据为:
• ΔH-TΔ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 ΔH-TΔS = 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常见化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与观察技巧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常见化学实验中的显色反应与观察技巧

02
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
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化学书籍和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化学知识

03
进行家庭小实验
提供一些安全的家庭小实验建议,让学生在家中也能进行有趣的化学实
验探索。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回顾本次课程内容及重点知识点
显色反应的定义和原理
解释了显色反应是如何发生的,以及为什么它们在化学实验中如 此重要。
常见显色反应的分类
探讨了不同类型的显色反应,包括酸碱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等 。
显色反应的观察技巧
介绍了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显色反应的结果,包括使用适当的实 验器材和正确的观察方法。
热致变色反应
某些物质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颜色 变化,如钴蓝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 变化。
03
实验操作规范与安全注意事 项
实验室基本安全规则
1 2
穿戴实验服和护目镜
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穿上实验服,戴上护目 镜,以确保个人安全。
禁止饮食和吸烟
实验室内严禁饮食和吸烟,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 人体。
3
注意防火
实验室内易燃物品较多,要注意火源,避免火灾 。
报告撰写
将实验过程、观察结果、数据分析和讨论整理成报告,注意报告格式规范、内 容准确、条理清晰。
05
学生实验操作与互动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分组准备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并指定一名小组长负责 协调和组织。
实验操作
各小组按照教师的指导,分别进行不同的显色反应实验,如酚酞 试液遇碱变红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等。
拓展延伸:其他有趣的化学实验介绍
火焰试验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明 品等)
▲6催化剂
①描述催化剂的概念
a
②知道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a
▲7.质量守恒定律
①描述质量守恒定律
a
②会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质量守 b
恒定律
③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释常见的 c 现象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考 说 明
▲8化学方程式
①知道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a
②正确表达常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中 考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知道化学反应中存在能量变化
a


▲4.燃烧和缓慢氧化
①举例说明缓慢氧化现象
a
②列举剧烈氧化现象(燃烧、爆炸) a
③知道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a
④描述常用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a
⑤列举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a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中 ▲5.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考 说
知道防范常见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如一氧化碳、甲醇、尼古丁、、毒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中 ▲1.氧气性、还原性和可燃性
考 ①举例说出氧化还原反应
a
说 ②说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b
明 ③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b
④说出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b 能根据它们燃烧产物来鉴别氢气和 一氧化碳
▲2.化合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 a
应和复分解的特点
②辨认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a
C. 3C O+Fe2O3 =2 Fe+3 C O2
• D. Cu(OH)2 ==Cu O+ H2O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 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及多少的变 化,将化学反应可以分成四个基本类 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和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A + B == C

H2O
性 实验现象
Hale Waihona Puke 黑色粉末变红色光亮, 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黑色粉末变红色光亮,产生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CO2气体
复习要点
▲ 燃烧和缓慢氧化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 的条件:(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 子,放在火焰上点燃。(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蘸有水 的小棉团和一个干燥的小棉团,放在火焰上片刻。
氢气和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氢气
一氧化碳
点燃
可 方程式
2H2 + O2 === H2O
点燃 CO + O2 === CO2

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性 实验现象
产生淡蓝色火焰,生产水 雾、放出热量
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CO2气体
还 方程式 H2+ CUO === CU + CO + CUO === CU+ CO2
燃烧的实质
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 反应
( 7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 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 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中,不合理的是 (D )
A)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在 效处置,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 C) 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由捂住鼻子 ,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在山林中遇火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 火灾区。
析出,或者有↑放出,或有水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个基本反应类型 的关系
•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没有必然关系,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 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 还原反应。
[例1]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 是B( ) A. 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 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 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广义的定义是:凡有元素化 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而没有元素
化合价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按照这 种定义,下列各组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
• A. Fe+2HCl= FeCl2+ H2 ↑
B. BaCl2+H2SO4 =Ba SO4 ↓+ 2HCl

高温
酸、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和另一种盐;也只有在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 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复分解反应
• —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 两种化合物的反应AB+CD==AD+CB
• (酸、碱、盐之间) • 其实质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离子生
成两种新化合物。 •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物质
A == B + C
置换反应—
• 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 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B+AC
• 金属跟酸溶液 Fe+HCl== FeCl2+H2 ↑ • 金属跟盐溶液Fe +CuSO4== Fe SO4 + Cu
• 这两类置换反应能否发生,要根据金属的活动性 顺序进行判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跟盐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瓶子罩住。
(1)
(2)
(1)(1)
(3)
(2)
(3)
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2) (3)
燃烧与物质的关系
干燥棉团燃,蘸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水的棉团不燃

瓶内蜡烛熄灭 瓶外蜡烛仍燃烧
可燃物才能燃 烧
由此得出结论:燃烧的条件是:
(1)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 (2)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 (3)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结论:物质应是可燃物 须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温度达到着火点 3、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火灾自救的有效措施
1、隔离可燃物 2、将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隔绝空气(氧气)
1、室内浓烟密布时,应俯伏在 地上爬行,并用湿毛巾掩盖 口鼻
2、用湿毛巾等物品塞住门和窗 户的缝隙,以免浓烟渗入
3、打开窗户,在窗前呼吸
B
• (2001.上海)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

()
A.凡B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单质参加
C.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 是置换 反应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单质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生成物和反应 物之间的计算
c
复习要点
1、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剂----在反应中,向其他物质提供氧 元素(即自身失去氧元素)的物质 。 (氧化性)
还原剂—在反应中,向其他物质提供氧元 素(即自身得到氧元素)的物质 (还原 性)
CO + CUO === CU + CO2
还原剂 氧化剂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