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

合集下载

甲胎蛋白发光监测指标

甲胎蛋白发光监测指标

甲胎蛋白发光监测指标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胎儿肝细胞及卵黄囊合成,属于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在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只会在胎儿的组织中存在,在胎儿出生后的1年内,这项指标会降至正常。

但当出现肝细胞肝癌、胚胎来源或卵黄囊来源的恶性肿瘤时,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指标会重新升高。

甲胎蛋白发光检测主要用于肝癌的血清学诊断、监测肝癌治疗效果及与复发相关的指标。

甲胎蛋白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通常是0-25ug/L,但也可能因不同的检测方法和医院而有所差异。

例如,有的医院可能将正常值设定为0-5.8IU/mL。

如果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即高于或低于正常值范围,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请注意,甲胎蛋白发光检测只是辅助诊断的一种手段,不能单凭一项指标就确定疾病的存在。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最新版)目录1.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2.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3.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4.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正文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期间产生的血浆蛋白,它对成人来说通常处于很低的水平。

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常用的肝癌筛查方法,它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甲胎蛋白的水平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肿瘤。

电化学发光法是一种常用的甲胎蛋白检测方法,它可以精确地测量甲胎蛋白的浓度。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的范围因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而异,但一般来说,成人甲胎蛋白的正常值应该在 25ng/ml 以下。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25ng/ml,就称为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在 25ng/ml 至400ng/ml 之间,就称为低浓度阳性;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超过 400ng/ml,就称为高浓度阳性。

甲胎蛋白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对肝癌的筛查和诊断。

当肝脏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的水平通常会明显升高。

因此,甲胎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肝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此外,甲胎蛋白检测还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其他类型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及乙肝等。

甲胎蛋白异常值的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甲胎蛋白的水平。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轻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肝脏的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超过 400ng/ml,应该高度怀疑肝癌等疾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诊。

对于甲胎蛋白检测的建议,首先应该选择一种准确的检测方法,如电化学发光法。

其次,应该定期进行甲胎蛋白检测,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如乙肝病毒携带者、长期饮酒者等。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正常值甲胎蛋白(AF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它在人体内广泛存在,并且在胎儿发育和某些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用于评估AFP在体内的水平是否正常。

下面将介绍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及其意义。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在0-10 ng/mL之间。

这意味着在健康人群中,甲胎蛋白的浓度应该在这个范围内。

如果检测结果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提示存在某种异常情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主要用于诊断和监测某些疾病,特别是肝癌和胎儿发育异常的情况。

在肝癌患者中,甲胎蛋白的水平通常会升高,这是因为肝癌细胞会产生大量的甲胎蛋白。

通过定期进行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肝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还可用于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在正常情况下,胎儿的甲胎蛋白水平会随着孕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甲胎蛋白的水平异常高或异常低,可能提示存在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或胎儿发育迟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提供了一种参考标准,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的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时,最好参考实验室提供的正常范围。

甲胎蛋白化学发光检测的正常值范围在0-10 ng/mL之间,可以帮助评估肝癌和胎儿发育异常等疾病的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的范围可能因实验室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检测时应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并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甲胎蛋白正常标准值

甲胎蛋白正常标准值

甲胎蛋白正常标准值英文回答:Alpha-fetoprotein (AFP) is a protein produced by the liver and yolk sac during pregnancy. It is a glycoprotein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approximately 70 kDa. AFP isused as a biomarker for liver cancer, hepatoblastoma, and germ cell tumors.The normal range of AFP in adults is less than 20 ng/mL. In pregnant women, the AFP level increases as the pregnancy progresses, reaching a peak at around 32 weeks of gestation. The normal range of AFP in pregnant women is 10-100 ng/mL.AFP levels can be elevated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Liver cancer.Hepatoblastoma.Germ cell tumors.Cirrhosis.Chronic hepatitis.Pregnancy.Fetal anomalies.AFP levels can also be decreased in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including:Anencephaly.Trisomy 18。

Trisomy 21。

中文回答:甲胎蛋白(AFP)是由肝脏和妊娠期间卵黄囊产生的蛋白质。

它是一种分子量约为 70 kDa 的糖蛋白。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正常值1. 简介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是一种胚胎发育期间产生的糖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细胞合成。

在妊娠早期,AFP主要由胎儿的肝脏分泌,随着妊娠的进行,AFP逐渐从母体血液中转移到胎盘和羊水中。

因此,在孕妇和新生儿中检测AFP可以用于评估先天性畸形和某些疾病的风险。

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Alpha-fetoprotei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AFP水平来评估相关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本文将重点介绍甲胎蛋白电化学发光法的正常值范围及其临床应用。

2. 正常值范围甲胎蛋白的正常值范围因年龄、性别、孕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正常值范围:•成人男性:0.5 - 10 ng/mL•成人女性:0.5 - 15 ng/mL•妊娠第一孕周:0.5 - 50 ng/mL•妊娠第二孕周:15 - 100 ng/mL•妊娠第三孕周:30 - 200 ng/mL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值范围可能会因不同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甲胎蛋白检测时,最好参考具体实验室提供的参考范围。

3. 临床应用3.1 孕产期评估甲胎蛋白水平在孕产期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孕妇血液中的AFP水平,可以筛查出一些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和染色体异常,如神经管缺陷(如脑脊髓管闭合不全)、腹壁缺陷(如腹壁疝)、唐氏综合征等。

3.2 肝病诊断与监测在肝病诊断与监测方面,甲胎蛋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水平的AFP可以提示肝细胞癌、肝细胞再生和某些慢性肝病,如乙型肝炎、肝硬化等。

此外,在接受肝移植或化疗的患者中,监测AFP水平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

3.3 其他临床应用甲胎蛋白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睾丸和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中,高水平的AFP可以作为一个指标之一。

甲胎蛋白名词解释诊断学

甲胎蛋白名词解释诊断学

甲胎蛋白名词解释诊断学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简称AFP)是一种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主要由胎儿的肝脏和胎盘细胞合成。

在胎儿发育完成后,成人体内的AFP水平会显著下降。

然而,在一些疾病和疾病状态下,成人体内的AFP 水平可能异常升高,因此AFP常常用于诊断学中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

以下是甲胎蛋白在诊断学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1.胎儿发育监测:AFP是孕妇血清中的一项常规检测项目,用于
筛查胎儿神经管缺陷(如脊柱裂)等先天性异常。

高水平的AFP可能提示胎儿发生异常。

2.肝疾病诊断:在成人中,AFP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肝疾病(如肝
癌、肝硬化)有关。

因此,AFP可以作为肝功能和肝病状态的指标之
一。

3.肝细胞癌筛查:AFP在肝细胞癌的诊断和筛查中也被广泛应
用。

尽管AFP并不是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但在一些病例中,高水平的AFP可以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癌。

4.睾丸和卵巢癌筛查:部分睾丸和卵巢癌病例也可能导致血清
AFP水平的升高。

因此,AFP有时也用于这些癌症的筛查和监测。

5.疾病监测:在一些其他疾病状态下,如胃肠道肿瘤、胰腺疾病
等,AFP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病情有关,因此在一些疾病的监测和诊断
中有时也会考虑检测AFP。

需要注意的是,AFP作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其升高并不总是说明患有癌症或其他疾病,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临床上通常会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如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全面的诊断。

甲胎蛋白单位换算标准

甲胎蛋白单位换算标准

甲胎蛋白单位换算标准
甲胎蛋白(AFP)的单位换算标准通常是以国际单位(IU/mL)
或者微克/升(μg/L)来表示。

国际单位是一种用于表示生物活性
的单位,而微克/升则是一种浓度单位。

在临床实践中,甲胎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通常是在0-10 IU/mL
或者0-10 μg/L之间。

然而,这个范围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不
同的测试方法或者不同的人群而有所不同。

当甲胎蛋白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医生可能会考虑进行进一
步的检查,因为这可能暗示着某些疾病的存在,比如肝癌、睾丸癌、卵巢癌或者其他肝脏疾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甲胎蛋白的数值高
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进
行综合判断。

总的来说,甲胎蛋白的单位换算标准是以国际单位(IU/mL)或
者微克/升(μg/L)来表示,而正常参考范围通常是在0-10 IU/mL
或者0-10 μg/L之间。

当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需要结合其他临床
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这个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

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

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肿瘤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甲胎蛋白(AFP)是一种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其存在与否以及其水平的异常变化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探讨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在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一、甲胎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和产生机制甲胎蛋白是一种胚胎期间产生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胚胎和胎儿的肝脏、胃肠道和卵泡细胞中。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甲胎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量逐渐增加,并在出生后迅速下降至正常成人水平。

在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几乎没有甲胎蛋白的产生。

然而,某些疾病,特别是肿瘤,在成人体内会导致甲胎蛋白水平的升高。

二、甲胎蛋白异常指标与肿瘤的关联甲胎蛋白异常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关联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确认。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肝细胞癌和非胚胎性睾丸肿瘤。

肝细胞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肿瘤,经常伴随着肝功能异常和甲胎蛋白水平的显著上升。

睾丸肿瘤通常表现为男性性器官的肿块,部分患者甲胎蛋白水平升高。

此外,甲胎蛋白异常指标与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胃癌和胰腺癌,以及某些妇科肿瘤如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也存在关联。

三、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在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由于甲胎蛋白异常指标与多种肿瘤之间的关联,检测甲胎蛋白水平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常用的筛查和诊断方法。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肝炎病毒感染者和男性睾丸发育不良者,定期监测甲胎蛋白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结合其他检测指标如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提高对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四、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在肿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除了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甲胎蛋白异常指标还可以作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某些疾病如肝细胞癌中,甲胎蛋白水平的升高与预后的恶化和复发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通过定期检测甲胎蛋白水平的变化,可以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这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术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

五、甲胎蛋白异常指标分析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甲胎蛋白异常指标虽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胎蛋白(AFP)病人会长期出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迹象;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病人,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过10。

阳性原因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标志,但血清甲胎蛋白阳性未必都是肝甲胎蛋白癌。

什么情况甲胎蛋白会出现阳性呢?甲胎蛋白由新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化)完全,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所以孕妇的甲胎蛋白会阳性。

肝癌是尚未分化的肝细胞,当然能大量分泌甲胎蛋白。

孕妇在分娩1年后体内的甲胎蛋白就会恢复正常,正常值为每升血内甲胎蛋白含量不超过20微克,如果甲胎蛋白升高到每升血400微克以上,那么患肝癌的机率就很大了,这时还要进行超声波检查,因为有30%~40%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不会升高,所以需要进行综合检查。

双胎孕期甲胎蛋白值比单胎高一些,所测350ng/ml在正常范围,高于正常值三倍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单胎妊娠有参考值:孕21周均值82.3,3 倍值246.9,双胎应大于493以上才有意义。

用测甲胎蛋白值来筛查神经管畸形,孕21周以后一般不做这项检查。

可用B 超监测神经管畸形的。

建议检测甲胎蛋白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好几种,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甲胎蛋白大于甲胎蛋白500微克/升、且持续4周者,或甲胎蛋白在200~500微克/升、持续8周者,在排除其它引起甲胎蛋白增高的因素如急、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胚胎瘤、消化道癌症后,需再结合定位检查,如B 超、CT、磁共振(MRI)和肝血管造影等即可作出诊断。

不过,正常怀孕的妇女、少数肝炎和肝硬化、生殖腺恶性肿瘤等情况下甲胎蛋白也会升高,但升高的幅度不如肝癌那样高。

肝硬化病人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多在25~200微克/升之间,一般在2 个月内随病情的好转而下降,多数不会超过2个月;同时伴有转氨酶升高,当转氨酶下降后甲胎蛋白也随之下降,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常与转氨酶呈平行关系。

如果甲胎蛋白浓度在500 微克/升以上,虽有转氨酶升高,但肝癌的可能性大,转氨酶下降或稳定,而甲胎蛋白上升,也应高度怀疑肝癌。

甲胎蛋白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就已经升高,此时大多数肝癌病人仍无明显症状,肿瘤也较小,这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预后可得到明显改善,故肝硬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半年检测一次。

预防保健肝病患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甲胎蛋白升高:①正确对待病情,保持乐观的心态。

有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肝病,就整天愁眉不展的,殊不知,情绪低落可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促使病情恶化。

因此,保持乐观的心态对肝病患者至关重要。

②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阻止或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合理饮食。

乙肝患者最好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尤其是应避免食用发霉的花生和豆制品,少食动物脂肪、咸肉和油炸食品。

④禁烟酒。

饮酒可以促使肝病患者较早发生肝硬化,增加肝癌的发生率。

故肝病患者应无条件戒酒,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

烟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能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

⑤不可过度劳累。

劳累过度可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从而削弱肝脏的抗病力,使肝炎病毒迅速扩散,加重病情。

⑥节制性生活。

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暂时避免性生活,此时放纵性生活,只能加重病情;乙肝病毒携带者、轻度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静止期的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性生活,但应控制频度,如青年人应每周1~2次,中年人应每1~2周1次,中老年患者应每月1~2次。

总之,肝病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应以第二天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⑦避免乱用药物。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许多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

乱用药物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

临床意义甲胎蛋白值放射免疫电泳甲胎蛋白AFP正常值[2]:≤25μg/L放射免疫分析AFP正常值:≤20μg/L酶联免疫法AFP正常值:≤25μg/L 最常用的定量试验为放射免疫法(正常值为0~25ug/L),若超过25ug/L 为阳性,若再25~400 ug/L之间为低浓度阳性,超过400ug/L即为高浓度阳性。

临床意义早在1944年已有人对甲胎蛋白的存在进行过研究。

直到1965年才有人观察到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能与抗胎儿血清的单价抗血清起反应,说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与人类胎儿血清中有一共同的特殊成分,并将这种特殊的蛋白成分称为甲种胎儿球蛋白(alpha-fetoprotein或α-fetoprotein,AFP或afp)。

现已确定这种蛋白在18种哺乳类动物之间有交叉反应。

一、AFP的来源及生化特性人类胚胎在宫内发育的第六周左右用双向扩散法即能测出AFP,到第13周左右可达到高峰,第16周后AFP的浓度迅速下降而白蛋白浓度上升。

在人类胚胎中AFP最高浓度可达3—4mg/ml,但新生儿期其血清浓度约为10-50ug/ml,出生后第1周末用双向扩散法即不再能测出,然而用敏感的方法测定,证明AFP可持续存在于正常成人的血清中,用硫酸铵沉淀法RIA测献血员11例,8例AFP在10ng/ml以下。

用放射火箭自显影测定学员206例的AFP,均在25ng/ml(4-25ng/ml),因此说明AFP的产生并无完全的基因控制。

AFP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在啮齿动物及人类胚胎的肝脏,但也可在卵黄囊及胃肠道等。

有人观察到一个肝癌中,只有不到20%的肝细胞含有AFP,提示AFP的产生只是细胞群中的少数在活动。

另一种解释是所有细胞都制造AFP,但只有少数细胞可贮存AFP。

AFP可出现于正常人,表示某些细胞可继续合成AFP维持整个一生。

人类的AFP属于α球蛋白,电泳运动在白蛋白与球蛋白之间,分子量约为64,000—72,000,沉淀系数为4.5。

此蛋白约有18种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约占4%。

来源于胎儿的AFP呈一致电泳运动,从肿瘤来者含有4种变异体或叫亚成分,其电泳运动有轻微差别,这种差别主要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上而不在肽链的改变。

对于胎儿期AFP所起的作用仍不太清楚。

从其浓度变化规律来看,AFP好像是成人血中白蛋白的相应物质,而白蛋白是AFP的替代物。

白蛋白在控制新生儿溶血性黄疸中起重要作用,而AFP可能主要在于维持正常妊娠,并保持胚胎不受母体排斥,已知AFP能结合求偶素。

二、AFP的检测AFP的诊断价值及其阳性率的高低,是随着检测方法的发展而改变的。

1970年以前主要用双向琼脂扩散法,其阳性率虽不高,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却较大。

1971年之后,敏感的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其阳性率显著提高,但同时也会发现大量非癌症肝病患者有AFP的升高,因此说明AFP的升高并非肝癌所特有。

表三、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升高可达250ug ~6mg/ml,(甚至达到9mg/ml),相当于正常人的数十倍乃至数万倍。

早些年用双向扩散检测时,AFP阳性对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表2),在世界上肝癌高发区约50%的肝癌患者可被检测出来,但在白人肝癌患者其阳性检出率却很低。

在上述资料中,10-30岁的肝癌患者AFP 阳性率可达100%,31-40岁和40岁以上的肝癌患者分别为66%和22%。

增加的原因(1)肝细胞再生时期,AFP[3]在血液中呈阳性,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时会有肝细胞再生,因而AFP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2)某些胚胎癌、生殖细胞瘤、某些消化道癌症等,血液中的AFP 也有不同程度升高。

(3)妊娠妇女的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最值得注意的是肝癌,其血液中的AFP可明显增高,并且是持久性的升高。

这是由于肝癌的癌细胞能合成或分泌较多的AFP释放入血的缘故。

正因为如此,医生们就把检测人体血液中的AFP作为诊断肝癌的重要依据,并把AFP称为“肝癌标志物”。

检测AFP是诊断肝癌的一种简便、灵敏、快捷的方法,现认为它在发现早期肝癌方面有独一无二的价值,用AFP诊断肝癌的“专一性”仅次于病理学检查。

病毒性肝炎一般认为非癌症性肝病时AFP含量大多在500ng/ml以下,且为一过性。

在一般病毒性肝炎患者,AFP升高者约13%,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可有20%-40%的人AFP升高。

从暴发性肝炎恢复的患者AFP升高者可达85%,并提示急性肝炎之后AFP升高的范围可能有预后意义。

有人对483例各型肝炎患者的AFP含量用火箭电泳及反相间接血凝法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非癌性肝病患者AFP 升高多在<200ng/ml,同时伴有ALT的升高,并在ALT升高之后始有AFP的上升,AFP持续升高1个月始下将者达71.4%,除1例持续升高达4个月之久外,其余患者均在3个月内至正常(表3)。

表3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含量(火箭电泳及反相间接血凝)疾病类型例数阳性增高者%<25 26-200 201-500 501-800 <800急性黄疸型肝炎8886 2 2.2急性无黄疸肝炎146 117 25 2 2 19.8慢性迁延性肝炎110 80 19 3 19.9慢性活动性肝炎 5536 14 2 2 1 34.4肝硬化6536 19 5 2 3 44.6重型肝炎 1910 6 1 1 1 52.6合计483 373 85 11 7 7 23.0有人曾收集到各种原因之肝功能衰竭64例,其中病毒性23例,共死亡41例,其中AFP阳性者4例(9.8%);存活23例,其中AFP阳性者11例(48%)(P<0.005)。

AFP阳性而死亡的4例患者皆有严重的并发症,故认为AFP的升高可作为大片肝坏死的局部指标。

临床意义诊断原发性肝癌。

检测AFP的含量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较常用的诊断肝癌的B型超声波、同位素扫描和血液生化测定等方法敏感。

用琼脂扩散法能检出1-3mg/L以上,阳性率可达75%左右。

反向血凝法较琼脂扩散法灵敏度高100-200倍;放射免疫法能检出纳克水平的AFP,较琼脂扩散法灵敏1000倍,可使原发性肝癌阳性检出率达90%左右。

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结肠癌、胆管细胞癌等也可导致AFP升高,但肝转移癌却极少增高。

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急性肝炎和肝硬化的鉴别诊断:放射免疫法可在一些肝病患者血清中测得较高含量的AFP。

上海瑞金医院报告在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各60例,测得AFP含量在25-40μg/L者分别占13.3%、11.7%、3.5%和41.7%。

因此对于低水平AFP的肝病患者,特别是50-400μg/L左右者,应进行多项动态检测才能与肝癌进行鉴别。

一般急性肝病,可随病情好转AFP含量下降或正常,肝硬化可呈下降或持续低水平,肝癌则逐渐上升。

先天性疾病的诊断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检测羊水中AFP含量的意义已引起注意,Rendle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发现无脑儿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