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急腹症之一,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

大承气汤

[组成用法]

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方证]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应用]

以痛而闭为特征的外科急腹症。如急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腹腔结核性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胃柿结石等及腹部手术后。出现大满、太热、大实和脉沉、实、滑为主者。

[经验参考]

大承气汤是一张救命之方,尤其在传染病横行肆虐的古代,更是倍受宠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张千古名方也不知成就了多少名医。就连异邦的日本汉方家们,也和本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内台方议》载本方虽有二十五证,看之各异,然即下泄之法也,其法虽多,不出大满、大热、大实,其脉沉实滑者之所当用也。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第十篇第十三条)

里实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第十篇第;十二条)

医案1.

杨广龙:男、杨洪村人、18岁、学生

三日前因腹疼入乡卫生院诊治。X线腹部摄片检查,小肠内有气体液平面,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影在腹周围及盆腔,确诊为结肠梗阻,保守治疗,作肠胃减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三天后腹疼不减,后通过熟人介绍来我处治疗。诊之病人,振发性腹疼,呕吐,肠鸣音亢进,无排气排便,小便少,呻吟呼叫,脉沉紧,腹部坚满,压疼,充实。

投之大承气汤加减。

处方:大黄30g(后下)、厚朴40g、枳实15g、芒硝15g(冲)、莱菔子30g、桃仁10g、木香10g、番泻叶8g、麻子仁10g。同时禁食,因在医院补液就不在补液。头煎服后半小时,再服二次,自觉痛减有便意,再隔半小时服第三次,大便下,痛大减,隔一小时服第四次药汁,大便稀下如水,腹以不疼,再隔两小时服第五次药汁,此时,已过四个小时腹部完全不疼,天也到晚上十点,叫病人休息,第二天早晨查房病人告知腹痛完全消失。因中药太苦,患者不愿再服,只补液纠正电解质,下午出院,少稀粥,几天后随访病情痊愈。

医案2.

高艳:女、40岁、厨师

腹疼急救120,收入县人民医院治疗,x线检查,右上腹明显的液体和气体,肠扩张程度达到诊断水平,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通过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腹疼不减,阵发性绞疼转为持续性腹疼,疼痛部位固定,并有腹涉及背部,因病人不接受医院手术意见,转我处诊治。

诊之,病人腹部彭满而坚定,腹疼拒按,右上腹诺有条状样块物,潮热,谵语,持续性腹疼,呕吐,无排便排气,脉沉实,舌苔黄燥,

此乃阳明腑实,肠中实热,积结较甚,急投复方承气汤,峻下热结。

处方:大黄40g(后下)、厚朴60g、枳实20g、芒硝30g(冲)、莱菔子30g、麻子仁15g、番泻叶10g、桃仁12g、甘遂1g、准备大豆油二斤。

服用方法:用水2000毫升,煮厚朴、枳实,煎取800毫升,加入大黄,煎取300毫升入芒硝煎一二沸,倒入碗中兑入甘遂末1g,分两次个15分钟温服,第二次药下,大便稀下如水,腹疼减半,叫病人小口吸咽大豆油100g,一小时后,服用第二剂药。

处方:大黄40g、厚朴30g、枳实15g、芒硝15g(冲)、莱菔子30g、麻子仁10g、番泻叶9g、桃仁10g、大便稀下如旧,腹疼大减,以后按此方投下频服,并补液纠正电解质和调节酸碱平衡失调,预防脱水,连投五天,病人告知,腹以通气,但感觉有热,身体虚弱无力,此为数下阴伤热仍在,投以承气养营汤加减。

处方:生地20g、大黄15g、厚朴15g、枳实12g、麦冬12g、玄参15g、山药20g、石斛10g,小口温服,两天后,进稀粥,查房时,病人告知腹以不疼,身体也有力好转,随后补液观察,直至病愈出院。

编者按:大承气汤属于“下”法范畴,与“汗”法、“吐”法一样,都是驱邪外出,旨在给邪出路。所主之病,必为里实证。本方由于泻下作用峻猛,常可力挽狂澜,扭转病情,要抓住治疗的最佳时机。

二十四、大承气汤?黄煌基层医生

二十四、大承气汤黄煌基层医生 二十四、大承气汤 古代的急症用方,传统的峻下热结方,具有兴奋肠管、促进肠蠕动、增加肠容积和肠血流量、保护肠黏膜屏障、防治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损害发生的作用,常用于发热性疾病或危重外伤后的极期,以脘痞、腹满、舌燥、便秘、神昏为特征。 【原始配方】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伤寒论》) 【方证提要】腹满痛,不大便,谵语神昏,或烦躁不安,或头剧痛,发热多汗,脉滑数,口干燥者。 【适用人群】1.腹满痛:全腹部高度胀满,用手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及肌卫现象。2.不大便:大便秘结、数日不解者,放屁极为臭秽;或泻下物臭秽稀水或黏液便。3.昏睡:昏睡或昏迷,说胡话,或烦躁不安,其病势多危重。4.“大黄舌”:舌红起芒刺或裂纹,舌苔黄厚而干燥,或腻浊,或者焦黑如锅巴状者。5.脉滑实:脉象沉实有力,或滑数,或脉数而软。 【适用病证】以下病证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1.以腹部高度胀满疼痛、大便不通为表现的疾病,如粘连型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动力型肠梗阻、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2.以烦躁、大便不通为表现的疾病,如肝昏迷、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柯兴氏综合征、肥胖症、牙痛、头痛等。 【加减变化】1.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加

炒莱菔子30g、桃仁15g、赤芍15g。2.大承气汤去芒硝,厚朴、枳实减量,为小承气汤,泻下作用也减弱,多用于治疗“痞、满、燥、实”的轻症。 【使用注意】1.大承气汤服用注意点:①只能服用头煎。如再次煎煮,汤液会变得苦涩,不利排便。②必须空腹服用。服后1小时内不宜进食,否则,影响泻下效果。③中病即止,不可久服。2.大承气汤煎法要点:先煮枳、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因硝、黄煎煮过久,会减缓泻下作用。3.舌苔薄白,提示肠道内无积滞,大黄要慎用。4.大承气汤虽属攻下剂,但不拘泥于大便干结,有的患者可以泻下稀水甚至黏液,但并不影响用本方。关键是腹痛拒按,或腹中有燥屎。 【黄煌解说】1.大承气汤的功效主要有三:①通大便:大便秘结,常常有数日不解者,或五六日,或六七日,放屁极为臭秽;或有腹泻,泻下物为稀水或黏液便,臭秽异常(热结旁流)。②除腹满:全腹部胀满疼痛,尤其以脐部为中心的硬满充实隆起;用手按压有明显的抵抗感及肌卫现象;或腹部按压有块状物。③除谵语:患者多有精神症状,或昏睡或昏迷,或烦躁不安,或头剧痛。2.大承气汤证是一种以全腹部高度胀满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状态。大多出现在急腹症、发热性感染性疾病的极期、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等过程中。在这里,我们可以称之为“DCQT综合征”。3.急性肠梗阻是大承气汤最常用的疾病。本病的痛、胀、呕、闭四大特点与大承气汤证颇为相似。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等单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咸中教授的主持下,历经40多年的时间,率先将大承气汤及其加减方(大承气汤加桃仁、赤芍、莱菔子)用于急腹症的治疗,从1985年到2000年间共治疗急性肠梗阻1484例,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达80.8%,病死率2.7%,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外尚无类似治疗方法(《中国医药报》2004-03-02,A7版)。一般认为,大承气汤对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粪石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及腹腔结核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佳。4.老年人肠动力不足导致的轻度肠梗阻,或粪石性肠梗阻居多。江苏省名中医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经方派

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肠梗阻–经方派 肠梗阻是老年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中医称之为“大便不通”、“肠结”、“关格”等,认为由于饮食不节、热邪郁闭、寒邪凝滞、湿邪中阻、气血淤滞、燥屎内结、虫团聚集等因素导致肠腑传导失常,通降受阻,则气机痞结,水津潴留,闭阻于中,出现胀、痛、呕、闭四大症状为肠梗阻。 典型病案一 患者王某,男性,因“腹痛,大便量少”于2017年11月22日来诊,舌红苔黄,脉滑。结合西医各项检查,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禁饮食。嘱患者口服香油,润肠通便。予抗感染,静滴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抑酸,保护胃黏膜,预防消化道出血,静滴注射用奥美拉唑;营养支持,静滴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维生素C 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 诊断:湿热蕴结型腹痛。 治则:益气、通腑、泄热。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方中芒硝软坚散结;大黄通腑泄热;枳实、厚朴理气止痛;患者素有痰瘀阻络,加桃仁、红花以活血化瘀;加丹皮以清虚热,凉血。方药如下:炒枳实6g,厚朴6g,大黄6g,芒硝9g,桃仁10g,红花5g,牡丹皮10g。 用法:1剂,水煎400ml,温服200ml,大便得下,止后服;不下,尽服余药。 2018年11月2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大便得下,量多,质稀,腹痛缓解,舌脉如前。腹部平片未见肠梗阻及消化道穿孔征。 典型病案二 高某,男,59岁,主因“腹痛伴大便量少3天,加重9小时”于2017年3月28日来诊。 诊疗经过: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大便量少,症状时轻时重,在村卫生所进行输液治疗(具体药物剂量不详),及口服中药治疗,疗效不佳,于昨晚23时许症状加重,自行使用开塞露灌肠后,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

大承气汤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是临床急腹症之一,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肠梗阻的典型症状。 大承气汤 [组成用法] 大黄10~30g、枳实12~25g、厚朴13~30g、芒硝12~30g。先煎厚朴、枳实,熬好前放大黄同煎5~10分钟,再把芒硝加入溶化即可,服至大便稀多为度。不下,续服取下。 [方证] 1.阳明病,脉迟,汗出、不恶寒、发潮热、手足戢然汗出者。 2.舌红苔干焦黄,脉实有力而不大便、腹满者。 3.脉弱,烦躁心下硬,不大便,发热或日晡热、发狂、谵语者。 4.脉浮弦紧而剧烈腹痛、腹胀、腹皮热、坚满拒按,便秘、清水便或粘液脓血便者; [应用] 以痛而闭为特征的外科急腹症。如急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腹腔结核性肠梗阻、胃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胃柿结石等及腹部手术后。出现大满、太热、大实和脉沉、实、滑为主者。 [经验参考] 大承气汤是一张救命之方,尤其在传染病横行肆虐的古代,更是倍受宠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张千古名方也不知成就了多少名医。就连异邦的日本汉方家们,也和本方结下了不解之缘。《内台方议》载本方虽有二十五证,看之各异,然即下泄之法也,其法虽多,不出大满、大热、大实,其脉沉实滑者之所当用也。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第十篇第十三条)

里实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金匮要略》第十篇第;十二条) 医案1. 杨广龙:男、杨洪村人、18岁、学生 三日前因腹疼入乡卫生院诊治。X线腹部摄片检查,小肠内有气体液平面,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影在腹周围及盆腔,确诊为结肠梗阻,保守治疗,作肠胃减压,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三天后腹疼不减,后通过熟人介绍来我处治疗。诊之病人,振发性腹疼,呕吐,肠鸣音亢进,无排气排便,小便少,呻吟呼叫,脉沉紧,腹部坚满,压疼,充实。 投之大承气汤加减。 处方:大黄30g(后下)、厚朴40g、枳实15g、芒硝15g(冲)、莱菔子30g、桃仁10g、木香10g、番泻叶8g、麻子仁10g。同时禁食,因在医院补液就不在补液。头煎服后半小时,再服二次,自觉痛减有便意,再隔半小时服第三次,大便下,痛大减,隔一小时服第四次药汁,大便稀下如水,腹以不疼,再隔两小时服第五次药汁,此时,已过四个小时腹部完全不疼,天也到晚上十点,叫病人休息,第二天早晨查房病人告知腹痛完全消失。因中药太苦,患者不愿再服,只补液纠正电解质,下午出院,少稀粥,几天后随访病情痊愈。 医案2. 高艳:女、40岁、厨师 腹疼急救120,收入县人民医院治疗,x线检查,右上腹明显的液体和气体,肠扩张程度达到诊断水平,确诊为绞窄性肠梗阻,通过补液,胃肠减压等治疗,腹疼不减,阵发性绞疼转为持续性腹疼,疼痛部位固定,并有腹涉及背部,因病人不接受医院手术意见,转我处诊治。 诊之,病人腹部彭满而坚定,腹疼拒按,右上腹诺有条状样块物,潮热,谵语,持续性腹疼,呕吐,无排便排气,脉沉实,舌苔黄燥,

复方大承气汤

【方名】复方大承气汤 【出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分类】泻下剂-寒下 【组成】厚朴(15-20克)炒莱菔子(15-30克)枳壳(15克)桃仁(9克)赤芍(15克)大黄(9-15克)芒硝(9-15克) 【方诀】 【功用】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单纯性肠梗阻属于阳明腑实而气胀较明显者。 【用法】大黄后下,水煎服,芒硝冲服。最好用胃管注入,经2-3小时后,可再用本方灌肠,以加强攻下之力,有助于梗阻之解除。 【禁忌】斟酌。复方大承气汤- 【方解】 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 组织坏死。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鼻肠减压治疗病理性肠麻痹的临床研究作者: 李永;李德春;孙胜利;张昕辉; 复方大承气汤联合西药保守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2-3-30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期 供稿作者:张洪波曹樟全 大黄的研究 大黄有泻下作用,它的致泻成分是结合状态的蒽甙,如番泻甙甲、大黄酸等,这些成分容易因加热而水解,因此,如用大黄来泻下就不宜久煎。在方剂中配伍使用时,应先煎其他药物。 如单味大黄入药用来泻下,则应缩短煎煮时间,以免致泻成分被破坏。大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泻下药,味苦、性寒、无毒,入胃、大肠、肝经,能泻实热,荡积滞,行瘀血。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大黄含蒽醌类衍生物(包括游离和结合性大黄酚、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二蒽类衍生物(番泻叶苷ABCD),还含有鞣质。大黄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明显地降低血压、血脂、黄疸指数、转氨酶等,有调节脂蛋白以及提高血浆

大承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大承气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组成用量】 厚朴15g,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12g,枳实10g。 【服用方法】 先将厚朴、枳实用水先煎,煮沸10分钟后加人大黄,再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放入芒硝(分2次)溶化后服。 【功效作用】 主药大黄味苦性寒,功能泻下以挫其热势而通便,芒硝咸寒软坚便。枳实、厚朴行气导滞,全方功能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大黄含结合型蒽甙可刺激大肠产生泻下作用,而芒硝主要有效成分为硫酸钠是属块类泻药,可刺激肠蠕动而致泻。因此,本方能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增加肠容积,扩张血管,增加游离肠襻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还有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及抗感染、退热降体温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大便秘结,痞、满、燥、实四者俱全为其汤证。 痞指病者自觉胸脘部有闭塞重压感觉;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觉;燥指肠中粪便干结,按之坚硬感觉;实指腹中硬满不减,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 本方适用于治疗急性单纯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粘连性肠梗阻、溃疡病合并急性穿孔而采用非手术治疗、蝈虫性肠梗阻、急性阐尾炎、胃柿石、小肠炎、皮质醇增多症、精神分裂症、急性牙周炎、小儿肺炎、泌尿系统结石、高血压病、脑出血、肝性血卟琳病、癫狗病、遗尿、久痢、急性肾功能衰竭、肝炎、鱼胆中毒、荨麻疹、胃癌、急性铅中毒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发热,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胸胁脘腹满急胀痛,矢气频频,大便秘结,舌苔黄焦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蛔虫性肠梗阻(虫瘕型)治宜散细驱虫,行气通腑。 以本方去厚朴,加莱子、桃仁、赤芍、槟榔、使君子各10g为主治方。同时可顿服生豆油或花生油30~50ml以解散虫体。 2.急性胰腺炎(腑实血瘀型)治宜通里攻下,泄热活血。 以本方加茵陈、山栀子、黄芩、赤茯苓、五灵脂、赤芍为主治方。 若神识昏糊者,加服安宫牛黄丸。若气阴两虚者,加服生脉散。若阳气虚脱者,加用参附汤。 3.肠梗阻(肠腑热结型)治宜清热活血,通里攻下。 以本方加减:炒莱菔子30g,枳实、厚朴各15g,桃仁、丹皮、黄连、半夏、生大黄(后下)、芒硝(冲)各10g为主治方。 4.结肠癌(肠腑气结型)治宜行气导滞,泻下通结。 以本方加玄胡索12g,川楝子、赤白芍、莱菔子、木香各10g为主治方。5.头痛(阳明腑实型)治宜攻下里实,泻热通腑。 以本方为主治方。 6.精神分裂症(阳明热结,痰火扰心型)治宜通腑泻火,化痰开窍。 以本方加铁包金20g,礞石10g,胆南星、石菖蒲各7g为主治方。 7.中毒性痢疾(热毒下痢型)治宜通因通用,清泄热毒。 以本方加莱子3g,黄连2g,白头翁10g为主治方。 8.小儿肺炎(痰热壅肺,津伤化燥型)治宜通腑泄热,清肺化痰。

大承气汤的加减使用

大承气汤的加减使用 川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5g 芒硝9g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1.阳明腑实证:。症见不恶寒、反恶热、潮热澹语、矢气频转、大便不通_手足濈然汗出。 腹部按之鞭,或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腹部疼痛,按之坚鞭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或发狂之属于里热实证者。 【方义体会】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伤寒论》凡例十九条,所治证候诸多,治疗范围广泛。如治实热积滞,浊气填塞,腹气不通之阳明腑实;邪热盛于里,上扰心神,澹语神昏之里热炽盛;实热闭阻,阳气受遏之热厥之证;热盛伤津,阴液大伤之搐挛痉急之证。此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热盛伤津所致。故以大黄泻热通腑,荡涤肠胃,芒硝泻热通便,软坚润燥。二药相须,峻下热结,厚朴、枳实消痞散结,行气除满,助大黄、芒硝推荡积滞。 方证所言之“痞”“满”“燥”“实”,其痞者,气郁不运也;满者,胃阻不降也;燥者,热炽失润也;实者,滞塞不通也。临证以此为解,区别运用三承气汤。 【临床应用】 1、热实痉厥例:李X之妻,30余岁,素日体壮无病,忽于某日上午挛急抽搐,龂齿握拳,不省人事,召余急诊,见:呼吸粗壮不匀,牙关紧闭,神志不清,触其腹硬而胀,脉实而大,急疏“大承气汤”一帖,令立即煎服,余亲自给患者掀齿喂药,约二时许,患者渐渐苏

醒,全身诸症消失,即可下床自如活动。 2、急性肠梗阻例:仝xx,男,40岁,正值劳动时穷然腹痛,倦屈俯卧,嚎叫不己,抬至公社医院,诊为“急性肠梗阻”,因医院条件太差,不能施行手术救治。此时,余正在此地巡回医疗,应邀诊之。见:面赤身热,腹痛拒按,其脉洪大滑数,遂疏与“大承气汤”令速煎服。不足一小时,患者下床欲便,便后安然如常。 3、小儿急惊风(小儿急性脑炎) 例:韩x,男,6岁。睡前活泼如常,忽于夜间十一点突发高烧,时有抽摘,忽而头顶后倾,四肢强直痉孪,欲吐而吐不多,问之不语,家长急于救治,半夜叫门召余。诊时抽搐己减,双脉滑数有力。诊断为小儿急惊风,急与川大黄、芒硝、积实、厚朴各3克、生石膏24克,令其赴本地一家“日夜药店”取药,速煎服之。次日余前去复诊,患儿始睡,其家长云:当夜把药煎好服之,约临晨四时半诸症缓解,渐渐入睡。触其脉象小滑,令其醒后服下二煎即可。儿日后,患儿全家前来致谢,患儿己活泼如常。 4、顽固不愈湿疹余以大承气汤加减化裁治疗数十例重度湿疹,效果甚好,具体方药如下: 川大黄9克,芒硝9克,枳实9克,厚朴6克,蝉蜕9克,赤芍9克,金银花15克,桃仁9克,麻黄5克,水煎温服。 例:魏xx,男,42岁。自述患湿疹已七、八年,时轻时重,经多方求治不愈。诊见前后胸背部血疹成片,面部紫红疹粒布满,双臂外侧(伸侧)湿疹皆是,搔痒难忍,时常抓破,尤其食辛辣刺激物之后,其状更甚。诊其脉象沉实有勺,即与上方治之,服药三剂后,面部湿疹明显减轻,且搔痒大减。又令其隔日一剂服之,半月后湿疹痊愈。 此类病证系湿热郁滞犯及血分,症状往往较重,临床常以“热”“滞”“郁”“实”为辩证要点予以施治。 【应用注意】 1、失血后,大汗后,大下后禁用。 2、妊娠期,产后、大病后慎用。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 用 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剂型汤剂;冲剂药物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加减功效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硬,大便不通,频转失气,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厚,干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结奔流,下利清水,秽臭异常,脐腹疼痛,按之有块,口干舌燥,脉滑而数;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居里实热证。用于治疗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传染性肝炎,肝性脑病,化脓性阑尾炎,中风,癫狂,急慢性铅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感染性休克,脊髓损伤性气臌症,以及腹部手术的术前准备或术后腹胀,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婴幼儿肺炎,小儿虫积腹痛等。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汤剂:先煮枳、朴,后入大黄,最后入芒硝。灌肠剂:取浓汁200ml,作保留灌肠约20-30分钟,经4小时后可再作1次。冲剂:每袋30g,每次1袋(如用于手术后通便则减半)。用药禁忌1.凡表证未解者不宜使用。2.孕妇忌用或禁用。3.苔色黑而润者不宜用。4.凡全身情况明显不良,肠梗阻属绞窄、坏死、坏疽、有穿孔先兆,或应用本方后局部病变反而加剧导致炎症扩散者,均当禁用。5. 本方以峻下热结而通便为主,主要治疗胃肠实热积滞而致大便燥结阳明腑实证。不宜用于虚寒证。不良反应大承气汤虽为峻下剂,但一般无毒性反应。如用量失当,可引起较重之腹痛腹泻。临床应用1. 肠梗阻: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黄芩1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灌肠前将芒硝放入药液中溶解,置于输液瓶中经肛管滴入,每分钟80-100滴,1日1次,连续治疗3日,无效转手术治疗,治疗肠梗阻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4-80岁,平均43岁。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14-75岁,平均41岁。疗效标准:有效者为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排出水样便,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无效者为灌肠后肛门仅排出药液,腹胀未缓解,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

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大承气汤

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大承气汤 泻下剂第一节寒下剂1 大承气汤 2010-06-01 00:02 【方名】大承气汤 【出处】《伤寒论》 【分类】泻下剂-寒下 【组成】大黄(12克)厚朴(15克)枳实(12克)芒硝(9克)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趣记】皇后只是笑对照:黄厚枳实硝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通拒按,按之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色纯青,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用法】水煎服,大黄后下,芒硝溶服。(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渣,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渣,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本方煎煮方法亦应注意,原书是先煮枳、朴,后下大黄,最后下芒硝。因硝、黄煎煮时间短,可以增强泻下作用。 禁忌 使用本方时,应以痞(心下闷塞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屎,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四证及苔黄、脉实为依据。正如张秉成说:“此方须上中下三焦痞满燥实全见者,方可用之”。吴瑭亦说:“承

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脉体沉实,的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 方解 本方为寒下的重要方剂。在《伤寒论》中所治证候凡十九条,治疗范围广泛,但以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结而成之里热实证为主治重点。由于实热与积滞互结,浊气填塞,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疼痛,里热消灼津液,糟粕结聚,燥粪积于肠中,故腹痛硬满而拒按。热邪盛于里,上扰心神,故见谵语。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热盛伤津,燥实内结,故见舌苔黄燥,甚或焦黑起刺,脉沉实。“热结旁流”,是因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但自利清水,色青而臭秽不可闻,并见脐腹部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灼津液,阴精大伤,不能上承,故口燥咽干,舌苔焦黄燥裂。若实热积滞闭阻于内,阳气受遏,不得达于四肢,则可见热厥之证;热盛于里,阴液大伤,筋脉失养,又可出现抽搐,甚至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之痉病;如邪热内扰,则可见神昏,甚至发狂。上述诸证,症状虽异,病机则同,皆由实热积滞内结肠胃,热盛而津液大伤所致。此时宜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救阴,即“釜底抽薪,急下存阴”之法。方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为君药。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为臣药,二药相须为用,峻下热结之力甚强;积滞内阻,则腑气不通,故以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除满,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以加速热结之排泄,共为佐使。 运用 1、本方为急下存阴之剂。以数日不大便,脘腹胀满,苔黄厚而干,或焦黑燥裂,脉沉数有力为证治要点。凡气虚阴亏,燥结不甚者,以及年老、体弱、孕妇等,均应慎用。 2、若兼气虚者,宜加入参以补气,以防泻下气脱;兼阴津不足者,宜加玄参、生地等以滋阴润燥。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与药理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大承气汤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方法:分别对大承气汤在不同症候应用时的组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肠梗阻200例,结果;痊愈167例,33例转为手术治疗。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03例,结果:本组患者全程服中药治疗者92例,治愈81例(88.0%),好转7例(7.6%),死亡4例(4.4%)。结论:大承气汤中锌含量较少,作为对机体的直接补充可能性不大。因此,药效的发挥可能是通过高层次调整的结果。 【关键词】大承气汤;临床应用;药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肠梗阻:用大承气汤加减方(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黄芩15g)加水1000ml,煎至300ml,灌肠前将芒硝放入药液中溶解,置于输液瓶中经肛管滴入,每分钟80-100滴,1日1次,连续治疗3日,无效转手术治疗,治疗肠梗阻78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14-80岁,平均43岁。对照组口服大承气汤,共92例,男性52例,女性40例;年龄14-75岁,平均41岁。 疗效标准有效者为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排出水样便,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消失;无效者为灌肠后肛门仅排出药液,腹胀未缓解,X线腹部透视液平面存在,须中转手术 结果灌肠组1剂有效者50例,2剂有效者22例;有效率92.3%;无效而中转手术者6例。平均住院为6日。口服对照组92例,1剂有效者46例,2剂有效者24例;有效率76.1%;无效而中转手术者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2日。两组对比P<0.005。应用本方加木香、番泻叶、莱菔子、桃仁、赤芍等,水煎服或从胃管灌入,每日1-2剂,疗程1-3日。治疗肠梗阻200例,结果;痊愈167例,33例转为手术治疗。 1.1.2急性胰腺炎用大承气汤加味(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黄芩、黄柏、柴胡),肠胃实热型热重加金银花、连翘;湿热蕴结型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合并胆道蛔虫者加苦楝皮、槟榔、细辛。1日2剂,每6小时1次,每次500ml,大便已通者去硝黄,改为每日1剂。治疗急性胰腺炎48例,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48例均有典型的上腹部及局部压痛和反跳痛;39例伴有恶心、呕吐,巩膜黄染8例,发热30例;尿淀粉酶测定在128U(Wimsim涂片法)以上;白细胞总数超过1万以上38例;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34小时;其中有6例伴胆道蛔虫症,8例伴胆囊炎;辨证分型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大承气汤《伤寒论》(东汉·张仲景)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八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效: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现代运用: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幽门梗阻、急性菌痢等汤头: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闷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服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小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柯琴:“诸病皆因于气,秽物之不去,由气之不须也,故功积之剂,必用气分之药,故以承气名汤。分大小有二义焉,厚朴倍大黄,

是气药为君,味多性猛,制大其服,欲令大泄下也。大黄倍厚朴,是气药为臣,味少性缓,制小其服,欲和胃气也。煎法更有妙义,大承气之先后作三次煎者,何哉?盖生者气锐而先行,熟者气钝而和缓,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而后枳朴除其痞满也。若小承气三物同煮,不分次第,只服四合,但求地道之通,而不用芒硝之峻,且远于大黄之锐,故称微和之剂云”(《伤寒来苏集·卷三》)

《伤寒论》方之——大承气汤

《伤寒论》方之——大承气汤 《伤寒论》:大承气汤 【处方】 大黄12克(酒洗)厚朴15克(去皮)枳实12克(炙)芒消9克 【药理作用】 l.增加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0~791,大承气汤经小白鼠口服投药后有明显增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的作用,在投药后10分钟,作用就已明显。但经静脉给药组,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未见有增强。经口投予大承气汤,并有明显增加肠容积的作用。 2.促进肠套迭的还纳,解除梗阻《天津医药杂志》1965(10):792~793,在观察大承气汤对解除肠梗阻的一般作用机理的实验表明,给药组10只家兔(人工肠套迭)完全还纳,平均还纳时间为15分30秒,还纳率100%,对照组中仅3只还纳。实验还认为,大承气汤对肠管的作用,以局部为主。 【功能主治】

峻下热积。主阳明腑实证。潮热谵语,手足潸然汗出,矢气频频,大便不通,脘腹满痛拒按,舌苔焦黄起刺,成焦黑燥裂,脉沉滑或沉迟有力。 热结旁流,下利清水,臭秽难闻,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热厥,高热神昏,扬手掷足,烦躁饮冷,便秘不通。 痉病,牙关紧闭,手足抽搐,角弓反张,口噤蚧齿。现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蛔虫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以及某些高热性疾患,见有阳明腑实证者。 【用法用量】 上四味,用水1升,先煮厚朴、枳实,取500毫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200毫升,去滓,纳芒消,再上微火煎一二沸,分二次温服。得下,余勿服。 【备注】 方中大黄泄热通便,厚朴行气散满,枳实破气消痞,芒消润燥软坚。四药配合,具有峻下热积之功。 【摘录】《伤寒论》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大承气汤勿滥用,用药时需注意5个方面

大承气汤勿滥用,用药时需注意 5个方 面 大承气汤是我国中药中的经典药方。其为泻下剂,其可起到峻下热结的效果,该要主要治疗阳明腑实证,大便不畅,频转矢气、腹痛拒按以及脐腹疼痛等症状。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以及呼吸窘迫综合症和急性 阑尾炎等疾病的治疗。该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让我们在下 文中寻找答案吧。 一、大承气汤的功用 在我国中医典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大承气汤的记载有很多,大 承气汤含四种草药,分别为大黄、芒硝、厚朴以及枳实。大黄是君药,苦寒可 以起到散发热量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通便的效果。它可以消除肠道中的邪热, 同时迫使干粪便排出。芒硝咸而苦,其为臣药。除了排出热量和通便之外,它 在此处方中还具有重要的功能,可起到润燥软坚,燥屎内结,非软不可下。这不 仅会使燥屎能够顺利的排出体外,而且不会损坏肠道。芒硝配伍大黄,不仅可 以苦寒泻下,还可以润燥软坚,使大黄对消除胃和肠中的邪热有更强的作用。如 果积滞内阻,腑气不通。即使使用该药物,但气阻塞,很难快速排出燥屎。因此,该配方又使用了助大黄导滞的药厚朴。厚朴气香而味苦辛,性温,长于行气,能够消除胀满。枳实是大黄的臣药,枳实的主要功能是下气开痞散结。 其能够助厚朴行气除痞满,该两种药物都与大黄和芒硝配伍,后者可以释放热 量并分解气体,因此可以减少干燥的粪便。其文中指出热性病的阳明腑实证一 般首选大承气汤进行治疗。此病临床症状一般表达为发热、发汗、腹满、腹痛以 及大便不通等症状。另外其体内有宿食。宿食一般为下利不欲食、脉滑而数、脉 浮而大,按之反涩等。此外还表现为下利,以及自利清水,色纯青气,并伴有恶臭、口燥咽干、心下痛。大承气汤综合征是一种涉及胃肠道排泄功能障碍的全身 毒性病理状态的药物。这些包括水和电解质紊乱,内毒素血症和脑功能障碍。此

民间治疗肠梗阻最佳偏方大全

民间治疗肠梗阻最佳偏方大全 中药偏方:2种中药偏方治肠梗阻 【偏方一:大承气汤】 来源:《伤寒论》。 原料:大黄12克(后下),厚朴、枳实各15克(炙),芒硝9克。 制法:厚朴去皮,炙积实、芒硝,酒洗大黄,将厚朴、积实用水冲淋后,放入沙锅或瓦罐内,加清水1000毫升,浸泡约30分钟。然后,药罐放在大火上烧开后,用小火煎煮大约30分钟,将滤出药液约500毫升。再将大黄放入滤出的药汁中,煎煮大约20分钟,去渣取汗,最后将芒硝放入倒出的药液内,待化开后,放置在火上烧开片刻取下即可。 用法:分2次温水服用。 功效:用于急性肠梗阻,症见院腹痞满,疼痛拒按,大便不通,甚则神昏澹语,潮热,苔焦黄,脉滑实者。 【偏方二:霍香大黄汤】 原料:霍香30克,大黄6克。 制法:将霍香和大黄用水快速冲淋后一同放入药罐中,加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先用大火将药烧开,然后,用小火继续煎煮20分钟左右,滤出药液。再往药罐中加水400毫升,再按上述方法煎煮15分钟左右,去渣取液。将上述两次煎取的药液合并,和匀即成。 用法:每日1剂,少量频服,不拘时候。 功效:化湿降浊,行气止呕。应用于急、慢性胃炎,肠梗阻等引起的恶心呕吐。 外用偏方:5种外用偏方治肠梗阻 【偏方一:热敷法】 皂荚250克、葱白10~15根、生姜适量,加入500克麦麸中,

放于热锅中炒约10分钟,将白酒徐徐兑人拌匀,以使麦麸湿润为度,然后装入布袋中。将布袋热敷于腹部,待冷后再制一袋轮流热敷,直至肛门排气,腹胀消失。本方法具辛散温通,蠕动肠道,解除肠道梗阻的功效。 【偏方二:热熨法】 大黄、枳实各50克,厚朴、芒硝各30克,研末,连须葱白250克,食盐25克,捣烂,加上药末,以米酒调匀,炒热,用布包熨包块处,或疼痛较剧处,直至大便通畅为止。 【偏方三:敷脐法】 吴茱萸20克,研细末,取10克,用淡食盐水调成糊状,摊在2层方纱布上,将四边折成长宽约5厘米,敷于脐部,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 【偏方四:脐敷法】 丁香30~60克,研末,加75%酒精调和,敷于脐及周围,直径约6~8厘米,用纱布及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即可。 【偏方五:灌肠法】 苦楝皮、莱菔子、槟榔各18克,全瓜蒌、茵陈各20克,番泻叶、陈皮各15克,用水煎服取汁150~300毫升,每次滴入100~15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2次,2天为一疗程。 生活偏方:2种生活偏方治肠梗阻 【偏方一:按摩法】 施者双手掌摩擦有温热感后,先在小肠起始部按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右下腹部顺序,进行以左右为主、环型为辅的按摩,然后置手掌于右下腹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画一个“?”,如此反复30次左右。 【偏方二:生油疗法】

浅谈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浅谈大承气汤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关键词大承气汤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腔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称为肠梗阻,祖国医学称之为“关格”、“肠结”等。明代《医贯》载:“关者不得入也,格者不得人也”,故“关格”之证与肠梗阻颇相似,以大承气汤治疗的方法至今沿用[1]。2002年2月至今,我们采用大承气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腹部、肛肠手术后及泌尿系结石使用解痉药物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3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 1 临床资料 病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45岁。原发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后5例,肛肠(痔疮)手术后9例泌尿系结石17例。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禁食,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 中药治疗以通里攻下为基本法则,方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12 g,厚朴12g,枳实9g,芒硝9g(冲服)。 3 典型病例 患者罗某某,女,27岁,因“混合痔”于2006年10月3日在我院肛肠科局麻下行“混合痔痔环切”,手术顺利;术后第3天第1次排大便。因创口疼痛,活动少,恐惧排便,连续几日排便少。10月11日感腹胀痛、大便秘,行通便灌肠后,排出大便,质不硬,量多,腹胀痛略缓解。10月12日腹胀痛加重,疼痛呈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疼痛以脐周为甚、通便灌肠不能缓解症状。X线腹平片示:腹腔内大量肠曲胀气,以结肠为主,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外科会诊暂无手术指征,转入我内科行保守治疗。转入时症见,腹胀腹痛,恶心欲呕,矢气频作,大便秘。查:生命征正常;一般情况差,急性痛苦面容,心肺(-),

腹平软;全腹轻压痛,无肠型及包块触及,肠鸣音亢进,余(-)。诊为:混合痔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除一般治疗如禁食、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外,加服中药。以通里攻下为基本法则,方用大承气汤加减:大黄(后下)12g,厚朴12g,枳实9g,芒硝9g(冲服),取煎好药汁300m1,分次口服,两小时后以上药汁150m1保留灌肠。口服大承气汤煎汁3小时后开始排稀软便3次,腹胀痛减轻,恶心欲呕消失,次日更进上方,排稀水便6-7次;临床诸症消失,遂依辨证用中药调理;并进食半流质少渣饮食,3天后复查腹平片:腹腔内大量肠曲肠气消失,临床治愈。1月后追踪回访无不适。 4 体会 腹部、肛肠手术后及泌尿系结石使用解痉药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比较常见。临床以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不通为主症。大承气汤见于《伤寒论》,因其功用为峻下热结,承顺胃气之下行,故名“大承气”[2],临床用于治疗肠胀气,不完全性肠梗阻,疗效屡试不爽。大黄能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黄作用部位在大肠,其泻下的有效成份为蒽醌类衍生物,其致泻作用是首先刺激肠黏膜下神经丛,随后使更深部位肌肉神经丛兴奋,从而使肠运动亢进,显著增加大肠运动,并使大肠中水分增加[3]。芒硝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厚朴能燥湿,又下气宽中,消积导滞,为消除胀满的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厚朴煎剂对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用于大便秘结,腹满痛[4]。枳实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善破气行滞而止痛。现代研究证实,枳实煎剂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加[5]。诸药合用,既能消痞除满,又使胃肠气机通降下行以助泻下通便,消除腹胀,腹痛便秘之症,胃肠气机通降,则呕吐自止。临床疗效观察大承气汤比单纯胃肠减压,通便灌肠或口服20%甘露醇250m1通便治疗不完性肠梗阻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中医专业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22 [2]丁建中,丁安伟等.中医内科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39 [3]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67-69 [4]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72-773 [5]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738-739

判断腹中有燥屎的方法之一

判断腹中有燥屎的方法之一 第239条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本条是对238条“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的进一步解读,专门讲述验燥屎之法。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五六日不大便不等于有燥屎,233条就讲了“津液内竭”也可以出现不大便的情况,为了不致于误治,仲师专门讲述怎样鉴别有燥屎。 “绕脐痛”,学过现代医学的解剖学就会知道,小肠位于肚脐之后,大肠环绕于小肠之上,从右至左分别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燥屎内结于大小肠,肠中干燥,没有津液的濡润,燥屎排不出去,就会绕脐痛。 “烦躁”,胃中津液更虚,肠中秽浊之气上攻则烦躁,在“心中懊憹而烦”的基础上增加了躁动。 “发作有时者”,这是指绕脐痛和烦躁有固定的发作时间,不是一天到晚无时无刻的绕脐痛和烦躁。大约日晡时会发作,午时阳气重也会发作,其他时间,尤其是入夜之后则形同常人。 “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符合这个特点就是有燥屎,燥屎是五六日不大便的原因,不必用小承气汤试验,以转矢气来判断有无燥屎,可以直接用大承气汤治疗,最好是根据“发作有时”的特点,在屎气上攻,发作之时用药,一举攻下。 附绕脐痛的大承气汤证医案一则: 黄某,男,35岁,农民。2003年5月20日初诊。进大量酒食3小时后,突发右下腹胀痛拒按,恶心呕吐,大便不通,舌红、苔黄厚腻,脉弦实。查体:腹肌稍紧,脐周压痛阳性,肠鸣音亢进。腹平片见阶梯状液平。诊断:急性单纯性肠梗阻。辨证为阳明腑实。治宜通腑理气止痛。处方:大黄20g,芒硝(冲服)8g,枳实15g,厚朴10g。服药1剂,大便即通,腹痛、呕吐亦止。继服2剂,诸症消除。复查腹平片,未见肠梗阻征象。

中医治疗肠梗阻

中医治疗肠梗阻 肠梗阻在中医学上属于“关格”范畴,中医治疗肠梗阻主要是缓解症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并积极预防感染。具体的治疗方式有中药口服、外治法、针灸疗法、推拿疗法、颠簸疗法等。口服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证型来选择,如痞结证,治宜通里攻下、行气止痛,可使用复方大承气汤(川朴15-30g,炒莱菔子15-30g,枳壳五钱15g,桃仁三钱9g,赤芍五钱15g,大黄15g 后下,芒硝9-15g冲服)加减;瘀结证,治宜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一般选用桃仁承气汤(桃仁3g、甘草3g、芒硝6g、大黄12g)加减等。外治法主要是使用复方大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验方:大腹皮、槟榔、草豆蔻、肉桂、莱菔子、柴胡、枳壳、枳实、延胡索、黄连、大黄、木香、白芍、玄参、沉香、陈皮等。使用方法: 1、完全不能进食者,给予每日2~3次保留灌肠,建议中药浓煎,每次用量以50~80毫升为宜,尽量多保留一段时间; 2、能少量进水者,给予每日2次灌肠(同上),同时,同样中药50毫升口服,建议少量频服,一次可以一口一口的喝,一天之内喝完即可; 3、服药后有屁或大便已通的患者,此时可以少量进食,建议中药口服2次,每日早晚饭后口服。可配合按摩治疗。方法是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揉小腹,有一定的渗透力,每天可按摩数次,可辅助促进肠胃蠕动。一般情况下,3~5天会有改善,待患者能进食后再服用中药调理脾胃,恢复其运化功能。针灸疗法:常取中脘、天枢、内庭、足三里等为主穴,如果呕吐严重的患者可加上脘穴,腹胀严重的患者可加大肠俞穴,发热的患者可加曲池穴,腹痛明显的患者可加内关穴、气海穴等。通常使用重刺激手法、留针半小时至1小时。推拿疗法:主要适用于肠扭转导致的梗阻,让患者仰卧于床上,在腹部涂上滑石粉,然后经剑突向右下腹方向轻柔抚摸3分钟左右,然后再绕腹周推拿。病变部位不同,操作方法略有差异,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进行。颠簸疗法:适用于早期的肠梗阻。让患者取膝肘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然后由专

急诊科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急诊科特色疗法 1.大承气汤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 适应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及脓毒症患者,多患有动力性肠梗阻,我科运用大承气汤灌肠,对解除梗阻,回复肠道正常功能有明显效果。 方药:大黄30g(后下),枳实15g,厚朴15g,芒硝30g(后下)莱菔子15g。水煎取液200-300ml,温度30度。 方法:先备一肛管,外面涂少量石蜡油,使之润滑,以便插入时不致对肛门及肠粘膜产生刺激或损伤;然后将肛管插入肛门,插入深度一般约10-30cm之间;接着将已配制好的药液经灌肠筒滴入,保留2-3小时,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2.耳穴压豆法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 适应症:高血压病合并失眠、焦虑症等。 取穴:降压沟、肝、神门、交感、皮质下。 操作方法:将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等贴于×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对准相应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 3.刮痧法治疗中暑

适应症:暑痧。本症多发于夏暑之季,因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所伤,而突然出现头晕、头痛、脘闷、腹痛、身热不扬,倦怠乏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晕倒。 操作方法:在背脊部(后正中线两侧),胸腹部鸠尾穴,及颈项、肘窝、腘窝处,以细瓷碗边或光边硬币沾油或水反复自上而下轻刮之,直至局部皮肤泛红或显示出紫暗色痧点为止。 注意事项:血小板低下者、病危的要谨慎刮拭;刮痧操作时朝一个方向刮拭,不可来回刮;刮痧不必强行出痧;刮痧时应避风和注意保暖;刮痧后饮热水一杯补充体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刮痧后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约3小时)后才可洗浴。 4.耳穴压豆治疗失眠 失眠诊断标准: ①入睡苦难; ②不能熟睡,睡眠时间减少; ③早睡、醒后无法再入睡; ④频频从恶梦中惊醒,自感整夜都在做恶梦; ⑤睡过之后精力没有恢复; ⑥发病时间可长可短,段者数天可好转,长者持续数日难以恢复; ⑦容易惊醒,有的对声音敏感,有的对灯光敏感。 治疗方法:针灸结合耳穴贴压。 操作规范: 神门、心、交感、皮质下、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