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78 年-2000 年)

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78 年-2000 年)
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78 年-2000 年)

兰州市第二版城市总体规划(1978年-2000年)

(一)基本情况:

简要介绍兰州的历史,自然条件及行政区划等,叙述了原总体规划实施概况,着重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城市规模、工业布局、环境保护、对外交通、居民住房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规划原则

1、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做到城乡兼顾。

2、贯彻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兰州是第一线城市,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把城市建设与人防建设结合起来。

3、贯彻执行"多搞小城镇"的方针,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市区内原则上不再安排大中型工业项目,必要的新建扩建项目,应尽量安排到周围的工业点上去。

4、贯彻执行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采取有力措施,防治污染。对已造成污染的工厂,必须限期治理。少数危害严重的工厂,必须进行调整,转产或迁出市区。

5、贯彻执行"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方针。结合兰州的自然地形特点,搞好绿化建设。要"点"、"线"、"面"相结合,要市区与郊区、防震与防灾、园林与生产相结合,加速南北两山绿化,提高绿化覆盖面积。

6、贯彻执行"为生产、为工人和为城市群众服务"的方针,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的配套建设。逐步改造旧城区和搞好小城镇的配套建设。

7、贯彻执行"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正确处理城市功能,经济和观瞻的关系。要成街成坊地建设。创社会主义之新,建设有文化的、清洁的、美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8、严格按科学办事,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科学研究工作,尽量采用国内外的科研成果,不断提高勘测、规划、设计的技术水平。切实搞好各项工程的综合协调,以降低城市的综合造价,高速度、高质量地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三)总体规划

1、城市性质

兰州是甘肃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

兰州地处反修前哨,是第一线城市。

兰州是西北铁路、公路和航空的交通枢纽。

兰州是一个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

2、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近期到1985年,远期到2000年。

规划范围:兰州市总体规划的范围包括三县六区,重点是市区。

3、城市规模

(1)用地规模

规划市区面积为148平方公里(其中:105.9平方公里;农业用地42.1平方公里)。

全市规划14个工业点、规划镇区面积均在10平方公里以下。

(2)人口规模

1954年规划市区人口控制在80万人左右。根据目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建议人口规模控制在90万人左右。

规划镇区人口均控制在3万人~5万人以内。

为了控制规模,规划并拟订了6项主要措施。

4、用地布局

城关区:省、市机关和大军区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科研中心。规划用地规模为37.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42万人左右。

七里河区:是以机械、轻工、铁路交通枢纽为主的工业区。规划用地规模为41.7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22万人左右。

安宁区:以机械、精密仪表工业为主,全省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集中的的地区。规划用地规模37.2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7万人左右。

西固区:是石油、化工综合基地。规划用地规模31.5平方公里,人口控制在19万人左右。

市区主要用地布局如下:

(1)工业区:市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542个,职工21万人,工业用地29.65平方公里,:总产值29.17亿元,1985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60亿左右。

①西固工业区

14号路以北,主要是兰炼、兰化、热电厂、水厂等大型骨干工业。兰州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1985年将达500万吨/年,厂区空地内扩建。兰州化学工业公司1985年将达到:处理原油250万吨/年,化肥200万吨/年,橡胶20万吨/年,塑料27.5万吨/年,乙烯45万吨/年,在厂区内挖潜安排。新建8.6万吨/年树脂涤纶厂在月牙桥建设。热电厂向东扩建。西固水厂二期工程,在厂内空地扩建。利用电厂粉煤灰,新建32.5万立方米/年硅酸盐制品厂,在建工局预制厂扩建。五号滩作为西固工业备用地。

14号路两侧为地方工业。福利区及铁路以南林带地区,主要安排无害工且业及服务设施,西固农药厂、合成制药厂苯乙酷胶车间污染严重,搬出市区。

此外,在临洮街开辟地方工业区。

②七里河工业区

西津路以北主要安排有兰石厂、石油机械研究所、电力修造厂、轴承厂、一毛厂等。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需新建6000吨水压机和20吨电炉车间,在厂区西北角预留地内安排。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五五"期间列为大中型扩建项目,亦安排在厂西北角进行扩建。兰州第一毛纺厂扩建精纺5000绽,在厂区安排,在一毛厂西北,新建毛条厂,年产毛条3000吨。

西津路以南主要有兰州机车工厂、甘肃农业机械厂、综合电机厂等机械工业,均在厂区内发展,龚家湾轻工系统几个工厂适当调整。

石炭子沟以西兰州通用机器厂,原址挖潜扩建。兰州农业水泵厂和肉联厂都在原地发展。

污染较重的七里河塑料化工厂、敦煌路街道化工厂、需搬迁到五星坪地方工业区。兰州五一化工厂污染严重,需迁出市区。

③安宁区

安宁路以北有长风、万里、兰新三厂,可适当向东、西、北发展。兰州机床厂向北部扩建。长新电表厂、东方红电表厂可向南、向西发展。安宁机电厂布点不合理,迁至地方工业区。十里店主要有兰州汽车配件厂、架子车厂、省建、市建预制厂在现有用地挖潜改造。沙井驿地区为建筑材料工业,两个砖瓦厂平出的土地作为工业备用地。兰州齿轮厂需搬出疗养院,在地方工业区安排。

④城关区

黄河北盐场地区的兰州客车厂、兰州阀门厂、省第一汽车修理厂、兰州蓄电池厂、东风化工厂、冶炼厂、3512工厂以及铝制品厂都在现有用地内发展。兰州蓄电池厂、二毛厂、3512厂都必须搞好"三废"治理。兰州制药厂扩建向西北发展。李家庄地区为地方工业区,城关电磁线厂、胜利化工厂迁到这里。

东岗地区:兰州钢厂生产能力可达钢15万吨/年,钢材20万吨/年,到1985年还计划翻一番。用地已作安排。必须抓好"三废"治理。兰州皮革厂、7437厂、6413厂在现有用地内发

展。甘肃油漆厂1985年年产油漆25000吨,向西扩建。方家湾辟作地方工业区,兰州电镀厂和兰州自行车厂迁到这里建设。

旧城区工业比较分散。车站地区有省轮胎修造厂、长津电机厂、黄河冶金设备厂、兰铁车辆配件厂都在原地内发展。兰州胜利铁厂污染严重,需搬出市区。省广播器材厂生产电视机、向西扩建。文化造纸厂污染严重,应迁往原料地建厂。兰州卷烟厂、长虹电焊条厂要抓紧解决粉尘治理。红山根开辟地方工业区、铁路新村街道冶炼厂、油脂化工厂、自银路制桶厂迁到这里。

(2)对外交通

①铁路:兰州是西北铁路交通枢纽,陇海、包兰、兰新、兰青四大干线交汇于兰州。兰州枢纽(焦家湾站至河口)全长46公里,9个车站,5个市郊列车乘降所,39条专用线、1条阿干支线。市内铁路,公路平交27处,立交11处。铁路占地面积6.21平方公里。

规划解决下列问题:

a.四大干线交汇于兰州,东西仅有一条出口,难以四通八达,更不利于战备。兰州周围尚需建设北环线和南环线。

b.兰州东站至西站1985年需要通过能力76对;西站至河口需95对。兰州西站,驼峰解体能力1400车,不能适应,需扩建为三级六场,拆迁量较大。

c.陈官营至西固城区间线路,纵坡达12%。,需改建,纵坡降为6%。

d.兰州铁路干线把市区分隔成南北两块。适当扩大现有立交桥外,尚需增建立交桥10处。

②公路:西兰、兰新、兰银、兰青、甘川等公路交汇于兰州。兰州是甘、青、新公路交通枢纽。现有主干公路15条711.4公里,县乡公路4条116.5公里。兰州至山西大宁的干线公路正在施工。

规划需解决下列问题:

a.主干公路需达到二级公路水平,路基加宽到10米~12米。县乡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水平。

b.兰州对外的公路出口,每个方向都应增为两个以上出口,在外围形成环路。

c.公路与铁路,有条件时改建为立交。

③航运

兰州至靖远为五级航道标准,可通行驳船50吨~300吨。规划修建中心客运码头和西固、七里河、东岗、沙井驿等几处货运码头,货运吞吐量20吨/年。需建造船厂1处、航运基地1处,需占地13公顷。

④航空

兰州现有两个机场。中川机场是二级机场,跑道3000米,通达国内各大城市,机场离市区65公里,规划建高速公路联系。拱星墩机场为不合格的三级机场,占地1.83平方公里,对城市建设影响较大,暂保留为战备备用机场,将来迁出市区。

(3)仓库区

市区现有国家储备仓库1个,物资转运仓库5个,生产与生活资料仓库134个,特种用品仓库16个,共156个。规划作以下调整:

①城关区焦家湾地区,主要为焦家湾火车站中转仓库和农副产品仓库。徐家湾地区主要为建筑和市政工程仓库。红山根地区主要为国防工业仓库。

②七里河区龚家湾、土门墩、穴崖子地区主要为西站货场中转仓库和国家储备仓库,物资转运仓库、省商业、粮食和煤炭仓库。

③西固区陈官营地区主要为中转仓库和盐库、粮库、市物资仓库。

④安宁地区主要是汽车运送物资的转运仓库。

⑤考虑战备和市区安全、建议各系统在市区边缘,山沟建立本系统集中油库。同时在市区主次干道独立地段分设加油站9处。

⑥在兰州市下游桑园峡修建全市性水封式油库,库容40万立方米。

⑦五星坪油库〈6000平方米)紧挨铁路专用线和红旗机械厂,很不安全,须迁址。

⑧北滩油库、兰化罐区都在市区黄河上游,不符合战备要求,近期保留,远期搬迁。

⑨改造现有库区,增加建筑密度和层数,提高储备能力。

(4)生活居住区

市区现有生活居住区用地面积25平方公里,平均每人33·8平方米。其中2住宅用地17·6平方米/人,公共建筑用地10·6平方米/人,公共绿地1·1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4·5

平方米/人。居住水平为3·35平方米/人。

四个区的生活居住区一般在上风、上游地带,多数靠近工业区交通方便。西固区的生活居住区布置在铁路以南;七里河的生活居住区在该区东部;安宁的生活居住区在安宁三厂附近和十里店地区;城关区的生活居住区主要在旧城区。这几个居住区基本上都可以就近平衡。居住面积定额2近期4平方米/人~4·5平方米/人;远期5平方米/人~6平方米/人。

生活居住区的建设,应成街、成坊、成片地进行。住宅、生活服务设施、街坊绿地、文体活动场所、街坊道路、管线及人防设施统一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设施齐全、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规划生活居住用地35.7平方公里,平均每人42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19.8平方米/人z 公共建筑用地10.8平方米/人;公共绿地5.5平方米/人;道路广场用地5.9平方米/人)。

(5)园林绿化

①根据兰州市的自然特点,园林绿化规划与城市的工业布局、道路系统、河湖水系、建筑组群紧密联系起来,还要把近郊大片果园菜地包括到绿化布局中去。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②规划市区绿化覆盖率,1980年达到20%~30%$2000年达到30%~50%。

③规划公共绿地面积1985年达到280公顷,人均3.5平方米$2000年达到471.1公顷,人均5.22平方米。

④公园和小游园:整修五泉、自塔两个公园,扩建雁滩公园,邓家花园改建成人民公园。新建黄河桥头公园,滨河路带形公园、段家滩东湖公园、小西湖、安宁、西固、盐场等公园。规划修建18处小游园。

⑤道路绿化。东西主干道营造6米以上的绿化带,滨河路营造8米~12米的绿化带。五泉、西固公园入口处,建10米以上绿化带,其它道路栽植行道树或林带。主要干道两侧尽可能多搞前庭绿化。

⑥专用绿地。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建立稳定的绿化带。兰炼、兰化应设置50米~100米宽的工业防护林带;兰石应设置20米~40米宽的防护林带。铁路两侧要营造10米~15米宽的林带。市区较大的13条洪道两岸要营造6米~10米宽的林带。

⑦居住街坊。公共建筑以及单位庭院,要普遍进行绿化。

⑧南北两山绿化。近期规划前山部分造林面积11.4万亩。已划分给110个单位分片包干。远期规划凡宜林山地达到全部绿化。

⑨苗圃。恢复市、区原有苗圃并新辟苗圃。

⑩在城郊尽可能建立大块绿地。规划将五一山、徐家山林场改建为植物园,将白塔后山、仁寿山辟为森林公园。

⑩建立郊外休息区。由郊区公园、森林公园、人工湖泊等组成,将兴隆山、炳灵寺等辟为市区附近的游想区。

(6)市中心区和主要公共建筑分布

市中心区:东方红广场为全市性的公共活动中心。

各区均有区级公共活动中心。城关区的中央广场z七里河区的西站广场;西固区的福利路中段z安宁区的三厂厂区南干道等为各区的区级中心。

主要公共建筑分布:

①东方红广场为全市性政治、文化活动中心。广场西规划为体育馆;广场东规划为工业与科技展览馆;东北为科学宫g其他为科技、文化、机关等组成建筑群。

②火车站广场为全市性的铁路客运中心,是兰州的门户。由兰州站、邮件转运站、兰州大厦等高层饭店旅馆及商业服务设施组成的建筑群。小西湖广场为公路客运中心,由长途汽车站、旅馆商业等服务设施组成建筑群。

③庆阳路、中山路、张掖路、酒泉路为全市商业服务中心。

④南昌路以北为省级机关和大军区所在地、中央广场以北为市级机关所在地。

⑤天水北路以东为科研中心区、安宁区高等院校较集中,将逐步形成科研、教育中心。

⑥七里河体育场、红山根体育场为全市体育活动中心、崔家大滩做为大型体育设施的备用地。

5、市政工程与公用设施

(1)道路、桥梁、广场

①道路解决东西拥挤的办法是:打通东西主干道的卡脖子地带一一中山路、庆阳路;延伸滨河路成为第二条东西干道。改善南山战备路,疏通河北主干道,解决东西交通问题。解决南北不畅的办法是:打通316号路,拓直315号路,拉直展宽酒泉路,拓宽呆兰路,改善骆驼巷道路,疏通武威路,修建西固福利区铁路与道路立交桥,远期修建过黄河隧道。

规划道路红线:主干道40米~50米,次干道26米~40米,支路17米~20米。主干道路交叉口采用转盘形式,但应为远期修建大型立交留有余地。

②桥梁

市区现有桥梁73座,其中黄河大桥4座。城关黄河大桥将建成,规划增设青白石、盐场和安宁黄河大桥。这三座大桥建成后,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可以形成联环的四个环路。

③广场

市区现有主要广场7个,即东方红、盘旋路、解放门、铁路局、五泉山、小西湖和西关什字广场。规划增设火车站、西站、雁滩公园、南关什字、安宁、西固福利区和中央广场。并规划在每个黄河桥建立桥头广场。

(2)公共交通

1985年前公共汽(电)车增加到480辆,平均每车服务城市人口1700人,公交线路增加到24条。远期公共汽(电)车增加到565辆,公交线路增加到35条,线路长达171.4公里,平均每车服务城市人口达到1433人。

(3)给水

1980年前完成西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增加崔家大滩地下水源地,新敷设给水管道50.5公里,使全市供水能力在1985年提高到150万吨/日。远期考虑西固水厂三期扩建工程,并使市区输水干管网环接起来。

(4)排水

1985年前敷设污水管道90公里,扩建兰化、兰炼及七里河污水厂,新建城关区雁儿湾和盐场污水处理厂。远期考虑逐步形成市区完整的污水处理和排除系统。

雨水排除:1985年改善低洼地区,增加排水设施,加强维修,解决排除不畅和雨污合流的状况。城关区排水工程力争在1982年基本建成。十年内新建十个排雨系统,敷设雨水管道100公里,远期考虑逐步形成完善的雨水排除系统。

(5)供电

1985年前新建连城电厂、扩建西固热电厂。

简化电压、分区改造电网。市区内实施10千伏供电。远期考虑取消35千伏和6千伏两级电压,只保留10千伏、110千伏、220千伏三个电压等级,并将有330千伏、500千伏高压线路通过市区外围。

总的设想是:市区四周山麓是高压或超高压电网,主要变电站都在城市边缘,110千伏形成高压电力环网,放射形送入各变电站,再用10千伏配电线路送给用户,确保市区安全供电。

(6)电讯

1985年前新建西固、盐场、东岗三个电话分局。远期进一步扩建电信局所,并将电讯主要干线埋在地下,逐步形成现代化的电讯系统。(7)防洪对现有37条洪道加强管理和维修,确保排洪通畅。恢复打通崔家大滩、马滩、雁滩的南河道。加固维修沿河堤坝,要求市区沿河堤坝设防能力为6500立方/秒,河滩堤坝设防能力为4500立方/秒。

6、公共服务设施

(1)教育

1985年前,扩建中学2所,迁建3所、新建3所;扩建小学16所,迁建6所,新建6所;新建托儿所、幼儿园9所。

(2)文体

1985年前,改建影剧院2所,新建影剧院4所,新建省图书馆、省体育馆和新华书店,整修红山根体育场,新建灯光球场、游泳池各3处。筹建新闻、科技电影制片厂和兰州市青、少年宫。

(3)医疗卫生

1985年前,恢复和扩建专科医院2所,新建专科医院5所,新建省医疗器械设备厂,并建立4个环境保护监测站。

(4)商业

1985年前除对现有网点进行调整充实外,尚需新建网点54个。同时为适应开放城市的需要,规划兴建国际旅行社、黄河宾馆、国际友谊商店和大型商场。

7、人防战备

(1)兰州被认为是地处"反修前哨",是战时必须确保的城市。平时发展经济,战时保护经济,是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任务。

整个城市布局,必须考虑人防战备,使兰州逐步建成一个能打、能防、能机动、能生产、能生活的战斗城市。

(2)市区地下人防工程,1985年前规划了10座山,20个战备山洞,22条地下主干道,13条连接通道,9个战斗片。各类工事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

2000年修建南、北两山东西向的穿山电车道;拓建几处过黄河隧道;延伸和新建地下干道;主要广场和重要公共建筑内修建作战与疏散的出入口等,有条件时修建东西向的地下铁路,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人防战备系统。

(3)充分考虑地上的各种设施人防战备的要求。

8、环境保护

(1)兰州市区污染严重,必须从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做到三年基本控制,五年基本治理,十年大见成效,使兰州成为一个清洁的城市。

(2)对市区内有"三废"污染的工矿企业,限期做出治理"三废",综合利用或搬迁的计划,并按期检查落实。新建工业、科研项目必须实施"三废"治理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方针。

(3)凡未改造的锅炉,限在今冬取暖前全部改造好,不进行改造的,一律不准点火。组织好冬季民用无烟煤的供应。1985年使全市消烟除尘率达到80%以上。

(4)改变燃料结构,逐步采用电力、油类、煤气代替煤炭。1985年使居民用汽率达到100%。采取区域供热的办法,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5)进一步搞好城市E生。年底前提出清洁城市的规划。

9、郊区

(1)农业:近郊以蔬菜瓜果为主,搞好多种经营,远郊以粮食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农田基本建设。大搞以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逐步实现川、台地园田化、坡地梯田化、旱地水利化、山地森林化,并做到田、路、渠、林四配套。

(3)郊区要大力发展水利事业,改变干旱面貌。规划十年内兴修"引大入秦"和红古区享堂到海石湾的两项大型水利工程,新修小水库7座,提灌工程64处,1985年灌溉面积达到209万亩。

(4)郊区还要大量植树造林,力争在12年内使荒山基本绿化。

(5)农业机械化。规划198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机械化程度,近郊达到80%~90%;远郊达到70%左右。力争1985年实现全部机械化。

(6)建设新农村。要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建设新的居民点。

10、小城镇

(1)为了严格控制城市规模,合理布局工业,建设一批小城镇。海石湾规划为以炭素工业为主的小城镇。八宝川地区,分别建立窑街(以煤炭为主)、连城(以铁合金为主),河桥(以铝加工工业为主)3个小城镇。阿干镇以煤炭为主,中堡以水泥、化工为主。水车湾以轻、化工为主,花庄以食品工业为主,河口以轻纺和铁路枢纽为主,新城以国防工业为主,分别发展成小城镇。永登、榆中、宗兰为发展支农工业和地方工业为主的县城。

(2)各小城镇要合理布置生活居住区。要考虑水、电、道路等市政工程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3)根据中央(1978)13号文件的规定,采取鼓励企事业单位到小城镇定点,职工到小城镇安家落户的政策。

兰州市总体规划仅仅是一个战略规划,要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还必须搞好近期规划和详细规划。

必须把详细规划纳入国家与地方的国民经济计划,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使城市的各项事业有计划、按比例、高速度地发展。

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总体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矛盾,必须经常调查研究,对规划不断进行补充和修正。

2003—2020年菏泽城区规划文档_含图_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2009年09月28日来源:网络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突破菏泽”战略,并结合撤地设市后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整合区域空间资源,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2003年7月份以来,我市委托同济大学陈秉钊教授主持编制了《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于2004年2月和10月先后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纲要论证和专家评审,并通过《菏泽日报》、菏泽市城市规划展、市规划局规划网页、规划公示栏等形式进行了批前公示。2004年12月17日,菏泽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规划》进行了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4月29日,省政府以鲁政字[2005]119号文件,对《规划》进行了批复。按照批复意见,2005年底,市规划局会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组对《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并按法定程序进行了备案。 为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将规划落到实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全省城市规划行业推行“阳光规划”的意见》(鲁建发 [2002]12号)、《菏泽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审批的通知》(菏政发 [2003]26号)等规定,经市政府批准,现将《规划》再一次进行公示,请认真遵守并进行监督。 菏泽市规划局 二〇〇六年三月 第一章 城市现状概况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下辖定陶、曹县、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八县和牡丹区、开发区,总面积为12228平方公里。 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期限 一、发展目标 把菏泽建设成为以能源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结构合理、商贸旅游繁荣、生活环境宜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三大基地”,即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全国重要的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商贸流通基地。 二、规划期限 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1、总人口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总人口为940万人,2020年总人口为1010万人。 2、城镇化水平预测 规划2010年菏泽市城镇人口330万人,城镇化水平35%;2020年城镇人口505万人,城镇化水平50%。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体系等级规模分四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市域二级城市、重点建制镇、一般城镇。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菏泽市的城镇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能源工业型、旅游商贸型、工业商贸型。 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以菏泽城区为中心,以定陶、巨野、曹县、郓城、东明、单县、鄄城、成武为二级城市,沿日东高速公路和新石铁路为东西发展轴,沿京九铁路为南北发展轴,辐射带动市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市域交通体系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分解

吴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简要说明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1.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城市发展远景。 2.规划范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 即行政辖区范围,含10镇和5街道,总面积848. 5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市区总体规划范围) 包括梅箓、海滨、大山江、塘尾、博铺五个街道的行政辖区范闱;鉴江西岸振文镇的奇艳、湖塘、低洞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北部长岐镇的硝山、大坡仔、邱屋三个行政村的村域范围;市区以南围海造地区域。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113. 13平方公里。 二、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1.城市发展目标 粤西地区重要的滨海休闲城市;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城乡和谐、宜产宜居、生态文 明的现代化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 近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 5%,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当年价)达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0863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 : 47 : 38o 2011年至2020年期间,预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10%,到2020年达到24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0078元,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2: 43: 45。 3.产业发展方向 ——转移类工业:引入珠三角未来需要逐步转移出来的产业,将电器制造业(以家电制造为核心)、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以计算机制造为核心)、纺织业、服装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作为重点引进的工业类别。

——资源优势型产业:依托滨海地区风力资源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利用周边农村地区的生物质,发展再生能源工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依托黄坡较丰富的玻璃砂, 发展玻璃制造业。 ——固有的传统工业:做大做强己经具备-定优势的糖酒(食品)机械设备制造、羽绒加 工、网具制造、塑料拖鞋制造业。 ——休闲度假产业:发展以海洋沙滩为特色,以休闲、度假为主要业态的旅游产业。 ——房地产业:近期禁止在城区建设单家独院式房屋,为商品房地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远期,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打造“旅游+地产”的房地产发展模式。 ——商贸物流业: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国道以及拟建的铁路站场,发展专业市场和公路 物流业。 三、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至2020年市域城镇分为3个级别: ——吴川中心城区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包括吴川市区的5个街道,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万人左右。 ——塘缀镇、黄坡镇、吴阳镇三个中心城镇和长岐重点发展镇是吴川市的二级城镇, 规划到2020年,四个镇的城镇人口分别达到8万人、10万人、5万人和5万人。 ——覃巴、振文、浅水、兰石、樟铺、王村港6个-?般建制城镇为吴川市的三级城镇, 城镇人口规模均在3万人以下。 2.城镇职能结构规划 吴川市城镇体系职能划分为综合型、工贸型、旅游型、集贸型四种类型,详见下表: 吴川市城镇职能一览表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的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的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和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和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和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的洲际航空门户和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修编 有奖问卷调查 一、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了解程度及评价 1、您对菏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2、您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城市规划或城市建设的信息(可多选) A、报纸 B、电视 C、网站 D、政府文件 E、会议 F、从别人那里听说 G、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觉得近年来菏泽市城市建设怎么样? A、很好 B、较好 C、一般D较差E、很差 4、您对菏泽市的工业布局一一菏泽市城东工业园(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区(牡丹工业园区)的看法是? A、合理 B、不合理,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5、在您日常出行、工作、生活中,与哪个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A、济宁 B、济南 C、郑州 D、商丘 E、徐州 F、濮阳 G、开封 H、其他______________ 6您到这些城市的主要目的: A、工作需要 B、探亲访友 C、购物休闲 D、交通换乘 E、其他 7、您觉得菏泽城区应重点向哪个方向拓展? A、向东 B、向西 C、向北 D、向南 E、主要致力于现有建成区的提升改造 8、您认为菏泽目前旧城改造进行得如何?

9、您认为菏泽目前新区建设进行得如何? A、好 B、不好,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不好说 10、您认为目前菏泽市建设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多选,限选三项) A、大力发展工业 B、加快住宅建设 C、改善城市交通 D、增加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E、加快新区建设 F、加快老城区改造 G、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等开敞空间H、保留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 I、保护生态环境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菏泽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 II、您认为近年来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速度怎样? A、最快 B、较快 C、一般 D、较慢 12、您认为菏泽与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周边城市相比发展的优势有哪些?(可多选) A、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 B、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发向上 C、石油化工基础较好 D、煤炭资源丰富 E、林业资源丰富 F、牡丹特色产业优势突出 G、农业基础较好 H、生态环境优越 I、城市建设品质较好J、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您对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支持菏泽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有关 政策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4、您对巨野-东明产业长廊的了解程度: A、了解 B、部分了解 C、仅听说过 D、一无所知 15、您认为巨野-东明产业长廊有哪些优势(可多选): A、煤炭资源丰富 B、石油化工 C、交通便捷 D、产业基础较好 E、农林业资源丰富 F、现有城镇发展基础较好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 年-1972 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一)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革、市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质、山洪等自然条件;又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工商业、文教、卫生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二)规划说明: 1、规划原则 (1)概貌:兰州市有八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山、北有白塔山,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谷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山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 ①根据国家工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一。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构成城市的骨路。社会主义工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甘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心,又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甘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一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用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用。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用地的原则布置工厂、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足城市人民(首先是工人)生活需要及文化需要的足够设备(如自来水、下水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创造劳动人民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3)建设实施的原则、步骤: ①根据工业建设计划和国家投资能力,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第一期先建设西固城、七里河两个工业区和大洪沟以西、旧城以东的地区,并逐渐将黄河以南三块平地建设起来。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 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区下风向-西北区吴店镇北。市开发区原则上不再上化工项目。确保主城区空气质量为良达300天以上的优良传统能继续发扬。统筹发展市域内纺织服装项目,能搬则搬,统一规划在开发区纺织服装工业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因其劳动力密集特点,提升市开发区人气。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布局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通州、顺义、亦庄、怀柔、密云、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大兴、房山、昌平、延庆、门头沟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指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通州综合服务中心、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 在“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中心城是北京政治、文化等核心职能和重要经济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其范围是上版总体规划市区范围加上回龙观与北苑北地区,面积约1085平方公里。 新城是在原有卫星城基础上,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具有相对独立性。规划新城11个,分别为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镇是建制镇的简称,是推动北京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重点镇和一般镇。 第二节次区域的划分与发展策略 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定次区域,通过对次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 次区域的划分

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划分四个次区域,并进一步划定管制区。 (1)中心城次区域:即中心城的规划范围(不含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2)东部次区域:包括通州、顺义、亦庄以及怀柔、密云、平谷等的平原地区。 (3)西部次区域:包括大兴(除亦庄地区以外地区)、房山山前平原、丰台河西地区、门头沟山前平原、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不包括回龙观、北苑北地区)的山前平原、延庆平原以及石景山五环路以西地区。 (4)山区次区域:包括怀柔北部山区、密云北部山区、昌平北部山区、门头沟西部山区、房山西部山区、延庆山区。 次区域发展导则 中心城次区域以调整优化和提高为主,重点进行城市环境整治、交通疏理、基础设施改善,合理控制建设强度,逐步疏解人口与产业,完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以高端服务、金融保险和文化旅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提升城市职能中心品质。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旧城,进一步划定旧城管制区。 东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点发展的地区,也是北京面向区域,联系天津、河北等省市的重要地区。通州、顺义和亦庄地区是承接中心城人口、职能疏解和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积极引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向该地区集聚,并在公共服务、居住配套以及相应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形成北京第二产业集中发展的区域。实施以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公共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密云、怀柔和平谷的平原地区建设为首都国际交往服务的重要外事活动基地,开发旅游休闲、会议培训和生态农业,可适当发展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应与生态环境充分协调,防止高密度连片发展。 西部次区域是城市未来重要的发展地区,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引导高新技术研发与服务、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以优化、整合、完善现有的发展空间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引导高品质、组团式集约发展,防止高密度连片开发。 山区次区域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菏泽市城市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城市规划基础信息材料的收集、研判。 1、气象因素。气象因素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厂址的选择、广房的设计,还是原料储存、制造、产品保管和运输等个环节,都受温度、湿度、降水、风、日射等气象条件的影响。工业项目,尤其是有废气污染排放的工业项目要布局在城市的下风向。菏泽的主导风向是东南偏东。建议气象部门绘制菏泽市风向玫瑰图,市规划领导小组应仔细研判菏泽风向基础资料,吸收气象局相关专业人员参与规划工作。 2、人口资料。市区人口的准确资料也很重要。建议人口部门、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市区人口资料。 二、主城区发展突出特色-花城水邑。提出并广为宣传城市口号-“牡丹之都幸福菏泽”。城市的居住、办公、金融、文化区应布置在牡丹园周边,重点发展赵王河沿岸。打通城区三大水系-赵王河、环城河、万福河,使之具备游船通航条件,赵王河上下游打通,与洙赵新河相连,可以直通运河。既可以使水体流动,又可以打造“江北水乡”旅游品牌。以赵王河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契机,打造赵王河风情带。水是城市的灵魂,凌解放(笔名二月河)说“水不仅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范围内的经济问题,更是国

民经济之大要,是国家和人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经济资源、社会生活资源、民生资源和文化发展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幸福指数最核心的要素。” 在G220、G327、日南高速、日东高速围成的长方形区域内构筑新市区-菏东新区。自庞楼至金星庙村,沿河建设高标准双向8车道观光公路和观光步道。公园建设向张集村以东继续延伸。为带动新市区发展,市行政中心迁移至上海路与赵王河下游交汇处,赵王河以北,张油坊村附近,此处依托赵王河道,开掘大型湖泊至黄河路。市开发区行政中心迁移至万福河北庄庄村附近,带动铁路南区域发展。拉大城市框架,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区。 大堤以内的老城区划为传统商贸区,突出老城传统特色。建议环城河以内区域统筹开发,建设曹州古城,发掘曹州古文化,汇聚非遗传承人,大力推出曹州古城游。西区-高新区重点发展三新产业“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 北区建设大学城,争取省教育厅支持,与省内各大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由各大高校在菏泽学院设立二级独立学院,扩大菏泽学院规模,建议菏泽学院更名为山东工业大学,提升办学档次。 市开发区黄河路以南,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园、纺织服装工业园、创意产业园。关停或搬迁所有化工项目至主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