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教案

《汽车新技术》教案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认知,提高环保意识。
1.2 教学内容1.2.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1.2.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1.2.3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1.3.2 教学难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4 教学方法与手段1.4.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1.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
1.5 教学过程1.5.1 导入: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1.5.2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5.3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1.5.4 讲解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
1.5.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新能源汽车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5.6 小组讨论:探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
1.5.7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评价。
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掌握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2.2.1 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2.2.2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2.2.3 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电动汽车的原理、分类及关键技术。
2.3.2 教学难点:电动汽车的操作与维护。
2.4 教学方法与手段2.4.1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2.4.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设备。
2.5 教学过程2.5.1 导入:介绍电动汽车的原理,引发学生兴趣。
2.5.2 讲解电动汽车的原理与分类。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教务科研处编印 2007年9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普通高职)总学时30学时一、本课程的属性及课程介绍本课程是交通运输专业的一门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介绍近年来现代汽车上应用的最新技术。
它们包括: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液压悬置隔振技术、汽车安全性、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概括性、综合性和适用性较强的选修课。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近几年在汽车上使用的新技术动态,为今后自学每一种新技术打下前期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掌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四轮驱动、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被动悬架和主动悬架、液压悬置隔振技术、汽车安全性、新型能源动力汽车技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最新动态。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汽车构造、机械制造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气设备后续课程: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检测与诊断四、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章总论1.1汽车发展的简要回顾1.2汽车发展带来的利与弊1.3现代汽车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具体体现第2章汽车电子系统简介2.1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2.2汽车电子系统的组成2.3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第3章四轮驱动技术3.1概述3.2驱动系的总布置3.3四轮驱动的固有问题3.4四轮驱动各装置的作用3.5粘性联轴器第4章四轮转向和电动转向4.1四轮转向技术4.2电动转向(EPS)第5章悬架5.1空气悬架5.2半主动悬架5.3主动悬架第6章发动机液压悬置隔振技术6.1概述6.2发动机悬置的基本要求6.3发动机悬置发展的简要回顾6.4液压悬置的发展研究方向6.5液压悬置结构和工作原理第7章汽车安全性7.1概述7.2汽车的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7.3有关碰撞的几个基本问题7.4安全带7.5安全气囊7.6能量吸收式转向柱、座椅和头枕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现代汽车新技术》史文库主编2005.01 国防工业出版社《汽车文化》帅古金主编 2004.0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现代汽车技术及应用》简晓春主编2005.09 人民交通出版社。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

教案-汽车新技术教案第一章:新能源汽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和主要技术特点。
3. 了解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
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3. 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特点:高效能源利用、清洁环保、智能网联等。
4.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它与传统汽车有什么区别?2. 教师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分类和技术特点。
3.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和车型。
4. 小组讨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第二章:电动汽车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电动汽车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电机、电控等。
3. 了解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充电设施。
教学内容:1. 电动汽车的组成:电池、电机、电控等。
2. 电动汽车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和控制。
3.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技术、电机技术、电控技术等。
4. 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和充电设施。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电动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它与传统汽车有什么不同?2. 教师讲解:电动汽车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互动环节:展示一些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让学生了解充电方式和充电时间。
4. 小组讨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第三章: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教学目标:1.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
3. 了解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1. 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和分类:串联式、并联式、插电式等。
2. 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原理: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协同工作。
3. 混合动力汽车的关键技术:动力系统控制、电池管理等。
4.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和应用场景。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混合动力汽车是什么?它有什么优势?2. 教师讲解:混合动力汽车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教学⼤纲《汽车新技术》课程⼤纲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对象:三年制,汽车运⽤与维修专业总学时:32学时讲授学时:20学时课内实践学时:12学时;先修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设备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标(⼀)课程的性质、任务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职院校汽车专业的⼀门主⼲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在汽车电⽓设备的基本知识和汽车电⽓设备维修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汽车新技术部分进⾏学习。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系统掌握电控发动机、⾃动变速器、车载总线系统等的结构、基本⼯作原理、使⽤维修及故障诊断、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的任务①本课程实现专业培养⽬标(分析本课程地位及作⽤)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掌握各种汽车柴油发动机新技术、底盘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汽车主动、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等,熟练掌握电路、模电、数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法及计算⽅法。
同时培养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能看懂电路元件和电路结构,初步掌握和理解汽车部分电器的结构及原理。
使学⽣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新能源的认识以及汽车新材料在汽车领域内的应⽤。
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与前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学习汽车柴油发动机新技术、底盘新技术、新能源以及汽车主动、被动安全性的新技术等,熟练掌握电路、模电、数电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法及计算⽅法。
同时培养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能看懂电路元件和电路结构。
③本课程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学⽣掌握的前提课程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电⽓设备机构造与原理》后续课程顶岗实习。
(⼆)课程的教学⽬标1.基本理论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学⽣必须理解电控发动机的逻辑控制如:缸内直喷技术、分成燃烧技术、发动机闭缸和启停控制技术等;掌握柴油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作原理;掌握液化⽯油⽓/汽油两⽤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压缩天然⽓发动机和液化⽓燃料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及功⽤;双燃料发动机的结构、⼯作原理和特性;理解电动汽车和噪声控制技术;新材料在汽车上的应⽤。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新技术》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20332108课程英文名称:NEW TECHKNOWLEDGE OF AUTO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汽车新技术在汽车产品中的应用,如:缸内直喷技术工作原理及发动机上的应用,VVT与IVTEC技术工作原理与在发动机进气部分的应用,DSG变速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
此外在学习中还将对我国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法规,汽车产品认证,汽车的生产管理过程有所了解。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要求掌握目前汽车设计、生产中常见的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征,了解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扩展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三)实施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讨论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分为:讲课,讨论, 辅导,答疑,考试(四)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修完汽车构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以课堂讲授为主,不定期进行课堂测验。
(六)课程考核方式本本课程为考查课,平时占20%,以出勤率和上课提问为主。
答辩占80%,与时俱进的根据当年汽车技术发展情况对大纲涉及的汽车各分系统的新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七)主要参考书目:车辆工程专业杂志等二、中文摘要汽车新技术是交通运输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内容涵盖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喷油系统、增压系统、自诊断系统等的新技术的工作原理,也包括汽车悬架系统、传动系统、安全系统等方面的新技术知识。
三、课程学时总体分配表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01部分总学时4学时讲课 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绪论介绍目前乘用车在设计、研发与市场推广中所采用的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目前乘用车对于安全性,动力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最新要求。
第02部分总学时4学时讲课 4学时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标题:发动机进气系统新技术具体内容:了解本田公司ivtec技术与丰田公司ivvt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其之间的区别。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现代汽车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512111课程名称:现代汽车新技术英文名称:Modem Automobile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要求:选修学时/学分:24/1.5 (讲课学时:2()实验学时:4 )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汽车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使学生了解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动态与发展趋势;了解现代汽车在节能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了解现代汽车在环保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了解现代汽车在安全方面的新技术及应用;并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为今后从事车辆设计、制造等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控制工程基础、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等,为本课程提供知识基础;后续课程,汽车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本课程为后续课程提供现代汽车新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汽车新技术的前沿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对节能、环保和安全的作用;通过对现代汽车新技术发展的过程跟踪,正确理解汽车相关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理解和评价现代汽车技术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关系的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7.2、6.1):2.学习现代汽车发动机相关的新技术、汽车新能源技术及应用、汽车底盘新技术、先进汽车安全技术、汽车新材料及轻量化等概念及原理及应用,了解世界汽车工业与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成就及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本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车辆设计、制造及控制等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支撑毕业能力要求2.1、2.2、12.1)3.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工程实践能力。
汽车新技术教案范文

汽车新技术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新技术的意义和发展趋势;2.掌握汽车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运用汽车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新技术的概念和意义;2.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3.汽车智能化技术的发展;4.汽车新能源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现代汽车相对于老款汽车更节能环保?”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汽车新技术”这一概念。
2.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汽车新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其在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智能化技术和汽车新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举例子和图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3.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具体的新技术,如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对其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讲解。
然后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分析这种技术的优点、缺点和应用领域,并提出他们自己的见解。
4.小组合作(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汽车新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和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讨论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然后每个小组向全班做一个简短的演讲,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
5.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汽车新技术未来的发展。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个人的疑惑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小组演讲的内容和表现;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贡献;3.学生对于汽车新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拓展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汽车新技术的知识;2.邀请汽车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3.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厂家或汽车展览,让学生亲身了解汽车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深入了解汽车新技术。
但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研究深度可能有限。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示例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汽车新技术。
另外,通过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汽车新技术》教案课程

《汽车新技术》教案课程泸州职业技术学院L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教案课程名称:汽车新技术模块讲授班级:2010汽车1、2、3班主讲教师:***职称:助教部门:机械工程系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2012年8月汽车新技术模块课程教案讲稿01新课引入通过对石油危机对汽车的讨论引入新课。
第一章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综述1 引言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日益紧缺;另一方面传统的燃油发动机车辆废气排放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为此替代燃油发动机汽车的方案也越来越多,例如氢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但目前最有实用性价值并已有商业化运转模式的只有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al Vehicle)是指同时装备热动力源(由传统的汽油机或者柴油机产生)与电动力源(电池与电动机)的汽车,如图1所示。
纯电动力源汽车虽然可以真正做到零排放,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电池寿命短及每次充电后行驶里程少,每次停车充电时间长,需增加路边充电站,基础设备投资很大,电池的损耗费用占很大比例。
基于这些原因,纯电动车仅适用于一些特殊场合,目前市场份额较小,而混合动力汽车实质上是一个折中方案,它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纯电动车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在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之际,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
在混合动力汽车上使用电机,使得动力系统可以按照整车的实际运行工况要求灵活调控,而发动机保持在综合性能最佳的区域内工作,从而降低油耗与排放。
2 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分类混合动力总成按动力传输路线分类,可分为串联式、并联式和混联式三种。
串联式有本田的CIVIC HYBRID ,并联式车型有丰田Coaster Hybrid EV 、君越Eco-Hybrid ,混联式有丰田PRIUS 、LEXUS GS450h 等。
2.1 串联式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流向如图1所示:图1 串联式简图图2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由图1可以看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由发动机、发电机和电动机三部分动力总成组成,它们之间用串联的方式组成的动力单元系统,发动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电能通过控制器输送到电池或电动机,由电动机通过变速机构驱动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新技术及典型故障诊断维修》
教
学
大
纲
2011-8-28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汽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
●本课程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以实用性为导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知识具备新技术故障检测诊断维修技能。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汽车构造》、《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新技术、新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掌握汽油机电控、柴油机电控的组成、作用与工作原理;
3. 掌握新能源动力汽车的新系统组成、主要性能指标及评价;
4.理解汽车电控悬架系统、巡航控制系统及其检测维修方法;
5.熟悉汽车数据总线、防盗系统、导航及车载娱乐系统。
(二)能力目标
1.能检测与维修汽车汽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电控系统;
2.能检查与调整汽车发动机新系统的主要部位;
3.考取国家劳动部汽车维修电工(中级)等级证书。
(三)素质目标
●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知识具备新技术故障检测诊断维修技能。
●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
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
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升汽车技术服务岗位技能与岗位素质,为进入职业岗位打好基础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建议
●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教学。
教学内容模块化。
各模块分为理论与实践教学部分,每部分又分别列出重点与难点;各模块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授课,现场实物讲述、拆装、演示。
注意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推行以能力为中心的技能教育。
各模块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难点明确外,还需列出技能要求。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尽量以广州车系为例;立足珠三角地区,以广州车型为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可采用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
●注意及时补充汽车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
案例化、实物化、实用化、培训化教学。
五、建议使用教材
1.教材:
(1)毛彩云陈学深主编.《汽车新技术及典型故障诊断维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第一版 ISBN 978-7-111-29748-2
2.参考书
(1)史文库主编.《现代汽车新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1.2第二版(2)傅立敏主编.《汽车新技术》【M】.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办法
1.形成性考核(30%)
(1)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实训报告等占20%;
(2)平时实操测试占20%。
2.总结性考核(70%)
(1)理论考核:占40%
(2)实操考核:占30%
3.奖励
考取国家汽车修理中级职业技能证书者奖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