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代表作品
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基本认识

对法国年鉴学派的基本认识石庆波初创于1929年的法国年鉴学派是当今国际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之一。
从其研究范围看,它由历史学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其它领域,并占据主导地位其影响范围看,它以法国为中心,向西欧、北美、南美及亚洲部分地区幅射,如今已成为世界历史研究的主流。
本文拟就年鉴学派史学思想的特点和思想源流、各发展阶段的代表人物进行简要的述评。
首先,作为新史学的重要派别之一,年鉴学派具有以下特点[1]:第一,否定政治史在历史研究中的统治地位,主张把历史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而且包括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第二,提倡对历史学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应用历史学方法以外的社会学方法,如:心理学方法、计量方法和比较方法等;第三,史料的范围逐步扩大,呈多元化趋势。
除书面文献外,还包括各种图像材料、考古发掘成果、口述史料、统计数字、价格曲线、电影等等;第四,强调历史学与现实的联系和史学的不断进取精神;第五,重视理论对史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当然,年鉴学派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2](p399):第一,史家陷入方法崇拜,热衷于手段的标新立异,忽视内在的实质,出现史实服从于方法、任意解释史料和设计模型的现象.第二,历史被各种模式、时段的切割而碎化,史学有失去本身特点而被其他社会科学同化的危险。
年鉴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欧美各国的影响不可低估。
年鉴学派所开创的新史学潮流不仅震撼了西方史学界,而且深刻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史学的发展。
这其中有其思想的历史传承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
研究人的总体的历史,分析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探索民族精神或时代精神状况及其进步,在法国具有悠久的传统。
年鉴学派倡导的理论和方法是在这些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首先总体史的观念是有历史传统的:16世纪后期法国史学家波贝利尼埃尔提出了“总体的历史”,是伏尔泰编纂总体史的先声,而伏尔泰又为新史学描绘了蓝图,它进一步把视野投向整个世界,勾勒了作为整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活的图景。
新史学和新汉学

新史学和新汉学:中国现代史学的两种形态及其起伏王学典(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关键词] 新史学;新汉学;学术史;社会经济史;古史辨;梁启超;胡适[摘要] 中国现代史学是同时循着两条几乎完全不同的路线一步步产生出来的。
从乾嘉汉学逐步演化而来的化经为史的过程,是其中的路线之一;生发于“西洋史学”、对中国学术传统而言意味着炉灶重起的过程,则是其中的另一条路线。
前者是所谓的“新汉学”,后者是所谓的“新史学”。
“新史学”是指向历史本体的,“新汉学”则从一开始就是着眼于历史记录的。
这两条路径起初各有轨辙,齐头并进,但由于“新汉学”凭借深厚,一段时间内压倒了“新史学”;而“新史学”因为符合社会历史潮流、国际学术潮流,又后来居上,再立潮头。
“新史学”中经“唯物史观派史学”,如今已经开花结果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新汉学”最富有象征性的学术遗产,事实上已经归并到当今的“古籍整理”和“史料学”学科中来了。
“新汉学”所主要致力的“文本考据”工作,已变为现代学术构成中的一个部分,治学过程中的一个初始环节;在“文本考据”之外和之后,实际上还存在一个更大的学问世界。
[中图分类号]K0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83-0214(2008)05-0005-21The New History and the New Philology: The T wo Pattern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ndTheir FluctuationsWANG Xue-dian(Institute of Litera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250100, Shandong, China)Keywords:the New History; the New Philology; academic history;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Debates on Ancient History;Liang Qichao; Hu ShiAbstract: The modern Chinese history emerged gradually in two almost quite different paths simultaneously. One is the course evolved from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Qianlong and Jiaqing period step by step which transformed the classics into history; the other is the course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ern history which signified a fresh start to the Chinese academic tradition. The former is the so-called “New Philology”, and the latter is the so-called “New History”. The“New History” directs towards the noumenon of history, and the “New Philology” focuses itself on the historical re-cords from the beginning. At first, each of these two paths had its own track and advanced side by side. Yet owing to the profound groundwork of the “New Philology”, it overwhelmed the“New History”for a time. Afterwards, because the “New History”matched the social historical trend and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ic trend, it surpassed the“New Phi lology ”and became the main tide once again. Passing through the “Materialist History”, the“New History”has now born the fruit of the studies of Chinese social economic history. Meanwhile, the most symbolic academic heritage of the “New Philology” has now merged into the “collation of the ancient classics”and“study of historical materials”of nowadays. The “textual criticism”which the “New Philology”commits itself to has changed into a part of the modern academic constitution, or an initial link of the research course; besides and after the “textual criticism”, there actually ex ists a larger academic world.自从梁启超提出“新史学”这一概念之后,学术史名家们大都用这一概念来指称此后的所有史学现象、史学运动、史学形态。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柏拉图的《理想国》2、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3、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献——《摩奴法典》4、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5、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6、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新工具》8、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9、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0、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1、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12、“一切人都要劳动”——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13、马克思说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14、对文明灾祸的讽刺和批判——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15、“我的《民法典》会永远存在”——《拿破仑法典》16、“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7、研究美国民主的经典之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名著——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20、西方国际法权威教材——《奥本海国际法》21、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2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23、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杜黑的《制空权》24、纳粹主义宣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25、西方史学史的第一座丰碑——希罗多德的《历史》26、西方古典史学的典范——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7、西方史学的瑰宝——色诺芬的《长征记》28、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塔西佗的《编年史》29、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阿庇安的《罗马史》30、“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31、为近代历史哲学奠定了基础——维柯的《新科学》32、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力作——米涅的《法国革命史》33、宗教改革的一面镜子——兰克的《教皇史》34、开创史学新时代的美国“新史学派”——鲁滨孙的《新史学》35、它出自一位访问过列宁、斯大林的英国作家之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36、“文化形态史观”的奠基巨著——汤因比的《历史研究》37、西方哲学的圣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38、古代原子论的宝贵文献——卢克来修的《物性论》39、“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伏尔泰的《哲学辞典》40、近代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的《人性论》41、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狄德罗的《百科全书》42、先验哲学的简明纲要——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43、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44、世界彻头彻尾地是表象和意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45、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46、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47、借拜火教主之名,传尼采超人之说——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8、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49、资产阶级伦理观和生意经——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0、向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挑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51、重新定义“存在”概念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52、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圣经》53、神圣的“天启”——《古兰经》54、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55、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56、集西方经济理论之大成——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57、以毕生精力铸造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的《资本论》58、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59、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0、新古典综合体系的诞生——萨缪尔森的《经济学》61、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荷马的《伊利亚特》62、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奇葩——《一千零一夜》63、三百多年前就介绍到了中国的名篇——《伊索寓言》64、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但丁的《神曲》65、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66、刺向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的利剑——塞万提斯的《堂吉坷德》67、震撼心灵的悲剧形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68、刻画伪君子的千古杰作——莫里哀的《伪君子》69、展示新兴资产阶级的身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70、拿破仑读过七遍的书——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71、“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72、贪婪吝啬者的活写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73、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74、永不过时的嘲笑——雨果的《钦差大臣》75、法国大革命狂飙中的众生相——狄更斯的《双城记》76、矛盾心理下的矛盾人物——屠格涅夫的《父与子》77、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78、以妓女为题材的传世之作——小仲马的《茶花女》79、为妇女解放呐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0、蜚声世界的儿童历险小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81、美的生活的梦想者——契坷夫的《三姊妹》82、你就是写那本引发这场大战的书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83、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高尔基的《母亲》84、他们为什么破产流浪——斯坦贝尔的《愤怒的葡萄》85、反法西斯的战斗号角——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8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米切尔的《飘》87、数学的圣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88、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89、通往近代物理学的大门——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90、医学上的拨乱反正——哈维的《心血运动论》9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92、为人类学的发展开创新局面——摩尔根的《古代社会》93、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4、超前埋下的基石——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实验》95、跨越时代的丰碑——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96、全新的地球观——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97、心理学的航标灯——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98、光辉耀眼的科学宝藏——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99、推动当代语言研究的巨著——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00、一座“没有围墙的名牌大学”——《不列颠百科全书》.张爱玲《倾城之恋》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6.钱钟书《围城》(婚姻的镜子)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8.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15.灵魂的哲学与博爱:司汤达《红与黑》16.越过爱情,看见春暖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20.山在那里,你的心碎了:岩井俊二《情书》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27.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29.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32.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33.值得付出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34.唤醒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36.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37.生得寂寞,死得单调:萧红《呼兰河传》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43.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48.爱,我们曾共同拥有:叶芝《当你老了》49.你最美的气质是自由:惠特曼《草叶集》50.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51.成长是目的,爱情是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55.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57.棘心天天,母亲辛劳:苏雪林《棘心》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国学大师”不能光看其学问,还要看其道德即人品、文品,看其文品与人品是否统一,即是否属于融人品与文品于一体的“道德文章”者流,那么你知道中国近代国学大师都有谁吗?下面是由提供的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1:王国维上榜理由:词学泰斗,戏曲学先锋,近代考古学的带头人,在多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且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多种著述成为学界必读经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代表作:《人间词话》、《人间词》、《宋元戏曲史》、《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观堂集林》,多收入《王国维遗书》。
集外旅日所作笔札,收入《王国维学术随笔》一书。
弟子:顾颉刚,赵万里,姜亮夫等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2:梁启超上榜理由:近代新史学的开创者,长期活跃政坛,是对近代政治有深远影响的风云人物。
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宗教等领域都广有建树。
代表作:《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佛学研究十八篇》,多收入《饮冰室全集》。
弟子:徐自摩,蔡锷,胡适,谢国桢等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3:章太炎上榜理由:近现代朴学大师,小学大师,经学大师,史学大师,晚年潜心研究佛学,旅日期间曾苦学梵文,更以佛学解注老庄,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其在小学一面,长于训诂,独步古今,后之学人唯有黄侃一人堪与匹敌。
经学方面,幼毕四书五经,出口能诵;诸子百家,信手拈来。
尤其对唐以前古籍颇为精通,可谓了如指掌,为学界所畏服。
代表作:《新方言》、《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国故论衡》、《齐物论释》、《菿汉微言》、《国学讲演录》》等。
弟子:马裕藻、沈兼士、钱玄同、黄侃,鲁迅,朱季海等。
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排行榜4:陈寅恪上榜理由:近代史学大师,尤精于唐史的研究,为史学界公认的泰斗,其父为近代著名学人陈三立,人称陈散原的便是,有《散原精舍诗》传世。
陈寅恪通晓多种语言,除英、法、德、意、拉、西班牙语以外,尤精于梵文、藏语、突厥语、西夏语、契丹语,同时他还精晓小亚细亚等多种业已消失的小语种。
中国史学的发展

中国史学的发展第20课古代的史家与史籍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1、文字产生以前(殷商以前)(1)记事方式:口耳相传——结绳记事——符号图画(2)特点:将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混淆在一起2、商周时期——史学萌芽和产生(1)条件:文字的产生;历法的制定使用;专职记事的官员的设置(2)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古代传统史学——近代新史学——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①古代传统史学的代表人物:司马迁(西汉)、班固(东汉)、刘知幾(ji)(唐)、司马光(宋)、章学诚(清)等②近代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梁启超、夏曾佑、吕思勉、钱穆、悬鹘、王国维、顾颉刚、陈垣(yuan)、陈寅恪等③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郭沫若、范文澜、翦伯赞等(3)古代传统史学的主要体例及其代表人物①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司马迁《史记》和班固的《汉书》②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孔子的《春秋》;司马光《资治通鉴》③叙事体(叙述体)(以事件为中心:希罗多德的《历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二、中国古代传统史学1、司马迁与《史记》(1)成书条件:①师从名师,学问精湛;②阅历丰富,博览群书;③意志坚定(2)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体例:纪传体史书(4)内容:①五个部分:本纪:记载帝王的事迹、世家: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重要人物的传记、表:采用表格形式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志):专记典章制度以及天文地理、社会经济等附:“陈涉世家”:他只是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但司马迁将其列在“世家”中的原因:A、赞扬他反对秦的暴政,司马迁认为汉替秦是必然趋势B、给统治者提供警示,要放松统治,不要实行暴政②时间:黄帝——汉武帝,共3000多年历史,属于通史(5)特点:《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取材宏富,内容广博,据事直书,详今略古,尤其关注当代,且叙事生动,言语简练。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地位:司马迁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开创了纪传体的史书体例。
新史学 名词解释

新史学名词解释
“新史学”有不同层面的含义。
一方面,“新史学”可以指20世纪初开始萌动,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这是史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
这个潮流的倡导者包括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他们反对那种狭隘的外交政治史,倡导一种“总体历史”观念。
另一方面,“新史学”也可以指20世纪初出现的以“进化论”为指导的中国史学新思潮。
其代表是梁启超、夏曾佑等,标志是梁氏于1901、1902年相继发表的著名论文《中国史绪论》和《新史学》。
梁以“新史氏”自号,呼吁“史界革命”,以鲜明立场批判中国旧史学(传统史学);通过输入西方近代史学理论,以明确论点倡言“新史学”,旨在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以全新的史学事业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提高民众掌握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新史学”的资料文献,或者咨询历史学家,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柏拉图的《理想国》2、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3、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献——《摩奴法典》4、钦定罗马私法教科书——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5、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6、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7、“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新工具》8、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洛克的《政府论》9、三权分立说从此始——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0、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1、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潘恩的《常识》12、“一切人都要劳动”——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13、马克思说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14、对文明灾祸的讽刺和批判——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15、“我的《民法典》会永远存在”——《拿破仑法典》16、“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7、研究美国民主的经典之作——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名著——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20、西方国际法权威教材——《奥本海国际法》21、问鼎海域的指南——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2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列宁的《国家与革命》23、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杜黑的《制空权》24、纳粹主义宣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25、西方史学史的第一座丰碑——希罗多德的《历史》26、西方古典史学的典范——修希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7、西方史学的瑰宝——色诺芬的《长征记》28、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塔西佗的《编年史》29、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阿庇安的《罗马史》30、“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31、为近代历史哲学奠定了基础——维柯的《新科学》32、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力作——米涅的《法国革命史》33、宗教改革的一面镜子——兰克的《教皇史》34、开创史学新时代的美国“新史学派”——鲁滨孙的《新史学》35、它出自一位访问过列宁、斯大林的英国作家之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36、“文化形态史观”的奠基巨著——汤因比的《历史研究》37、西方哲学的圣经——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38、古代原子论的宝贵文献——卢克来修的《物性论》39、“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伏尔泰的《哲学辞典》40、近代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的《人性论》41、启蒙运动的一面旗帜——狄德罗的《百科全书》42、先验哲学的简明纲要——康德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43、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44、世界彻头彻尾地是表象和意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45、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46、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恩格斯的《反杜林论》47、借拜火教主之名,传尼采超人之说——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8、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49、资产阶级伦理观和生意经——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0、向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挑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51、重新定义“存在”概念的哲学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52、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圣经》53、神圣的“天启”——《古兰经》54、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55、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56、集西方经济理论之大成——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57、以毕生精力铸造的理论丰碑——马克思的《资本论》58、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59、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0、新古典综合体系的诞生——萨缪尔森的《经济学》61、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荷马的《伊利亚特》62、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奇葩——《一千零一夜》63、三百多年前就介绍到了中国的名篇——《伊索寓言》64、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但丁的《神曲》65、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薄伽丘的《十日谈》66、刺向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的利剑——塞万提斯的《堂吉坷德》67、震撼心灵的悲剧形象——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68、刻画伪君子的千古杰作——莫里哀的《伪君子》69、展示新兴资产阶级的身影——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70、拿破仑读过七遍的书——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71、“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72、贪婪吝啬者的活写真——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73、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雨果的《悲惨世界》74、永不过时的嘲笑——雨果的《钦差大臣》75、法国大革命狂飙中的众生相——狄更斯的《双城记》76、矛盾心理下的矛盾人物——屠格涅夫的《父与子》77、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著——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78、以妓女为题材的传世之作——小仲马的《茶花女》79、为妇女解放呐喊——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0、蜚声世界的儿童历险小说——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81、美的生活的梦想者——契坷夫的《三姊妹》82、你就是写那本引发这场大战的书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83、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高尔基的《母亲》84、他们为什么破产流浪——斯坦贝尔的《愤怒的葡萄》85、反法西斯的战斗号角——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8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米切尔的《飘》87、数学的圣经——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88、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89、通往近代物理学的大门——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90、医学上的拨乱反正——哈维的《心血运动论》9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的《物种起源》92、为人类学的发展开创新局面——摩尔根的《古代社会》93、人类智慧的杰作——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4、超前埋下的基石——孟德尔的《植物杂交的实验》95、跨越时代的丰碑——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96、全新的地球观——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97、心理学的航标灯——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98、光辉耀眼的科学宝藏——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99、推动当代语言研究的巨著——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100、一座“没有围墙的名牌大学”——《不列颠百科全书》.张爱玲《倾城之恋》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3.考林·麦卡洛《荆棘鸟》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5.渡边淳一《失乐园》《男人这东西》6.钱钟书《围城》(婚姻的镜子)7.劳伦斯《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8.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0.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14.让我来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15.灵魂的哲学与博爱:司汤达《红与黑》16.越过爱情,看见春暖花开: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8.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事》20.山在那里,你的心碎了:岩井俊二《情书》21.充满暗礁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22.爱情终究成了一种传说:阿兰·德波顿《爱情笔记》23.温柔而坚强:夏洛蒂·勃朗特《简·爱》24.粉色的小爱情:堀川波《我就喜欢你这样的地方》25.有天堂,但是没有道路:北村《玛卓的爱情》26.美与爱是独立的:川端康成《雪国》27.难得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28.战火中成长的美丽与坚强:玛格丽特·米切尔《飘》29.用哲学来思考: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0.奥德修斯式的传奇:雨果《悲惨世界》31.二十四小时,路过爱,走过禁区:霍桑《红字》32.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曹禺《雷雨》33.值得付出一生的等待: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34.唤醒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35.只有渺小的人物,没有渺小的爱情:西奥多·德莱塞《珍妮姑娘》36.黄叶铺满地,我们已不再年轻:路遥《平凡的世界》37.生得寂寞,死得单调:萧红《呼兰河传》38.爱上你的心:雨果《巴黎圣母院》39.爱和欲的煎熬:福楼拜《包法利夫人》40.我的成长与战争共呼吸:安妮·弗兰克《安妮日记》41.沉重的枷锁:张爱玲《金锁记》42.在自我面前忏悔吧:列夫·托尔斯泰《复活》43.片刻的浮华盛世:莫泊桑《项链》44.战争,让女人走开: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45.包容的爱还是彻底的恨: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46.从“黑暗意识”中苏醒:翟永明《女人》47.溶解心灵的秘密:舒婷《舒婷诗集》48.爱,我们曾共同拥有:叶芝《当你老了》49.你最美的气质是自由:惠特曼《草叶集》50.此幸福,彼幸福:杨绛《我们仨》51.成长是目的,爱情是过程: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52.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婚娴:老舍《离婚》53.一个女人的城市传奇:王安忆《长恨歌》54.爱情与食物的辩证关系:徐坤《厨房》55.勇敢地被启蒙:高尔基《母亲》56.跳来跳去,你跳得出生活吗:契诃夫《跳来跳去的女人》57.棘心天天,母亲辛劳:苏雪林《棘心》58.有时候,钱也是安全感:亦舒《喜宝》59.一切只是私人生活:陈染《私人生活》60.让它变成事实吧:王小波《黄金时代》。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

影响世界的100本书1、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乌托邦方案一一柏拉图的《理想国》2、剥削阶级政治学体系的发端一一亚里士多徳的《政治学》3、印度古代法律的珍贵文献一一《摩奴法典》4、钦泄罗马私法教科书一一査士丁尼的《法学总论》5、首先摆脱神学的政治学一一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6、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一一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7、“知识就是力量”一一培根的《新工具》8、批判君权神授,创立国家起源新说一一洛克的《政府论》9、三权分立说从此始一一孟徳斯鸠的《论法的精神》10、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11、北美殖民地革命的思想武器一一潘恩的《常识》12、“一切人都要劳动”一一圣西门的《论实业体系》13、马克思说它是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一一欧文的《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14、对文明灾祸的讽刺和批判一一傅立叶的《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15、“我的《民法典》会永远存在”一一《拿破仑法典》16、“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17、研究美国民主的经典之作一一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18、'‘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一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19、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的日本名著一一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20、西方国际法权威教材一一《奥本海国际法》21、问鼎海域的指南一一马汉的《海上实力对历史的影响》22、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著作一一列宁的《国家与革命》23、空军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一一杜黑的《制空权》24、纳粹主义宜言——希特勒的《我的奋斗》25、西方史学史的第一座丰碑一一希罗多徳的《历史》26、西方古典史学的典范一一修希底徳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27、西方史学的瑰宝一一色诺芬的《长征记》28、古罗马史学发展的最髙成就一一塔四佗的《编年史》29、西方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创始一一阿庇安的《罗马史》30、“世界一大奇书” 一一《马可・波罗游记》31、为近代历史哲学奠立了基础一一维柯的《新科学》32、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力作一一米涅的《法国革命史》33、宗教改革的一而镜子一一兰克的《教皇史》34、开创史学新时代的美国“新史学派”一一鲁滨孙的《新史学》35、它岀自一位访问过列宁、斯大林的英国作家之手威尔斯的《世界史纲》36、“文化形态史观”的奠基巨著一一汤因比的《历史研究》37、西方哲学的圣经一一亚里士多徳的《形而上学》38、古代原子论的宝贵文献一一卢克来修的《物性论》39、“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 一一伏尔泰的《哲学辞典》40、近代经验论的逻辑终局——休谟的《人性论》41、启蒙运动的一而旗帜一一狄徳罗的《百科全书》42、先验哲学的简明纲要一一康徳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43、人类精神的探险旅行一一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44、世界彻头彻尾地是表象和意志一一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彖的世界》45、神学的秘密就是人本学一一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46、百科全书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一一恩格斯的《反杜林论》47、借拜火教主之名,传尼釆超人之说一尼采的《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48、对现代心理学产生巨大影响一一弗洛伊徳的《精神分析引论》49、资产阶级伦理观和生意经一一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50、向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挑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51、重新楚义“存在”概念的哲学著作一一海徳格尔的《存在与时间》52、世界上流传最广的书一一《圣经》53、神圣的“天启”一一《古兰经》54、影响西方世界历史进程不朽名著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55、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一一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56、集西方经济理论之大成一一约翰"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57、以毕生精力铸造的理论丰碑一一马克思的《资本论》58、在人口学说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一一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59、影响深远的凯恩斯革命一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0、新古典综合体系的诞生一一萨缪尔森的《经济学》61、显示岀永久的魅力一一荷马的《伊利亚特》62、阿拉伯民间文学的奇葩一一《一千零一夜》63、三百多年前就介绍到了中国的名篇一一《伊索寓言》64、闪烁着人文主义光芒的史诗一一但丁的《神曲》65、近代短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一一薄伽丘的《十日谈》66、刺向中世纪欧洲封建势力的利剑一一塞万提斯的《堂吉坷徳》67、震撼心灵的悲剧形象一一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68、刻画伪君子的千古杰作一一莫里哀的《伪君子》69、展示新兴资产阶级的身影一一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70、拿破仑读过七遍的书一一歌徳的《少年维特之烦恼》71、“天才的预言家”一一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72、贪婪吝啬者的活写真一一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73、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的文学一一雨果的《悲惨世界》74、永不过时的嘲笑一一雨果的《钦差大臣》75、法国大革命狂飙中的众生相一一狄更斯的《双城记》76、矛盾心理下的矛盾人物一一屠格涅夫的《父与子》77、结构宏伟的史诗性巨著一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78、以妓女为题材的传世之作一一小仲马的《茶花女》79、为妇女解放呐喊一一易卜生的《玩偶之家》80、蜚声世界的儿童历险小说一一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81、美的生活的梦想者一一契坷夫的《三姊妹》82、你就是写那本引发这场大战的书的小妇人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83、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一一高尔基的《母亲》84、他们为什么破产流浪一一斯坦贝尔的《愤怒的匍萄》85、反法四斯的战斗号角一一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8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米切尔的《飘》87、数学的圣经一一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88、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一一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89、通往近代物理学的大门一一伽利略的《两种新科学》90、医学上的拨乱反正一一哈维的《心血运动论》91、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92、为人类学的发展开创新局而一一摩尔根的《古代社会》93、人类智葱的杰作一一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94、超前埋下的基石一一孟徳尔的《植物杂交的实验》95、跨越时代的丰碑一一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96、全新的地球观一一魏格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97、心理学的航标灯一一波林的《实验心理学史》98、光辉耀眼的科学宝藏一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99、推动当代语言研究的巨著一一布龙菲尔徳的《语言论》100、一座"没有围墙的乞牌大学”一一《不列颠百科全书》•张爱玲*倾城Z恋》2•马格利特•杜拉斯《情人》3•考林•麦卡洛比荆棘鸟9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5•渡边淳一点失乐园》《男人这东西%6•钱钟书《闲城》(婚姻的镜子)7•劳伦斯点虹》点爱恋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泰戈尔«飞鸟集》《新月集》9•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10•米兰•昆徳拉《生命中不能承受Z轻*纟缓慢》11 •两蒙娜•徳•波伏娃©第二性912•雪儿•海蒂£性学报吿》13•徳克旭贝里《小王子》14•让我來成全你的幸福:小仲马«茶花女915•灵魂的哲学与博爱:词汤达《红与黑》16•越过爱情•看见春暧花开:简•奥斯「《傲慢与偏见》17•我爱你.与你无关: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來倍71&这简直像戏一样:威廉•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B0叶》19•爱永远不用说对不起:西格尔《爱情故爭》20•山在那里,你的心碎了:岩井俊二《情书》21 •充満暗碓的爱情海洋: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经历了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剧变。
西学,尤其西方及日本近代史学的输入,对于中国史学冲破封建旧藩篱、创立近代新史学体系,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的爆发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也揭开了中西文化冲突、交流的序幕。
西学再度东渐,日益为国人所了解,逐渐形成一股新的思想潮流。
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前,输入中国的西学主要是声、光、电、化等科技知识,但一些先进分子对此并不满足,渴求对西国、西事、西学乃至西史有更多的了解,于是,一批介绍西方国家历史知识的书籍应运而生。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史志”目下收录洋务运动时期出版的世界史类书籍25种[1],多数为译作,少数为著述。
译著者多为外国人,中国学者的作品为数稀少。
王韬的《法国志略》、《普法战记》二书为其中的佼佼者,而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则未见收入。
中日甲午战争后兴起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近代新史学形成的重要时期。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宣传救亡图存,推进政治改革,积极从欧美、日本富强发达的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取得借鉴,从而把鸦片战争以来国人对世界史的关注与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导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发轫。
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不仅编写了一批论述世界一些国家兴衰成败的书籍,而且还从建设新文明的高度认识借鉴世界历史的重要性,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国史学的状况。
康有为说:“然且地球之国,启自泰西,其政学、律历、风俗皆出于希腊、罗马,而法为罗马之宗邦,美开民主之新义,百余年来,为地球今古万岁转轴之枢……故近今万国史学关涉重大,尤非旧史可比哉!”[2]维新派在此期翻译编写的西史著译主要有:康有为的《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考》、《日本明治变政考》、《法国革命记》、《波兰分灭记》、《突厥削弱记》,唐才常的《日本宽永以来大事述》等。
章太炎主笔的《译书公会报》在1897至1898年连载多种西方史学译著:《英民史略》(英人约翰力查葛林著、慈溪胡浚谟译)、《万国中古史略》(法人高祝著、张国珍口译、胡惟志笔述)、《拿破仑兵败失国记》(英华尔司雷著、陈佩常译)、《增订五洲通志》(法蒲以贤原著、古雷业增订、吴宗濂译)、《交涉记事本末》(美人威廉司著、张书绅译)[3]等。
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表,显示了维新派输入西方史学的最初成绩。
康有为等人还看到,仅靠清政府现有的少数几家翻译出版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于西学追求的需要,于是奏请朝廷设立京师译书局广译日本书籍。
输入和介绍国外历史学著作,亦是他们争取的目标之一。
康有为强调广译日本书籍,指的是吸收那些日本明治维新后取得的学术新成果,实际也是属于西学类的内容。
甲午战后,中国朝野改变了以往视日本为“蕞尔小夷”的偏见,逐渐形成学习日本的思想潮流。
1896年3月,清政府派出唐宝锷、胡宗瀛、戢翼翚等13人赴日留学,开近代国人留学东瀛之先河。
一些开明士大夫,包括张之洞等朝廷显宦,也都不断撰文鼓吹,东学日本遂渐成风气。
康有为于1898年春出版的《日本书目志》就收录了日文历史著作560种之多,共分11大类,其中“万国历史”31种,“各国历史”35种,“日本史”204种,“传记”127种,“本邦历史考证”21种,“年代记”6种,“年表”14种,“行记”33种,“名所记”33种,“旅行案内及道中记”22种,“类书”34种。
[4]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两种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一是下山宽一郎著《史学原理》,一是铃置仓次郎纂译《历史哲学》。
1898年夏,罗振玉在上海创办东文学社,吸收王国维、樊炳清等加入,开始翻译日本历史、地理、理化、教育等方面的教科书。
总之,戊戌维新时期,中国社会与学界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国人在学习外国方面出现的新要求、新动向,为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的发展准备了重要条件。
二20世纪初,以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社会政治状况为宗旨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风起云涌,“史界革命”蓬勃兴起,新史学思潮风靡一时。
与此同时,近代新文化事业发展方兴未艾。
由中国人创办的报刊杂志、出版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人们发表反映新知识、新思想的作品提供了广阔的园地。
一批留学欧美、日本的学子已经脱颖而出,充当了译介域外新知的骨干力量。
在此种时代背景下,域外史学的大量成果及信息源源不断地被输入中国,出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引进国外史学的新高潮。
国人创办的一些报刊是介绍国外史学的重要途径。
经常刊登国外史学信息的报刊主要有:《清议报》、《新民丛报》、《译书汇编》、《译林》、《国民报》、《民报》、《教育世界》、《游学译编》、《湖北学生界》、《浙江潮》、《广益丛报》、《江苏》、《国民日日报》、《萃新报》、《杭州白话报》、《新世界学报》、《国粹学报》等。
这些报刊一般都辟有“历史”、“史学”、“史传”、“史髓”、“传记”、“论说”、“学术”等栏目,专刊包括国外史学及其信息在内的各种历史类文章,为数之多,难以胜计。
《译书汇编》曾登载大量关于日本学者史著的译作,诸如《近代政治史》、《近时外交史》、《十九世纪欧洲政治史论》、《欧美日本政体通览》、《最近俄罗斯政治史》等。
该社还把有的连载译述副以单行本,先后出版《波兰衰亡战史》、《美国独立史》、《比律宾志士独立传》、《爱国独立谭》等书。
《译林》一至十期刊载翻译的外国史著述有:《印度蚕食战史》、《世界商业史》、《明治法制史》、《日本近世名人事略》、《维多利亚大事记》等。
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更是连篇累牍地刊载介绍国外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的文章,如《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略传》、《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泰西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新派生物学家小史》、《意大利建国三杰传》、《格致学沿革考略》、《万国思想家年表》、《英国商工业发达史》、《欧美各国立宪史论》、《欧洲地理大势论》等。
《浙江潮》刊登有《希腊古代哲学史概论》、《最近三世纪大势变迁史》等。
介绍国外史学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各种名目不一的出版机构。
诚如论者所称:“自商务印书馆崛起,申江延聘通人,注意新籍,开吾华书林之新纪元。
厥后继之云起以主者,具奋斗精神,译著与日俱进。
”[5]出版外国史书较著名的出版单位有:商务印书馆,曾出版《美国独立战史》、《法国革命战史》、《苏格兰独立史》、《义大利独立战史》、《菲律宾独立战史》、《葡萄牙革命史》、《尼罗海战史》等译著。
作新社,出版《英国革命战史》、《哥萨克东方侵略史》、《朝鲜政界活历史》等译著。
广智书局,出版《希腊独立史》、《埃及近世史》、《十九世纪大事变迁通论》、《俄国蚕食亚洲史略》、《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世界十二女杰》等译著。
群学社,出版《美国独立史》、《美国独立史别裁》等书。
文明书局,出版《世界女权发达史》、《滑铁庐战血余腥记》、《利俾瑟战血余腥录》、《埃及惨状》等书籍。
开明书局,出版《南阿新建国史》、《印度灭亡战史》等书。
明权社,出版《希腊兴亡史》、《十九世纪亚美利加之风云》、《林肯》等书。
此外,还有一新书局《意大利建国史》、新民社《越南亡国史》、人演社《佛国革命战史》、青年会《法兰西革命史》、大同译书局《义大利侠士兴国传》、国民丛书社《近世欧洲大事记》、普通书室《法兰西近世史》、闽学会《西力东侵史》[6]等。
顾燮光的《译书经眼录》是收录出版于辛亥革命期间各种译书书目的重要目录书,其中“史志”类译书共125种,包括通史11种,近世史4种,政治史20种,文明史2种,国别史41种,传记24种,女史4种,战史15种,历史编年3种,教科书2种。
值得玩味的是,《译书经眼录》所收“史志”类译书在数量上超过其他门类,诸如“法政”、“学校”、“交涉”以及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因此排列在全书之首,占显著地位。
而在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中,“史志”类译书仅有25种[7],位置排序第14位。
排名在前5位的学科依次为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等。
“史志”类译书在这两种目录书中前后地位的变化反差甚大,生动地反映出20世纪初国人对史学新知的迫切追求和新史学在国人心目中地位的加重。
20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世界历史作为一门“开民智”的重要课程而进入课堂。
为了解决教材问题,商务印书馆、江楚编译官书局、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学部图书局等出版机构组织人力,编译包括中外历史课程在内的教科书。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教科书是翻译外国人编著出版的书籍。
1903年,京师大学堂刊有《暂定各学堂应用书目》,分16科分别列举了选用的教科书。
“中外史学门”一科开列的书目有:《普通新历史》(普通学书室日译本)、《支那史要》(日本市村瓒治郎著、陈毅译,广智书局本)、《支那通史》(日本那珂通世著,东文学社本)、《最近支那史》(日本河野通之辑,振东室本)、《世界近世史》(作新社译本)、《东洋史要》(日本桑原著、樊柄清译,东文学社本)、《西洋史要》(日本小川银次郎著、樊柄清译,金栗斋本)、《欧罗巴通史》(日本箕作元八等著、胡景伊等译,东亚译书会本)等。
1906年江楚编译官书局出版陈寿彭译的《万国史略》四册,“称此原书经美国会批准,作为中学教科书,故译之。
”[8]其质量可谓上乘。
概而言之,中国在20世纪初输入域外史学主要表现为两个明显的特征:其一、数量庞大,内容广泛。
在此以前,国人对西学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翻译世界历史方面书籍的数量很少,而且内容浅显。
自戊戌维新以后,尤其在20世纪初,国人对西学的兴趣转移到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追求域外历史知识的热情空前高涨,出现了大规模翻译国外史学书籍的热潮,导致史学译著数量的激增。
从以上谈到的情况可以看出,输入内容包括:通史、断代史、国别史、专门史、人物传记、历史编年、历史教科书,以及少量的史学理论与方法类著作,基本涉及到当时西方及日本所具有的历史学体系的方方面面。
其二、中国自己的新型知识分子成为输入西史新知的主要力量。
在此以前,国外史学知识的主要传播者是外国传教士。
如19世纪50至90年代流行的《大英国志》、《欧洲史略》、《希腊志略》、《泰西新史揽要》等书,均出自慕威廉、艾约瑟、林乐知、李提摩太等西方来华传教士之手。
20世纪初,随着近代教育和留学运动的开展,中国已经形成一支数量可观的翻译队伍。
他们中的许多人热衷于输入域外史学的工作,勤奋译述,成果丰硕。
仅《译书经眼录》收录此期出版的国外史学译著涉及到的中国译者就多达57人。
其中著名者有:赵必振、樊炳清、丁文江、戢翼翚、麦鼎华、李鼎新、顾学成、唐重威、林长民、章宗元、褚家猷、马君武、范熙庸、廖寿慈、陈澹然等[9]。
这尽管仅是当时实际数量中的一部分,但与以前相比也算得洋洋大观了。
三20世纪初,西方史学思潮的大规模输入对中国社会,尤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