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强化精讲课程讲义知识讲解

第三章-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强化精讲课程讲义知识讲解
第三章-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强化精讲课程讲义知识讲解

第三章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亦称细菌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节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例进行介绍。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可自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发现。本菌为专性需氧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3月至4月为高峰。在流行年则发病人群可向高年龄组移动。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一)普通型最常见。

1.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40℃左右,伴明显毒血症症状,如头痛,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常有皮肤,眼结膜或软腭粘膜的瘀点,瘀斑。

3.脑膜炎期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

烦躁不安,可因神经根受刺激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谵妄,神智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步下降,瘀点、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一般1-3周内痊愈。

(二)暴发型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三)轻型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轻微上感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四)慢性败血症型罕见。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多在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脑脊液检查

(三)细菌学检查

1)涂片皮肤瘀点处刺破取材,或取脑脊液涂片染色。

2)细菌培养

(四)血清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抗体。

(五)RIA法检测脑脊液β2微球蛋白,PCR等。

诊断要点

1.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

2.临床表现:

(1)败血症表现:高热,寒战,严重毒血症表现,皮肤、粘膜瘀点、瘀斑。

(2)脑膜炎表现:颅高压表现,脑膜刺激征,重者休克,脑实质损害表现,脑疝。

3.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脑脊液检查化脓性改变。

4.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的有:

(1)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成人多见,多继发于中耳炎、肺炎、颅脑外伤及手术病人。易复发。

(2)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多见于婴幼儿。

(3)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多继发于皮肤感染或败血症等。

上述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多散发而不引起流行,无皮肤粘膜淤点、淤斑。确诊则有赖于细菌学检查出不同病原菌。

2.结核性脑膜炎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有低热、盗汗、消瘦等症状,起病1~2周后才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

(3)多有结核病史或密切接触史。

(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明显,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状,白细胞多在50×106/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

(5)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可检出抗酸染色阳性杆菌。

3.隐球菌性脑膜炎

(1)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2)有低热、头痛等症状,逐渐加重,头痛症状突出,有时非常剧烈。皮肤粘膜无瘀点、瘀斑。

(3)多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有些患者有鸽子接触史。

(4)脑脊液检查颅压升高更明显,脑脊液外观清亮或微浑,白细胞多在50×106/L以下,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蛋白质增加,糖及氯化物减低。

(5)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新型隐球菌可确诊。

进一步检查

1.血常规;

2.皮肤瘀点、瘀斑刺破涂片,脑脊液涂片;

3.皮肤瘀点、瘀斑刺破培养,脑脊液细菌培养,血培养;(最好在应用抗生素前)

4.CSF测压,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包括革兰染色,抗酸染色与墨汁染色)

5.头颅CT或MRI检查,了解脑实质和脑室系统情况,有无脑水肿和脑室扩张。

注意:疑有颅高压的患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用腰穿。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隔离治疗,密切监护。

(2)病原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

(3)对症治疗。

题例

病例摘要:男性,12岁,学生,因3天来高热、头痛伴呕吐于某年12月25日来诊。

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高热达39℃以上,伴畏冷和寒战,同时出

现剧烈全头痛,多次喷射性呕吐,吐出食物和胆汁,其中不带血,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

既往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

查体:T 39.5℃,P 112次/分,R 23次/分,BP 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心肺(-),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Kernig征(+),Brudzinski征(+),Babinski征(-)。

实验室检查:Hb 130g/L,WBC 15.4×109/L,N 90%,L 10%,PLT 160×109/L;尿常规(-);粪便常规(-)。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

初步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其诊断依据是:

1.12岁男性儿童,急性病程。

2.患者于冬季突发高热,寒战,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3天。

3.学校有类似病人。

4.查体T 39.5℃,P 112次/分,急性热病容,皮肤散在出血点,颈有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

5.实验室检查WBC 15.4×109/L,N 90%。

2.鉴别诊断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无明显季节性,在体内常有其他部位感染,一般为散发,不引起流行。可将瘀点刺破取组织液涂片,脑脊

液涂片或培养以进一步明确病原体而除外。

(2)结核性脑膜炎呈亚急性起病,有结核病接触史或体内已有结核(如肺结核),可查CSF常规,生化,抗酸染色以进一步除外。

(3)病毒性脑膜炎起病稍缓,全身中毒症状较轻,脑脊液检查有助鉴别。

3.进一步检查

(1)皮肤出血点穿刺涂片,培养。

(2)眼底检查。

(3)无明显视乳头水肿可行腰椎穿刺,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涂片和培养)。

(4)血培养。

(5)头颅CT。

4.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隔离,监护。

(2)病原治疗:首选大剂量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

(3)对症治疗:降温和降颅压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目录 一、概述 (一)病原学 (二)临床表现 (三)流行病学 (四)诊断标准 (五)治疗原则 二、发现与报告 (一)发现 (二)报告 三、流行病学调查 (一)个案调查 (二)密切接触者调查 (三)暴发疫情调查 四、样品采集与检测 (一)样品采集 (二)样本保存及运输 (三)样本检测 五、防控措施 (一)隔离治疗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四)其他监测工作 (五)区域联防 (六)监督检查 六、调查报告撰写 七、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与培训 (三)加强疫情应急处理的组织领导 (四)确保疫苗等应急物资的储备与供应 八、附件与附表 技术要点 思考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以往我国此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近20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 一、概述 (一)病原学 1、流脑的病原菌为脑膜炎奈瑟菌,俗称脑膜炎双球菌,为肾形或豆形革兰氏染色阴性双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大量内毒素释放可造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中毒性休克。 荚膜多糖为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抗原,分为A、B、C、D、X、Y、Z、29E、W135、H、I、K、L13个血清群。 本菌含自溶酶,如不及时接种,在数小时内易溶解死亡。本菌对环境的抵抗力低,对寒冷、干燥、高温、日光及紫外线都很敏感。化学药剂如1%酚、%升汞、%新洁尔灭、%杜灭芬、75%酒精等处理很快死亡。 (二)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数小时至10d,一般为2d~3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或)感染中毒性休克。约70%患者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 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患者。带菌者对周围人群的危险性大于病人。 2、传播途径 病原菌主要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年龄从2个月~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易感人群受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后,60%~70%成为无症状带菌者,25%表现为皮肤出现瘀点,7%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1%表现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二、填空题 1.流脑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借飞沫由直接传播。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学检查主要是包括和。 3.流脑普通型分、、和四个期 三、选择题 1.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异性抗原主在存在于()C A、细胞膜 B、细胞 C、荚膜 D、鞭毛 E、胞浆 2.脑膜炎双球菌有不同的菌群,目前在我国流行的菌群是以()A A、A群为主 B、B群为主 C、C群为主 D、D群为主 E、Y群为主 3.感染脑膜炎又球菌后,最大多数人的结果是()C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 B、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休克型 C、隐性感染 D、暴发型流行性脑脊膜炎脑膜脑炎型 E、健康带菌者 4.流行性脑脊髂膜炎传染性最强的价段是()B A、潜伏期 B、上呼吸道炎症期 C、败血症期 D、脑膜炎期 E、不彻底治疗的患者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下列哪个年龄组发病率最高?()C A、新生儿 B、2~6个月 C、6个月~2岁 D、2~4岁 E、20岁左右 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的主要表现为()A A、发热、淤点、淤斑 B、发热、头痛、呕吐 C、发热、皮肤感觉过敏 D、发热、惊厥 E、发热、关节痛 7.10岁患儿,畏寒、高热10h,伴头痛、呕吐、结合膜充血,全身有散在淤斑,颈软。血压

为8.3/5.3kPa.脑脊液检查细胞数0.015x109/L,蛋白微量,糖 2.77mmol/L,下列哪项有助于快速诊断?()D A、血培养 B、脑脊液涂片检查 C、咽拭子细菌培养 D、皮肤淤斑涂片染色检查 E、血常规及涂片 8.流脑的主要传播途径是()B A.经食物或污染水源传播B.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 C.通过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E.医院内传播 四、简答题 1.试述流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2.流脑暴发型的治疗要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教案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 学科:传染病护理学 班级 2011 级护理 5-6 班 授课时间:5-8,5-13 单元:第三章 课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课时:4 学时 学习目标
1. 了 解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病原学、流行 病学特点和发病机 制。 2. 掌 握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临床表现。 3. 掌 握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护理诊断、护理 措施及健康教育。 4. 了 解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及其他检查的临床 意义。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述 5 分钟 二、病原学 10 分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5 分钟 四、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0 分钟 (二)身体评估 15 分钟 (三)辅助检查 10 分钟 (四)心理、社会状况 5 分钟 (五)治疗要点 15 分钟 五、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0 分钟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5 分钟 (二)病情观察 5 分钟 (三)对症护理 10 分钟 (四)用药护理 10 分钟 (三)健康教育 10 分钟 七、小结 10 分钟
教学活动
讲授 精讲、 讨论 教授 精讲 精讲 讲授 讨论 精讲、 讨论 精讲、 讨论 讲授 精讲 精讲 精讲、 提问 精讲、 提问 讲授 讲授
教学资源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断 诊 断 性 测 试
时间:15 分
(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2、练习题
授课教师:时春红 教研组长:
教务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第五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内容 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原理病理学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后遗症 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 【概述(General Description)】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典型流脑脑脊液呈化脓性。 ·可散发或大小流行。·冬春好发、儿童多见。 【病原学Etiology】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肾形,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该菌营养要求较高,用血液琼脂或巧克力培养基,在37℃、含5-10%CO2、pH7.4环境中易生长.专性需氧菌。 ☆该菌仅存在于人体,可从鼻咽部、血、脑脊液、皮肤淤斑检出病原体。 ☆根据本菌的夹膜多糖抗原的不同,通过血凝试验将本菌分为13个血清群. ☆根据细菌外膜脂质成分脂寡糖抗原(LOS)、外膜蛋白(Opa-e)、菌毛抗原分析,进一步分成不同血清亚群. ☆以A、B、C群为多见。我国以A为主,B及C群为散发菌株,但近年来发现某些地区B群流行有上升之势,小儿中以B群流行为主. ☆脑膜炎双球菌对磺胺的耐药现象日益普遍,尤其以C群和B群最为严重。我国除个别地区,A群脑膜炎球菌磺胺耐药率高于50%以外,一般在10%左右。 ☆本菌含自溶酶,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处理极易使其死亡。 脑膜炎球菌 ☆奈瑟菌属,G-, 双球菌☆需氧菌,培养用血琼脂培养基 ☆分13群:A,B,C最常见☆致病力:内毒素,自溶酶 ☆外界生活力很弱, 采标本后须立即送检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10天内具有传染性。以B, C群为主,而引起流行者主要为A群。 ☆传播途径病原菌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 ☆人群易感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个月至14岁发病率最高. ☆流行特征 -季节性:从年前11月份开始,次年3、4月份达高峰,5月份开始下降。其他季节有少数散发。 -周期性:由于人群免疫力下降,易感者的积累,以往通常每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8-10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年龄:0.5-2岁发病率最高,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5岁以下发病者占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知识及测试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学 脑膜炎双球菌属奈瑟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寒冷、干燥较敏感,低于35℃、加温至50℃或一般的消毒剂处理者极易使其死亡。分为A、B、C、D、X(1916)、Y(1889)、Z、W135(319)、29E(1892)、H、I、K和L13个血清群。以A、B、C群为多见。我国分离到的流行菌株大多对磺胺比较敏感,故磺胺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传染源是带菌者和病人。病人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10天内具有传染性。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借飞沫传播。在流行期间,一家有二人以上发病者占2~4%,但人群中鼻咽部带菌率常显著增高,有时高达50%以上,人群带菌率超过20%时提示有发生流行的可能,所以带菌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传播本病有重要意义。人群普遍易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从2~3个月开始,6个月至2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流脑”流行的流行特点 “流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发病较多,11月到次年2月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5月下降。约每隔3~5年出现一次小流行,7~9年出现一次大流行。在感染的人群中,约60%~70%的人成为带菌者,其中30%的人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仅1%有典型的流脑症状。中小城市、城镇发病较多,山区、农村易暴发流行。 “流脑”的主要症状 轻型“流脑”只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痛、咳嗽或轻度发热等症状。典型的“流脑”则表现为急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及脑膜刺激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并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脑脊液及血培养均可发现脑膜炎双球菌生长。 临床表现 潜伏期1~7日,一般2~3日。其病情复杂多变,轻重不一,一般可表现为三个临床类型即普通型,暴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普通型 约占90%左右。病程可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和脑膜炎期。1.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数病人并不产生任何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鼻咽拭子培养常可发现病原菌,且很难确诊。2.败血症期病人常无前驱症状,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及神志淡漠等毒血症症状。幼儿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习题:细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习题:细菌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A1 1、鉴别流脑和乙脑最有意义的是 A、意识障碍 B、病理反射 C、皮肤瘀斑 D、体温升高 E、颅内高压 2、治疗普通型流脑首选抗菌药物是 A、青霉素 B、磺胺药 C、氨苄西林 D、红霉素 E、庆大霉素 3、目前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 B、B群和C群 C、D群 D、X群和Y群 E、Z群 4、流脑典型脑脊液外观是

A、混浊 B、毛玻璃样 C、绿色脓样 D、脓样 E、血水样 5、怀疑流脑时为明确诊断应做 A、血常规检查 B、头颅X光片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使用抗菌药物 6、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剧烈头痛 C、全身中毒症状 D、皮肤黏膜瘀斑 E、脑膜刺激征 7、流脑的潜伏期为 A、1~10日 B、2~5日 C、3~8日 D、4~10日

E、7~10日 8、暴发型流脑脑膜脑炎型对症治疗不正确的是 A、退热、止惊 B、补液 C、有呼吸衰竭者给予呼吸兴奋剂 D、吸氧 E、使用糖皮质激素 9、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二、B 1、A.细菌培养 B.白细胞计数分类及血培养 C.白细胞计数分类及尿常规 D.脑脊液检查及白细胞计数 E.白细胞计数及血涂片找病原体 <1> 、确诊伤寒主要靠 A B C D E <2> 、确诊流脑主要靠

A B C D E 2、A.呼吸道传染病 B.肠道传染病 C.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D.性传播疾病 E.烈性传染病 <1> 、流行性出血热为 A B C D E <2> 、SARS为 A B C D E 3、A.血培养 B.粪便镜检 C.血涂片 D.临床表现 E.肥达反应 <1> 、流脑确诊的依据是 A B C D E <2> 、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是 A B C D E 4、A.伤寒 B.乙脑 C.流感

结核性脑膜炎地诊疗及病例分析报告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毛薇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这种非化脓性的炎症,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结核的发病率它是呈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后就逐渐有一个缓慢的上升。美国结核性脑膜炎在20世纪60年代后也是一个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1985年之后就开始有显著的上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结核主要是由于HIV的流行。结核病在HIV病人中很多发现首发的就是结核病,所以结核病常常是HIV感染的一些首发症状。 艾滋病的患者结核的发病一般是正常人的500倍,其他的一些易患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高危人群。比如与结核病病人接触,有密切的接触的人容易患有结核病。还有就是一般状况较差,慢性酒精中毒或营养不良的人,流浪者和老年人或长期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这样的人,还有患有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的病人。 结核的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血循环播散,播散到脑膜、软脑膜下种植,种植之后就形成了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可以发生破溃,破溃后大量的结核就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这样粟粒性的结核或者结核瘤病灶,最后导致结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菌从颅骨或者是脊椎骨结核病灶,可以直接破入颅内或者椎管内,这样就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形成了结核病灶。 这是粟粒性肺结核病人的CT的表现,可以看到双肺有这个均匀的弥漫的这种小结节。 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特点,通常它是以渗出、变性、增殖这三种组织炎症反应同时存在。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中一种或两种病理变化就更突出。比如说在急性期的病变就以炎性渗出最为明显,而且由于重力的关系大量的灰粉色的胶状粘稠的渗出物容易沉积在脑的底部和脊髓周围的蛛网膜下腔。纤维素和结核性肉芽肿组织增多,形成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与化脓性脑膜炎不同的就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渗出、变性和增殖它不只局限在蛛网膜下腔,而是会沿着原脑膜扩散。这样它就会侵入脑实质、视网膜、脊膜和脊髓。这样就是实际上结

病历分析例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病例摘要]男性,15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天,于1月10日来诊患者3天前突然高热达39℃,伴发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查体:T39.1℃,P11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在少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两肺叩清,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Brudzinski征(+),Kernig征(+),Babinski征(-) 化验:血 Hb124g/L,WBC14.4?109/L,N84%,L16%,plt210?109/L,尿常规(-),大便常规(-)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可能性大(二)诊断依据 1.冬春季节发病(1月10日),当地有本病发生(学校有类似病人) 2.急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 3.化验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二、鉴别诊断(5分)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病毒性脑膜炎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腰穿: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 2.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 3.胸片除外肺炎和结核四、治疗原则(3分) 1.病原治疗:尽早应用细菌敏感及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应用氯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 2.对症治疗:(1)甘露醇降颅压(2)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

病历分析例题——化脓性脑膜炎

[病例摘要]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 mmol/L,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4分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二、鉴别诊断(5分) 1.病毒性脑膜炎2分 2.结核性脑膜炎1分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分 4.Mollaret 脑膜炎1分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1分 2.血培养、PPD、血生化1分 3.X线胸片1分 4.脑CT注意硬膜下积脓1分四、治疗原则(3分) 1.抗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1分 2.糖皮质激素1分 3.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控制高热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病情轻重和临床表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分为:( C ) A、轻度、中度、重度3种类型 B、类感冒型、类乙脑型、混合型3种类型 C、普通型、暴发型、轻型、慢性败血症型4种类型 D、普通型、暴发型、轻型、重型4种类型 2、在流脑的几种临床类型中,普通型占全部病例比例约是:(D ) A、30% B、50% C、60% D、90% 3、流脑的特征性表现是:( A ) A、皮肤淤点或淤斑 B、皮肤荨麻疹 C、带状疱疹 D、皮肤瘙痒 4、典型流脑临床特征中的脑膜炎症状体征为:( B ) A、剧烈头痛、恶心、嗜睡、肌肉僵硬,血压升高 B、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抽搐、意识不清、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C、剧烈头痛、发烧、腰背部疼痛、四肢麻木 D、头痛、发烧、口渴、烦躁不安、四肢发软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血液化验时:(A ) A、白细胞总数升高,分类中性粒细胞为主 B、白细胞总数下降,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C、白细胞总数正常,分类中性粒细胞减少 D、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增加 6、典型流脑病例脑脊液检查的表现是:( A ) A、白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含量低于2.2mmo1/L B、白细胞减少,蛋白升高,糖含量高于2.2mmo1/L C、白细胞减少,蛋白正常,糖含量正常 D、白细胞增多,蛋白降低,糖含量高于2.2mmol/L 7、流脑的细菌学检查主要包括:(C ) A、尿样沉渣、痰培养和血培养 B、脑脊液培养、咽拭子、大便培养 C、脑脊液沉渣、皮肤淤点涂片和血培养

D、血培养、咽拭子、尿沉渣检查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 B ) A、高热畏寒、头痛、呕吐、全身乏力、肌肉酸痛 B、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学史,鉴别诊断 C、脑脊液氯化物含量,白细胞计数,尿沉渣镜检 D、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抽搐,颈项强直 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史是指:(B ) A、与恢复期患者共用餐具,夏季流行 B、发病前7天内与潜伏期或传染期患者密切接触 C、与头痛发烧病人密切接触 D、20天前曾经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 10、诊断流脑的流行病学资料应主要包括:( A ) A、冬春季节,流行区内,发病前7天内有明显的密切接触史,多见儿童 B、夏秋季节流行,发病前半月内有密切接触史,多见儿童 C、夏秋季节,流行区内,发病前7天内没有密切接触史,多见成人 D、冬春季节,流感流行区内,发病前有曾经看到过发烧病人 11、典型流脑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D ) A、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健忘失眠、呼吸困难 B、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划痕阳性、肌肉痉挛 C、突发高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烦躁不安 D、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呕吐、皮肤粘膜淤点、脑膜刺激征 12、流脑实验室确诊的依据是:(A ) A、皮肤淤点、脑脊液涂片或血液培养发现革兰阴性双球菌 B、皮肤淤点、脑脊液涂片或血液培养发现革兰阳性双球菌 C、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脑脊液呈现浑浊表现 D、尿样、大便、发现革兰阳性细菌 13、关于流脑的病原体正确的描述是:( B ) A、革兰阴性杆菌,在外环境中生命力特强 B、革兰阴性双球菌,在体外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 C、革兰阴性球菌,在体外生活力强,对一般消毒剂不敏感 D、革兰阳性双球菌,在外界生活力低,一般消毒剂敏感 14、流脑的流行季节性:( A ) A、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 B、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于夏秋季 C、只有夏秋季节发生,其他季节不发生 D、只有冬春季节发生,其它季节不发生 15、流脑的分布规律是:( C ) A、只见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测试题

卫生应急相关知识培训测试题三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1. 流脑的传染源是() A. 流脑病人 B. 流脑带菌者 C. 流脑病人和带菌者 2. 影响流脑流行和传播的因素是() A. 人群免疫水平状况 B. 人群流脑带菌状况 C. 人口流动频度 D.以上都是 3. 接种1针A群流脑后,应间隔多长时间接种A+C流脑疫苗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4. 发生流脑流行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至少()天。 A5天 B7天 C 9天 D11天 5. 流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A. 2例 B. 3例 C. 4例 D. 5例 二、判断题 1. 采集流脑标本后,在运送样品和培养物时,应保持样品温度处于20-36℃。() 2. 已接种过2剂次或2剂次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流脑疫苗与A群最后一针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3. 发生流脑聚集性病例时应开展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应急接种属于免费接种。( )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无后遗症。() 5. 流脑作为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 三、填空题 1. 脑脊液是用于分离和鉴定病原体最好的标本;取患者标本时注意操作。 2. 流脑的传播途径:带菌者和患者咳嗽、喷嚏等产生飞沫,经传播。 3. 同一流脑病例应至少报告次。 4. 流脑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每年自11月、12月发病开始上升,次年月达高峰,月开始下降,月至最低水平。 5.一般将脑膜炎奈瑟菌分为个血清群,其中以三群常见。 四、问答题: 1.流脑聚集性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及其预防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又称为脑膜炎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呼吸道急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多、病情重、流行广、传播快的特点,高发于冬春季节。病原菌从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健康携带者。人受Nm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个体抵抗力下降,上呼吸道感染,吸烟,居住生活环境拥挤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人群易感性增高、人口流动、低温、干燥、沙尘、居住拥挤等为流行的危险因素。 脑膜炎是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形式,发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4天左右。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本病病死率较高,过去在50%以上,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医疗救治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度下降,但仍维持在8-15%的较高水平。另外10-20%的存活者将长期留有后遗症,如智力障碍、听力损伤等。 我国流行菌株主要以A群为主,B、C、Y、W135群仅有散在发病,但近年来我国检出的B、C群所致病例有增多迹象。自1982年制定并实施普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的综合防治措施

以来,我国流脑发病率逐年下降,至2000年下降到0.2/10万以下。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成人发病较高。 流脑的预防措施: 1、预防流脑的最有效方法是及时接种流脑疫苗。 2、了解防治流脑的科普知识,增强预防流脑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理。 3、室内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勤晒太阳,被褥、日用品和用具要勤晒太阳。经常洗手、不随地吐痰。 4、经常锻炼身体,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易感人群也可短期口服磺胺嘧啶或青蓝汤预防; 5、如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不要大意,尽快到医院就诊。 6、如果身边有人出现高热、精神萎靡、呕吐的,要提高警惕,并把他送到大医院就诊。 7、发现流脑患者要及时隔离治疗,流脑流行季节尽量少到剧院等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8、当身边确定有人患上流脑要保护好自己,避免接触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飞沫。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精品文档交流 2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标签:化脓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之一,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或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2002年4月~2008年6月本院共收治成人化脑患者65例,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点、CSF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结果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5例患者中,15~19岁9例,20~29岁4例,30~39岁31例,40~49岁9例,50~59岁5例,60~69岁4例,>70岁3例。6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CSF检查、血及CSF培养,正规抗生素治疗有效而确诊为化脑。 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以头痛(95.4%)、发热(89.2%)、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80.0%)为主,精神意识改变也较常见(32.3%),主要表现为激动、谵妄、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65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7例,肺部感染4例,中耳炎2例,中耳炎并发CSF鼻漏1例,鼻窦炎4例,颅脑外伤2例,胆囊炎2例,阑尾炎1例,乳突炎1例,口周疱疹1例,不洁饮食1例,化脓性脑膜炎病史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核性脑膜炎病史2例,2型糖尿病1例。其余患者无明显诱因。 1.3 实验室检查 1.3.1 CSF及实验室检查CSF外观混浊或乳白10例,清亮者55例。侧卧位时CSF压力在70~180 mm H2O 为正常, ≤70 mm H2O为降低, ≥200 mm H2O 为增高。CSF压力正常者19例占29%,压力增高者46例占71%,其中压力﹥300 mm H2O者10例占15% 。CSF细胞学白细胞均升高(327~32 000)×106L/L,以呈粒细胞为主且中性粒细胞比例≥70%有36例占55%;呈混合细胞反应型17例占26%,淋巴细胞为主型12例占18%。 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0.45 g/L有58例占89.23%,其中1例最高达8.40 g/L;CSF糖含量<2.5 mmol/L者34例占52%,其中最低者0.975 mmol/L;氯化物含量<120 mmol/L 者46例占70.8%,其中最低者为92.6 mmol/L。 1.3.2 细菌培养32例行CSF细菌培养,其中阳性9例,阳性率(2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链球菌1例,腐生球菌1例,中间

病历分析例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病例摘要]男性,15岁,因高热、头痛、频繁呕吐3天,于1月10日来诊患者3天前突然高热达39℃,伴发冷和寒战,同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性,吐出食物和胆汁,无上腹部不适,进食少,二便正常。既往体健,无胃病和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在学校有类似病人发生。查体:T39.1℃,P110次/分,R22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神志清楚,皮肤散在少量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咽充血(+),扁桃体(-),颈有抵抗,两肺叩清,无罗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110次/分,律齐,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肢不肿,Brudzinski征(+),Kernig征(+),Babinski征(-) 化验:血Hb124g/L,WBC14.4?109/L,N84%,L16%,plt210?109/L,尿常规(-),大便常规(-) [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普通型)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冬春季节发病(1月10日),当地有本病发生(学校有类似病人) 2.急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喷射性呕吐,皮肤出血点和脑膜刺激征 3.化验血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二、鉴别诊断(5分) 1.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2.结核性脑膜炎 3.病毒性脑膜炎三、进一步检查(4分) 1.腰穿:测压力、脑脊液外观、常规、生化、细菌学检查(培养和涂片) 2.血培养或皮肤瘀点涂片 3.胸片除外肺炎和结核四、治疗原则(3分) 1.病原治疗:尽早应用细菌敏感及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首选大剂量青霉素,并可应用氯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 2.对症治疗:(1)甘露醇降颅压(2)物理降温或用退热药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教学导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教案

———————————————————————————————— 作者: ———————————————————————————————— 日期:
2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 学科:传染病护理学 班级 2011 级护理 5-6 班 授课时间:5-8,5-13
单元:第三章
课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课时:4 学时
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
教学活动 教学资源
1. 了 解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病原学、流行 病学特点和发病机 制。
2. 掌 握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临床表现。
3. 掌 握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护理诊断、护理 措施及健康教育。
4. 了 解 流 行 性 脑 脊 髓
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及其他检查的临床 意义。
第六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概述
5 分钟
二、病原学
10 分钟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
15 分钟
四、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资料
10 分钟
(二)身体评估
15 分钟
(三)辅助检查
10 分钟
(四)心理、社会状况
5 分钟
(五)治疗要点
15 分钟
五、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0 分钟
六、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5 分钟
(二)病情观察
5 分钟
(三)对症护理
10 分钟
(四)用药护理
10 分钟
(三)健康教育
10 分钟
七、小结
10 分钟
讲授 精讲、讨论
教授 精讲 精讲 讲授 讨论 精讲、讨论 精讲、讨论 讲授
精讲 精讲 精讲、提问 精讲、提问 讲授 讲授
教案 教材 参考书 多媒体教学
断 时间:15 分 (根据教学需要择用) 诊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断 2、练习题 性 测 试
授课教师:时春红 教研组长:
教务科:
3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考试考试题模拟考试练习.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考试考试题模拟考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流脑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空气传播 B .经水传播 C .经食物传播 D .日常生活间接接触传播 E .密切接触直接传播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脑膜炎球菌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变态反应致细胞病变 B .外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直接致组织细胞坏死 E .内毒素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填空题 流脑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重要的传染源是_____________,流行期间带菌率高的是___群,引起流行的是___群。非流行期间最多的带菌菌群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是___群。 本题答案: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和流脑患者;脑膜炎球菌带菌者;A;A;B 本题解析:脑膜炎球菌带菌者和流脑患者;脑膜炎球菌带菌者;A;A;B 4、填空题 脑膜炎奈瑟菌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出。本题答案:带菌者的鼻咽部;病人的皮肤瘀点刮取物;血液;脑脊液 本题解析:带菌者的鼻咽部;病人的皮肤瘀点刮取物;血液;脑脊液 5、多项选择题 流脑的治疗正确的是( )A.强调早期诊断,就地隔离治疗 B.保证足够液体量和电解质 C.尽早使用足量细菌敏感抗生素 D.所使用的抗生素应能透过血脑屏障 E.为节省治疗费用,首选磺胺药 本题答案:A, B , C, D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流脑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轻型 B.暴发型 C.慢性败血症型 D.顿挫型 E.普通型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填空题暴发性流脑休克型病因治疗首选_________。 本题答案:青霉素 本题解析:青霉素 8、单项选择题 鉴别流脑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最有价值的指标是( )A.起病急骤B.皮肤出现瘀点和瘀斑 C.意识障碍 D.脑膜刺激征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 例分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疗及病例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毛薇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髓膜的这种非化脓性的炎症,它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据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之前结核的发病率它是呈一个下降的趋势,但是在这之后就逐渐有一个缓慢的上升。美国结核性脑膜炎在20世纪60年代后也是一个呈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1985年之后就开始有显着的上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了结核主要是由于HIV的流行。结核病在HIV病人中很多发现首发的就是结核病,所以结核病常常是HIV感染的一些首发症状。 艾滋病的患者结核的发病一般是正常人的500倍,其他的一些易患因素,也就是我们说的这个高危人群。比如与结核病病人接触,有密切的接触的人容易患有结核病。还有就是一般状况较差,慢性酒精中毒或营养不良的人,流浪者和老年人或长期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的这样的人,还有患有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的病人。 结核的发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经过血循环播散,播散到脑膜、软脑膜下种植,种植之后就形成了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可以发生破溃,破溃后大量的结核就进入蛛网膜下腔,形成这样粟粒性的结核或者结核瘤病灶,最后导致结核性脑膜炎。还有结核菌从颅骨或者是脊椎骨结核病灶,可以直接破入颅内或者椎管内,这样就进入了蛛网膜下腔,形成了结核病灶。 这是粟粒性肺结核病人的CT的表现,可以看到双肺有这个均匀的弥漫的这种小结节。 结核性脑膜炎病理特点,通常它是以渗出、变性、增殖这三种组织炎症反应同时存在。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其中一种或两种病理变化就更突出。比如说在急性期的病变就以炎性渗出最为明显,而且由于重力的关系大量的灰粉色的胶状粘稠的渗出物容易沉积在脑的底部和脊髓周围的蛛网膜下腔。纤维素和结核性肉芽肿组织增多,形成典型的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与化脓性脑膜炎不同的就是结核性脑膜炎的渗出、变性和增殖它不只局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化脓性脑膜炎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男性,4个月,反复发热伴呕吐13天 患儿于13天前无明显原因发热达39℃,伴轻咳,曾呕吐数次,吐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无惊厥,曾验血WBC14×109/L,中性81%,住院按“上感”治疗好转出院,但于2天前又发热达39℃以上,伴哭闹,易激惹,呕吐2次,以“发热呕吐”待查收入院。病后患儿精神尚可,近2天来精神萎靡,二便正常,吃奶稍差。既往体健,第1胎第1产,足月自然分娩,生后母乳喂养。 查体:T38.4℃,P140次/分,R44次/分,Bp 80/65mmHg,体重7.8kg,身长66cm,头围41.5cm,神清,精神差,易激惹,前囟0.8?0.8cm2,张力稍高,眼神欠灵活,巩膜无黄染,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颈项稍有抵抗,心率140次/分,律齐,肺及腹部无异常,克氏征(+),巴氏征(-) 化验:血Hb:112g/L, WBC:29.6×109/L,分叶77%,淋巴20%,单核3%,pelt:150×109/L,大便常规(-),腰穿:滴速62滴/分,血性微混浊,常规:细胞总数:5760×106/L,白细胞数:360×106/L,多形核:86%,生化:糖:2.5mmol/L, 蛋白:1.3g/L,氯化物:110mmol/L。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化脓性脑膜炎(肺炎球菌性可能性大) (二)诊断依据 1.起病较急,先有咳嗽和呕吐等上感和消化道症状,主要有高热、易激惹。 2.查体:精神稍差,易激惹,前囟张力高,颈有抵抗,克氏征(+)抬高小腿伸膝关节受阻或疼痛 3.脑脊液化验符合化脓性脑膜炎变化,腰穿颅压增高,血WBC数和中性比例增高 二、鉴别诊断: 1.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通常低于1000×10∧6/ L,糖及氯化物一般正常或稍低,细菌涂片或细菌培养结果阴性。 2.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往往不如化脓性脑膜炎明显,病原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3.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通常隐匿起病,病程迁延,脑神经尤其是视神经受累常见,脑脊液白细胞通常低于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墨汁染色可见新型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隐球菌抗原。 4.Mollaret脑膜炎 三、进一步检查: 1.脑脊液涂片,培养找病原体+药敏试验 2.血培养、PPD、血生化

第三章_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_(流行性脑脊髓膜炎)_执业医师实践技能强化精讲课程讲义

第三章病例分析——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亦称细菌性脑膜炎,是由各种化脓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本节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为例进行介绍。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本病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中居首位。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可自带菌者鼻咽部及病人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发现。本菌为专性需氧菌,裂解可释放内毒素,为其致病的重要因素。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带菌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病人在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多不超过发病后10天。 (2)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病原菌主要是通过咳嗽、喷嚏等经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 (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高,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多发生在11月至次年5月,3月至4月为高峰。在流行年则发病人群可向高年龄组移动。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10天,一般为2-3天。 (一)普通型最常见。 1.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1-2天。 2.败血症期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40℃左右,伴明显毒血症症状,如头痛,全身不适,精神萎靡等。常有皮肤,眼结膜或软腭粘膜的瘀点,瘀斑。 3.脑膜炎期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

烦躁不安,可因神经根受刺激出现颈项强直、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谵妄,神智障碍及抽搐。通常在2-5天内进入恢复期。 4.恢复期经治疗后,体温逐步下降,瘀点、瘀斑消失,症状逐渐好转。一般1-3周内痊愈。 (二)暴发型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如不及时治疗可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病死率高。 (三)轻型病变轻微,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轻微上感症状,皮肤粘膜可有少数细小出血点)脑脊液多无明显变化,咽培养可有病原菌。 (四)慢性败血症型罕见。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多在2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二)脑脊液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