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伟大的逻辑哲学家,他的逻辑哲学被广泛地用于研究和教学中。
他的著作是逻辑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本书,分别是《论语法》和《论演讲》。
维特根斯坦从认识论、实践论和逻辑论三方面发展出全面的哲学系统。
他主张,逻辑论要基于经验和观察。
他认为,一个思想只有在经过经验和观察的证实,才能够被看作是真实的。
他把这个证实程序称之为演讲,而经验的推论的结果就构成了推论语法。
维特根斯坦的关于演讲的论述,是一项伟大的贡献,他认为演讲的本质就是“把潜在的经验与实际的经验相结合,产生综合的结论”,让演讲获得有效性和准确性。
另外,维特根斯坦还强调了“动词语法”,他认为实际的经验是构成思维的连续性关键,比如“犹太人聚集在一起”,他用活动词说明了演讲本质是“犹太人聚集”。
维特根斯坦丰富了逻辑学的概念,并对哲学学科的学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思想早已被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推崇,并且广泛应用于学术、科学研究和思想领域中。
他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作品也是影响深远的。
科学家们称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对话。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当代哲学、科学和文化的学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仍然被体育和学术界所推崇。
他的著作不但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部书之一,还丰富了推理和思想的内容。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语言学思想。
它首先由德国哲学家、语言学者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提出,他建立了一个独特而深刻的哲学语法观,影响了现代哲学的发展。
尽管他的哲学思想广受争议,他的语法观点对现代哲学的理解仍然非常重要。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建立在他的《语言论》和《秩序论》之上,主要是关于哲学语言的正确使用。
他认为,哲学必须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而语言不能仅仅作为信息的传递工具,必须根据它的意义来正确使用。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提出了“秩序论”,即所有的语言使用必须遵循某种语法秩序,只有在符合秩序的情况下,语言才能表达真正的思想。
因此,维特根斯坦提出了他的三条语法规则:(1)无论任何语言,在发出声音时都必须有一定的语法格式;(2)只有完全理解语法结构,才能正确地表达思想;(3)只有理解每个语言中定义的语法结构,才能正确地发表意见。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强调的是,哲学必须正确地使用语言,而正确使用语言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它的语法结构并根据它的意义来使用。
语言不仅是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它还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
所以,维特根斯坦认为,要正确使用哲学语言,首先要理解它的语法结构,从而正确理解它的意义,从而更好地表达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现代语言学也有重要的影响。
它指出,只有把语法结构看作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才能正确理解语言。
因此,在现代语言学中,他的哲学语法观也受到了重视,被用来研究和解释语言的语法结构。
例如,在形式语言学中,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被用来解释语言形式的结构,以及怎样表达思想。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对现代哲学仍有重要的影响,它强调以下两个重要观点:(1)要正确使用语言,必须正确理解它的语法结构和习惯的意义;(2)要正确理解语言的语法结构,必须正确理解它的哲学思想。
因此,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对现代哲学的理解极其重要,它指出,要正确理解哲学语言,就必须正确理解其语法结构,并且要把它们视为哲学思想的基础。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笔记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笔记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些笔记:1.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于在特定情境中进行交流。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即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词语和句子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游戏的规则应用于另一种游戏。
2. 意义和用法(Meaning and Use):维特根斯坦主张,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
他认为,词的意义不是由它所指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遵循的规则决定的。
这一观点与弗雷格(Gottlob Frege)等人的语义学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3. 逻辑原子论(Logistic Atomism):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基本的逻辑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逻辑运算相互关联。
然而,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本身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的任何信息。
他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性,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是基于共同的、固定的本质,而是基于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4. 私人语言论证(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旨在证明不存在私人语言。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试图用私人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思考,那么这种语言必须是公共的,因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然而,一旦语言成为公共的,它就失去了其作为私人表达工具的目的。
5. 哲学的治疗任务(Philosophy's Healing T ask):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误解。
他批评了传统哲学家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往往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摘要: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著作中对“语法”有多种意义的使用,既有像传统语法学家那样——对词序、动名词一致、时态等进行了论述,但更多的是探讨意义和使用的关系。
这一阶段他探讨的核心是意义——无意义(sense and nonsense)、规范和非规范(well-informed and ill-informed)、语义和句法的区分。
他的论述主要集中以下三个主题:语法与本质、意义与解释、规则与实践。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法语法规则语言解释语言实践[中图分类号] G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26(2012)08-0032-031、语法与本质维特根斯坦在对语法和语言进行论述时多次使用“规则”一词,他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的——他一会把路标比作规则,一会又把色标(colour chart)比作规则。
或许在他看来,我们不可能给出规则一个精确地定义。
但明确的是,他把语法规则当做一个外在的东西:“我们只对符合外在语法的语言感兴趣”(1974:§32),“如果语法规定你不能说一种声音是红色的,这并不意味着你这样说是错的,而是说这样说没有意义”(1980a:47)这些论述对语法的性质进行了大致界定。
人们或许要问:语法或语法规则能对语言进行相应的界定吗?语法与语言之间到底是什么的关系呢?换种说法,一条规则可能先于其相应的语言实践,我们可以依之来判断相应的语言实践是否正确;但另一方面,某种具体的语言实践或许先于语法的存在,而规则是否正确则取决于它是否同那种语言实践一致。
显而易见,我们日常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语法大体上属于后面的一类,我们谈论语言规则就会不可避免地要谈论与规则相应的语言实践。
语言规则的出现形式有两种:1,某种组织或权威机构旨在对语言实践进行规定,比如法兰西学院(French Academy)为规范法语制定了相应的语言规则;2,为了教学的方便,我们必须要制定(formulate)相应的规则,使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不断提高,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维特根斯坦“语法研究”背后的隐喻——关于“深层语法”哲学的解读

二、 语境 的重要性
维特 根斯坦 在将语 法分 层 为“ 表层 语 法 ” “ 和 深
层 语法 ” , 没有 直 接 对 “ 后 并 深层 语 法 ” 明确 的定 作 义, 而是通 过 “ 指” 词的实 际用法 对 “ 意 一 深层 语法 ”
维特根斯 坦为 了进一 步 说 明 “ 深层 语法 ” 他假 ,
言 , 出语法 概念 系 指语 词 在 日常 生活 中的实 际用 指 法, 生活世 界 提 供 了领 会 语 词 的可 能 维 度 。在 《 哲 学研究 》 , 特根 斯坦 把广 义 的语 法 分 为 “ 层 语 中 维 表 法 ” 深层语 法 ” “ 和“ : 表层 语 法 ” 似语 言 学 中 的语 类
、
作 为哲 学语法 的“ 深层语 法”
维特根斯坦从广义的角度对语法进行分层 , 他 说 :在词的使用 中, “ 人们可以区分开‘ 表层语法 ’ 与 ‘ 层语 法 ” ] 深 1麟 。在 他 的语 法 分 层 理 论 中 , ( 表
层语 法是语 词 “ 用 于构造 语 句 的方 式 ” 这种 方 式 被 , 可 以被人 们 通 过诸 如 耳朵 等 器 官 感 知 , “ 予 我 是 给 们直 接 印象 的东 西 ” 。表层 语 法概 念 与 语 言 …‘ 学 中的词 法规则 、 句法规 则等语 法概 念十分 相似 , 它 们都 是 以词法分 析 或是 句 法 分析 为 出发 点 , 注语 关 言 的各 种组 成部 分 , 对人 们 实 际使 用 语 言 的方 式进
中图 分 类 号 : B 8 0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7 (0 0 0 04 0 10 — 9 3 2 1 )6— 0 5— 4
逻辑、规则与界限——维特根斯坦论语法命题

逻辑、规则与界限——维特根斯坦论语法命题梁晨摘要运用语法命题与经验命题的区分进行哲学问题的讨论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方法,能体现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风格,而这一方法的理论思路可以看作维特根斯坦对规则问题的讨论的延伸。
本文考察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法命题概念,并讨论语法命题与经验命题之间的划界问题,语法之确定性和任意性,利用语法命题理论驳斥怀疑论的一般策略,以及语法命题理论与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心灵哲学之间的关联,最终将揭示出语法命题与人性之间的紧密关联。
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语法,语法命题,论确定性,哲学研究语法命题理论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重要创造,如果说他的语言游戏、家族相似等学说是反形而上学的、是否定性的,则语法命题学说就是建构性的、是肯定性的。
对语法的讨论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理论的基础之一,他对于哲学概念的把握首先建立在对语言、词汇的使用方式的考察上,“我们的研究是一种语法研究”1(《哲学研究》第90段(PI90)),而研究方法则是“看清楚我们对词的使用”,“清晰的表达能导致理解,而理解恰恰在于我们‘看出联系’。
因此,对中间环节的发现和发明是至关重要的”2(PI122)。
我们并非通过观察外部世界中的实在之物的运行状况、将不同的词汇赋予它们、并构建成句子来描述世界;正相反,外部世界中的事物的本质往往受到我们对语言的用法的规定,因此,只有借助于对语法的研究,我们才能清除哲学中的混乱,才能研究、从而描述外部世界。
在这个意义上,维特根斯坦与奥古斯丁图像论的决裂甚至可以与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相类比3,足见其在哲学上的革命性意义。
1维特根斯坦(著)涂纪亮(译):哲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6页。
本文中,用缩写PI表示的《哲学研究》中的引文,有的参考此涂纪亮译本,有的参考韩林合译本,具体见不同位置的注释;未用注释标明的转述或支撑材料则参考此注释中的涂纪亮译本。
2维特根斯坦(著)涂纪亮(译):哲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6页。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观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1、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是对于概念的考察”。
粗浅来讲,我们平时说话是一阶的,是用概念说事情,哲学是二阶的,是对于概念有所说。
2、哲学是二阶思考,哲学家因此觉得他们应该用某种元语言来思考、写作。
比如说“知”,“知”就是元语言。
哲学家说到“知”的时候,包括我们平常所说的知道、了解、徽得、理解、明白等等一大家子兄弟姐妹。
在做哲学时,我们就倾向于用一个词把所有这些词都概括在内,甚至认为这个哲学上的“知”是所有这些概念的共同点的抽象。
维特根斯坦把这样加工过的概念称作超级概念。
以往的哲学都是在构建超级概念。
维特根斯坦拒绝用建构理论的方式来从事哲学,这种拒绝突出体现在他不用元语言来做哲学,不用超级概念来进行哲学探索。
3、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考虑的是自然概念,而不是考察那些自己制造出来的概念。
描述世界不是哲学家的任务,哲学家的任务是检验我们描述世界的手段或者概念,科学家可以制造新概念,哲学家不可制造新概念。
4、但维特根斯坦认为,并没有脱离了表达方式的本质。
维特根斯坦反对关于本质的某种理解。
用维特根斯坦自己的话说,“本质表达在语法中”。
5、维特根斯坦看来,哲学不是在寻找深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或机制,这是科学要做的事情,却不是哲学的任务。
哲学思索我们关于现象所做的陈述的方式。
哲学不是从现象进步到现象背后的本质,而是从现象退回到关于现象的陈述,退回到我们的概念方式。
这一思路,后来蒯因称之为“语义上行”。
6、哲学是概念考察,概念考察的目标不是提供新知识,而是澄清意义。
这里的科学包括物理学等、还有一些所谓社会科学。
哲学只追问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
7、康德要为知识划定界限,对照来说,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事业就是要为意义划定界限:哪些言说是有意义的,哪些是无意义的、不可言说的。
8、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功能,简单说,是治疗。
我们平常更多是用概念说话而不是考察概念,可以说,我们没受到过概念考察的训练。
维特根斯坦语法哲学探究

Vol.10No.22013年2月第10卷第2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Feb.20131.引言哲学分析主要是作语言的研究。
分析哲学家们研究语言的目的不在于建立语言的科学假设,而在于他们认定语言研究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工具,以便达到解决哲学问题,所以分析哲学师从分析语言或概念着手去研究哲学问题[1]。
因此,语言哲学问题在英美分析哲学家的著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以下简称维特根斯坦)作为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之一,自然十分关注语言哲学的研究。
在其前期著作《1914-1916年笔记》和《逻辑哲学论》中,语言哲学已占有显著位置。
在其后的著作中,语言哲学所占的位置更加突出。
在20世纪30年代初写的《哲学评论》和《哲学语法》二书中,对语词、语句、意义等语言哲学问题的探讨占了一半篇幅左右。
在30年代中期所写的《剑桥讲演集》、《蓝皮书》、《褐皮书》等书中,在40年代写的《哲学研究》、《纸条集》等著作中,几乎以绝大部分篇幅讨论语言哲学问题。
可以看出语言哲学是维特根斯坦一生始终密切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学者在探讨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时首要关注的问题[2]。
维特根斯坦是现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以意义问题为其哲学的基本出发点,提出了图像论、可说与不可说、语言游戏、家族相似性、私人语言等重要概念。
维特根斯坦其人如谜般让人难以琢磨,其著作亦如其人。
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为世人留下了为数不多的谜一般的著作,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对世人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却又是个诱惑,吸引着无数欲揭开谜底的学者为之孜孜不倦地研究着。
语法是维特根斯坦著作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早在《逻辑哲学论》3.325中就提到了逻辑语法,在其之后的著作中基本都有使用语法一词,如《哲学研究》、《哲学演讲笔记1941-1942》等,尤其在其《哲学语法》书中出现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摘要】:“语法”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澄清这一概念,不仅对于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而且对于理解二十世纪哲学史上的“语言转向”,乃至于理解哲学的性质,都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主要围绕与维特根斯坦“语法”相关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章主要讨论的是“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是否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主要基于摩尔对于维特根斯坦一个观点的转述,关于维特根斯坦主张自己的“语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这一说法流播甚广。
本文即从还原摩尔与维特根斯坦关于“语法”一词使用的争论入手,先后介绍了贝克和哈克对于所谓的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的辩护、哈里斯和加弗尔从语言学角度对这一观点的批评以及福斯特对于这个问题所提出的折衷解释。
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文本的具体分析,对维特根斯坦对于摩尔质疑的回应进行了澄清,对贝克和哈克对维特根斯坦文本的误读予以了批评,从而表明,维特根斯坦并不是在一种积极意义上主张自己所说的“语法”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而是在一种消极意义上强调自己所说的“语法规则”与通常的语法规则一样,都不是关于经验事实的陈述。
第二章主要讨论的是“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规则’是否是一种规则?”语言常常被看成一种规则辖制的活动,而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语法规则”常常就被看成是确定意义的规则,有意义地说话于是就是一种遵循语法规则的行为。
然而,克里普克提出的“遵循规则悖论”却导致了“意义怀疑论”的产生,这使得我们有必要对“语法规则”的性质加以检视。
本文在对克里普克、贝克和哈克以及马尔康姆之间关于“遵循规则”问题的论争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方所关注的问题的实质,从而表明,克里普克、马尔康姆与贝克和哈克在“遵循规则”这一主题下所讨论的其实并不是同一个问题:前两者关注的是“遵循规则(规范性)如何可能?”、“语言(意义)如何可能?”,后两者关注的则是“语言与实在之间的和谐一致从何而来?”、“语言如何得以表征实在?”。
而这一局面的出现,正是由于他们把“语法规则”简单地归于一般意义上的“规则”之下所致。
语言是一种规范性实践,但语言并不是类似于象棋那样的“规则辖制的活动”,使用语言也不是遵循事先已经制定好的语法规则的行为,语法规则不是先于语言实践的实体性规则,而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是我们在使用语言发生理解上的分歧时用作判定标准的语词用法,语法规则是因为它所具有的这种规范性功能而被称为一种“规则”的。
第三章主要讨论的是“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是否是一种深层语法?”主要基于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664节的一个著名评论,他所说的“语法”常常被说成是一种“深层语法”。
但维特根斯坦本人关于“深层语法”仅此一处评论,并且在其他地方还对类似“表层之下”这样的提法表现出明确的反感。
如何理解“深层语法”这一提法,对于理解哲学语法何以不同于通常的语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如何不同于其他一些类型的哲学语法,都有重要的关联。
本文在先后介绍了皮彻、哈克、亨特、贝克等人对“深层语法”的阐释,梅祖麟对于“深层语法”的批评,以及乔姆斯基对于“深层语法”的借用之后,分两个部分对“深层语法”这一提法进行了评析。
第一部分对哲学语法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深层语法”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表明,哲学语法之为一种深层语法,并不在于它所考察的是比通常语法更为完备的语法规则,而是它和通常语法关注的对象不同。
通常语法是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哲学语法则是对思想(理性、理解)感兴趣,只是由于思想(理性、理解)和语言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才对语言感兴趣。
第二部分对维特根斯坦的“深层语法”何以不同于其他以探究隐藏规则为目的的“深层语法”进行了讨论。
讨论表明,那种以探究隐藏规则为目的的“深层语法”是一种以句子为本位的深层语法,而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是一种以语词为本位的深层语法,是为了澄清特定的误解而进行的概念考察。
这种以哲学问题为依归的语法考察并不是要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知识,而更多是要为我们提供看待问题的新维度;而这也就意味着,语言转向之后的哲学,主要的不是一门认知学科,而是一门人文学科。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法语法规则深层语法【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B521【目录】:论文摘要6-9ABSTRACT9-16绪论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法”概念16-311、维特根斯坦”语法”的重要性18-252、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25-293、本文的目的与方法29-31第一章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是通常意义上的”语法”吗?31-631、摩尔的质疑32-351.1摩尔的例证32-331.2维特根斯坦的答复33-352、贝克和哈克的辩护35-392.1不存在两种语法,只是有两种由不同的目的所决定的对于语言规则的兴趣35-372.2对于具体语例的讨论37-393、来自语言学的视角39-463.1语言学史中的”语法”39-423.2维特根斯坦和索绪尔的一样,冲破了传统”语法”观念的藩篱42-443.3维特根斯坦的”语法”与语言学”语法”的差异44-464、折衷的解释46-484.1维特根斯坦对于语法的一般看法46-484.2福斯特的折衷解释485、评论48-585.1对维特根斯坦回复摩尔质疑的两种解读48-505.2对于强解读的批评50-545.2.1维特根斯坦本人的说法50-515.2.2B&H的辩护缺乏说服力51-545.3对弱解读的阐释和保留意见54-585.3.1对弱解读的阐释55-565.3.2对弱解读的保留意见56-586、本章小结及一点补充58-636.1本章小结586.2一点补充:关于”通常的语法”58-63第二章维特根斯坦的”语法规则”是一种规则吗?63-1131、克里普克的”遵循规则悖论”和意义怀疑论64-691.1克里普克对《哲学研究》中”遵循规则”与”私人语言论证”部分的基本看法64-661.2遵循规则悖论的经典表述66-681.3从遵循规则悖论到意义怀疑论68-692、B&H论”遵循规则”69-762.1B&H对规则怀疑论的批评71-742.2B&H对”遵循规则”部分的解读74-763、马尔康姆对B&H”内在关系”说的批评及B&H对”遵循规则”问题的进一步澄清76-833.1马尔康姆的质疑76-803.2B&H的进一步澄清80-834、评论83-1084.1克里普克的”怀疑论者悖论”、马尔康姆的”难题”和B&H所理解的”规则怀疑论”并不是同一个问题84-914.1.1克里普克和马尔康姆关注的是”遵循规则如何可能?”、”规则如何可能?”、”语言如何可能?”84-864.1.2B&H关注的是”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和谐一致”的问题86-914.2《哲学研究》”遵循规则”部分所谈的”规则”主要就是”语法规则”91-954.3为什么B&H和克里普克、马尔康姆会认为他们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95-974.4语法规则与语词使用的关系不同于规则及其应用的关系,语法规则不可简单归为一种规则,”语法规则”之为一种”规则”具有特殊性97-1084.4.1语法规则强调的是规则的规范性方面97-1014.4.2我们何时用到语法规则?101-1034.4.3语法规则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103-1085、本章小结及几点余论108-1135.1本章小结108-1095.2关于”语法规则”的几点余论109-113第三章维特根斯坦的”语法”是一种深层语法吗?113-1991、皮彻论”深层语法”114-1152、哈克论”表层语法”与”深层语法”115-1173、亨特论”深层语法”117-1223.1理解”深层语法”的六条线索117-1193.2对于”深层语法”的尝试性解读119-1203.3对六条线索的印证120-1224、贝克论”深层语法”122-1324.1对”深层语法”的常见解读122-1244.2基于文本分析对常见解读提出的质疑124-1264.3贝克对”深层语法”的新解读126-1294.4新解读的优点和意义129-1324.4.1新解读的优点130-1314.4.2新解读对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意义131-1325、梅祖麟对”深层语法”的批评132-1395.1”深层语法”的逻辑1335.2梅祖麟的质疑133-1385.2.1结构语言学中的方法134-1355.2.2具体论证135-1385.3梅祖麟的结论138-1396、乔姆斯基论语言的”深层结构”139-1456.1乔姆斯基论”深层结构”140-1416.2”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区分的思想基础141-1457、评论145-1977.1哲学语法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深层语法”?146-1627.1.1普遍语言vs.特定语言147-1517.1.2思想vs.语言151-1627.1.2.1通常的语法为何总是止于某一点?151-1577.1.2.2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本身,哲学关注的是思想157-1627.2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法何以不同于其他哲学家的深层语法162-1977.2.1达米特论意义理论的建构162-1667.2.2句子、语词与哲学语法166-1697.2.3以句子为本位的深层语法——一个初步的批评169-1727.2.4维特根斯坦对于以句子为本位的深层语法的批评172-1827.2.5以语词为本位的深层语法182-1977.2.5.1句子之为语词的组合183-1857.2.5.2哲学之为以语词为本位的深层语法185-1978、本章小结及全文总结197-1998.1本章小结1978.2全文总结197-199参考文献199-204后记20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