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一讲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课后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一讲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课后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 专题四 第一讲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课后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专题四第一讲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课后强

化训练

[题组一实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

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

②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规范建委行政审批行为,建委民工委决定将对建设工程

全程办事代理过程和效能实施。

③中科院围绕“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攻关,了许多国际新兴、

国内空白的科技领域。

A.安顿监察开拓

B.安置检察开创

C.安顿检察开创

D.安置监察开拓

解析:安置:指人或物有着落,在适当的位置,多用于处理人事工作的活动。安顿:一般的安排处理,安排妥当。监察:指监督各级国家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前者偏重于监督、检举,后者偏重于审查。开创:指开始建立,创建。开拓:指开辟,扩展。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

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地去模仿文学作品中

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解析:毕竟:副词,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相当于“终究、到底”。究竟:副词,用在问句里,表示追究。沿用: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制度、法令等)。采用:认为合适而使用。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复眼照相机已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精细的显微电路,大大提高了和质量。

②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首都北京将举行隆重热烈的庆祝活动。8月24日,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庆祝活动的安排和情况

③9月7日晚,甘肃省一家化工厂在重油脱水过程中发生有害气体,数千名群众被紧急冒雨疏散。

A.功效准备泄漏

B.工效筹备泄漏

C.功效筹备泄露

D.工效准备泄露

解析:①工效:工作效率。功效:功能,效果,作用。此处应用“工效”。②准备:预先安排或筹划,多指一般行动。筹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筹划准备,多指重大的事情。根据语境,此处应用“筹备”。③泄漏:(液体、气体)漏出。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此句指气体漏出,应用“泄漏”。

答案:B

4.(2009·曲师附中抽样)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英国《卫报》的一篇评论曾这样写道:“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如果中国要2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这可能就是中国要在未来肩负起的责任。

A.出产浪费引领

B.生产消费引领

C.生产浪费领导

D.出产消费领导

解析:生产:动词,人们使用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出产:动词,天然生产或人工生产;又作名词,出产的物品。句中语境是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第一空宜用“生产”而非“出产”。20世纪美国是最大的“消费”国家而非“浪费”国家。消费:动词,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中国与21世纪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根据语境显然用“引领”得体。引领:动词,引导,带领。

答案:B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座渤海的小城,因为地理位置优越而成为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

②荣耀与羞辱之下,心灵始而防范,继而,终至孤单。心灵于是呻吟,同时也在呼唤。

③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证券监管机构的某些强制执行亟须加以

规范。

④GPS能大大优化公交营运管理,南京公交总公司还加快了“上星”工程的

进度,争取年内“上星”公交车达到1000辆。

A.濒临疏离权限鉴于

B.毗邻疏远权限鉴于

C.毗邻疏离权利出于

D.濒临疏远权利出于

解析:濒临:紧接,临近。毗邻:(地方)毗连。“疏离”比“疏远”程度更甚,与后面的“孤单”相照应。权限:职权范围,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根据语境和搭配,应选“权限”。鉴于:表示看到,考虑到。出于:表示来源于或从某种立场态度出发。

答案:A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

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

②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

研制开发中。

③市电视台花巨资购进最先进的电视转播车,大大提高了新闻的性。

A.流逝贯注时效

B.流泻灌注实效

C.流逝灌注实效

D.流泻贯注时效

解析:流逝:时间悄悄逝去。流泻:光线、液体迅速流出、射出。贯注:(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浇进,注入。时效:时间短,效率高。实效:实际的效果。

答案:A

7.(200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张艺谋的团队过于历史细节的真实,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缶”阵根本无法

让人联想到“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的那种“缶”。

②王维那些满是绿意的田园诗意境,让她骚动的心顿然归于。

③堪称国宝的青铜四羊方尊其实并未损毁,一直为这几位古董商人所,日本

人毫不知情。

A.忽视安宁宁静暗藏

B.忽略安宁宁静隐藏

C.忽视宁静安宁隐藏

D.忽略宁静安宁暗藏

解析:忽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没有注意到。宁静:(环境、心情)安静;安宁:(心情)安定。暗藏:隐藏,隐蔽;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

答案:C

[题组二虚词]

8.(2008·重庆高考)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

汶川地震,制造了一场极其可怕的灾难,①会让我们经历苦痛,②我们的希望不会沉沦,③会升腾。④从灾难发生那一刻起,我们都在为那些灾难中的生命祈祷,⑤这场灾难产生如何可怕的破坏力,我们也都有理由相信,随着我们所有人的力量向同一个方向聚集,爱心与力量⑥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到灾区。

解析:做本题时要注意语言表述的连贯。在填写关联词时应联系上下文,辨明语句间的关系。

答案:①虽然②但是③反而④因为⑤不管⑥都

9.(2009·湖北八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一个月来,他不愿意参加这类应酬活动。

②这真是一种怪现象,被人劝者,不一定真能得到什么。

③深夜11点多钟,我们到了洛西渡口,这里无法过江,江水太急了。

A.一向也许由于

B.一直确实因为

C.一直大概由于

D.一向确实因为

解析:“一向”和“一直”都表示行为的一惯性,但“一向”着眼在行为、习惯的从来如此,而“一直”着眼在动作、行为的连续性。“确实”表示肯定,与前面的“真是”语气一致,而“大概”表示可能性,“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故②句应用“确实”。“由于”不用于倒装句,应用“因为”。

答案:B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市教育局的通知既.已寄出,实验小学却未收到,可能是邮局出了问题。

B.尽管我国乒乓运动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我们也.不能缺乏危机意识,不能忽视对接班人的培养。

C.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课题组人员一致认为,这个高中学生所提出的数据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

D.与中国传统农业的刀耕火种方式相比,先进国家机器化的播种与收割无疑是更.现代化的生产方式。

解析:A项“既”作为连词,表示前提条件,本句是转折关系,“既”要改为“虽”;C项“对”与“于”重复累赘,去掉“对”;D项“更”表示在前者基础上程度的加深,因为前一分句并非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故“更”使用错误。

答案:B

[题组三综合考查]

11.(2010·河北正定中学模拟)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面对记者的拍照和采访,这位在华尔街工作的女士并不自己的投票决定:

“我投奥巴马的票,我的家人和朋友基本都一样。”

②过度的欲望与贪求无益于心理的健康。因此要用心去品味人生中平凡的充实,在功名、财富的追求中多存几分,使心灵清澄。

③冬天洗冷水浴时,冷水会引起皮肤血管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向人体深部组织;皮肤血管又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

A.隐讳淡泊剧烈继而

B.隐晦淡泊强烈既而

C.隐讳淡薄剧烈既而

D.隐晦淡薄强烈继而

解析: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淡泊:不追求名利。淡薄:(云雾等)密度小;(味道)不浓;(感情、兴趣等)不浓厚;(印象)因淡忘而模糊。剧烈:侧重急剧猛烈,表示变动急剧和刺激厉害,可形容药性、疼痛、震动、晃动所达到的程度,如:“饭后不宜做剧烈运动。”强烈:着重指强而有力,也指程度高、浓度大,运用范围较广,能形容光线、色彩、对比等,也能形容欲望、感情等。如“强烈地震撼着人心。”继而:状态副词,表两事发生紧紧相接。既而:时间副词,表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

答案:A

12.(2009·南昌调研)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人们发现,很多天然植物在增进人体健康方面有很好的。

②新兵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不变的是金惠茹的关怀和“兵妈妈”这个在士兵中流传的称呼。

③由于每次去泰兴都是在过年的时候,记忆中的泰兴是热闹的,节日气氛是相当浓厚的。

A.工效悉心于是

B.工效细心因此

C.功效悉心因此

D.功效细心于是

解析:功效:功能,效率;工效:工作效率。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细心:用心细密。

于是:表承接关系的关联词。因此: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可单用,也可与“由于”联合使用。

答案:C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庄子思想的特点是消解神秘,同时又把最为平常的人生推向神秘境界。也

许是这样:世界的本相朴素自然,但没有比这朴素自然更深奥的东西。

②台风“莫拉克”导致台湾受灾严重。因救灾速度不佳遭,台湾地区领导人

马英九赴灾区向民众致歉。

③不作别小国心理,不可能跻身大国行列。道理很简单:精神矮子

绝对无法成为国家巨人。

A.情景置疑只有/才

B.情境质疑只有/才

C.情境置疑如果/就

D.情景质疑如果/就

解析:①情景:具体场合的景象、情形。情境:境地、境况。②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③“只有……才”表示必备条件,“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当用“如果……就”。

答案:D

14.(2010·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论是在的救灾期间,还是在日后的重建阶段,只要是台湾同胞所需要的

援助,大陆方面都愿尽快并倾力提供。

②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需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好每一个环节

的衔接和应对工作。

③只要人们普遍愿意使用并能明白其表达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

命,无须修改;,那些容易让人产生歧义,或者书写不方便的汉字就需要修改。

A.日前妥善否则

B.目前妥当反之

C.目前妥善反之

D.日前妥当否则

解析:①日前:几天前,指过去了的。目前:说话的时候,指正在进行中的。由句中后面的条件关系复句所表达的意思可知,行为处于进行中,故应用“目前”。②妥当:稳

妥适当。妥善:稳妥完善。两个词语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适当、恰当”,后者侧重于“齐备、全面”。根据语境,用“妥善”更好一些。③反之:与此相反,反过来说或反过来做。否则:如果不是这样。前者指行为的反向情况,后者指在假设情况下,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语句后半部分旨在说明反向情况,故应用“反之”。

答案:C

15.(2007·辽宁高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方永刚既是“知者”,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出来。

A.也躬身体现

B.更躬行发挥

C.更躬身体现

D.也躬行发挥

解析:“也”有“表示同样”的意思,“更”表示递进关系,更进一层。结合给定的语句内容,侧重于谈“行者”,因此第一个空应填“更”。躬行:亲身实行。躬身:①亲身,亲自;②弯下身子。结合句意,第二个空应填“躬行”。“发挥”在此意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体现”是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

答案:B

(完整版)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实词与虚词归纳中考复习 一、初中常见文言实词集录 1.安:(1)形容词,安定的、安逸的。如: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2)形容词,安稳的、稳定的。如:风雨不动安如山。(3)疑问代词,怎么。如:安得广厦千万间。(4)动词,养。如: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把:动词,拿、持。如:把酒话桑麻。 3.比:(1)动词,挨着,对着。如:天涯若比邻。(2)动词,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3)动词,相比。如:曹操比于袁绍。 4.兵:(1)士兵、军队。如:可汗大点兵。( 2)兵器、武器。’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5.池:(1)名词,古代护城河。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名词,水池。如:墨池记。6.出:(1)动词,出现、露出。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2)动词,出去、出来。如:不复出焉。 (3)动词,拿出。如:皆出酒食。(4)动词,产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 7.处:(1) chu,名词,地方。如:几处早莺争暖树。 (2) chu,名词,时候、时间。如:乡书何处达?(3) chu,动词,处在。如:处江湖之远。 8次:(1)名词,层次。如:不可计其层次矣。(2)动词,编次、编排。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3)动词,驻扎、停留。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9.从:(1)动词,跟从,跟随。如:择其善者而从之。(2)动词,依从。如:乃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3)形容词,从前的,以前的。如:来从楚国游。(4)形容词,从容。 10.道:(1)动词,说。如:不足为外人道也。(2)名词,道路。如:古道西风瘦马。 (3)名词,道德。如:伐无道,诛暴秦。(4)名词,规则、正确的方法。如:以谘诹善道。 (5)名词,学问。如: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6)名词,道义。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1.得:(1)动词,得到。如:既出,得其船。(2)动词,达到。

中职语文“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注重积累。 【教学时间】三教时 【教学过程】: 一、近义词的辨析与选用: (一)题型及解题示例: [试题1].(2005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朴。我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那是音乐、绘画书籍。 A.迷醉不止不管还是B.陶醉不只不管还是 C.迷醉不只如果或者D.陶醉不止如果或者 【答案】A 【解析】“迷醉”与“陶醉”:两个词的词义极为接近,但很显然,“迷醉”的程度要比“陶醉”深,它是指“沉迷,陶醉”。原句中用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但后文中“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纯朴”的描写,显示出“他”在音乐中的那种沉迷的状态,选用“迷醉”更好。 “不止”和“不只”:这两个词的词义较难区分,一定要仔细辨析。“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强调“数目多”;“不止一次感受到”,表明“感受”了很多次。“不只”是“不但,不仅”之意,不能与“一次”相搭配。 最后两个词语的区别较好辨析。“不管……还是……”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表明“音乐”“绘画”“书籍”都能成为“好的男子汉”的“园地”。而“如果”与“或者”不搭配。最后这两个空可以成为考生解答这道题的突破口,但也同时说明这道题迷惑项的设置过于简单。 [试题2](2005年高考辽宁卷)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答案】A 【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 [试题3].(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开发西部战略”的目标之一就是我国东西部的差距。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2007广东高考18个常见文言虚词专题训练 说明: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十八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一、而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5、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8、谈笑而死,断头置城上。 9、老妇恃辇而行。 1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1、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3、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5、秦师轻而无礼。 1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济而夕设版焉。 18、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9、灭滑而还。 20、军惊而坏都舍。 21、而翁归。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兹。 二、何 1、君何以知燕王?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3、客何为者? 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5、却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9、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10、作计何不量! 11、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1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3、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14、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15、吾何爱一牛? 16、徐公何能及君也? 1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19、今日之事何如?君谓皇上何如人也? 20、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1、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22、何乃太区区! 23、万钟于我何加焉! 24、何其衰也! 25、如太行、王屋何? 26、其如土石何? 三、乎 1、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2、壮士,能复饮乎? 3、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9、忽乎吾将行兮。 10、日食饮得无衰乎?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14、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15、吾尝疑乎是。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9、幽独处乎山中。 20、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2、无以,则王乎? 四、乃

(完整版)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文言文虚词专项练习题 1、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卜者知其.指意稍稍宾客其.父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D、吴广以为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当余之.从师也辍耕之.垄上 C、以.衾拥覆屠惧,投以.骨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如土石何 3、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4、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B、或.异二者之为(也许)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者) D、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说) 5、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乃.不知有汉(竟然) B、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才)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D、乃.重修岳阳楼(就) 6、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吴广以为然.(正确)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样子) C、然.志犹未已(但是) D、杂然.相许(……地) 7、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B、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做) C、项为.之强(因为) D、夫子何命焉为.(语气词) 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B、卷石底以.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9、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 D、乃.下令。(乃:于是,就)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高三语文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 (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 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 ..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①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①的“适”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适”同“谪”,“又 以适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抵,送达。 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上列三点,,只是把这“语境”具体化。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理解时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之虚词练习

中考复习专题训练之虚词练习 七年级虚词练习: 为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可以为师矣 而 人不知而不愠1. 温故而知新2. 博学而笃志3. 三十而立4. 而疑邻人之父5. 6.马无故亡而入胡 7.怒而触不周之山其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人不堪其忧 3.回也不改其乐 4.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 5.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7.恐前后受其敌 场主积薪其中8. 9.屠乃奔倚其下 1 10.一狼洞其中 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屠自后断股 于 1.于我如浮云 2.日扳仲永环谒于一人 3.于舅家见之

4.贤于材人远矣 5.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6.饮于河、渭 之 1.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其反激之力人皆吊之 4. 此独以跛之故 5. 忽啼求之 6. 7.传一乡秀才观之8.邑人奇之余闻之也久9. 10.不能称前时之闻卒11.之为众人2 12.其受之天也 13.又数刀毙之 14.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5.久之,目似瞑 1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以 蒙辞以军中多务1. 自以为大有所益2. 投以骨3. 以刀劈狼首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 盖以诱敌6. 八年级虚词练习其1.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2.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 得其船4. 其间千二百里5.

6.飞漱其间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8. 亲旧知其如此9. 3 10.食之不能尽其才 11.其真无马邪 12.其真不知马也 13.策之不以其道 之 7.忘路之远近 8.渔人甚异之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具答之 11.水陆草木之花 1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3.何陋之有 14.实是御界之仙都 15.或置酒而招之 16.葛天氏之民欤 17.虽有千里之能 18.马之千里者 19.策之不以其道 2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正确使用虚词专题训练【】

正确使用虚练习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虚词,恰当的一组是() 有许多论文所引证的论述能够兼顾历史与科学前沿,—包括该领域中古老又权威的论断、方法和数据,—包括了最新研究成果及理论或实际需求,反映出作者的理论眼界。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与当今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互相联系,且兼顾经典,—使读者在研究其论文时不仅得到论点、论据,能获得进一步探讨的方法论与空间。 A. 既又不仅因而所以 B.不但而且不仅因而而且 C.既又总是从而而且 D.不但而且总是从而所以 2. 下列各组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除非你去请,他不会来的。 B. 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C. 他差点琛着蛇。他差点没踩着蛇。 D. 差点考上了大学。他差点没考上大学。 3.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日前出现在报端的那些言论,我虽然又好气又好笑,但也颇有些高兴,因为中竟有人回应了。 B. 尽管多少人都不愿意留在这个偏远小山村,但为了这里的孩子,她还是留了下来,当她的山村教师。 C. 既然我们已经立下决心要夺取今年联赛的冠军,因此我们的训练就应该更加认真,更加刻苦。 D. 既然你自己已不再对往事做无益的回顾与忏悔,那么而对今天的事情又何须自寻烦恼呢?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蝉螂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或者温暖的环境中。 B. 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C. 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 D. 他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乃至我站在他背后看了许久,他都未发现。 5. 依次填入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几张“大团结”—就可以“收购”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骨头和灵魂。 ②一个人—不憧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 乃至甚至如果即使 B.甚至乃至如果即使 C.甚至乃至即使如果 D.乃至甚至即使如果 6.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①那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 ②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做出形象的暗示。 B. ①没有学好的功课除非赶紧补,要不就没法跟上去。 ②这里除非不刮风,刮起风来总是满天黄沙。 C. ①这个字岂但我们不识,恐怕那些老先生也未必知道。 ②把多余的钱存入银行,当但对国家有利,对个人更有利。 D. ①那么多的花,偏偏这一盆开得不好。②你挑大的送给他,他偏偏拣小的。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必须保留的一句是()

常考的文言实词+虚词 (1)

常考的文言实词 1、爱:①爱、爱护: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②爱好、喜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吝惜、舍不得:其爱必大费。(《老子》) 2、本:①草木的根或基干、根源、来源:伐木不自其本。(《晋语》) ②根本、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论学?学而》) ③本来的、原来的、本来:变其本而加厉。(萧统《文选序》) ④根据、掌握:本乎地者亲下。(《周易?乾卦》) ⑤自己一边的、现今的:观左右本朝之臣。(《管子?八观》) ⑥底本、版本:一人持本,一人读书。(刘向《别录》) ⑦本钱:子本均,则没为奴婢。(《柳宗元传》) ⑧奏章或书信,如:“奏本”、“修本”。 ⑨量词:若止印三二本。(《活版》) 3、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②庸俗、浅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③看不起、轻视: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宣公十年》) ④谦词、谦称自己:鄙臣不敢以死为戏。(《战国策?齐策》) 4、病:①生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察今》) ②毛病、弊病:砭切政病。(《新唐书?杜希全传》) ③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伦语?卫灵公》) ④困苦不堪: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5、朝:①早晨: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②朝见: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拜见:日往朝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⑤官府的大堂:未尝识郡朝。(《后汉书?刘宠传》) ⑥朝代:两朝侍从当时贵。(张籍《赠道士宜师》) 6、乘:①驾车:良马难乘。(《墨子?亲士》)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年四十,为蒲亭长。民有陈元,独与母居。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母涕泣而起。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元感悟,卒为孝子。考城令王奂闻之曰:“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高尚的德行。②嘿:同“默”,闭口不说话。③征辟(bì):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请概括。 【答案】(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 /庐落整顿/ 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担任蒲亭亭长。为:担任;②句意为: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集: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根据句意断句为: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③

语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呀等。 (六)拟声词: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哗、唧唧、哐等。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师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章老伯多次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儿女们都以父亲再婚已有人为由,予以拒绝,走投无路的章老伯将儿女告上了法庭。 ⑵“时尚伊人”服装店的收银员小何在收账刷卡时误把600元打成60元,小何多次通知占了便宜的女顾客李小姐补交欠款,李小姐几次。 ⑶开发商如果能从银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就能确保他们现阶段资金断档,从而确保房市有强劲的货币支撑。 A.扶养推脱不至 B.抚养推脱不致 C.抚养推托不至 D.扶养推托不致 答案:D[⑴扶养:指养活,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指爱护并养育,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⑵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⑶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⑵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⑶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答案:D[⑴“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采。⑵“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⑶“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并不于所有女人。 ⑵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再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⑶边城凤凰像一块磁石久久地吸引着我们,但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才有缘 去朝拜已久的圣地。 ⑷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A.钟情飙升向往给予 B.衷情飙升向往给以 C.衷情狂飙心仪给以 D.钟情狂飙心仪给予 答案:A[⑴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2)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飙升:指暴风般地升高。(3)心仪:指心中仰慕。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给以:后面只跟事物,不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练习答案)

常见近义实词虚词辨析 1.把戏/伎俩【口语化】他一眼就识破了这骗人的______。 2.颁布/公布【搭配】《未成年人保护法》已经____多年了,但对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还很不如人意。 3.爆发/暴发【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不会与“爆发”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具体的现象或事物突然发作,如洪水暴发。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大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忽然发作或发生。另外,还可特指火山爆发。】近年来,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许多大城市相继____报业大战,令广大读者大受其益。 4.卑劣/卑鄙【程度】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_____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5.必需/必须【“必须”是副词,不能修饰名词“燃料和原料”,“必需”多做形容词。】煤炭和石油都是现代工业所____的燃料和原料。 6.必需/必须【必须:表示事理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做定语。】出发前个人______准备好生活_____品。 7.辨证/辩证/辨正【含义。辨证:辨析考证。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经专家多方____,这块石料就是有名的青田石中的鸡血石。 8.不齿/不耻【不齿:意为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图书市场上部分作品从内容、写作手法到包装、宣传都极力媚俗,为文学界乃至许多读者所_____。 9.裁决/裁定【裁决强调程序的最后一个环节。裁定:斟酌决定其去取可否。】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 10.抽象/概括【抽象:指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概括: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推求: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或因素探索(道理、意图等)。】价值最初是在商品交换中______出来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11.出席/列席【出席:正式代表。列席:非正式代表。】李先生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12.锤炼/磨练【磨练: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锤炼:比喻经过刻苦钻研使艺术精湛、纯熟。】他的演唱技巧,经过长期的____,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13.窜改/篡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请容许我大胆地_____一下鲁迅先生那副知名的短联:舒眉傲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窜改/篡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孔子家语》这本书的内容有编者编造的话,也有编者____的孔子语录。 15.篡改/窜改【“窜改“指改动,”篡改“是恶意的】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6.大略/简略【大略:大概;大要。简略:内容简单,不详细。略含贬义。】方案没有敲定,我只能______说说方案的框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200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训练4: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教师版) 山东济南历城区第五中学徐巍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章老伯多次要求儿女履行赡养义务,可儿女们都以父亲再婚已有人为由,予以拒绝,走投无路的章老伯将儿女告上了法庭。 ⑵“时尚伊人”服装店的收银员小何在收账刷卡时误把600元打成60元,小何多次通知占了便宜的女顾客李小姐补交欠款,李小姐几次。 ⑶开发商如果能从银行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就能确保他们现阶段资金断档,从而确保房市有强劲的货币支撑。 A.扶养推脱不至 B.抚养推脱不致 C.抚养推托不至 D.扶养推托不致 答案:D[⑴扶养:指养活,可用于平辈之间。抚养:指爱护并养育,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的教养。⑵推脱:推卸责任等。推托:借故拒绝。⑶不致:不会引发某种后果。不至:不会达到某种程度] 2.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⑴针对某些高校降分录取本校教职工子弟的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坚决不这一现象发生。 ⑵近来,一些用人单位在看重求职者学历、工作年限等“硬件”的同时,愈来愈重视求职者的、德行、操守等“软件”。 ⑶今年2月以来闹得沸沸扬扬的《馒头血案》的官司已告一段落,其主角胡戈已淡出媒体视线,回到家乡研究影视短片的创作。 A.允许品行专心 B.容许品性专心 C.容许品行潜心 D.允许品性潜心 答案:D[⑴“允许”和“容许”都表示许可。“允许”的“允”指答应、应允,含有同意、允诺的意思。既可以指被他人许可——有时需要经过上级或有关人员或单位的许可,也可指客观情况、天气、时间等条件许可。“容许”的“容”是容忍、忍让的意思,是根据物理或心理承受程度来决定的,它和地位、职权不一定有关,表达的语气比较重,有严厉色采。⑵“品行”是指个人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贯性的品性和行为方式,它强调的是人的有关道德的行为,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品性”则侧重于品质及性格特性,是内在的品德性情。⑶“专心”是集中注意力,“潜心”是用心专而深]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拥有魅力几乎是每个女人的梦想,然而魅力并不于所有女人。 ⑵这是不必要和不可能的,外汇储备大幅度,再持续下去,对中国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 ⑶边城凤凰像一块磁石久久地吸引着我们,但直到今年夏天我们才有缘去朝拜已久的圣地。 ⑷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A.钟情飙升向往给予 B.衷情飙升向往给以 C.衷情狂飙心仪给以 D.钟情狂飙心仪给予 答案:A[⑴钟情:动词,指感情专注。衷情:名词,指内心的情感。(2)狂飙: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飙升:指暴风般地升高。(3)心仪:指心中仰慕。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4)给以:后面只跟事物,不跟人] 4.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汉字精密照排研究方面,王选比同行起步晚,___他利用自己数学和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基础,直接研制最先进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后来的实践___,当代的科研开发,应当尽可能地选择“顶天”的技术,要敢于实现技术上的___。 A.不过证明超越 B.可是证明跨越 C.可是表明跨越 D.不过表明超越 答案:B[(1)不过:表示转折的程度较轻,多用于口语;可是:更适用于书面。(2)表明:表示清楚;

正确使用虚词测试题高考语文专题训练[2020年最新]

正确使用虚词测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不想去,只是没工夫罢了。 ②文章流畅很好,而主要的还在于内容。 ③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A.未尝诚然倘能 B.何尝诚然惟其 C.何尝虽然倘能 D.未尝虽然惟其 B(“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有时相当于“不是”,有时是“不曾”的意思;“何尝”用在否定形式前表示肯定。第一个空选“何尝”更符合语境。“虽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诚然”是“确实,实在”的意思,从上 下文来看,第二个空应选“诚然”。根据第三句的“才能”一词可知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 应选“惟其”)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无论 ..城市和.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B.现在,无论 ..城市及.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C.现在,无论 ..城市与.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D.现在,无论 ..农村,都正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政策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城市还是 D(“无论”与“和、及、与”都搭配不当,与“还是”搭配最恰当)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古代小说,其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 B.《西游记》中所写的魔怪总是从神佛那里来,而.在被孙悟空打得快死时又总被神佛收去使用。 C.书中以汉、宋为正统,这不是历史观,而且..是现实的反映,不能以历史的标准来要求。 D.重视写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写人物,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 C(句间是并列关系,不能用表示递进关系的“而且是”来连接)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阳光虽然为生命所,但其中的紫外线却有扼杀原始生命的危险。 ②正是历史的多种原因,西藏的经济比内地落后,比沿海发达地区落后。 ③古今不容混同,但古人生活中许多相对真理,也同样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 A.必需更加虽然 B.必须越发虽然 C.必需更加固然 D.必须越发固然 C(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也表示加强 命令语气。从句意看,该句为“必需”。“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数量上进一步增加 或减少;越发: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固然:副词,表示承认这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虽然:连词,一般用于上半句,表示让步,下半句说出正面意思)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任二十多年来,这位基层干部的基本原则是:只要严格上级领导的指示办事,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②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们在下次比赛中一定要形成合力,克服风头主义。 ③看到他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先是一惊,暗暗佩服他的才能和干劲。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2009年“新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高考语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地”与“发祥地”的区别。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

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实词:(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从2009年命题特点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湖北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虚词: 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对介词的考查,主要一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是环境

实词、虚词专题训练

实词、虚词专题训练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________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 的期盼。 ②有些企业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前,开始着手解除那些工龄即将满十年的员工的劳 动合同,以________未来的经济补偿风险。 ③北京市知名食品企业与北京食品研究所,历时近两年,研发了200多个样品,从中 ________出第一批“新北京特产”。 A.抑制回避筛选B.控制规避筛选 C.控制回避遴选D.抑制规避遴选 答案B 解析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抑制:压下去。物价上涨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政府不会一刀切地“压下去”。所以用“控制”。规避:设法避开,躲避。回避:让开,躲开。筛选:泛指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遴选:a.多用于人才选拔, b.泛指挑选。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现代的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______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不得________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编制 管理工作。 ③水是万物之源,能否从根本上______“旱魔”成为我区发展的重大课题。这个沉甸甸 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水管站全体技术人员的肩上。 A.掩盖干涉降服B.掩盖干预降伏 C.掩饰干预降服D.掩饰干涉降伏 答案 B 解析“掩盖”指遮盖,是个中性词,既可以用于具体事物,也可以用于好的或坏的思想行为。“掩饰”是个贬义词,指设法掩盖(真实的情况)。“干预”“干涉”都是指人管别人的事。而“干涉”带有强硬、非法的味道,是对被干涉者的不尊重。“降伏”一般指人降伏妖怪或动物,“降服”一般指人降服人。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文阅读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 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常见的)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阅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今年的考查难度有加大的趋势。《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进行了细化。 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①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如2012年课标卷《宋史? 萧燧传》、全国卷《宋史?郭浩传》、北京卷《文宪集?李疑传》、上海卷《汉书?卜式传》、山东卷《后汉书?阴兴传》等;兼及其他文体,如湖北卷《世说新语》、天津卷《小仓山房文集》、重庆卷《战马记》、安徽卷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浙江卷《与荆南乐秀才书》等。②主要考查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内容概括分析、翻译、是必考题2012年17套卷子均考,而湖北卷断句题是这几年新出现的。考生需注 意试题的走向变化。 2.考查形式:实词理解、虚词理解、筛选信息、概括分析为选择题,句子翻 译是客观题,断句也是客观题可能就是选文中,也可能是另外文章的选段。 选择题每个3分,翻译题一般10分,断句题3分。 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选材情况如下: 地区选材考点分布赋分 全国卷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分(翻译10分) 新课标卷节选自《宋史?萧燧传》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分(翻译10分) 北京卷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实词、虚词、翻译、理解分析12分 上海卷选自《汉书?卜式传》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文意。翻译、17分 天津卷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20分(翻译8分) 重庆卷《战马记》【明】罗洪先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19

【高考领航】山东省高考语文总复习 115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外专题演练

(正确使用词语) 1.(2012年济南高三调研)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针对部分地方政府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盲目建高楼、急于推进城市化建设等现象,社会各界的批评声不绝于耳。专家指出,权利主体的树立,______需要权力者转变观念,但______开发商野蛮拆迁之风,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等为权利主体撑腰,______其合法权益。 A.诚然纠正捍卫B.固然匡正保障 C.纵然校正维护D.虽然改正保护 解析:“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诚然”即固然(引起下文转折);“纵然” 即即使;“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匡正”指纠正,改正,与“风气”“纲纪”搭配;“纠正”“改正”常与“错误”搭配;“校正”指校对订正,不能与“风气”搭配,因此第二空应为“匡正”。“保障”“捍卫”“维护”“保护”均可与“权益”搭配,但“捍卫”重在力度,“维护”“保护”重在行动,而“保障”还有保护(生命、权利等),使不受侵害的意思,所以第三空应填“保障”。 答案:B 2.(2011年北京东城区高三综合练习)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 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 ②组织部门作为党组织的重要______,如能借用“望闻问切”四法,对于解决自身不适应科学 发展观的问题,会有很好的帮助。 ③北大在长期发展和斗争______中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生动地体现了中国人民自强不 息、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A.摸索肌体历程B.摸索机体里程 C.探索机体里程D.探索肌体历程 解析:“摸索”指试探着(行进)。“探索”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肌体”指身体,也用来比喻组织机构。“机体”指具有生命的个体的统称。“历程”指经历的过程。“里程”指发展的过程。 答案:A 3.(2012年泰安二模)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时代言论相对________和自由,但“自由”不是“由自”,也应有“底线”。因为一条荒谬不堪的谣言,借助于网络和手机,可能会在一夜之间________四方。谣言因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