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阿米莉亚_中贵族与平民形象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文修改过程中曾经得到刘意青教授的帮助,特此致谢。

《阿米莉亚》中贵族与平民形象分析

3

韩加明

内容提要 《阿米莉亚》中有三个贵族形象,都是腐败堕落的化身。小说中最接近完美的是出身社会底层的奶妈之子阿特金森。通过这两种人物的不同刻画,菲尔丁表现了他对贵族阶级的失望和对下层人民的寄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思想意识的变化。

关键词 菲尔丁 《阿米莉亚》 贵族 阿特金森 《阿米莉亚》是亨利・菲尔丁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受到英美评论家注意比较少的作品。中国批评界对《阿米莉亚》也较少关注,最值得注意的批评是前辈学者范存忠先生50年代中期发表的《菲尔丁的〈阿米莉亚〉》。范存忠先生的论文有八个部分,先论述了《阿米莉亚》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版的,“有哪些基本内容,提出了哪些社会问题,存在着哪些缺陷或局限”,最后分析了小说的艺术形式,认为是“宽阔宏大的史诗格调与质朴无华的散文史传相结合”。①

过了将近50年,黄梅在2003年出版的《推敲“自我”:小说在18世纪

的英国》第六章第四节讨论“《阿米莉亚》和写作的‘断裂’”,从喜剧风格到悲剧风格的变化、介入性叙述者形象的改变、对复杂女性人物的刻画等方面探讨《阿米莉亚》对《汤姆・琼斯》的发展。范存忠先生对于《阿米莉亚》的结尾给予批评,认为阿米莉亚突然得到遗产、布思突然皈依宗教难以置信;黄梅则从另

一方面论述了这种结局的意义:“而作者甚至不屑少许填平横亘在阿米莉亚的困苦状况和骤然来临的好运之间的深沟,几乎是在有意提醒人们这体现‘诗意的公正’的喜剧结尾是多么不现实。小说最后四章里出现的那些巧合显得单薄而牵强,表现了作者的一种首鼠两端、徘徊不定的心态。”②

《阿米莉亚》的中译本直到2004年才出现。译者吴辉在译序中写道,“菲

尔丁的四部长篇小说,前三部在我国都已出版,而且每一部都不止一种译本,只有这部《阿米莉亚》还未见有译本;在译林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很高兴能填补上这个重要的空白。”③

该译本的出现必将推动我国菲尔丁研究的发展。本文主要从《阿米莉亚》对贵族和下层人物的刻画入手探讨菲尔丁意识观点方面的转变。

《阿米莉亚》以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为中心:一是阿米莉亚必须处处提防某高贵勋爵

(N oble Lord )和詹姆斯上校等人对其贞洁美德

8

7

的引诱侵害;二是布思为了使家庭摆脱困境而千方百计地寻求新的任职。勋爵和詹姆斯这两个有权有势的人都许诺要为布思谋得任职令,但他们真正追求的却是引诱阿米莉亚,满足自己的情欲。小说着力描写的是一心想引诱阿米莉亚的勋爵,埃利森太太是他行使诡计的助手。他先是在听音乐会时以陌生人身份出现,考察自己的猎物。然后又通过给阿米莉亚的孩子送礼物来博得母亲的欢心。“这位勋爵虽然不在任何政府部门里任职,但他由于财产富有,因而能对那些在政府部门里任职的人施加很大影响。于是埃利森太太就找了个机会直率地向他推荐布思,请他考虑。”④不久,布思前去拜访勋爵,后者表示很乐意为布思尽力,并说不久就能有好消息。仅仅过了两天,勋爵就突然来到布思夫妇居住的埃利森太太家,告诉他们说,自己已经为布思到政府部门走动过了。布思深表感谢,在此叙述者有这么一段评论:“这种许诺的技巧是大人物摆弄高傲架子的精明门道,是他们赐予恩惠时善于打算的表现;采用这种办法,他们赐予每一个恩惠,都接受到十倍的感谢;我这里是指那些真正有意帮助的人;还有其他一些人,他们骗取可怜人们的感谢,却根本从来不打算做出一点受之无愧的事情。”⑤这段评论可以说是屡遭大人物许诺愚弄的人发出的肺腑之言。等到勋爵告辞之后,布思和阿米莉亚都为他的彬彬有礼而倾倒。后来,这位勋爵再次来到布思夫妇的住所:“勋爵好像跟那位大人物见了第二次面;由于布思的事情更有希望获得成功(我想,还没有得到绝对的许诺),他出于良好的心意就立刻来告诉布思。”⑥这段叙述很有菲尔丁所擅长的反讽意味。“好像”暗示实际上可能没有第二次会面;没有“绝对许诺”的“更有希望”等于空话。

后来勋爵通过埃利森太太给阿米莉亚送来假面舞会的票邀她赴会。由于布思已经从詹姆斯口中知道了勋爵惯于勾引女性,他坚决反对阿米莉亚参加假面舞会,夫妇俩为此还大吵了一架。但是,第二天一早听说军职有空缺,他们又后悔头一天拒绝了舞会的票,向埃利森太太表示那只是个玩笑。⑦幸亏贝内特太太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阿米莉亚识破了勋爵的诡计。后来在一个社交聚会上,勋爵仍然试图引诱阿米莉亚:“他直接走到阿米莉亚跟前,信心十足地对她说话,仿佛他丝毫不知道他曾经以任何方式使她不高兴过;但读者并不会认为,埃利森太太曾向他隐瞒过任何秘密。”⑧也就在这次聚会上,布思遇到了他以前的熟人特伦特上尉。这个特伦特在后来的故事中取代埃利森太太成了为勋爵拉皮条的人,而且直截了当地劝说布思利用阿米莉亚的美色为自己谋利:“我真但愿勋爵爱我的妻子就像爱您的妻子一样;我敢向您保证,我将会信赖她的贞洁;如果万一他战胜了它,那么上流社会也有足够多的人不会使我感到难堪。”⑨这几乎就是大言不惭地贩卖妻子美色。菲尔丁在这一章的结尾写道:“特伦特断定,布思是个很傻的家伙;布思则开始觉得,特伦特比无赖好不了多少。” λυ布思第三次被捕就是特伦特所策划的,目的仍然是为勋爵引诱阿米莉亚创造条件。

除了这位勋爵,小说中还有两位不具名的勋爵。为了使布思得到任职令,牧师哈里森博士向一位曾经和自己做邻居的勋爵求助。他指出布思经验丰富,并有军功,理应得到为祖国服务的职位;另外他的家庭现在处于困境,急需得到帮助。但是,勋爵却说他帮助布思完全是看哈里森的面子,而且要以哈里森在市长竞选中支持特朗平顿上校为条件。由于哈里森知道另一个候选人更加称职,因此不能违背良心支持特朗平顿上校,于是勋爵答道:“如果您决定反对我们,那么我必须不客气地对待您,并坦率地告诉您,您所提出的那件事情,我不能为您效劳。” λϖ针对这种任人唯亲的官场腐败,哈里森博士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97

《阿米莉亚》中贵族与平民形象分析

现在不提升一个该提升的人,但却提升了

另一个不该提升的人,这显然是一个不公

正的行为,因而不符合道义和正直的原

则。这不仅对那个人是不公正的,而且对

公众也是不公正的,因为所有的公共机构

主要是或应当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才设立

的。只有根据人们的能力来任用所有的

人,否则就决不能取得这种利益或者取得

的利益决不能完满。 λω

茂娜・舒尔曼在评论这一段故事时指出,“通过哈里森博士,菲尔丁强调不管是从个人还是从社会的健康方面来看,德行都必须得到报赏。而勋爵则认为博士的观点太理想化,在现实社会中德行与报赏没有必然联系。” λξ遗憾的是这种状况直到今天仍然大量存在。

《阿米莉亚》中还有一个勋爵是贝内特的大学同学。贝内特夫妇婚后来到伦敦,生活困难,本来希望得到勋爵同学的帮助,但是却遭到冷遇。下面是贝内特太太的叙述:

他走到近旁去向他行礼,因为他们过去的

关系很亲密,所以他虽然表示出尊敬的态

度,但却又显露出亲近的样子;这时勋爵

停下脚步,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他未能有

幸认识他。“我的勋爵,”他说,“难道您

这么快就把您的老朋友汤姆・贝内特给忘

记了吗?”“啊,贝内特先生,”勋爵十分

冷淡地大声说道,“是您吗?请原谅我的

记性不好。贝内特先生,我很高兴见到

您;但是现在务必请您原谅我,因为我有

十分紧急的事情。”然后他没有更多的礼

貌,也没有进一步提出什么邀请,就突然

离开他,直接走进了马车。 λψ

这场冷遇使贝内特受到极大打击。贝内特太太对阿米莉亚这样说道:“您是一位很有鉴别力的妇女,对于这样的一个举止,我用不着进行

任何评论,虽然我相信它十分司空见惯,然而它却是冷酷无情和卑鄙下贱的,简直到了无法形容的地步,而且和真正的道义和仁爱也是背道而驰的。” λζ乔治・谢尔朋在他的论文中仔细探讨了菲尔丁对这些贵族人物的描写,然后指出,《阿米莉亚》对“贵族的麻木不仁和无视美德等方面的指责当然并不新鲜”,并引了约翰逊和斯摩莱特等人的作品为佐证。 λ{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结合菲尔丁自己此前的小说来看,却可以发现值得深思的变化。

菲尔丁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与贵族上层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马丁・白特斯廷在《亨利・菲尔丁传》中有详细介绍。 λ|把菲尔丁的小说同笛福和理查逊等中产阶级作家的作品加以比较,可以清楚看到其中的阶级差别,这也是伊恩・瓦特的名著《小说的兴起》的基本观点。瓦特认为:“与笛福和理查逊不同,菲尔丁却沉湎于古典文学传统之中,尽管他不是一个法则的盲从的支持者,但他强烈地感到,文学趣味日益增长的混乱状态需要采取严厉措施。” λ}对古典形式的尊崇与对贵族(上层社会)意识的肯定在某种意义上是相联系的。《约瑟夫・安德鲁斯》中的托马斯・鲍培爵士虽然出面不多,而且早早过世,但他绝不是个反面角色;对鲍培夫人的讽刺也主要指向她对男仆约瑟夫的情欲。小说虽然讽刺帕梅拉与鲍培先生的婚姻,但鲍培先生最后慷慨解囊,成全了约瑟夫与范妮的美满婚姻。菲尔丁把他的代表作《汤姆・琼斯》题献给他的贵族朋友利特尔顿,小说中出现的贵族人物费拉玛虽然曾经试图强暴苏菲娅,但他后来却自己认错,并为解救汤姆・琼斯出了力。而且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费拉玛欲强暴苏菲娅是受到白乐丝屯夫人的挑唆,而后者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要除掉苏菲娅,以便完全占有汤姆,同样是情欲作怪。与弗兹派崔克太太有苟且关系的爱尔兰勋爵虽然难说是个贵族典范,但也不能简单地划进反面人物的行列。这两部小说中对贵族人物的刻

08

国外文学 2007年第2期(总第10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