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及质量控 制标准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及质量控 制标准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及质量控 制标准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及质量控制标准(二级)

总分:100 分评审机构:扣得分:分:

评审专家:评审时间:

一、一票否决项(以下条件不满足,一票否决)。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医疗机构执业地点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载明地址一致。2、机构内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人员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批准的技术项目有助产技术。3、设置医疗科目含妇产科或产科专业、儿科或新生儿专业。4、已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许可项目载明相应级别的助产技术。

二、倒扣及加分项。1、无独立设置妇产科倒扣5 分。2、独立设置MICU 、NICU 或新生儿病室加3 分。

三、评分条款。1、对申请助产技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专家现场评审,内容包括:人员要求、房屋条件、设施设备、急救药品、制度职责、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7 部分,共计65 分,得分达到55 分及以上,无一票否决项,视为专家现场评审合格。2、对已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总分100 分。得分达到85 分及以上,无一票否决项,判定为合格。3、民族地区及边远山区合格分值可下调10 分。

一、人员要求(15 分)

(一)人员配备(10 分)1、配备4 名以上具备下列条件的助产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医师2 名以上,至少1 名妇产科主治医师。(1)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注册在本医疗机构。(3)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批准的技术项目有助产技术。2、产科门诊须由妇产科医师承担。产科床位配备护士不少于1:0.6,产房每2-3 张待产床至少配备1 名护士,每张产床至少配备2 名护士。护师以上职称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上。3、配备1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儿科医师。4、配备1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麻醉医师。实际配备应与服务能力、工作量及床位相适应。

(二)人员培训(5 分)产科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每年变更人数不超过20%。继续医学教育成绩达标,助产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30 学时/人的产科相关技术培训。所有产科工作人员“三基”、“三严”考核合格。1、查看相关档案与人员记录情况。2、查看产科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及培训记录。3、现场抽查三名以上医护人员三基知识。二、房屋条件(10 分)工作区域布局、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一)产科门诊1、独立设置,总面积不少于50M 。2、分别设置产科诊断室、产科检查室、宣教室(孕妇学校),有产科候诊区。产科侯诊区和宣教室不少于20M 。产科诊断室每室面积不少于15M 。3、工作区域布局、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2 1、查看资料,核实床位及面查人事科人事报表、招聘人员的工作协议,核实是否按技术职称、专业和医护比例要求配备工作人员。职称证书。3、查看排班表、抽查在岗工作的医务人员相关执业资格及职称。1、相关执业医师、护士每少1 人,扣1 分。2、医生、护士职称结构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求扣 3 分。

2、查看医师、护士执业证书、

3、相关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

1、上年度产科人员变动超过20% 的,扣0.5 分。

2、无继续医学教育资料的,扣1 分,不达标扣1 分。

3、抽查产科人员三基一人不合格扣1 分。

1、计算工作区面积。

2、现场查布局、流程。孕妇学校须独立设置。

1、面积不足扣0.5 分。

2、科室设置缺一处扣0.5 分。要求酌情扣分。

3、产科诊断室、产科检查室、3、设置不合理,不符合院感管理

(二)产科病房1、设普通病房、母婴同室病房、抢救室等,有条件的设高危病房、产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新生儿检查室等。2、床位不少于10 张,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M ,母婴同室区每床面积不少于7M 。3、抢救室邻近护士站,面积不少于15M /床。如有MICU,应参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三)产房(3 分)1、独立设置,与产科病房和新生儿病室相邻近,环境清洁、无污染源,总面积不少于100M 。2、三区划分符合院感管理要求,有明确的标志和物理隔断。非限制区:孕产妇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卫生间、污物间、污物通道。半限制区:办公室(区)、待产室、准备间、洗涤间、隔离待产室。限制区:洗手消毒间(区)、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隔离分娩室。3、分娩室面积不少于20 平方米/床/每室,设污物传递窗,通向清洁走道的门为弹簧门或自动启闭门。温、湿度适宜。4、分娩床与待产床床位比不低于1:3,至少设1 张隔离待产床。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M 。(四)手术室(2 分)1、手术室布局、设置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2、配备产科专用手术间。(五)高危新生儿病区(室)。设有高危新生儿病区(室),有条件的可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新生儿科。三、设施设备满足功能及服务需求,处在功能状态。(10 分)(一)门、急诊1、基础诊断设施:如桌椅、产科和妇科检查床、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洗手、消毒设施、计时器、氧气源及吸氧装置、冷暖设施、产科咨询电话等满足服务需求。2、专科设施:软尺、骨盆测量仪、胎心听诊仪,电子胎心监护仪、孕妇学校宣教设施等齐全。(二)产科病房、产房、手术室1、基础设施设备:成人及婴儿床单元、检查床、血压计、听诊器、计时器、体温计、叩诊锤、洗手设施、照明及应急照明设施、吸氧及负压吸引装置、推车、冰箱(储存药品、制备冰袋)、保暖降温设备。按无菌手术室基本要求配置手术床、4 2

2 2 2 2 2

积.(每床净使用面积=病房建筑积面×75%÷床位)。。2、现场查布局、流程。

1、少1 张床扣0.2 分。

2、每床面积不足扣0.5 分。

3、病房设置功能不全扣0.5 分。

4、工作区域布局、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扣0.5 分。

3 1、查看建筑资料,计算各用房面积。2、现场核查是否按要求设置、环境条件状况。

3、查看产房布局、区域划分是否有明显标志。1、分娩室面积不足30 平方米/床/ 每室扣0.5 分,其他面积不足扣0.2 分。2、布局、流程不合格扣1-2 分。3、标志不明扣0.5 分。

4、无待产室扣1 分,待产床每少一张扣0.1 分。

2 现场查看。2 现场查看。1、无高危新生儿病区(室)不得分。2、布局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1、布局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2、无产科专用手术间扣1 分。

1、查看设备登记册,清点核实设备配置是否到位。

2、现场核查所列各项设备是否满足功能需求,并处于功能状态。

1、基础设备设施缺一项或不在功能状态分别扣0.2 分。

2、专科及辅助设备设施缺一项或不在功能状态分别扣0.5 分。

3、抢救设备设施缺一项或不在功能状态分别扣1 分。

4、设备配备不能满足功能需求扣1-3 分。

无影灯、器械台、手术器械、手术包。2、专科设施设备:软尺、骨盆测量仪、胎心听诊仪、、电子胎心监护仪、多功能产床、聚血器、婴儿秤、新生儿护理台及沐浴设施、消毒产包、产钳和(或)胎吸包、会阴切开缝合包、阴道检查包、清宫包、宫腔填塞包等、碎胎器械等。(三)抢救设施、设备心电监护仪、新生儿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抢救车、开口器、舌钳、舌垫、静脉切开包、导尿包、成人及新生儿复苏气囊、喉镜及气管插管、输血输液器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救护车、孕产妇急救电话、急救通道及流程合理。开展分娩镇痛技术的应配备麻醉机、除颤仪。(四)其他辅助设施:B 超、心电图机、X 光机等四、急救药品(5 分)各类药品应在有效期内,规范储存,摆放整齐1、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缩宫素注射液、米索前列醇片、卡前列甲酯栓等。2、血液系统用药: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K1 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或氨甲苯酸注射液)等。3、心血管系统用药及利尿药: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硝苯地平片、呋塞米注射液、盐酸罂粟碱注射液、拉贝洛尔等。4、胆碱、肾上腺受体激动药和阻断药: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盐酸多巴胺注射液、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甲磺酸酚妥拉明注射液等。

5、镇痛药、镇静和精神系统用药:.盐酸哌替啶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注射用苯巴比妥钠等。

6、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

7、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硫酸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等。

8、其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盐酸纳络酮注射液、氨茶碱注射液等。五、制度职责(5 分)(一)基本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及审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管理制度、医护值班交接班制度、5 1、查看各项工作制度、职责、1、制度缺1 项扣1 分。制度不结登记文件资料。2、.随机抽查3 名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询问科室有关制度、职责的内容和执行情况.。合实际或不规范一项扣0.1-0.3 分。2、未明确各级职责扣1 分,与实际不符扣0.5。3、工作人员回答不准确、不完整 5 1、实地检查核实急救药品是否有专人管理、是否建立管理登记册、是否进行过检查并进行登记。

2、核查急救药品名称、备用数量、生产日期、失效日期。

3、检查药品使用、补充、破损处理等内容登记。

4、毒麻药品按规范管理。1、无专人管理扣分0.2 分。2、无药品管理登记册扣0.3 分。3、急救药品缺1 种扣 1 分。4、失效药品一种扣 2 分。

5、管理不规范酌情扣分。1 3

转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孕产妇围产儿死亡讨论制度、病案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医疗质量安全报告制度、医疗质量控制制度、医疗技术管理制度、临床输血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二)产科相关制度隔离产房工作制度、产科急重症会诊转诊制度、产科门诊和病房工作制度、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待产室、产房工作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妇幼卫生信息登记上报制度、新生儿管理制度、产后访视工作制度等。(三)人员职责。产科主任职责、产科三级医师职责、母婴同室工作人员职责、助产人员职责、产科护士长职责、产科护士职责、手术室护士长职责、手术室护士职责、麻醉医师职责、儿科医师职责等。六、质量管理(10 分)(一)助产服务时至少应有2 名获得助产技术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参与,必要时有儿科医师参与。(二)业务副院长分管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工作。成立由分管院长、妇产科、内外科、儿科、麻醉科、检验、药剂及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孕产妇抢救小组”。(三)有提高助产技术服务质量的措施,定期对助产技术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质量持续改进。(四)产科相关登记产科手术登记册、产科门诊登记、孕产妇系统管理登记、产科入出院登记、分娩登记、危重孕产妇抢救及转诊登记、孕产妇死亡登记、围产儿死亡登记、出生缺陷登记、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新生儿疾病筛查登记、病案讨论登记、医疗不良事件登记等。(五)医院感染管理。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建立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2、建立标准的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医护人员能正确掌握相关知识,严格按照规程进行诊疗活动、无菌技术操作。3、手术室、产房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4、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按时监测并按要求上报。1 2 1.5 1.5 1、查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文件及工作记录。2、现场查看工作流程、房屋布局。3、现场抽查医务人员3 人无菌技术操作。0.5 完整性和正确性。1 1. 5 1 1、查看医院相关制度及工作记录。2、查看成立“孕产妇抢救小

酌情扣分。

1、实际工作少于2 人不得分。无分管助产技术服务质量工作的副院长扣0.5 分。未成立“孕产妇

组”文件和孕产妇抢救记录。抢救小组”的扣0.5。3、查看相关质量控制方案、2、孕产妇抢救小组成员未参与抢质量检查记录,整改措施落实。救工作的扣0.5 分。3、无质量控制方案,未开展相关工作不得分。4、无质量控制记录,扣0.5 分,4、查看各种登记的及时性、整改措施未落实,扣0.5-1 分5、少一种登记扣0.2.;记录不规范一处扣0.1 分。

1、无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扣1.5 分,有组织但组成不合理扣0.5 分。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扣0.5 分。

2、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一人不合格扣0.5 分。

3、工作流程、房屋布局不符合相关规定扣0.5-2 分。

4、未开展医院感染监测扣1 分,没按照要求的监测时间和监测内容进行监测扣0.5 分。

七、公共卫生服务(10 分)

(一)使用全省统一表、卡、册。做好本机构妇幼卫生信息收集、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有专职或兼职的专人负责。无孕产妇、儿童死亡、活产、出生缺陷漏报。

3

查看相关工作记录和实地检查,了解妇幼卫生信息表、卡、册登记、上报及管理情况。

1、妇幼卫生信息工作无专人管理扣1 分。未使用全省统一表、卡、册或使用不规范扣1-2 分。

2、死亡漏报1 例扣0.5 分,出生缺陷漏报1 例扣0.3 分,活产漏报1 例扣0.2 分

2 (二)依法管理出生医学证明。1、设有专人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建立《出生医学证明》发放登记册。2、《出生医学证明》证书与印章分别由两人管理。3、统一使用《四川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4、出具出生医学证明信息与产科记录信息一致。(三)参加区域内产科急救绿色通道,接受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高危孕产妇的转诊,在本行政区域产科急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参与对产科危重患者的救治。(四)承担基层妇女保健、妇产科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辖区助产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工作。(五)积极开展与产科相关的科学研究,应用并推广新技术。检查基层人员进修、培训及指导工作记录检查论文发表和新技术、适宜技术推广记录。1 1 1、实地查看急救绿色通道建设及运行情况。2、查看相关资料。

3 1、实地查看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情况,检查有关资料2、随机抽查10 份出生医学证明与首次签发登记表、产科病历信息等进行核对。

1、《出生医学证明》无专人管理、专册登记扣1 分。未使用《四川省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扣2 分。

2、出生医学证明信息与产科记录信息不一致扣2 分。证、章未分开管理的扣0.5 分。

1、无产科急救预案、未公布产科急救电话,或电话、救治流程不畅通的扣1-2 分。

2、未建立相关组织和制度扣1 分。

3、未开展、接受基层培训、进修的扣0.5 分。未开展或参与基层指导的扣0.5 分。

4、年度论文不足 2 篇,扣1 分。未推广新技术或适宜技术,扣0.5 分

八、技术水平(30 分)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和相关技术诊疗常规开展服务。(一)孕期保健(5 分)1、开展健康教育与咨询指导、全身体格检查、≥5 次产科检查及辅助检查。2、正确进行高危妊娠的筛查、识别、评估、治疗和管理。3、开展产前筛查咨询,依法提供产前筛查/或产前诊断技术服务。1 0 1、随机抽查5 份反映助产技术水平病历。2、现场查看判定是否能规范(二)分娩期保健(10 分)1、能够独立开展常规助产技术:正常产程处理及助产技术,阴道助产(产钳、胎吸、臀位助产、内倒转术、臀位牵引术),剖宫产术。 5 提供相关助产技术服务。3、随机抽查10 份剖宫产病历,了解指征等。1、缺一项助产技术服务扣2 分。2、产程处理、催产素使用不规范扣1-2 分。

3、剖宫产指征不严格,扣0.2-0.5 5 1、查看门诊有关记录、登记。1、孕期保健服务每项不符合要求2、抽查产科门诊病历10 份,扣0.5 分。了解是否按规范开展服务。

3、查看产前筛查宣传资料发放记录,如取得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资质,则查看相关工作记录,知情告知和筛查诊断报告等。2、高危妊娠诊疗、管理不规范扣1 分。

3、各种登记、病历记录不规范扣0.2-0.5 分。

4、无产前筛查宣传记录扣1 分。

5、产前

筛查(诊断)服务不规范扣0.2-0.5 分。

2、产程处理规范,正确使用催产素。

3、正确开展剖宫产技术。(三)产褥期保健(5 分)1、正常分娩的产妇至少产房观察2 小时,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住院观察24 小时,加强对孕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产后病情监测。2、遵循“母乳喂养三个十条”规定,提供母乳喂养的条件,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指导。3、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四)常见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诊治技术水平(10 分)1、主要病种:流产、异位妊娠、早产、糖尿病、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合并心脏病、胎儿生长受限、双胎、胎位异常、骨盆异常、巨大儿、羊水过多、羊水过少、产后出血、产褥期感染、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瘢痕子宫、子宫破裂、DIC、各种休克等。2、诊疗技术:消毒和隔离技术,宫腔填塞、B-lynch 缝合等止血技术,产科镇痛与麻醉、产道裂伤的修补,胎儿生长发育及成熟度监测、宫内缺氧监测、安全输血、心肺脑复苏、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人工剥离胎盘术、清宫术、静脉切开术、子宫切除术、高危新生儿的诊断、鉴别诊断、监测及处理技术等。1 0 1、实地查看产房、病房或查阅有关病历。2、实地查看产房或病房,询问产妇早接触、早吸吮及母乳喂养情况。查看有无违背爱婴医院规定的情况。3、查看新生儿疾病筛查知情同意及登记。1、提供相关合并症、并发症病历10 份。2、现场查看、抽问了解。

3、抽查输血病例5 份,查看合理安全用血。4.抽助产人员3 名和新生儿科医生1 名进行现场三基考核。

分。一例非医学指征剖宫产扣1 分。

1、正常分娩产妇产房观察不足2 小时、住院观察不足24 小时,扣1 分。病情监测不规范扣0.5-1 分。

2、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不清扣0.5 分。

3、有违背爱婴医院规定的情况扣1-2 分。

4、未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扣3 分。1、病种缺少一样或诊治不符合常规扣0.5-2 分。2、诊疗技术一项未掌握扣0.5-1 分。3、输血适应症是否明确、是否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申请用血、输血前相关检查、输血申请单填写、输血记录等,有一项次不合理,扣0.5 分。4、考核三基一人不合格扣1 分。

九、质量控制主要指标(5 分)1、5 次产前检查率≥90%。2、高危妊娠筛查漏诊率0。

3、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0%。

4、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漏报率0。

5、过期妊娠院内发生率0。

6、入院8 小时后子痫发病率<1‰。

7、滞产发生率0。

8、产褥感染率≤5%。

9、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逐年下降,年剖宫产率控制在35%以下。10、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5%。11、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98%。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3、医疗器械消毒无菌合格率100%。14、产科安全输血率100%。15.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5 1、检查各类妇幼卫生基础登记本是否登记完整、准确,核实数据上报是否准确。2、查看住院分娩登记册和其他原始登记本。3、查看病历核实。1、指标未达标,每项扣0.5 分。2 、剖宫产率≤35% 或与上一年度比较下降 5 个百分点,不扣分。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与质量控制标准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评审及质量控制标准(二级) 总分:100 分评审机构:扣得分:分: 评审专家:评审时间: 一、一票否决项(以下条件不满足,一票否决)。1、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在有效期内。医疗机构执业地点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载明地址一致。2、机构内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的人员注册在本医疗机构,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批准的技术项目有助产技术。3、设置医疗科目含妇产科或产科专业、儿科或新生儿专业。4、已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许可项目载明相应级别的助产技术。 二、倒扣及加分项。1、无独立设置妇产科倒扣5 分。2、独立设置MICU 、NICU 或新生儿病室加3 分。 三、评分条款。1、对申请助产技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专家现场评审,内容包括:人员要求、房屋条件、设施设备、急救药品、制度职责、质量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7 部分,共计65 分,得分达到55 分及以上,无一票否决项,视为专家现场评审合格。2、对已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质量控制,总分100 分。得分达到85 分及以上,无一票否决项,判定为合格。3、民族地区及边远山区合格分值可下调10 分。一、人员要求(15 分) (一)人员配备(10 分)1、配备4 名以上具备下列条件的助产技术人员,其中,执业医师2 名以上,至少1 名妇产科主治医师。(1)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注册在本医疗机构。(3)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批准的技术项目有助产技术。2、产科门诊

须由妇产科医师承担。产科床位配备护士不少于1:0.6,产房每2-3 张待产床至少配备1 名护士,每张产床至少配备2 名护士。护师以上职称占护士总数的20%以上。3、配备1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儿科医师。4、配备1 名以上取得执业资格的麻醉医师。实际配备应与服务能力、工作量及床位相适应。 (二)人员培训(5 分)产科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每年变更人数不超过20%。继续医学教育成绩达标,助产人员每年接受不少于30 学时/人的产科相关技术培训。所有产科工作人员“三基”、“三严”考核合格。1、查看相关档案与人员记录情况。2、查看产科人员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及培训记录。3、现场抽查三名以上医护人员三基知识。 二、房屋条件(10 分)工作区域布局、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一)产科门诊1、独立设置,总面积不少于50M 。2、分别设置产科诊断室、产科检查室、宣教室(孕妇学校),有产科候诊区。产科侯诊区和宣教室不少于20M 。产科诊断室每室面积不少于15M 。3、工作区域布局、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2 1、查看资料,核实床位及面查人事科人事报表、招聘人员的工作协议,核实是否按技术职称、专业和医护比例要求配备工作人员。职称证书。3、查看排班表、抽查在岗工作的医务人员相关执业资格及职称。1、相关执业医师、护士每少1 人,扣1 分。2、医生、护士职称结构未达到要求,酌情扣分。求扣3 分。 2、查看医师、护士执业证书、 3、相关人员配备不能满足工作需 1、上年度产科人员变动超过20% 的,扣0.5 分。 2、无继续医学教育资料的,扣1 分,不达标扣1 分。 3、抽查产科人员三基一人不合格扣1 分。 1、计算工作区面积。 2、现场查布局、流程。孕妇学校须独立设置。 1、面积不足扣0.5 分。 2、科室设置缺一处扣0.5 分。要求酌情扣分。 3、产科诊断室、产科检查室、3、设置不合理,不符合院感管理

苏建质(2004)372号 关于改变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委托方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于改变我省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委托方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稿时间:2004-10-20 阅读次数:1556) 苏建质(2004)372号 各省辖市建委(建工局)、建设局: 根据我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若干意见》苏建质(2004)318号精神,经研究,特就改变我省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委托方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的委托 从2004年12月1日起,我省新开工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一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 建设单位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工程质量见证取样检测应依据以下原则: 1、所委托的检测机构应具有江苏省建设厅核准的检测机构资质并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 2、一个单位工程检测项目只能委托一家检测机构在其核准的资质范围内进行检测。 3、签订书面的工程质量检测委托合同。 二、工程质量检测取样、送检及检测报告

1、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应严格执行苏建质(1998)270号《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见证取样送检暂行规定》。 2、工程质量检测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取样员。 3、工程质量检测试样抽取的数量、部位等应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实施。施工单位负责按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取样方案,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审核批准。 4、工程质量检测试样实行封样制度。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试样的真实性。 5、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取样、送检的现场见证工作。监理(建设)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工程质量检测见证人员。 6、检测机构应按检测委托合同约定,向建设单位或由其授权的监理单位提交检测报告。建设单位或由其授权的监理单位应及时将检测报告原件提供给施工单位。 三、工程质量检测的费用 1、工程质量检测委托方改变后,原由施工单位承担的检测费将在测算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定额,费用由建设方直接支付给检测机构。施工单位按定额向建设单位收取试样制作、封样、送达等必要的费用。

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规定

病历质量监控管理规定 病历质量监控、评价、反馈制度 病历是客观记载病人的病史,各种客观检查所见,诊断与治疗护理过程、病情的转归变化,是医疗机构向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医学文书,是医院和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过程的客观记录与文字见证。因此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及终末病历的监控,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 运行病历评审 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可及时了解临床、医技科室的质量情况,发现各个医疗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有效预防。应将危重病人、输血病人、重大手术病人、首次实施新技术/新疗法的病人以及可能存在医疗纠纷的病人作为重点对象实施监控。监控内容主要围绕着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核心,从依法执业,规范医疗行为入手,严格落实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在内的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检查:准入制度审核,病历书写时效性与规范性,医嘱的规范性,辅助检查的合理性,知情同意制度与三级查房制度是否落实到位,以及对急诊病人、危重病人、疑难病人、重大手术及二次手术病人、纠纷病人的管理等7个方面。 对运行病历的监控采取科主任或科室医疗组长检查及质控科每月环节质量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历质量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病历评分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查,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在分管院长带领下,质控科主任协同相关质控人员至少每月检查一次,抽查各临床科室、门急诊运行病历,每位医生每次被抽查的病历不得低于2份。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在《环节质量检查督导意见书》中,每一位检查人员签名,再交由被检查科室主任填写整改意见、并签名。环节质量检查书一式两份,被查科室与质控科各留一份。 每月,由质控科对运行病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缺陷的病历均要求及时整改,对问题病历进行全院通报,并将结果报各分管院长,按《内部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将运行病历的检查情况纳入对科室和科主任的绩效考核。各科室应及时将《病历整改反馈单》交质控科汇总。 二. 出院病历评审 1. 每月由医务科将核准的各科室医生名单提供给质控科,质控科按名单在病案室接手病历,每月每位医生抽查至少2份病历进行评审,尽可能抽取全部死亡病历。 2. 从2010年12月起,每月抽评一次,由质控科派专人评审。 3. 评审标准: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的《病历评分标准》进行评审。 4. 评审人员必须每月及时按标准评审每份病历,并认真填写《住院病历质量监查评审表》。 5. 评审人员工作程序: (1) 对照四川省病案质控中心《病历评分标准》,首先查找单项否决项目,经单项直接否决为丙级病历的病历或一份病历中有2处单项否决为乙级病历的病历,直接登记、传送给质控科.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成都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 (试行) 根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及其配套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执业准入基本条件。按相应的条件、职责和任务分二级,应用麻醉镇痛技术终止早期妊娠吸宫,因其特殊要求,单独制定基本标准。 一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 《一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基本条件》适用于申请开展基本计划生育服务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一级计划生育技术:终止早期妊娠(负压吸宫),安取宫内节育器。 一、机构条件 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含妇产科或计划生育。 二、人员配备 技术人员配备2—4名。其中至少有一名医师,具备执业医师资格(乡镇卫生院可为执业助理医师),持有执业医师证(妇产科或计划生育),并取得《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合格证》,合格证在有效期内,具体项目与机构申请许可的项目一致。

护士具备执业护士资格。 三、工作场所和工作用房基本要求 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在60平方米以上,设有门诊、手术区、术后休息室等。 (一)门诊 独立设置诊断室,面积不小于12平方米,负责计划生育咨询、避孕节育医学检查工作。 (二)门诊手术区 1.三区划分有明确的标志和物理隔断,由外向内依次设: 非限制区:手术病人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术后休息间、卫生间、污物间(用后物品处理间)等; 半限制区:办公室(区)、清洁库房; 限制区:洗手间(区)、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或无菌物品存放柜)。 手术室,面积16平方米以上,设一张手术床,双通道出入(有条件的设置单独的污物通道);如设置两张手术床,则面积大于20平方米。水磨石或地砖地面,墙面和天花板及边角光滑便于清洁消毒;空气流通,光线充足;活动门。手术区远离茅厕、垃圾堆、畜厩、污水沟等污染源5米以上。

质量标准及内控标准

目的:制订盐酸雷尼替丁质量标准及内控标准。 适用范围:盐酸雷尼替丁质量标准及内控标准。 责任:检验室、生产车间、原辅料仓及供应部执行该标准,质管部负责监 督该标准的执行。 标准: 1. 品名:盐酸雷尼替丁 2. 原料编号:Y01 3. 法定规格标准: 3.1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 3.2内容: 本品为N ‘一甲基一N —[2-[[[5-[(二甲氨基)甲基]-2咲喃基]—甲基]硫代]乙基]— 2 —硝基—1, 1 —乙烯二胺盐酸盐。按干燥品计算,含C13H22N4O3S ? HCI应为 97.0%?103.0%。 【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有异臭:味微苦带涩:极易潮解, 吸潮后颜色变深。 本品在水中或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丙酮中几乎不溶。 熔点:取本品,不经研磨,照《熔点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91-00)测定,熔点为137?143C,熔点时同时分解。 【鉴别】(1)取本品约0.2g,置试管中,用小火缓缓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 的醋酸铅试纸显黑色。 (2)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卩g的溶液,照《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 (3)本品照《红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0-00)测定的

操作规程》(S0P-QC-079-00)测定,在228nm与31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04图)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照《氯化物鉴别反应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8-00)试验,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检查】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水溶解使成100ml,溶液应澄清; 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附录区A)比较,不得更深。 酸度取本品0.20g,加水10ml溶解后,照《PH值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QC-083-00),PH 值应为 4.5?6.5。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雷尼替丁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 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甲醇分别稀释成每1ml中含0.05mg、0.10mg、0.1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 1)、(2 )和(3)。照《薄层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QC-082-00)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卩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异丙醇—水—浓氨溶液(25: 15: 8: 2.7)为展幵剂,展幵后,晾干,置碘蒸气中显色后,立即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其颜色分别与对照溶液(1)、(2)、(3)所显的主斑点比较,杂质总量不得过 2.5%。 干燥失重取本品,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C-087-00) 试验,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 C减压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超过 1.0%。 炽灼残渣取本品1.0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QC-086-00)检查,遗留的残渣不得过0.1%。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照《重金属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SOP-QC-092-00)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0P-QC-078-00)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77%醋酸铵溶液 (285: 1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nm。理论板数按盐酸雷尼替丁峰计算应不 低于1000,盐酸雷尼替丁峰和内标物质峰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绿茶内控质量标准

题目:绿茶内控质量标准 页码:第 1 页 共2页 【目 的】建立绿茶的内控质量标准,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范 围】本公司保健品生产所用的绿茶。 【职 责】QC 检验人员负责实施本规程。 【内 容】 【名称】 绿 茶 【代号】 MM01301 【依据】 《 GB/T 14456.1-2008绿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所交易和交收绿茶的品质、运输与储存、包装与标志等方面的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T 8304 茶 水分的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 8313-2008 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二)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大叶种绿茶 用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经摊青、揉捻、干燥、整形等加工工艺制成,具有大叶茶 文件题目 绿茶内控质量标准 制 定 人 制定日期 年 月 日 文件编号 TW-TS-QS-MM-001-00 审 核 人 审核日期 年 月 日 起草部门 质管部 批 准 人 批准日期 年 月 日 颁发部门 质管部 文件类型 技术标准 颁发日期 年 月 日 执行部门 质管部、供应部、仓 库、生产部 版 本 号 00版 生效日期 年 月 日 分发部门 质管部、供应部、仓 库、生产部 变更描述 无

文件编号 TW-TS-QS-MM-001-00 版次 00版 树品种品质风格的绿茶。 炒青初制茶 大叶种茶树的鲜叶用锅炒或滚筒高温杀青,经揉捻、初烘、滚炒干燥制成的初制茶。 4. 要求 4.1 感官要求 4.1.1 炒青初制茶各级感官品质要求如下: 4.1.2 品质正常,无异味、无异嗅、无劣变。 4.1.3 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不着色、无任何添加剂。 4.2 理化指标 级别 要求 外形 内质 条索 整碎 净度 色泽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特级 紧细结实、显锋苗 匀整 稍有嫩茎 灰绿鲜润 清高持久 浓鲜爽 黄绿明亮 肥嫩柔软、黄绿明亮 一级 紧结、有锋苗 匀整 有嫩茎 灰绿润 清高 浓爽 黄绿明亮 嫩匀、黄绿明亮 二级 尚紧结 尚匀整 稍有梗片 黄绿 纯正 浓尚醇 黄绿明亮 尚嫩匀、黄绿 三级 粗松 欠匀整 有梗朴片 绿黄稍桔 平正 浓稍粗 黄稍暗 稍粗、黄稍暗

黑龙江省助产技术基本标准模板

黑龙江省助产技术基本标准 一、机构职责 (一)负责正常生产开展的手术助产和孕产妇基本抢救工作,掌握《黑龙江省助产技术准入基本标准》要求的各项技术; (二)建立院级高危孕产妇抢救小组,相关科室要密切配合,实施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制定抢救预案,做好平时的培训和演练;(三)成立以产科医护人员为主,新生儿科、内科、外科、麻醉科、检验、血库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孕产妇抢救小组,并充分发挥作用。没有内科、外科的助产技术单位要建立与综合医院的的技术协作关系,根据需要由协作单位选派内、外科专家给予临床会诊或技术指导。(四)院内成立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组织,按《黑龙江省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方案》要求进行评审,并逐级上报。 (五)组织本单位助产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承担对下级助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六)根据本地行政区域划分,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业务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七)承担有关助产技术的科研工作,促进助产技术的发展。(八)为育龄妇女及家属提供有关助产技术和生殖健康的咨询服务;(九)执行各项妇幼卫生工作要求的登记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各种登记本、卡、册,专人负责与助产工作有关的资料登记、统计,按要求如实向有关部门上报有关信息; (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签发及管理工作;

(十一)严格执行《黑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按照《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新生儿遗传代谢血片采集及送检、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工作,新生儿血片采集率≥95%。(十二)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上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质量管理。 二、房屋面积 (一)产前检查区 1、诊室面积每间不少于15平方米。 2、宣教与咨询室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二)分娩区、手术区 1、待产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面积均不少于15平方米。 2、分娩室: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隔离分娩室不少于20平方米。 3、手术室:手术间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 (三)休养区 1、母婴同室每床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2、监护室、抢救室,每室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 3、医护办公室等休养区内的各室,按《医疗机构设置标准》执行。 4、晾衣间不少于12平方米。 (四)辅助科室 1、B(彩)超室、心电室、麻醉科、检验科、供应室等,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要求,符合卫生学布局及流程。 2、设有输血科或血库,保证临床用血。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规范的术语和定义、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的基本要求、监督检查的分类、监督检查计划、监督检查计划的下达、监督检查的依据、监督检查抽样、检验过程、监督检验报告、监督检查结果的异议处理、监督检查样品管理、检验结果上报、工作质量考核、监督检查后处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各级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组织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对其结果依法处理的活动。包括:计划编制、任务下达、抽样、检验、异议处理、结果汇总上报、后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全国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南》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江苏省物价局、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定检产品目录》(修订)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本标准规定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是指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法组织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抽样、检验,并对其结果依法处理的活动。包括:计划编制、任务下达、抽样、检验、异议处理、结果汇总上报、后处理等。 3.2 检验机构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机构是指经省级以上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取得计量认证证书和验收证书,具备相关产品检验资质,并且符合省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承担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任务的机构。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3 检验人员 本标准规定的检验人员是指检验机构内经省级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且在其取得专业资质的范围内从事抽样、检验工作的人员。 3.4 复检检验 受检者对监督检查结果提出异议后,由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对原样品或者备份样品进行的检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5 复查检验 对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在受检者完成整改后进行的再次抽样监督检验。 3.6

监控项目内控标准基础内容考核范围版.docx

粮库监控项目内控标准基础内容考核 简答施工质量要求各项(必考) 1、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工,整体工程质量优良,达到或超过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和现行规范、标准及设计要求。 2、严格按照材料标准、产品品牌要求进行采购,杜绝劣质产品。 3、严格按照实施标准施工,并对关键项进行拍照取样,如发现不符合实施标准,实施小组无条件整改直至合格。 简答施工安全要求各项(必考) 1、实施单位在开工前,应向总公司提交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2(1)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证书过期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2)施工人员人身意外商业保险或工伤保险(复印件)。 (3)原则上禁止聘请当地人员从事主要工种施工作业,如发生重大工伤事故,后果自负,同时将采取“一票否决”制。 2、实施小组在进场后要提前与库区签订施工安全责任协议书。 3、实施小组必须于每天开工前召开安全晨会,做好会议记录和拍照,并提前做好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4、施工人员须持证上岗,每个施工现场强电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电工证,如有电气焊操作,施工前及时办理动火证。 5、现场施工人员应全程佩戴安全帽,登高作业应系安全绳、安全带。现场施工严禁明火作业,禁止吸烟,禁止带入火种进入库区,必须遵守库区的安全管理规定。 简答施工进度要求内容(可能考) 按照合同要求完工日期完成本招标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现场项目经理必须 严格按照整体进度计划如期进场开展工作 2、智能粮库项目所有资料均为( 5 )份,所有签字栏均需签字、盖章(公章或科室章)。 3、现场调研,点位表路由以及图纸需要库区(签字盖章) ) 3、项目安全目标:(0)伤亡,确保杜绝重大工伤事故,确保无较大工伤事故。 4、施工组必须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商业保险或工伤保险)原则上禁止聘请当地人员从事主要工种施工作业,如发生重大工伤事故,后果自负,同时将采取“一票否决”制。 5、现场项目组必须于每天开工前召开(安全晨会),并提前做好(会议记录)和(拍照) 6、施工人员须(持证)上岗,每个施工现场强电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电工证),如有电气焊操作,施工前及时办理(动火证)。 7、现场施工人员应全程佩戴(安全帽),登高作业应(安全绳)、安全带。现场施工严禁明火作业,禁止吸烟,禁止带入(火种)进入库区,必须遵守库区的安全管理规定。 9、此次项目所用PVC管要求为(国内知名厂家产品)品牌,主要规格为(32mm)( 50mm )要求壁厚为(大于等于1.6mm );使用金属管为JDG管,要求壁厚(大于等于1.6mm )允许偏差为(±0.15),硬化路地埋管为(50m m热镀锌钢管)壁厚为(大于等于3.2mm )13、除光盘介质外,任何(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不允许提供给库区,由项目经理统一提供。可以提供给库区的资料只包括操作手册、设备点位表、竣工图纸。 13、从现场邮寄物品、资料时,所有费用均由(实施单位)负担。 个人通讯录中的对外电子邮箱统一为:手机号(后六位) 16、现场项目经理必须于每周()()前登录项目管理平台系统,

2018四川省数字化医疗机构评审标准

l 四川省数字化医疗机构 评审标准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

前言 在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信息中心、四川省卫生信息学会按照《四川省数字化医院评审标准》(简称“评审标准”),对全省申报数字化医院的单位进行了评审。通过评审,规范了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动和加快了全省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评审工作受到了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随着全省医院信息化推进和医院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要求,原有的评审标准已不能满足评审需求。为实施好全省数字化医院评审工作,新版的《评审标准》在原基础上有较大改动,缩减了原有的建设内容,结合重点工作,将原有以“建”为核心的评分内容逐步过渡到对“用”评估上来,加大了测评、安全的分值,使评分体系更利于操作。 评审标准仍采用百分制,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基础部分、应用部分、测评部分、安全部分和服务创新部分。 编辑组 2018年5月

目录 一、基础部分(总分20分) (1) 二、【西医医院】应用系统(总分30分) (6) 【中医医院】应用系统(总分30分) (18) 三、标准化测试部分(20分) (31) 四、安全部分(总分20分) (50) 五、服务创新(总分10分) (53) 附表: (56)

一、基础部分(总分20分) 评审项目评审要点分值评审方法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得分 一、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信息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人员配置、培训(10分)1、建立以院长为核心的 医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 组和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1 1)建立了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职责职 能明确,定期会议每年不得少于4次, 有相关记录(如遇换届,保留三个月更 新期); 2)建立了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及工作机 构,职能职责明确,有定期相关工作部 署(每年不少于2次,查看工作纪录); 缺一项扣0.5分。 2、信息化建设专职机构2 有专职的机构(如信息科/中心/部)负 责落实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日常维护,查 看相关文件。 缺一项扣2分,文件中职能不全的酌情 给分。 1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条件

附件: 四川省助产技术服务机构基本条件 (试行) 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 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机构指开展顺产接产、高危孕产妇筛查和转诊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 一、机构要求 (一)符合区域卫生规划。 (二)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含产科。 二、人员配备 配备2名以上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助产技术服务资格人员,其中,至少1名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1名执业护士。 三、房屋条件 产科门诊、产房和病房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布局和流程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要求。 (一)产科门诊。 1.总面积不少于24平方米。设产科诊断室、候诊区、宣教区(室)。 2.产科诊断室,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设置检查区,与诊断区有屏障分隔,有条件的分别设置诊断室与检查室。 3.宣教区(室)面积至少12平方米。

(二)产房。 1.独立设置,与产科病房相邻近,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总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 2.有标志明显的工作人员与孕产妇独立进出的专用通道,医疗废弃物不逆行。 3.三区划分有明确的标志和物理隔断,由外向内依次设: 非限制区:孕产妇入室区、工作人员更衣更鞋区、卫生间、污物间(用后物品处理间)等; 半限制区:办公室(区)、待产室、准备间、洗涤间; 限制区:洗手消毒间(区)、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或无菌物品存放柜)。 4.待产室:与分娩室相邻,设待产床至少1张,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5.分娩室:面积不少于16平方米。光线充足,有照明电路及布局合理的电源插座和应急电源等;门窗严密、防鼠防蝇并能通风、换气;墙面、天花板使用便于清洁和消毒的材质,缝隙均应抹平;地面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洗、不易起尘。 (三)产科病房。 住院床位不少于2张,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病房内清洁、安静、通风、防鼠防蝇。 四、设施设备配备 (一)产科门诊。 诊断桌椅、产科检查床单元、妇科检查床单元、体重秤、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软尺、骨盆测量仪、胎心听筒或多普勒

江苏省质量监督局申请

实验室资质认定 申请书 实验室名称(盖章): 主管部门名称(盖章): 申请日期: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

填表须知 1.用墨笔填写或计算机打印,字迹要清楚。 2.填写页数不够时可用A4纸附页,但须连同正页编页,方式为第页,共页。 3.“主管部门”是指实验室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若无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此项不填)。 4.本《申请书》所选“□”内划“√” 5.本《申请书》须经实验室法定代表人或被授权人签名有效。 6.本《申请书》适用于首次、复查和扩项评审的申请。

1.实验室概况 1.1实验室名称: 地址(注册、办公不一请分别填写): 邮编:传真:E-m ail: 负责人:职务:电话:手机:联络人:职务:电话:手机:1.2所属法人单位名称(若实验室是法人单位的此项不填): 地址: 邮编:传真:E-mai l 负责人:职务:电话: 1.3主管部门名称(若无主管部门的此项不填): 地址: 邮编:传真:E-mai l 负责人:职务:电话: 1.4实验室设施特点: 固定□临时□可移动□多场所□其他□1.5法人类别 1.5.1独立法人实验室 社团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其他□1.5.2实验室所属法人(非独立法人实验室填此项) 社团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其他□ 2.申请类型及证书状况 2.1计量认证 首次□扩项□复查□其他□ 2.2计量认证+授权(依法授权的质检机构填写) 首次□扩项□复查□其他□ 2.3计量认证+验收(依法设置的质检机构填写) 首次□扩项□复查□其他□

2.4获取证书情况: 计量认证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截止日: 授权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截止日: 验收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截止日: 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截止日: 认可产品领域: 3.申请资质认定的专业类别: 4.实验室资源: 4.1实验室总人数:名 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名,占%;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名,占%;初级专业技术职称名,占%;其他名,占% 4.2实验室资产情况: 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仪器设备总数:台(套) 产权状况:自有□% 租用□% 合资□% 4.3实验室总面积m2 检测室面积:m2温恒面积:m2户外检验场地面积:m2 4.4多场所名称、地点(适用时):

原料内控质量标准

1 阿莫西林内控质量标准 (2) 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内控质量标准 (4) 3 维生素C内控质量标准 (6) 4 乙醇内控质量标准 (8) 5 甲砜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0) 6 氟苯尼考内控质量标准 (13) 7 甲氧苄啶内控质量标准 (15) 8 烟酰胺内控质量标准………………………………………………………………… 9 盐酸左旋咪唑内控质量标准………………………………………………………… 10 酒石酸泰乐菌素内控质量标准……………………………………………………… 11 氨苄西林内控质量标准……………………………………………………………… 12 单硫酸卡那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3 盐酸多西环素内控质量标准………………………………………………………… 14 硫氰酸红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5 硫酸黏菌素内控质量标准…………………………………………………………… 16 硫酸庆大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7 替米考星内控质量标准……………………………………………………………… 18 盐酸大观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19 盐酸林可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0 硫酸安普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1 泛酸钙内控质量标准………………………………………………………………… 22 硫酸新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3 磺胺氯吡嗪钠内控质量标准………………………………………………………… 24 维生素C钠内控质量标准…………………………………………………………… 25 碘内控质量标准……………………………………………………………………… 26 碘化钾内控质量标准………………………………………………………………… 27 酒石酸吉他霉素内控质量标准……………………………………………………… 28 恩诺沙星内控质量标准……………………………………………………………… 39 维生素B1内控质量标准…………………………………………………………… 30 维生素B2内控质量标准…………………………………………………………… 31 维生素B6内控质量标准…………………………………………………………… 32 聚维酮碘内控质量标准……………………………………………………………… 33 戊二醛内控质量标准………………………………………………………………… 34 盐酸甜菜碱内控质量标准…………………………………………………………… 35 阿苯达唑内控质量标准……………………………………………………………… 36 地美硝唑内控质量标准……………………………………………………………… 37 氯化钠内控质量标准………………………………………………………………… 38 氯化钾内控质量标准…………………………………………………………………

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评估标准

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评估标准(试行) 病历号:科室:病人姓名:床位号:病历得分:等级:评阅者: 住院病历书写评估标准

《四川省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估标准》 说明 一、目的: 用于规范病历书写质量评估工作,提高病历书写质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二、《评估标准》的制定原则: (一)维护病历作为法律凭证的诚信和严肃性,确保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规定的落实。 (二)突出三级医师职责,加强各级医师对病历书写的责任。 (三)适用于数字化管理,可以进行计算机网络传输,能够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连接。 (四)符合病历书写质量监控医师的工作习惯和工作程序,具有可操作性。 三、操作程序: (一)医疗记录设百分制进行评价。 (二)用于病历环节质量评估时,按评分标准找出病历书写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不进行评分。 (三)用于病历终末质量评估时:

1、先用单项否决的方法进行筛选,如病历中存在单项否决所列项目之一者,为不合格病历,不再进行病历质量评分。 2、选合格病历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质量评分。 3、对每一书写项目的扣分采取累加的计分办法,最高不得超过本书写项目的总分值。 如:病程记录部分总分值40分,在病程记录部分扣分累计最高应为40分,不得超过该分数。 4、总分值为100分,≥75分为合格病历;<75分为不合格病历。90分以上为甲级病历;有两项以下单项否决或89~75分为乙级病历;有三项及以上单项否决或75分以下为丙级病历。 四、各项说明: (一)单项否决: 将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相关规定中对病历书写提出明确要求的内容为新时期否决的项目,也是病历书写的最基本要求,各级医师必须做到。 单项否决仅作为对一份不合格病历处罚的规则之一,仅限于对行业内部的管理。实际情况中,病历中可能出现类似单项否决的其他问题,而此评分表完全可能未涉及,评审专家有权决定是否作为单项否决处罚。 第一条病案首页医疗信息未填写(空白首页) 系病案首页中临床医师所填写的内容,应在病人出院前由住院医师准确、完整地填写,出院病历不应有空白首页出现。 第三条血型书写错误 住院医师应将患者住院期间检查血型的结果准确填写在首页血型一栏中,不得有误。 第九条无入院记录 入院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指患者入院前作的检查)及初步诊断和书写医师签字等。须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执业医师完成。 入院记录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如住院医师书写等,大专院校在医院实习的医师不得替代住院医师书写入院记录。而且入院记录必须要有本院医师审核签名。 第二十条首次病程记录未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 首次病程记录须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超过此进限医师未完成病历书写应为不合格病历。 第二十五条无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对于确定诊断有困难或治疗不顺利的病例,必须有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的查房记录,或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的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第二十六条抢救记录中无参加者的姓名及上级医师意见

助产技术服务管理办法

助产技术服务管理 办法

助产技术服务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二章管理与审批 第五条助产技术服务实行分级管理,分为三级。一级助产技术服务指正常分娩服务;二级助产技术服务指除开展正常分娩外所开展的手术助产、一般异常情况的处理及产科抢救;三级助产技术服务指在二级助产技术服务基础上所开展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重症抢救、严重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处理。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审批确定的助产技术服务级别提供服务。除紧急情况无法转诊外,医疗保健机构不得超越级别开展助产技术服务项目。 第十一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明显的位置悬挂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并公布本机构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级别的基本项目。 第十五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关岗位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助产技术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建立新生儿身份识别、交接制度和流程,强化产房、病房等关键区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建立严格的24小时监控和管理,确保母婴人身安全。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当遵照国家相关规定,如实、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依法为新生儿出具

《出生医学证明》。严禁泄露产妇和新生儿相关信息。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孕产妇及新生儿急救网络和转诊制度,完善服务设施,合理配置资源。医疗保健机构实施分级管理原则,应及时发现、救治和转诊危重孕产妇和围产儿,提高产科、儿科急救水平。 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一级助产技术服务基本要求 (一)技术服务内容 1.产前检查:规范进行产前检查,给予保健指导,及时筛查高危孕妇并及时转诊; 2.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提供全程护理、监测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 3.正常分娩、产后2小时的观察处理,以及新生儿常规处理; 4.常见助产相关技术:包括常规阴道分娩助产、人工破膜术、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残留刮宫术、会阴侧切和裂伤缝合术、子宫按摩、宫缩剂的正确使用、宫腔填塞等; 5.孕产妇及胎婴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转诊途中的处理; 6.新生儿复苏技术;

原料质量内控标准

原料质量验收标准 1、大宗原料 名称感官要求验收指标检测频次拒收指标备注 东北玉米 红黄色或 黄白色,晒 干或烘干、 籽粒饱满、 整齐、均匀, 回味甜,色 泽一致,无 虫、无发酵、 无霉变及异 味 水分≤14.0% 来货每批必检 有活虫、霉变 水分≥16.0% 杂质≥2.0% 不完善粒≥ 6.0% 容重≤700克/ 升 用于猪料、烘干 玉米容重≥720克/升 杂质≤1.0% 感官检查不合格时 需抽检 霉变粒≤2.0% 不完善粒≤5.0% 霉菌总数≤40×103个/g要求供方每年至少 提供一次检验报告 或送外委托检验 黄曲霉毒素B1≤3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500μg/kg 粗蛋白 呕吐毒素≤1ppm 黄曲霉毒素≤30μg/㎏ 玉米赤霉烯酮≤500μg/kg 每月抽检一次 本地玉米 红黄色或 黄白色,晒 干或烘干、 籽粒饱满、 整齐、均匀, 回味甜,色 泽一致,无 虫、无发酵、 无霉变及异 味 水分≤14.0% 来货每批必检 有活虫、霉变 水分≥18.0% 杂质≥3.0% 不完善粒≥ 10.0% 容重≤660克/ 升 用于禽料,晒干 或烘干。对于水 分、容重、叶黄 素来说,时期没 有明显界限,要 根据气温,市场 情况,玉米收成 情况等作适当调 整。 容重≥680克/升 杂质≤1.2% 感官检查不合格时 需抽检 霉变粒≤2.0% 不完善粒≤8.0% 霉菌总数≤40×103个/g 要求供方每年至少 提供一次检验报告 或送外委托检验 黄曲霉毒素B1≤5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500μg/kg 粗蛋白 黄曲霉毒素≤50μg/㎏ 每月抽检一次 注:1、不完善粒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芽粒、生霉粒、热损伤粒。 2、伤及胚部玉米才算虫蚀粒、病斑粒、破损粒、生霉粒、热损伤粒。 玉米熟粉黄色粉末, 具有烘烤玉 米的香味, 新鲜、无发 酵、霉变、 腐烂、结块 及异味异臭 水分≤12.0% 来货每批必检水分≥13.0% 粗蛋白质≤ 7.0% 粗脂肪≤4.5% 玉米加工玉米 珍,玉米面副产 物,主要为少量 玉米皮、玉米皮 下粉质,少量胚 芽,熟化温度100 度以上粗脂肪≥6% 粗灰分≤5% 粗蛋白≥9% 黄曲霉毒素B1≤50μg/kg要求供方每年至少 提供一次检验报告 或送外委托检验 玉米赤霉烯酮≤500μg/kg 小麦籽粒饱满、 整齐、均匀, 黄白色或深 红色或红褐 色,回味甜。 无虫、无发 水份≤13.0% 来货每批必检 有活虫 水分≥15.0% 杂质≥3.0% 容重≤730克/ 升 不完善粒≥ 猪料鸡料同一标 准 容重≥750g /L 粗蛋白质≥12.0%

内控标准与标准管理规程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内控标准与标准管理规程 为确保中药材GAP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运行,确保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必须制定中药材各项控制标准,来规范中药材GAP生产的实施。药材生产和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为完善管理,为保持标准的有效性、适宜性、先进性,这些标准必须持续改进、不断修订,有序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2.引用标准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9137~1988 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标准。 GB3838~2002 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65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1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 国家外经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SFDA《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2000年6月试行)。 3.术语和定义 3.1 技术标准(TS)指中药材生产技术活动中,国家、地方、行政及企业颁布和制定的技术性、规范、准则、规定、办法、规格、标准,规程 和程序等书面要求。 3.2 标准管理规程(SMP),是指企业为了实施生产计、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对每一项独立管理过程所制定的书面标准及程序。 3.3 标准操作规程(SOP),指企业内部对每项独立的生产作业,所制定的书面 标准操作程序企业内控标准。包括:①技术标准的。②质量管理规程的。标准操作规程(SOP)。

4.程序内容 4.1 企业内控标准的编制 4.1.1 计划与编制。按中药材GAP规定,质管部提出标准的编制计划、确定数量、内容、格式要求,并确定编制人员,明确进度。 4.1.2 起草按质管部规定由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各类标准的初稿,后由部门负责人初审。4.1.3 会审与修改,由质量管理员伙同编制起草说明与使用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会审,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参与会审部门负责人应在“会审单”上写明意见并签名,于第一审核人栏。质管部经理与质管副总的审核、审定,并应在会审单上第二审核人栏签名。在会审及审定修改后的“内控标准”由企业总经理签发颁布。 4.2 企业内控标准的归口管理与发放使用 4.2.1 归口管理企业质量内控标准一般由质管部统一管理,其管理职责包括编制计划、审核、修订、换版、解释、培训、指导、检查及分发记录与管理。 4.2.2 发放使用由质管部规定发放范围,制定清单、编号、记录、管理修改、作废文件收回处理。 4.3 企业内控标准的控制内容 4.3.1 质管部负责确保“标准”于发布前得到批准。 4.3.2 必要时对标准进行再评审和修订及再批准。 4.3.3 更改和现行状态应得到识别。 4.3.4 在使用部门可获得所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4.3.5 确保标准保存完整、清晰易于识别。 4.3.6 确保外来标准易于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4.3.7 防止作废标准的再使用。 4.4 质量管理标准性的检查考核 4.4.1 检查考核的一般方式。 4.4.1.1 岗位自行检查考核。岗位应定期对其执行情况自查,或岗位(班组)间交叉检查,或领导常规检查,和抽查等多方式进行。通过自查发现问题逐项整改,督促执行,并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