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后作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后作业

工业机器人技术课后作业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技术逐渐成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器人以其高度的自动化和精准性,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生产效益。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1.1 机器人的起源与发展人类对机器人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的木制机械人就是一个早期的机器人例子。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始于20世纪初。

最早的机器人“Unimate”于1961年问世,由美国的Ingenious Devices公司制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1.2 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技术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首先是单一功能机器人的时代,这些机器人只能执行单一的任务,如焊接、喷涂等。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具备了感知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

接下来是灵活生产系统的出现,机器人可以根据产品要求进行调整,并与其他机器人协同工作。

最近,协作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使机器人能够与人类进行更加复杂的合作。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2.1 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是汽车制造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汽车的焊接、涂装、装配等工作。

其次是电子制造业,机器人可以用于电子产品的组装和测试。

此外,机器人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2.2 物流和仓储领域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物流和仓储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

机器人可以完成货物的分拣、搬运和包装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同时,机器人还可以实现仓库的自动管理和库存的监控,减少了人力成本。

2.3 医疗领域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实现更加精确和安全的手术操作,减少了术后风险。

机器人还可以用于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功能。

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保障工人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自动化的日益普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和功能不断扩展,关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和其发展趋势。

一、机器人感知技术工业机器人需要具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以便进行自动化的操作和决策。

目前,常用的机器人感知技术包括视觉感知、力触觉感知和位置感知等。

视觉感知技术能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识别和定位目标物体,力触觉感知技术可以模拟人手的触觉反馈,帮助机器人更加精准地进行操作,而位置感知技术则能够确定机器人自身的位置和姿态,在工作过程中更好地调整和控制。

二、机器人智能控制技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工业机器人也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控制技术是机器人实现自主决策和自适应操作的关键。

当前,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等技术在机器人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大量数据的训练,提高机器人的识别和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强化学习则可以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使机器人能够自动调整动作和策略,实现更加灵活和高效的工作。

三、机器人协作技术工业机器人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存在,而是与人类工作人员实现高效协作的伙伴。

为了实现机器人的人机协作,需要开发出适应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机器人设计,以及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的安全交互技术。

目前,机器人的物理性能提升、人体姿态识别、语音交互技术等都在不断改进,以满足机器人与人类的协同工作需求。

四、机器人网络化与互联技术工业机器人正朝着网络化和互联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通过网络连接,不同机器人之间可以实现数据和指令的共享,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同时,机器人与其他设备的互联也可以实现更高级的任务协同,形成更加智能化的生产系统。

工业机器人网络化与互联技术的发展将为工业自动化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1.高性能和高速度:随着科技的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将继续提高,以适应更高效率的生产需求。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重复性任务,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让生产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工业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业机器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有几家公司开发了能够执行简单、重复性任务的机器人,如贝尔实验室的“电子手臂”和英国的“The Factory Electronic Automation Ltd”公司的“Hardwired Arm”。

不过,这些早期的机器人只能够执行简单的、单一的、预定的任务。

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开始变得更加智能化、灵活化。

在70年代和80年代,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比如在汽车制造和电子生产领域。

同时,机器人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只能在固定位置上执行任务到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移动。

工业机器人也不再是机械臂的形式,还有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等形式的出现。

到了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功能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比如,视觉和触觉传感器的广泛应用,使机器人能够更加准确地感知到周围环境和物体,从而执行更加灵活和智能的任务。

同时,工业机器人还具有了更强的计算能力和通讯能力,能够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维护和运维成本。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的现状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有ABB、Fanuc、KUKA、Yaskawa等企业。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2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92%。

在应用领域方面,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汽车和电子制造、食品和饮料加工、医疗等行业,但是未来也将应用到更多的领域,比如服装、家电等行业。

除了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兴技术,如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其发展3000字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其发展3000字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及其发展3000字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执行各种工业任务的机器人,它们可以在工业生产线上完成各种重复性、高精度、高速度的工作,如焊接、喷涂、装配、搬运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完成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工业机器人在电子制造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测试、包装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机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可以完成各种机械零部件的加工、装配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医疗器械制造:工业机器人在医疗器械制造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完成各种医疗器械的加工、装配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可以完成各种食品的加工、包装等工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机械手臂阶段:20世纪6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出现,最初的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机械手臂,只能完成简单的重复性工作。

2. 电子控制阶段:20世纪7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采用电子控制技术,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工作。

3. 微处理器控制阶段:20世纪80年代,工业机器人开始采用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可以完成更加精细的工作。

4. 智能化控制阶段:21世纪以来,工业机器人开始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实现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大大提高了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其智能化水平也将会越来越高。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会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场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场景

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场景一、前言机器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多个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分类、应用场景等方面介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场景。

二、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的最初形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20世纪50年代,机器人开始向着通用型、多功能型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20世纪7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各种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又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

21世纪初,机器人可谓是应用最广的先进技术之一,涉及到工业、医疗、航天、交通、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

三、机器人技术的分类1.固定式机器人固定式机器人是指安装在专门的机加工场所或者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上的机器人,由程序控制完成特定的操作。

2.移动式机器人移动式机器人是指在特定环境下自主行动的机器人,需搭载相应的传感器或者导航仪器。

3.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是指类似于人类形态的机器人,如Asimo、HUBO 等,具有人类类似的各种能力,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机器人之一。

4.特种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是指适用于危险环境的机器人,如爆炸物探测机器人、核电站维护机器人等。

四、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场景1.工业生产领域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监测机器人等将传统的生产制造效率大幅提高。

2.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如针对一些微小手术,如单孔腹腔镜、心脏手术等,通过机器人的精准操作能确保手术无创、放心。

3.农业领域农业是难以避免人力劳动的领域,但如今机器人的开发和运用,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增加收益,同时也可以优化种植方案,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4.家庭服务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器人技术被应用在家庭服务领域也越来越普遍,如家居保洁机器人、助力洗涤机器人等,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

5.交通领域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在交通领域不断扩大,如独立自主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航空器、防御性机器人等,都在逐渐的进入人们的生活。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摘要:由于我国高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个领域的进步。

目前,工业机器人是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环境下产生的新的技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综合性的角度更加科学有序地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技术,需要加强对工业机器人设备和技术的科学性研究以及创新,并且在后续应用时要采取正确的维修手段以及防护技术,加强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使得工业机器人技术能够实现不断地完善和调整,提升我国工业生产行业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引言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下,工业机器人逐渐投入使用,其具有可靠性、稳定性、高精度等优点,可代替人工在高危环境内作业,减少人工作业强度,进而在保障作业效率基础上,提升作业质量。

由于这些优点,工业机器人已逐渐发展为制造产业核心力量。

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制造业,大量学者对其现阶段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理论体系。

以此为基础,本文整合近几年国内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相关研究并综合分析,作如下报道。

1工业机器人技术概述工业制造机器人是一个面向各种工业制造领域的多功能驱动机械或多自由度的小型机器驱动装置,它通常能自动化地执行各种工作,是靠自身机械动力和人工控制能力结合实现各种工作功能的一种工业机器。

是一种借助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自动模拟人脑,除此之外,自动发出类似基于人类的各种行为控制指令,从而对各种日常操作过程完成的一种过程。

因此用它使得系统工作的运行效率更高,系统的数据运行更加灵活也更加稳定,能够增强各种电子设备的综合自动化数据处理能力水平。

2关于工业机器人特征2.1拟人化工业机器人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拟人化。

机械臂的结构与人类小臂、大臂、手腕的部分非常相似,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控制,来仿生人类手臂的各种动作,实现各种拟人化的操作。

同时,工业机器人加入了各种传感器的功能,例如视觉传感器、声音传感器以及力传感器等等,以此加强了工业机器人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功能,以便于机器人适应外部的工作环境。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它是一种自动化操作的设备,能够替代人力完成重复性、单调性和高风险的工作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需求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一、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1. 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美国汽车工业中。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柔性化、精密化和高速化等方面不断得到提高。

现代工业机器人主要包括传统的固定式机器人、移动式机器人和协作式机器人。

2. 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技术也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智能化:工业机器人不再是简单的执行机械臂,而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感知和学习环境,实现自主决策和智能操作。

(2)柔性化:工业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固定的生产线上,而是能够实现灵活的生产布局和任务分配,适应不同场景下的生产需求。

(3)精密化:随着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系统的不断改进,工业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和动作稳定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4)高速化:工业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响应速度不断提升,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生产任务。

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1. 汽车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涂装、装配和零部件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能够取代人工完成重复性高、作业环境恶劣的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电子制造业在电子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和装配过程中,如印刷电路板的焊接、组装和包装等。

工业机器人能够实现对微小零部件的精密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食品和饮料制造在食品和饮料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瓶装饮料的生产线、食品加工等环节。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机器人已经逐渐成为了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可以协助人类完成重复性高、危险性大的工作,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一、机器人在制造业中的应用1. 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指那些可以取代人类完成制造流程中某些工作的机器人。

在某些重复性高、需要精确度高的制造流程中,人类劳动力已经难以满足需求,此时就需要引入工业机器人。

例如在汽车生产流程中,工业机器人可以将汽车的零部件进行组合,安装和喷漆等操作,这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协作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安全地与人类进行交互并完成特定任务的机器人。

在一些需要智能化或是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生产某些小批量的,需要加工命令灵活的产品时,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进行合作完成某些特定任务。

例如,在生产薯条的过程中,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类进行协作,完成炸薯条、加工调味等工作。

3. 增材制造机器人增材制造是一种利用材料的层层堆叠和熔化,逐层构建物品的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机器人可以根据一定的指令逐层构建建筑物、道路、桥梁等生产产品。

由于增材制造不需要模具和其他成型工具,可以快速制造产品,减少制造的时间和生产成本。

二、机器人带来的优势1. 降低生产成本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机器人的投资成本可能稍高,但可以降低从人工劳动中产生的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

此外,机器人生产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失误。

2. 提高生产效率与人类相比,机器人可以在不间断工作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而且不需要进行休息。

此外,机器人可以快速地完成重复性和单调的工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3. 提高产品质量机器人可以精确地加工和组合零部件,消除了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

此外,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精确地进行加工和组装,使产品在外观和尺寸上更加一致,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骆敏舟(1973-),男,安徽肥东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仿生与智能机器人、机电一体化。

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cquisiton 》杂志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网评专家、国家发改委机器人领域评审专家;《ROBOTICA 》、《中国机械工程》、《机器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传感技术学报》、《中国激光》等期刊评审专家。

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等。

近五年主持参加多项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基金、中科院、省市各级项目;共发表论文128篇,其中SCI 收录14篇,EI 收录36篇;申请或获得发明专利37项;软件登记8项。

在spring 出版社合作出版《Grasping in robotics 》英文专著等。

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骆敏舟1,方健2,赵江海1(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江苏常州213164;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安徽合肥230027)摘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指出了机器人产业将是未来十年国内装备制造业中成长性最快的行业。

同时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分类和主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工业机器人未来市场巨大需求的深层次原因,论述了工业机器人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必然性。

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对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重点是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和基础零部件制造工艺。

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和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构想,预测了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途径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关键技术;存在问题;下一代工业机器人中图分类号:TP2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5276(2014)06-0001-04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TechnologyLUO Min-zhou 1,FANG Jian 2,ZHAO Jiang-hai 1(1.Institute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China ;2.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7,China )Abstract :We firs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simply.Based on the developing trends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in the next decade ,we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obot industry will become the fastest growing industry in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In addition ,the reason of the huge demand of the robot in the industrial market is also analyzed.Besides ,the deeply reason that the industrial robot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explosive growth is discussed directly.Based on these descriptions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are also introduced clearly.Subsequently ,the serious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our country ’s robot development are depicted from the view of the robot key technology and basic components.Conclusively ,the trends of the industrial robot development and thestructur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robotsare also propos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the development core are also predict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Keywords :industrial robot ;demand of the market ;key technology ;existence problem ;next gener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0引言工业机器人涉及到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传感器、通讯与网络等多个学科和领域,是多种高新技术发展成果的综合集成。

因此它的发展与上述学科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并向着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1-2]。

1机器人发展状况1)国外发展概况日本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4成在日本。

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市场规模方面,日本可以称得上是“机器人大国”。

日本在2004年5月发布的“新产业发展战略”中所指出的7个产业领域,机器人产业也是其中之一,同时,在进一步实施“新产业发展战略”的“新经济成长战略”报告中也把机器人放在使日本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中心”的支柱地位上,并在近两年开始重新审视机器人产业政策[3]。

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比起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起步至少要早五、六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的机器人强国之一,基础雄厚,技术先进。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美国运行工业机器人大约有19.4万台。

目前,美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有Adept Technology、American Robot、Emerson Industrial Automation等公司。

德国引进机器人的时间比英国和瑞典大约晚了五、六年,但战争所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国民的技术水平较高等社会环境,却为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此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国政府采用的积极行政手段也为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开辟了道路。

如在“改善劳动条件计划”中规定,对于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由机器人来代替。

这个计划为机器人的应用开拓了广泛的市场,并推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

据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德国运行的工业机器人为14.58万台。

目前,德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有KUKA、CLOOS等[4]。

国际上一些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厂家,品牌主要分成两大体系,以日本为代表的日韩系,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系,其中ABB、安川、发那科三大品牌占据了全球51%的市场,KUKA、OTC、川崎、松下等几大品牌占市场份额的40%以上。

2)国内发展概况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年的历程。

前10年处于研究单位自行开展研究的状态,发展比较缓慢。

1985年后开始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发展比较快。

特别是在“七·五”、“八·五”、“九·五”机器人技术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

我国近几年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不断出现,并给用户带来显著效益。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这就给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开发者带来巨大商机。

目前正在逐步建立上海、沈阳、北京、昆山、唐山、成都、徐州等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开发出一批有市场前景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产品。

2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和特点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是向“高速,高精,重载,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JSME2008年度日本机械学会从技术重要性不断增强的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角度,对机器人的平均功率比密度、精度、智能化水平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与预测(-2030年)。

在对绝对准确有要求的机器人设计中,经过不断改进,绝对精度可能会接近重复定位精度。

通过材料技术的进步,减轻驱动器质量,提高刚度,提高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平均功率比密度。

因此,工业机器人技术有如下特点:1)工业机器人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软件应用开发等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通过对过程实施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实现增加产量、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

2)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具备精细制造、精细加工以及柔性生产等技术特点,是继动力机械、计算机之后,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是实现生产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重要手段。

3)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是生产过程的关键设备,可用于制造、安装、检测、物流等生产环节,并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应用领域非常广泛[5-6]。

4)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技术,融合了多项学科,涉及多项技术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构建有限元分析、激光加工技术、智能测量、建模加工一体化、工厂自动化以及精细物流等先进制造技术,技术综合性强。

3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据IFR统计,2008年全球新安装工业机器人达11.3万套,销售额62亿美元,增长7%左右,市场容量约为190亿美元。

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机器人需要量有所下滑。

2010年工业机器人有了强劲的增长,增长额达到27%,达到7.6万套,2011年和2013年将有10%的增长,预计2014年达到10万套。

目前我国市场上机器人完全国产化的仅为30%,其余皆为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