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和2009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基金)解读

2008年和2009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基金)解读
2008年和2009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基金)解读

2008年和2009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基金)

适用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新增)

简要说明

一、为单独反映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收支情况,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按资金渠道和现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体系,分别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及其附录一般预算收支科目、基金预算收支科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科目中设置相关科目。

二、考虑到灾后恢复重建的特殊性,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收支均单独设置科目。各级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编制、组织预算执行时均应分别资金情况,按规定使用科目,以便分析、汇总。

一、政府收支分类科目

收入分类科目

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说明款项

13017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的彩票公益金支出

反映用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汶川地震灾后恢重建支出。

21204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

支出

反映中央分成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支出(2009年科目)。

40121车辆购置税支出反映用车辆购置税收入安排的支出,不包

车辆购置税中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

出。

40140车辆购置税用于地震灾

后恢复重建的支出

反映车辆购置税中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建的支出。

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反映在车辆购置税、彩票公益金及其他政

性基金之外安排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

出。由车辆购置税、彩票公益金及其他政府

基金安排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分别在

2140140项“车辆购置税用于地震灾后恢复

建的支出”、2013017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

建的彩票公益金支出”等科目中反映,不在本

目反映。

801倒塌毁损民房恢复重建反映对城乡居民住房的恢复重建补助和贷

贴息等。倒塌毁损民房的范围参照支出功能

类“城乡社区住宅”等科目的相关规定执行。80101农村居民住宅恢复重建反映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的

户住房建设给予的补助、贷款贴息,对其他

房农户给予的补助、贷款贴息等。

80102城镇居民住宅恢复重建反映对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的城镇居民和

他城镇无房可住居民住房建设给予的补助、

款贴息,对城镇居民住房除险加固补助、贷

21802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对非经营性城镇市镇设

施恢复重建给予的项目投施补助,对经营性或

有收费(收入)来源的城镇市政设施恢复重建

给予的贷款贴息,对受损的交通、水利等基础

设施恢复重建给予的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息

等。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交

通运输”、“城乡社区事务”等科目的有关口径执

行。

2180201公路反映公路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2180202桥梁反映桥梁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2180203铁路路网反映铁路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2180204机场反映机场及民航其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方面

的支出。

2180205水运港口设施反映水运及港口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06运政设施反映运政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08邮政设施反映邮政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09水利工程反映受损水库、河道堤防恢复重建及堰塞湖

治理等方面的支出。

2180210供水反映供水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11供气反映供气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12市政道路、桥梁反映市政道路和市区内桥梁的恢复重建方面

的支出。

2180213排水管道反映排水管道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14污水处理设施反映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15公交设施反映公交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

反映其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方面的支出。2180299其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支出

21803公益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学校、医院、社会

福利等公益事业单位及其设施(不包括农业、

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

等农林水事业单位及其设施,农业、林业、水

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林水

事业单位及其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在

2180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中反映)的恢

复重建支出。本科目不包括各级教育、卫生、

文化等国家机关的恢复重建支出,各级教育、

卫生、文化等国家机关的恢复重建支出,在

21806款“党政机关恢复重建”中反映。2180301学校和其他教育设施反映用于各类普通教育学校、各类职业教育

学校、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各类广播电视学校、

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各类干部教育学校等教育

事业单位及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各类学

校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教育”科目的规定

2180302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食

品药品监管设施

反映用于各类医院和其他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各类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医疗卫生”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4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其

他科研科普设施

反映用于各类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其他科研、科普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各类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其他科研科普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科学技术”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5文化馆图书馆及其他文

化设施

反映用于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文化名人纪念馆、剧院(场)、艺术表演团体等文化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文化馆图书馆及其他文化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文化”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6文物事业单位博物馆及

其附属设施

反映用于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纪念馆等文物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文物事业单位博物馆及其附属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文物”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7广播电视台(站)及其他

广播影视设施

反映用于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发射台、电影院等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广播电视台(站)及其他广播电视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广播影视”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8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设

反映用于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事业单位及其附属设施恢复重建的支出。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体育”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09儿童福利院及其他社会

保障和社会福利设施

反映用于儿童福利院、老年人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及其他社会保障事业单位和社会保障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儿童福利院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社会保障和就业”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10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及环

保设施

反映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及环保监测等环境保护设施恢复重建支出。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及环保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环境保护”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11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

位及设施

反映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及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人口与计划生育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12档案事业单位及设施反映档案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档

案事业单位及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

类“档案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13地震事业单位及设施反映地震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地

震事业单位及设施的具体范围参照支出功能分

类“地震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399其他公益服务事业单位

及设施

反映其他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及其设施(不包括农林水事业单位及其设施,农林水事业单位及设施在2180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中反映)的恢复重建支出。其他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及设施,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城乡社区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农林水事业单位及

其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农林水企业恢复生产

和重建方面的支出,如项目投资补助、贷款贴

息。农林水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口径,参照支出

功能分类“农林水事务”的口径,主要包括农业、

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事业单位

及农林水企业等。本科目不包括受损水库、堤

防河道的恢复重建和堰塞湖处理支出(受损水

库、堤防河道的恢复重建和堰塞湖处理支出在

2180209“水利工程”中反映),也不包括农林

水等管理机构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的恢

复重建支出,上述管理机构的支出,在

21806“党政机关恢复重建”中反映。

2180401农业生产资料补助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种子、种苗、种

畜等农业生产资料补助等。

2180402损毁土地整理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损毁土地整理支

出。

2180403农田水利设施恢复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农田水利设施恢

复重建支出。

2180404规模化种养殖棚舍池恢

复重建

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规模化种养殖棚舍池恢复重建支出。

2180405良种繁育设施恢复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良种繁育设施恢

复重建支出。

2180406农林推广和服务设施恢

复重建

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农林推广和服务设施恢复重建支出。

2180407森林防火设施恢复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森林防火设施恢

复重建支出。

2180408受损林木恢复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受损林木恢复支

出。

2180499其他农业林业恢复生产

和重建支出

反映用于其他农业、林业、水利等恢复生产和重建方面的支出。

21805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用于工商企业恢

复生产和重建方面的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安排的用于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的支出在

本款51-59项中反映)。工商企业主要包括交

通运输企业(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交通运输”的

口径)、工业商业金融企业(参照支出功能分

类“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的口径)等。2180501项目投资补助反映安排的项目投资补助(不包括国有资本

经营预算安排的部分)。

2180502注入资本金反映注入的资本金(不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安排的部分)。

2180503贷款贴息反映贷款贴息支出(不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

算安排的部分)。

2180519其他工商企业恢复生产

和重建支出

反映用于工商企业(包括旅游等其他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方面的其他支出(不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部分)。

21805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补助

项目支出

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项目补助支出。

218055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入

资本金

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资本金支出。

218055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的贷款贴息

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贷款贴息支出。

218055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

的其他支出

反映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其他支出。

21806党政机关恢复重建反映党政机关[包括各级人大、政协、民主党

派、群众团体、政府机关及实行公务员管理的

事业单位(含上述机构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

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1一般公共服务机关恢复

重建支出

反映国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统计、审计、财政、气象、地震、测绘、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机构(含上述机构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机关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一般公共服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2公共安全机构恢复重建

支出

反映公共安全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公共安全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公共安全”科目的规定执行,但不包括武装警察,武装警察的恢复重建支出,在2189902“军队武警恢复重建支出”中反映。

2180603教育管理机构恢复重建

支出

反映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教育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教育管理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4科学技术管理机构恢复重

建支出

反映各级科技管理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科学技

术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科学技术管理事务”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5文化体育与传媒管理机构

恢复重建支出

反映各级文化体育与传媒管理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文化体育与传媒”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6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机

构恢复重建支出

反映各级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社会保障和就业”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7医疗卫生及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

反映各级医疗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及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含上述机构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医疗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医疗卫生”科目的规定执行。

2180608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恢复

重建支出

反映各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含各级环境保护行政管理机构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环境保护管理事务”科目的口径执行。

2180609农林水管理机构恢复重建

支出

反映农林水管理机构(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农林水管理机构的口径参照支出功能分类“农林水事务”科目的口径执行,具体包括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农林水管理机构。

2180699其他党政机关恢复重建

支出

反映除上述管理机构之外的其他党政机关(含所属后勤服务等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的恢复重建支出,主要包括城乡社区事务管理机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工业商业金融事务管理机构等的恢复重建支出。

21807军队武警恢复重建支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军队和武警部队

(含附属事业单位及设施)恢复重建支出。

2180701军队恢复重建支出

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军队的恢复重建支出。

2180702武警恢复重建支出

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武警部队恢复重建支出。

21899其他恢复重建支出反映除上述项目以外其他恢复重建方面的支

出。

2189901震后地质灾害治理支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震后地质灾害治

理项目投资补助。

2189909其他恢复重建支出反映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震后其他恢复重

建支出。

22906汶川地震捐赠支出反映对地震灾区的捐赠支出。非受灾地区政

府赴灾区从事灾后恢复重建的支出,在218类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反映,不在本科目反

映。

229060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

支出

反映对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捐赠支出。非受灾地区政府赴灾区从事灾后恢复重建的支出,在218类“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反映,不在本科目反映。

2290609其他捐赠支出反映除恢复重建捐赠之外的其他捐赠支出,

主要包括抗震抢险救灾等方面的捐赠支出。

230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

反映上级财政安排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

230070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支出(一般预算)

反映上级财政通过一般预算安排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230070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支出(基金预算)

反映上级财政通过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23007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支出(国有资本预算)

反映上级政府通过国有资本预算安排的灾后恢复重建补助。

二、一般预算收支科目

一般预算收入科目

一般预算支出科目

2180101农村居民住宅恢复重建

2180102城镇居民住宅恢复重建

21802基础设施恢复重建

2180201公路

2180202桥梁

2180203铁路路网

2180204机场

2180205水运港口设施

2180206运政设施

2180208邮政设施

2180209水利工程

2180210供水

2180211供气

2180212市政道路、桥梁

2180213排水管道

2180214污水处理设施

2180215公交设施

2180299其他基础设施恢复重建支出

21803公益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2180301学校和其他教育设施

2180302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监管设施2180304科研院所科普场馆及其他科研科普设施2180305文化馆图书馆及其他文化设施

2180306文物事业单位博物馆及其附属设施2180307广播电视台(站)及其他广播影视设施2180308体育场馆及其他体育设施

2180309儿童福利院及其他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设施2180310环境保护事业单位及环保设施

2180311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单位及设施

2180312档案事业单位及设施

2180313地震事业单位及设施

2180399其他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及设施

21804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

2180401农业生产资料补助

2180402损毁土地整理

2180403农田水利设施恢复重建

2180404规模化种养殖棚舍池恢复重建

2180405良种繁育设施恢复重建

2180406农林推广和服务设施恢复重建

2180407森林防火设施恢复重建

2180408受损林木恢复

2180499其他农业林业恢复生产和重建支出

21805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

2180501项目投资补助

2180502注入资本金

2180503贷款贴息

2180519其他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支出

21806党政机关恢复重建

2180601一般公共服务机关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2公共安全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3教育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4科学技术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5文化体育与传媒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6社会保障和就业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2180607医疗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2180608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09农林水管理机构恢复重建支出

2180699其他党政机关恢复重建支出

21807军队武警恢复重建支出

2180701军队恢复重建支出

2180702武警恢复重建支出

21899其他恢复重建支出

2189901震后地质灾害治理支出

2189909其他恢复重建支出

22906汶川地震捐赠支出

229060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捐赠支出

2290609其他捐赠支出

230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

2300701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一般预算)

三、基金预算收支科目

基金预算收入科目

基金预算支出科目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科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类科目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功能分类科目

科目编码

科目名称

类款项

1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1805工商企业恢复生产和重建

1805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补助项目支出

180552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注入资本金

18055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贷款贴息

18055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的其他支出

300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

300703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支出(国有资本预算)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通江县农村建设规划 一、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属川东北部秦巴山区腹地。东接达州万源市,南邻平昌县,西靠南江县和巴州区,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1°49′16″~32°34′57″,东经106°59′01″~107°45′34″,属川陕两省交界的一个边远山区县,幅员面积4125.6平方公里。距5.12大地震震中汶川367公里。 (二)全县农村社会经济概况: 通江县辖14个镇,35个乡,524个村.其中诺江镇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沿两条交通干线呈均匀分布。通江县总人口截止2007年底73.5万人,19.97万户。其中农业人口63.20万人,非农业人口10.30万人;劳动力人口43.3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2.68万人, 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7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6.83万人。 2007年通江县国民生产总值为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5.4亿元,增长24.6%;第三产业12.6亿元,增长13.4%;城镇居民人均生产总值6870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12元,同比增长15.4%。(三)县域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情况:

1、交通运输 通江县地处四川东北部秦巴山区腹地,地理位置偏远,地势险要,交通不便。距成都620公里,距重庆450公里,达川市148公里,巴中市86公里。 通江县境内无铁路、水路、空路,仅靠公路运输。省道S201、S302贯穿全境,将县城内主要乡镇串联;11条县道以及24条乡道作为省道的延伸,形成树状及辐射状的交通网络。但公路等级较差,除2条省道属2、3级公路以外,其余乡道均属4级公路和等外公路,部分乡道路面较窄,路面条件较差。 2、县域供电现状 (1)电源 通江县电网担负向全县的49个乡镇、524个村、2868个社、10.3万户、73万多人的输配电任务,电网不但要保证人民的生活用电,还要满足所有生产单位的工农业 装机500千瓦的石牛咀水电站,输电线路采用6KV等级供电,线路总长5公里,通过全县人民近四十年的奋斗拼搏,电力发展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形成了发、供、用、建、管五统一,自成体系的地方电网。县电力公司现有装机容量12100千瓦,乡下小水电装机容量1780千瓦,合计装机容量13880千瓦。共有小型电站42座,装机91455Kw,其中装机500KW以上的有九浴溪电站(7500KW),铁佛刘家河(500KW),石牛咀(600KW),洪口鸽子摊(500KW)、沙溪大井坝(640KW)。至2006底全县建成小水电(厂)站1150处,总装机1157台,21505千

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环境及社会安全保障政策筛选与评价框架 在使用中 2008年12月5日

中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目录 2项目描述 (3) 3. 子项目的选择 (4) 4. 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政策框架 (5) 5.解决环境和社会安全保障问题的方法 (6) 6.追溯报帐子项目的安全保障筛选和影响管理 (12) 8.能力建设 (13) 缩写和术语 CDC 社区疾病控制中心 DSP 大坝安全计划 EIA 环境影响评价 EMP 环境管理计划 EMCP 少数民族社区计划 ESSAF 环境及社会安全保障政策筛选与评价框架 GoC 中国政府 MCH 妇幼保健中心 MEP 环境保护部 OM 业务手册 PCR 物质文化资源 PMO 项目管理办公室 RAP 移民行动计划 SA 社会评价 TOR 工作任务大刚

1. 项目介绍及目标 1. 世界银行正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金额为7.10亿美元的贷款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WERP)。本项目支持中国政府在《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下文中简称“总体规划”)中确立的重建战略,本项目将出资进行地震灾后四川省和甘肃省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部门的重建和恢复工作1,并帮助两个省的汶川地震重灾区的长期可持续性经济恢复奠定基础。 2. 制订该环境及社会保障筛选和评价框架的目的是确保在所有世行贷款的活动中采取一切手段去避免和将环境和社会影响降至最低;对于那些不能避免的影响,将按照有关的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行政策确认并制订和实施必要的削减措施。 3. 该环境及社会保障筛选和评价框架将作为项目业务手册的一部分,并在项目法律协定中索引。环境及社会保障筛选和评价框架包括正文和两个附件,它们建立了用于确定和管理由项目活动产生的潜在环境和社会影响的目标,程序,机构框架和实施安排。它也建立了公众参与和解决可能产生的公众申诉的机制,并涵盖了建议在所有子项目使用的特定的筛选工具。 4. 在业务手册中将为环境及社会保障筛选和评价框架补充相关的技术指导规范,用于为环境和社会筛选和评价提供指南,并为项目的环境和社会专家提供一套工具——包括为项目实施机构和世行工作的专家。这些指导规范包括项目能力建设所需的重要的材料,并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改和更新,以便纳入获得的经验。 2项目描述 5. 本项目的目标是将关键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服务至少恢复到汶川地震前的水平;在减少地震和洪水灾害的脆弱性的同时,对服务设施进行适度扩建,并加强地方政府管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能力。 6.本项目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项目重点是两省选定县市的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恢复与重建;其中甘肃项目还包括教育服务机构的恢复与重建。在本项目中,把重点放在了基础设施、卫生和教育领域,因为这些领域的灾区恢复所带来的效益将能够改善市场进入的条件,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并且实现更长期的医疗卫生和中小学教育目标。 7.在四川省,项目的基础设施部分将在绵阳、广元、巴中、南充和雅安5个市16个县资助重建与适度扩建所需的土建工程和货物。项目的医疗卫生部分将出资在绵阳、广元、巴中、南充、雅安、成都和德阳等7市21个县进行卫生服务重建和扩建所需的土建工程和货物。项目支持部分主要用于项目的培训、能力建设和工程成本。 1本项目出资的基础设施将主要位于城镇地区。

汶川灾后社区重建问题与对策DOC

汶川地震灾后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途径探讨 韦克难 一、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对口援建的反思 震后,国家编制了灾区重建规划,四川省内纳入国家规划的项目为近3万个,概算总投资8613亿元。此外,中国中央政府还启动了对口援建工作,由指定的省(市)对口灾区各地区进行援建。总数在848亿。平均每个县在42亿以上。国内外通过各种形式支援灾区,捐赠款物总计达592.74亿元。(邓国胜,760亿)4285万多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90.41亿元。 2008年6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方案》确定广东、江苏、上海、山东、浙江、北京、辽宁、河南、河北、山西、福建、湖南、湖北、安徽、天津、黑龙江、重庆、江西、吉林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各支援省市每年按照本省市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来安排对口支援实物工作量。 (一)成绩 政治效益:(1)提升全社会对我国政治体制的信心;(2)锻炼和强化了各级行政系统的组织能力。 管理效益:使原先自发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各地支援局面变得清晰有序,有利于中央政府统筹把握对口支援大局,节省了大量的行政管理成本。 经济效益:(1)缓解了中央财政压力;(2)探索了财政横向转移支付模式。 社会效益:(1)为灾区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资源的支撑;(2)创造了地区之间长期合作交流的机制和条件。 综上所述,对口支援是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战略思想的伟大实践;对口支援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伟大创举;对口支援是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凝聚力的伟大工程。 (二)对口支援工作中的问题 (1)在法律体系、实施机制上还存在不足和缺陷 一是法律法规与实施政策之间存在矛盾冲突。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编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材料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xx-xxx中学灾后重建项目 2、建设地点:xx-xxx中学x校区 3、建设性质:原址重建 4、内容及规模:本项目重建教学设施总计xx-xx平方米,包括教学楼x号楼、教学楼x号楼\电教综合楼和学生食堂;重建体育场xx-xx 平方米,教学综合楼维修加固xx-xx平方米;附属设施等。新购教学设备xx-x台(套)、图书资料xx-x万册。 5、项目投资:总投资xx-x万元,由xx-xx全额援助。 二、项目的规划和审批情况 1、我校灾后重建项目资料齐全,包括立项申请、立项批复、资金下达计划、工程建设方式批复、工程建设方案、一事一议记录、工程招投标和商品采购相关记录。 2、工程实施质量,检查项目实施按规定方案建设,按程序报批变更建设内容,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主管部门检查验收文件齐备。 3、资金拨付规范:①按合同和工程进度及时报批后予以拨付;② 建齐会计项目辅助账;③学校灾后重建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建立专账,专人管理。无挪用,截留现象。

灾后重建项目规划、立项、审批、资金拨付各个环节程序合法,不存在虚假立项、违规审批和擅自调整项目计划、改变工程的性质问题。 三、资金拨付和使用情况 1、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我校灾后重建项目投资xx万元,实际拨付资金xx万元,节余近xx万元。 2、重建资金财务管理 (1)资金拨入管理 根据项目前期工作及后续工程资金的需要申请拨款,拨款时按要求填写《项目拨款申请书》,同时报送《工程项目进度表》以及由监理单位根据工程量出具的《工程量清单》。经上级审核同意后申请拨款。 资金拨入时直接汇入学校在农业银行开设的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的所有拨入情况。为了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没有出现无故滞留援助资金的现象。 (2)资金支付管理 根据前期工程完成情况申请支付工程款,拨款时应施工单位要求按要求填写《项目拨款申请书》,同时报送《工程项目进度表》以及由监理单位根据工程量出具的经专业人员审签的《工程量清单》。由项目施工单位提供的税务发票。经学校校长、教育主管部门、县委、政府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 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

汶川地震三台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008)

三台县汶川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总 体 规 划

目录 序言 (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1.1 灾区经济社会概况 (2) 1.2 灾害损失基本状况 (3) 1.2.1 城镇和乡村 (3) 1.2.2 基础设施 (3) 1.2.3社会事业 (4) 1.2.4农业生产设施 (5) 1.2.5 工矿企业与服务业 (5) 1.2.6 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保护 (6) 1.2.7 政权设施 (6) 1.3 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7) 1.3.1 地质构造 (7) 1.3.2 自然资源 (7) 1.3.3 环境状况 (7)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重建目标 (9) 2.1 指导思想 (9) 2.2 基本原则 (9) 2.3 重建目标 (10)

第三章恢复重建空间布局 (13) 3.1 北部恢复重建区 (13) 3.2 中部恢复重建区 (14) 3.3南部恢复重建区 (15) 第四章主要任务 (16) 4.1 城乡建设 (16) 4.1 .1城镇基础设施 (16) 4.1.2 城乡住房建设 (16) 4.2 基础设施建设 (19) 4.2.1 交通 (20) 4.2.2 能源 (20) 4.2.3 通信 (21) 4.2.4 水利 (21) 4.3 社会事业 (22) 4.3.1 教育 (22) 4.3.2 卫生 (23) 4.3.3 文化 (23) 4.3.4 体育 (24) 4.3.5 广播电视 (24) 4.3.6 人口和计划生育 (25)

4.3.7 社会福利 (25) 4.3.8 就业和社会保障 (25) 4.4 农业生产设施 (26) 4.4.1 调整优化村庄布局 (16) 4.4.2 完善农村生产居民点配套设施 (27) 4.4.3 加快恢复农业生产 (27) 4.5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 (30) 4.5.1 优化工业布局 (30) 4.5.2 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31) 4.5.3 做强作大工业园区 (32) 4.5.4 巩固发展旅游业 (32) 4.5.5 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33) 4.6 生态整治和防灾减灾 (35) 4.6.1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35) 4.6.2 尽快恢复生态环境 (35) 4.6.3 加快环境综合治理 (16) 4.6.4 健全防灾减灾系统 (16) 4.7 基层政权建设 (37) 第五章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 (38) 5.1 投资估算 (38)

中文版官方汶川地震报告

早期恢复和灾难风险管理项目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 工作研究报告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二○○九年三月

汶川地震救灾救援工作研究报告
目 录
引言.......................................................................................... 4 1 汶川地震概况 ........................................................................ 6 2 汶川地震应急救灾救援工作................................................... 9 2.1 成立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救灾工作 ........................ 9 2.2 全力解救被困群众 ....................................................... 10 2.3 抢通抢修受损生命线 ................................................... 16 2.4 安置受灾群众 .............................................................. 20 2.5 科学排除堰塞湖险情 ................................................... 21 2.6 救治伤病员 .................................................................. 23 2.7 保障灾区市场供应 ....................................................... 24 2.8 做好灾后防疫工作 ....................................................... 25 2.9 广泛进行社会动员 ....................................................... 26 2.10 加强信息公开 ............................................................ 28 2.11 呼吁国际社会援助 ..................................................... 29 3 汶川地震救灾应急工作经验总结 ......................................... 30 3.1 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提供了救灾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 30 3.2 军队武警发挥了救援主力军的作用 ............................. 30 3.3 全社会参与为应急救灾救援提供了强大人力物力支持 31 3.4 现代科技成功运用于应急救灾救援实践 ...................... 31 3.5 信息公开对救灾救援产生了积极影响 .......................... 32
2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灾后重建情况汇报 篇一:灾后重建汇报材料 关于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情况汇报 ——2010年3月30日在彭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 会议上 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建春 尊敬的龙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就全市灾后城镇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请予审议: 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概况 目前,采取“集中办理,并联审批”的方式,共为37668户住房毁损的城镇居民核发恢复重建补助资金亿元,同时严格审核申请资格,共清退重、冒、多领家庭1812户,追回补助资金万元;拆除城镇安臵板房3138套,面积万平

方米;全面完成35228套房屋的维修加固,面积万平方米;需重建的5115套住房已全面开工建设(其中:居民自建住房3956套、保障性住房1159套),累计竣工4633套,竣工量达%;为960户受灾居民发放贷款5542万元。按目前进度,我们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城镇住房重建,9月底前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等各项重建任务,并同步推出新兴、白鹿等重建靓点镇。届时,场镇面貌将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将得到飞跃式改善,基础配套设施将得到跨越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将得到实质性提高。 二、重建基本做法 自灾后城镇住房重建以来,我们将城镇住房重建作为灾后重建的“点晴之作”,坚持运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树立“抓重建就是促发展”的重建理念,着力于毁损住房恢复重建,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场镇风貌改造为两翼,全力统筹各方重建力量,不断破解各种

重建难题,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的顺利推进,并凸显了新兴、白鹿等一批重建“四性”靓点。去年10月30日,成都市城镇重建首次现场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说明了我市城镇重建工作得到了成都市的肯定。“四性” 规划理念体现充分,重建政策体系完善,指导督促深入细致,统筹协调扎实有力、住房重建进度快和风貌改造靓点多,是我市城镇重建的基本经验和特色,也是我市不断破解重建难题、实现科学重建的基本方法。 (一)精心规划设计。我们把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看作是一次加快城乡统筹、提升场镇聚集辐射能力的机遇,坚持走差异化、多样性的重建特色之路。为此,始终把规划作为龙头,坚决落实“四性”理念,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尊重民意与科学重建相结合、灾后重建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定了《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9大类20个文本含36个子规划的规划体系,确定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pdf

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强震波及文县,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严重损失。为加快灾后重建步 伐,尽快恢复全县经济社会正常秩序,根据《甘肃省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总体安排意见》和全市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结合文县灾情实际,特制定5?12汶川地震文县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一、基本概况及灾情状况 (一)、基本概况 之间。 -33°20′36″文县地处甘肃最南端,位于东经104°16′16″ -105°27′29″ ,北纬32°35′43″ 西南与四川的青川县、平武县、九寨沟县毗邻,东南接陕西宁强,北邻甘南和陇南市武都区,全境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82.5公里。总土地面积49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05万亩,占总面积的 4.3%。全县辖20个乡镇,305个行政村、1305社、71962户,总人口25万,其中农村人口21.7万,居住着汉、藏、羌、回等7个民族。 “十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产业抓特色,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五”计划期间各项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7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86738万元,比“十五”末增长4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544万元,比“十五”末增长 1.26倍;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099万元,比“十五”末增长6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4元,比“十五”末分别增长33.9%、17.8%;2007年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市排位第5位,在全省排在第63位。 (二)受灾情况 5月12日14时28分,受四川汶川县8级特大强震波及,文县地震破坏烈度达9度,之后多次发生余震,对文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房屋倒塌、通讯中断、桥梁、 公路坍塌、山体滑坡、设施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生活环境恶化。据灾情统计测算,经 省核查组确定,这次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3734.48万元,具体损失情况: 1、人员伤亡惨重。全县因地震死亡111人,受伤人员1454人,其中120人重伤。 2、大量民房无法居住。因灾受损民房76425户596745间11934900?O。其中:①倒塌及严重损毁房屋59093户46729间9345920?O,占当地居民户数的77.32%。②损坏房屋17332

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第八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第九条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为灾区群众安排临时住所。临时住所可以采用帐篷、篷布房,有条件的也可以采用简易住房、活动板房。安排临时住所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场所。 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条用于过渡性安置的物资应当保证质量安全。生产单位应当确保帐篷、篷布房的产品质量。建设单位、生产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简易住房、活动板房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条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

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出台了

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出台了 张律师:法律界人士对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有法人法语:不可抗力。5.12汶川地震后,到底灾害面积是多大,没有权威信息发部。现在有了。。。。。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 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的通知 民发〔2008〕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08〕54号)要求,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人民政府,在实地调查核定和综合分析评估汶川特大地震致灾强度、灾情严重程度和地质灾害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已经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民政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 地震局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 一、极重灾区 共10个县(市),分别是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

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二、重灾区 共41个县(市、区),其中: 四川省(29个):理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旺苍县、梓潼县、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苍溪县、芦山县、中江县、广元市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甘肃省(8个):文县、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 陕西省(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 三、一般灾区 共186个县(市、区),其中: 四川省(100个):郫县、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市武侯区、名山县、邛崃市、金堂县、南部县、蒲江县、成都市龙泉驿区、射洪县、乐山市金口河区、巴中市巴州区、新津县、丹巴县、南充市顺庆区、夹江县、天全县、丹棱县、金川县、通江县、雅安市雨城区、洪雅县、双流县、仁寿县、乐山市沙湾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康定县、沐川县、仪陇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井研县、南充市高坪区、彭山县、犍为县、荥经县、荣县、西充县、泸定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峨眉山市、简阳市、马尔康县、青神县、南充市嘉陵区、蓬安县、资阳市雁江区、眉山市东坡区、华蓥市、平昌县、乐山市市中区、营山县、安岳县、达州市通川区、乐至县、大英县、遂宁市船山区、万源市、甘洛县、威远县、遂宁市安居区、红原县、岳池县、达县、武胜县、广安市广安区、自贡市大安区、资中县、越西县、渠县、蓬溪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沿滩区、富顺县、内江市东兴区、自贡市贡井区、内江市市中区、隆昌县、屏山县、宜宾县、南溪县、大竹县、宜宾市翠屏区、若尔盖县、宣汉县、美姑县、雷波县、泸县、邻水县、开江县、阿坝县、道孚县、冕宁县、九龙县、高县。 甘肃省(32个):礼县、宕昌县、清水县、崇信县、天水市秦州区、临潭县、武山县、

资金请示范文

资金请示范文 单位资金申请必须向上级请求批准,那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资金请示范文,仅供参考。 资金请示范文1 县人民政府: 在县委、县府的领导和指挥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蚕丝公司、蚕种场的破产改制工作有序进行,现已进入人员安置阶段。县蚕丝公司各类人员522人,其中:在编正式职工408人,退休人员48人,退养蚕桑辅导24人,在岗蚕桑辅导员24人,长期临工4人,遗属定补人员4人。 按照批准的人员安置方案,根据债权、债务清算报告,经测算,人员安置费用646.28万元,退付集资款162万元,支付兑发工资313.85万元,共需资金1119.73万元。因非整合资产的处置(已委托国土供应中心)尚需时日,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布署,为了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破产终结,,故特请示县政府先在县财政借支1000万元资金用于安置职工,待资产变现后再与县财政算帐。 以上请示可否,请批示。 日期 资金请示范文2 ***石油公司: ****村就如何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改变落后的面貌,会同新开河镇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分析了现状,规划了未来。 一、***村基本情况及贫困现状分析 ***村位于*****镇柳东、东邻村、西邻村,北邻村,南邻村。四个自然屯,分为、、太、子,共6个村民组,384户,1544人,其中贫困户232户,占全村总人口18%,全村南北3公里,东西2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耕地6008亩。玉米种植为我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困难,20XX年人均纯收入6093元,被列为全县贫困村之一。 经济发展滞缓,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业,但形不成规模气候,脱贫致富仍需加大努力。人均家禽饲养量不足10只,生猪户均不足0.3头,打工收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果及启示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导致数万同胞在灾害中不幸遇难,数百万家庭失去世代生活的家园,数十年辛勤劳动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面对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的困难局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异常繁重,工作充满挑战。 为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重建美好家园,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特别是2008年9月19日国务院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了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建目标等内容,并将完成重建目标的时间确定为“3年左右”,使灾后恢复重建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明确规定,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尽快恢复生产条件,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基础设施和生产力的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灾区各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精心规划、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重建目标是:实现“六有”目标,即“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区“基本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次奏响民族精神的时代强音。 这强音,源自灾区人民自立自强的不屈奋斗。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有关部委、兄弟省区市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国际社会和港澳特区的友好援助下,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斗争。不等不靠不要,调整结构、“发展起跳”……他们用自己的双手重绘家乡的秀美山川。物质重建、文化重兴、社会重构,不到两年的时间,灾区人民寻求“跨越”的坚韧努力,让伤痕累累的灾区大地,在特大地震灾难打击下顽强崛起,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坚强挺立。 这强音,源自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支撑。在这样一个受灾面积广大、受灾人口众多、自然条件复杂的地区进行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挑战艰巨。“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攻坚克难”,“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这样的信念背后始终伴随着中南海凝重自信的目光。四川、甘肃、陕西灾区市县重建资金投入,相当于以往几十年建设资金投入的总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亿万人民同心协力,各地的援建者不畏艰辛,与灾区人民携手拼搏重筑家园。在巨大天灾面前,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积累的强大综合国力,汇集成震撼世界的“中国力量”,谱写了自强不息的民族强音。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灾区重建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更为集中的体现。它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升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奔涌流淌、生生不息,成为我们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在党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援助下,各个受灾地区的重建工程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一切。 北川老县城:遍地的瓦砾、倾斜的楼房、崩塌的山体,一片寂静。 23公里外的安昌河畔,北川新县城:37米多高的北川新县城第一高建筑羌族碉楼已经封顶,静静地俯视着脚下已经竣工的3000多套安居房。这个月,老县城1万多居民将告别板房喜迁新居。 黄泥墙、木板门、红灯笼、青砖瓦,具有浓郁羌族风情的建筑依山势高低错落分布在古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26号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已经2008年6月4日国务院第1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 二○○八年六月八日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积极、稳妥恢复灾区群众正常的生活、生产、学习、工作条件,促进灾区经济社会的恢复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自力更生、国家支持、社会帮扶的方针。 第三条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灾地区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与国家支持、对口支援相结合; (二)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三)就地恢复重建与异地新建相结合; (四)确保质量与注重效率相结合; (五)立足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 (六)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必要时成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第五条 地震灾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物资,开展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国家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并积极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参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接受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的符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条 对在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过渡性安置 第七条 对地震灾区的受灾群众进行过渡性安置,应当根据地震灾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就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投亲靠友、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对投亲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灾群众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条 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xx小学关于调整灾后重建立项内容及规模的请示

xxxxxxxxxxxx 关于调整灾后重建立项内容及规模的 请示 区发展和改革局: 我校灾后重建项目在各级关心和支持下,顺利完成了前期工程。但因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只对基础设施设施重建进行了立项(广利发改发〔2009〕29号,项目总投资1220万元,资金为国家灾后重建资金815万元,争取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援建资金405万元)但同属重建项目的灾后应急维修、土地征用、重建前期费用、设施设备采购、校园文化、绿化建设、校园门卫、大门建设等未进行立项。现申请对以下项目进行调整: 1.灾后应急维修(含搭建板房)资金?万元; 2.重建前期费用、监理费?万元(地勘、设计、代理、预算、审计、各类检测费等); 3.土地置换?万元; 4.灾后重建基础设施工程款?万元(灾后重建中标价?万元,由于清单漏项、设计变更及工程超量等原因增加?万元); 5.旧教学楼维修资金?万元; 6. 校园文化、绿化资金?万元; 7. 校园门卫、大门建设资金?万元; 8.设备购置?万元。(其中:课桌椅购置?万元;监控设备?万元;电教站配置设备?万元)。 9.食堂应急维修?万元; 10.其他费用?万元(学前班设施设备购置资金?万元、危房鉴定费用?万元、校园体育设施建设及零星维修?万元)。 根据学校的实际,经xxxxxxxxxxxx教育局同意,我校请求将原规划进行调整: 1.原项目总投资1220万元,调整为总投资?万元; 2.建设内容调整为:(1)灾后应急维修(含板房搭建);(2)灾后重建前期费用、土地征用及补偿;(3).灾后重建基础设施4566平方米及附属设施;(4) 学校教育教学设备采购;(5) 零星维修加固、校园文化、校园绿化建设、校园门卫大门建设; 3.资金来源为国家灾后重建资金?万元,争取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援建资金405万元。 特此请示,请批复。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八日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四川省什邡市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土地利用实施规划 什邡市人民政府编制 目录 序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灾区土地利用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区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地震灾害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规划目标、指导思想与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范围和期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指导思想和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重建用地规模与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过渡性安置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永久性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各类重建用地的总体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城镇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矿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土地整理复垦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土地整理复垦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土地整理复垦总体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规划保障政策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后土地政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保障灾后恢复重建用地指标,加快灾后重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简化审批程序,引导资金使用,加大对重建和生产的支持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什邡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实施规划》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灾后重建用地的需求测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邡市灾后重建用地布局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关于土地整理复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