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疾病钙化特点的分析研究
乳腺多发钙化对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

乳腺多发钙化对诊断良恶性肿瘤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由全数字化乳腺钼靶片中发现多发钙化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50例乳腺x线钼靶片显示多发钙化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乳腺恶性病变31例,良性病变19例。
分析上述50例钙化的特征,并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
结果:31例乳腺癌中,钙化形态一致呈细砂型或针尖型10例,钙化形态不一致,呈细短棒型或分枝状的5例,混合型为16例;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5-10个及≥10个两组病例分别为4例及27例。
上述两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
钙化颗粒的总数及是否合并肿块在良恶性疾病中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乳腺钼靶x 线片中,多发钙化的特征对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意义,n/s ≥10个、各钙化灶大小形态不一致这二个特征对恶性钙化最具诊断价值。
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多发钙化乳腺癌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92【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4-0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已占据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检查是目前诊断乳腺癌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尤其临床触诊阴性的0期癌,主要依靠乳腺钼靶片发现多发钙化而诊断。
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内钙化发生率高达30%~50%[1]。
本文主要是分析乳腺钼靶片中多发性钙化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的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收集2010年4月~2013年6月我院经乳腺钼靶摄影,发现多发钙化(参考多数学者认为乳腺x线片上钙化数/cm2>5枚可定义为多发)[2]病例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病变31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7例,单纯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2例,合并淋巴结转移5例;良性病变19例,其中纤维腺瘤2例,乳腺腺病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乳腺增生9例。
本组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8岁。
乳腺钙化的类型和意义

乳腺钙化的类型和意义补充说明:诊断早期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如毛刺状结节、簇样钙化外,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单支导管扩张等间接征象福建省立医院基本外科黄东航一、乳腺钙化的发现随着高清晰度乳腺X线摄影和高频超声技术的日益成熟,对越来越多临床未触及肿块的妇女,在检查的过程中除发现乳腺疾病各种表现外,其中约2/3的妇女乳腺内可以有钙化影。
二、钙化发生在癌细胞的表现常发生于癌细胞变性坏死区,表现为成堆的砂粒样钙化,在肿块边缘可见砂粒样钙化。
这是因为肿瘤细胞坏死后的钙化发生在浸润性肿块边缘的坏死残屑中。
所以,病变周围的钙化同样有着临床意义。
未见肿块影显示,但可见成簇的微粒细小钙化,并在钙化群中出现不规则钙化,可考虑有恶性诊断价值。
结合临床,如乳腺新增了微小钙化灶的显示,对早期检出乳腺癌有一定意义。
三、高频超声和X线摄影乳腺癌钙化的特征钙化粒小,直径10~500μm,一般不超过1000μm。
在X线摄片上,肉眼能见度约为150μm。
对致密乳腺或背景欠佳的乳腺钼靶片常需借助放大镜才能识别钙化灶。
超声仪性能的提高及高频探头的应用,可用超声技术观察微钙化。
超声在模拟为乳腺癌的低回声背景下可探测到110μm的小珠粒,而X线摄影所检出的最小珠粒是200μm。
高频超声和X线摄影对乳腺癌内微钙化检出率分别为56%和35%。
但也有报道认为B超及MRI由于其局限性,不易检出微小钙化。
钙化的不同类型和意义一、典型良性钙化1、皮肤钙化:典型者中心呈透亮改变,不典型者可借助切线位投照鉴别。
2、血管钙化:管状或轨道状。
3、粗糙或苞米花样钙化:为纤维腺瘤钙化的特征表现。
4、粗棒状钙化:连续棒杆状,偶可呈分支状,直径通常大于1mm,可能呈中央透亮改变。
这些钙化常见于分泌性病变,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和导管扩张症。
5、圆形钙化:如果是多发,可能大小不一,小于1mm者,常位于小叶腺泡中。
对于小于0.5mm的,可称其为点状钙化。
6、环形或蛋壳样钙化:环壁很薄,常小于1mm,为球形物表面沉积的钙化。
乳腺钙化的诊断与分级

钙化是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重要征象。根据 钙化的形态、分布及随时间变化鉴别其良恶性有规 律可循, 但在实际工作中, 良恶性钙化的形态特点 有一定的重叠, 两者的鉴别仍有一定难度,有时结 合病史和其它影像学方法,确诊还要依靠穿刺活检。
可编辑
成簇分布,左乳退化型纤维腺瘤: 钙化略小且较密集,注意与恶性钙化鉴别。
rge Rod-like, Plasma cell mastitis
杆状钙化,沿着导管分布,有时呈 分支状,通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当 小于1 mm和导管内原位癌的线样 钙化鉴别困难。
内的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叫导管扩张症,是导
腺泡。<0.5 mm,称为点状钙
化。
• BI-RADS2:散在的环形钙化。
• BI-RADS3或4级:孤立的簇状 钙化或新出现的或位于肿瘤
同侧的钙化。
7. Lucent-Centered
空心钙化,也叫中心透亮钙 化,呈圆形或卵圆形,1mm1cm,常见于脂肪坏死,导管内 碎片的钙化,偶见于纤维腺瘤。
脂肪性物质堆积、外溢,引起导管周围的化学性刺
和免疫性反应,导致大量浆细胞浸润。反复发作,
破溃后形成瘘管,可以继发细菌感染,长久不愈。
所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炎症。
右乳慢性炎症,导管钙化
6. Round and punctate
calcifications
• 圆形钙化的大小在0.5-1mm, 常见于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
• 这种钙化粗糙不规则, >0.5mm,通常空心样。
• 常见于放疗后或创伤后, 约30%在放疗后3-5年发生,
也被称为脂肪坏死。 • 有时需与复发的恶性肿瘤
鉴别。
二.可疑型钙化
1.无定形钙化 这通种常太钙小化或模呈糊无不能定判形断 或粗细不均匀
62例乳腺钙化灶的结果分析

采 用 G MR+ 腺 钼 靶 x 光 机 . oa n R 00 ED 乳 K dk Mi— 2 0
型专用 胶片 和 K dk单 面增感屏 暗盒 , oa 全部病 例摄乳 腺头 尾位和 内外斜位 , 部分 病例加摄 点压片 和放大片 。
岭南现代 临床外科 20 年 1 月第 8 08 2 卷第 6 Lnn nM dm l i u e , D cm e 20 , o 8 o 期 i a oe Ci c i S r r g n sn g y ee br 0 8 V 1 . . .N 6
4 31
・
专 题 论 述 ・
【 关键词 】 乳腺 ; 钙 化灶
中图分 类号 : 6 58 R5.
乳腺 钙化灶可 由乳腺 良性病 变 、 乳腺 发育 异常及 某些 类 型的乳腺 癌形成 。故定性 诊断 很重要 , 也是确 定治疗 方
沙 砾样 、 斑点 状 、 道状 、 轨 圆孔 状钙 化伴 有或 不伴 有肿块 ,
钙 化大 小不 一 , 密度 不均 ,钙化 点数 目相对 较少 , 以 同 可 时 分布在乳 腺实质 和问质 中。 隆乳 后脂肪坏 死表现 为斑点 状 钙化 , 密度较 高 。 乳腺 增生性病 变 、 导管 内乳头状瘤 或积 乳囊肿 多表 现为沙砾 样钙化 或潜钙 化 ,但 I 1例表现 为泥 沙样 钙化 , 至沿 导管 分布 ,与恶性 钙化不 易鉴 别 。纤 维 甚 腺瘤 多表现 为光 滑肿块 内局 限性斑 点状钙 化 . 但有 2例 分别伴 有泥砂 样 、 叉样 钙化 , X线 疑为 恶性建议 手术 治疗 。 轨道状 和圆孔状 钙化则 为血管钙 化 。
乳腺X线良恶性钙化判读-彭卫军

圆形或点状钙化
圆形钙化
点状钙化
• <1mm 乳腺腺泡内形成的钙化
• <0.5mm 点状钙化 • 散在分布——良性 • 新出现/较前增多、或分布在癌周围、或呈
线样/段样分布——密切随访
环形钙化
• 见于囊肿壁钙化、脂肪坏死及导管内分泌物碎片钙化 • 表现为球形表面的钙质沉积
钙乳、营养不良性钙化、缝线钙化
弥漫分布
钙化随机分布整个乳腺,常为双侧
区域分布
• 钙化散在分布于较大范围>2cm,与导管 走行分布不一致
• 这类钙化常分布于单一象限的大部分区域 或累及多个象限,需综合分析
群样分布
至少5个钙化灶聚集,分布范围≤2cm 群样
线样分布
• 呈线样走形,可有分支 • 提示钙化沉积于导管内,应考虑恶性可能 • 血管钙化和粗棒状钙化为良性
线样
段样分布
提示钙质沉积在一个或多个导管及其分支, 应当考虑在乳腺的一叶或一段内广泛存在或 多灶乳腺癌的可能性
病例
病例1
段样分布细小多形性钙化 高级别导管原位癌
病例2
群样分布点状钙化 乳腺病
病例3
肿块伴群样分布细小钙化 浸润性导管癌
病例4
区域分布细小多形性钙化 导管原位癌伴多灶微浸润
病例5
此类钙化很小或很模糊,需仔细观察, 并结合其特征性形态分布确定类型
不定形钙化
良性可能
弥漫分布
需要活检
群样 (20% 4B) 线样 (60% 4C) 段样 (62% 4C)
粗糙不均质钙化
• 此类钙化形态不规则,显著且易于发 现,有聚集趋势
• 出现在纤维化、纤维腺瘤或创伤后发 展为营养不良性钙化的区域
内容
乳腺钼靶摄影中良恶性钙化观察及BI-RADS分级对照分析

乳腺钼靶摄影中良恶性钙化观察及BI-RADS分级对照分析含笑;胡茂能;曾敏;周丽芬;刘亚;孙道聪【期刊名称】《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17)3【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中乳腺疾病良恶性钙化的特点以及与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级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98例,按照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n=31)和良性组(n=67),并按照BI-RADS进行分级,分析乳腺钙化的数量、分布、形态以及伴随征象在不同BI-RADS级别中表现.结果:乳腺钙化的不同数量、分布、形态以及伴随征象在不同的BI-RADS等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中乳腺钙化的不同特点和BI-RADS分级有着密切联系,通过对乳腺钙化的分析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对乳腺疾病患者的诊疗方案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总页数】3页(P36-38)【作者】含笑;胡茂能;曾敏;周丽芬;刘亚;孙道聪【作者单位】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影像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乳腺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在鉴别诊断乳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J], 任荣婷2.BI-RADS分级在彩超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规范化应用 [J], 朱红岩3.二维超声检查、三维超声能量成像技术和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在鉴别诊\r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 [J], 肖惠文4.UE技术联合BI-RADS评分分级在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冯军丽5.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在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超声联合纹理分析在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J], 柯红;张一新;李佳宇;安凯尔;郑雪莲;脱宸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恶性钙化是恶性吗

乳腺恶性钙化是恶性吗
乳腺疾病是每个人都必须做好预防的,近年来不仅仅是女性,容易受到有限疾病的伤害,很多男性同样会遇到这种问题,所以每个人都必须注重,对这种常识的认识和了解,采取最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下面就是关于乳腺恶性钙化的一些常识以及,预防建议。
中医认为癌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
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通过脱毒的红豆杉中
药材将硬结打散,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最终实
现“长期带瘤生存”
乳腺增生钙化是钙质沉积造成的,定期复查,有疼痛症状通过药物对症治疗即可
指导意见:
良性恶性乳腺增生钙化的差异
与良性乳腺增生钙化相比,恶性乳腺增生钙化群平均密度较低,密度及大小对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
乳腺X线片中微小钙化分布似乎无规律可循,但病理发现癌肿发生于末梢导管时,钙化可位于大片坏死组织中或癌细胞间,亦可存在于所属上级导管内或导管分叉处或相邻腺泡腔内。
上述关于乳腺增生钙化的解读中可见,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超声检查或X线检查,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预防乳腺癌的价值很大,请女性朋友务必要重视起来。
[1]
因为女性,容易发生乳腺疾病的概率更高,所以对于女性朋友而言,平时的生活当中,必须注重乳房的健康护理,如果发现乳房存在肿块或者是疼痛现象,必须及时的到医院接受最全面的检查,预防乳腺癌或者是其它乳腺疾病。
乳腺内钙化在良恶性病变中X线诊断价值

TheD ig o tc Va u fX- y f r Cac fc to n a n s i l eo Ra o l iia i n i
-- -
状钙化 , 密度 均匀 , 边缘较 锐 利 ( 3 。④ 新 月 型或 圆 图 )
孔型钙 化 : 态呈弧 形 或新 月 型 及 小 圆或 中空 圆型 钙 形
化( 4。 图 ) 3 讨 论
20 . 0 8 6月 收集 的 6 2例 乳腺 内钙化 病例 的 X线 资 料
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 以期 进 一 步 提 高乳 腺 良恶性 病 变 的
第 2 第 6期 5卷
20 0 8年 l 月 2
阿 方 学 学球(学 ) 医 版
J u n l fHe e rh Unv ri ( dclE iin o r a b iNo t iest Me i dto ) o y a
Vo1 5 .2 No. 6 De .2 08 c 0
Br a tBe g nd M a ina l e e s nin a lg ntAim nt
LIZ i n,ILi ig Z h- mi J — n , HOU in c a g p Ja -h n
Th e o d Afi a e s i l He e rh Un v r i Xu n u , 7 0 , b iCh n e S c n fl t d Ho pt , b i i a No t i e st y。 a h a 0 51 0 He e , i a
[ E R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lfao 。ai rpyT oai Bes N ol m K Y WO S a i tnR d gah/ hr c r t ep s s ci i c o c , a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良恶性疾病钙化特点的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钼靶X线检查中钙化的特征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是否有规律可循,对乳腺良恶性疾病正确诊断、减少漏诊提供依据支持,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使乳腺恶性疾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经钼靶X射线检查中存在钙化点并经外科手术、穿刺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病例166例,分析钙化的形态、分布、大小等特征及其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①钙化点数量≥20/cm2,等密度钙化,局限型或弥漫型分布,多位于肿块内,乳腺癌比例高于良性肿瘤(P 2cm2的乳腺组织,局限于某一区域,但不局限于一个导管,可累及一个象限的大部分或超过一个象限;④弥漫型或分散型:钙化在整个乳腺随机分布呈弥漫分布,范围较广。
钙化点间密度:等密度或密度不均、高密度
钙化与肿块的关系:钙化位于肿块范围内或肿块内外均有钙化灶分布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对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用均数t 检验,对于计数资料,运用?字2检验,P 3.2乳腺钼靶X摄影钙化灶的特点乳腺钼靶X摄影良性钙化点多具有颗粒较粗,钙化颗粒
直径多大于1.0mm,钙化总数及每平方厘米的钙化点的数目较少,密度较高、孤立型或局限型分布的特点;形状多以苞米花样、粗棒状、圆形、点状、蛋壳状或空心状钙化等。
粗棒状或苞米花样钙化是为纤维腺瘤钙化最常见的X线征象,且多呈局限型分布;蛋壳状或空心状钙化直径大小为1~
10mm,甚至更大,常见于脂肪坏死及乳腺腺病。
而在良性病变的钙化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及外伤性脂肪坏死时钙化可呈弥漫泥沙样或细颗粒样钙化并有毛刺征时难于同恶性相
鉴别,应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或穿刺定位,手术切除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钼靶X摄影恶性钙化点多具有颗粒较细,钙化颗粒直径一般小于0.5mm,钙化总数及每平方厘米的钙化点的数目较多,多成堆分布,有聚集倾向,一般不可数;密度呈等密度或密度不均,区域型或弥漫型分布的特点;形状多以泥沙、分支样、细线状、针尖、小叉、颗粒点状、导管铸形改变。
多数学者认为钙化形态学类型、N/S、密度、大小及数目对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价值较大[7,8~10]。
赵亚平等[11]认为微小钙化判断乳腺癌最有价值的指标为:①每平方厘米微小钙化数目(N/S)大于20个,总数目大于30个。
②钙化点间密度不均、大小不一。
③钙化形态为细沙型、混合型、蠕虫样或粗颗粒型。
临床医师在对钙化征象显明的乳腺癌患者,常能给出明确诊断,但对X线征象不典型的隐匿性乳腺
癌患者,对其给出准确诊断,存在一定难度。
隐匿型乳腺癌患者X线征象为边缘模糊小结节状影或伴微细钙化、簇状细沙钙化,其分布为孤立、局限型,密度为高密影并有毛刺征、局部腺体结构扭曲;钙化多出现在肿块外,当出现以上钙化征象时应注意患者是否有腋部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此点在诊断中极其重要。
乳腺钼靶X线摄影中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单纯钙化甚至是其在钼靶片上唯一的X线征象。
当存在以上征象无法给出确切诊断时建议患者做进一步检查及穿刺活检行病理学检查或者隔期随诊,从而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通过此次对乳腺良恶性疾病在钼靶摄影中发现钙化的特征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在将来对乳腺钼靶X线图像评片时,可循其规律对其明确诊断,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使乳腺恶性疾病患者得到早期诊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Berry DA,Cronin KA,plevritis SK,et al.Effect of screening and adjuvant therapy on mortality from breast cancer [J].N J Med,2005,353(17):1784-1792.
[2]李静.乳腺X线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对微钙化病变征象描述及评估分类的临床应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2009.1-60.
[3]顾雅佳,周康荣,张廷,等.常见乳腺癌的铝靶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39.
[4]徐开.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6.
[5]陈留斌,严景恩,喻丽.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2,31(5):425
[6]BrodersenJ,Siersma VD.Long-term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false-positive screening mammofraphy[J].Ann Fam Med,2013,11:106-115.
[7]LeGa1M,ChavaneeG,PellierD.Valeur diagnostique des microcalcification groupees decouvertes parmanimographies (a propos 227 cases aves verification histologique et sans tumeur du sein palpable)[J].Bul1Caneer,1984,71:57.
[8]HallFM,StorellaJM,SilverstoneDZ,et al.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s:Reconirnendation at
mammography[J].Radiology,1988,167:353.
[9]FraneesehiD,GoweJ,ZollingerR,et al.Biopsy of the breast for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 lesion[J].Surg Gynecol obstet,1990,171:449.
[10]LafontanBD,DauresJP,SalieruB,et al.Isolated clustered microcalcifications:Diagnostic value of
mammography2series of 400 cases with surgicalverification[J].Radiology,1994,190:479.
[11]赵亚平,周世英,刘荣波,等.乳腺X线片中成簇样微小钙化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1):7-10.
编辑/王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