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笋种植管理技术
竹笋的种植技术

竹笋的种植技术
竹笋的种植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适宜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竹笋品种。
常见的竹笋品种有毛竹、大王笋等。
2.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土壤翻耕、松土和施肥。
通常在冬季进行整地和施肥,使土壤达到适宜种植的状态。
3.选地造墒:选择阳光充足、风景秀丽、气候湿润的地块种植竹笋,避开阴湿、积水、阴风的地方。
在种植前进行排水和墒情改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4.整地栽培:根据竹笋品种和种植密度,进行排架、开沟、栽种等工作。
一般在春季进行竹笋的整地栽培,将竹笋种苗整齐地栽入沟内,保持适当的行距和株距。
5.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竹笋生长需求,选择适宜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进行施肥。
一般在种植前、生长期和生长后适时施肥,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6.科学灌溉:竹笋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在竹笋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
采用滴灌、渗灌等科学灌溉技术,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
7.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和防治竹笋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保障竹笋的健康生长。
8.管理和维护:及时除草、松土、培土等管理工作,保持竹笋生长环境整洁有序。
定期检查和调整竹笋生长状态,促进竹笋的茁壮生长。
以上是竹笋的种植技术的基本步骤和要点,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操作。
种植竹笋的管理技术

一、选种与整地造林1. 选择竹种:种植竹笋时,应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品种。
如大头典竹和八渡笋竹,前者出笋早,后者品质优,笋重且销售好。
2. 整地造林:根据竹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株行距,一般为3米×4米或4米×4米,每亩栽植56株或42株。
整地时,挖长明坎,坎长、宽、深为1米×0.3米×0.3米。
使用根苗造林,即上年留生的成竹苗或一年生实生苗。
合格根苗应带根带芽眼,烟斗完好。
栽植时,使竹苗烟斗扣在坎底,苗杆埋入坎泥中,苗杆节眼向两边,尾苗留5-10厘米露在坎面上。
这种种法有利于竹苗保湿成活。
二、抚育管理1. 抚育:抚育一年2-3次,及时抚育对竹笋生长至关重要。
在新竹长出后的下半年进行扩坎,以利于竹笋生长。
2. 施肥:竹笋生长期间,6-8月份施复合肥0.5斤/株。
第二年在春节前后追肥,每株施复合肥1斤。
施肥时应注意,出笋季节不主张追肥,以免竹笋久放腐烂。
三、病虫害防治1. 围牛保苗:竹子最忌在未生好新根之前被牛碰松竹苗,因此,在竹笋生长期间,要采取围牛保苗措施,确保竹苗成活。
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竹笋生长状况,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可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四、收获与销售1. 收获:竹笋收获时间一般在五一节前后,5-6月为高峰期,8-9月出笋渐少,国庆节前后结束。
2. 销售:竹笋品质优良,市场需求稳定。
可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收获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五、总结种植竹笋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业活动,掌握科学的管理技术是提高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关键。
通过选种、整地造林、抚育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管理,可实现竹笋的优质高产。
同时,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安排收获时间,提高竹笋的经济效益。
竹笋的生长习性 竹笋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要点

竹笋的生长习性竹笋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要点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成分。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竹笋的生长习性,以及竹笋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要点,供种植竹笋的朋友们参考。
一、竹笋的生长习性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
二、竹笋的栽培方法与技术要点1、除草和松土新建竹林在郁闭前易繁生杂草,每年要除草、松土两次。
第一次在新竹枝叶展开后梅雨来临前进行,这时铲除的草嫩,易腐烂死亡.过早对新竹不利,过迟易伤鞭;第二次在8月进行,这时大部分杂草种子未成熟,草除掉后不会散布蔓延。
竹林郁闭后,每年在7-8月间除草一次。
在新竹附近松土应离开植株的33厘米,以免伤断新竹根。
在松土时发现黑褐色的老鞭和砍伐后留下的竹蔸,以及树桩、石块等都挖除,使竹鞭和根群能顺利伸展。
2、埋鞭和铺土因新鞭多数分布在老鞭上面的土层中,若任其自然则竹鞭所在的土层逐年变浅,以致鞭根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的范围缩小,影响鞭和整个植株生长。
因此,在松土时要掘除衰老鞭和浅鞭,诱导新鞭向土壤深层发展,还需要铺土加厚耕土层,发现有粗壮的鞭伸展到浅土层或露出土面,立即在它下面掘30厘米多深的沟埋下,并在沟中施肥。
筑成梯田的竹林,每年把梯壁的土削下一层,铺到下级的梯面上。
在不筑梯田的缓倾斜地,因土壤随雨水向下坡移动,铺土时要从下坡取土挑到上坡。
3、钩梢新竹生长当年10-11月间,截去竹秆的先梢,称为钩梢。
这一措施可减少风雪危害,抑制竹秆的顶端优势,促进行鞭和发笋。
故笋用林格外重视钩梢。
为了使竹林具有合理的叶面积,钩梢时宜保留枝叶15-17盘左右。
4、母竹的选留和更新新造竹林在前5-6年内,要在出笋旺期尽量选留粗壮而地位适宜的春笋,让它们长大成林,使全林立竹分布均匀。
早出土的笋多数是从浅鞭产生,长成的竹扎根浅、生长弱;迟出土的笋常因养分供应不足,多数成为退笋,即使长大也不能成好竹。
甜竹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甜竹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甜竹笋粗生长快,是一种投资少,收益快,效益高的竹类良种经济作物,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如下:一、竹园规划。
根据不同环境和坡度变化决定其定植株行距密度,一般采用6米×3米的株行密度,每亩植37株。
由山坡地穴数减半,而条件好的环境可采用宽行密植法,即按6米×2.5米的规格,每亩种植44.4株。
二、挖穴施肥。
挖穴长、宽、深为80厘米×60厘米×60厘米,曝晒后再放入腐熟堆肥或有机肥料等基肥,每穴10-15公斤。
三、选苗。
从健壮、无开花的竹丛中选取前年白露以后留养竹,直径已达4-6厘米的一年生幼竹,将竹在清明节前后的雨季栽植。
除上述幼竹繁殖处,还可采用杆育法,但一些方面存在因养成的竹苗可能开花而造成损失的危险,故应少用,有幼竹条件的不宜用。
四、栽植。
采用幼竹与地面约成25度的斜植法比直位栽法要好:可减少日光直晒;减少水分蒸发;每节都接近土壤,竹节上的侧芽都有发芽机会,成活率较高,植后覆土时留一节在土表,并在土端竹杆内灌水。
植后应灌水盖草,提高土温,防曝晒,以提高成活率,植后一个月左右如萌发新芽,可用1%尿素水溶液(1桶水加250克尿素)灌竹,以促进生长,提早发笋成竹。
五、管理。
植后应注意除草、中耕、灌溉、施肥,覆盖和选留母竹等工作。
1、植后当年的6-7月份除一次草,9月间再除一次。
冬季利用农闲将竹园灌耕一次,以改良土壤性质,阻止杂草繁生。
中耕时除去多余的老竹,仅留1:2:3年生竹各1株,并掘出腐朽的老竹头。
2、3-5月雨季来临之前,可每周或隔周灌水一次,以促其尽早发笋,增加收入。
3、利用竹林内落叶,杂草等覆盖竹园周围,每丛约盖60公斤,每年3次覆盖,以保持土壤湿润。
不易取得覆盖材料的,可改用培土。
4、施肥可促进发笋。
可用环施法给每丛施腐熟堆肥20-30公斤,复合肥5公斤,配合灌水和降雨,在3-9月间施3-4次,以发挥肥效。
用水肥灌注竹子肥效很好。
竹笋种置前期管理方案及措施

竹笋种置前期管理方案及措施一、土壤准备。
竹笋的种植需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进行耕作和施肥。
首先需要将种植地的土壤进行耕作,翻耕深度为20-30厘米,将土壤中的杂草和杂质清除干净。
然后进行施肥,施入有机肥或者腐熟的农家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二、竹笋种子选择。
竹笋的种子选择对于竹笋的产量和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竹笋种子,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应该均匀一致,避免使用变异的种子。
在选择种子的同时,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虫害的侵害。
三、种植季节选择。
竹笋的种植季节一般选择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
春季气温逐渐回暖,适合竹笋的生长,而秋季气温适宜,有利于竹笋的生长和块茎的积累。
在选择种植季节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降水情况,避免在雨季或者干旱季节进行种植。
四、种植密度。
竹笋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竹笋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竹笋的种植密度为每亩3000-5000株。
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根据竹笋的品种和生长习性来确定种植密度,避免种植密度过大或者过小,影响竹笋的生长和产量。
五、灌溉管理。
竹笋的种植需要进行适当的灌溉管理,以保证竹笋的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初期,需要进行及时的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
在竹笋生长期,需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和气温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避免水分过多或者过少,影响竹笋的生长和产量。
六、病虫害防治。
竹笋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种植前期,需要对种植地进行彻底的清理和消毒,避免病虫害的传播。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竹笋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保证竹笋的生长和产量。
七、管理措施。
1. 土壤翻耕,在种植前需要对土壤进行翻耕,保证土壤的疏松和通气性。
2. 施肥,在土壤准备阶段,需要进行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3. 种子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竹笋种子,并进行消毒处理。
4. 种植季节选择,选择适宜的种植季节进行竹笋的种植。
竹笋生长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推进绿色生产与环保措施
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环保和绿色生产,采取科 学合理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加强政策支持和市场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竹笋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税收 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同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保障竹笋产业的健康发展。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未来,竹笋产业将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竹笋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国际化与“走出去”战略
中国竹笋产业应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推动“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竹笋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竹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对于已经发生的病虫害,应根据不同 病虫害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 行喷洒治疗,同时采取生物防治等措 施进行综合防治。
03
竹笋病虫害综合防治 管理
应加强竹林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竹 笋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 害问题,同时做好记录和分析,为今 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04
竹笋的收获与加工利用
竹笋的收获时期与方法
06
相关文资料与联系方式
相关文献资料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表1
01
作者1,年份1,标题1,期刊/
出版社1
02
作者2,年份2,标题2,期刊/
出版社2
03
参考文献列表2
04
作者3,年份3,标题3,期刊/
出版社3
05
作者4,年份4,标题4,期刊/
出版社4
06
相关网站与联系方式
竹笋种植管理技术要点

竹笋,作为我国传统名贵食材,不仅口感鲜美,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竹笋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竹笋的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竹笋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一、选择适宜的种植时间竹笋的种植时间应选择在春季出笋前一个月和秋季竹鞭生长衰退时。
在冬季温暖地区,以秋季种植为宜;在冬季较寒冷地区,以春季种植为佳。
此外,梅雨季节也是种植竹笋的好时机。
二、选种与挖取母竹1. 选择母竹:栽培竹笋应选择枝叶繁茂、分枝较低、节间短、无病虫害的1-3年生壮竹。
北方地区多选用2-3年生母竹,南方地区可选用1年生母竹。
2. 挖取母竹:挖竹时,要根据竹杆基部弯曲的内侧和分枝方向确定竹鞭大致走向。
离母竹1尺挖土找鞭,按来鞭6-9寸、去鞭1.2-1.5尺的长度截断,切口要平,母竹带土50斤左右,挖时保护母竹不受损伤。
三、竹笋种植方法1. 整地:在选定整好的地上,按每亩20-35株挖穴,穴深2尺左右,长3尺,宽2尺,长与等高线平行。
穴底施入堆肥、垃圾、猪粪等,厚约5-8寸,与土充分和匀,再覆土3-5寸。
2. 栽植:栽植最好选无风的阴天或雨后进行。
栽时,使竹鞭舒展,分层填土压实,入土深度可比原来深些。
使鞭与土紧接,浇足定根水,覆土成馒头形,再盖一层覆土,高出地面10-15厘米。
3. 园地管理:为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风雨摇动,可在母竹周围覆盖杂草,并设立支柱。
四、竹笋管理技术1. 施肥:竹笋生长过程中,对养分需求较大。
在养护竹笋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以有机肥为主,如鸡粪、猪粪等。
2. 浇水:竹笋适合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在养护竹笋时,要保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高温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
3. 病虫害防治:在竹笋生长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4. 修剪:在竹笋生长过程中,要定期对植株进行修剪,去除病弱枝条,促进竹笋生长。
五、采收与加工1. 采收:竹笋采收应在笋尖露出地面1-2厘米时进行,过早或过晚采收都会影响竹笋的品质。
春季小竹笋种植方法和时间

春季小竹笋种植方法和时间引言小竹笋是春季的一道美味佳肴,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丰富的营养素。
在家庭中种植小竹笋成了一种常见的业余爱好,不仅可以享用到自家种植的新鲜小竹笋,还能增加生活乐趣。
本文将介绍春季种植小竹笋的方法和合适的时间。
小竹笋的种植方法选取适合的品种在选择种植小竹笋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各个品种的特点。
一般来说,适合家庭种植的小竹笋品种有冬笋、毛竹和五篮竹等。
这些品种在生长期间对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相对较低,适合初学者进行种植。
准备土地和土壤条件小竹笋的生长需要选择肥沃的土壤,并且要求排水良好,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在春季种植小竹笋时,我们可以选择家庭庭院中阳光充足、肥沃的土地进行种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土壤的pH值,以确保种植的小竹笋能够得到更好的生长环境。
种子/苗木的选择与准备小竹笋的种植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种子种植,另一种是用苗木进行种植。
种植小竹笋选取的种子或苗木应该健康无病虫害,并且具备良好的生长潜力。
在准备种植材料时,可以选择性地进行对该品种的病虫害抗性进行测试,以降低后期的管理成本。
种植过程1. 深耕土地:在选择好土地之后,需要用耙子将土壤翻松,多深松土会根据所选竹笋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求深度在25-30厘米左右。
2. 播种/移植:如果选择种子种植,我们可以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约8-12小时,然后均匀地撒在耕好的土地上。
如果选择苗木进行种植,可以在合适的位置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孔,将苗木根系埋入土壤中,然后轻轻拍实土壤。
3. 日常管理:种植小竹笋需要适当的浇水和施肥。
在幼苗生长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是避免积水。
每隔一段时间施一次底肥,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小竹笋的生长。
春季种植的时间小竹笋的种植时机是关键,它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的生长习性来确定。
在春季,一般要等到土壤温度稳定在10摄氏度以上,才适合种植小竹笋。
这样可以保证小竹笋的幼苗生长得更好。
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时间,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笋种植管理技术
种竹管理比较简单,但如果不讲管理,照样发挥不出效益,以下介绍笋竹营造方法。
一、第一年
1、选择竹种:较好的品种有大头典竹和八渡笋竹。
前者出笋早,“五一”节前后开始出笋,比其他笋早收一个月,早笋市价高。
后者品质优,正常一棵笋有几斤重,后笋市好销售。
2、整地造林:整地株行距3米×4米或4米×4米,每亩56或42株,长明坎,坎长、宽、深为1米×0.3米×0.3米。
苗木造林选用根苗,即挖取上年留生的成竹苗或用枝苗育出的一年生实生苗。
这种苗第二年产量比枝苗高三倍。
合格根苗要烟斗完整带根带芽眼。
造林时,竹苗烟斗扣在坎的底部,苗杆埋入坎泥中,苗杆节眼向两边,苗杆尾苗留5—10厘米露在坎面上。
这种种法有利用竹苗保湿成活。
种时要浆根,踩实坎内泥土。
造林时间为早春至清明节的雨季。
3、抚育、扩坎、施肥:抚育一年2—3次,及时抚育很重要。
扩坎要迟一点,在新竹长出之后的下半年进行。
6—8月份施肥一次,每株施复合肥0.5斤。
4、围牛保苗:竹子最忌在未生好新根之前被牛碰松竹苗,这样竹苗不能成活。
二、第二年
1、施肥:现提倡环保,在出笋季节不主张追肥,以避免竹笋久放腐烂。
故第二年在春节前后就要追肥了,每株施复合肥1斤。
竹子不怕肥近,哪里有肥,竹笋从哪里钻出来。
2、收笋:大头典从“五一”节前一点开始收,5、6、7月为高峰期,8、9月出笋渐少,“国庆”节后应停收笋留笋长成竹。
起笋方法:一般笋尖出土3—5厘米时挖取,挖开泥土,见笋基部至少留一双芽眼,以后新笋又从芽眼长出,一株变两株,竹笋以未成笋节为优。
3、抚育、扩坎:抚育二次,4月份铲一阍人,8—10月铲一次。
年底扩坎一次。
4、砍老竹:10月份留成竹后,12月份可砍去上年留竹今年出笋的老竹,留下今年新竹。
因为老竹已没有芽眼,不能出笋,只能抢吃养分,谓之“公孙不见面”。
如需留枝苗,则到下年1—2月份再砍老竹,取枝苗。
砍老竹后,即对竹丛进行松土扩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