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合集下载

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护理工作指引

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护理工作指引

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护理工作指引一、本文概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血糖患者在我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对于这部分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还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因此,本文旨在为高血糖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护理工作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指引,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进行临床护理实践,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本文将全面介绍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监测方法、血糖控制目标、胰岛素使用技巧、饮食与运动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护理工作指引。

本文还将强调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事项,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通过本文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期望能够帮助广大医护人员更好地掌握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二、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原则对于高血糖患者在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我们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手术类型和风险等级,制定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一般情况下,术前应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的范围内,以减少手术风险。

持续血糖监测:在围手术期内,对患者进行持续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胰岛素治疗优先:对于需要控制血糖的患者,优先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手术需求,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

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血糖过高。

预防低血糖:在控制血糖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低血糖的发生。

低血糖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要合理调整胰岛素用量和饮食,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ppt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ppt

06
术后血糖管理 指导
Postoperativ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guidance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1. 有效监测血糖水平: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血糖监测,确保血糖在安全范围内。术前血糖的控制可通过规范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实现,术中 的血糖监测需有专人负责,及时调整胰岛素治疗,术后血糖监测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异常。
3. 监测结果的处理:根据术后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血糖偏 高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胰岛素剂量、调整饮食控制或使用其他药物降低血糖。 对于血糖偏低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补充糖分的措施,避免低血糖带来的不良影 响。定期复查血糖水平,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血糖管理效果。
血糖恢复规律
1. 消化系统对血糖的影响:手术期间,消化系统的功能受到抑制,导致食物的吸收速度减慢。血糖恢复规律表明, 在手术后早期,由于饮食受限以及机体代谢的变化,血糖水平常常较低。随着术后天数的增加,消化系统逐渐恢 复其正常功能,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也逐步增强,从而导致血糖水平的上升。因此,在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中, 需根据手术后的时间点以及患者的营养需求,适时调整饮食控制和胰岛素的使用。 2. 应激反应对血糖的影响:手术是一种身体的应激状况,会引起机体内分泌和代谢的变化,进而影响血糖水平。 在手术期间,机体会分泌一系列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此外,手术刺激 还会引发炎症反应,释放炎症介质,进一步增加血糖水平。因此,在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 血糖水平,并根据其应激状态和相关激素水平,进行调整和干预,以避免出现过高的血糖水平。
3. 术中连续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列举术中连续血糖监测的注意事项,如监测 设备的正确佩戴和操作、伤口周围皮肤清洁的方法、监测数据的准确录入等。 强调医务人员在术中连续血糖监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确保监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患者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而当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时,他们的血糖管理问题将变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加速康复过程,并提高手术结果的成功率。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策略和注意事项。

1. 手术前的血糖控制在手术前的准备期间,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手术的风险。

这意味着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通常是在空腹时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小于7.8mmol/L。

如果患者血糖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例如增加胰岛素用量,或者调整口服药物的剂量。

2.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血糖管理在手术和麻醉过程中,有效的血糖管理对于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以稍高一些,以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建议将血糖维持在7.8mmol/L至10mmol/L之间。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的能量供应,同时避免低血糖所带来的风险。

3. 术后血糖管理术后恢复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关键时期。

手术后,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

因此,密切监测血糖值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根据患者需求,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或口服药物剂量,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在术后恢复期间,病情监测和合理的饮食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4. 围手术期的注意事项除了血糖管理策略之外,糖尿病患者在围手术期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患者应该提前告知麻醉师和外科医生自己患有糖尿病,以便医生可以更好地制定手术和麻醉计划。

其次,糖尿病患者要确保饮食和药物管理正常,避免造成手术延迟或并发症的发生。

最后,在术后康复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控制饮食,适度运动,定期监测血糖。

总结起来,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管理至关重要。

在手术前,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手术风险。

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临床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临床应用

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临床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恢复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精细化管理的出现和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中,其临床应用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个体化、定制化的医疗管理模式,该模式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全方位、全周期的管理和监护,旨在实现病人最佳的疾病管理效果。

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中,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精细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中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手术类型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等方面,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病人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精细化管理注重全周期的临床监测和管理。

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阶段,通过临床监测和管理手段,包括血糖监测、药物监测和合理的营养支持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病人的血糖水平稳定在安全范围内。

精细化管理强调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中,包括内分泌学医师、麻醉学医师、营养学医师等多个专业的医疗团队共同参与。

通过各专业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制定全面、科学的治疗方案,确保病人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

精细化管理注重病人自我管理的培训和指导。

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中,精细化管理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病人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掌握科学的饮食调整和血糖监测方法,提高疾病管理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新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新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糖尿病病人在疾病、麻醉、手术创伤等应激情况下由于内分泌调节的异常、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以及胰岛素抵抗的增加都会使血糖大幅度的波动,围手术期血糖的控制对术后病死率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有着重要影响。

目前关于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水平仍存在争议,但均强调术前强化控制血糖,及时监测血糖变化,选择积极的降血糖治疗模式(提倡胰岛素治疗):择期手术空腹血糖6~8 mmol/L(7.8mmol/L以下),大、中型手术中血糖5mmol/L~11mmol/L,术后血糖5mmol/L~l0mmol/L,机械通气患者血糖7.8mmol/L~10mmol/L。

一、术前评估和处理:评估:(1)避免临床上显著的高血糖或低血糖事件的发生;(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预防酮症酸中毒;(4)达到较理想血糖水平,术前血糖应控制在6.0~8.O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

处理: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术前1~2d停用长效胰岛素,改为预混胰岛素,一日2次,或三餐前使用短效胰岛素以稳定血糖,需进行一日多次的血糖监测;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术前2d~3d停用长效磺脲类药物,短效磺脲类、其他胰岛素促泌剂及二甲双胍可使用至手术前夜或手术当日。

手术当日禁食,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者起床时给予半量注射,一般不使用短效胰岛素。

如果患者FBG超过11mmol/L,可给予1/3~1/2量的短效胰岛素。

等待手术期间,应每2小时测一次血糖。

二、术中血糖控制:最近的研究表明:强化血糖控制组(血糖81mg/dl~108mg/d1)病死率明显高于传统控制组(血糖<180mg/d1),死于心血管病因的比例更高;因此,一般建议,术中患者血糖应控制在5.0~11.0mmol/L,对于手术时间预计大于2h、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选用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或极化液持续静脉输注。

胰岛素的用量为2U~4U/h,术中可输注5%葡萄糖液100-125ml/h,以防止低血糖,需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葡萄糖与胰岛素的比例。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波动的原因
1 压力反应
手术和围手术期的压力反应会导致血糖波动,在手术期间需要特别注意。
2 饮食限制
手术前需要禁食,而术后可能需要调整饮食,这些变化会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
3 药物使用
手术期间可能需要使用药物,如全麻药物、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会干扰血糖控制统可以提供实时的 血糖数据,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 糖控制情况。
胰岛素和降糖药物
通过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 可以控制血糖波动,保持血糖稳定。
硬件设备和技术支持
现代医疗设备
新型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为患者血糖管理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便利。
智能手机应用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实时监测血糖数据,并提供个性化建议。
1
术前准备
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血糖水平和糖尿病控制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
2
手术期间
监测血糖水平,根据需要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
3
术后管理
持续监测血糖,确保患者血糖稳定,并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
持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
血糖仪
使用血糖仪可以随时监测患者的血 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连续血糖监测
患者血糖管理的优势和挑战
1 优势
有效的血糖管理可以改善手术结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住院时间和治疗成本。
2 挑战
个体差异、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等因素会影响血糖管理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本演示将介绍患者血糖 管理的方法和优势,并探讨其挑战。
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1 优化手术结果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感染、延长手术耐受性,提高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护理课件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护理课件
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认知和配合度。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
01
进一步研究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的最佳实践和标准化流程。
技术创新
02
利用先进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
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国际合作
03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外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的先进经验和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护理 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策略 •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护理实践 •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案例分享 •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护理研究进展
01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的重要性
高血糖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感染风险
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
深入研究围手术期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护理 方案提供依据。
新型护理手段的探索
积极探索新型的护理手段,如中医护理、康复护理等,以提高围手 术期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护理、营养等多方面的知识,为围手术 期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评估指标
制定合理的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 理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括血糖
控制效果、护理效果等。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观察法、 量表评价法等,对护理效果进行
全面评估。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围手术期患者 血糖管理护理实践进行持续改进 ,提高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04
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介绍
护理操作流程与规范
操作流程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降糖方案-手术前
入院前使用胰岛素 的患者:
人院前血糖控制良 好,可在入院后维 持原胰岛素治疗方
案不变
入院前血糖控制不 佳,可改用基础一 餐时胰岛素治疗方 案,使血糖值达到
控制目标
围手术期降糖方案-手术前
入院前使用胰岛素泵 (CSII)的患者:
若血糖控制良好则可在 入院期间继续使用胰岛
素泵。
院前分别监测1次 血糖
血糖控制目标
血糖控制目标分层(mmol/L)
血糖
一般控制
宽松控制
空腹血糖(FBG)/ 6.0-8.0 餐前血糖(PMBG)
8.0-10.0
严格控制 4.4-6.0
餐后2h血糖
8.0-10.0
(2hPBG)/不能进
食时的随机血糖
*: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
8.0-12.0*
血糖监测方法
血糖仪床旁快速监测指血
血糖(毛细血管血糖)适用 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者。
危重患者及手术时间长、 创伤大的术中患者使用动 脉血气即时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频率
正常饮食者:监测 空腹血糖、三餐后 2h血糖和睡前血糖
禁食者:每4~6小 时监测1次血糖
手术中:每1~2小 时监测1次血糖, 手术开始时应每小
既往已有明确 糖尿病病史的
手术患者
年龄>65岁、 病程>5年
既往频繁低血 糖发作史
合并心脑血管 疾病、糖尿病 肾病、糖尿病
神经病变
手术患者情况
既往无糖尿病 病史的手术患

高龄(年龄 ≥80岁)、有 严重的围手术
期焦虑紧张,
以及合并恶性 肿瘤、单或多 器官功能不全、
严重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实行安全 、 有效的血糖管理办法
血糖控制中除确定目标血糖外 ,实现这一目标 的安全 、 有效管理方法是另一关键问题 , 它包含实 现目标血糖控制和防止低血糖 。有回顾性研究显 示 ,血糖控制中的波动或变异 , 是危重患者病死率 更敏感的独立预测因素 ,且其预测性比平均血糖更 强 。外科和创伤患者调查表明 ,血糖的变异性增大 与外科重症患者死亡率显著相关 。这些临床证据 提示 ,减小血糖控制中的变异性 , 可能是今后更需 关注与探讨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 ,才可能既有效 控制血糖 ,又防止危害性低血糖的发生 。控制草案 应具有易操作 、 控制平稳 、 减少胰岛素用量不当的 概率等 ,调整时应兼顾当次及前次血糖水平的比变 化 ,注意患者及疾病状态 、 营养供给等影响因素 ,计 算机程序化血糖控制可能成为今后实现目标血糖 管理的方向 。此外 ,病情严重者采用普通胰岛素持 续静脉注射的方式也有助于实现血糖的平稳控制 , 在病情稳定后 ,视血糖水平和饮食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或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 。胰岛素制剂的选择也 可根据情况选择餐前胰岛素 、 中长效胰岛素或基础 胰岛素 ,如甘精胰岛素 , 但密切监测调整中的血糖 浓度是安全控制的保障 。总之 ,不论胰岛素用静脉 持续输注还是间断皮下注射 ,保持血糖水平平稳应 视为控制原则 ,避免大起大落 — — — 这在重症患者和 手术后早期较为多见 。
213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 CG M S)
,他们将血糖严格控制在 414 ~ 611mmol・
L 的患者 , 较传统血糖控制 ( 1010 ~ 1111mmol・
- 1 - 1
L
) 组患者血源性感染 、 急性肾衰竭 、 多神经病变
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 医院病死率下降
34% ,这一明显改善手术患者预后的临床单中心研
[5]
。当手术前长时间
血糖接近 813mmol・ L
- 1
,而不应将血糖严格限制于
禁食的处理得到了纠正 ,取而代之的是口服或输注 一定量的含糖液体 。此外 ,临床中也须注意某些治 疗 (如皮质激素 、 生长激素 、 生长抑素等应用 ) 对患 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
314 重视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
正常范围 ,以防止低血糖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根 据以往的研究和近期报道 ,围手术期实现这一目标 下的血糖管理应是可行的 。
[1]
传统的血糖控制目标为 ≤1010mmol・ L 或≤
- 1
1111mmol・ L
- 1
,基于一些临床调查和研究 , 近年来
目标血糖值开始降低 。除鲁汶研究认为应将血糖控
-1 制于正常范围 ( 414 ~611mmol・ L )外 ,国际上多数
。但有关心脏手术中强化血糖控制的研
究却显示有增加死亡和卒中发生的风险 。对于急
者的比例明显升高 。新近的 M eta 分析结果也显 示 ,强化血糖控制未能改变病死率 。上述结果对鲁 汶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质疑 ,也表明在血糖控制改善 预后方面的证据 ,特别是将目标血糖控制于正常化 的证据至今仍是不充分的 。 尽管血糖严格控制存在着很大争议 ,但应激性 高血糖处理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常见临床问题 。而 实现围手术期和严重疾病期间血糖的控制有赖于 以下几个方面 。
结果显示 : 强化血糖
- 1 控制组 (血糖 415 ~610mmol・ L ) 90d 病死率明显 - 1 高于 传 统 控 制 组 (血 糖 810 ~ 1010mmol ・L ,
2715%对 2419% , P = 0102 ) , 死于心血管病因的比
例更高 ; 新发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比 例、 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未见差异 ; 强化血糖
2 血糖监测中的影响因素
肾上腺轴 ( HPA )兴奋增加 ,众多胰岛素负调节激素 分泌增加 , 包括糖皮质激素 、 胰高血糖素 、 生长激 素、 儿茶酚胺等 , 可直接使血糖升高并抑制胰岛素 的作用 。
11112 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 参与血糖增高的细
围手术期血糖水平常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 而改变 ,加上治疗的干扰 ,使血糖波动较大 ,增加了 控制难度 ,而短时间内反复快速血糖监测成为非常 重要的环节 。在实施各种血糖控制方案时必须具 备严格的血糖监测措施 。 常用于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方法有 :
211 静脉血浆 /血清糖 (VPG)测定
α ( TNF 2 α) 、 胞因子有肿瘤坏死因子 2 白细胞介素 2 1
(I L2 1) 、 白细胞介素 2 6( I L2 6 )等 。研究证实 ,多种细
胞因子所组成的网络可以对胰岛素作用产生影响 , 并在应激性胰岛素抵抗 ( insulin resistance, IR ) 的发 生中起一定作用 。
- 1
专家评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C lin ica lM e d ica tio n J o u rna l
控制血糖水平 ,以后可根据情况予以调整 、 减量 。 术前长时间禁食 ,会使体内糖类的储存及其代 谢发生改变 ,饥饿下糖原分解与脂肪动员的加速使 围手术期血糖变化更加明显
[2 - 3]
本采集与检测耗时耗力 , 并不适合频繁血糖监测 , 常作为诊断 、 校正和与其他结果比对的监测方法 。
212 毛细血管全血糖 ( CB G)测定
采用便携式血糖测定仪实施血糖监测已成为 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主要方法 ,其原理大致分为发 射光化学法和电化学法 。由于目前市场上提供的 简易血糖监测设备种类繁多 , 操作方法不一 , 各种 血糖试纸含药浓度不同 , 检测方法不同 , 影响因素 也不同 。因此在使用简易血糖仪检测血糖时应注 意: ① 严格按设备要求操作 ,避免操作误差 ; ② 定时 抽取静脉血与实验室结果相比较 ; ③ 定时对设备进 行校对并及时升级 。
的还是严格 (强化 ) 的血糖控制目标均不合理 , 须 重新定义 。为此 , 严格控制的对照研究 , 以及对亚 群体深入探讨等仍然是需要的 ,这有助于明确血糖 控制的合理目标 , 操作性较好的控制方法 , 以及需 要控制的对象等 。
【 参考文献 】
[ 1 ] Furnary AP,W u Y . Clinical effects of hyperglycem ia in the cardiac surgery population: the portland diabetic p roject[ J ]. Endocr Pract, 2006, 12: 22 226. [ 2 ]Vanden Berghe G,Wouters PJ, Bouillon R, et al . Outcome benefit of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the critically ill: insulin dose versus gly2 cem ic control[ J ]. Crit Care Med, 2003, 31: 359 2366. [ 3 ]Vanden Berghe G, Wouters P, W eekers F, et al . Intensive insulin
- 1 控制组发生严重低血糖 (血糖 ≤212mmol・ L )患
, 比静脉血糖浓
度约高 10g・ L ; 全血的血糖浓度比静脉血糖浓度 低 10% ~ 15% 。红细胞 压积 对血 糖浓 度也有 影 响 ,大多数血糖仪对红细胞压积的要求是 30% ~
55% ,超过这个范围 ,检测水平低于实际血糖水平 。 3 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循证医学及血糖管理中
2010 第 8卷 第 4期
文章编号 : 1672 - 3384 ( 2010) - 04 - 0009 - 03
专家评说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C lin ica lM e d ica tio n J o u rna l
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
【 作 者】 张彤彦 许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 100730) 【 摘
112 医源性高血糖
手术前后治疗过程中含糖液体输入过多 ,或器 官功能障碍不能代谢造成血糖升高 。一些药物也 可引起血糖升高 ,如皮质激素 、 生长激素 、 血管活性 药物 ,儿茶酚胺及噻嗪类利尿药等 。
113 糖尿病和隐性糖尿病
有糖尿病的外科患者比例增多 ,且围手术期糖 尿病患者的血糖高低与预后有密切的相关性 。值 得注意的是 ,相当一部分患者的隐性糖尿病是在围 手术期首次发现 ,这可借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帮助 诊断 。
11113 胰岛素抵抗 研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患者
目前主要用的是己糖激酶法测定 ,但静脉血标
・ 9 ・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C lin ica lM e d ica tio n J o u rna l
专家评说
2010 第 8卷 第 4期
性心肌梗死 、 急性神经系统损伤以及移植术后患者 的研究 ,亦显示出改善预后的效果 。在全球反响最 大的还 是 2001 - 2003 年 来 自 于 比 利 时 鲁 汶 研 究
1 围手术期高血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1 应激性高血糖 11111 内分泌调节异常 应激使下丘脑 - 垂体 -
可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且与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 取和利用有关 ,即应激性高血糖以外周胰岛素抵抗
( IR )为特点 。目前有关应激状态下 I R 的细胞和分
子学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认为是非单因素导致 。
要】 手术与疾病打击往往导致许多手术患者出现血糖升高 , 不论其既往是否合并有糖尿病 。临床数据显示 :
高血糖是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而应激性高血糖处理也仍然是带有共性和不容忽视的 问题 。本文就围手术期高血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血糖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的循证依 据及血糖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 。
【 关 键 词】 围手术期 ; 应激高血溏 ; 血糖控制 ; 低血糖 【 中图分类号 】 R58711 【 文献标识码 】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