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文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研究语言、思维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的哲学思想在逻辑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围绕语言和现实展开,他认为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其意义的关键,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它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他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活动,并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景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维特根斯坦关注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
他认为语言只能表达符合逻辑规则的事物,对于那些超出语言能力的领域,语言是无法捕捉和描述的。
维特根斯坦提出了“沉默说教”的概念,即当语言无法表达事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保持沉默。
他认为沉默并不是一种无能,而是一种对语言的尊重。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还涉及到逻辑学和认知科学。
他提出了“逻辑分析”的观点,认为逻辑是语言的基础,并用逻辑语言来描述和分析事物。
维特根斯坦还对心理学和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他强调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语言活动。
维特根斯坦还对伦理学和宗教问题提出了一些观点。
他认为伦理学是关于言行的问题,并提出了“言行一致”的原则。
他还对宗教问题提出了怀疑和反思,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的体验,无法通过语言来表达。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上。
他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其在社会实践中的使用,强调语言游戏的重要性。
他对语言的限制和可表达性进行了探讨,主张在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保持沉默。
他反对哲学作为概念分析的方式,强调将注意力转向实际问题。
他还涉及逻辑学、认知科学、伦理学和宗教问题。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伟大的逻辑哲学家,他的逻辑哲学被广泛地用于研究和教学中。
他的著作是逻辑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本书,分别是《论语法》和《论演讲》。
维特根斯坦从认识论、实践论和逻辑论三方面发展出全面的哲学系统。
他主张,逻辑论要基于经验和观察。
他认为,一个思想只有在经过经验和观察的证实,才能够被看作是真实的。
他把这个证实程序称之为演讲,而经验的推论的结果就构成了推论语法。
维特根斯坦的关于演讲的论述,是一项伟大的贡献,他认为演讲的本质就是“把潜在的经验与实际的经验相结合,产生综合的结论”,让演讲获得有效性和准确性。
另外,维特根斯坦还强调了“动词语法”,他认为实际的经验是构成思维的连续性关键,比如“犹太人聚集在一起”,他用活动词说明了演讲本质是“犹太人聚集”。
维特根斯坦丰富了逻辑学的概念,并对哲学学科的学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的思想早已被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推崇,并且广泛应用于学术、科学研究和思想领域中。
他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作品也是影响深远的。
科学家们称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对话。
维特根斯坦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当代哲学、科学和文化的学术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仍然被体育和学术界所推崇。
他的著作不但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两部书之一,还丰富了推理和思想的内容。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语言哲学的先驱。
他的思想对20世纪以及当今世界的哲学、认知科学、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哲学思想虽然极富争议,但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自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其对哲学的影响三个方面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一、生平维特根斯坦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成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数学和工程学,后来转向哲学,成为弗雷格的学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奥地利军官参加了战争,这段经历对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维也纳大学继续学习,并开始了他的哲学研究。
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放弃哲学研究,寻找其他事业,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哲学。
他的著作《逻辑哲学论》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
他的思想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多次转变,但一贯的主题是语言的本质和哲学的方法。
他于1951年在剑桥去世,留下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和现实关系的深刻思考。
二、哲学思想的发展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早期和晚期。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他认为哲学应当是科学的延伸,应当像其他科学一样,仅仅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而不是对抽象概念和形式逻辑的思考。
他在《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认为语言是由各种有着不同规则的“游戏”组成的。
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语言,就像在不同的游戏中使用不同的规则一样。
这个观点对后来逻辑实证主义和语言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晚期的维特根斯坦则对他早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
他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相对客观的事物,而是受到情境和使用者的主观影响的。
他反对形而上学和抽象思维,主张哲学应当关注日常语言的使用。
他强调语言的限制和不完备性,认为语言无法准确地描绘现实,但却是我们思考和交流的唯一手段。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论文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论文摘要:作者通过对苏格拉底思想、及对自己早期词与物一一对应思想的批判,阐述了名称在特定语言游戏中才有意义的思想,指出不能通过讨论绝对简单对象来一概了解事物的根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语言哲学问题,在他看来哲学就是语言分析,哲学史上的争论大多是由于误用了语言所致,哲学的任务在于澄清语言的意义,《哲学研究》是阐明他哲学思想的代表作。
他通过对“语言游戏”的研究,整个地扭转了哲学发展的方向,并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关于哲学和语言的观念。
下面我们看一下45至47节,在这三节中作者主要就命名及词与物一一对应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结合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思想我们可以能好的理解这三节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名称的使用必须保证名称对象的存在,45节第一句话“指示词‘这个’决不能没有承担者”。
在这里作者批评了自己早期名称没有承担者仍然有意义的思想,接下来作者在46、47节阐述了名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意义。
46节中作者首先阐述了苏格拉底名称是表示简单元素的思想,“对自在自为存在的事物我们只能加以命名,而不可能对其做出任何别的规定,”“对任何一个原始要素都不可能做出说明;对于它来说,除了单单一个名称以外,什么也不可能有;它的名称就是它所具有的一切。
这些要素的名称结合在一起就成了说明性的言语,因为言语的本质就是名称的结合。
”作者对这种思想持反对态度,苏格拉底认为事物都可以分解为最小元素,我们给最小元素命名来了解最小元素,通过最小元素的结合我们又可以把握世界,了解世界,而维特根斯坦认为讨论绝对简单对象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命名是没有意义的,名称只有在语言游戏中才是有意义的。
接下来作者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论述这个问题:椅子的例子,椅子的简单组成部分是什么?“是小块的做椅子的木料,还是分子或原子?”以及在何种意义上是“组合的”?椅子的组合有多种情况,我们不清楚所说的是哪一种组合性,所以绝对地说“椅子的简单部分”是根本没有意思的。
关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启示论文精选

关于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观的启示论文摘要: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后期思想可以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在前期,维特根斯坦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意义指称论和语言界限;在后期,其哲学中的语言观表现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在这期间他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认为语言重在参与,只有在语言中才能分析出具体语言的意义,给当代语言和哲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研究视角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论文关键词:后期;哲学;语言观;启示一、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综述上世纪的头20年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前期阶段,其思想主要来源于弗雷格和罗素,强调以逻辑构造世界,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澄清命题的意义。
对逻辑实证主义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前期的代表作为《逻辑哲学论》(1921)。
30年代之后他的思想发生重大转变,他部分地受到摩尔、莱姆塞以及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毛特纳等人的影响,注重正确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代表作为《哲学研究》(1953)。
后期研究的实质是对语言和事实的区分,尤其是对日常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用法的研究,注重语词的意义和应用。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观前后期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前期研理想语言,认为语言是现实的逻辑图画,这些观点都严重脱离了生活形式;他在后期转向了研究日常语言,认为语言的意义重在使用之中,尤其是在日常生活的背景之下研究语言的使用,提出了重要的理论——家族相似性。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家族相似性、规则“悖论”和私人语言,他的这些语言观给现代哲学研究和语言研究带来了很大启发。
二、家族相似性的启示维特根斯坦用家族相似性来界定语言游戏间的关系,把语言游戏的关系比作家庭成员的关系,描述了语言之间的相似性,但否认语言本质说。
关于维特根斯坦批判语言具有本质这一点,国内外很多研究维特根斯坦的学者观点不一,但是家族相似性促成了认知语言学范畴化理论的产生,给语言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视角,这一点儿无人能否定。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分析哲学探讨论文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维特根斯坦语言分析哲学探讨论文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阐释了分析哲学的内容和分析哲学的基本思想,首先,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分析,有些语言是没有逻辑没有意义。
其次,语言应分析它控制范围之内的东西,不能超越界限分析。
最后,语言分析应合乎逻辑,语言分析者应具备辨别语言是否合乎逻辑的能力。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分析哲学;逻辑哲学论一、分析哲学概念辨析与我们之前所接触的哲学的概念有所不同,之前接触的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研究最基本和最普遍的问题”分析哲学认为,传统哲学关于形而上学的思辩是没有意义的,逻辑分析以最客观的方式阐明其含义。
维特根斯坦在本书中这样描述哲学:哲学不是自然科学之一,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可以说没有哲学思考就会模糊不清。
1p45维特根斯坦认为分析的内容是人类的思想和语言,而分析的结果则是揭示思想以及语言的形式必然反应实在的结构。
2p247哲学应当为能够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也就是说,即分析哲学为自然科学划定界限,也为自己设定了界限,应该确定哲学研究的范畴而不是问题都可以探索。
维特根斯坦极其重视语言在哲学分析中的作用,并将语言分析视为哲学分析的最重要的任务,并终生为之努力。
像所有语言分析学家一样,维特根斯坦认为所有的问题归结为语言的问题,语言的混乱是诸多语言问题的争论点,此同时,维特根斯坦反对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他指出,即使是分析哲学也仅仅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或语义分析,强调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特别是要以数学和物理为模版建立自己的理论,使得概念和论证达到社会科学那样精确程度。
二、分析哲学逻辑要弄懂分析哲学的逻辑,首先要弄懂分析哲学中所使用的一些常规概念,比如事实、事态、世界、对象、命题、记号、命题、语言等。
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这样阐述:事实是有一个、两个或者多个事实组成的复合物;事态不是由其他事实组成的事实;3p28世界是指存在的事态的总体;4p29对象是指不变者、实存者都是对象,但他们的配置是可变的,是名称的指谓,名称在命题中代表对象;5p27命题记号是指命题记号即是事实,是对象的代表,命题只能说事物是怎样,而不能所事物是什么,语言即命题的总体。
维特根斯坦哲学性质的论述研究

23后人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和恩格斯一样都想要终结哲学,并对他进行责难。
当然,也有人对维特根斯坦的观点持赞同、支持的态度,罗蒂支持者之一,但人们却对这种支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对笔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人们如何评价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尝试,更重要的是笔者坚信维特根斯坦本人都不认为他终结了哲学。
维特根斯坦终其一生都在坚持“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1],并在其学术实践中不断努力。
在他早期的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哲学是对思想和语言的逻辑澄清活动;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指出“我们不会提出任何一种理论”[2],哲学被规定为是对日常语言进行观察、描述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新定义—哲学是一项活动而不是学说的观点,对传统哲学而言是一种批判更是一种超越,以至于让后人误会他终结了哲学。
本文通过对维特根斯坦文本的分析来说明,维特根斯坦并没有终结哲学,而是在拯救哲学,为哲学寻找出路。
一、前期的哲学澄清活动在《逻辑哲学轮》这本书中,维特根斯坦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就是为了处理哲学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基于对我们的语言逻辑的误解”[1]。
维特根斯坦通过这本书想要说明语言可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说明不能做什么;进而论证什么是可思考、什么不可思考。
他说“哲学的目的是从逻辑上澄清思想。
哲学不是一门学说,而是一项活动。
哲学著作从本质上来看是由一些解释构成的。
哲学的成果不是一些‘哲学命题’而是命题的澄清。
可以说,没有哲学,思想就会模糊不清;哲学应该使思想清晰,并且为思想划定明确的界限”。
[1]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需要三种逻辑分析活动:第一,对思想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可思考的边界。
在他看来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为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从而也为不能思考的东西划定界限”[1]。
这样一来就需要借助语言,因为“思维是一种语言”[3]。
第二,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可说与不可说的分界线。
凡是可以言说的东西不仅是可以清晰地说出来,还可以清楚地思考。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

浅析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主要的哲学著作有《逻辑哲学论》第一卷和第二卷,《哲学研究》等。
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对哲学研究方法和哲学问题的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进行浅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是存在一定变化和发展的。
早期的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所谓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语言和现实的对应关系,试图用逻辑形式去分析语言和思维。
但是后来的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认为语言是用来表达意义的一种活动,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语言的意义是由使用语言的规则所决定的。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早期的观点,说明了他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方法上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他自称是“治疗性的哲学家”,强调哲学不是在寻找真理,而是在揭示语言的误解和混淆。
他认为许多哲学问题是由于语言的误解而产生的,所以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语言进行分析和澄清。
他主张通过分析和澄清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并尝试建立一种“哲学的清晰图景”。
这种方法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起了不少哲学家的关注和研究。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是非常复杂和深刻的,涉及到语言哲学、逻辑哲学和哲学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哲学上,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强调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在逻辑哲学上,他挑战了传统的逻辑实证主义观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逻辑观点;在哲学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一种治疗性的哲学方法,强调了语言的分析和澄清。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论文一、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维特根斯坦就这样以神秘的朦胧诗一般的语言结束了他的《逻辑哲学论》。
就是这本不到10万字的格言体著作,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哲学流派,扭转了20世纪哲学的方向。
它是20世纪享有盛誉的哲学团体维也纳小组的圣经,在学术聚会与学术沙龙上被逐字逐句的朗诵和讨论,而维特根斯坦本人却以他特有的高傲多次拒绝成为这个著名小组的成员。
美国著名哲学史家W考夫曼曾经说过: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标志是:他的出现为哲学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而这样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在他的一生中居然做了两次!如鹰鹫般棕色而瘦削的面孔,目光深沉有神,举止灵活有力,特立独行,天马行空,没有恋爱,没有婚姻,没有朋友这就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革命中神话般的英雄。
还有,一个同性恋者,抑郁症患者,多疑,狂躁,伴随一生的自杀情结,生前身后的荣辱毁誉这也是维特根斯坦,20世纪哲学分析的天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维特根斯坦应征入伍。
未经作战即成为意大利人的战俘。
而《逻辑哲学论》的手稿即是在战火纷飞中完成的。
维特根斯坦后来对自己应征入伍动机的解释是:是因为我有自杀倾向,而没有比战争更好的自杀方式了。
被捕时,维特根斯坦正骑在炮筒上,用口哨吹着贝多芬第七交响乐的第二乐章。
什么是可说的?所有自然科学的命题,都是可说的。
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什么是不可说的?生命。
伦理。
价值。
情感。
宗教。
激情。
想象。
直觉。
形而上的本体一切可以赋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东西,都是不可说的。
它们是如此神圣之物,以至不能被说,只能在沉默中显示。
凡不可说的,只能显示。
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维特根斯坦在写给好友冯费克尔的信中如此解释他的《逻辑哲学论》:本书的观点是伦理的观点也许这是开启这部著作的一把钥匙:我的书由两部分组成:这里描述的部分加上所有我还没有写的东西。
确切地说,正是第二部分相当重要。
不可说的、只能在沉默中显示的东西,永远比可说的东西重要。
生命和文化永远高于自然和技术。
于是:凡可说的,都是可以说清楚的,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
何等简洁、明了;何等单纯、透明。
一如主人的衣着,简朴、整洁;一如主人的住所,一床、一椅、一桌,几盆鲜花。
哲学的空间纤尘不染。
简洁与单纯是哲学的最高境界。
能将哲学还原至此境界的思想者,非大师莫属。
我们还需要说什么,我们又还能说什么呢?当有人告诉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的《世界的逻辑构造》剽窃了《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时,维特根斯坦大度的一笑:我不在乎一个小孩偷了我的一个苹果。
因此,哲学在维特根斯坦那里终结了。
因为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解决了。
维特根斯坦有力地挥动手臂,大声向世界宣告。
维特根斯坦走了,走的如此潇洒从容,充满自信。
二、乡村教师维特根斯坦离开了哲学的王国,离开了城市的喧嚣,到奥地利三个偏僻的乡村当小学教师。
那些偏僻的小山村,如果不是维特根斯坦,历史学家将永远不可能知道它们的名字;而那些有幸受教于维特根斯坦、如今大部分早已作古的村民,也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们曾经和一个世界级的哲学大师一起生活、学习。
维特根斯坦曾多次表示不愿意做大学教师,他甚至认为,一个人不可能既是大学教师,又是一个诚实的人。
这使我想起一个笑话:一个律师的墓碑上刻着:这儿躺着一个律师,一个诚实的人。
一个过路人看见后惊讶的说:真没想到这么小的地方居然躺得下两个人!但维特根斯坦那过于直露的自白仍然让我震惊!不仅因为我生活于有着天、地、君、亲、师的文化传统的中国,教师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更因为我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我内心深处时时由衷的泛起一种职业的自豪感。
直到有一天,某个突然发生的情境闪电般击中了我的生活,若不是那个突如其来的内心事件(借用萨特的术语),我也许永远无法体认维特根斯坦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情感冲突。
那是在别人看来一件极不足道的小事:我和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阶梯教室座无虚席。
我几乎像一个动了感情的演员,深深沉浸于自己的角色,忘记了周围世界的存在:我和萨特一起为人类的自由呐喊,和尼采一起感受上帝死了对西方心灵造成的巨大震撼,和加缪一起思考人生的荒谬与永恒的存在之谜,和弗洛伊德一起向人性深处最隐秘的角落开掘我讲述着公元前800-600年,那个被雅斯贝尔斯称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个诞生了佛陀、耶酥、穆罕默德、孔子、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时代,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使无数世纪的人类心灵沐浴它的绚烂与壮丽我深陷于自己的激情不能自拔,以至不得不暂时停顿下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我渴望与年轻的心灵对话,因为我深知,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如同电光石火,是人类思想保持创造力的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一阵短暂的寂静后,台下一个声音悠悠响起:老师,请问考试怎么考?我的脑袋突然出现空白,我一下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我的自尊和自信一瞬间被彻底击垮。
据维特根斯坦说,在剑桥的讲台上,有一天,他脑袋里突然出现空白,面对学生,他突然感到无话可说。
那么,当他来到偏远的乡村,面对那些嫩稚单纯、未被世俗污染的孩童,他是否由衷感到了灵魂的安宁与幸福?我深深理解维特根斯坦。
三、反哲学的哲学家1929年,维特根斯坦重返剑桥。
6年的乡村小学教师生涯,不仅抚慰了他那颗浮躁的灵魂,而且他对哲学也有了新的体认。
他重返哲学的王国。
而这一次,他是以彻底反哲学的斗士的姿态出现在哲学舞台上。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古典还是现代,我都还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后期维特根斯坦那样如此极端的反对哲学、并强烈要求取消哲学的哲学家。
哲学是我们的理智冲撞语言的界限留下的肿块。
哲学在于语言的误用,是哲学家神志昏迷与理智痉挛的结果。
什么是哲学?是给苍蝇指出逃出捕蝇瓶的道路。
哲学的目的在于治疗。
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维特根斯坦的意思是:本不该有哲学问题,哲学问题的出现是哲学家误用了我们的日常语言,说了不该说的话。
是典型的庸人自扰,甚至是一种病态,是哲学家神志昏迷与理智痉挛。
我们的任务就在于:当一个人搞哲学的时候,让他停下来,对他进行治疗,让他从语言的误用回到语言的日常用法上来。
这样,哲学问题就消除了,哲学家的病也就治好了。
不要想,而要看!维特根斯坦号召我们从形而上学的迷雾中迷途知返,回到清楚明白、单纯简洁的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来。
这是对人类哲学与人类文化的彻底解构,维特根斯坦是一位真正的后现代主义大师。
就在维特根斯坦逝世后不到20年,利奥塔发表了他的《后现代知识状况》,运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语言游戏的概念解构自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事,他由此成为后现代主义之父。
从此,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概念,几乎成为所有后现代哲学家用以解构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万能武器。
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后现代思潮中,无论是利奥塔、福柯还是德里达,其解构的锋芒几乎指向每一个被现代性浸染的领域,却惟独对尼采和维特根斯坦情有独钟,尊他们为后现代思想的先驱和鼻祖中国社科院的江怡博士在其著作《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中,不仅将维特根斯坦与德里达相提并论,而且富有创见性的认为,西方思想的危机经历了三个阶段: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中体认到的是西方科学的危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颠覆了整个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反映的是西方哲学的危机;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西方文化的危机,它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日常语言的使用之中!西方文化的危机已经病入膏肓,深入骨髓,浸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是对深深浸淫于启蒙主义现代性西方社会的警世危言和尼采一样,维特根斯坦来的太早了!四、代后记:Heal博士、罗素与维特根斯坦1998年,一个酷暑难当的盛夏,中、英、澳哲学暑期学院在北京某高校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此学院的创立与享有盛誉的英国哲学大师 A. J. 艾耶尔的名字连在一起。
这位与石里克、罗素、卡尔纳普等共同开创了逻辑实证主义,从而扭转了20世纪哲学发展方向的哲人,临终前留下遗嘱:将自己的全部财产作为基金,开办一所哲学学院,用于培训有志于科学哲学事业的中国学人,为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交流搭起一座桥梁。
学院每年暑假在中国大陆或港澳地区开办一届,为期一个月,它实质上为中西学人在学术上相互切磋砥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论坛。
走进学院礼堂时,我在过道墙壁上悬挂着的艾耶尔的巨幅画像前停下脚步,久久瞻仰着这位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哲学大师,崇敬仰慕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本期哲学的讨论主题正好是维特根斯坦。
这也是我恭逢盛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目的。
在20世纪的哲学家中,维特根斯坦是吸引我兴趣最为长久而又最令我困惑不解的人物。
维特根斯坦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或者漩涡,我刚刚一接触便被一股强大的吸力身不由己的卷入进去,无力自拔。
记得《论语》中孔子的弟子颜回对孔圣人的评价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西方圣哲维特根斯坦所给我的就是这种奇异的感觉。
在同一个研讨班的有北京大学的韩林合博士,当时他那本数十万字的《维特根斯坦之路》刚刚出版;前面曾提到过的中国社科院的江怡博士,他还是国内一本著名的维特根斯坦传记的作者。
那本传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序言中的一个奇特而新颖的比喻:维特根斯坦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追求浪漫传奇生活的西部牛仔,犹如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电影《廊桥遗梦》中的那个摄影师罗伯特金!初读这个奇特的比喻时,我心头一震,几乎对江怡博士大胆的想象力佩服到五体投地!英国方面担任本次主讲的是来自牛津大学的Heal博士,Heal 女士年届不惑,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这位哲学女博士开朗、热情,一头齐耳短发,有较重的苏格兰口音。
她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虔诚和执着令人感动。
也许,作为一名女性,选择哲学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即使在观念开放的西方,也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勇气和艰辛吧。
美国哲学史家M. 怀特把20世纪的哲学史形象地描述为狐狸与刺猬斗争的历史。
所谓狐狸,是指注重感性经验和细节分析的英美哲学家,如逻辑实证主义与语言分析学派;而刺猬,则是指热衷建立宏伟体系、崇尚综合方法的欧洲大陆哲学家,如康德、黑格尔,以及20世纪的萨特、海德格尔等。
惟独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奇特的例外。
他兼有狐狸与刺猬两种文化传统的气质,从而当之无愧的成为沟通英美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的桥梁。
如照此划分法,Heal博士无疑应该是一只擅长逻辑与分析技术的典型的英国狐狸。
果然,她对哲学范畴的精确分析与对哲学命题的缜密演绎,其技巧的熟练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交流和对话仍然是艰难和充满阻碍的。
这种障碍并不在于语言,我想,也许是源于中西思维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
我惊讶的发现,我们各自心目中维特根斯坦形象的差别竟是如此之大,以至难以弥合。
我一直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解构以及那种神秘的、不可言说的思维与中国禅宗的思维方式有着天然的沟通。
维特根斯坦曾经比喻说,一个搞哲学的人,仿佛被困在房子里走不出去。
他想从窗户爬出去,可窗户太高;他想从烟筒钻出去,可烟筒太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