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行为法(总论)(完整)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1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六版)第一编行政法的基本理论一、行政法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形式,维护公共利益,保障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原则的总和。
2、特征:?内容上具有明显公益性,与公共利益直接相关形式上具有广泛性,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上具有多元性,行政法规出于不同性质、层次国家机关之手,来源多元形式上具有变动性,行政直接面对社会生活二、成文法是法律的主要渊源(选择题)1、宪法和条约--行政法最高法律渊源2、指定法--行政法基本法渊源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3、法律解释宪法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地方解释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权的行使符合法律规定1、法律优先,法律高于行政,因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2、法律保留,法律对某些事项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保留。
法律沉默时,行政机关不能任意做出决断。
在法律保留范围内,拒绝禁止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不在范围之内,允许行使权力。
法律保留范围包括侵害保留、全面保留、重要保留(二)行政合理性原则1、平等对待: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要平等对待老百姓,适用于侵害、受益领域要求:?行政机关同时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相同情况相同对待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也要相同对待行政机关无论同时面对还是先后面对多个行政相对人,要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在本质不同时应有所区别。
2、比例原则:行政法中的皇冠原则,适用于侵害行政领域要求:?妥当性:行政机关所采取手段和利益必须能够实现公共利益最小侵害要求:当行政机关拥有多个手段可以实现既定目标,应当选择对个人利益损害最小的手段均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原则3、信赖利益保护原则(诚实性原则),最早起源于德国,适用于受益行政领域要求:?具备信赖的基础,行政相对人所信赖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既有可能是合法的,又有可能信任的是违法的行为要存在信赖表现信赖必须是合理的。
第01章 总论(课后作业)

第一章总论(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法的本质和特征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C.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应D.既然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犯了法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
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同级政府规章3.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者实质要件,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A.(意思)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B.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C.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D.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4.下列选项中,对法的形式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B.法律的法律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是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依据C.地方性法规的地位高于行政法规,是一种重要的法的形式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作为民族自治地方的司法依据5.根据仲裁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
A.王某和孙某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B.村民老李和小张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C.刘某和其所任职的甲公司之间因社会保险所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D.李某和赵某夫妻二人的离婚纠纷6.根据《仲裁法》的相关规定,下列关于仲裁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仲裁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B.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C.仲裁不适用调解D.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7.张某对A省B市海关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决定申请行政复议。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受理张某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是()。
A.B市海关B.B市人民政府C.A省人民政府D.A省海关8.2012年5月20日,张某在新天地购物商场购买了一台电磁炉,回来后当天使用发现该电磁炉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商场对此没有任何声明。
若张某对该商场提起诉讼,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日是()。
行政行为论概述(ppt 48页)

国务院公报和全国性报纸刊登→30日后施行(紧急的可以立即施行) → 公布后3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解释
国务院解释,解释与行政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司法考试真题
例:关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08/41/单选)
A.行政法规的制定程序包括起草、审查、决定和公布,立项不 属于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③案卷排它:行政机 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 决定
(三)行政许可实施的特殊程序
行政许可实施的特别程序:
特许的决定:应通过招标、拍卖等竞争性方式作出决定 认可的决定:对公民根据考试成绩等决定,对单位根据考核 结果决定 核准的决定:应在5日内指派2人以上核准,不需进一步分析 即可得出结论的应当场决定 登记的决定: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给 予登记 有数量限制的许可:多人符合条件的,应当根据受理申请的 顺序决定许可
中央立法无特殊 禁止
√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决定方式设定;
行政法规、
实施后除临时性许可外,应及时提请全 地方性法规、行
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或自行制定行政 政规章可在上位
法规
法范围内作出具
√
×
体规定,但不得
①必须由国家统
增设许可,不得 一确定资格资质的许
增设违反上位法 可
×
上位法未创设许可的,必要时省级 的其他条件
特征: 执法行为,具有从属法律性。 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单方性与双方性。 强制性与非强制性兼具。 服务性。 无偿性。
二、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 划分标准:行为所指向的相对人是否特定、具体。 意义:确定行政行为的救济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区分标准: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系统知识

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1、行政法学的逻辑体系行政法基本概念行政法总论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行政主体:权、名、责行政机关行政组织法行政组织行政机构非政府组织公务员行政法规行政立法部门规章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规章行地方政府规章政法学行政给付行政征收行政行为法行政征用行政奖励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裁决行政强制行政监督检查政府采购其他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应急其他行政相关行为:行政指导、行政事实行为行政监督法行政诉讼2、行政行为的逻辑顺序行政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强制行政法专题一行政权与行政法1、行政与国家行政私行政行政形式行政:以国家机关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执法行为国家行政公行政实质行政:以是否具有行政职能为标准执法行政2、权力与行政权权力社会公权力:社会自治组织、NGO立法权公权力国家公权力行政权司法权国际公权力:UN、WTO3、行政权与立法权、司法权之区别4、法律体系中的行政法宪法狭义公法行政法公法刑法诉讼法法律体系组织法民法私法商法5案例:在2008年4月14日召开的昆明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大讨论动员会上,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动员大家要把握发展大势,冲破“准我干我才干”、“唯上”、“唯书”的僵化思想,树立“没有明令禁止都可以想、可以干”,不断创新求变的求索作风。
6、行政法是控权法(1)管理论、控权论与平衡论之争(2)行政权的性质:扩张性、侵略性、可交换性、自我腐蚀性(3)人性本恶的价值预设:原罪说与幽暗意识(4)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行政法专题二行政法基本原则※※※1、行政法的六大原则(04年国务院:《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一)合法行政原则:又称依法行政原则、法治行政原则,指的是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依法而为,受法律之约束。
1、法律保留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
劳动教养的主要法律依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八次会议批准,1957年8月3日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1979年11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1979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施行的《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1982年1月21日国务院转发、公安部发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
(完整word版)《行政法》第1-4章练习题

《行政法》第一、二、三、四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程序正当是当代行政法的主要原则之一,它不包括以下原则:()。
A.行政公开原则B.信赖利益保护原则C.回避原则D.公众参与原则2、我国行政诉讼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民法院依法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A.合法性B.合理性C.合法性与合理性D.适当性3、1995年6月1日,李某因打架斗殴而被公安机关予以500元罚款和7天拘留,李某不服,释放后申请复议,但是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李某于是到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一审判决依旧维持,李某说:我就不信这个邪,还没有说理的地方了!于是向上级法院上诉。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李某申请复议的最晚时间是释放后2个月.(2)李某一审起诉应当在收到复议决定书15天内提出。
(3)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起3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10日之内提出答辩状,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3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4)李某应当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提起上诉。
(5)上级法院应当在收到李某上诉状2个月内作出判决。
(6)李某若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1年内提出。
A.(1)(2)(4)B.(2)(4)(5)C.(3)(4)(5)D.(3)(5)(6)4、北京市某县某村承包户李某于1998年承包了本村三亩水面,投资10余万元养鱼,头几年仅能收回投资,后来积累了经验,渐渐的发了大财,同村村民陈某眼红李某的鱼塘,于是找到在县政府工作的姐夫借口该鱼塘影响邻地灌溉设法收回了鱼塘的承包权,然后将承包权转归陈某,李某不服,向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李某对市政府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B.若李某对市政府的复议决定不服,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C.李某对该具体行政行为,可以选择向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向法院提起行政复议D.若李某对市政府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应当向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5、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复议前置B.反诉C.合议制D.调解6、有关行政赔偿诉讼的性质,下列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民事诉讼B.行政附带民事诉讼C.一种独立的特殊诉讼形式D.一种新的民事诉讼7、下列哪一项是对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之间关系的错误表述?A.移送关系,即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发现本案涉及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将有关案件材料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B.先后关系,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涉及犯罪事实与本案事实具有法律上的关联性,应当裁定中止行政诉讼,将有关案件材料移交公安司法机关C.排斥关系,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可能发生冲突的,原则上不同时进行,当事人也不得同时提起D.补充关系,行政诉讼是刑事诉讼的补充8、某县政府所属林业局在某林区设立木材检查站,对过往木材进行检查,并委托其行使处罚权,木材检查站应当以谁的名义行使处罚权?()A。
行政法学总论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是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而不包含对一般社会组织、私人企业内部事务的管理。
2、各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的定义,从方法上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消极说,也称扣除说,认为“行政是指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一类国家的职能”,它是建立在分权思想基础上的学术观点。
2、积极说,即试图从正面给行政下一个积极的定义或描述。
3、形式意义说,即以国家机关的行政为标准,凡是行政机关所为的行为或活动都是行政,而不论它在实质上是否为“准立法行为”或“准司法行为”.4、实质意义说,即着眼于活动性质,只要是国家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活动,不论是国家行政机关,还是国家立法机关,或国家司法机关具体实施,都属于行政的范畴。
5、综合说,即对行政多角度的界定。
3、我们对于行政法上的“行政“的认识,从如下特征的角度加以描述?1、行政具有主体特定性。
2、行政具有公益性。
3、行政具有整体性和能动性。
4、行政具有过程性。
5、行政具有法定性与(自由)裁量性。
6、行政具有受监督性。
4、所谓行政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是国家政权的一个组成部分。
5、行政权的内容?1、制定行政规范权。
2、许可批准权。
3、行政检查监督权。
4、行政处罚权。
5、行政强制权。
6、行政裁判权。
6、行政权的特性?1、从属性2、法定性3、强制性4、优益性5、不可处分性。
7、行政法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它的法语表达形式是droit ad-ministratif,法国因而被认为是行政法的母国。
8、学者们对行政法概念的表述也存在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种?1、管理论2、控权论3、平衡论。
9、行政法的特征?1、内容广泛、易变。
2、形式多元,难以制定统一的法典。
3、效力多元。
4、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综合。
10、行政法的作用?1、保权说2控权说3、权衡说。
11、行政法具有双重作用?1、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作用2、行政法具有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实施的作用。
行政法总论

• 1、一方面是防止权力的行使者滥用权力从而保障公 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2、另一方面则是使行政权能有效地运作,从而使行 政活动发挥效能并能尽为民服务之职责。
(二)行政法是行政管理法
“行政法既是管理被管理者的法又是管理管 理者的法”
其中,主要应是指对行政主体及其行政管理 活动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
果方面(内容) 3、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形式)
三、行政法的特征
(一)行政法的一般特征 (二)我国行政法的特点
(一)行政法的一般特征
1、行政法是国内公法 2、行政法是政治性与技术性相统一的法 3、行政法既是控制法又是保障法 4、行政法是具有多元性的法 5、行政法是实体法与程序法的综合
第二节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与 调整结果
一、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
行政关系: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或基于行 政权而从事的公共管理活动)而形成或引发 的各种社会关系
1、组织关系 2、行为关系 3、行政救济或监督关系
二、行政法的调整结果——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受法律规范调控的、因行政 权行使而形成(或引发)的权利义务关系
(3)从法律要素上看
2、行政如何依法?
(1)消极防范:
法律规范和控制行政,从而防止行政权的滥从而促进行政
3、如何保障行政依法?
构建一系列的制度、社会环境以及思想意识 其中,就制度而言,包括民主政治制度(如:
公民的民主参与、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和法 律制度 法律制度包括:
划分视角:内容的一般性、特殊性 1、一般行政法:
适用于各行政领域并具有共通性的基础性法律 规范。
2、特别行政法:
在行政法共通原则之下所分的次级领域。
(题目)第一章总论1

第一章总论——法律基础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主要内容是由规定权利、义务的条文构成的,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来分配利益,从而影响人们的动机和行为,进而影响社会关系,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维持社会秩序,这体现了法的()。
A.国家意志性B.强制性C.规范性D.普遍约束性2.小张和甲银行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小张向银行借款10万元,银行当日交付借款,小张一年后归还利息和本金共11万元。
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借款合同B.利息和本金11万元C.借款10万元D.小张和甲银行3.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包括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B.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组织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资格C.法人的权利能力自成立时产生,至终止时消灭D.只有自然人具有权利能力,法人和其他组织没有权利能力4.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制造设备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乙方制造的该设备B.甲乙双方C.乙方承接制造设备的劳务行为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相对事件的是()。
A.地震B.爆发战争C.纵火D.行政命令6.根据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将法律行为分为()。
A.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B.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C.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D.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7.下列法律行为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是()。
A.按照行为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B.按照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C.按照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作出分为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D.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分为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法的主要形式的是()。
A.宪法B.自治法规C.法律D.判决书9.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C.国务院制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0.下列关于适用法的效力原则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
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与行使国家职权有关的, 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益产生实际影响的行为以及相应的不作为。
★对具体行政行为概念加以突破: ——既包括法律行为,也包括事实行为 ——既包括作为,也包括不作为 ——既包括职权行为,也包括与职权有关的行为 ——既包括单方行为,也包括双方行为
(1895年《德国行政法》)
❖ 2.1 政治背景:自由法治国时代 ❖
的到来。“法治国意味着对行政
尽可能的司法化”。(迈耶)
❖
❖ 2.2 学术背景Ⅰ:“法学方法”
(juristic method)的运用
Otto Mayer(1846-1924)
可编辑ppt
4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2.3制度背景:与司法裁判的进 一步比较。1863年行政法院制 度建立。司法领域已经形成完 整 法秩序,行政通过模拟司法, 可以法治化。
❖ 2.4 在迈耶的时代,强调与民 法上的“法律行为”的区别
❖ (二)继承与发展 ❖ 1、基本发展趋势:不断在形
式上与逻辑上进行体系化(后 来受到民法科学深刻影响), 目前典型是毛雷尔的概括:
可编辑ppt
5
❖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
❖
❖
行政的活动
❖ ❖ ❖ ❖ ❖ ❖
事实行为
外部行为 法律行为
❖ (二)学理恢复:管理法视角之确立 ❖ 80年代第一部行政法统编教材《行政法概要》: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
关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总称。(王珉灿,1984)并第一次提出“具体行 政行为”概念。特点:接近于英美国家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的描述;淡 化了法律效果的特征
可编辑ppt
11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三)《行政诉讼法》颁布—— 2000年:具体行政行为理论的形 成与发展
第三讲 行政行为法(总论)
可编辑ppt
1
本讲内容
❖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二、行政行为的基本属性:羁束与裁量 ❖ 三、行政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 四、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对行政行为理论的发展与超 越
可编辑ppt
2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一、概念的发生:法国法的贡献
❖ 1、概念原型与基本含义 ❖ 1.1 概念原型:司法(裁判)行
可编辑ppt
9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三、传播与嬗变:法德传统对大陆法系其他国家的影响
❖ 1、日本 ❖ 通说:行政行为是指行政厅为了调整具体性事实,作为公权力的行使,
而对外埠采取的产生直接的法的效果的行为。(南博方;日本最高法院 见解)——基本沿袭德国传统
❖ 反思与发展 ❖ (1)不能过分依赖民法的法律行为模型;(2)行政过程概念对行政行
3.1毛雷尔的见解
(1)处理行为;(2)外部效果行为;(3)主权行为;(4)行政机关作 出行为(5)具体行为(6)单方行为
3.2沃尔夫等的见解
(1)法律依据:作为公法的行政法;(2)行政行为的形式特征:措施; (3)行政行为的内容特征:处理;(4)行政行为的客体特征:具体事 件
3.3《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定义:行政机关为调整公法领域的具体事件而采 取的,对外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命令、决定或其他主权措施。
内部行为
行政行为
具体行为 双方行为
抽象行为 具体命令一般源自则可编辑ppt6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2、具体类型展开 ❖ 2.1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 ——行为中是否包含了行政机关的意思表示,是否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
❖ 2.2 外部行为与内部行为 ❖ ——行为效果是对行政机关外部的人民产生作用还是对行政机关内部机
为 ❖ 行政行为(acte administratif)
是对司法裁判行为的制度模拟。 以下为基本背景: ❖ ——大革命后司法权与行政权的 二分; ❖ ——民事司法裁判的内在结构先 后被借鉴到行政审判与对行政活 动的观察之中。 ❖ 1.2基本含义:根据公法依据所采 取的各种行政措施(行政活动)
❖ 法院 利益
4、新的发展
4.1程序论:行政机关在履行其主权性职责时作出的、对其自身具有约束力 的、结束意思形成和信息处理过程的决定,无论该决定是是否包涵对公 民的管理
可编辑ppt
8
三、行政行为理论的知识考古
❖ 4.2法律关系论:阿森伯格
❖ 5、传统行政行为概念的缺陷:反思从迈耶时代就开始了
❖ 5.1不能有效解释权力与权威的区别 ❖ 5.2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潮流 ❖ 5.3不能涵盖现代行政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 5.4过分依附形式主义的法学 ❖ 5.5容易造成行政救济范围的狭窄
为的发展;(3)从处理国家与人民关系的行政行为概念发展为成为撤 销诉讼对象的行政行为概念(从实体法转向救济法)、
可编辑ppt
10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四、中国大陆的行政行为概念
❖ (一)清末传入:继受日本法时期
❖ 行政行为概念在维新变化时期随日本行政法学传入我国而被使用。分为 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包括行政决定、行政契约等,狭义仅指行政 决定(白鹏飞,1927)。到20世纪30、40年代更多采狭义概念(林纪 东,1946)
——91年《贯彻意见》认为具体行 政行为是行政主体针对特定人, 就特定事项,作出的有关特定人 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通说认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 处理)的特点
1、职权性; 2、外部性 3、单方性; 4、处分性; 5、特定性(重点掌握,右图); 内容标准;对人的标准;效力标准
可编辑ppt
12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具体案件中人民的
❖ 行政机关 人民的利益
具体行政活动中
可编辑ppt
3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 二、移植与继承:德国意义
❖ (一)移植
❖ 1、传入:从1826年开始,法国 概念进入德国
2、集大成
❖ 德国行政法学之父奥托.麦耶结合 当时德国法治国要求,提出行政
行为的概念:主权者对臣民具体 行为中法律权利优越性的宣示。
构、下级机关或公务员擦产生作用
❖ 2.3 具体行为与抽象行为 ❖ ——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一次性发生效力还是对不特定对象、反复发
生效力
❖ 2.4 行政行为与双方行为 ❖ ——行为的成立是行政机关单方可面编辑意p思pt 表示还是同时需要人民的意思表 7
示
一、行政行为理论的源与流
3、德国法上理解的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