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写作之审题立意【知识梳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背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

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

一、多元思辨作文审题立意(一)概念解读:思辨是一种对人和事物进行多角度思考的活动。

人和事物是具有复杂性的、多样性的、又是具有可能性的,这就为我们实现思辨性的目标提供了客观上的条件。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材料往往是具有“争议性”的,这里的“争议性”就是指站在哪个角度看都有一定的道理,"思辨在表达上往往是以相对、相反的形式出现,如新与旧,得与失,拙与巧等等。

审题时,找到题目或材料中的"关系",才能在表达上实现思辨,准确立意。

(二)高考真题分析2020·新I卷: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以疫情为背景,思考“距离“联系”两者间深层关联。

2020·全国I卷:在齐桓公、管仲和绝叔牙三人的对比分析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位来写,对比分析是多层关系主体的思考2020年正式起步:2020年教育部命制的这两道作文题目,掀起了高考思辨作文热潮。

2021·新I卷:体育之强弱2021·新II卷:逆锋起笔,藏而不露:中锋用笔,不偏不倚:停滞迂回,缓缓出头。

2021·甲卷:可为与有为2021·乙卷:修身、矫思、立义2021,北京卷:生不逢时、安分随时、生逢其时2021,上海卷:时间沉淀与价值认可2021·浙江卷:取与舍2021年全面开花,4套为二元思辩,3套为三元思辩,材料引出的论题中有二元或三元关系。

二元和三元之间以存在着一定逻辑关系;且论题都有带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2022·新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新II卷:选择、创造、未来2022·甲卷:移用、化用、独创2022·乙卷:跨越、再跨越2022·上海卷:发问与结论2022年思辩变复杂,审题要求都提高一个层次,更侧重对三元关系思辨的考查。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2024届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如何审题立意+课件33张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 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 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开头句 结尾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
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 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 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 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 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 个!”
(一)一类卷:48~60分切合题意,能够从材料出发,概括提炼出“面对自身缺陷不 回避,直面不足”“运用智慧,灵活应变”“抓住关键,化解难题”“运用智慧,善于 思考”“思维开拓与创新”等紧扣材料中心的观点;能够立足自我,从“当今学子”这 一角度来写,考生身份特征明显,时代气息浓厚;结构严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语 言表达有表现力。
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立意: • 1、因付出而重要(珍贵、不同寻常)|付出,
让你的收获更显珍贵 • 2、因为用心而美丽(独特、独一无二) • 3、美,只因自己用血汗浇灌过 • 4、有所倾注,才有所不同
多则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知识梳理
一、相同型
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
对策:求同法
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 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 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 意所在。
【材料】 1.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
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 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2.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 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 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 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 生存下来。
(四)四类卷:25~35分偏离题意,如写心灵美、读史、选择、技术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升之有效审题立意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提升之有效审题立意课件
三、总结全文 (比喻、排比)
呼唤个性
文学离不开个性的参与 艺术离不开个性的引领 生活离不开个性的点染
学贵多问
多问可以弥补学习中的不足; 多问可以扩大你的知识面; 多问可以使你有所创新,有所发明。
科学的魅力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公正。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永恒。 科学的魅力在于其崇高。
4.缺少了宽容,人们将在斤斤计较中与人结怨,在 睚眦必报中与人结仇,在水火不容中同归与尽。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来论证
实例二
论点:
爱拼才能赢
分论点: 1.只有勇于拼搏,才能激起蕴藏着的巨大
的潜力,才能取得胜利。
奥运中国女排大翻盘的事例
2.只有勇于拼搏,才能使自己提高到一个 较高的精神层面上,才能具有不断进取的顽强 意志,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
主体段是文章的分论点段,一般 由3段组成,每段200字左右。是议论 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 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 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 以丰富的论据、严密的论证和充沛的 情感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主体段是 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重要部件。
评一评 题目:生命因奋斗而精彩

学生齐声答:“让我们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是甜的。”
教师严肃地纠正:“不!是教育你们要观察细节。 我用食
指蘸,舔中指,你们没看到就只好吃苦头了。”
立意:学习要重视观察细节
2.以果溯因法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
“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
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
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存在不足:
有叙无议(以例代议)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的审题立意

有自强之能,才不会一味艳羡别人的认可度。谁都想获 得别人的认可,成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他人口 中“成功的榜样”。但真正的认可度不能靠乞求别人送来青眼, 更不能靠自欺欺人的麻醉,而是要凭借自身的努力,用实力 证明你值得他人的赞誉,你获得的认可度名实相符。区分彼 此高下的,终究靠的是实力,而吹出来的气球一刺就破。
而“我应当”,则是乐章中的庄重低吟,它提醒我们承担起社会 责任和道德规范。当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的演讲台上,发表那篇 著名的《I Have a Dream》演讲时,他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平等 的渴望,更呼吁整个社会共同承担起实现这个梦想的责任。他的“我 应当”,是对社会公正和道德良知的呼唤,它激发了我们内心的责任 感和使命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关注环保、参与公益还是遵 守法律,都是对“我应当”的践行和体现。
有知人之智,才不会惑于认可度。要知道,网络时代的 好评是可以“刷”出来的,所谓的“人设”也是可以“造”出来的, 大家都说好的还真不一定就好,因为“大家”可以被收买,可 能被误导,“万民伞”都可以批量制造。如果缺乏知人之智, 就容易陷入认可度的迷雾,成为别人牟利的踏脚石,成为被 人肆意利用的工具人。专家可能是“砖家”,教授可能是“叫 兽”,但我们曾经作为无知的看客为他们大声叫好,这真的 很丢人。
➢ 关键词: 肝胆人、无字句;交友处事、读书求知。
STEP 01
找出、提炼立意
STEP 02
STEP 03
分析题干(题 型、逻辑)
明确关键词
月考试题
立身处世,有人倾向于“我愿意”,有人思考的是“我能 够”,有人注重的是“我应当”。
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结合自己学习与生活的 体验,写一篇文章。
“我愿意”“我能够”和“我应当”,这三重奏相互交织、相互辉映, 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独特旋律。它们分别代表着我们的主观意愿、客 观实力和社会责任,共同推动着我们在生活的舞台上不断前行、不 断成长。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实现和担当。” 让我们在生活的乐章中,用“我愿意”去追求梦想,用“我能够”去实 现目标,用“我应当”去担当责任,共同演奏出更加精彩的人生旋律。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2025届高考语文作文复习:审题立意课件(共32张PPT).ppt

类型二:关注位置
(1)在材料中:议论句、因果句、抒情句、寓意句、哲理句、老者长辈名人

所说的话
(2)在要求中:以……为主题,对……的看法
作文
实战演练
立意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
“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4年高考题)
审题步骤: 1.单则材料,用关键词句法。 2.材料中的关键句是紫色字体的句子(议论句、结尾句)。 3.得出立意:个人、国家、甚至人类,想要走得远,都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4.拟题:肩负 人类使命,抵达未知之境
作文 立意
实战演练
一只乌龟,西部山区的小池塘里平淡无奇地生活了10年后,突然觉得它的
一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世界很大,它应该出去走走。开始它想游向大海,感
受大海的辽阔,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200年时间,只好忍痛
放弃了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降低难度,游向长江,感受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
作文
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
作文
立意
一、单则材料:
1.关键词句法(重点)
目 录
2.由果溯因法(重点) 3.寓意揭示法
二、多则材料:
1.异中求同
2.同中求异
3.寻关系法
作文
单则材料
立意
方法 一:关键词、句法
1.抓关键词:
材料作文中多次出现的高频词,多次重复的词,肯定是重点,是 要重点关注的,它往往就是关键词。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可从交互的双方入手,个体要愿意主动、真实地表达,他人也同样需要坦诚以待。 此外,应当创设开放、尊重、包容的交流环境作为支持条件。 ③怎样才算“真正”的相遇?“坦诚交流”与“真正的相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从材料中的“才可能”或是客观规律上,我们可以明确前者为后者的前提条件,只 有坦诚交流,实现心与心相连,交流才有意义,这样才是“真正”的相遇。 ④实现“真正的相遇”能带来什么好处?
在俄乌战争引发的世界大战危机、全球变暖、动植物快速灭 绝、环境急剧恶化等因素的威胁下,人类迟早要迎接共同的命运 ——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生存还是 死亡,这是个问题。这世界战火纷飞、贫富差距巨大,在信息化 的浪潮之下,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甚至在绝望中不甘死去?
(举例论证,结合热点素材展开,切中肯綮。
国与国之间,应真诚相待,和谐共处,以面对共同的命运。 (第二分论点,从国与国之间相处的角度展开论证。)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 永远的利益。”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并不总是和谐共处。从中 国放眼望去,环顾世界:向东,日本一意孤行,核污水排海仍在 继续;向西,美国态度强硬,议院批准的对台军售额逐年上涨; 向南,南海诸岛因主权问题争执不休;向北,俄乌战争依旧不息 。这东西南北,又可曾真正安宁?
坦诚交流促相遇,和谐相处共命运。相信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一定能够迎来更多真正的相遇和更加美好的人生 。
(呼应开头,归结全文,展示美好愿景。)
【例文点评】
本文标题切合材料,直接表明立场观点。开头引用诗 句,从阐释“相处之道”入手,明确提出中心论点:“人 与人之间,乃至国与国之间,都应坦诚交流,以谋求‘天 下大同’”主体部分一分为三,逐层展开论证。所有论述 均围绕“人际交往与国之交流”这一特定情境展开,考生 视野开阔,格局高蹈,认识深刻,使得文章气度从容不迫 ,节奏不疾不徐,文字流畅优雅。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作文复习之审题立意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 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 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 “事实
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 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 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 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 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张杭州余杭区街道招聘公示的截图再度引发网友关注。
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
这两段材料 业生,他们是哲学、法律、传播学、软件工程、材料科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
争议的焦点 学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 我们对材料所述现象发表
青年到基层
有网友评论说: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到街道工作“屈 看法
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 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 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
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 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 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 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 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 益。
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 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 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指导+课件

2024深圳一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一条河流曲折向前,不只是为了抵达 大海,也是为了流经更多的土地。这句意 蕴丰富的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我经历挫折, 为了自己, 也为了别人 长河终入海, 曲径泽四方
审题过程:
*第一句话关键词是曲折向前,意象是河流;第二句 话关键词是为了抵达,意象是大海;第三句话关键 词是为了流经,意象是土地。 *句子关系:总分结构(…,不只是…也是…) *两句分句的联系:都是目的 第一个目的:为了自己 河流入海 广阔舞台 第二个目的:为了别人 滋润土地
换位思考收礼物:钱难有情,礼却无价
2023甲卷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
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人们 技术 时间 掌控 仆人
直接把关键词替换成主人
求同: 1.技术都是发展的、进步的(这是人类积极的追求) 2.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逆(这是自然客观的现实) 存异: 1.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 时间的有限又限制了我们随意选择 3. 有的人理性地把技术当工具(提高效率掌控时间) 4. 有的人盲目的把技术当玩具(沉迷技术浪费时间) 5. 还有人过度理性追求节约时间(错过生活风景)
2025届高考语文 作文审题立意专题
作文?精准切题! 快速?得出立意!
高考作文:
底线保障>>> 不能不会写 底线中的底线 >>>不能跑题
审题
从命题人给的材料中挖掘有效信息
一句话 一段话 结合阅读题 结合课文
分析每个 字(审题)
出题人 角度 (立意)
决定了 写什么 怎么写
审题技巧: 1、拆分句子,分析关键词 2、找出关键信息之间的关系 3、联系现实生活,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 题目换一种说法表达出来,进行延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立足高远,化实为虚。
•、联想旧作,巧妙链接。
•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 行走在消逝中 愿景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 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 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 直着走的?
方法一二
说明:全面理解材料,可以 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 拟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 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要抄袭。
华南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挣的钱捐给了
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希 望小学的师生为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的女生捐了10元。 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 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 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 人。”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一、扣对象
(螃蟹、人)
二、明关系
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 是同样重要呢?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 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语言,人在这里只是 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应该 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 立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 着行走的角度来写,就不够贴切了。
• 我们必须认识到,高考是一 种选拔考试,高考作文的核 心目的是能让学生拉开距离, 有利于选拔人才。高考作文, 是必须带着镣铐跳舞的!
• 理由二:审题是高考作文评分标 准的要求。
• 湖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 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四项为 重点,全面衡量。一般情况下,题 意是评分的焦点,如果题意在二等, 文章评分就在二等,或者一等下或 三等上;而偏离题意的文章,表达 最多在三等记分,也不给发展分, 得分在25分以下。
要求: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但不能脱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归结方法:
对象切入: 捐助者(丛飞\小李)
受助者(年轻人\大学生\小学生)
关键词句: “记住……” “很没面子” “别责
怪”
情感分析:“竟然没有一个人” “居然埋
怨”
辩证思考:如何看待“别责怪”(宽容)
审题立意方法小结:
一、扣对象 二、明关系 三、抓关键 四、辨是非 五、查原因
2007全国卷Ⅱ作文题 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资助了178名
贫困学生。当他自己患胃癌,病危住院,经济因难时, 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 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大学 生居然埋怨说:“这让我们很没面子”。丛飞却说,“别 责怪他们,我已经是不需要医疗的人了”。
三、抓关键
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 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 的?”
四、辨是非
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 蟹的发问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料是 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 否定讽刺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否 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
五、查原因
螃蟹为什么会问“可也怪!人 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 原因:①无知愚蠢?②天真好奇? ③有疑问精神?④看问题的角度 单一?⑤以自我为中心? ⑥认为 人直走可笑?⑦排斥异已?等等。
如何审题
命题作文的审题
• 一、审含义,准确获取作文题 目的信息。
• 1、关键词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 例: 今年花胜去年红

必须跨过这道坎

肩膀
• 2、对于词组或句子式的标题, 要审清各因素的关系。
• 例:诗意的生活/诗意地生活

我想握住你的手

行走在消逝中

这也是课堂
• 二、审要求,务必接受题目制约。
湖南省高考作文命题
• 2004年:话题-----家庭教育 • 2005年:话题-----跑的体验 • 2006年:命题-----谈意气 • 2007年:命题-----诗意地生活
湖南省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 1、限制文体; • 2、提出“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
识”,内容上指向考生的人生体 验和人生观,要求考生写出真情 实感,矛头指向套作和形式主义; • 3、不设二元式关系命题;
• 理由三:审准题是写好 高考作文的必要前提。
审题背景
高考作文题发展走势
命题 作文
材料 作文
话题 作文
命意 作文
所谓命意作文,就是给定材料或题 目,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 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 样“过宽”。这种命意作文相对于材 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来说,属于新生事 物,其生命力是强大的。
• 1、字数与书写。
• 2、范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 句话常挂在嘴边 /心灵的选择
• 3、文体: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
• 4、其他:诗意地生活
• 三、巧处理,务必与已有知识储备链接。
• 1、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 例:山的凝重,水的灵动---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 留给明天--------把爱情留给明天
高考作文复习之
审题立意
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 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 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 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 方向。
为 何 审 题?
2006各地高考命题作文6道分别是: 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天津卷——“愿景”、 辽宁卷——“肩膀”、 江苏卷——“人与路”、 湖南卷——“谈意气”
人要助人为乐 勇于舍己为人 好人会有好报 要健全社会捐助制度 批判社会公德的缺失 人要知恩图报 走出自我 丢弃面子,健全人格 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学会帮助 学会“爱”与“被爱”的艺术 宽容是最大的美德 宽容不要变成纵容 大胆责问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07北京卷)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 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 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 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 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 “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 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 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2007各地高考命题作文分别是: 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辽宁卷——“我能”、 江苏卷——“怀想天空”、 福建卷——“季节”、 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 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四川卷——“一步与一生”
江西卷——1、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 理由一:审题是高考作文命 题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