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

综合检索报告

学号

姓名专业

班级成绩

基本要求

《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检索实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消化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检索技巧的有效途

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要重视检索实习,认真完成综合检索报告。

1. 请按时完成指定检索实习,认真填写所需内容,按时将此报告交回;

2.检索课题分析:填写课题中图分类号,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总体检索思路;

3.检索过程描述:检索本校馆藏书目,馆藏中外文数据库以及网络文献信息情况。要求确定检索词、编写检索式,列出所选数据库检出的文献篇数、各摘录3条相关文献题录以及参考文献回溯情况;

4.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列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以及重要网站(1-3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列出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

5. 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根据报告提示总结检索过程和方法;

6.检索工具评价: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

7. 论文提纲: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列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8.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

9. 每一个检索系统的检索报告可视需要自行补充页数,可下载电子版报告,要求打印使用A4纸,内文采用宋体5号字,综合检索报告将存档,请注意排版整洁,并自行留底。

内蒙古医学院文献信息教学研究部程鸿 2011年编写

一、检索课题分析

1.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Aspirin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课题分类(中图分类号法)

R972.6 R542.220.5

3.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病死率在5%~30%之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病特点,其中半数死亡是由于心室颤动,而且往往发生在得到治疗前。到达医院后的患者中约有25%的死亡发生于最初的48h内。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处理方法如直接血管成形术、溶栓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住院患者病死率由原30%下降到10%左右。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消极防御。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损伤器官是心脏,应禁止活动,卧床休息,给予镇痛药、吸氧等,预防心脏并发症,让心脏自行恢复为主;对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口含治疗心绞痛,一度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认为可导致血压下降;抗凝剂肝素的应用,有出血危险性,认为不能防止栓塞,也不主张常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此阶段对上述治疗方法有争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达30%;出院后生活受到限制,15%患者死于1年内。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能熟练地进行心电监护,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因心电不稳定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颤动及其先兆RonT等,以便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防治致命性心室颤动,显著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生存率;此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广泛普及提高了闭胸条件下对心脏骤停的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护使用Swan-Ganz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心排血量和中心静脉压,了解左心室功能,为临床提供有关重要信息以协助决定对泵功能衰竭作出及时有效的防治决策,有利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休克的药物防治和抢救。此阶段,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下降至15%左右,但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80%左右。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80年之间,有许多研究表明了心肌丧失多少与左心室功能密切相关。当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20%,左心室可发生扩大;>30%可发生心力衰竭;>40%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因此,“缩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保护缺血心肌”的治疗方针直接影响着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此阶段开展了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影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在心血管药物方面应用极化液静脉滴注;由于血流动力学监护的开展,硝酸酯类药物的静脉滴注、新的抗心肌缺血药物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药、肠溶阿司匹林、肝素等的应用均可限制心肌梗死的发展。目前已肯定用β受体阻滞药(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可降低耗氧量、保护受损心肌,缩小急性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

20世纪80年代以后,血栓学说的确立为大规模开展溶栓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溶栓时代;1980~1983年欧美等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证实了溶栓药物确实可开通阻塞相关冠脉,保护了左心室功能。1983~1987年国际大规模的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静脉溶栓多中心临床试验,证明溶栓疗法可降低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预后。GISSI结果显示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1h内溶栓疗法与安慰剂比较可使住院病死率下降47%。近年国内也开展了多中心静脉内溶栓研究,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急性心肌梗死1800例,以尿激酶(UK)不同剂量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率67.3%~67.8%,病死率下降为8.7%~9.5%,出血等不良反应6.7%~8.1%。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最佳溶栓时间(4~6h)溶栓者仅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20%左右,溶栓后还有粥样斑块造成的冠状动脉狭窄问题有待解决。可以肯定,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最佳溶栓时间窗(4~6h)内的溶栓治疗,抢救、保存了左心室功能,显著地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至1990年以后,在对冠心病溶栓治疗基础上开展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包括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支架术、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PTCA可使冠状动脉再通率达90%~95%,挽救了大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和心功能,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者病死率可达80%,急诊PTCA使冠脉再通,可挽救濒危严重缺血心肌者免于死亡,近期临床研究证明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急诊介入(PTCA等),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溶栓治疗,直接PTCA冠脉再通率高于溶栓治疗(>90%∶55%~65%)。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冠脉闭塞造成严重心肌坏死、泵衰竭,抢救时机十分重要,时间就是生命,建立生命抢救的绿色通道,争取尽早作PTCA使冠脉再通应争分夺秒,但由于条件要求高,危险性大,不易在一般医院推广应用。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已部分替代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美国1年作PTCA 30万例以上。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性治疗标志着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高科技划时代的里程碑,显著地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与生机。

4.总体检索思路

简单介绍对检索课题要求的分析(例如:所选课题的学科范围、年限、检索途径、文献类型),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那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因为课题研究的是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所以检索范围规定在医学且在心血管系统范围内,年限不设定,通过CBM、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百度、Google等专业网站和搜索引擎来检索。

二、检索过程描述

(一)检索本校馆藏书目的情况

(围绕课题查找的参考书籍,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数据。参考书目格式为:作者.书名.地点:出版社,年份。如:何怡刘毅.医学信息检索使用教程.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张金盈.急性心肌梗死现代治疗策略.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2.范利.心肌梗死防治470问.修订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06

3.于宗河李恩武广华戴华.医患对话.心肌梗死.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4.叶成荣张勇辉.心肌梗死自我防治.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5.并木和子.家常预防脑梗死心肌梗死食谱.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二)检索馆藏中外文数据库情况

(填写数据库简要概况时可参考各个数据库的介绍信息,包括出版单位、学科范围、文献来源、收录年限等)

1.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数据库简要概述:收录1978以来1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540余万篇,全部题录均进行主题标引和分类标引等规范化加工处理。年增文献40余万篇,每月更新。

检索词: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检索式:阿司匹林and治疗and心肌梗塞

检出文献总数:1043

检出文献题录(3条):

1.文献名称: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文献作者:范聚省; 王英霞

出处: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9) : 35

2.文献名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用对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文献作者:魏艳阳

出处: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7) : 8-9

3.文献名称:阿司匹林大剂量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文献作者:陈竹青(1); 陈旭波(2)

出处: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2011; 40(4) : 386-387

参考文献回溯:

1. 山西医学杂志:文献名称:中药防治胆结石机理的实验研究近况

文献作者:黄名威; 唐乾利(指导)

2. 山西医学杂志:文献名称:复方中药防治大鼠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文献作者:苗宇船; 李瑞华

2.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简要概述:文献总量7242万篇。文献类型包括: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工具书、重要会议论文、年鉴、专著、报纸、专利、标准、科技成果、知识元、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古籍等;还可与德国Springer公司期刊库等外文资源统一检索。

检索词:阿司匹林,心肌梗塞

检索式:阿司匹林and 心肌梗塞

检出文献总数:85

检出文献题录(3条):

1.文献名称:不同阿司匹林起始剂量对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

文献作者:侯伊玲; 储毓舜; 曾山

出处:武警医学院学报

2.文献名称:阿司匹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文献作者:肖骅; 周建庆; 葛世俊; 高丛光; 赵维庆; 陈文采; 柳俊平; 沈文均; 周军波

出处:实用医学杂志

3.文献名称:阿司匹林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急性心肌梗塞预后

文献作者:肖骅; 周建庆; 葛世俊; 赵维庆; 高丛光; 陈文采; 柳俊平; 沈文均; 周军波

出处: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参考文献回溯:

1.武警医学院学报:文献名称:ZNF580基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文献作者:张文成; 韦淑萍; 孙慧燕; 侯兵; 呼文亮;

2.实用医学杂志:文献名称:RadioDexter系统在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文献作者:张消克; 罗雯; 赵燕; 韩春姿; 杨明; 庄小明; 何悦明;

3.数据库:PubMed数据库

数据库简要概述:PubMed系统是由NLM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开发的用于检索MEDLINE、PreMEDLINE数据库的网上检索系统。从1997年6月起,PubMed在网上免费向用户开放。它具有收录范围广泛、更新速度快、检索系统完备、链接广泛的特点。PubMed系统包含三个数据库:MEDLINE、PreMEDLINE和Record supplied by Publisher。

检索词:Aspirin,Myocardial infarction

检索式:Aspirin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检出文献总数:5941

检出文献题录(3条):

1.题目:影响预后的早期和长期出血事件的患者在为期一年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下列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

作者:Musumeci G, Rossini R, Lettieri C, Capodanno D, Romano M, Rosiello R, Guagliumi G, Valsecchi O, Gavazzi A, Angiolillo DJ.

出处:导管心血管介入。2011月22日。内政部:10.1002/ccd.23337。[收稿日期提前打印] 偏差较大:22109961

2.题目:埃索美拉唑与法莫替丁在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心肌梗死。

作者:Ng FH, Tunggal P, Chu WM, Lam KF, Li A, Chan K, Lau YK, Kng C, Keung KK, Kwan A, Wong BC.

出处:2011月22日。内政部:10.1038/ajg.2011.385。[收稿日期提前打印]

偏差较大:22108447

3.题目: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第一次心肌梗死谁也收到一个质子泵抑制剂有一个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Juurlink DN.

出处:证据为基础的医学。2011月22日。[中文摘要]不可提前打印。

偏差较大:22108076

(三)检索网络文献信息情况

(主要通过搜索引擎及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进行检索。搜索引擎可使用google、百度等,本专业免费资源站点请先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到,然后再在其中进行检索)

1.搜索引擎检索情况

搜索引擎名称:google

检索表达式: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检索结果总篇数:1360

检出文献题录(2条):

1.文献名称:尿激与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联用溶栓治疗15 例急性心梗塞的临床观察

文献作者:公兰兰吕荣洁

出处:《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5年第1期

2. 文献名称: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心肌梗塞后微循环影响的研究

文献作者:顾永林陈中沛

出处:《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年第5期

2.本课题免费资源站点

站点名称及网址:维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

检索表达式:阿司匹林and 治疗 and心肌梗塞

检索结果总篇数:10

检出文献题录(2条):

1.文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的药物治疗概况及疗效评价

文献作者:孙世明童荣生

出处:《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年第1期

2.文献名称:急性心肌梗塞临床治疗研究的观察护理

文献作者:曾映丽

出处:《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5年第1期

三、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

1.列出本学科的核心期刊

2.列出本学科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

3.列出你认为本学科最有价值的重要网络信息,如重要网站(1-2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等,写出相应网址

重要网站:

(1)心脑健康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

(2)放心医苑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disease0/xjgs/

免费电子期刊:

(1)维普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

(2) 浩扬电子书城: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soft/list16_1.html

四、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

1. 表述相关文献获取的方法,主要思路和线索

(1)通过查找搜索引擎、教科书,明确课题的主要概念及其术语书写,及主要临床表现等。

心肌梗死,英文名:(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指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常可危及生命。本病在欧美最常见,在美国每年约有15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在世界上属低发区,但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

心肌梗死90%以上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而引起的,较少见于冠状动脉痉挛,少数由栓塞、炎症、畸形等造成管腔狭窄闭塞,使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坏死。心肌梗死发生常有一些诱因,包括过劳、情绪激动、大出血、休克、脱水、外科手术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冠状动脉闭塞20~30分钟后,受其供血心肌即因严重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急性心肌梗死。大块的心肌梗死累及心室壁全层称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如仅累及心室壁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半,称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在心腔内压力的作用下,坏死的心壁向外膨出,可产生心肌破裂,或逐渐形成室壁膨胀瘤。坏死组织约1~2周后开始吸收,并逐渐纤维化,6~8周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的改变与梗死的部位、程度和范围密切相关,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减低、心肌收缩不协调、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心排血量下降、血压下降、心律增快或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可导致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根据梗死灶占心室壁的厚度将心肌梗死分为两型:区域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区域性心肌梗死(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亦称透壁性心肌梗死(transmural myocardial infarction),累及心室壁全层,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支供血区一致,梗死面积大小不一,多在2.5~10cm2之间。该型梗死远比心内膜下梗死常见。如梗死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2/3以上则称厚壁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心内膜下心肌梗死(subendocardial myocardial infarction),指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常为多发性、小灶状坏死,不规则地分布于左心室四周,严重者融合或累及整个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引起环状梗死(circumferential infarction)

诱病因素:

1过劳

做不能胜任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的体育活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病人的冠状动脉己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短时间内缺血。缺血缺氧又可引起动脉痉挛,反过来加重心肌缺氧,严重时导致急性心肌梗塞。

2激动

有些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是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的。据报道,美国有一个州,平均每10场球赛,就有8名观众发生急性心肌梗塞。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塞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国内外都有资料说明,周末、节假日急性心梗的发病率较高。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

4寒冷刺激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塞。这就是医生们总要叮嘱冠心病病人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的原因,也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便秘: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但其危害性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梗的老年人并不少见。所以,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5临床表现

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变为不稳定型,或继往无心绞痛,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疼痛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突然发作剧烈持久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脑卒中样发作可见于年龄大的患者。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胃肠道症状:多见于下壁梗死病人;心律失常:见于75%~95%病人,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的最初几小时内发生,发生率为32%~48%,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紫绀、烦躁等症状。

并发症

6心脏破裂

约占致死病例3%~13%。常发生在心肌梗死后1~2周内,好发于左心室前壁下1/3处。原因是梗死灶失去弹性,心肌坏死、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释放水解酶所致的酶性溶解作用,导致心壁破裂,心室内血液进人心包,造成心包填塞而引起急死。另外室间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头肌断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7室壁瘤

约占梗死病例10~38%。可发生在梗死早期或梗死灶已纤维化的愈合期。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组织在心室内压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继发附壁血栓、心律不齐及心功能不全。

8附壁血栓形成

多见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区内膜粗糙,室壁瘤处及心室纤维性颤动时出现涡流等原因而诱发血栓形成。较小的血栓可发生机化,但多数血栓因心脏舒缩而脱落引起动脉系统栓塞。急性心包炎

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发生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约占心肌梗死的15%,常发生在MI后2~4天。

9心律失常

约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紊乱,有些可导致心脏急停、猝死。

梗死区心肌收缩力丧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约占心肌梗死的60%。

10心源性休克

约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积>40%时,心肌收缩力极度减弱,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

11体征检查

心界可轻到中度增大,心率增快或减慢,心音减弱,可出现第四心音或第三心音,10%~20%病人在发病2~3天出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提示乳头肌功能不全,但要除外室间隔穿孔,此时常伴有心包摩擦音,若合并心衰与休克会出现相应体征。

12实验室检查

1.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有Q波心梗的心电图特点。

(1)坏死区出现病理Q波,在面向透壁心肌坏死区导联出现。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在面向坏死区周围心肌损伤区导联出现。

(3)缺血区T波倒置,在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区导联出现。

(4)背向心梗区R波增高,ST段压低和T波直立并增高。

2.心肌酶谱CPK、GOT,LDH升高,最早(6小时内)增高为CPK,3?4d恢复正常。增高时间最长者为LDH,持续1~2周。其中CPK的同工酶CPK?MB和LDH的同工酶LDH1的诊断特异性最高。

3.目前针对心肌坏死标志物心肌钙蛋白I/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ardiac Troponin I/Myoglobin/CK-MB),出现了快速诊断的金标诊断试剂,作为心肌梗死在突发时的一个最快速的辅助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

4.血象白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沉加快,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

(2)通过查找教科书,明确课题的一般知识。

阿司匹林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原用于退热止痛。近几十年来,发现该药可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使其活性部位发生己酰化,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变为血栓素,从而抑制血小板聚积和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持续整个血小板生存期。血小板受抑后不能合成新的环氧化酶,只有新生的血小板才能合成环氧化化酶而恢复血小板功能。阿司匹林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的环氧化酶抑制作用较弱且维持时间短,故对前列环素的生成影响较小。每日口服小剂量与大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肌梗塞的作用是相似的。然而,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却与剂量相关,剂量越大,副作用越多。所以提倡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液供应,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及处理并发症防止猝死。

a、监护和一般治疗:1、监护。2、休息:卧床休息2周。3、吸氧。

b、对症处理:

(一)解除疼痛:应尽早解除疼痛,一般可肌注杆冷丁50-100mg,或吗啡5-10mg,为避免恶心呕吐可同时给予阿托品0.5mg 肌注。

(二)控制休克:有条件者应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根据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判定休克的原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三)消除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引起病情加重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四)治疗心力衰竭:严格休息、镇痛或吸氧外,可先用利尿剂,常有效而安全。

c、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塞范围。

(一)溶血栓治疗:应用溶酶激活剂激活血栓中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目前常有的药物有链激酶和尿激酶等。

(二)抗凝疗法:广泛的心肌梗塞或梗塞范围在扩大,可考虑应用。

(三)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心得安或美多心安可能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缺血的灌注。

(四)钙拮抗剂:异搏定、硝苯吡啶对预防或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保护心肌有一定作用。

(五)葡萄糖-胰岛素-钾(极化液):氯化钾1.5g,普通胰岛素8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7-14日为一疗程,可促进游离脂肪酸的脂化过程,并抑制脂肪分解,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葡萄糖和氯化钾分别提供能量和恢复心肌细胞膜的极化状态有利于心肌细胞存活。

(六)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

(七)激素: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使用激素可能有保护心肌作用。

d、恢复期处理:可长期口服阿斯匹林100mg/日,潘生丁50mg,每日3次,有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梗塞作用。广谱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抵克力得有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等作用,可预防心肌梗塞后复发,剂量:250mg,每日1-2次,口服。病情稳定并无症状,3-4月后,体力恢复,可酌情恢复部分轻工作,应避免过重体力劳动或情绪紧张。

(3)通过查找、阅读综述文献。

1.《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2.《基层医院阿斯匹林尿激酶溶栓再联合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100例疗效观察》

3.《论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

(4)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会议文献,分析、综合课题相关信息,调整本综合报告、选题和检索词等。

2.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

五.检索工具评价

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

五、论文提纲

(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写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 可另附)

题目:阿司匹林临床应用现状及局限性

摘要:冠心病是当今社会主要致死疾病,积极做好预防工作迫在眉睫。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血管事件至关重要,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治疗的经典药物,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应用最多,但近年来关于阿司匹林抵抗的报道渐多,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抵抗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概述,并对中医药在抗血小板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环氧合酶,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中医药

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血栓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处血管发生血管事件,意味着其他血管发生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据统计,由动脉粥样血栓形成导致的死亡占人群总死亡的28.7%,主要死于冠状动脉事件和脑动脉事件,其次为其他外周血管病;也可有两处、甚至三处血管病变共存。血管事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首要启动环节是血小板激活。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对于预防血管事件发生至关重要。

一、目前对阿司匹林抵抗的认识

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证实发生临床事件的危险性随着阿司匹林疗效的减退而升高[6],这也是“阿司匹林抵抗”概念提出的基础。由于缺乏正式的诊断标准,阿司匹林抵抗一般被描述为无法产生预期的生物学效应(即血小板抑制)或者无法防止动脉血栓事件(临床血管事件)的发生,阿司匹林抵抗是一个潜在的有重要意义的临床问题。

二、阿司匹林抵抗检测方法

检测阿司匹林抵抗的方法与标准,目前尚无判断AR的公认检测方法和标准,方法多样:TXB2与11-脱氢-TXB2的测定;BT的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应用等。

三、中药抗血小板作用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近年来,中医药抗血小板研究较多,综合各研究,中药可在以下几方面发挥抗血栓形成作用:抑制血小板功能及抗血栓形成;改善血运,恢复心肌供需氧平衡;降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保护血管内皮;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体液免疫应答;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细胞。可见,中药抗血小板聚集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能够从多方面起到抗血栓作用。

参考文献:

[1] ACC/AHA guidelines 2001 NHLBI Chartbook 2000 and Foot et al. JACC 2000

[2] Collaborativ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I: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by prolonged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various categories of patients.Antiplatelet Trialists’Collaboration.BMJ. 1994;308:81-106

[3]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BMJ.2002;324:71-86

[4]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patients myocardial infarction,and stroke in high risk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 BMJ 2002;324;91-106 Collaborative overview of randomised trials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I. Maintenance of vascular graft or arterial patency by antiplatelet therapy. BMJ 1994;308:159-168

[5] Juul-M?ller S,Edvardsson N,Jahnmatz B,Rosén A,S?rensen S,?mblusR,et al. Double-blind trial of aspirin in primary preven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ang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748404077.html,ncet 1992;340:1421-5

[6] Gum PA,Kottke-Marchant K,Poggio ED,Gurm H,Welsh PA,Brooks L,et al.Profile and prevalence of aspirin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Am J Cardiol.2001;88:230-5

[7] Grotemeyer KH,Scharafinski HW,Husstedt IW.Two-year follow-up of aspirin responder and aspirin non responder.A pilot-study including 180 poststrokepatients. Thromb Res.1993;71:397-403

[8] Helgason CM,Bolin KM,Hoff JA,Winkler SR,Mangat A,Tortorice KL,

et al.Development of aspirin resistance in persons with previous ischemic stroke.Stroke. 1994;25:2331-6

六、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不少于100字)

本学科意在教会我们能够使用并熟练的查找对自己有用的医学信息,让我们知道有着庞大的医学信息网络系统,来给用户提供更方便快捷的信息资源,并且每个网站有着其本身特殊的搜索渠道和方法,及其能够提供的特殊宝贵的资源。这些资源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在科学杂志上获得,但是,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不必浪费钱财便可获得,而且,都是医学上非常重量级的文献,给我们重要的信息和学习方法。

七、任课教师评语

报告人(签字)评分教师(签字)

实习参考课题

1.结肠肿瘤(Colonic Neoplasms)的病因学(Etiology)研究

2.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的药物治疗(Drug Therapy)3.子宫肌瘤切除术(Hysteromyomectomy)的研究

4.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的预防研究

5.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的药理学研究

6.干细胞移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治疗白血病

7.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与肝癌(Liver Cancer)的关系

8.阿司匹林(Asprin)治疗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的研究文献

9.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s)与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的相关性研究

10.肿瘤(Neoplasms)患者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护理研究

11.脑梗死(Brain Infarction)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Nursing)研究1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护理研究13.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患者社区护理(Commmunity Nursing)研究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 告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溶液。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0.028mol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0.028mol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0.028(mol)×180(g/mol)=5.04g 产率: 4.5 /5.04×100%=89.3% 六、思考题: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

《信息检索与利用》考试题型说明: 一、判断题(1×10) 二、单选题(1×20) 客观题要涂答题卡。 三、填空题(2×5) 四、简答题(12×3) 五、实践题(12×2) 信息检索与利用客观复习题 一、判断题 1.在构建关键词时,我们尽量不要用自然语言,而要从自然语言中提炼关键词。 (对) 2.在信息检索时查询词表述准确是获得良好搜索结果的必要前提。(对) 3.目前的搜索引擎能很好的处理自然语言。(错) 4.用户可以通过Google图书搜索在线阅读任何一本搜索到的图书。(错) 5.二次检索是指在第一次检索结果不符合要求时,重新选择检索条件再次进行检 索。(错) 6.解决读者需求的无限性和馆藏的有限性的矛盾,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图书馆 间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对) 7.关键词语言的最大优点是能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抽词标引,它适合于计算机自动 编制各种类型的词索引。(对) 8.信息素养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内容构成,其中,信息道 德是前提,信息能力是保证,信息意识是准则。(错) 9.搜索引擎与普通网站不同的是提供一个包含搜索框的页面,它不是一个WWW网 站。(错)

10.用搜索引擎google检索专利和期刊的全文比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 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都要高。(错)11.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6.该文献类型为标准文献。(对) 12.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项目管理”和输入““项目管理””检索结果是不一样 的。(对) 13.在搜索引擎中常用的截词符是星号“*”,通常使用右截断。如输入comput*, 将检索出computer、computing、computerized等词汇。(对) 14.通用搜索引擎,如google、baidu、bing、yahoo,并不能囊括所有的网页。(对) 15.不同类型的搜索引擎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搜索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 16.一次文献是指原始创作,即作者以本人的研究成果为基本材料而创作(或撰写) 的文献,主要包括期刊论文、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和学位论文等。 (对) 17.从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文献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组织到系统化 的过程。(错) 18.题录、目录属于一次文献;期刊论文属于二次文献。(错) 19.关键词和主题词都是表征文献实质性内容的词汇,前者是经过词表规范的,后 者是未经过词表规范的自由词。(错) 20.利用某个图书馆的书刊目录查询系统(OPAC),可以了解该图书馆收藏有哪些印 刷型图书和期刊。(对) 21.截词检索相当于用逻辑“或”扩展检索的范围,可以提高检索的查全率。(对) 22.将“红外线”扩展成“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运用了上下位概念扩展法。 (对)、

信息检索与利用检索报告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

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检索报告学号 姓名专业班级成绩基本要求《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检索实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消化课堂理论知识掌握检索技巧的有效途 径,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要重视检索实习,认真完成综合检索报告。 1. 请按时完成指定检索实习,认真填写所需内容,按时将此报告交回; 2.检索课题分析:填写课题中图分类号,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总体检索思路; 3.检索过程描述:检索本校馆藏书目,馆藏中外文数据库以及网络文献信息情况。要求确定检索词、编写检索式,列出所选数据库检出的文献篇数、各摘录3条相关文献题录以及参考文献回溯情况; 4.分析检索结果,筛选核心资源:列出本专业的核心期刊,核心著者(1-2位)和机构以及重要网站(1-3个)、免费电子期刊网站(1-2个);列出获取文献的类型,如期刊论文、图书章节和学位论文所占的百分比; 5. 回顾检索过程,总结检索方法:根据报告提示总结检索过程和方法; 6.检索工具评价:按所使用的检索工具对本检索课题的有用程度大小排序填表,并作简要评价; 7. 论文提纲:根据检索结果,进行信息研究,列出本课题论文提纲; 8. 结合实际情况,谈谈你对本课程的体会、意见和建议; 9. 每一个检索系统的检索报告可视需要自行补充页数,可下载电子版报告,要求打印使用A4纸,内文采用宋体5号字,综合检索报告将存档,请注意

排版整洁,并自行留底。内蒙古医学院文献信息教学研究部 程鸿 2011年编写一、检索课题分析 1.检索课题名称(中英文) 阿司匹林治疗心肌梗塞Aspirin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课题分类(中图分类号法) R972.6 R542.220.5 3.检索课题简介(背景、目的和意义)急性心肌梗死的总病死率在5%~30%之间,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发病特点,其中半数死亡是由于心室颤动,而且往往发生在得到治疗前。到达医院后的患者中约有25%的死亡发生于最初的48h内。由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现代处理方法如直接血管成形术、溶栓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如应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住院患者病死率由原30%下降到10%左右。 20世纪60年代以前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是消极防御。一般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损伤器官是心脏,应禁止活动,卧床休息,给予镇痛药、吸氧等,预防心脏并发症,让心脏自行恢复为主;对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口含治疗心绞痛,一度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认为可导致血压下降;抗凝剂肝素的应用,有出血危险性,认为不能防止栓塞,也不主张常规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此阶段对上述治疗方法有争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达30%;出院后生活受到限制,15%患者死于1年内。进入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出现了冠心病监护病房 (coronary care unit)。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能熟练地进行心电监护,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因心电不稳定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心室颤动及其先兆RonT等,以便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防治致命性心室颤动,显著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生存率;此外心肺复苏技术的广泛普及提高了闭胸

信息检索与利用实习报告.

《创新实践课》 文献调研报告 调研课题(中文):_Fe3O4/TiO2磁性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离子机制的研究__ 调研课题(英文):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of Fe3O4/TiO2 magnetic composite adsorbent and its adsorption capabilities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water___________中文检索词:_氧化铁、Fe3O4、二氧化钛、TiO2、重金属、Hg、、Pb、Cd、银、铅、镉_______英文检索词:iron oxide、Fe3O4、Titanium dioxide、TiO2、heavy metal 、Hg、Pb 、Cd 、silver 、lead 、cadmium、waste water 姓名:朱敏 学号:__201510701137______ 学院:_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____ 专业班级:__环工卓越151_____ 授课教师:___陈波_______ 完成日期:2016年_9_月_14_日

一、分析课题 1.1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水环境保护一直是人类关心的一个大问题,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该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而人们对所处的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工业废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重金属,如铜、锌、镉、铬、铅和镍等。由于大部分金属离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毒害,在水中难降解、毒性强、具有积累效应等特征,因此对此类废水的排放,需要严格控制以达到排放要求,同时尽可能的回收和再利用这些资源。重金属污染也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环保课题。 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多种多样。金属冶炼和加工、皮革制造、电镀等行业排放的废水中通常含有三种以上的有毒重金属,且浓度范围变化大。对于金属镉,在金属加工厂、非钢铁的金属冶炼行业和电镀车间的废水中,其浓度在0.02到3 5 mg/L范围内变化。对于来源于铜矿提炼、电镀厂和酸性矿山废水中的重金属铜,其浓度范围在0.1 2到80 mg/L。而电池厂、钢铁制造厂和各种尾矿池废水中铅的浓度在0.5到25 mg/L变化。餐具制造厂、金属表面处理行业、锻炼厂和矿山排放的废水中,镍的浓度可以高达130 mg /L¨J。此外在某些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可以超过1000 mg/L。 1.2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和积累性。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如果处理不当,可以通过饮用水、食物、呼吸和皮肤接触等途径对人体造成伤害。其毒害作用包括:短期接触对机体的急性毒害作用,如皮肤灼伤、溃烂、哮喘、腹痛等;长期接触引起的慢性疾病甚至致癌和致突变等效应。并且区别于其他污染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金属难以生物降解且具有富集效应,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低浓度的重金属最后能够以有害效应的浓度富集于人和动物体内,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同的重金属对人体的毒害效应不同。某些重金属是人体需要的,如铜、锌、三价铬等,但是他们一旦超出允许的浓度范围,就会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而诸如六价铬、铅和镉等是人体不需要的,但是由于他们大量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 1.3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 在各种废水处理技术中,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活性碳吸附应用得最为广泛。在实际的操作中,具体选择何种处理方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废水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废水中的其他组分,预期的去除量,处理工艺的投入资金和操作成本,处理废水的环境排放标准,污泥的产生量以及他们的处理费用…,121。对于任何含有一种或者多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需要掌握其废水的排放量和理化性质,以便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去除污染物。下面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 1.3.1混凝法 混凝法是常见的处理废水污染的方法之一。其操作过程是加入混凝剂到待处理的水中,使其和污染物进行理化反应,最终生成沉淀而去除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制各及其去除环境污染物的研究污染物质。常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硫酸亚铁、三氯化铁等。而随着材料科学和环境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后在高分子复合混凝剂,微生物混凝剂的开发及其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会越来越多。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溶液。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1

《信息检索与利用》期末复习 试题题型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四、简答题(共25分) 1.(12分) 2.(13分) 复习题 第一章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切事物自身存在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等运动状态的表达。信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规律的认知和总结,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的集合。知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们用来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经过激活过程活化了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情报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文献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在国内外学术或非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或报告。会议文献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生为获取各级学位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和提交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书面报告。学位论文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选择和记录的过程。著录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特定的数值型数据为对象的检索。数据检索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以特定的事实为目标的检索。事实检索 10.事实与数据检索工具主要依靠各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各种数据或事实的查询。参考工具书 11.按照结构原理,信息检索语言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12-11T10:05:18.95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8期作者:周秀英 [导读] 目的:探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对两组患者心绞痛、心血管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联合治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使相应的动脉所供应的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发生不可逆坏死。病情复杂,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致残率、致死率极高[1]。尽早恢复心肌有效的血液循环,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及时处理并发症,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现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86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 17例;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 55.0±3.5岁;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12例、复合壁11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 15例;年龄 55~82岁,平均年龄54.5±4.5岁;梗死部位:前壁 17例、下壁 14例、复合壁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进行评估,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监测生命指标,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 mg ,治疗时间为1年。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口服,每日1次,每次1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75mg ,治疗时间为1年。 1.3临床观察及疗效判定对两组患者病死率、再住院率、缺血发作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消化道出血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焦虑与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改善情况[2] 。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中的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组间比较,检测应用t 检测和x2 检测。p<0.05表示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43例,病死0例(0 %),再住院2例(4.65%),缺血发作3例(6.98%),再发心肌梗死1例(2.3%),消化道出血率4例(9.3%);对照组患者43例,病死4例(9.3%),再住院8例(18.6%),缺血发作10例(2 3.26%),再发心肌梗死6例(13.95%),消化道出血率11例(25.58%);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两组患者LVEF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43例,治疗前(31.5±5.2)%,治疗后(50.2±7.5%)%;对照组患者43例,治疗前(32.5±5.3)%,治疗后(36.5±6.5%)%;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明提高,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 2.3 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治疗组发生胃肠道反应2例,严重出血1例,发生率为6.98%;对照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例,严重出血1例,发生率4.65%;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临床上有剧烈持久的胸痛、组织坏死反应和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系列性心电图演变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严重的患者易发展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甚至猝死[3]。 无并发症者急性期绝对卧床1~3天;吸氧;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及血压和呼吸,低血压、休克患者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楔入压和静脉压。低盐、低脂、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无并发症患者3天后逐步过渡到坐在床旁椅子上吃饭、大小便及室内活动。一般可在2周内出院。有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等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需酌情延长。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还有抗血小板活性,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和聚集反应。在体内能延长出血时间,减少血栓的形成。氯吡格雷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高聚集引起的心、脑及其他动脉循环障碍疾病,如近期发作的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确诊的外周动脉疾病[4]。联合用药更发挥两药的协同作用,临床症状得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得以消除。 经1年的随访,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再住院、缺血发生、再发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治疗组患者LVEF情况治疗后明显明提高;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不明显。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海[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 2012(7):102-102. [2]章晓伟.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疗装备, 2016(8):139-140. [3]金洪珍, 张盼.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21):2629-2631. [4]郭忠良.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6):166-167.

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检索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 综合检索报告 课题名称:水稻干旱和盐胁迫相关天然反义RNA的初步鉴定 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化学132班 学号:13240211 姓名:李敏 2014年4月

1、分析课题 课题涉及生物化学、无机化学、生物技术领域,技术要点多,要求检索近十年来的中外文专刊、期刊、学位论文等。最好采用主题途径,检索词有水稻、干旱、盐、天然反义RNA、转录、遗传;英文单词是paddy、dry、salt、Natural antisense RNA、transcription、genetic。 2、选择的主要检索工具 选择读秀数据库、CNKI、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PQDT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国内外主要的数据库,并利用Google 进行了补充查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式:m=(水稻*干旱* 盐*(天然反义RNA+转录+遗传))。 外文数据基本检索式:paddy and dry and salt and (“Natural antisense RNA” or “transcription” or “genetic”。 3、检出文献 用上述检索工具检索,经筛选,列出与课题最密切相关的5条文献。 独秀数据库:检出文献篇数732篇,经筛选列出如下5篇相关文献 (1)毕延震,黄捷,姜黎.天然反义RNA(NATs):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分子.中国生 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ISSN:1007-7626.

(2)周玲艳,姜大刚等. 水稻蜡质合成相关基因OsCER4自身启动子驱动的反义RNA 转化植株获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ISSN:1001-411X. 摘要: (3)陈坚,连肖华等. 水稻转录因子基因SUSIRI的过表达及RNA干扰对水稻分子 及表型效应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ISSN:1672-416X 摘要: 在克隆到水稻转录因子基因SUSIRI的基础上,构建其过表达及RNA干扰载体进行水稻的遗传转化.由潮霉素筛选及分子检测得到的T0代植株经大田栽植,共有34株过表达及46株RNA干扰植株获得T1代转基因种子.继续种植T1植株收获T2代种子,同时用半定量RT-PCR分析苗期及穗期野生型水稻中SUSIRI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并比较过表达及RNA干扰植株的SUSIRI基因在叶片及幼穗中的表达状况,发现过表达植株与野生型对照的基因表达基本相同,但RNA干扰植株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阿司匹林说明书

通用名称:阿斯匹林 发音(“?sp?rin): 商品名:Aspent,Aspicot, Aspin, Colsprin-100, Cotasprin, Ecosprin, E-prin, GR.ASA-50, Loprin-75, Loprin-DS,Lowdose Aspirin, Mazoral,Myosprin, Otaspirin 为什么规定: 1.阿司匹林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2.降低发热,发红,肿胀。 3.防止血液凝固。 4.它是用来缓解造成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头痛,感染,和关节炎。 当它被采取: 1.经常采取非处方阿司匹林。 2.照标签和包装上的说明。 3.如果你的医生开阿司匹林给你,你就会收到应该吃多少多少的具体说明。 4.如果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你必须仔细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表。 5.与你的医生保持联系。 如何应该采取: 1.阿司匹林以栓剂,胶囊,常规的涂布,缓释片,咀嚼片,泡腾片的形式出现。 2.如果普通的阿司匹林片造成了很坏的味道在喉咙或烧灼感,试着用衣片,避免这些问题。 3.定期,涂上,并延长阿司匹林缓释片和胶囊应在饭后水或牛奶或一杯吞下,避免肠胃不适。 4.阿司匹林片咀嚼片可以咀嚼,粉碎,溶解在液体中,或整个吞下;服用这些药片后应该立即喝一杯水,牛奶或果汁。 5.阿司匹林口服液的形式可通过根据包装上的说明准备溶解泡腾片。 6.要在直肠内插入一个阿司匹林栓,按照以下步骤:a)取出包装物。b)在水中浸栓剂的尖端。c)躺在左侧,并提高你的右膝盖到你的胸部d)使用你的手指,将栓插入直肠,儿童约1 / 2和成人约1英寸到英寸。把一会儿,约15分钟后你可以站起来。彻底清洗你的双手,恢复你的正常活动。 特殊指令: 1.孩子们不应因为流感或水痘相关发烧阿司匹林,因为这样已经有严重的疾病,被称为瑞氏综合征有关。 2.成人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疼痛超过十多天(儿童五天)而没有咨询医生。 3.阿司匹林不应该采取对高热的成人或儿童,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三天,或反复发热而没有医生监督。 4.在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服用超过剂量,除非医生这样做。 5.如果你错过的剂量,记住错过的剂量,并以它重新规定的时间表。 副作用: 1.尽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常见,但它们可能发生。 2.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是常见的。饭后服用阿司匹林后,送服一杯水或牛奶。如果这些影响继续下去,请联系你的医生。 3.耳鸣、便血或黑便、喘息、呼吸困难、头晕、精神错乱和嗜睡是罕见的。停止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O-酰化(酯化)单元反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和工业制法,掌握O-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水杨酸酰化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以及乙酰水杨酸的鉴定、提纯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5) 进一步熟悉基础化学实验的重结晶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通常也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并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19世纪末,人们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直到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是一个广泛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的试验。 反应式: COOH OH +(CH 3CO)2O H SO COOH OCCH 3 +CH 3COOH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酯: COOH OH n H +C O O O C O O C O O +H 2O 乙酰水杨酸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副产物聚合酯不能溶于NaHCO 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司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FeCl 3,形成深色配(络)合物,而阿司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FeCl 3发生颜色反应,因而未作用

文献检索期末考试卷

《信息检索与利用》试题(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是(A ) (A)物质、能源、信息(B)物质、人力、资本 (C)物质、能源、管理(D)信息、管理、人力 2. 就信息与物质、能量的关系而言( D ) (A)信息是一种物质(B)信息是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一定的能量(C)信息是一种能量(D)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3.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D ) (A)美国数学家哈特莱(B)美国数学家维纳 (C)中国数学家华罗庚(D)美国数学家香农 4.信息资源的本质特征是( B ) (A)依附性与可传递性(B)知识性与共享性 (C)共享性与价值不定性(D)可传递性与共享性 5. 如果分别以检索词a、b、c在某数据库的关键词字段进行检索都能得到相

应的检索结果,结果不为0,下面哪个检索式表示检索结果数最少( A )(A)a and b and c (B)a and b or c (C)a or b or c (D)a or b and c 6. 根据加工深度来划分文献,学位论文属于( B ) (A)零次文献(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D)三次文献 7. CNKI 是以下哪一种称谓的简称( C ) (A)清华同方(B)重庆维普 (C)中国知识基础设施(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扩大检索范围的方式是(B ) (A)使用“逻辑与”(B)使用“逻辑或” (C)使用“逻辑非”(D)使用优先运算符 9. 下列能够检索图书信息的数据库是(D )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B)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C)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D)超星数字图书馆 10.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正确答案是( C ) (A)专刊说明书、索引、文摘刊物(B)期刊论文、私人笔记、百科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芦占武 发表时间:2018-11-30T13:09:13.9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22期作者:芦占武 [导读] 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摘要:目的:探讨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左心射血分数及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关键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及预防 Clinical efficacy,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a total of 62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andomly selected,divided into aspirin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with 31 patient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routinely. On this basis,patients in the aspiri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and then the rate of cardiac blood vessel reocclusion,left cardiac ejection frac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 of re-occl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left ejection fr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spirin group,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rate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spirin group. Conclusion: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ir cardiac function. Keywords: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Clinical efficac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and prevention 前言: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重,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等特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血管内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后凝集于血管内壁形成血栓,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是其病理基础。该病是指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心前区剧烈、无规则性疼痛是该病患者最典型的临床症状。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及病情危重等特点,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62例患者中,排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临床资料缺失、非自愿参与本研究及对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试验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阿司匹林组中,有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44~78岁,平均(62.5±2.5)岁。在试验组中,有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45~74岁,平均(61.3±2.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吸氧、镇静、补充血容量、抗心律失常及再灌注等常规治疗,同时用尿激酶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的用法是先用100万U的尿激酶快速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要在30min内滴注完毕。之后再用50万U的尿激酶缓慢地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速为1.5万U/min。在此基础上,对阿司匹林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d,让患者嚼服300mg的阿司匹林,1次/d。在治疗的第2d,让患者口服300mg的阿司匹林,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100mg的阿司匹林,1次/d,连续用药8周。对试验组患者加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同上。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在治疗的第1d,让患者嚼服300mg的氯吡格雷,1次/d。之后让患者每天口服75mg的氯吡格雷,1次/d,连续治疗8周。 2.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血管的复通率和心脏血管的再闭塞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阿司匹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阻塞其冠脉管腔,从而导致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血栓的形成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临床上对该病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尤为关键。阿司匹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线药物。该药能够通过抑制血小板过氧化酶的活性来阻断PFE2、TXA2的形成,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能够通过与二磷酸腺苷的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阿司匹林不同的是,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更高,药效更加稳定,且不良反应更少。在本次研究中,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与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

信息检索与利用题集及答案》

《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100题集及答案》 姓名:陈晨 学号:110803021101 班级:11级材料一班 第一章绪论 1.简述科技文献检索的意义。 答:人们无论学习、工作,还是进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文献的检与利用。具体来说,科技文献检索 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意义:(1)有利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2)有利于复合性、开拓性人才的培养;(3)有利于促进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4)有利于帮助研究人员继承和借鉴前人的 成果,避免重复研究和走弯路;(5)有利于节省研究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提高科研效率;(6)有利于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信息、知识、情报、文献的概念是什么? 答:(1)信息是被反映事物属性的再现。信息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由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等 所包含的内容。 (2)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3)情报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目的而传递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或信息。 (4)文献是各种知识或信息载体的总称。其由知识信息内容、载体材料和记录方式三要素组成。 3.试述科技文献检索的定义及作用。 答:所谓科技文献检索,是指文献资料的查找与获得。其作用是检索者利用检索工具按照文献编排特 点,采取一定的途径、方法和步骤迅速、准确地查获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便于学习、工作和进行科学研 究。 4.科技文献有什么特点? 答:现代科技文献的发展具有以下明显特点:(1)数量急剧增长;(2)内容交叉重复;(3)文献出版分散;(4)文献失效加快;(5)文献语种增多;(6)文献载体电子化,文献传播网络化。 5.试述一、二、三次文献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一次文献是作者在科学研究、教学和生产实践中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依据创作而成的文献, 又称一级文献或原始文献; (2)二次文献是文献情报人员将大量分散的、无序的原始文献进行筛选、整理、报道和组织所形成的 文献,又称二级文献或检索性文献; (3)三级文献是利用二级文献的线索,系统地检索出一批相关文献,并对其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 究和评述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又称三级文献或参考性文献。 关系: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博到约、由分散到集中、由无须到有序、由有序到 有机的结构化、系统化的程。 6.文献有哪些属性? 答:(1)知识信息性;(2)物质实体性;(3)人工记录性;(4)动态发展性。 7.文献的功能有哪些? 答:(1)存储知识信息;(2)传递知识信息;(3)教育与娱乐功能。 8.科技文献出版的种类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