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古人“名”和“字”的常识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名殊 字同叔 “殊途同归” 《周易.系辞下》 曰:“天下同归 而殊途,一致而 百虑”, 在现代汉语中也 有“特殊”一词, “叔”表排行
意义相顺
曹 操
国曹操 名操 字 孟德 《荀子。劝学》 有“生乎由是, 死乎由是,夫 是之谓德操” 现在:有“道 德情操”之说

意义相顺

白居易
字乐天,号 香山居士, 又号醉吟先 生
山居秋暝
崇教
唐朝 李持盈 玉真公主
道号:无上真 字:玄玄
拆字
老 舍

合则为名,拆则为字。 南宋诗人谢翱 名翱 字皋羽 老舍原名舒庆春 名庆春 字舍予
拆字
查良镛
金庸
上举的诸人之“字”均有两字组成。其中一个为主 (也有些“字”中两字都起作用),另一个为辅, 为主的与“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为辅的只起修饰 作用,例如: ①涵义丰美之字: 四、 子、甫、元、君、玄、宝、智、义、仁、耆 、 何谓 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 …… “衬 ②次第,孟(伯)、仲、叔、季 最典型例子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 字” 孙策 老大 字伯符 孙权 老二 字仲谋 孙翊 老三 字叔弼 孙匡 老四 字季佐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
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 的人命名;
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 (1)用于自称: 庐陵欧阳修 (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 将也。 (3)用于厌恶的人: 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1、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 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 份的人。

1、号又叫别号、表号、别称。 2、号初为自取,称自号,以显示某种志 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 青莲居士、东坡 居士 。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赠号,称尊 号、雅号、谥号、绰号等。)

古人的名与字

古人的名与字

古人的名与字[根据网上资料整理,仅供参考]古代的人,好多有姓有名还有字。

1)何时取名,何时取字古人是先取名,后取字。

所以合成词为“名字”,不说“字名”。

通常是由家中长辈取名,由当地最有学问的大宾取字。

《周礼·檀弓》上说,古人“幼名,冠字”。

“幼”指的是小孩子三个月的时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百日”,也就是说,古人在“百日”时由父亲取名。

“冠”是指年轻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举行成人仪式,取字是这个仪式的一个重大议程,由大宾负责取字。

男到20岁,女到15岁,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家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家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成人举行一定的仪式,男青年加冠,女青年绾髻插簪,男子叫“冠礼”,女子叫“笄礼”。

不过,也有例外的。

比如孔子的名和字是父亲在他出生前就取好了的。

2)取名原则《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要给儿子起名,向大夫申繻询问起名的问题,申繻回答:“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人的名字分为信、义、象、假、类五种情况。

用出生时的特征起名是信,用表示德行的词起名是义,用类似的物体起名是象,借用事物的名称起名是假,用和父亲有关的字起名是类。

起名不要用本国的国名,不要用本国官名,不要用本国山河名称,不要用有关的疾病名称,不要用牲畜的名称,不要用器物礼品的名称。

周朝人用避讳来奉祀神灵,人的名字在生前不需避讳,死后就需避讳。

因此,用国名起名就要废除国名;用官职起名就要更换官职名称;用山河起名就要改变山河的名称;用牲畜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祭祀;用礼器起名,就不能用作祭祀,等于废除了礼仪。

)3)取字一般要与名有关同义和近义关系:公西赤,字子华。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古人的姓名字号解说
古人的姓名字号都有不同的含义。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解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区别】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古代文化: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古代文化:名、字、号的相关知识

古代⽂化:名、字、号的相关知识“名、字”知识,⽐如:古时男⼦⼆⼗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字,⼜称表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与“名”互为表⾥,它们之间的意义不仅是可以相同的、相辅的,还可以是相反的。

例1:孔⼦的弟⼦曾点,字皙。

点,是⼩⿊点,皙,泛指⽩⾊,点和皙意思正好相反。

例2:东吴名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瑜。

瑾和瑜都是美⽟,名、字相应。

古⼈的“名与字”的关系:①名与字的意思要有关系:相同、相辅、相反。

例1:东汉天⽂学家张衡,字平⼦:“衡” 有“平正 ”之意,衡&平—— 名与字有“相同性”;例2宋代作家晁补之,字⽆咎:“⽆咎”没有过失,⽆所归罪,补之&⽆咎—— 名与字有“相辅性”;例3: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光明;“元晦”近似黎明时的那种昏暗,熹&元晦——名写字的“相反性”。

②那么名与字称呼时如何⽤?古⼈的名和字各有其⽤,使⽤中有⾃⼰的原则:⾃称⼰名是谦称,称⼈之字是尊称。

例1:《三国演义》中的张飞,字翼德。

长坂桥上,他⾯对曹操的⼤军,厉声⼤喝:“我乃燕⼈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死战?”声如巨雷。

例2:许攸见曹操⼈物:许攸,字⼦远。

曹操,字孟德。

许攸(慌扶起曹操)公乃汉相,吾乃布⾐,何谦恭如此?曹操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许攸某不能择主,屈⾝袁绍,⾔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

愿赐收录。

曹操⼦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

“号”的相关知识“号”也叫名称、别字、别号。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号可⾃取,称⾃号;也有别⼈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

①以居住地环境⾃号:例1:陶潜⾃号五柳先⽣;苏轼⾃号东坡居⼠。

②以旨趣抱负⾃:例2:杜甫⾃号少陵野⽼;欧阳修⾃号“六⼀居⼠”(“⼀万卷书,⼀千卷古⾦⽯⽂,⼀张琴,⼀局棋,⼀壶酒,⼀⽼翁”)。

③有些⼈还以⽣⾠年龄、⽂学意境、形貌特征,甚⾄惊⼈之语⾃号:例3:赵孟頫⾃号甲寅⼈;唐寅⾃号江南第⼀风流才⼦。

文化常识:名、字和号

文化常识:名、字和号
还有的字,是自己的名的拆分,比如明人章溢,字三 益。
此外,还有少部分字,和名一样也使用了典故。比如 西汉名人司马相如,据《史记》载,他名"相如"是因为他仰 慕赵国名相蔺相如。而他字"长卿",是因为蔺相如是赵国的 上卿。 所以总的而言,作为"名"的衍生,"字"和原有的"名"有着非 常紧密的联系。不然一个人有两个毫无联系的象征符号,那 才是真的让人找不见规律,也摸不着头脑。
古 人 和的 名 号 、字
目 录


名 贰字 肆











字层Leabharlann 怎别的面










在古人眼中,“名”和“字”是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礼记· 檀弓》记载:"幼名, 冠字……周道也。"也 就是说,早在封建社会之前,在周代,中原一带的汉族 先祖就已经有了分别取名和取字的习俗。

这种联系,可以是正向的。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柳宗元,他请名"宗元"字"子厚"。在古代汉语中"元"

和"厚"的意义入 标是相近的。如白居易,他名"居易"字"乐

天"。这"字"来源于对"名"的联想。又如孟郊,名"郊"
字"东野",这"字"来源于与"名"同类的事物。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谥号

(1)别人赠号 1)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 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 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 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带“影”字的 好诗,人称“张三影”。 2)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 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 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 3)以封爵、谥号为号。如王安石,谥号文。 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 公。岳飞,谥号武穆等。
文人雅士们成年后自己起的,所以也叫“自号”,它是名
和字之外别起的一种称谓,因而也叫“别号”。
5.何谓号
例:
欧阳修贬官滁州时作《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贬 官蔡州时, 作《六一居士传》,改号“六一居士”,自 称家中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 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再加上自己老翁一个,合而为 “六一”。
法度”。(秦始皇名赵正)
民国时期,避讳才退出历史舞台。
避讳
3.避讳的方法 ①改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剪击 荆。”(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 “荆”。) 《汉书》中,凡“邦”皆改为“国”。 东汉时将秀才科改名为茂才科。 唐时改观世音菩萨为观自在菩萨,或改作观音菩萨。
《穀梁传·文公十二年》:“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 夫”。
古人的名、字、号
3.名、字的区别
“名者,己之所以事尊,尊者所以命己;字则己之所以接卑,
卑者所以称己”(《太平御览》卷362“名”字条下所引
《秦记》)
敬称、尊称、下对上称字;自称、谦称、上对下称名。
平辈之间一般都称字,只有在很熟悉的朋友之间才称名,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取名和字的规则

古人取名和字的规则

古人取名和字的规则在中国古代,取名和起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名字和字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古人非常注重取名和起字的规则,以期给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好名字,让他们能够长大成才,有所成就。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人取名和起字的规则。

一、名字的规则1. 名字的来源古人取名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父辈或祖先的名字中取名;(2)从古代的经典或文学作品中取名;(3)从自然界中的物品或景物中取名;(4)从人物的品质或才能中取名。

2. 名字的组成古人的名字一般由一个姓和一个名组成,有的还会加上一个字。

名字的组成要符合以下规则:(1)姓氏要尽量简单明了,易于辨认;(2)名字要有意义,不能随意取名;(3)名字的音韵要和谐,不能太过刻意;(4)名字的长度要适中,不要太长或太短。

3. 名字的寓意古人取名时,一般会给名字寄寓一些美好的寓意,以期能够给孩子带来好运和好的前途。

常见的名字寓意有:(1)忠诚、信义、勇敢、正直等品质;(2)智慧、聪明、博学、创新等才能;(3)吉祥、平安、幸福、富贵等祝福。

二、起字的规则1. 起字的来源古人起字时,一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从父母或师长的字中取字;(2)从自己的性格或才能中取字;(3)从经典或文学作品中取字;(4)从自然界中的物品或景物中取字。

2. 起字的组成古人的起字一般由一个字组成,有的还会加上一个号。

起字的组成要符合以下规则:(1)字要有意义,不能随意取字;(2)字的音韵要和谐,不能太过刻意;(3)字的形象要美观,不能太过朴素;(4)字的长度要适中,不要太长或太短。

3. 起字的寓意古人起字时,一般会给字寄寓一些美好的寓意,以期能够给自己带来好运和好的前途。

常见的起字寓意有:(1)忠诚、信义、勇敢、正直等品质;(2)智慧、聪明、博学、创新等才能;(3)吉祥、平安、幸福、富贵等祝福。

三、名字和起字的搭配古人取名和起字的搭配也有一定的规则,一般要求名字和起字的搭配要和谐、协调,不能出现不搭调的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名、字号

3.智浃(宋) 直言敢为,与抗金名将岳飞交厚,岳飞死,智浃上书白
冤,激怒秦桧,遂逮入狱 4. 智一桐、出生于山西忻县,无产阶级革命家智澄之子,西安电影制片 厂工作,中国著名影视演员。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通鉴外纪》 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 孙之所自分。” 1. 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si)等都加女旁, 这暗示先民曾经经历过母权社会。后来由于 子孙繁衍,一族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 支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 例如旧说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后来分为殷、 时、来、宋、空同等氏。姬是周代祖先的行, 姬姓后来又分为孟氏、季氏、孙氏、游氏等。
时候不早了、大家洗洗睡吧!
商的祖先契因为其始祖母简狄吞食玄鸟的子而生下了契故商人便以玄鸟为图腾智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逝敖以封邑郇为姓后去耳刀旁加草字头改为荀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姓名、字号
探究小组:王芳芳、王亨通、王京霞、魏登慧、唐仲旭、杨倩霞
姓名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为 三大蒙学读物。《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 原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 姓444个,复姓60个。
人和妖精都是妈 生的,不同的人 是人他妈生的, 妖是妖他妈生的 ……你妈贵姓啊?

• 《说文》: “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人, 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春秋 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感 天而生”是始祖所感生的图腾物,西周 以后被附会为“天”。 “因生以赐姓” 实指因图腾称号作为姓。 可见“姓”本 义指所感生之物。汉代王充《论衡· 诘术 篇》:“古者,因生而赐姓,因其所生 赐之姓也,若夏吞薏苡(yi yi)而生, 则赐苡氏。商吞燕子而生,则姓为子氏, 周履大人迹,则姬氏其立名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及古人“名”和“字”的常识
今人都有名字,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和号。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

喊别人“字”是一种尊敬,平辈可以叫,晚辈也可以叫。

号一般是自己起的,相当于是笔名或艺名,其他人一般不会直接喊别人“号”。

字由名衍生而来,所以字与名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概括而言,名和字的关系最常见的有以下四种:
1.意义相同,名和字是并列关系,简称并列式。

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杜甫,字子美。

2.意义相近,名和字相互辅助,简称辅助式。

例如郑樵,宇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

渔翁常戴蓑笠。

3.意义相反,名和字正相反,简称矛盾式。

例如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王绩,字无功。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4.意义相顺,字是名的补充或修饰,简称为扩充式。

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

”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再比如苏轼字子瞻,则取凭轼(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来做扶手的横木)瞻望的意思。

5. 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

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字太白,杜牧字「牧之」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