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千兆以太网GigabitEthernet解析

合集下载

gs724tpsgs748tps千兆智能网管交换机

gs724tpsgs748tps千兆智能网管交换机

ProSafe® 24口-48口千兆可堆叠的支持以太网供电的智能交换机GS724TPS,GS748TPS强大的千兆智能交换机均支持堆叠和供电ProSafe千兆可堆叠PoE智能交换机是专为成长型商业用户而设计的,可满足他们需要支持多种“新领域”高级应用的网络需求:如VoIP 、一个统一标准的有线/无线网络、IP监控、结合了视频和数据的网络等等。

它具有可扩展性,灵活性和可靠性的特点,可满足商业用户既经济实惠又易于管理的需求。

每个ProSafe ™千兆可堆叠智能PoE交换机配备了24或48个10/100/1000 Mbps的端口和4个共享的SFP端口。

所有端口支持基于标准的PoE,同时作为行业内的首创,交换机的支持基于IEEE 802.3at的PoE+,能够为供电功率较高的PoE设备如双频的N标准的无线接入点,可视电话和带云台的IP摄像机提供高达30W的功率。

结合自动语音VLAN的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换机部署VoIP的复杂性,而且商业用户很容易在他们的网络中实现和管理VoIP系统。

交换机的堆叠功能为商业用户提供了卓越的性能以及可扩展的和易用的网络管理。

做为在业界内唯一可堆叠的千兆智能交换机,他们可以通过专门的高速堆叠端口( HDMI接口为基础的)堆叠起来达到总计20 Gbps的带宽,确保了堆叠的交换机之间的传输不会受到影响。

用户最多一次可以堆叠6台交换机,可以把他们当成一台交换机那样容易配置和管理,企业用户可以增加交换机通过堆叠作为他们的网络扩展而不需要一开始就付出巨大的前期投资。

与此同时,堆叠的冗余和热插拔能力,有助于提高网络弹性。

在相同的千兆可堆叠智能交换机系列,GS724TPS和GS748TPS交换机可以与GS724TS和GS748TS一起做堆叠。

这些交换机具备了系列完整的高级功能,如访问控制列表( ACL )、 802.1x端口认证、增强的QoS 、速率限制和IGMP 监听,除此之外,还给商业用户的经营提供了更强大的安全,更高质量的服务和高适用性。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七、综合题:某大学计算中心有10个计算机机房(每个机房有50台计算机),部门1有20台计算机,部门2有40台计算机,部门3有8台计算机,通过三层交换机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另有三台服务器,分别提供WWW、E-mail、FTP服务。

其中,每个计算机机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允许连接Internet的时间;FTP服务器仅对计算中心内部提供服务。

现要求你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14分):1.请为该计算机中心设计划分VLAN,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并说明理由;2.学校网络中心分配给计算中心的IP地址为211.100.58.0/24,请给出每个VLAN的IP地址分配方案(包括IP地址范围、子网掩码);3.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给出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的具体措施;4.对该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1.可以将计算机中心的网络划分为15个VLAN,其中10个计算机机房分别属于一个不同的VLAN,部门1、部门2、部门3各属一个VLAN,所有的服务器属于一个VLAN,另外一个VLAN用于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这样划分VLAN,除了可以减少网络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外,还便于管理和维护,并且使得任课教师比较容易对机房中的计算机是否能访问Internet进行控制。

(3分)2.由于计算机中心主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网络中心提供的IP地址的数量,因此,计算机机房中所有计算机均采用内部IP地址,而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地址转换。

具体的IP地址划分方案如下:(5分)子网部门主机数IP地址范围192.168.0.0~192.168.0.255VLAN2-1110个计算机机房50192.168.1.0~192.168.1.255192.168.9.0~192.168.9.255VLAN12VLAN13VLAN14VLAN15VLAN16部门1部门2部门3服务器与网络中心互联2040832211.100.58.32~211.100.58.63211.100.58.64~211.100.58.127211.100.58.16~211.100.58.31211.100.58.8~211.100.58.15211.100.58.0~211.100.58.3255.255.255.224255.255.255.192255.255.255.240255.255.255.248255.255.255.252255.255.255.0子网掩码3.可以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中通过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题目中要求的安全控制,对FTP服务器可以设置根据原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而对计算机机房的所有计算机,可以设置根据时间段和源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使得不同机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访问Internet。

2019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答案详解

2019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答案详解

2019年上半年网络工程师上午试卷综合知识一、单选题第1题计算机执行指令的过程中,需要由0产生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并将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进行处理,以完成指定的操作。

A.CPU的控制器B.CPU的运算器C.DMA控制器D.Cache控制器答案解析:A控制器(Control Unit):是中央处理器的核心,主要功能就是统一指挥并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所依据的是机器指令。

其实就是向计算机其他部件发送控制指令。

控制器的组成包含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时序部件、微操作控制信号形成部件(PSW)和中断机构口第2题DMA控制方式是在()之间直接建立数据通路进行数据的交换处理。

A.CPU与主存B.CPU与外设C.主存与外设D.外设与外设答案解析:CDMA存取方式,是一种完全由硬件执行I/O数据交换的工作方式。

它既考虑到中断的响应,同时又要节约中断开销。

此时,DMA控制器代替CPU完全接管对总线的控制,数据交换不经过CPU,直接在内存和外围设备之间成批进行。

第3题在()校验方法中,采用模2运算来构造校验位。

A水平奇偶B.垂直奇偶C海明码D.循环冗余答案解析:D模2运算是一种二进制算法,属于CRC校脸技术中的核心部分,具体用的模二除算法。

垂直奇偶校验又称为纵向奇偶校验,它是将要发送的整个信息块分为定长p位的若干段(比如说q段),每段后面按“1”的个数为奇数或偶数的规律加上一位奇偶位。

水平奇偶校验又称为横向奇偶校验,它是对各个信息段的相应位横向进行编码,产生一个奇偶校验冗余位。

奇偶校验用的是模二加运算法则。

第4题以下关于RISC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技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指令长度固定、指令种类尽量少B.指令功能强大、寻址方式复杂多样C.增加寄存器数目以减少访存次数D.用硬布线电路实现指令解码,快速完成指令译码答案解析:BRISC鼓励尽可能使用较少的寻址方式,这样可以简化实现逻辑、提高效率。

以太网详解

以太网详解

以太网详解1.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Ethernet)最早是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的局域网组网规范,1980年DEC、Intel和Xe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了初版Ethernet规范—DIX 1.0,1982年这三家公司又推出了修改版本DIX 2.0,并将其提交给EEE 802工作组,经IEEEE成员修改并通过后,成为IEEE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 802.3。

虽然Ethernet规范和IEEE 802.3规范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认为Ethernet和正IEEE 802.3是兼容的。

以太网是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

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以太网分为标准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s)千兆以太网(1000Mbs)和万兆以太网(10Gbit/s),这些以太网都符合IEEE 802.3是兼容的。

2、标准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其传输速率为10Mbts,也称为传统以太网。

此种以太网的组网方式非常灵活,既可以使用粗、细缆组成总线网络,也可以使用双绞线组成星状网络,还可以同时使用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组成混合网络。

这些网络都符合EE8023标准,EEE8023中规定的一些传统以太网物理层标准如下。

①10 Base-2:使用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185m。

②10 Base-5:使用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500m。

③10 Base-T:使用双纹线,最大网段长度为100m。

④10 Boad-36:使用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为3600m。

⑤10 Base-F:使用光纤,最大网段长度为2000m,传输速率为10Mb/s。

以土标准中首部的数字代表传输速率,单位为Mbis;末尾的数字代表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为100m);Base表示基带传输,Broad表示宽带传输。

3、快速以太网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项网络技术的普及,标准以太网技术已难以满足人们对网络数据流量和速率的需求。

1993年10月以前,人们只能选择价格昂贵、基于100Mbs光缆的FDD技术组建高标准网络,1993年10月,Grand Junction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快速以太网集线器FastSwitch10/100和百兆网络接口卡Fast NIC 100,快速以太网技术正式得到应用。

以太网介绍

以太网介绍

以太网是一种产生较早,使用相当广泛的局域网。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研制而成的,并且在1980年由DEC公司和Xerox公司共同使之规范成形。

后来它被作为802.3标准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所采纳。

最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它所使用的是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通常把这种最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 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以太网和IEEE 802.3之间的区别以及不同IEEE 802.3物理层协议之间的区别,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它不是一种具体的网络,是一种技术规范。

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在局域网(LAN)中采用的电缆类型和信号处理方法。

以太网在互联设备之间以10~100Mbps的速率传送信息包,双绞线电缆10BaseT以太网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以及10Mbps的速率而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以太网技术。

直扩的无线以太网可达11Mbps,许多制造供应商提供的产品都能采用通用的软件协议进行通信,开放性最好。

一、标准以太网开始以太网只有10Mbps的吞吐量,使用的是CSMA/CD(带有碰撞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的访问控制方法,这种早期的10Mbps以太网称之为标准以太网。

以太网主要有两种传输介质,那就是双绞线和同轴电缆。

所有的以太网都遵循IEEE802.3标准,下面列出是IEEE802.3的一些以太网络标准,在这些标准中前面的数字表示传输速度,单位是“Mbps”,最后的一个数字表示单段网线长度(基准单位是100m),Base表示“基带”的意思,Broad代表“带宽”。

千兆以太网标准

千兆以太网标准

千兆以太网标准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是一种高速以太网技术,它的传输速率达到了1千兆比特每秒(Gbps)。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网络环境中,千兆以太网标准已经成为了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主流选择。

本文将对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千兆以太网标准采用了全双工模式,能够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与此同时,千兆以太网还采用了高速的数据传输率和先进的编码技术,能够在保证高速传输的同时保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使得千兆以太网成为了大规模数据传输和视频流媒体应用的理想选择。

其次,千兆以太网标准在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企业网络中,千兆以太网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清视频会议等应用的需求,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

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千兆以太网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支持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和云计算应用,为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运行提供了坚实的网络支持。

此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千兆以太网标准也在不断演进和升级。

未来,随着数据中心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千兆以太网标准将继续向更高速率和更低延迟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

总的来说,千兆以太网标准作为一种高速、稳定、可靠的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主流选择。

它的技术特点和广泛应用为网络通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同时也为未来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相信千兆以太网标准将会在未来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对千兆以太网标准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了其技术特点、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千兆以太网标准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网络通信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的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指导。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

千兆以太网和千兆路由交换机技术1、千兆以太网技术原理1.1早期以太网技术以太网:IEEE802.3定义了10Mbps的以太网标准,采用载波监听和冲突检测(CSMA/CD)协议,以半双工方式运行。

从80年代末开始以太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0BaseT是运行在3类或更高类别的双绞线上的以太网,10Base2/5是运行在同轴电缆上的以太网,10BaseFL是运行在光纤上的以太网。

由于冲突检测的协议要求一个512位的时间槽保证无错误的检测到冲突,所以以太网的距离覆盖范围受到了限制,10BaseFL最大的覆盖距离为2km,10BaseT在一个网段内的最大覆盖距离为100m。

快速以太网:IEEE802.3u定义了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标准,它可以用半双工的方式运行 CSMA/CD协议,也可以有全双工的方式。

由于快速以太网对以太网的后向兼容性,在90年代的中后期,快速以太网成为局域网中的主流技术。

100BaseTX是运行于5类双绞线上的快速以太网, 100BaseFX是运行于光纤上的快速以太网。

对于以半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同样也有距离覆盖范围的限制,并且由于快速以太网以100Mbps的速率运行,时间槽长度同样是512位,所以它的最大距离覆盖范围是以太网的1/10,为200m。

但是对于全双工方式运行的快速以太网,在理论上就不再有距离的限制,而实际受限于电或光信号的衰减。

如实际中运行在单模光纤上的100BasFX SMF的全双工快速以太网最大覆盖距离可达20km以上。

1.2千兆以太网协议1998年6月在千兆以太网联盟的推动下IEEE正式发布了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 802.3。

把以太网的速率提高到了1000MbPs。

而在此之前的1997年,就已经有很多的厂商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千兆以太网的产品,结网络界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到了现在的2000年,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不仅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在桌面和工作组级网络中打败了ATM,在城域网中,千兆以太网也凭借其良好的兼容性和优异的性价比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5认识网卡

5认识网卡

在上一篇我们介绍了两种以太网线、信息模块的具体制作方法,从本篇开始就要正式接触网络设备了。

首先来了解一下最基础的网络设备——网卡。

要组建网络,选择合适的网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本篇向大家详细介绍有关网卡硬件方面的知识,当然包括网卡的选购了。

在下一篇再来具体介绍网卡的软、硬件安装与配置了。

一、网卡的分类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满足各种应用环境和应用层次的需求,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网卡,网卡的划分标准也因此出现了多样化,下面我们就对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网卡分类情况进行一下浏览。

1. 按总线接口类型分按网卡的总线接口类型来分我们一般可分为早期的ISA接口网卡、PCI接口网卡。

目前在服务器上PCI-X总线接口类型的网卡也开始得到应用,笔记本电脑所使用的网卡是PCMCIA接口类型的。

(1)ISA总线网卡这是早期的一种的接口类型网卡,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期几乎所有内置板板卡都是采用ISA总线接口类型,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都还有部分这类接口类型的网卡。

当然这种总线接口不仅用于网卡,像现在的PCI接口一样,当时也普遍应用于包括网卡、显卡、声卡等在内所有内置板卡。

ISA总线接口由于I/O速度较慢,随着上世纪90年代初PCI总线技术的出现,很快被淘汰了。

目前在市面上基本上看不到有ISA总线类型的网卡。

不过近期出现一种复古现象,就是在一些品牌的最新的i865系列芯片组主板中居然又提供了几条ISA插槽,真是令人费解!图1是一款ISA总线型网卡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它的金手指比较长,与PCI接口同样,也只有一个缺口位,但这一缺口位离两端的距离比PCI接口金手指缺口位要长许多。

图1(2)PCI总线网卡这种总线类型的网卡在当前的台式机上相当普遍,也是目前最主流的一种网卡接口类型。

因为它的I/O速度远比ISA总线型的网卡快(ISA最高仅为33MB/s,而目前的PCI 2.2标准32位的PCI接口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33MB/s),所以在这种总线技术出现后很快就替代了原来老式的ISA总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EEE 802.3z (1000BASE-X, 1998.6) IEEE 802.3ab (1000BASE-T, 1999.4)
1000BASE-X:对应于802.3z标准,该标准基于光纤通道的物理层,使 用媒体有三种:1000BASE-SX(多模光纤,用850nm短波长激光器)、 1000 BASE-LX (多 模或单 模光 纤,用 1300nm长 波 长激 光器 )、 1000BASE-CX (短距离平衡型铜缆)。
1000BASE-SX (多模光纤,用850nm短波长激光器) 1000BASE-LX (多模或单模光纤,用1300nm长波长激光器) 1000BASE-CX (短距离平衡型铜缆)
1000Base-X PHY中的编码 ※
GMII
PCS
PMA
PMD MDI
1000Base-T 的实现
使用增强型5类(超5类) 或6类UTP,一根UTP电缆中的8根线(4对) 全部用上
1000Base-T PHY 中的编码※
千兆以太网的应用
千兆以太网关键技术
千兆以太网工作在半双工方式时: 必须进行冲突检测,由于速率比以前又提高10倍,因此只
能减小最大电缆长度10倍或增大最短幀长度10倍,前者使最大 电缆长度减小到10m,实用价值太小;后者在发送短数据时开 销又太大,所以在保持网段最长100m的同时,采用下法: (1) 载波延伸 (carrier extension) (2) 分组突发(packet bursting)
4.7.2 千兆以太网 (Gigabit Ethernet)
千兆以太网
允许速率在1Gbps下全双工和半双工两种方式工作 采用802.3协议规定的MAC 帧格式 半双工方式下使用 CSMA/CD 协议, 全双工方式不使用 CSMA/CD 与 10BASE-T和100BASE-T技术向后兼容 千兆位以太网有两个物理层标准:
1000BASE-T:对应于802.3ab标准,该标准使用增强型5类(超5类)或6 类 UTP, 一 根 UTP 电 缆 中 的 8 根 线 ( 4 对 ) 全 部 用 上 了 。 并 采 用 了 与 100BASE-TX类似的自动协商机制。
千兆以太网系列
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全双工/半双工
千兆以太网工作在全双工方式时: 通信双方可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此时无冲突发生,
不使用冲突检测,因此不使用载波延伸和分组突发。
载波延伸法
8 字节 6 字节 6 字节 2 字节
4 字节
前同步码 目地地址 源地址 数据长度 数 据 FCS
载波延伸
MAC 帧的最小值 = 64 字节 加上载波延伸使 MAC 帧长度 = 争用期长度512 字节
千兆位媒体无关接口(GMII)
MAC层
1000BASE-X 8B/10B 编码器/译码器
1000BASE-T 物理层 编码器/译码器
1000BASE-LX 1000BASE-SX 1000BASE-CX 1000BASE-T
收发器
收发器
收发器
收发器
802.3z
802.3ab
传输媒体
千兆以太网的最大传输距离
在以太网上实际传输的帧长
最小帧长仍保持64字节(512位)不变,但规定争用期为 512字节(即4096位时间)。当发送一帧时,如果帧长小于512 字节,那么物理层将发送一个特殊的“扩展载波”符号序列进 行填充,直至帧长达到512字节。
分组突发法
载波 监听
发送的 数据
将突发计时器设定为 1500 字节 争用期 512 字节
载波延伸 分组#1 RRRRRRRR 分组#2 RRRR 分组#3 RRR 分组#4
当有很多短帧要发送时,第一个短帧用载波扩展的发送,它们 之间只需留有必要的帧间最小间隔即可,形成一串分组突发, 直至总长达到1500字节或稍多。
千兆以太网实现
1000Base-X 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