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

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体会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一个月内,脑组织在其生长发育完成之前受到某种损伤或病变而致大脑发育障碍,以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原因是母亲在怀孕期间有严重的糖尿病、高血压、妊娠期疾病等,或新生儿早产、窒息、黄疽、传染性疾病、脑缺氧、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等都有可能导致脑瘫的发生。

由于患儿病变在脑,肌肉本身没有瘫痪,故运动和姿势的异常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不断地变化发展,表现形式多样,可有感觉、认知、沟通、感知功能障碍、智力低下、惊厥发作等表现。

现将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

1 方法(1)康复指导的基本原则。

①以安全为前提,不提倡危险动作。

②具有针对性,以功能障碍点为目标,有针对的指导。

③要求简单、实用、有针对性、易于掌握适合家庭操作。

④指导时应尽量让患儿安静、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指导。

(2)康复指导的基本方法及流程。

①针对首次接触康复治疗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进行适当的康复宣教如:如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常见方法、康复治疗对家长的要求等等;第2步对患儿进行康复评估找出患儿存在的问题,给予适当的解释让家长了解患儿的病情及特点;第3步针对患儿的病情特点指导在家庭生活中的抱姿、睡觉的姿势、坐姿等方面的要求;最后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接着示范给家长,之后让家长亲自操作、并指导家长一些技巧直到其基本掌握。

②针对家庭康复后进行定期康复指导的患儿及家长。

第1步了解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治疗的情况,让家长充分的反映治疗过程中的难点;第2步适当的评估,总结患儿这段时间家庭康复的进步情况,给与家长持续家庭康复的信心;第3步对于康复过程中家长提出的难点及新发现的问题给与适当解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第四步对于康复治理过程中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家长到康复门诊进行咨询;最后给出下一段时间的治疗重点及康复目标。

在康复训练中,对大龄患儿要尤其加强固定肌的训练,以期完成一个点的姿势控制。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小儿脑瘫(cercbral palsy,CP)是指由于胚胎形成缺陷或者妊娠到分娩,生后1个月以内的某种因素损害了未成熟的脑组织,导致运动障碍的器质性病变[1]。

笔者在对我院自2005年1月至 2009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在进行药物、针灸、按摩、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的同时,配合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3个月-8岁。

在进行药物、中频脉冲电治疗、矫形器与支具训练、隔药灸法等治疗的同时,加强了对患儿的日常生活康复护理。

2 一般护理病室内光线应充足、温暖、安静,进行保护性隔离,室内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病房清洁,患儿病床应加防护设备,防止坠床。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防止院内感染,各治疗室每天应按时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3 日常生活护理3.1注意脑瘫患儿的抱法家长抱患儿时间不宜过长,头控制能力差而双手能抓握的患儿可令双手抓住家长的衣服,搭家长的肩。

怀抱痉挛型下肢瘫痪患儿时,家长将一手托其臀部,一手扶其腰部,将患儿竖直抱怀中,将其两腿分开放于家长两侧髋部。

怀抱软瘫患儿时,要使其背部依靠在家长胸前,以防日后发生脊柱后突或侧弯畸形。

3.2 脑瘫患儿的睡眠姿势痉挛型脑瘫患儿多采取侧卧位,患儿手放于胸前。

手足徐动型的患儿睡眠时紧张消失,在床上易多动,通常盖被子困难,可以穿长袖睡衣或在毛毯上系带子固定在床上。

对于伸展型患儿可将患儿放在悬吊床上,悬吊床中间凹陷部应能够使他们躯干和四肢过度伸展。

3.3脑瘫患儿进食方法护理正确的喂食方法是患儿语言发育的重要基础。

患儿在母亲的怀里处于半卧位,将头部放于母亲身体前,这样患儿全身的肌张力可相对正常些。

如果患儿已具有一定的头部控制能力和躯干直立能力,母亲可让患儿坐在自己的一条大腿上,使膝关节屈曲搁在母亲的另一条腿上。

有利于正确姿势的发育。

口腔闭合困难的患儿,可用食指与中指托住患儿下巴稍向上抬,使患儿的嘴闭合。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体会从心理护理、日常护理、加强基础护理、输液中的护理、饮食护理及安全护理6个方面,对60例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训练,治愈8例,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在康复护理训练过程中,通过观察护理疗效,探讨康复护理工作在小儿脑瘫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周到细致的康复护理可有助于控制患儿异常姿势,改善其运动障碍,从而提高康复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应予以重视,深入开展。

标签:脑瘫;康复;护理脑瘫(CP)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

通过对本科室60例脑瘫患儿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对象为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科60例脑瘫患儿,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3个月~6岁,痉挛型30例,肌张力低下型5例,手足徐动型6例,强直型9例,混合型10例;早产儿20例,新生儿重度窒息17例,颅内出血7例,低出生体重儿5例,宫内感染3例,双胞胎3例,胆红素脑病1例,原因不明4例。

1.2康复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脑瘫患儿由于肢体或智力语言方面的障碍,使其与外界交流困难,且脑瘫康复病程长,见效慢,家长与孩子都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真诚的去关心患儿,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倾听,并积极开导家长,利用自己的知识向其普及脑瘫的治疗及预后情况,鼓励患儿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固定专人进行护理,与患儿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多与其他孩子玩耍,参加集体游戏,在群体活动中锻炼自己,同时也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1.2.2日常护理主要是帮助患儿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包括摄食、更衣、如厕等常规护理。

通过日常护理,使患儿掌握生活和劳动技能,获得更加舒适的生活体验与学习,辅助其康复治疗,提高疗效更好更早的去适应社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与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医院内治疗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30 例脑性瘫痪患儿给予院内药物治疗、运动、物理疗法及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以1年时间为标准,观察疗效。

结果:经过1年的治疗观察,多数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经χ2 检验,3个不同年龄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医院内治疗与家庭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康复模式对脑性瘫痪患儿治疗效果较好,且患者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标签:脑性瘫痪,康复,护理脑性瘫痪( cerebral palsy),简称脑瘫,是指发育早期阶段(出生前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表现主要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常伴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及行为异常等[1]。

据最近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1~6 岁小儿中,脑瘫患病率为1.92‰,这是一组不可低估的数字[2]。

故脑瘫的防治工作应给予高度重视。

由于儿童处于脑发育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脑功能代偿最大的时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是脑瘫有效防治的关键[3-5]。

现就本院对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治疗,谈谈自己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儿内科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0 例脑性瘫痪患儿,男76例,女54例;年龄2 个月~1岁73例、1~3 岁35 例、4~7 岁22例。

其中,痉挛型71例,肌张力低下型20例,混合型21例,强直型10例,手足徐动型3例,共济失调型4例,震颤型1例。

智力正常76例,轻度智力低下50例,严重智力障碍4例。

病因: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缺血缺氧性脑病20例、其他原因所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9例、早产儿40例、低出生体重儿35 例、胆红素脑病2例、原因不明2例。

1.2 治疗与护理1.2.1 药物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点滴脑细胞活化剂治疗,有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酯或胞二磷胆碱,三磷酸腺苷以及辅酶A等。

脑瘫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脑瘫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

脑瘫科护士工作总结范文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活困扰。

作为脑瘫科护士,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积极参与了脑瘫患儿的护理工作,为他们提供了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我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脑瘫科护士,我始终将患儿的需求放在首位。

脑瘫患儿的症状和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我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愿,并根据医生的指示和护理常规,制定了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其次,我注重与团队的合作。

脑瘫患儿的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协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与医生、康复师、社工等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调整护理方案。

同时,我与其他护士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另外,我注重护理技能的提升。

脑瘫患儿的护理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喂食、翻身、按摩等。

为了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我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护理需求,并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作为脑瘫科护士,我始终将患儿和家属的需求放在心上。

每个脑瘫患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在与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注,鼓励他们积极面对治疗和康复,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总之,脑瘫科护士是一项有挑战性但意义重大的工作。

通过过去一年的努力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使命感。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脑瘫患儿的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能为更多的脑瘫患儿带去健康和希望。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脑瘫个案护理总结范文

一、背景介绍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5岁诊断:脑性瘫痪(痉挛型)二、护理过程1. 评估患者状况患者张某某,5岁,因出生时窒息导致脑瘫,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入院时精神状态良好,但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差。

2. 制定护理计划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以下护理计划:(1)改善肢体活动:通过被动运动、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肢体活动能力。

(2)康复训练:进行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护理措施(1)生活护理: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2)康复训练:每日进行被动运动、按摩、言语、智力等康复训练。

(3)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4. 护理效果(1)肢体活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有所改善,能独立完成简单动作。

(2)康复训练:患者在言语、智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3)心理护理:患者情绪稳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三、总结1. 通过本次脑瘫个案护理,我们充分认识到早期干预对脑瘫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2. 护理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严格执行。

3. 护理人员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提高护理质量。

4.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脑瘫患者的康复,不断提高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总之,本次脑瘫个案护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患者康复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措施,写出护理体会。

方法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综合康复护理。

结果55例脑瘫患儿经综合康复护理,25例治愈,29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7.8%。

结论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中,需要采取综合康复治疗,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对提高患儿康复率有着促进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体会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运动障碍,姿势异常,同时智力、语言、视觉、听觉等出现各种障碍。

近年来,脑瘫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家属及家庭都来了沉重的负担。

本文就分析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体会,增加患儿康复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55例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脑瘫患儿,经诊断,均符合脑瘫诊断标准。

男36例,女19例,年龄2个月~10岁。

24例痉挛型,18例弛缓型,8例手足徐动型,5例混合型。

1. 2 方法①康复教育。

首先患儿在入院后,护士要做好患儿和家属的康复宣传教育,使患儿和家属能够积极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

因此,护士要了解患儿的病情,并要分析家庭情况,讲解治疗和康复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相应准备。

其次要做好卫生教育。

护士要指导家属做好患儿的卫生工作,注意保暖,适当添加衣物,尽量选择舒适柔软衣物,餐具要定期进行煮沸和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适当进行锻炼运动,避免出现湿疹。

最后加强用药指导。

患儿药物大都是冲剂,或者将药片捣碎加水送服[1]。

患儿喂药时,需将患儿抱起,头部抬高,避免出现呛咳。

对于自行服用药物的患儿,要将服药的方法进行详细讲解,指导他们正确服药。

②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在患儿病房可以摆放儿童喜欢的玩具和图片,让患儿保持着轻松愉悦心情进行康复治疗。

同时在治疗室走廊及家长休息地方张贴脑瘫发生原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使患儿家属可以更加全面认识脑瘫疾病,提高他们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引言小儿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对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康复护理是小儿脑瘫患儿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帮助患儿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旨在为医务工作者和患儿的家长提供参考。

康复护理的目标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旨在帮助患儿达到以下目标:1.改善肌张力:通过正畸、按摩和牵引等手段,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提高肢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减少畸形:通过矫正姿势、配合外科手术等综合治疗,减少关节畸形的发生和进展。

3.提高功能能力:通过康复训练,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运动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4.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心理支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使患儿在康复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康复护理内容病情评估与制定护理计划在进行康复护理之前,需要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畸形评估、肌力评估等,以明确患儿的康复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康复护理计划,明确康复的目标和方法。

指导患儿日常生活护理康复护理应贯穿患儿的日常生活,包括睡眠、进食、卫生和休闲等方面。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帮助患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康复进程。

•睡眠:提供适宜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休息。

•进食:指导家长合理膳食搭配,提供易于咀嚼和吞咽的食物,避免过食和厌食。

•卫生:指导患儿家长正确的洗浴和换洗方法,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休闲:鼓励患儿积极参与各种适合的休闲活动,如绘画、音乐、阅读等,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

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是小儿脑瘫康复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制定适合的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牵引和按摩:通过牵引和按摩等手段,改善肢体的肌张力和血液循环,促进肌肉的松弛和恢复。

•正畸训练:通过正畸器械的使用,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儿的肢体功能。

•功能锻炼:根据患儿的康复目标,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包括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坐立训练等,提高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体会
作者单位:450052郑州大学三附院/河南省儿童脑瘫康复医院脑康七病区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胎儿出生前到生后1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

我国统计的脑瘫患儿发病率为1.8%~4%[2]。

脑性瘫痪不仅给患儿的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很重的社会负担。

根据其发病原因、病理变化、脑部的受损部位和程度上的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四肢肌张力异常、伸张反射亢进、痉挛、肢体不自主运动,同时伴有听力、智力、语言障碍,甚至伴有癫痫等。

2012年03月01日至2012年05月31日,研究探讨我院脑康七病区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男68例,女52例,年龄3月15 d~3岁1月)采用我院万国兰教授首创的“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营养神经药物应用及物理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的方法结合传统的康复护理,现将康复护理介绍如下。

1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早期对脑瘫患儿的异常姿势给予纠正,使肢体应保持功能位,同时每天坚持被动活动,大龄儿要鼓励其进行主动锻炼,以促进肌肉收缩、增强关节的活动度、改善肌张力的异常。

对于肌张力高、异常姿势明显,如:头后背、双上肢后背、拇指内收、尖足、足内旋外翻等。

分别通过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中医捏脊、推拿等方法
起到了明显的疗效。

同时指导家长掌握脑瘫患儿肢体康复训练的基本手法和基本常识。

积极配合功训师及护士的工作,坚持各种合适的训练,使患儿得到有效、系统、长期、连续的功能康复训练,从而增强脑瘫患儿的自主生活能力及对社会日常生活的适应能力。

2语言及认知康复护理
对伴有语言障碍的脑瘫患儿,要进行语言训练和认知功能的训练。

以提高其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恢复脑瘫患儿的语言交际能力[3]。

语言训练和认知功能训练应尽早进行,早期训练可为其提供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

语言训练分:发音、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训练三个阶段。

训练者应从最简单的单音开始训练,如:嗒、啦、妈等,并通过食物、图片、肢体动作做配合,反复训练患儿。

除专业的训练外,同时还要与家庭训练相结合。

家人平时要多跟患儿说话,通过游戏尽量使患儿情绪愉快而发音、说话。

语言环境要求安静、安全、宽敞、隔音效果好,同时要尽量避免在视觉上的一些干扰,避免影响患儿训练时的注意力。

训练的频率越高,时间越长,其效果就会越好。

同时还应坚持因材施教、个体化的原则,使脑瘫患儿在任何环境下、任何时间里逐步确立表达语言的意识。

认知功能训练方面,0~4月的患儿训练重点是视、听、触,用颜色鲜艳的玩具在距患儿眼睛30 cm左右处缓缓移动,诱导患儿用眼睛跟踪,听各种声音来寻找声源。

4~8月婴儿除以上项目外,可
逐渐训练左右180°、上下90°追视,伸手抓物,寻找物体,毛巾盖脸,摇铃,镜子对视,玩躲猫猫等,并定期交流。

9~12月婴儿重点训练小物件拿起、放下,对捏,简单模仿(如“再见”,按响玩具等),训练知道大小便解在规定地点等。

1~1.5岁儿童重点训练小物件固定投掷、匹配形状(圆、方、五角星等),推车、搭积木、控制大小便,配合穿衣等。

坚持认知功能障碍训练,可以极大改善小儿脑瘫患儿这些方面的状况。

3心理康复护理
脑瘫患儿由于社会活动受限,肢体运动障碍等因素,另外再加上长期住院治疗,生活环境改变,经常会出现哭闹、烦躁、恐惧、自俾、孤独等一些情绪上和人格上的变化,致使行为异常、情绪障碍及认知损害。

为培养良好的性格,使脑瘫患儿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主义大家庭,必须尽早进行心理护理,使患儿的身心均得到良好的康复。

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应制定与之相应的康复护理和心理诱导,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多给予关心、爱护、鼓励,使其克服肢体功能或智能上的缺陷,与同龄正常儿一样,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也是每个脑瘫康复中心护理工作者的共同心愿。

4饮食护理
在治疗和训练前后半小时内避免过多进食,以防止患儿哭闹而引起呕吐。

训练后注意补充水分,平时注意加强营养,给于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指导家长按时为患儿合理添加辅食,
0~6个月的脑瘫患儿提倡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可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者人工喂养,6月以上患儿应按需添加辅食,1岁以上的患儿根据病情及咀嚼功能分别给于流质、半流质或固体食物。

中医营养学上对脾胃亏虚的患儿应该少食多餐,也可采用捏脊的疗法配合按摩一些穴位,如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而增强脾胃功能,从而不断增强患儿的体质,以适应配合训练需求。

对独立进食困难或易呛咳的患儿应进行饮食训练及吞咽训练,鼓励患儿学习吞咽进食动作,以尽早脱离他人喂养的境地[4]。

5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患儿家长正确护理患儿的日常生活。

因为日常生活活动是人类维持其最根本生活的活动,如抱姿、睡姿、进食、洗漱、更衣和大小便等。

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应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原则控制患儿异常姿势和不自主动作的发生,确保患儿保持正常姿势和体位的稳定性。

比如抱不同类型患儿手法不同,其目的都是抑制异常姿势的出现,让患儿安全舒服;脑瘫患儿不易长期仰卧,因长期仰卧会加重肌肉痉挛,运动不对称,应选择侧卧位,此位可缓解肌肉痉挛,利于动作对称;进食时应选择坐位或半坐位;选择患儿方便穿脱的衣服,一般先穿后脱病重侧肢体,培养独立更衣的能力。

根据患儿不同年龄训练按时大小便的习惯,教会患儿在大小便前向大人预示告知,稍大后学会穿脱裤子的动作、如何使用手纸等。

6健康教育
脑瘫患儿的治疗是艰巨的、长期的,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外,家庭康复及教育也很重要。

为了保证患儿的治疗能有效、连续进行,首先应有良好的体格,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避免呼吸道感染。

并指导家长利用亲子关系进行家庭康复,例如抬头、翻身、爬行、坐姿、用手持物以及单腿独立等。

每次训练时尽可能取得患儿的合作,在游戏中反复强化,每次时间不易过长,手法要轻柔,要有耐心、爱心,有一点进步就要给于鼓励。

除了运动功能外,还应指导父母对患儿进行一些特殊的教育,主要包括智力、身心发育、感觉器官障碍等的教育。

本着生物学上“用进废退”的正常生理原则,早期对脑瘫患儿的行为能力进行干预,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循循渐进的特殊教育来矫正和补偿患儿身体上的障碍带来的一些
不便,使脑瘫患儿逐渐获得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家庭和社会国家减轻负担。

7讨论
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是一门综合护理学科,是综合协调的应用医学护理学,统筹社会、教育、职业等的一些方法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护理,减轻脑损伤致残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尽量提高患儿的生活、运动、语言以及社会活动能力,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小儿脑瘫的康复事业作为残疾儿童康复的重要组成核心部分,同样也得到了重视和长足发展。

脑瘫康复中心的护理工作人员在脑瘫患儿的康复护理医
学实践过程中,增强了护士的爱心,责任心和同情心,也增强了护士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意识。

脑瘫患儿的治疗所需付出的时间长、代价高,不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脑瘫的康复疗效远不能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康复相比,因此患儿家长更应和医护人员紧密配合治疗,长期坚持,才能收到预期的疗效。

护理人员在对脑瘫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应做到耐心,认真仔细,热情,用心去关爱每一位患儿的康复与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新春.小儿脑性瘫痪.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9810.
[2]田小平,赵旭.传统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概况.甘肃中医,2006,19(1):76.
[3]王素偏,王武红,王海霞.4,jl脑瘫手法治疗与康复.北京:科普出版社,2004:134.
[4]王秀娟,孙凤菊,朱志萍.小儿脑瘫的康复护理.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