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

药剂学》

实验教学大纲

(供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使用)

I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三年制药学专业学生使用。编写本大纲的目的在于以突出药剂学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实用性与应用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和对药物制剂进行质量检查与评定,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

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边内容不标示)

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学时为60 学时

四、使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

n 正文

实验一学习查阅中国药典的方法、称量操作的练

一、教学目的通过查阅《中国药典》中有关项目和内容的练习,熟悉药典的使用方法。通过学习架盘天平、电子天平的结构、性能,掌握两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重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要求

㈠掌握教学室的要求。

㈡熟悉和管理好基本教学仪器。

㈢掌握两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称重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㈣掌握各种量器的使用方法及1ml 以下液体的量取方法

二、教学内容

㈠听讲教学室要求后,认真阅读。

㈡清点、洗刷基本仪器,熟悉排放秩序。每次教学前必须阅读教学要求,直到每条均已习惯为止。

㈢按照下列各项要求,查阅药典,记录查阅结果并写出所在页数。

㈣称重操作、量取操作称取药物同组两人互相检查所选天平,量器是否正确,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和胶体药物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液体药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1.掌握胶体药物的溶解特性和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复方碘溶液的制备 ㈡酚甘油的制备 ㈢甲酚皂溶液的制备 ㈣羧甲基纤维素钠胶浆的制备

实验三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比较不同处方组成配制的质量差异, 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如沉降体积比的测定。 析。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熟悉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炉甘石洗剂的制备、 ㈡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 ㈢混悬剂质量检查及稳定剂效果评价

实验四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制备,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及质量

评价。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制备乳剂的液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 定性。 三、 教学内容 ㈠液体石蜡乳的制备 ㈡石灰尘搽剂的制备 ㈢乳浊液类型的鉴别

实验五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 液体药剂的制备、热

原检查

一、 教学目的

通过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掌握制备方法。通过做热原检查, 熟悉热原检查方法,掌握热原检查结果的判断。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 教学要求

掌握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药剂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1. 学习《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热原检查方法。 2 .能够正确判断热原检查结果。 三、 教学内容

㈠复方硼酸钠溶液(朵贝尔氏液)的制备 ㈡复方薄荷滴鼻剂的制备 ㈢细菌内毒素检查

掌握混悬液型液体 典型例子的处方分

实验六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散剂、胶囊剂、颗粒剂的制备,掌握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般制备方法,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影响固体制剂吸收的因素。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散剂制备工艺过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

2?掌握含特殊成分散剂、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硬胶囊剂的手工填充方法。

5.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基本操作。

6?通过教学掌握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药物的粉碎与分剂量

(二)含普通固体药物及毒剧药散剂的制备

硫酸阿托品散剂的制备、

(三)含共熔及引湿性、浸膏、中药散剂的制备

痱子粉的制备

(四)散剂的质量检查

(五)胶囊剂的制备选适宜的药粉及硬胶囊练习填充(每组20粒)。

六)板蓝根颗粒剂的制备

实验七片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片剂的制备,掌握片剂制备的方法,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单冲压片机的正确使用,片剂的质量控制。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初步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过程和技术。

2.初步学会单冲压片机的调试,能正确使用单冲压片机。

3.会分析片剂处方的组成和各种辅料在压片过程中的作用。

4?熟悉片剂重量差异、崩解时限、硬度和脆碎度的检查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空白片的制备

(二)片剂的质量检查

(三)单冲压片机主要部件

(四)单冲压片机的装卸

(五)单冲压片机的使用

实验八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熟悉溶出度测定仪的结构和性能,并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掌握溶出度测定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片剂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使用溶出度测定仪

三、教学内容

(一)转篮法仪器装置

(二)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度测定

实验九栓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栓剂的制备,学习栓剂模具的使用,栓剂常用基质的选择,掌握栓剂的制备方法。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要求掌握栓剂常用基质的类型、特点、适用情况。

2.初步学会模制成形法(热熔法)制备栓剂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甘油栓的制备

实验十软膏剂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软膏剂的制备,掌握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备,掌握操作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基质软膏剂的制法、操作要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软膏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单软膏的制备

(二)乳剂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水杨酸乳膏剂的制备)

实验十一酊剂和流浸膏、浸膏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酊剂和流浸膏、浸膏的制备,熟悉渗漉筒的基本结构,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浸膏的操作方法,掌握配制酊剂的操作方法。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用渗漉法制备流浸膏、浸膏的操作方法。

2.掌握用浸渍法、溶解法及稀释法配制酊剂的操作方法。

3.了解影响浸出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内容:

㈠碘酊的制备

㈡橙皮酊的制备

(三)流浸膏、浸膏及煎膏的制备

㈣甘草流浸膏的制备

实验十二口服液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口服液的制备,掌握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口服液的制备时精制的方法,醇沉浓度的控制。口服液的质量评价。典型例子的处方分析。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口服液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㈠生脉饮的制备

实验十三药物制剂配伍变化

一、教学目的

通过液体药剂和注射剂配伍变化的观察,进一步了解配伍变化的发生原因,并初步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类型,现象。

2、掌握物理性配伍变化、化学性配伍变化的原因

3、掌握配伍变化处方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内容

(一)物理性配伍变化

(二)化学性配伍变化

实验十四参观医院药房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参观调查,了解医院药房概况。

2?了解医院药房调剂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程序以及注意事项。

3.通过查阅处方初步学会审阅处方。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医院处方的内容

2、掌握调配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

3、熟悉审阅处方

二、教学内容

㈠听取药房负责人介绍药房概况。

㈡分组参观医院门诊药房和住院药房,了解药房的工作制度、岗位设置、人员配备、药品供应保管等情况。

㈢重点了解药房的药品摆放形式、处方调配过程、处方书写格式、处方保管方法。每人

查阅50张以上处方。

㈣返校后写一份参观调查报告,并对五十张处方作分析

实验十五参观社会药房

一、参观目的

1 ?通过参观了解社会药房概况。

叮叮小文库

2?了解社会药房经营管理方法、药品调配、销售程序。

3.了解特殊管理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管理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2、熟悉社会药房与医院药房的区别。

3、掌握特殊药品的管理

4、了解社会药房药品陈列。

三、参观内容

㈠听取药店负责人介绍药店概况。

㈡参观药店药品的陈列,了解药品的储存与保养方法。

㈢重点了解药品的销售方法,特殊管理药品,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销售方法。

㈣返校后写一份参观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1)药店药品陈列概况,是否符合GSP有关药品分类陈列的规定。

(2)药品贮存和养护概况,是否符合GSP有关贮存与养护工作的要求。

(3)处方药与非处方药销售情况,是否按照国家药监局有关规定进行销售。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 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 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 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 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 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

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6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教学内容: 学习颈总动脉的分离、插管及血压的记录与分析;分析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兔血管的作用,理解药物的量效关系。实验材料和用品: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手术器械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目的要求: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汇编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物制剂专业用 一、说明 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工业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理论、生产制备技术和质量控制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技术、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从事药物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新制剂和新剂型等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剂型及制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技术和方法,质量控制及常用辅料;熟悉制剂生产的单元操作。 3、学时安排 68学时。 4、教材选用 教材:《药剂学》(第七版),崔福德主编。参考教材:《药剂学》(第四版),屠锡德等主编;《现代药剂学》,平其能主编。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1章绪论(2学时) [基本内容]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发展;药物剂型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法规。 [基本要求]掌握工业药剂学及相关课程的定义与研究范围,掌握药物剂型、制剂的重要意义及要求,熟悉药典、处方及GMP、GLP等重要名词术语的定义及意义;了解药剂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及新药报批内容。 第2章处方前设计与优化技术(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意义、内容和重要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处方前设计的概念、意义及要点,掌握药物重要理化性质对处方设计的意义;掌握药物的吸收、消除等体内特性对处方设计的意义;熟悉处方前设计中常用的的方法及对策,了解常用优化设计方法。 第3章药物制剂稳定性(4学时) [基本内容]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原理和方法。 [基本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与稳定化方法,掌握恒温加速试验的原理、方法及有效期预测;了解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及稳定性试验其它方法;了解新药报批中稳定性实验要求。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0701110 课程名称:药理学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护理学 学分数:学时数:15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制定/修订日期: 2013年5 月 18 日 二、教学目标 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进行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基本理论,从而更牢固的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在实验课中还应培养学生对科学工作的严肃态度、严格要求、严密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初步具备客观的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实验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药理学总论 【实验要求】 1.掌握实验动物给药量的计算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2.学会操作小白鼠、家兔的捉拿和给药方法。 3.认识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分析其结果,联系临床实际。 【实验内容】 1.药物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二章外用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掌握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 2.学会操作哺乳动物血压的直接测量方法和滴眼药方法。 3.认识各实验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2.有机磷中毒及解救 3.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 4.生理、病生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认识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作用和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并联系其临床意义。 【实验内容】 1.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 2.尼可刹米对呼吸抑制的解救 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 【实验要求】 1.认识强心苷的强心作用及其与钙离子的关系,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 用途。 2.认识呋塞米的利尿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联系其临床用途。 【实验内容】 1.强心苷的强心作用 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型每套仪 器人数 必开 /选开 1 药物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 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2 传出神经药对离体肠肌的作用和有机磷中 毒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3 传出神经药物的鉴别实验和生理、病生因 素、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3 验证型3-4人必开 4 苯巴比妥的抗惊厥作用和尼可刹米对呼吸 抑制的解救 3 验证型3-4人必开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835032 总学时:48学时(讲课48学时) 总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限选)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本科 预修要求: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的综合性技术学科。药剂学是本专业的专业课,其任务是在学习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和制剂的制备,生产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从事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稳定和使用方便的药品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药剂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是药剂学的重要内容。掌握概念要准确,应用要灵活。 2)掌握药剂学中各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制剂理论及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制剂处方设计、常用辅料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3)掌握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 4)熟悉制剂临床合理应用。 5)熟悉药剂学的发展趋势。 6)了解制剂中常用设备的种类、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及安全措施。 三、教学基本要求: 1)熟悉各种剂型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础理论,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质量要求(包括溶液剂,糖浆剂,混悬剂,乳剂,胶囊剂,滴丸剂,片剂,注射剂,滴眼剂,软膏剂,栓剂,浸出制剂,气雾剂,微囊剂,缓释制剂与控释制剂)。 2)了解重要敷料操作及主要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 4)了解制剂中药物降解的途径,规律和影响因素,稳定性试验的基本方法。 5)了解现代新型给药系统的基本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原则性建议: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少而精、要管用”的原则,进行启发式的教学,对于紧密联系化学工艺设计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服务于实践。引导学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五、大纲使用说明: 本校四年制生物工程本科专业统一使用本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 本章讲授要点:药物剂型概论(给药途径与药物剂型、药物剂型的分类),处方药与非处方药,GMP与GLP的内容;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药典与药品标准简介、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重点: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难点:剂型、制剂等名词的意义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尹艳艳审核人:周兰兰教学院长:陈志武)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 药理学实验(pharmacology experiment s) (三)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四)修读对象: 药学专业 (五)总学时与学分: 其中实验54学时,3学分。 (六)相关课程: 药理学 (七)内容提要 本课程涵盖了药理学部分的模拟实验及经典实验项目,以大量的实验尤其是动物实验为基础,复制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用药后的生物体功能活动变化及其规律,以巩固药理学及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验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的 1.加强学生的药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药理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药理学理论知识,巩固和加强对药理学理论的掌握;促进学生对药理学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了解药理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药理学实验设计和科研能力;初步掌握药物研究的基本技能,并且通过科研模拟实验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药理学实验主要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为主,少量示教实验为辅,并且配合课堂讨论和多媒体等方法,达到既验证理论,巩固和加强药理学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又要做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 (二)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指导、模拟实验、双语教学、自主设计、病例讨论和课外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学时分配 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

1.陈志武,董六一,《药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孔德虎,《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9年2月。 五、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动物捉拿及各种药方法(录像) 主要讲授内容:介绍动物捉拿及各种给药方法 教学时数:3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大鼠和家兔的捉拿方法。 2.小鼠、大鼠和家兔常见的给药方法 实验二、小鼠戊巴比妥钠LD50和ED50的测定 主要讲授内容:ED 50及LD 50 的概念,其测定方法和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教学时数:4学时 重点与难点: 1.小鼠腹腔注射的方法。 2.LD50和ED50的计算方法。 思考题或练习题: 1. 半数有效量(ED50)和半数致死量(LD50)测定的目的意义如何? 2. 药物的剂量与药物作用有何关系? 3. 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之间有何联系? 实验三、吗啡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扭体法) 主要讲授内容: 1.镇痛药物的热板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皮下注射的方法; 2.镇痛药物的扭体实验方法测定,观察镇痛药的镇痛作用,熟练掌握小鼠腹腔注射的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药药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H21303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学时:(总学时72、理论课学时52、实验课学时20) 学分:4 适用对象:中药学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 课程简介: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它不仅与本专业的各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中药工业化生产和临床医疗密切相关,也是连接中医与中药的纽带,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较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要保持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特点,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药剂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继承传统药剂与发展现代剂型相结合,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科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在新内容上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扩展,如超细粉碎,超临界流体提取,半仿生提取,超声提取,絮凝沉淀,大孔树脂吸附,超滤,高速离心,喷雾干燥,冷冻干燥,一步制粒,凝胶剂,巴布剂,灌肠剂,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等等。充分反映了中医药的新法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体现了本门课程的科学性、时代性和适用性。 本门课程大致分为4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中药调剂”;第二部分以“药剂制备基础”为主,配合散剂、浸出药剂、液体药剂等剂型;第三部分为“中药剂型”,基本上按液体、半固体、固体、气体剂型顺序编排;第四部分为“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制剂与疗效”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药物制剂教学大纲20120314

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药物制剂专业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学制 3年 招生对象应届初中毕业生或相当学历者学校(盖章)常州市工贸技工学校 填报日期 2012年3月

一、培养目标与业务标准 表1 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表 (一)公共基础课 1、德育 (1) 职业道德与生涯规划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

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语文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4、数学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计算机基础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体育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

动物药理学实验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动检方向)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药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药理学实验是动植物检疫本科专业的专业发展必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 动物药理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动物药理学教学的补充,而且是培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技能的实践性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要求 本实验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药物浓度与剂量的换算、进一步理解药理学理论,学会分析与探索药物作用的方法。 (五)教学方式 本实验课程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本文

(一)基本要求 通过药理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药物剂量的计算,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掌握动物心电图、血压等基本参数的测量、判断和分析药物对他们的作用。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心律失常、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熟悉离体器官灌流技术及评价方法。了解心血管系统药物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拟胆碱类药物等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一动物的捉拿、动物不同途径给药方法及药效观察 目的要求: 掌握药理学实验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捉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途径给药对药物效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 小白鼠的捉拿、麻醉;静脉、肌肉、皮下、腹腔注射,灌胃给药;观察不同途径给予戊巴比妥钠对小鼠产生药物效应的影响有何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品: VCD播放器、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二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的测定 目的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有效量的意义、原理、方法;学习半数有效量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 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6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相应的数据。 实验材料和用品: 计算软件、笼具、灌胃针等 实验三药物量效曲线测定 目的要求: 掌握测定药物量效曲线的实验方法;熟悉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压的反应,观察

药剂学教学大纲(药剂专业)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物制剂专业 课程代码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药剂学是药剂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药物剂型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药物剂型及制剂的设计、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各种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药物制剂的基本实验方法与技能。熟悉各种剂型所需的辅料,各种剂型的基本制备方法、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了解各个剂型制备的单元操作。为从事药物制剂的剂型设计开发、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 药剂学教学总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76学时,实验学时为68 学时),教学课程共分19章。本课程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一章到八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剂型概论;第二部分从九章到十五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第三部分从十六章到十九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超纲的内容占5% 。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五”规划教材《药剂学》第五版(崔福德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学时分配 第一篇药物剂型概论(34学时) 第一章绪论(3学时) 一、课程内容 掌握: 1、药剂学的定义及宗旨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现代教育技术部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药理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同学们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及三基三严的科学素质,通过实验使同学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理解。其任务是通过实验课使同学们掌握研究药理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药理学实验基本原则及要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麻醉的方法;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生物电信号的观察方法与药物作用分析。熟悉一些常用实验模型(如离体器官等)的制备方法和药物作用。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整理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个过程的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 二、课程的教材和学时要求 教材采用自编实验讲义《药理学实验教程》吕莉、孔维西主编,总计40学时。 内容学时数一处方学 4 二药物半数致死量(50)的测定 4 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镇痛作用 4 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4 五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 4 六磺胺药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4 七药物对离体蛙心的影响 4 八有机磷农药中毒及解救 4 九药物对离体平滑肌的影响 4 十利尿药实验 4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一、处方学: 目的及要求: 1?了解药典,药物剂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书写处方的要求,独立并能够正确书写基本处方。实验内容:

1. 通过观看处方学录像,了解正确处方是在深入分析病情通晓药理、药剂、临床等基础上有的放矢选用安全、有效的药物。 2. 观察、熟悉医院各类处方及特点,要求。 3. 反复练习各种不同剂型、不同用法、不同途径药物处方的书写。 实验二、药物半数致死量( 50)的测定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实验,了解测定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意义、原理、方法。 2.学习半数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实验内容:应用小白鼠,首先摸索出实验所需的适宜剂量范围,然后根据此剂量范围按照统计学方法随机分 4 组小鼠,根据公比计算出每组给药剂量,通过同一给药途径给药后,观察每组小鼠药物反应的阳性率,计算出50 的数据。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学时数: 4 学时每组人数: 4 人实验三、药物对抗尼可刹米的致惊厥和用扭体法观察药物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掌握药物抗惊厥药对尼可刹米致惊厥的影响,了解实验性惊厥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了解实验性疼痛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学会苯巴比妥对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物尼可刹米刺激引起惊厥的保护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常用来筛选抗惊厥药物;学会用扭体法观察吗啡对酒石酸锑钾致疼痛的影响模型的制备方法,掌握该方法作为研究疼痛生理及筛选镇痛药物的方法。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四、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 目的及要求:1.掌握应用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验证肝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分别延长或缩短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的作用。 2.熟悉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通过实验学会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催眠作用模型的制备方法。2.掌握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抑制剂,氯霉素药物对戊巴比妥钠的小鼠催眠作用及作用原理。 实验类型:基本实验 学时数: 4 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实验五、六药动学参数的测定——磺胺嘧啶钠在家兔药动学参数的测定与计算目的及要求:1.掌握磺胺嘧啶钠()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掌握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测算方法3.了解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的意义。 实验内容:1.介绍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方法。2.根据实验结果计算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的各项参数。 3.药代动力学二房室模型参数测定的实验操作。 实验类型:应用型实验 学时数: 8学时 每组人数: 4 人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3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 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 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 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 指导老师:吴晓杰 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 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 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 三、实验内容 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 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0.1g及0.1g以下0.1g以上至0.5g 0.5g以上至1.5g 1.5g以上至6g 6g以上±15% ±10% ±8% ±7% ±5%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 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常见的共熔组分有樟脑与薄荷脑,薄荷脑与冰片等。 2、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应如何制备? 散剂中如含有少量挥发性液体及含有酊剂、流浸膏时可视药物的性质、用量及处方中其他固体组分的多少而定。一般可利用其它固体组分吸收后研匀,若液体组分含量较大而处方中固体组分不能完全吸收时,可加入适当的赋形剂吸收。若含挥发性物质,可加热蒸去大部分水分后并进一步在水浴上蒸发,加入固体药物或赋形剂后,低温,干燥即可。 实验二夏枯草膏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 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 2.药材:夏枯草100g 3.辅料:蔗糖30g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 (供高职中药制药专业使用) 前言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是高职类中药制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常用辅料,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性能及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内外药剂学研究新进展。为今后从事中药的生产开发和解决药剂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见习、实习及自学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图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象化教学手段;技能训练中强调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坚持中医药特色、加强中药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反映中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辅料,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中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门课程总学时数为13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2学时;实验60学时。

1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允许教师作适当增减,但不得破坏教材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2 、大纲教学内容的顺序,允许教师根据各自的讲课习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损坏课程的系统性。 3 、大纲中规定的教学方法、实验,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注:中药制药专业另开设综合实验,可作为中药药剂学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补充和考查,通过综合实验,对中药制剂生产各环节进一步加深印象,更加明确生产工艺过程,是学习、巩固中药药剂学的必要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简称《部颁药品标准》)及有关药品管理法规的性质、特点。 2、熟悉《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的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3、了解《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进展与方向;中药剂型的分类方法;现代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教学内容】 1、概述:详述中药药剂学的含义、理论体系的特点与任务;简介药剂学各分支学科;讲述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概念,中药药剂学在中医药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2、中药药剂学的发展:介绍中药药剂学的发展简况;讲述中药药剂学的研究进展与方向。 3、药物剂型的分类:介绍药物剂型的分类方法与特点,以及本教材编排的体例。 4、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详述《中国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讲述药典外药品标准 (部颁药品标准、部颁药品卫生标准)的性质与作用,介绍其他国家的药典简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展示、介绍药典等各种法规性书籍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中药制剂生产区域的空气洁净技术 【目的要求】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药药理学 英文名称: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性质:专业课、独立开课 适用专业:中药学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必修课程, 中药药理学是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本门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总学时为54,其中课堂讲授22学时,实验32学时共8个实验。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验证课堂理论,使学生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科研方法,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中药事业和新药开发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单个实验考核:预习报告(设计方案)占30%,操作过程与结果占50%,实验报告项目占20%。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试验考核占80%。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张大方主编的《药理与中药药理试验》,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年9月第二版。 实验一中药药理实验设计及基本实验技能训练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中药药理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 2. 中药药理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3. 中药药理实验样品的注意事项 4. 中药药理实验制剂的浓度表示法 5. 中药药理基本实验技能 中药药理实验研究设计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2学时)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

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分组方法和原则。 四、学时安排 2学时 实验二祛风湿中药的实验设计方法及 秦艽对蛋清致大白鼠足肿胀、耳肿胀的影响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2.掌握抗炎实验常用的实验方法及各自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3.掌握秦艽对小鼠足肿胀(蛋清法)的影响 4.掌握秦艽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 5.掌握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 三、实验内容 1.实验动物的称重、标识。 2.大鼠、小鼠的灌胃、皮下注射、腹腔注射、静脉注射、采血方法的基本技能。 3.动物给药剂量的计算和药物的配制方法。 4.中药抗炎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及常用实验方法的选择。 5.蛋清法和二甲苯法制造急性炎症模型的方法。 6.足趾部皮下注射的方法、肿胀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四、学时安排: 4学时 实验三药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实验设计及实验研究 一、类别: 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要求: 1.熟悉中药消化系统相关实验的实验设计。

中药药剂学实验[上]

WORD格式可编辑 实验一益元散、硫酸阿托品散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共熔成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及其操作要点。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与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方法。 二、实验题要 1.含义散剂系指一种或多种药物经粉碎、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剂型。根据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按药物性质分可分为一般散剂、含毒性成分散剂、含液体成分散剂、含低共熔成分散剂。其外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且装量差异限度、水分及微生物限度应符合规定。 2.制备工艺流程处方拟订一物料准备一粉碎一过筛一混合一分剂量—质检一包装。 3.细度要求对于不同的药物可采用不同的粉碎方法,且根据临床需要及药物性质不同,粉末细度应有所区别。一般内服散剂,应通过5—6号筛;用于消化道溃疡病的散剂,应通过7号筛;儿科和外用散剂,应通过7号筛;眼用散剂则应通过9号筛。 4.制备要点混合操作是制备散剂的关键。目前常用的混合方法有研磨混合法、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若药物比例相差悬殊,应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若各组分的密度相差悬殊,应将密度小的组分先加入研磨器内,再加入密度大的组分进行混合;若组分的色泽相差悬殊,一般先将色深的组分放入研磨器中,再加入色浅的组分进行混合。 5.其他若处方中含毒性成分,应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赋形剂制成稀释散(亦称倍散),或测定毒性成分的含量后再配成散剂。若含低共熔成分,一般先使之产生共熔,再用其他成分吸收混合制成散剂。 三、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处方] 滑石 30.0g 朱砂 1.5g 甘草 5.0g [制法] 朱砂水飞成极细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表面能,再将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法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按每包3g分包,即得。 [功能与主治] 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黄少。 [质量要求] 1.性状本品为浅红包粉末;味甜,手捻有润滑感。 2.定性鉴别显微鉴别,观察本品显微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本品中甘草次酸。3.检查 (1)水分:依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ⅨH烘干法测定本品水分含

《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31218 总学时数:32学时 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有《普通生物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药剂学》,后续课有《现代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学》。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药理学属于学科专业基础课,是临床、护理、药学、制药及其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根据科学事实和客观规律,阐明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的变化及机体对药物的处理,阐明药理基础理论和重要新进展,使学生获得各类药物作用规律及作用特点的知识。了解如何正确应用药物防治疾病,培养学生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并培养学生药理试验的基本技能。 2、教学目标及意义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重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禁忌症。熟悉药物分类及分类依据。了解某些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的不良反应。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再发挥疗效中的因果关系。 3、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学科之一,是一门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药物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了解熟悉其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熟悉药物再体内的过程,掌握药物对机体的影响。了解新药研究过程。为其他课程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有: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解热镇痛抗炎药、抗心绞痛与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压药、组胺受体阻断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恶性肿瘤药和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等内容。

最新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中药药剂学实验大纲 (供中药学、药企管理专业使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该课程密切联系医疗和生产实践,具有工艺学与药物应用学科的特点。药剂学实验是完成药剂学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方式之一。它不仅印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培养学生掌握药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熟悉常用各类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质量考核,熟悉常用制剂器械的性能与操作,使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一般散剂、含毒性药物散剂、含有低共熔组分散剂的制备方法和操作要点。 2.熟悉等量递增的混合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益元散 (二)硫酸阿托品散 (三)脚气粉 三、思考题 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 2.散剂中如含有毒性药物应如何制备? 实验二浸出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糖浆剂、煎膏剂与酊剂的制备方法。 2.掌握渗漉法、浸渍法等浸提方法及操作要点3.熟悉含 醇量、含糖量与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鼻渊糖浆 (二)益母草膏 (三)橙皮酊

三、思考题: 1.糖浆剂易产生沉淀,其原因可能有哪些? 2.比较浸渍法、渗漉法、建筑法、回流提取法的优缺点,适应范围及操作关键。 3.比较糖浆剂与煎膏剂的异同点。 实验三液体药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1.掌握真溶液、乳浊液、悬浊液的一般制备方法2.比较不同乳剂及不 同乳化方法制得乳剂的分散相粒度及稳定性。3.掌握常用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4.熟悉液体药剂中常用附加剂的HLB 值得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甲酚皂溶液 (二)薄荷水 (三)炉甘石洗剂 (四)液状石蜡剂 (五)石灰擦剂 (六)液状石蜡复合乳剂 (七)制备液状石蜡乳剂所需乳化剂HLB 值的测定 三、思考题 1.在制备甲酚皂溶液的实验中,什么物质可以代替植物油?2.甲酚皂溶液的配制原理是什么? 3.制备薄荷水时加入滑石粉的作用是什么?还可选用哪些具有类似作用的物质?欲制得澄明液体的操作关键步骤? 4.石灰擦剂用振摇法及能乳化,说明了什么? 5.测定油的乳化所需HLB 值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植被的液体石蜡应属哪种 实验四注射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过程及操作注意事项。 2.熟悉中药注射剂常规质量要求及其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板蓝根注射液二)应用鲎试剂检查大输液热原

复旦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网络课程课件大纲资料精

复旦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PHAR130018.01 编写时间2009.03 课程名称药剂学I 英文名称Pharmaceutics I 学分数 3 周学时 2 任课教师方晓玲、姜嫣嫣开课院系药学院 预修课程无 课程性质:药学专业课 教学目的:通过药剂学I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普通制剂的基本理 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指标;掌握制备普通制剂的基本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 药剂学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入学习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奠定基础。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药剂学I的内容包括药剂学基本概念,液体药剂、灭菌制剂与无菌 制剂、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等的概念、特点、制剂理论、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及 质量评价指标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药剂学的研究领域和任务,掌握药剂学的基 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普通制剂研究所必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与动手实验相结合。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自制多媒体课件。 作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年月崔福德主编《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方晓玲主编《药剂学实验讲义》上海申华电脑印刷厂 2000.11 屠锡德主编《药剂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陆彬主编《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Dekker 2002. pharmaceutics Marcel Gilbert S. 主编 Modern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方晓玲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导。主讲过《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高等药剂学选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主持及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等研究课题。主持过多项新药开发课题。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及其配套教材6部,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省级科技成果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姜嫣嫣博士、副教授 教学:本科生药剂学I、II,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主要研究领域: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 共72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36学时 理论课安排 第一章绪论 掌握药剂学的概念,熟悉药剂学的任务 熟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掌握药物剂型的概念、分类与重要性 熟悉辅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熟悉药典与药品标准:药典、药品标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熟悉GMP、GLP与GCP 了解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第二章 液体制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特点、质量要求与分类 熟悉液体制剂常用溶剂和附加剂 掌握液体制剂防腐的重要性、防腐措施与防腐剂 熟悉液体制剂的矫味与着色: 矫味剂、着色剂 熟悉低分子溶液剂: 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醑剂、甘油剂、涂剂、酊剂的定义、制法及典型制剂举例 熟悉高分子溶液剂的性质与制备 了解溶胶的构造、性质与制备方法 掌握混悬剂的定义、质量要求 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微粒的荷电与水化、絮凝与反絮凝、结晶增长与转型、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掌握混悬剂的稳定剂: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掌握混悬剂的制备: 分散法、 絮凝法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 微粒大小的测定、沉降容积比的测定、絮凝度的测定、重新分散试验、 电位测定、流变学测定 掌握乳剂的定义、特点与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