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42页PPT

合集下载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MRIppt课件

颅内及椎管内肿瘤MRIppt课件

-
27
室管膜瘤
-
28
• 鉴别诊断 • 1、脉络膜乳头状瘤,较罕见,多见于青少年。肿
瘤内部信号基本均匀,形态呈分叶状不规则,增 强后肿瘤呈明显强化,常见其边缘呈乳头状或凹 凸不平状。肿瘤分泌脑脊液使脑室积水增多。
• 2、与脑室内脑膜瘤鉴别:脑膜瘤来源于脉络丛的
蛛网膜残余上皮,多发生于侧脑室三角区,大多 数脑膜瘤平扫信号在T1WI和T2WI均与脑灰质信 号相似,增强扫描,脑膜瘤常呈均质显著强化, 边界锐利清楚。
T1WI
T1WI+C
-
14
胶质母细胞瘤
MRI诊断要点:
1、 T1WI、T2WI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团块 影,病变内常有出血、坏死和囊变信号, 周围广泛水肿。
2、 增强后肿瘤呈不均匀团块状或不规则环状 强化,强化程度为中、高度。
3、 发生于胼胝体时,因肿瘤浸润生长,可沿 白质纤维向双侧大脑半球生长,强化后呈 碟状,有定性诊断意义。
-
29
少枝胶质细胞瘤
MRI诊断要点: 1、瘤无明确边界,病变多接近脑表面,肿瘤可向外
压迫颅骨。 2、平扫肿瘤常呈低、等混杂信号,主要原因是70
% 病例肿瘤内有大量钙化,这种钙化理论上在
MRI 的T1WI、T2WI上均为低信号,但实际上由于
肿 瘤内成分与钙化相混杂,往往是在T1WI为低信 号,在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
3、增强扫描除钙化灶外,- 肿瘤实质部分轻度强化3,0
少枝胶质瘤
-
31
五、脑膜瘤
MRI诊断要点: 1、脑膜瘤的信号特点:在T1WI上,大多数脑膜瘤表
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绝大多数为等信号或稍高 信号,绝大多数肿瘤明显强化 2、脑实质外肿瘤的征象: (1)肿瘤广基底与硬膜相连:该处的脑膜与肿瘤包膜 连在一起,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可见肿瘤边 缘的硬膜似“鼠尾”样强化,即所谓的“硬膜尾 征”,也有人称为“鼠尾征”。 (2)肿瘤附着处骨质增生:常表现为局部内板丘状或 结节状增生,也可使颅骨全层增厚,MRI的T1WI及 T2 WI见低信号的骨皮质增厚,CT显示更明显。 (3)脑实质受压内陷:脑回明显受压向内移,邻近的 蛛网膜下腔增宽。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影像ppt课件

颅骨肿瘤及肿瘤样变影像ppt课件

【颅骨骨软骨瘤】 骨软骨瘤:又名外生骨疣,属软骨肿瘤,是指 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是最常 见的骨肿瘤,有单发性及多发性两种。单发性 多见,多发性较少见。 骨软骨瘤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 和胫骨上端最为常见 ,颅骨骨软骨瘤较少见。 骨软骨瘤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X线上表现为:骨性基底和软骨盖帽两部分。
颅骨的病变比较复杂,前一段时 间注意到诸多关于颅骨的病变。
本人特总结一下关于颅骨的肿瘤 及肿瘤样变,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 助。
本文病例、图片大多来源于国内专 业书籍、杂志及论坛,仅在此表示感 谢!
颅骨肿瘤仅占骨瘤中0.8~1.8%,大多可引起头局部肿块, 按病变性质可分为三类: (一)原发性颅骨肿瘤 较少见,包括: ①良性者有:骨瘤,软骨瘤,血管瘤,板障内上皮样及皮样瘤, 板障脑膜瘤,良性巨细胞瘤及纤维瘤等。 ②恶性者有:成骨肉瘤,软骨肉瘤,纤维肉瘤,脊索瘤及恶性 巨细胞瘤等。 (二)继发性颅骨肿瘤有: ①良性:脑膜瘤,颈静脉球瘤等。 ②恶性:转移癌,神经母细胞瘤,Ewing肉瘤,骨髓瘤,白血 病,淋巴瘤,鼻咽癌及副鼻窦局部侵蚀性肿瘤等。 (三)颅骨肿瘤样病变(类肿瘤)有:嗜伊红性肉芽肿,黄色 瘤,颅骨纤维结构不良症,畸形性骨炎,颅骨硬化症,副鼻窦 粘液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软脑膜囊肿,板障内骨囊肿, 颅骨膜血窦,婴儿颅骨皮质肥厚,颅骨内板增厚及石骨症等。
附病例:顶骨骨瘤
颅骨血管瘤(MRI) 血常规:白细胞4.1× 10 /L,血红蛋白73 g/L,血小板130×10 /L。 颅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内为脂肪密度CT值多为负值,常在-15~10HU之间 骨软骨瘤好发部位:长骨干骺端,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为常见 ,颅骨骨软骨瘤较少见。 以硬化为主达15%~45%,以往文献以象牙惟为其特征性改变:溶骨和硬化混合存在占41%~60%。 0 cm,T1WI 以稍低信号为主,T 2WI 呈明亮高信号,水抑制序列仍呈高信号,其内有低信号分隔,边缘为极低信号包膜及结节,肿块 边界清楚,Gd-DTPA 增强后见肿块向颅骨生长,并向下累及筛窦,左侧脑室受压变形,双侧脑室扩大积水,在中线侧脑室之间还有一 直径约4 cm 类似囊性肿块,与前者相连,余脑实质未见异常。 或可能与血管、淋巴管增生有关。 以硬化为主者占4.3%,混合型16% 。 4、尿崩:垂体和下丘脑组织受浸润所致,个别患儿可见蝶鞍破坏。 55%位于干骺板,再侵及骺部和干骺端 ,其中尤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 邻近软组织信号无异常; 主要症状是持续的脊柱疼痛,呈进行性加重。 图5:颅脑CT平扫骨窗示后枕骨内外板均有增厚,局部骨质破坏,并见高密度坏死骨。 附病例:右侧额骨肉瘤 3、溶骨性改变:相对较多见,多见于急淋L1型,表现为顶骨、额骨、枕骨失去原有的三层结构,广泛的骨溶解样改变,无明显边缘, 破坏程度不同,骨密度浓淡不均。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鉴别诊断: 1、SFTP主要与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恶性 间皮瘤病程短 ,临床症状重 ,常表现为多发 胸膜结节或弥漫增厚 ,极少为单发局限性病 变 ,常合并同侧大量胸腔积液。 2、血管周细胞瘤,动脉期明显强化,多囊 变,但不呈地图样强化。 3、SFTP还需与胸壁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神 经源性肿瘤多囊变坏死,可有钙化, 分富细 胞A区、疏细胞B区,后者含有丰富的细胞内 及细胞外基质,强化不均匀,但动脉期粗大 迂曲密相间分布 , 疏松区瘤细胞稀少伴胶原纤维化及黏液样 变性,肿瘤组织内血管较丰富,有的呈狭 长鹿角样分支,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的结构, 有的为扩张厚壁玻变的血管。
CT影像表现: ①肿块多为孤立的、类圆形或椭圆形、浅分 叶软组织肿块,境界光整。 ②多具有明显的假包膜,文献报道包膜出现 率约为50%。 ③ 肿块一般体积较大 ,文献报道肿瘤的中位 最大径为 6~8 cm ,80 %胸膜 SF T 为良性 病变 ,慢性临床病程 ,早期发现较少。 ④肿瘤平扫密度均匀或其内可见不规则形低 密度区,但少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至高 度不均匀“地图样”强化,延迟扫描呈渐进 性强化模式,部分病灶内可见条形迂曲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solitary fibrous t umor s ,SFT)是一种临床罕见的间叶源 性肿瘤 ,起源于 CD34 阳性的树突状间叶 细胞 ,具有向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 分化的特征。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以 胸膜最常见 ,发病率约 2.8/100000 ,生物 学特征为良性或交界性,恶性罕见。多发 生于20-7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
走形的强化血管影 。平扫病灶内低密度区可 能与黏液样变性、囊变坏死有关 。此肿瘤为 富血供肿瘤,强化程度一般较明显。“地图样” 强化的原因可能与肿瘤内部囊变坏死灶有关, 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密集区与血管外皮瘤样区域 强化明显,而细胞稀疏区与胶原纤维束玻璃样 变区域强化相对较弱 ,二者混杂存在导致的。 持续性强化的方式可能与黏液样变及细胞疏松 排列造成细胞外间隙扩大 对比剂在细胞外间 隙内进行性聚积,但廓清缓慢有关 。 ⑤恶性的直接证据为肿瘤对周边结构的侵犯及 远处的转移及胸腔积液等。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参考PPT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参考PPT
瘤,脑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松果 体瘤,听神经瘤,脑转移瘤
3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脑质与脑脊液: • T1:灰质(皮质)呈灰暗,白质(髓质)
呈灰白,CSF信号最低-黑色。 • T2:灰质呈灰白,白质呈灰暗,CSF信号
最高-白色(bright). • FLAIR:灰质呈灰白,白质呈灰暗,CSF
信号黑色。
39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0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1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于原始外胚层细胞,是小儿后颅凹最 常见的肿瘤。50%在10岁以前。肿瘤血 供丰富,恶性程度高,属Ⅳ级肿瘤。
• 典型部位:四脑室顶部,小脑蚓部,突 入四脑室。
• 经CSF向脑室和蛛网膜下腔转移。 • 年长儿和成年人,可发生在小脑半球。
区信号更高,钙化呈低信号,有瘤周水 肿。 2. 肿瘤中等度强化,呈不规则形或块状。
35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36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37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源于室管膜细胞; • 成人多见于侧脑室,儿童多见于第四脑
室;少数发生于脑实质内。
38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MR表现: 1.肿瘤T1稍低信号,T2稍高信号,伴有小 囊变或钙化时信号不均匀 2.中等度强化 3.脑积水-脑室扩大
45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6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47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 起自蛛网膜帽状细胞,占颅内肿瘤16% 20%,肿瘤附着于硬脑膜。
• 最常见的脑外肿瘤,好发于矢状窦旁、 大脑镰、大脑凸面、嗅沟、鞍结节、蝶 骨嵴、小脑幕和小桥脑角等;少数在脑 室内。
脑肿瘤的磁共振诊断
广西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戴旖;龙莉玲;叶伟【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SFT的MRI及病理学资料.结果:肿瘤发生在幕下2例,幕上3例(其中侧脑室内1例),跨越幕上及幕下2例,鞍区1例.1例鞍区肿瘤在T1WI、T2 WI 上呈均匀等信号,其余7例信号不均,T1WI、T2 WI上以等、稍高信号为主,其中5例T2 WI见小斑片状低信号区,3例见囊变灶,5例病灶内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MRI 增强扫描示8例均明显强化;鞍区肿瘤强化均匀,其余7例强化不均;5例T2 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3例囊变区未见强化,2例可见脑膜尾征.除侧脑室内1例周围脑实质水肿明显外,其余7例无或轻度水肿.病理显示8例均见丰富的小梭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D34(++~+++),CD99(+),Bcl(+),Vimentin(+),EMA(一).结论:I-SFT的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当脑膜肿瘤呈等、较高信号,增强呈明显强化,其内出现粗大流空血管、T2WI低信号区时,可考虑该病诊断,但其确诊仍需依靠组织病理学.【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年(卷),期】2015(030)002【总页数】4页(P127-130)【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作者】戴旖;龙莉玲;叶伟【作者单位】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530021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来源肿瘤的中间型(偶尔有转移),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在所有软组织肿瘤中的比例不足2%[1]。

SFT发生在颅内称为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ntracranial SFT,I-SFT)。

脑膜瘤CTMRI表现PPT课件

脑膜瘤CTMRI表现PPT课件

23.04.2021
编辑版ppt
13
鞍上的脑膜瘤
• 常起源于鞍膈、鞍结节、前床突及部分蝶 骨嵴。好发于成人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 增加,女性多见。脑膜瘤一般多为良性,生 长较为缓慢,但也可压迫并侵入附近的组织 结构(如视交叉/神经、海绵窦等)引起相应 的症状。
23.04.2021
编辑版ppt
14
鞍上脑膜瘤CT主要表现
23.04.2021
编辑版ppt
16
鞍上脑膜瘤MRI主要表现
• (1)T1加权像上与脑组织对比表现为多为等信 号,也可表现为低信号,极少出现高信号的肿块, 脑组织受压移位,可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 (2)T2加权像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影,脑 水肿表现更加明显;
• (3)多数病例增强有明显均匀强化,程度不一; • (4)可见邻近脑膜的增强和增厚,即“脑膜尾
23.04.2021
编辑版ppt
31
异位脑膜瘤

脑膜瘤是中枢常见的肿瘤,异位脑膜瘤少见,主要可
见于头颈部,包括眉间、鼻窦、眶内、口咽、帽状健膜下、
腮腺等。肺原发性脑膜瘤的起源不明确,大多数无临床症
状,常在无意中发现,偶有咳嗽者。发病年龄30-72岁,肺
内病灶为界限清晰的孤立性结节,肿瘤与肺组织界限清楚,
23.04.2021
编辑版ppt
11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 似假包膜,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3.04.2021
编辑版ppt
12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 冠状位适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 脑膜瘤。此外还能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 的关系。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诊断PPT课件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MRI诊断PPT课件
相邻颅骨 可有侵蚀, 增生少见
36
血管周细胞瘤
分叶状的脑外肿块,窄基底与脑膜相连, 颅骨侵蚀,无颅骨增生及钙化,增强扫描 明显强化,肿块内及周边可见多发增粗迂 曲的血管,坏死出血多见。
T2WI 上呈稍高信号,缺乏SFT 由致密胶 原纤维形成的低信号。
17
实体型:典型表现为等T1、等或短T2为 主混杂信号,增强扫描T2WI低信号区明显 强化。
多囊型:表现为多发囊状长T1、长T2信 号病灶,增强扫描呈多囊环形强化。
囊实型:具有实体型及多囊型信号特点。
18
病例1:(201007843)
男性,48岁,发现肿瘤27天。
19
20
病例2:(200246110)
胞轻度异型,富于血管,结合免疫组化, 考虑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低度恶性 潜能)。
25
T1WI
T2WI FLAIR
26
增强
27
病例4:(100381936)
病史:患者女性,44岁,头晕、 头痛、消瘦1月。
病理:<左枕叶及窦镰旁>梭形细胞肿
瘤,结合免疫组化,形态符合孤立性纤 维性肿瘤(低度恶性)。
YC Weon,EY Kim,HJ Kim,et al.I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s:Imaging
Findings in 6 Consecutive Patients.AJNR,2007,9(28):1466-1470.
16
而另一部分肿瘤表现为稍高、低混杂信号 改变,被学者命名为特殊的“阴-阳”信号 改变。其病理基础是胶原纤维部分对应的 是T2低信号区域,而粘液变性区域及血管 间质区域对应的是T2高信号区域。
大坪医院放射科 -lc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