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河湟花儿)

包楞调是流行 于山东成武的 民歌,1962年 经成武县文化 馆干部魏传经 挖掘整理出来 后,由彭丽媛 把这首歌带到 北京,迅速传 遍全国各地, 成为中国民间 的花腔女高音
多彩的民歌
成武二中:宋述君
地域?歌词?旋律?节奏?
地域
歌词
旋律
节奏
青海 甘肃 宁夏
方言 衬词
音域宽广 高亢嘹亮
自由
民歌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 作的一种歌曲形式,通过口传心授 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 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 方色彩。
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冼星海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以花喻人,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爱慕之情
山歌:
►歌词多用方言即兴创作,旋律高亢嘹亮、热情奔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奏自由、悠长 。 ►是劳动人民在户外劳动生活时即兴演唱的歌曲。
►民歌常见的体裁: 劳动号子 山歌 小调
山歌的不同称谓:
●青海:“花儿” ●四川:“晨歌” ● 陕北:“信天游” ●山西:“山曲” ●内蒙古:“爬山调” ●湖北:“赶五句”
A.地域 歌词
B. 旋律
D.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感?
C.节奏
歌曲 特点
《上去高山望平川》
《茉莉花》
地域 歌词 旋律 节奏
青海 甘肃 宁夏
方言 衬词
音域宽广 高亢嘹亮
自由
江苏
方言
细腻委婉 柔美流畅
规整
《茉莉花》表达了怎样的音乐情感? 抒发对江南水乡自然风光的热爱。
►茉莉芬芳: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 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世界著名歌剧《图 兰多》的主要音乐素材,飘向海外。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

西北民歌特点
演唱特点:旋律高亢开阔 演唱方法:真假声结合 节奏:自由 舒展
探究二
• • • • • 花儿 节奏自由舒展 节拍富有变化 旋律起伏跌宕 情绪高亢奔放 • • • • • 信天游 节奏规整紧凑 节拍单一 旋律平稳流畅 情绪平静悠扬
山丹丹开花红 上去高山望平 艳艳 川 类别 节奏 节拍
旋律
• 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 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即兴 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 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 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 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 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 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 品种。
பைடு நூலகம்
听音乐
思考
●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演唱形式?
上去高山望平川
•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 看是——容易——摘去难, (上句) • 摘不到——我手里——枉然。 (下句)
歌词常采用“比”、“兴”的 手法。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 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 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 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 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 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曲式结构:
A乐段+B乐段+A’乐段再现
探究一
播放阿宝演唱的 MTV《山丹丹开花红艳 艳》
请同学们尝试着来进行一个作品首发的推介会, 想想怎么样才能让乐迷们喜欢这首作品,来购 买这张专辑,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怎么样推荐 这首作品,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
花儿会
“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 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 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 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 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 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 一起,开展“花儿会”。你 看!他们 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可热 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上去高山望平川(河湟花儿)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同学们欣赏完整首曲目,它的特点有什么?
旋律起伏大 乐曲气息长
节奏自由舒缓 装饰音使用频繁
什么是“花儿”?
花儿起源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岷 县等山区。
花儿是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 族自治区的传统音乐,被誉为大西北 之魂。
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
感谢欣赏
由于它常常可以用 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 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 “信天游、不断头、断 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 愁”一说。
山西民歌《刨洋芋》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点
1、旋律高亢,节奏多以舒缓、自由为主。
2、地域方言为一大特色,具有极强的艺 术感染力。
3、素材大多来自民间的口口相传,久而 久之便形成当地独有民歌。
“花儿”在部分地区又称“少年”或 “野曲”。可分为“河湟花儿”及“洮岷花 儿”两大体系。《上去高山望平川》 就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
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陕北绥德民歌《脚夫调》
什么是“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 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 民歌形式。用陕北独特 的方言演唱,语出惊人 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 艺术感染力。
上去高山望平川(河湟花儿)

信天游
何为信天游?
• 信天游是流传在我国西北广大地区的一种
民歌形式。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
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
朵奇葩。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
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
振。
黄
土
高
坡
上
的
信
天
游
信天游
简介: 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
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 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则被叫作“爬山 调”。无论是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 还是内蒙的爬山调,其歌词多为即兴编唱, 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增可减,大都是以七 字格二二三式为基本句格式,常用叠字句增 强其生动性。
走进西北民歌
1《泪蛋蛋》 2《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通过刚才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一些什 么样的景象?
1、高原纵横、山川连绵、黄土地空旷、荒 凉、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寒冷……
2、生产以放牧、种粮为主 3、服饰:棉袄,头巾…… 4、语言粗犷,性格刚健、豪爽
•第二单元 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
走进西北民歌
授课教师:袁清华
民歌及其特点
民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 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联系的 歌曲。
特点: 1、民歌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 。
2、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 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 。 3、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 点。
信天游的类型:
1、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 较大的。
2、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 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山野放歌》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设计(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音乐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山野放歌第二课时:《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教学目标1、情意目标: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和根据西北民歌改编的音乐作品。
2、知识目标:知道陕北“信天游”和青海“花儿”的知识。
3、能力目标:聆听男声独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花儿与少年》,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教材分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一首陕北民歌改编的合唱曲。
歌曲反映了中央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陕北人民热烈欢迎子弟兵的心情与场面。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类。
流行于陕西北部、宁夏东部和内蒙古西部部分地区。
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奏,主题和主题变奏Ⅰ(第一段、第二段歌词)。
第二部分:简短的间奏,变奏Ⅱ(分节歌反复)和间奏、变奏Ⅲ(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歌词)。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的间奏,再现变奏Ⅰ,结尾句(第六段歌词)。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著名的青海民歌,是青海“花儿”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花儿”流行于我国甘肃、青海和宁夏相毗邻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广泛流传的民歌,也是回族代表性民歌。
具有浓郁的西北地方特色,属于山歌类。
“花儿”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
由于“花儿”长期传播于高原、山川之间,所以“花儿”在整体上形成了高亢、奔放、刚健、粗犷的音乐风格。
当地人称“花儿”为“令”,如“黄河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约有100余种。
“花儿”分“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
“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由于宽广,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唱法演唱,“短调子”短小、平和,节奏规整、紧凑,音域狭窄,多用真声演唱。
上去高山望平川(简谱)

舞台表演及形象塑造
舞台表现力
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增 强舞台表现力,使观众更加投入。
形象塑造
根据歌曲的主题和情感,塑造与歌曲相符合的舞 台形象,包括服装、化妆和道具等。
与观众互动
通过互动环节,如握手、致意等,拉近与观众的 距离,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共鸣。
05
CATALOGUE
拓展学习与欣赏建议
辅助专业音乐教育
对于专业音乐教育者而言,简谱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学 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03
CATALOGUE
上去高山望平川简谱分析
歌曲结构与段落划分
01
引子
简短而富有激情的引子,为全曲奠 定基调。
B段
对比段,旋律起伏跌宕,表现主人 公内心的激动与感慨。
03
02
A段
主题呈现段,旋律优美宽广,展现 出高原的辽阔与壮美。
音高
简谱中音的高低用数字表示,数字越大音越高 。
节奏
通过音符的时值和组合来表示节奏,如附点、 连音线等。
演奏技巧
包括连奏、断奏、跳音等,以及力度、速度等音乐表现要素。
简谱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普及音乐教育
简谱简单易学,适合广大人群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培养音乐兴趣
通过简谱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
简谱基础知识
简谱符号与表示方法
音符
用七个基本音级(C、D、E、F 、G、A、B)表示,分为全音 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
休止符
表示音的休止,也有全休止符 、二分休止符等。
调号
表示乐曲所用调式,如1=C表 示C大调。
拍号
表示乐曲的节拍和节奏,如2/4 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 节两拍。
青溜溜青十首甘肃民歌歌词

青溜溜青十首甘肃民歌歌词1、临夏花儿《妹妹的山丹花儿开》歌词:尕妹妹的大门上浪三浪心灵跳得慌呀,想着我的尕妹妹的好模样呀,妹妹,山丹红花开呀!听说我的尕妹妹病哈了阿哥甭急坏呀,称上了些冰糖看你来呀,妹妹,山丹红花开!开不开的山丹花,连根拔上来,把把甭损坏呀,送给我的尕妹妹两鬓间戴呀,妹妹,山丹红花儿开呀!我把你心疼着,我把你爱,生死不分开呀,一天我你三趟,看你来呀,妹妹山丹红花儿开呀!2、《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看起是容易摘起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阿哥的白牡丹呀,摘不到想找的花儿枉然。
3、《青溜溜青》歌词:青溜溜青来青溜溜青,青溜溜的松柏四季里青。
蓝溜溜蓝来蓝溜溜蓝,蓝溜溜的天上白云彩翻。
黄溜溜黄来黄溜溜黄,黄溜溜的庄稼遍地黄,红溜溜红来红溜溜红,红溜溜的果子遍地红。
4、《阿哥的白牡丹》歌词:白牡丹(呀就)白(着)是耀人哩也,阿哥的白牡丹呀,红牡丹(呀就)红(呀)了时,想我的花儿麽破呀啊哩也。
尕妹的(呀就)傍个(哩)有人(哩也),阿哥的白牡丹呀,没人时,(麽就)我(呀)陪(着),想我的花儿麽坐呀啊哩也。
白眉(呀)白鬃的白龙马(呀),阿哥的白牡丹呀,手搭(着个)鞍(呀)心上,想我的花儿麽站呀啊哩也。
这一个阿哥(呀哈)我(呀)看下(呀哈)唱罢了我麽领(呀)上了,想我的花儿麽子呀啊丹,领上……5、《尕马儿拉回来》歌词:哎哎呦黄河呀长江是长辫子呀,好花儿开(呀啊),青海湖呀是照人的镜子。
哎哎吆我两人说下的一辈子,阿哥的肉(呀啊)三两天呀你变了个样子。
不见的尕妹子哈可见呀了也,(好花儿哎呗也)心上的疙瘩儿散了呀(哎呗也),尕马儿拉回(着)来呀(也哎哟),回来了缓来(肉哎)。
眼看着阿哥们走远呀了也,(好花儿呀也)破鞋(哈)提上着碾了呀(哎呗也),尕马儿拉回(着)来呀(也哎哟),回拉了缓来(肉哎)。
6、《一对儿白鸽子青天里飞》歌词:左面的黄河,右面的石崖,雪白的鸽子响呀,水面上飞来。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教案一、教学内容: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2、《上去高山望平川》二、教学目标:1、能够对西北民歌和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西北民歌根据西北民歌改变的音乐作品。
2、聆听合唱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上去高山望平川》,体验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
3、知道陕北“信天游”和“花儿”的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并学习演唱此歌。
2、难点:信天游的音乐风格特点。
四、教具准备:琴、录音机等。
五、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复习:1、进一步加深学习《黄河水手歌》。
2、演唱上要求模仿演唱风格和特点。
(二)新课学习:1、欣赏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感受作品整体风格。
2、问题:①整首作品在音乐情绪上有什么变化?②作品中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3、师综合学生的回答做进一步介绍作品。
①作品曲调采用陕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属山歌类)信天游歌词一般为七言两句体,上句用比兴,下句点出主题,这是信天游的显著特色。
②信天游的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调高亢、舒展、宽广。
③作品曲式结构为兼具三部曲式的变奏曲式。
歌曲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前奏主题变奏1 间奏变奏2 间奏变奏3 主题变奏1 结尾4、再聆听由阿宝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作品,并说说不同演唱风格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作品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1、先聆听作品整体风格。
①问题:作品的基本的情绪?作品是民歌题材中的哪类?②对作品的介绍、分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花儿”中流行最广、最典型的“长调子之一”,成为河洲大令。
河洲,即甘肃临夏,这里素有“花儿之乡”的美称。
《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寓意含蓄,深刻,富于想象,以牡丹比喻心爱,的女子,表现了青年男子对心爱姑娘的思念和倾慕之情。
《上去高山望平川》为四声微调式,全曲采用西北民歌中的2、5、6、等典型音列,并以“2——5”这一四声音调为契机,推动曲调的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律
情绪
• 民歌的美就在于她的:“原生性”。 人们情绪的宣泄和抒发都包含在高 亢的歌声中,体现和渗透着传统的 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文化与情感 之中,易接近,贴近民众。
谢谢观看!
第三单元 山野放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
民歌——
民歌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 的口头传唱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
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 的集体创作。
根据体裁可以分为山歌、小调和号子三类。
•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是哪个 地区呢?
西北民歌: 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 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
花儿——
这首民歌在旋律、演唱上有什么 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 特点? 山歌。
其基本特点: 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 合的方法演唱。
学唱歌曲片段,并画出旋律线条。
歌词常采用“比”、“兴”的 手法。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 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 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 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 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 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西北民歌特点
演唱特点:旋律高亢开阔 演唱方法:真假声结合 节奏:自由 舒展
找出与音乐作品相匹配的描述,填入表格内。
• • • • • 花儿 节奏自由舒展 节拍富有变化 旋律起伏跌宕 情绪高亢奔放 • • • • • 信天游 节奏规整紧凑 节拍单一 旋律平稳流畅 情绪平静悠扬
山丹丹开花红 上去高山望平 艳艳 川 类别 节奏 节拍
• 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句)
• 平川里——有一朵——牡丹;(下句) • 看是——容易——摘去难, (上句) • 摘不到——我手里——枉然。 (下句)
• 二 聆听 1、播放 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 旋律: • 上行大跳,下行级进,曲折迂回 • 速度: • 自由 • 唱法: • 原生态 • 发声方法: • 真假声混合 • 民歌种类: • 花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