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治疗黑色素瘤

合集下载

黑色素瘤晚期使用靶向药效果如何

黑色素瘤晚期使用靶向药效果如何

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好发生于 30 岁以上的成人和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而且男性病人死亡率较高,儿童罕见此病。

当黑色素瘤到了晚期时,很容易出现其他脏器组织的扩散转移,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药物治疗成了重要的治疗方法,那黑色素瘤晚期使用靶向药效果如何呢?靶向药是通过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抑制肿瘤血管的生存,使肿瘤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缺血、坏死,从而达到治疗黑色素瘤的目的。

相对于传统的化疗,靶向药在疗效和毒副作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控制病情发展,抑杀机体内的癌细胞,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命。

但是靶向药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腹泻、恶心呕吐等,还易出现耐药性,患者在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会耐药,达不到治疗的效果。

另外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获得很好的疗效,一般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基因的方法,确定使用相应的药物达到良好的效果。

不过靶向药的价格也是非常高的,患者在选择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的具体病情和经济状况。

黑色素瘤病情复杂,尤其是当到了晚期时病情较重,患者单纯依靠靶向药物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需要联合其他有效的治疗手段,如中医等。

中医联合靶向药有助于减缓患者耐受的程度,缓解靶向药的副作用,还能抑制肿瘤,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服用靶向药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中医治疗为主。

中医在治疗时使用中草药,所需的费用要低很多,且副作用小,像年龄大、身体弱的患者也能耐受。

中医治疗黑色素瘤从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也会帮助患者调理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治疗能够将治疗与调理同时进行,注重补充患者的元气,应及时配合治疗,由于出身于中医世家,袁希福自幼便接触中医,熟读中医古典名著。

此后,其还曾先后至北京中医药大学及中国中医研究院深造,为从事中医治疗肿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医近40年来,袁希福接诊各类肿瘤患者数万名,其中不少都是复发患者,或病属晚期,甚至是被判“死刑”的末期患者。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

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摘要: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的不断发展,新型靶向药物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近年来有关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其应用领域、作用机制及疗效评估。

我们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因此,加强对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型靶向药物;肿瘤治疗;应用领域;作用机制;疗效评估一、引言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如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等。

因此,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究水平的提高,新型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方法逐渐受到重视。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靶向药物能够更精准地靶向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治疗策略。

二、新型靶向药物的应用领域新型靶向药物主要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来发挥作用,因此其应用领域相对狭窄。

目前,新型靶向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EGFR抑制剂:EGFR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受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

因此,EGFR抑制剂成为治疗这些肿瘤的重要药物之一。

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厄洛替尼、吉非替尼等。

2. HER2抑制剂:HER2受体在乳腺癌等肿瘤中高表达,通过抑制HER2信号通路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常用的HER2抑制剂包括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等。

3. PD-1/PD-L1抑制剂:PD-1和PD-L1作为肿瘤逃逸免疫监视的重要靶点,通过抑制PD-1和PD-L1相互作用可以恢复T细胞对肿瘤的免疫监视作用。

靶向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筛选

靶向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筛选

葡萄膜黑色素瘤(UM )起源于眼部葡萄膜的黑色素细胞。

目前,放射疗法和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有效手段。

但是,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发展成为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对于转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化疗和免疫疗法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6~12月[1,2]。

SF3B1基因编码小核糖核蛋白snRNP 的一个重要亚基,参与mRNA 剪接的早期阶段。

SF3B1突变蛋白识别异常的分支位点,导致异常的可变剪接模式[3,4]。

SF3B1基因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突变率高达20%[5],并且与中等程度的恶性转移相关[6,7]。

SF3B1突变相关的异常剪接模式提示剪切体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靶标[8],与正常细胞相比,携带SF3B1突变的肿瘤细胞有可能对剪接体抑制剂更为敏感[9-12]。

已有研究发现靶向SF3B1的剪切体抑制剂E7107和H3B-8800对携带剪切因子突变的髓系血液病有更强的的抑制作用[11,13]。

但是,E7107的一期临床试验因存在视觉毒性而中止[13-15]。

目前还没有安全有效的药物靶向SF3B1基因发生突变的肿瘤,包括葡萄膜黑色素瘤。

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构建SF3B1突变等位基因敲除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Mel202SF3B1mut-KO#1Screening of drugs that selectively inhibit uveal melanoma cells with SF3B1mutationsLUO Xin 1,REN Chonglu 2,LIU Xiaolian 3,ZHANG Guiming 3,HUANG Sisi 3,YU Le 3,LI Yilei 11Department of Pharmacy,Nanfang Hospital,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College of 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3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摘要:目的构建SF3B1突变等位基因敲除的人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模型,筛选靶向抑制SF3B1突变型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药物。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药物研究进展
酸激酶活性 ,以及 V G F R一 2 、V E G F一 3 、P D G F—B、K I T、F L T 3多种受体 的 酪氨酸激 酶活 性。S o r a f e n i b具有 双重 的抗 肿瘤

6 2 4 4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 中具有较强的抗癌 活性 和较好 的耐受 性 。但最近一次 大规模 的二期 临床试 验关于 比较 A Z D 6 2 4 4与 替莫唑胺 ,A Z D 6 2 4 4的反 应率 只有 1 2 % ,并 且在 P F S上也 没 有有任何 的优势 。
பைடு நூலகம்
的经常突变激活提供 了潜在的理论基础 ( 例如 ,经常出现的 B— 制剂 A Z D 6 2 4 4和替莫唑胺比较 ,反应率没有提高 ,对 P F S也没有 R a f V 6 0 0 E突变) 。由于 B R A F突变几率 和致癌潜力相 对较 高 ,研 影响。相 比较而言 ,G S K l I 2 0 2 1 2更有前途 ,反应率约为 4 0 %,并 究者长期致力于开发选择性抑制 B R A F的药物 。开始 尝试使用索 且现在正处于和 B R A F抑制剂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阶段。 拉非尼治疗黑色素瘤患者 ,由于索拉非尼对靶标 B R A F选择性较 2 . 2.1 AZD62 4 4 差 而导 致 对 野生 型 B R A F产 生 脱靶 效 应 ,治 疗效 果 不 是很 成 A Z D 6 2 4 4 / S e l u m e t i n i b( 图4 )是该 类药 物 中第一 个进 入 临 功 。最近开发 出了一些高选择性的药物 ,只对突变 型 B R A F 床一期 的药物 , 目前 已进 入针对 多个肿 瘤株 的临床 二期 研究 。 产 生抑制作用 ,对野生型 B R A F几乎不产生作用。 ME K信号分子抑制剂 A Z D 6 2 4 4联合化疗在 动物模 型 中已经 显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最佳治疗方案黑色素瘤,也称为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症,由于其高度恶性和易转移的特点,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1.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黑色素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早期病变的黑色素瘤患者来说,手术切除病变部位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切除应尽可能彻底,包括肿瘤组织的切除以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安全保留。

对于深度浸润和转移性黑色素瘤,手术可用于减轻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但常常不能治愈。

2. 放疗放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作用,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转移灶的局部控制和减轻疼痛等症状。

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高风险因素患者以及肺、骨或脑等器官转移的患者,放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

3. 化疗化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有限的作用,处理复发和转移性疾病时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达卡巴噻嘧啶、亚甲基丁苯环酮等,但是由于黑色素瘤对化疗药物的反应较差,疗效有限。

4. 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靶向治疗是通过针对黑色素瘤细胞中特定的分子靶点,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BRAF V600E突变是黑色素瘤常见的阳性突变,针对该突变可以使用BRAF抑制剂如达西利尼或维米非尼进行治疗。

此外,CTLA-4抑制剂如伊皮利慎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细胞表面PD-1/PD-L1的相互作用,恢复患者的免疫应答,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阶段和特点的黑色素瘤,最佳的治疗方案可能是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

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黑色素瘤治愈率和生存期的关键。

此外,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变特点、转移情况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生物治疗进展

生物化疗
生物化疗指化疗与IFN和/或IL-2联合应用。
生物化疗 Vs 化疗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9, 23(6): 488–496.
Meta分析: 生物化疗是否优于化疗?
Meta分析:包括2621名患者的18个临床试验。
Ives NJ, et al. J Clin Oncol, 25:5426-5434, 2007.
索拉非尼
Int J Oncol. 2009 Jun;34(6):1481-9.
联合化疗药物
达卡巴嗪/替莫唑胺
Ⅱ期
卡铂/紫杉醇
Ⅲ期 (E2603) OS
Ⅲ期 PFS
一线
二线
索拉非尼+达卡巴嗪
安慰剂+达卡巴嗪
中位 PFS
21.1w
11.7w
HR,0.665 P=0.068
中位 TTP
抗CTLA-4抗体
Ipilimumab
Tremelimumab
Ipilimumab
J Clin Oncol 2008, 26(15s): abstract 9025
剂量摸索试验:ipilimumab 治疗不可手术的Ⅲ/Ⅳ期患者。
CR+PR(%) P=0.0015
Ipilimumab
ASCO, 2009, abstract 9038
ASCO, 2010, abstract # 8521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一线治疗III期和IV期无法切除的患者
ASCO, 2009, abstract # 9061
初步的结果表明: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与过去的研究对比显示对延长PFS和OS具有优势。 – 安全性好。 – 由于病例数较少以及较短的随访时间,无法对安全性和疗效做进一步的评价。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

盘点黑色素瘤治疗方法及临床进展展开全文在2011年前,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时间很短。

近年来,伴随着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兴起,转移性黑色素瘤几乎无药可用的局面被扭转。

同时,早中期黑色素瘤患者也有了更多选择。

下文将针对近年来靶向及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临床进展撷英介绍。

Part.1靶向治疗进展1. 与黑色素瘤相关的基因突变一部分黑色素瘤被发现存在基因突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BRAF 突变。

在国外,近50%的黑色素瘤患者存在BRAF突变,我国也有近1/4的患者携带该突变[1]。

与没有突变的患者相比,携带该突变的患者预后更差——与野生型相比,死亡风险会增加3倍[1]。

BRAF基因位于MAPK通路(即RAS/RAF/MEK/ERK通路)上,它是一条生长因子信号转导通路。

BRAF基因在通路中,负责编码丝氨酸/苏氨酸特异性激酶,能够调控黑色素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死亡。

最常见的BRAF突变为缬氨酸(V)突变为谷丙氨酸(E)(BRAF V600E),其次为缬氨酸(V)突变为赖氨酸(K)(BRAFV600K)。

除了最常见的BRAF突变,其他与黑色素瘤突变相关的突变包括NRAS(突变率为13.25%)、MEK1(6%)、KIT(2.6%)、CTNNB1(2%)、GNA11(2%)、GNAQ(1%)。

有意思的是,黑色素瘤的突变基本都是排他性的,这意味着患者通常只可能发生1种突变[2]。

2. 目前可用的黑色素瘤靶向药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针对BRAF突变的BRAF抑制剂,显著地改善了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

但用药后却难免发生耐药。

随后的研究发现,在BRAF抑制剂的基础上,添加MEK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还能阻止耐药的发生。

目前已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BRAF抑制剂和MEK抑制剂包括:① 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商品名:Tafinlar)•维罗非尼(商品名:Zelboraf)•Encorafenib(商品名:Braftovi)② MEK抑制剂:•曲美替尼(商品名:Mekinist)•考比替尼(商品名:Cotellic)•Binimetinib(商品名:Mektovi)这些药及组合方案的获批情况如下表所示。

MEK抑制剂联合用药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MEK抑制剂联合用药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MEK抑制剂联合用药在黑色素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王欣欣,田红旗(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市放射医学与分子核医学重点实验室,天津300192)摘要:抑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成为黑色素瘤的主要靶向治疗手段。

MEK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但单药使用时不良反应较大。

多项Ⅰ Ⅲ期临床试验对MEK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方案进行了探索。

常见MEK抑制剂(曲美替尼、考比替尼、Binimetinib、Selumetinib)与BRAF抑制剂或免疫治疗药物(如PD-1,CTLA-4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黑色素瘤有助于提高疗效,延缓耐药,改善患者预后,减轻不良反应。

未来将研究几种新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组合,从而进一步改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黑色素瘤;MEK抑制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9.20.028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66X(2019)20-0096-04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较低,但其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率低[1]。

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是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

在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异常激活起着关键作用,该通路相关基因也是黑色素瘤的主要突变位点,尤其是BRAF、NRAS基因[2]。

抑制该通路异常激活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成为黑色素瘤的主要靶向治疗手段。

有许多干扰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的药物应运而生。

过去上市的药物如达卡巴嗪(Dacarbazine)、替通信作者:田红旗(E-mail:tianhongqi@irm-cams.ac.cn)莫唑胺(Temozolomide)、易普利姆妈(Ipilimumab)、高剂量白介素2(HD-IL-2)等均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影响临床应用效果。

与传统疗法相比,激酶抑制剂(KIs)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更有优势,而BRAF抑制剂由于其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导致后期疗效的减弱甚至丧失[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素瘤是近些年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一旦发生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发现黑色素瘤要及时治疗。

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治疗黑色素瘤的方法也是比较多的,靶向治疗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靶向治疗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治疗是这样的,一般说来发现得黑色素瘤以后,当然不管医生还是病人都会首先想到要做手术,手术虽然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很多病人往往发现较晚,或是出现了复发,已经不能手术,而放化疗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不耐受,或是产生耐药性,这时候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了,不少患者选择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靶向治疗的效果好不好呢?专家介绍,靶向治疗的原理非常振奋人心,可能很多人会认为疗效也会非常好吧,但是现实与之相反,在目前所开发的靶向药物中,有些效果还可以,有些是没有效果的,多数药物效果有限。

且靶向药物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耐药性等情况出现,费用较高,建议还是根据情况使用。

黑色素瘤发展到了晚期,除了常见的西医治疗外,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配合放化疗使用,能减轻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而对于年龄偏大,体质较差,有恶病质的患者也能单独使用,中医治疗比较温和,既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并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疗法中,很多的患者首选汲取中医药精华的“三联平衡疗法”。

该疗法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联平衡疗法以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实现康复,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家属信赖与认可。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靶向治疗的是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出现耐药的情况,建议患者根据情况选择,即便是使用也要结合中医药,可减轻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