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水循环率计算讨论

合集下载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9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水的运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各种水体都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

教材紧紧抓住水体运动这一重要思想,侧重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水循环,二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

本节共三课时,第一课时为水循环。

水循环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教材地位教材在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岩石圈、大气圈等知识,本节课把我们的视野扩大到水圈(尽管知识的落脚点在陆地上),水圈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循环更是把这四大圈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促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各圈层之间实现物质和能量交换;影响气候和生态,塑造着地表形态。

2、内容分析本节主要内容有:水循环过程(类型、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出”是一般性要求,即了解;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说明,“说明”要求理解和掌握。

3、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教学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教材特点教材力图实现“对话、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强调了师生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设计,问题设计的创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并说明水循环运动产生的原因。

(2)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绘制水循环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循环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指导个人行为。

(2)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3)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

水循环算法

水循环算法

水循环算法水循环算法是一种用于模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的计算模型。

它是气象学中常用的一种算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水循环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的变化,计算水分从地表向大气中蒸发的速率,然后再根据温度的变化计算水分在大气中的凝结速率,最后根据湿度和气压的变化计算水分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速率。

通过不断循环计算这三个过程,就可以得到水分的运动轨迹和数量。

水循环算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初始条件:包括地表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的初始值。

这些初始值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或者实时观测数据得到。

2. 计算蒸发速率:根据地表温度、湿度等因子,可以利用公式计算水分从地表向大气中蒸发的速率。

一般来说,蒸发速率与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关系。

3. 计算凝结速率:根据大气中的温度变化,可以计算水分在大气中凝结的速率。

一般来说,凝结速率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4. 计算降水速率:根据大气中的湿度和气压等因子,可以计算水分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速率。

一般来说,湿度和气压的变化会影响降水速率。

5. 更新地表和大气的水分量:根据蒸发、凝结和降水速率的计算结果,更新地表和大气的水分量。

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水循环过程。

6. 循环计算:重复以上步骤,不断更新地表和大气的水分量,直到达到设定的计算终止条件。

比如,可以设定循环次数或者达到某个稳定状态。

水循环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气象学中,它可以用于预测降水量、湿度变化等气候现象。

在水资源管理中,它可以用于预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变化,帮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策略。

此外,在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水循环算法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总之,水循环算法是一种模拟水的蒸发、凝结和降水过程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这些过程中水分的运动轨迹和数量,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气候变化以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气候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高中地理分组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高中地理分组学习的必要性研究…

高中地理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2、高中地理分组学习的必要性研究3、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的作用4、高中地理教师思维僵化行为转化策略5、初中地理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全文总字数:13699 字篇一: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情境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嵌入【摘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各个学科的教育改革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以学生为中心”无疑是这场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与此同时,要想达到此目标,“情境式教学”更是非常具有效果的尝试方式。

以高中地理为例,探究情境式教学策略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情境式教学;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创新结合高中地理的性质,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情境式教学的方式优化课堂,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积极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一、借势多媒体创设课堂所需的情境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是如今高中地理教学最为普遍也是最为直接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PPT播放、视频教学、影片素材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影音皆在的环境和氛围中直观、生动地学习地理知识。

而且高中地理知识当中涉及用语言描述、图片展示都会非常枯燥、乏味,不改其难懂本色的部分,如风的形成、气压带、地壳运动等,若通过动画或者影像素材进行演示,会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甚至于学生能够在缤纷的色彩、有趣的解说当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比如,在教学“水土流失”、环境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截取了陈凯歌导演的著名影片《黄土地》中的片段,让学生在真实感受到水土流失到底是怎样一幅景象,为水土流失所影响的人们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中,从环保角度来讲该如何破解和改善这种情况———当然,对于教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视频的引入仅仅是为了起到烘托情境的作用,要做到短小精悍,切莫让学生一时被“热闹”所吸引,却忽视了视频当中所存在的知识点。

二、利用地理调查创设体验情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乡土地理学习”,意味着高中地理学习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实际,要懂得利用课上所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注自己周边的“地理”。

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公式

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公式

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公式循环水系统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一种水循环系统,它通过循环输送水来实现冷却、加热、供水等功能。

在循环水系统中,水的损耗率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成本。

因此,准确计算循环水损耗率对于优化系统运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机组循环水损耗率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公式。

机组循环水损耗率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循环水损耗率 = (补水量排放量) / 循环水量× 100%。

其中,补水量是指循环水系统中需要补充的水量,排放量是指循环水系统中需要排放的水量,循环水量是指系统中循环的水量。

这个公式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循环水系统的损耗情况,通过对补水量、排放量和循环水量的测量,可以准确计算出循环水的损耗率。

二、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组循环水损耗率的计算方法,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某工厂的循环水系统中,每天需要补充1000吨水,排放量为200吨,循环水量为5000吨,则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该工厂的循环水损耗率为:(1000 200) / 5000 × 100% = 16%。

这个计算结果表明,该工厂的循环水系统每天的损耗率为16%,这意味着系统中有16%的水量需要进行补充或者排放。

通过对损耗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优化,从而降低损耗率,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机组循环水损耗率计算的意义。

机组循环水损耗率的计算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监测系统的损耗情况,还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 优化系统运行,通过对损耗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的问题,如漏水、蒸发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 降低成本,循环水的损耗会导致企业需要额外补充水源,增加了水资源的消耗和成本。

通过降低损耗率,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3. 环保节能,循环水的损耗会增加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而且排放的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是指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再利用程度。

它可以通过计算冷却水回收量与总用水量之比来确定。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 = 冷却水回收量 / 总用水量
其中,冷却水回收量是指在循环过程中重新回收使用的冷却水的量;总用水量是指冷却系统中总共使用的水的量。

冷却水循环利用率越高,表示冷却系统中冷却水的再利用程度越高,可以有效减少用水量和环境负荷。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使用闭路冷却系统:闭路冷却系统可以循环使用冷却水,减少水的流失。

这需要安装冷却塔或冷却器,将热冷却水与冷空气进行交换,降低水温,然后再循环使用。

2. 优化冷却水处理:通过加强冷却水处理和过滤,可以延长冷却水的使用寿命,减少水的污染和浪费。

3. 降低冷却水的温度:通过改变冷却水的温度,可以减少热量的损失,使得冷却水能够更有效地冷却设备,延长冷却水的使用寿命。

4. 控制冷却水的流量:合理控制冷却水的流量,避免过度流量,减少用水量和水的浪费。

5. 配备回收系统:在冷却水系统中安装回收系统,能够收集并处理冷却水中的废热,实现能源的再利用,同时减少对新鲜水的需求。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是节约用水和降低环境负荷的重要措施,对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

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

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1. 引言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是指在汽轮机系统中,每单位时间内循环水流经汽轮机的次数。

循环倍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汽轮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为什么它重要,以及如何优化循环倍率以提高系统性能。

2. 汽轮机循环水系统概述汽轮机循环水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回路,用于冷却和保护汽轮机。

该系统由水泵、冷却器、膨胀器、再热器和凝结器等组成。

在系统中,水泵将冷凝水从凝结器中抽出,并通过再热器加热后送入锅炉。

在锅炉中,水被加热并转化为高温高压蒸汽,然后进入汽轮机进行功输出。

随后,蒸汽被再次冷却并转化为液态,在凝结器中重新注入到回路中。

3. 循环倍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循环倍率是衡量汽轮机系统中循环水流动频率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循环倍率 = 循环水泵流量 / 汽轮机蒸汽量其中,循环水泵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循环水泵抽出的水量,汽轮机蒸汽量是指单位时间内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量。

4. 循环倍率的重要性循环倍率对于汽轮机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较高的循环倍率可以带来以下优势:4.1 提高热效率较高的循环倍率可以增加汽轮机系统中热交换过程中的传热面积,从而提高热效率。

通过增加循环水流经汽轮机的次数,可以充分利用蒸汽中携带的热能,减少能量损失。

4.2 改善冷却效果较高的循环倍率可以增加冷却器中冷凝水与外界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

这有助于降低锅炉出口温度和凝结器入口温度,保证锅炉和凝结器的正常运行。

4.3 增加系统稳定性较高的循环倍率可以提高系统的冷却能力,降低热负荷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这有助于防止汽轮机过热和其他故障的发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优化循环倍率的方法为了优化汽轮机循环水循环倍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5.1 调整水泵流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循环水泵的流量,使其适应汽轮机的蒸汽量变化。

通过合理调整水泵流量,可以确保循环倍率始终在一个较高且稳定的范围内。

水平衡计算【范本模板】

水平衡计算【范本模板】

工艺水取水量就是各工艺取用的新鲜水量。

整个项目新鲜水量用于全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计算里。

工艺水回用率计算中,生产线1和生产线2为工艺水,其回用水400+600,新水200+20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中,新鲜水700,重复用水1600+600+400。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中,循环水为600,新水为200。

污水回用率中,污水站污水回用量400,直接排放的污水90+380。

图中冷却塔的50为冷却水,可直排,不算污水。

水平衡中各种水量的核算工业企业用水的定义、水源、分类、以及用水管理和水量计量应遵循CJ19-87规定。

1、取水量工业用水的取水量是指自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海水、城市污水及其他水源的总水量。

现有生产厂,以水表读取为准,乘以实际用水时间,得出用水量(日和年).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则应按用水装置(生产单元)汇总,一般化工生产装置取水量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方面;生产用水又包括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和锅炉给水。

各种用水关系见图4—7.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2、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系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环使用的总水量。

在化工建设项目中主要是间接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量和工艺过程中循环多次使用的水之和,可由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中获取这些数据。

对现有生产厂,可用水泵的额定流量计算,即:重复利用水量=水泵额定流量×实际开泵时间3、耗水量耗水量是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 Q4+ Q5+ Q6式中,Q1――产品含水,即由产品带走的水,Q1=产品产量(t/h或t/a)×产品含水量,%;Q2――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亦即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耗水量;Q3――洗涤用水、直接冷却水和其他工艺用水量之和.洗涤用水和直接冷却水均为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水。

工艺水用量由生产装置、工艺水回用和工艺水取水量相加得到。

工艺用水量和直接冷却水量可从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水平衡图中,按各工艺装置依次汇总。

工业用水循环率计算公式

工业用水循环率计算公式

工业用水循环率计算公式
工业用水循环率是指工业生产中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比率,通常
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工业用水循环率 = (再循环水量 / 总用水量) × 100%。

其中,再循环水量指的是通过循环利用再次利用的水量,总用
水量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总共使用的水量。

循环率的计算公式可
以帮助工业企业了解其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节
水措施。

除了计算公式之外,工业用水循环率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

首先,循环率的提高可以降低企业的用水成本,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其次,循环
率还与工业生产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提高循环率有助于
减少废水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

另外,工业用水循环率的计算还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工业生产过
程和循环利用技术。

不同行业、不同工艺过程的循环率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循环
率的提高还需要企业加大对节水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加强管理和监测,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工业用水循环率的计算公式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水资源利用情况,促进节水和循环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应用,推动工业生产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放
15、项目的工艺水回用率为()。

A、71.4%
B、75.9%
C、78.8%
D、81.5%
16、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A、75.9%
B、78.8%
C、81.5%
D、83.9%
17、专案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

A、75.0%
B、78.8%
C、81.5%
D、83.9%
18、污水回用率为()。

A、43.5%
B、46.0%
C、51.3%
D、65.8%
供参考噢!
15、项目的工艺水回用率为()。

A、71.4%
B、75.9%
C、78.8%
D、81.5%
解答:工艺水回用率=(1600+400)/((200+200+100)+(1600+400)) =80.00%
答案或题目可能有误。

采用的计算方法可能有误。

16、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

A、75.9%
B、78.8%
C、81.5%
D、83.9%
解答: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0+400+1600)/(500+(600+400+1600))
=83.87%
答案选D83.9%
17、专案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

A、75.0%
B、78.8%
C、81.5%
D、83.9%
解答:间接冷却水循环率=600/(200+600)
=75.00%
答案选D75.0%
18、污水回用率为()。

A、43.5%
B、46.0%
C、51.3%
D、65.8%
解答:污水回用率=400/(400+(50+380+90))
=43.48%
答案选A43.5%
说明:采用08版考试教材《技术方法》(P216)规定的计算方法计算。

与shychcx讨论:
1.目前用水指标的界定和计算不是很统一。

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节水办公室、行业设计部门、环保部门等部门的规定有出入;《水平衡测试》、《水指标导则》、《水分类标准》、《技术方法》(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等方法的规定也有出入。

2.《水平衡测试》、《水指标导则》、《水分类标准》三个标准里面没有“清净下水”一说,《技术方法》和《导则》(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有清净下水的概念。

3.采用《水平衡测试》、《水指标导则》、《水分类标准》三个标准规定,我重新核实了指标的计算结果:
第16题您的计算是对的,按《水分类标准》,工业用水含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个部分,新水量是700而不是500,我是按500(扣除了生活用水200)计算的。

第18题分母的“排入环境的污水量”应该加上50,我认为污水回用率=400/(400+(50+380+90))=43.48%比较合理。

因为《水平衡测试》、《水指标导则》、《水分类标准》三个标准里面没有“清净下水”的内容。

供您参考,同时也向您学习。

谢谢!
受同事计算过程和结果的启发,结合《水平衡测试》、《水指标导则》、《水分类标准》三个标准界定的内容,重新核实计算第15题“工艺水回用率”的过程和结果如下,供同仁参考讨论:
1.公式工艺水回用率=工艺水回用量/(工艺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
工艺水回用量:工艺用水中从一个设备中流出被本设备或其它设备回收利用的水量。

本案为400。

图中1600不属于工艺水回用量,属于蒸汽冷凝水回用,为重复利用水量。

工艺取水量:200。

按标准,生产用水分间接冷却水、工艺用水、产汽用水、其它这四个部分。

工艺水回用率=400/(200+400)=66.67%
2.说明:三个标准里面的10个统计指标中,没有工艺水回用率这个统计指标。

估计这个指标为《技术方法》(环评工程师考试教材)作者臆想的。

向我的同事致谢!
前面七里香老大和shychcx的讨论很好,受用不少。

对于本题中的四个回用率的计算及工业用水用一些概念的认识非常好。

本题也是09年徐颂版技术方法660题中P3中的题目,说是05年就考了这类题,但数据不是试题中的数字。

现结合上述两位的见解和自己的理解,对这几个题目进行分析一下:
15题,工艺水回用率=工艺水回用量/(工艺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400/(400+200)=66.7%,那么此题无正确答案。

因为按照《工业用水分类及定义》(CJ40-1999),工业用水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类,其中生产用水包括工艺用水、间接冷却水、锅炉用水等。

那么对应的锅炉的1600属于锅炉用水(也即蒸汽冷凝水回用);冷却塔的600为间接冷却水。

该两项均不属于生产工艺水。

09年徐颂版技术方法660题中P3中把间接冷却水这部分也算在了生产工艺水部分,
他是
工艺水回用率=工艺水回用量/(工艺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
=(400+600)/[(200+200)+(400+600)]=71.4%,选A;
我赞成七里香老大的算法。

链接:
工艺用水:在工业生产中,用来制造、加工产品以及与制造、加工工艺过程有关的这部分用水称为工艺用水。

工艺用水中包括:产品用水(作为生产原料的那部分水,成为产品的组成部分或参加化学反应,如浆料、化工制剂、涂料等。

)、洗涤用水(对原材料、物料、半成品进行洗涤处理的水,如漂洗、清洗、冲渣、冲灰、消烟除尘等。

)、直接冷却水(为满足生产需要,使产品或半成品冷却所用与之直接接触的冷却水)及其他工艺用水等。

16题,工业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
=本项目中所用重复使用的水量/本项目中所用重复使用的水量+本项目所有新水取用量
=(600+400+1600)/[(600+400+1600)+700]=78.78%=78.8%
该题目是没什么疑问了,上面两位都说得对。

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工业用水包括生产用水和生活污水两部分,我们经常把是服务于生产的生活用水不算工业用水,这也是我经
常犯的错误。

17题,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600/(600+200)=75%,该题大家都没疑问。

这里要说的是工艺水回用率就该跟间接冷却水循环率的算法一样,其循环量和取水量均是各自环节的。

这样问题也简单明了,可以避免因为其概念里面包含的水范围不一样而产生大家的理解不一致。

18题,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400/[400+(380+90)]=46%
冷却塔排放的一部分水是为了维持冷却水使用效果,避免硬化结垢影响冷却效果而排放的间接冷却水,也可看为为清净下水。

2009版环评师考试《技术方法》P71里面对地面水进行分级评价里面,其中对污水量有特别说明:污水排放量中部包括间接冷却水、循环水以及其他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的排放量,但包括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该说法的标准、规范文件里面的正式阐述请大家补充。

所以现在这4道题里面,对工艺水回用率还存在不一致,我们现在的算法与《09年徐
颂版技术方法660题》里的算法还不一致。

请大家踊跃思考和指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