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实验指导书
内燃机实验指导书

第1章概论

1.1内燃机原理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

内燃机试验是内燃机生产制造和科学研究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为一名汽车专业学习者,必须掌握汽车内燃机的试验基本方法、原理及操作技能。

内燃机原理实验课的目的:

1、学习内燃机试验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试验操作技能;

2、了解内燃机台架试验主要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验证课堂学习的某些理论,加深对理论的认识。

通过实验课教学,学生应能学会最基本的内燃机性能试验知识,能独立操作主要实验仪器设备,掌握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试验报告的撰写规范。

1.2内燃机原理实验课实施

内燃机性能实验是一项集体性很强的工作,参加实验人员各自承担其中的一项工作。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与各个工作岗位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有很大关系。任一工作岗位成员的疏忽大意和自行其事,往往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因此,在试验前,由指导老师进行组织和分工,学生应按照分工要求,明确自己在本试验中所承担的任务,了解自己工作岗位上的仪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方法,待熟悉后再开始实验,否则,在内燃机实验过程中,可能由于某一工作岗位的配合失调而导致实验过程拖长甚至实验失败。

在上实验课前,学生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材的有关内容,对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结束后,学生要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整理实验数据,编写实验报告,并绘制合乎规范的实验结果图形。

1.3实验室规则

1、参加实验的学生,均应遵守本规则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2、保证室内肃静,严禁嘻笑打闹,禁止吸烟,实验期间,禁止做其它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3、未经实验教师同意,不得擅自动用与本实验无并的仪器、设备;

4、实验完毕,学生应整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并擦试干净,清理实验场地,经指导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去。

第2章内燃机性能试验的一般条件和试验通用规程2.1试验条件

1、试验时内燃机除装有本身工作的必要附件之外,不带其它附件(做特殊试验除外),即不带空气滤清器、冷却风扇、排气消声器、空气压缩机等。如系风冷内燃机,则须带风扇。

2、试验时,内燃机出水温度和机油温度控制在80±5℃或者按制造厂家规定控制。

3、对于传统汽油机,作一般性能试验时,点火提前角按最大转矩转速调整到最佳位置(刚开始爆震),其它试验点,靠分电器本身的自动调节装置控制(作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试验时例外)。

4、内燃机在全负荷工作时,允许从外部向排气管吹冷却,但风量不得大于该内燃机所装用风扇在最高转速时的吹风量。

2.2内燃机台架试验通用规程

1、了解内燃机——测功器试验台的布置;

2、扳动曲轴,检查测功器转动是否灵活;

3、检查内燃机紧固螺栓、联轴节螺栓及其它紧固螺栓有否松动;

4、测功器和内燃机的水、油、电路是否畅通,油、水量是否合乎要求;

5、试验所用仪器是否处于良好状态,精度能否满足要求;

6、各附件是否合乎GB/T6072·3-2003要求;

7、根据分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熟悉仪器设备,作好实验前的所有准备工作;

8、起动内燃机进行暖机,待达到规定的温度后,再调节油门及测功器,使其达到预定的工况,在其转速及排气温度稳定后再进行数据的测量(GB/T6072·3-2003规定每个实验工况运行时间不应不少于1分钟);

9、每种试验工况的全部参数应同时测录,每个参数至少要测两次;

10、试验中,应绘制监督曲线,即绘制主要原始参数与试验中选定的变化参数间的关系曲线。如有异常数据,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补测;

11、试验过程中不得更换燃油、润滑油品种(除非燃油或润滑油是被试对象)。另外,如有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并作记录;

12、全部试验内容完成后,配合调整内燃机和测功机,使内燃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转,待温度降低后,切断燃油供应(或切油点火开关),使内燃机停止运转;

13、关闭燃油箱开关、冷却水开关、测功机进出水开关及电源开关,清理试验场地;

14、整理试验数据,按要求编写试验报告。

第3章 内燃机台架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3.1测功机

测功机是内燃机模拟加载设备,它有水力、电涡流和电力三种形式。现主要介绍一下电涡流测功机。

我系汽车动力与电子实验室的电涡流测功机为CW-260和CW-50两个型号,其中CW-260测功机额定功率为260KW ,CW-50测功机额定功率为50KW ,均为洛阳南峰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产品。各个测功机均有相应配套的控制机柜和控制测量系统。该测功机具有比较好的自动控制功能。下面以CW-260电涡流测功机为例进行说明。 一、CW-260电涡流测功机的结构及原理

电涡流测功机主要由旋转部分(感应盘)、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部分)、测力部分和校正部分组成。其结构简图如图3.1示。

感应盘形状犹如直齿轮,产生涡流的地方在冷却壁上。励磁绕组通上直流电后,则围绕励磁绕组产生一个闭合磁通。当感应盘被原动机带动旋转时,气隙磁密度随感应盘的旋转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在冷却室表面及一定深度范围内将产生涡流电势,并产生涡流,该涡流所形成的磁场又与气隙磁场相互作

用,就产生了制动转矩。该转矩通

过外环及传力臂传至测力装置上,

由力传感器将力的大小转换成电信

号输出,从而达到测转矩的目的。

电涡流测功机是内燃机的制动

模拟负载设备,在一定控制模式下,其本身的控制特性可以保证内燃机

和测功机的动力平衡,并具有自动调节平衡功能。

在转速测量上,采用非接触式的磁电式转速传感器,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二、CW-260电涡流测功机工作条件

测功机励磁电源: 交流220V 测功机励磁电流: 15A 冷却水: 淡水

冷却水水压: 0.02~0.1MPa 环境温度: 0~40℃

1、感应盘

2、主轴

3、联轴器

4、励磁线圈

5、冷却室

6、气隙

7、出水管道

8、油杯

9、测速齿轮 10、轴承座 11、进水管道 12、支撑环 13、外环 14、底座 图3.1 电涡流测功机结构简图

相对湿度: 20~90%RH

三、CW-260电涡流测功机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励磁电压: 交流220V 最大励磁电流: 15A

冷却水水压: 0.02~0.1MPa 测功机出水温度: 小于55℃ 工作方向: 左旋或右旋,连续工作 额定吸收功率: 260 kW 额定扭矩: 1800 N.m

最高转速: 7500 r/min 额定扭矩转速: 2500 r/min 扭矩测量精度: ±0.4% N.m 转速测量精度: ±1 r/min

四、CW-260电涡流测功机的控制模式和控制特性

1、恒位置控制

测功机恒位置控制对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负荷特性如图3.2所示。

在低速区域内,制动转矩随励磁电流和转速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但是,当励磁电流

一定时,在某一转速附近的转矩达到饱和,因此当转速超过这一转速而进一步提高时, 转矩几乎不再增加。当转速不变时,电流测功机转矩变化范围很窄,接近等转矩。当被测动力机械的转矩曲线上升至该速度的一定区间时,单纯靠增减励磁电流来保持转速恒定是很困难的。因此,电涡流测功机除了用手动调整励磁电流的控制方式外,还有附加自动控制装置,使励磁电流随转速自动变化。

2、恒转矩控制

测功机恒转矩控制模式对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负荷特性如图3.3所示,是一些水平线族。进行内燃机实验时,只要运行工况落在内燃机和测功机重叠的工作区域内,且满足

图3.2 CW-260测功机恒位置控制特性

转速(r/min )

图3.3 CW-260测功机恒转矩控制特性

转矩÷最大转矩

转矩÷最大转矩

转速(r/min )

平衡条件,则不论内燃机运行时输出转速如何变化,测功机控制回路的闭环调节,可以保持内燃机输出转矩为定值。

3、恒转速控制

测功机恒转矩控制模式对内燃机产生的制动负荷特性如图3.4所示,是一些垂直线族。进行内燃机实验时,只要运行工况落在内燃机和测功机重叠的工作区域内,且满足平衡条件,则不论内燃机运行时输出转矩如何变化,测功机控制回路的闭环调节,可以保持内燃机输出转速为定值。

3.2 发动机台架测控系统 发动机台架测控系统主要是由和测

功机配合使用的测量控制系统组成,我们现在实验室中使用的CW-260测功机控制系统

有CMU 测量调节装置、SCU 伺服控制装置、CONT 操作盒和FVE 油门执行器组成。油门执行器的安装及其与发动机油门的连接由用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要便于油门开度控制。控制系统与制动器及原动机通过电缆实现电气连接。整个测控系统的结构框图见图3.5测功机组成示意图。

图3.4 CW-260测功机恒转速控制特性 转矩÷最大转矩

转速(r/min )

图3.5 测功机系统组成示意图

3.2.1 CMU测量调节装置

CMU测量调节装置的主要功能有扭矩测量、转速信号处理、控制、调节制动器、显示和报警功能。

电涡流测功机工作时,安装在涡流制动器上的扭矩传感器测量的信号经X8电缆传给CMU测量调节装置,经高放大倍数、低漂移的精密放大器后,在CMU测量调节装置面板上用数字显示正确的扭矩值。

整个调节控制电路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控制系统。测功机的转速实际值与可调的设定值相比较,比较后的差值PID放大器放大后,自动调节涡流制动器的励磁电流,改变测功机的转速值,使其等于设定值,达到所要求的控制特性。CMU测量调节原理如图3.6所示。

图 3.6 CMU测量调节装置原理框图

CMU测量调节装置的操作面板如图.7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1.带灯电源按钮(POWER):按下-电源接通,灯亮,按起-电源断开,灯灭。

2.带灯励磁接通按钮(EXCITE ON):用于接通涡流制动器的励磁电流。

3.励磁接断按钮(EXCITE OFF):用于断开涡流制动器的励磁电流。

4.转速限制器:用于限制原动机的最高转速。

5.带灯复位键(R):用于报警信号的总显示。灯亮指示报警,原动机自动停机,报警去除后,按动该建灯灭,功能恢复正常。

6.带灯控制方式外部选择键(EXT):按下此键灯亮,CONT操作盒调节失效,有X%输入进行控制。

7.曲线选择按钮(SELECT):正常状态下为曲线8,按下此按钮,灯亮,此时为曲线1。

8.数字转速指示:单位r/min,精度为0.1%±1个字。

9.励磁指示器:用于指示涡流制动器的励磁情况,满量程表示达到励磁电流最大值,显示器为100%。

10.涡流环超温报警窗:当涡流环温度超过允许值时,相应的指示窗发光报警。

11.水压报警窗:用于涡流制动器冷却水的进水压力过低报警。

12.水温报警窗:用于对涡流制动器出水温度的报警。

13.润滑报警窗:当润滑泵出故障时报警窗亮。

14.油面报警窗:润滑油量不足时,油箱内油面太低时,报警窗亮。

15.超速报警窗:当转速超过转速限制器调定的转速时,报警窗亮。

16.数字扭矩指示:单位N.m。

17.调零按钮:用于系统调零。

图 3.7CMU测量调节装置操作面板图

CMU测量调节装置留给用户备用的插座为X5。此插座是外部选择控制方式接线插座,可用于CMU和计算机的连接。插座内信号连线图如图3.8所示。

3.2.2 SCU伺服控制装置

SCU伺服控制装置主要是用于对发动机的油门开度进行高精度的快速调节控制。通过CONT控制盒上的旋钮来控制油门开度的大小,使得油门保持在所调定的位置上不变。SCU伺服控制装置原理框图如图3.9所示。

CONT控制盒来的油门开度值(0-10V)送到开度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由FVE 油门执行器来的实际开度信号(0-10V)送到反向输入端。当实际开度小于设定开度时,比较器输出正电压,使PID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增大,经电流限制电路,控制移相

触发器使可控整流桥导通角加大,从而使油门执行器的控制电流加大,油门开度加大。当实际开度大于设定开度时,调节的结果使油门开度减小,直到实际开度与设定值相等,并自动恒定在此位置上。

图 3.9 SCU伺服调节控制装置原理框图图 3.8 CMU控制装置X5接线图

图 3.10 SCU伺服调节控制装置操作面板

SCU 伺服控制装置操作面板如图3.10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1.电源开关(POWER ):按下-电源接通灯亮,按起-电源断开灯灭。 2.油门开度指示器:以百分数形式指示油门开度,满量程指示全开。 实际测功机控制系统电器连接线如图3.11所示。

二、油门回路的控制模式与控制特性 1、恒位置控制

油门恒位置控制模式使内燃机运行在其本身固有的输出特性曲线族上。对于柴油机来讲,油门在每一恒定位置下形成的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两段:调速特性曲线段和外特

性曲线段。调速特性曲线段为高压油泵调速器起作用部分,近为垂直走向,外特性曲线段为柴油机以最大供油量工作的区域,以水平走向为主(如图3.12所示)。汽油机在油门恒位置下形成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13所示。

图3.12 柴油机恒位置调节特性

图3.13 汽油机恒位置调节特性

转速(r/min )

转速(r/min )

转矩÷最大转矩

转矩÷最大转矩

图 3.11 测功机系统电缆连接示意图

2、油门恒转速控制

图3.14和3.15分别为柴油机和汽油机油门恒转速调节特性。在内燃机额定工作范围内,油门恒转速控制模式使内燃机输出特性曲线为垂直曲线族。不论输出负载如何变化,只要工况点在内燃机额定工作区域内以及满足稳定平衡条件,油门控制回路总是能将内燃机的输出转速稳定在一恒定值上。 3、油门恒转矩控制

在内燃机额定工作范围内,油门恒转矩控制模式使内燃机输出特性曲线为水平曲线族,如图3.16和3.17所示。不论转速如何变化,只要工况点在内燃机额定工作区域内

以及满足稳定平衡条件,油门控制回路总是能将内燃机的输出转矩稳定在一恒定值上。

3.3 内燃机各种试验控制模式的选择

一、汽油机速度特性试验,选择n/P 控制模式; 二、汽油机负荷特性试验,选择M/n 控制模式;

图3.17 汽油机恒转矩调节特性

图3.16 柴油机恒转矩调节特性 转速(r/min )

转矩÷最大转矩

转矩÷最大转矩

转速(r/min )

图3.15 汽油机恒转速调节特性

转速(r/min )

图3.14 柴油机恒转速调节特性 转速(r/min )

转矩÷最大转矩

转矩÷最大转矩

三、柴油机速度特性试验,首先选择M/P控制模式热机,并进行最大负荷工况测量,之后,转换为n/P控制模式测量其他工况点;

四、柴油机负荷特性试验时,首先选择n/M控制模式热机,并进行最大负荷工况测量,之后,转换为M/n控制模式测量其他工况点;

五、柴油机调速特性试验,选择M/P控制模式。

3.4 AVL瞬态油耗仪

油耗仪是内燃机实验中测量燃油消耗的仪器。油耗仪分为重量式和容积式两种形式。重量式油耗仪直接测量给定时间段内内燃机耗油质量,直接得到燃油消耗率。而容积式油耗仪测量给定时间段内燃机消耗燃料的容积,经过计算得到燃油消耗率。容积式油耗仪一般不适合测量粘度较大的燃料。

下面是现在实验室中使用的A VL733S瞬态油耗仪。A VL瞬态油耗仪是我系在“985”建设中重点购买的设备,不但能满足传统发动机试验需要,对未来的电控发动机开发也有重要作用。

一、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

仪表电源:AC220±22V 50HZ±1HZ

环境温度:0~40℃

相对湿度:≤85%RH

仪器安置在垂直、牢固的墙上或

放置在稳定的桌面上

现场无强磁场干扰

二、主要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0~1800g

测量精度:0.08kg/h在1800g测试模式下

测量时间:任意设定

三、工作原理

图3.18 A VL瞬态油耗仪测试显示

A VL733S智能油耗仪的显示仪表采用定时间测重量的方法,此时间可以到毫秒级。测量时间和测量方式可以任意设置。测量结果通过液晶控制仪表显示出来,单位为

kg/h。A VL 瞬态油耗仪的测量原理见A VL手册中内容,这里以扫描的基本原理来说明。

3.5 FC2010油门执行器

图3.12是油门执行机构结构简图。

其测量指标为: 最大力矩 25N.m 旋转角度 90度

有效行程 85mm-140mm

3.6 内燃机废气分析仪

内燃机废气分析仪是分析

内燃机气体污染物排放水平的设备。我室使用的是意大利生产的Stargas-898五气体分析

仪。其基本性能如下: 可测量参数:CO 、THC 、NO x 、CO 2、O 2浓度以及过量空气系数λ;

工作环境: 温度 +5℃~+40℃,相对湿度≤85%RH ; 测量精度:CO :0.001(×10-2),THC :1(×10-6),NO x :1(×10-6),CO 2:0.01(×10-2);O 2:0.01(×10-2);λ:0.001。

3.8 柴油机排烟测量

柴油机排烟测量有三种方式:稀释风道法(微粒测量)、滤纸烟度计法和不透光烟度计法。我室目前在用的是意大利生产的不透光烟度计。其基本性能如下: 可测参数:吸光系数K (m -1)和不透光度N (%) 测量范围:K 0~16m -1;N 0~100% 工作环境:温度 +5℃~+40℃,相对湿度≤85%RH

1、机架

2、力矩电机

3、

4、

5、

6、齿轮减速副

7、角位移传感器

8、力臂 9滑块 图3.12 FC2310型油门执行器

第4章内燃机基本性能试验

4.1内燃机速度特性试验

速度特性是在保持油门位置不变,内燃机的各个参数随转速变化的特性。当油门全开时是外特性,其他油门状态为部分速度特性。

一、试验目的

测定汽油机或柴油机的速度特性,了解内燃机试验所用设备,学习内燃机某种转速下动力性、经济性以及污染物排放的测量分析方法。

二、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1、汽油机或柴油机一台;

2、测功器(以及转速表);

3、油耗仪;

4、测量排气温度、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用的温度计;

5、大气压力计和干湿温度计;

6、机油压力计;

三、测量参数和监视参数

1、测量参数

T(N﹒m);

1)内燃机转矩

tq

2)内燃机(测功器)转速n(r/min);

?)燃油消耗量或消耗时间;

3)定时(t?)或定量(w

4)排气温度(℃);

5)污染物排放量(汽油机测量CO、THC和NO x浓度,柴油机测量CO、THC和NO x 浓度以及吸光系数和不透光度);

φ。

6)过量空气系数

a

2、监视参数

1)冷却液出口温度(℃);

2)润滑油温度和压力(kPa);

3)大气状况参数(温度、压力、相对湿度,取开始和结束时的平均值)。

四、计算参数

根据直接测取的有关数据,计算出下列内燃机特性参数: 1) 内燃机有效功率e P (kW ); 2) 内燃机油耗率B (kg/h );

3) 内燃机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g ?(kW ?h)-1

]。

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41

103

e tq P n T π-=????……………………………(4-1)

3.6w

B t

?=??………………………………………(4-2) 其中:w ?为在t ?(s )时间内燃机燃料消耗量(g )

1000e e

B

b P =?

………………………………………(4-3) 内燃机工作时,由于大气状况的不同,对内燃机功率、扭矩等有不同的影响,根据GB /T6072·3-2003规定:在全负荷时,应对内燃机的实测有效扭矩、实测有效功率以及实测燃油消耗率进行校正。校正公式如下:

0tq a tq T T α=? (汽油机)………………………(4-4) 0tq d tq T T α=? (柴油机)………………………(4-5)

0e a e P P α=? (汽油机)………………………(4-6) 0e d e P P α=? (柴油机)………………………(4-7)

00

1000e e B

b P =?

…………………………………(4-8) 注:下标加“0”的为校正后的相应参数。 式中:a α—汽油机校正系数

d α—柴油机校正系数 a α、d α可参阅附录1。

五、试验方法

1、起动内燃机,并预热之,待内燃机冷却液温度和润滑油温度均达到规定范围才可开始试验;

2、逐渐开大油门,同时配合调整测功机,以增加内燃机负荷,直至油门全开,内燃机在最大扭矩转速下运转;

3、将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调整至最佳位置(电控汽油机无需调整);

4、调整内燃机油门至预定开度并固定(柴油机固定供油拉杆),调整内燃机负荷,使之稳定运转于可能达到的最低转速。待平稳后,测定并记录待测参数和监视参数;

5、减少测功器负荷,使内燃机转速逐步增加(一般每次转速以200~300r/min左右递增),在内燃机工作范围内,适应顺次地取8个左右测量点进行测量;

6、在试验过程中,以转速n为横坐标,以油耗率B为纵坐标,绘制监督曲线,检查试验的准确性。如果有不规则数据点,应及时重新测量该工况;

7、试验结束后,减小测功器负荷,配合减小油门开度,直至内燃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方可熄火。

六、分析讨论

1、根据试验数据和曲线,分析内燃机动力、经济性能变化规律及原因。

2、大气压力、大气温度和相对温度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

3、汽车在实际运行中,什么时候内燃机工作在速度特性之下?

4.2内燃机负荷特性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汽油或柴油机的负荷特性;学习在某一转速下,评定内燃机经济性的方法,掌握内燃机负荷特性的制取方法。

二、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试验所用仪器设备同试验一。

三、测量参数和监视参数

1、测量参数

T(N﹒m);

1)内燃机转矩

tq

?)燃油消耗量或消耗时间;

2)定时(t?)或定量(w

3)排气温度(℃);

4)污染物排放量(汽油机测量CO、THC和NO x浓度,柴油机测量CO、THC和NO x

浓度以及吸光系数和不透光度);

5)过量空气系数

a

2、监视参数

1)冷却液出口温度;

2)润滑油温度和压力;

3)大气状况参数(温度、压力、相对湿度。均取开始和结束时的平均值)。

四、计算参数

根据直接测取的参数,计算出下列内燃机特性参数(实测参数):

P(kW);

1)内燃机有效功率

e

2)内燃机油耗率B(kg/h);

b[g?(kW?h)-1]。

3)内燃机有效燃油消耗率

e

五、试验方法

1、起动内燃机,并预热之,待内燃机冷却液温度和润滑油程度均达到规定范围才可开始试验;

M/),调节n旋钮,使在试验转速

2、利用油门恒转速测功机恒转矩控制模式(n

下运行;

3、调节M旋钮,使内燃机在最小负荷下运行,待运转平稳后,测定并记录待测参数;

4、保持上述转速不变,调节M旋钮,增加测功器负荷,在油门整个开度范围内,适当顺次地取8个左右测点进行测量,直到油门全开为止;

T为横坐标,以燃油消耗率B为纵坐标,绘制监督曲

5、在试验过程中,以转矩

tq

线,检查试验的准确性如果有不规则点,应及时补测;

6、试验结束后,调节M旋钮,卸掉测功器负荷,调节n旋钮,直至内燃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方可熄火。

六、分析讨论

1、根据实测负荷特性,分析试验内燃机的经济性随负荷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2、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同排量柴油机和汽油机的经济性。

3、在柴油机负荷特性曲线上,分析该机的“冒烟界限”。

4.3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试验(仅适用于传统汽油机)

一、试验目的

测定汽油机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学习选择最佳点火提前角的方法;掌握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的制取方法。

二、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1、汽油机一台;

2、测功器(以及转速表);

3、油耗仪;

4、点火提前角测定仪;

5、测量排气温度、润滑油温度和冷却水温度用的温度计;

6、大气压力计及干湿球温度计;

7、机油压力计等。

三、测量参数和监视参数

1、测量参数

T(N﹒m);

1)内燃机转矩

tq

2)内燃机转速n(r/min)

?)燃油消耗量或消耗时间;

3)定时(t?)或定量(w

?(℃A)

4)点火提前角

ig

5)排气温度(℃);

6)污染物排放量(汽油机测量CO、THC和NO x浓度);

φ。

7)过量空气系数

a

2、监视参数

1)冷却液出口温度;

2)润滑油温度和压力;

3)大气状况参数(温度、压力、相对湿度。均取开始和结束时的平均值)。

四、计算参数

根据直接测取的参数,计算出下列内燃机特性参数(实测参数):

P(kW);

1、内燃机有效功率

e

2、 内燃机油耗率B (kg/h );

3、 内燃机有效燃油消耗率e b [g ?(kW ?h)-1

]。

五、试验方法

1、将分电器内原有的真空点火提前装置和离心点火提前装置锁死,必要时,在外壳上加装调节手柄;

2、起动汽油机并预热之,待汽油机冷却液温度和润滑油程度均达到规定范围才可开始试验;

3、调整汽油机节气门开度和测功器制动力,使汽油机达到预定转速和负荷,调整化油器油针至最佳位置;

4、调整分电器外壳,使汽油机点上提前角达到最迟位置,并调节测功器制功力,恢复预定转速,待转速稳定以后,测定并记录待测参数和监视参数;

5、顺次增大点火提前角(一般每次提前角以2~5o左右递增,且最大功率处要多测几点),直到虽提前点火,功率逐渐下降或出现强烈爆燃为止,其间取8个左右测点进行测时;

6、在试验过程中,以点火提前角a 为横坐标,以转矩tq T 或燃油消耗率B 为纵坐标,绘制监督曲线,检查试验的准确性如果有不规则点,应及时补测;

另外,还要注意判断汽油机有无爆燃及严重程度,并记录之;

7、恢复汽油机最佳点火提前角,然后减少测功机负荷,配合减小节气门开度,直至汽油机怠速运转,待温度降低后,方可熄火。 六、分析讨论

1、 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找出最佳点火提前角。

2、 如何制取汽油机点火提前角MAP ?

3、加大汽油机负荷或提高汽机转速,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曲线会如何变化?

4.4汽油机燃料调整特性试验(仅适用于传统汽油机)

一、试验目的

制取汽油机的燃料调整特性;学会选择汽油机合适供油量的方法;掌握汽油机燃料调整特性的制取方法。 二、试验所用仪器设备:

1、汽油机一台(所带化油器主油针位置应能可调);

遗传学实验设计书

遗传学实验设计书 王伊丹 13303161 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 一.单因子实验 杂交组合题目 果蝇的翅型单因子杂交实验 基本原理 (1)分离定律: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下不互相影响,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形成配子时互相分开,并按原样分配到不同的配子 中。 (2)单因子杂交是指一对等位基因间的杂交。野生型果蝇是长翅(+/+),其翅长超出腹部末端约1/3。残翅果蝇的双翅已退化,只留下少 量残迹(vg/vg),无飞行能力。Vg的基因座位位于第二染色体, 对长翅(+)完全隐形。 (3)果蝇的翅型决定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野生型果蝇是长翅(+/+),突变体为残翅(vg/vg)。用长翅与残翅果蝇杂交,子一代(F1) 都是长翅。子一代系内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长翅:残翅 为3:1。 实验方法步骤 (1)确定杂交亲本为野生型长翅果蝇品系(18#)和突变型残翅果蝇(2#),挑选处女蝇。 (2)配好杂交组合:①正交组合:野生型长翅18#(♀)×突变型残翅2#(♂)。用消毒过的毛笔把3-4只长翅处女蝇扫入培养瓶中,然后把培养瓶水平放置,以免麻醉状态下的果蝇沾到培养基或水珠被闷死,随即用同样方法扫入3-4只残翅雄蝇,塞进棉塞,贴好标签,保持水平放置直至果蝇苏醒,移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②反交组合:突变型残翅2#(♀)×野生型长翅18#(♂),杂交方法同①。 (3)培养7天后把亲本果蝇成虫全部倒出处死。 (4)再过7天F1成蝇出现,把F1成蝇转移到经过消毒的空瓶进行适度麻醉,观察F1翅形变化。再将5-6对适度麻醉的F1成虫转入另一培养瓶,标签表明品系号,正反交各转一瓶。 (5)过7天,将F1成虫全部倒出处死,已有卵和幼虫的培养基放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6)再过7天,F2成虫出现,开始观察,可以连续观察7天左右,记录翅形变化结果。 实验结果预测

耕作学实验指导

耕作学实验指导书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作物栽培与耕作系 2005年8月修订

目录 实验一作物种类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1) 实验二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原理与基本方法 (5) 实验三作物布局优化方法之二—最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应用 (10) 实验四轮作制度设计 (12) 实验五土地耕作制设计 (15) 实验六土壤施肥制的设计 (17) 附录1 选修实验目录 (32)

实验一种植制度的农业资源分析 ——作物类型与复种形式的确定 一、目的意义: 农业的稳产高产是以作物与其环境的高度统一与适应为基础的。依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及生产经济条件确定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及复种方式,是安排农业生产的首要问题。在我们还不能大面积控制作物环境的条件下,因地制宜,适地适作是农业费省效宏的有效手段。本实验旨在掌握各作物生态适应性及所规划地区生态条件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生态学与耕作学知识,学会分析种植制度与资源关系的方法,为耕作制度设计奠定基础。 二、原则: 1.以作物与其环境的统一为总原则。不同地区在地理、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及生产条件诸方面存在差异,而各种作物又要求不同的生活环境,只有使作物与环境相互统一,组成—个协调的生态系统,作物才能稳产高产。 2.从大农业观出发,农林草综合发展,在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要积极保护农业资源,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以同时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既要考虑因地制宜,适地适作,又要注意满足人民群众及社会的多种需要,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经济作物、果品蔬菜及饲料绿肥作物的生产。 三、依据: 1.作物对热量的要求: 热量是决定作物种类与复种方式的首要条件。多种作物在其系统发育中形成了对热量要求的不同类型。因此,可将作物分为耐寒作物、低温作物、中温作物及喜温作物,它们对温度的要求如附表1。 某作物在此地能否种植,首先取决于当地生长季内的积温状况。当一个生长季内的积温除能满足—茬作物需要(考虑一定的保证率,—般80%以上)尚有剩余时,就可考虑复种。复种形式可根据热量及其它条件采取一年两熟、二年三熟等熟制类型。根据条件可采取套作复种或平作复种。以冬小麦为前茬的平作复种作需≥0℃积温,如附表2。 2.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实验指导书 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 SolidWorks 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 掌握SolidWorks 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 放样的操作方法。 3. 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 征、筋的操作方法 二、 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 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 1 (1) (2) 2 所示。 图 1连接件 图 2草图 (3) 单击【拉伸凸台/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54mm ”,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3所示。 图 3 “拉伸”特征 (4) 120°”,然后 在第二参考中选择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5) 1,选择“反转法线” 1,单选择 4所示。 图4草图 图4建立基准面 底面边线

(6) 单击【拉伸凸台/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12mm”,单击【确定】按钮,如图5所示。 图5“拉伸”特征 (7)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在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6所示。 图 6 中心线 (8) 内输入“8mm”,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添加尺寸】、【选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按钮,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7所示。 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 -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如图8所示。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教学内容

【实验原理与目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信使。如果ACh的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箭毒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的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的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 的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的浓度。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的明解救。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毒的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的明对抗筒箭毒的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 Powerlab 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 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的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然 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 管插管和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 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 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的棉 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 经,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 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 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的 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的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

作物栽培学教学大纲

《作物栽培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132 【英文名Experiment of Crop Culture 【课程学时】32学时,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16学时。 【适用专业】农学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是在《作物栽培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作物生产技术创新、推广及相关生产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本课程属于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将理论教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理解所开设实验的目的、意义及关键环节,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各个实验的操作技能;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分析和解决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实验课程以《作物栽培学》理论教学为基础,同时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紧密联系,必须把本实验课程与以这些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还应将本课程内容与《作物栽培学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互完善和补充。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小麦、油菜田间种植密度测定 【目的要求】掌握作物田间种植密度测定的基本方法 【内容】实测小麦、油菜的种植规格,计算其种植密度。 【方法】选择不同种植方式的小麦、油菜田各2-3块,学生分小组分别测定不同田块的行距、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根据株、穴距或单位行段内的植株数计算单位面积种植密度,并做出比较。 实验二、小麦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小麦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小麦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小麦播种及田间管理;调查小麦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小麦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小麦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种植一定面积的小麦,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小麦茎蘖数,并根据小麦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三、水稻田间种植设计及全程生育动态观测 【目的要求】掌握水稻种植的基本程序和田间调查的方法,熟悉水稻全生育期的生育进程变化。 【内容】水稻育秧、移栽及田间管理;调查水稻全生育期苗情动态,计算单位面积的最高苗、有效穗及成穗率等;观察和记载水稻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蜡熟和完熟等重要生育时期及病虫害等情况。 【方法】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自选水稻品种、自行设计种植方案,在指定地块按方案培育水稻秧苗和大田移栽,并负责进行田间管理,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分不同生育时期观测8—10次水稻茎蘖数,并根据水稻生育进程观察和记载上述内容。 实验四、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观察和识别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形态、结构 【内容】观察和比较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种子的形态、结构。 【方法】以不同类型的水稻、小麦、玉米和花生等作物种子为材料,进行相应的预处理后在实验室观察和比较,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种子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五、主要农作物幼苗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熟悉主要农作物种子幼苗形态特征。 【内容】观察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蚕豆、豌豆、大豆等农作物种子的幼苗形态特征。 【方法】在盆栽条件下播种上述农作物种子,在发芽后分2-3个不同时期观察幼苗形态,分别以图示和文字相结合描述各种作物幼苗的主要形态特征。 实验六、常见农田杂草的识别与防除 【目的要求】熟悉冬、春常见农田杂草的名称、所属科及特征特性 【内容】观察常见冬、春农田杂草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现场识别和采集不同种类农田杂草。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

假设:筒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受体,使肌肉松弛 【实验原理与目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信使。如果ACh的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箭毒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的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 受体的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 的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能与ACh 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的浓度。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的明解救。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毒的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的明对抗筒箭毒的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 Powerlab 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 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的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然后仰卧固定于鼠 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和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 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的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 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 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的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的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激器有关参数; 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的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 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最适负荷设定为10g左右。稳定一段时间后,于给药前记录一段正常的肌肉收缩曲线; 7.缓慢静脉注射0.001%筒箭毒碱0.1ml/100g,从仪器上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 化情况; 8.待肌肉收缩曲线再次稳定或完全消失后,停止刺激,同时缓慢静脉注射0.005% 新斯的明0.15ml/100g,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 注射筒箭毒后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变小甚至消失,即肌肉处于肌无力状态,注射新斯的明后肌肉收缩曲线又基本恢复正常,即肌肉恢复正常收缩状态;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农学(Agronomy);专业代码:090101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作物育种、栽培、耕作、种子及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掌握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5. 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及有关方针政策; 6.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掌握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9. 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手段,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四、主干学科:作物学。 五、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试验统计方法,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耕作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训练,思政实践,社会实践,农学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最低修读171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129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42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R语言实验指导书(二) 2016年10月27日

实验三创建和使用R语言数据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R语言中的数据结构。 2.熟练掌握他们的创建方法,和函数中一些参数的使用。 3.对创建的数据结构进行,排序、查找、删除等简单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 1.向量的创建及因子的创建和查看 有一份来自澳大利亚所有州和行政区的20个税务会计师的信息样本 1 以及他们各自所在地的州名。州名为:tas, sa, qld, nsw, nsw, nt, wa, wa, qld, vic, nsw, vic, qld, qld, sa, tas, sa, nt, wa, vic。 1)将这些州名以字符串的形式保存在state当中。 2)创建一个为这个向量创建一个因子statef。 3)使用levels函数查看因子的水平。 2.矩阵与数组。

i.创建一个4*5的数组如图,创建一个索引矩阵如图,用这个索引矩 阵访问数组,观察结果。 3.将之前的state,数组,矩阵合在一起创建一个长度为3的列表。

4.创建一个数据框如图。 5.将这个数据框按照mpg列进行排序。 6.访问数据框中drat列值为3.90的数据。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向量、矩阵、数据框、列表、因子的创建和使用。

实验四数据的导入导出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从一些包中读取数据。 2.熟练掌握csv文件的导入。 3.创建一个数据框,并导出为csv格式。 二、实验内容 1.创建一个csv文件(内容自定),并用readtable函数导入该文件。 2.查看R语言自带的数据集airquality(纽约1973年5-9月每日空气质 量)。 3.列出airquality的前十列,并将这前十列保存到air中。 4.查看airquality中列的对象类型。 5.查看airquality数据集中各成分的名称 6.将air这个数据框导出为csv格式文件。(write.table (x, file ="", sep ="",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4037104.html,s =TRUE, https://www.360docs.net/doc/7714037104.html,s =TRUE, quote =TRUE)) 三、实验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从包中读取数据,导入csv文件的数据,并学会将文件导出。

试验设计书

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试验设计书 1 试验目的 考察国产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2 药品: 2.1 试验药品(T):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规格:100mg/片,批号:,标示量:99.4%。由南京三锐药业有限公司研制提供。 2.2 参比制剂(R):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左福欣),规格100mg/片,批号:0305112,批准文号:国卫药准字H20010221,由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期:2005年5月。 2.3 标准对照品:左氧氟沙星标准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30455-200202,含量:97.2%)。 3 健康志愿者的选择及给药方法: 3.1 健康志愿者选择 选用20名男性,年龄22-24岁,体重应符合标准体重±10%范围,无心、肺、肝、肾、消化道、神经系统、精神异常及代谢异常等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过敏史,无体位性低血压。经体检各项指标(如血压、心率、心电图、呼吸状况、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胸部透视)无异常。试验前两周停用任何药物,受试前一周向受试者说明研究的药物和试验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2 试验设计: 采用单盲、单剂量、随机、2×2交叉试验设计。即将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名。1组先服参比药R,然后服试验药T,两次服药相隔二周,以O表示,即ROT。2组服药顺序为TOR。给药前12小时进清淡晚餐后禁食过夜,于次日早晨空腹口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00mg,用200ml温开水送服。服药后2h可以饮水;服药后4h进统一标准午餐。 4 取血时间点的确定 取血时间点:服药前取静脉血一次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给药后0.333,0.667,1,1.5,2,3,4,6,8,12,24 h时取静脉血3.5ml,血标本收集于肝素化试管内,3000rpm离心10min,取血浆,-40℃保存。 5 血浆样品的处理: 于1.5ml离心管(EP管)中加入待测血浆0.5ml,混匀后加入70%高氯酸30μl,涡旋30秒,12000rpm离心10min,取上清夜20μl进HPLC检测。 6 高效液相色谱法 6.1 HPLC条件 6.1.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1100系列,包括G1322A 在线脱气机,G1311A 四元泵,G1316A温控箱,G1315B二极管阵列检测器,G1328B手动进样器和Agilent 化学工作站(Rev A.08.03.[847])。 6.1.2色谱条件: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4. 6×150mm,

耕作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本科生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耕作学实习报告 学生学院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班级农学1204 姓名学号闫董丰20124927

耕作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莱阳某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即对莱阳校区实习基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实习时间:2015年10月27日 三、实习地点:莱阳市某农村莱阳校区实习基地 四、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有: 1、自然条件 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2、作物种植概况 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汇总

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东北大学软件学院 2008年10月

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有关部分,认真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实验中及时分析记录。 (3)按指导书要求书写实验报告,提交打印版(A4)。 实验的验收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机操作,包括检查程序运行和即时提问。第二部分是提交的实验报告。

实验一进程调度(4学时) 一、实验目的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处理机调度,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处理机调度的工作。 二、实验类型 设计型。 三、预习内容 预习课本处理机调度有关内容,包括进程占用处理机的策略方法。 四、实验内容与提示 本实验中共有两个实验题。 第一题: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一>最高优先级优先调度算法 1)优先级简介 动态优先数是指在进程创建时先确定一个初始优先数,以后在进程运行中随着进程特性的改变不断修改优先数,这样,由于开始优先数很低而得不到CPU 的进程,就能因为等待时间的增长而优先数变为最高而得到CPU运行。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详细设计 优先权调度算法: 1、设定系统中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PCB)表示,

进程队列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进程控制块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需要运行时间、已用 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3、在每次运行设计的处理调度程序之前,由终端输入五个进程的“优 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 4、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人为地指定。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 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5、采用优先权调度算法,将五个进程按给定的优先数从大到小连成就 绪队列。用头指针指出队列首进程,队列采用链表结构。 6、处理机调度总是选队列首进程运行。采用动态优先数办法,进程每 运行一次优先数减“1”,同时将已运行时间加“1”。 7、进程运行一次后,若要求运行时间不等于已运行时间,则再将它加 入就绪队列;否则将其状态置为“结束”,且退出就绪队列。 8、“就绪”状态的进程队列不为空,则重复上面6,7步骤,直到所 有进程都成为“结束”状态。 9、在设计的程序中有输入语句,输入5个进程的“优先数”和“要求 运行时间”,也有显示或打印语句,能显示或打印每次被选中进程 的进程名、运行一次后队列的变化,以及结束进程的进程名。10、最后,为五个进程任意确定一组“优先数”和“要求运行时间”,运行并调试所设计的程序,显示或打印出逐次被选中进程的进程名及其进程控制块的动态变化过程。

实验指导书实验二_SolidWorks建模1

实验二SolidWorks草绘特征和放置特征操作(一)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零件建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掌握SolidWorks草绘特征: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旋转切除、扫描、放样的操 作方法。 3.掌握放置(应用)特征:钻孔特征、倒角特征、圆角特征、抽壳特征、拔模斜度特征、筋的 操作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完成下列下列零件造型 三、实验步骤 1. 连接件设计 完成如图1所示模型。 (1)单击【新建】按钮一1,新建一个零件文件。 (2)选取前视基准面,单击【草图绘制】按钮一I,进入草图绘制,绘制草图,如图2 所示。 图1连接件图2草图 ⑶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出现【拉伸】属性管理器,在【方向】下拉列表 框内选择【两侧对称】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54mm ”,单击【确定】 按钮,如图3所示。 (4)单击【基准面】按钮一1,出现【基准面】属性管理器,其中第一参考选择图形下底面, 然后单击【两面夹角】按钮日,在【角度】文本框内输入"120°,然后在第二参考中选择 图形的一条下边线。单击【确定】按钮¥,,建立新基准面,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 图4建立基准面 (5) 在设计树中右击基准面 1选择“反转法线” 卜,然后再单击基准 面 1单选择 【草图绘制】按钮 ,进入草图绘制,单击【正视于】按钮 ,绘制草图,如图 4所示。 边线 底面 图4草图

(6) 单击【拉伸凸台/基体】按钮 ,出现【拉伸】属性管理 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给定深度】选项,在【深度】文本框内输入“ 12mm ”,单击【确 定】按钮1 如图5所示。 (7) 选取基体上表面,单击【草图绘制】 按钮_1,进入草图绘制,使用中心线工具 上表面的中心位置绘制直线,注意不要捕捉到表面边线,如图 6所示。 图6中心线 (8) 单击【等距实体】按钮丄,出现【等距实体】属性管理器,在【等距距离】文本框 内输入 “8mm ”,在图形区域选择中心线, 在属性管理器中选中 【添加尺寸】、【选 择链】、【双向】和【顶端加盖】复选框,选中【圆弧】单选按钮,单击【确定】 按钮 ,标注尺寸,完成草图,如图 7所示。 律黑 __________________ 严 玄[B 总 -召 厂[.砲 r 韦歼左眛編◎也 17比自口 R an (A ) 广 Efetfi- 图_7运用“等距实体”绘制草图 (8)单击【拉伸切除】按钮 □,出现【切除-拉伸】属性管理器,在【终止条件】下拉 列表框内选择【完全贯穿】选项,单击【确定】按钮 ,如图8所示。 图5 “拉伸”特征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耕作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耕作学学分:2.5总学时:40 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层次:本科开课学期:8适用专业:农学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昆虫学、农业经营管理、植物营养与肥料、植物病理学、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I、农业生态学 后续课程:种子生产学、试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荒漠土壤培肥与改良、现代农业专题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1、课程性质: 耕作学以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气象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并阐明耕作制度形成、发展、演进和改革的规律,探讨气候、作物、土壤之间以及它们和农业技术措施之间的辨证关系,而达到既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好社会资源,提高农作物的单产,又积极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改善环境,培养地力,为作

物稳产提供良好的土壤、气候、环境的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是农学专业必修课。 2、课程的地位: 耕作学把农业生产当作一个系统,从农业发展的全局研究综合的农业技术体系,解决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化问题,是一门综合性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化农业的总体战略观点和组织指导生产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和分析农业生产问题。因此本课程在农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3、课程的任务: 耕作学在性质上属于自然科学,但它与社会经济及相关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内容包括作物结构与布局、复种、间混套作、轮连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对策,又属应用科学,有较强的技术性,同时也包含农业宏观决策管理等一些软科学内容。耕作学的任务就是在自然与社会条件下建立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率和低成本的耕作制度。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耕作学是农学及其他相关农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生产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农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耕作学》这一课程时应了解耕作学发展的阶段、耕作制度

C语言实验指导书(刘联海20131106)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1) 实验2 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设计 (3) 实验3 数据类型和表达式 (5)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7)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1) (10) 实验6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2) (13) 实验7 数组 (16) 实验8 函数 (18)

实验1 C语言编程环境和运行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Visual C6.0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熟悉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最后运行得到结果的过程及各过程的作用; 3、了解C语言程序的结构特征与书写规则,能够编写简单的C程序; 4、初步理解程序调试的思想,能找出并改正C程序中的语法错误。 二、实验内容 1、熟悉上机环境 ⑴熟悉VC++6.0集成环境,重点是其中常用菜单、工具按钮的功能; ⑵在D盘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文件夹,文件夹以班名+学号后两位+姓名来命名(如:应用1105张三);分别创建、编辑并运行下列程序,初步熟悉C源程序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方式。 #include main() { printf(“This is my first program!\n") ; } 2、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分两行输出自己的姓名及联系电话。 3、程序改错调试 以下给定程序的功能是在屏幕上显示“Welcome to You!”,其中存在3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调试程序使其能运行得到正确结果。 #include mian() //1 { printf(Welcome to You!\n") //2 } 4、选做题 ⑴自学教材P47内容以及附录B中的字符与ASCII码对照表,编程输出以下图形: ? ? ⑵编程输出如下通讯录功能菜单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