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

2监 控 内容 及 方 法
桥 梁 监控 的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 最 j 个 方 面 ,应 , J 监控 千 ¨ 线 形 监控 臆 力 脏 控 通 过 实 现 埋 设 传 感 器 进 行 观 鼹 移 动 挂 篮 前 后 、浇 筑 前后 、 预 应 力 张{ 前后 粱 内 应 力 变 化 情况 ,并实时与有限_ 尢 计算结果进行对 比分析 ,当出现较大 差异时 应立 H p 在找分 析原因,以保证现场实测结果 与汁算结果的 误差在 允许范 罔之内。 线 形监控监控
: ■ ^
主要是控制 挂篮变形实现的 ! 氍 控方法是对所得到 的数据进 行误差 分析 , 不断修 i F i l i f - 参数 . 使标高的计算值 i 实测值之差不断缩小 ,从而使 计算 程序把 握住 [ ] 前的施 过 程 ,进而预估将来的施T状况 ,达到施T控制 的目的
: ≥ : ‘ “
l { ^I Ii l ^。 。 t ^’ } l - ^.【 ^ -
以 某 大跨
引 言
随着围民经济 的发展 . 我闷桥梁建设也进 入黄 金期 , 预应力连续桥b 为建设 的 丰 受类 型” 虽 然 预 直 力混凝 土 连 续 粱 桥 的施 _ I = ' T 艺 已 经 相 当成 熟 ,但 是 颅 应 力混 凝f : 连续粱桥 的施 T过程1 £ 较 复杂 . 不仅要经历悬臂浇筑梁段的过程 , 还要经历边 、
中 图分 类 号 : T U 4 4 8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6 3 4 4( 2 0 1 7 )0 7 — 0 0 2 9 - 0 1
摘 要 :预 应 力 混 凝 土 连 续 梁 桥 采 用 悬 臂 浇 筑 法 施 工 ,施 工 中存 在 难 以避 免 的误 差 ,需要 进 行 桥 梁 施 工 监 测 与 控 制 度 变截 面预 应 力 混 凝 土 连 续 箱 梁 桥 为 背 景 ,介 绍 了预 应 力 混 凝 土 连 续 梁 桥 施 工 监 控 的 目的 、 内容 及 施 工监 控 细 则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技术

Ke rs:o t u u gdfa r g ;tesmo i rn ;t i a s u e ; ipa e n ntrn ; a e ywod c ni o s i meb d e s s nti g s ant nd c rds lcme t n i r r i r o r r mo i i g c mb r o
1 工程概 况
础 由 1 根 直径 2 0 1 00mm的钻孑 灌注 桩组成 。 L 主桥施 工 采用 悬 臂现 浇 法 , 有 4个 悬 臂 T构 共 同时 进行 , 每个 T构两 侧 均有 1 个 悬 浇节 段 , 浇 6 悬
扬 州 市 文 昌大 桥 主 桥 采 用 7 16m+ 8i 8m+ 2 7 n
构的应 力变化进行跟踪监测, 为桥 梁施 工提供安全预警; 了保证 成桥 线形满足设计要 求 , 悬浇过程 中的主梁 为 对 挠度进行跟踪监测与控 制 , 为施工提供 立模标 高, 并通过合理设置预拱度来控制梁体线形。 关键词 : 连续刚构桥 ; 力监测 ; 移监测 ; 应 位 预拱度 ; 应变计 中图分类号 : 4 82 U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9 8 (0 0 0 —0 7 0 17 — 8 9 2 1 )2 0 3— 3
第 7卷第 2期 21 0 0年 4月
现 代 交 通 技 术
Mo e n T a s o tt nT c n l g d r rnp r i e h ooy ao
V0 . NO. 1 7 2 Ap .2 1 r 0 0
大 跨 径 连 续 刚构 桥 施 工监 控 技 术
余 郁 谢鉴云 承 宇 , , , 段洪杰
完成后通过合龙施工将悬臂体系转换为连续体 系, 合龙方式采用先顶推、 后边跨合龙 、 最后 中跨合龙。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技术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技术摘要:最近几年来我国建设事业获得飞速进步,桥梁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人们对于桥梁安全性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强。
为了确保桥梁结构稳固性和耐久性,同时为了提升行车舒适性,进行大跨度预应力桥梁施工时就需要进行监测,这也是确保其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监测1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监测技术1.1线性和预拱度监控第一、主梁挠度跟踪监测。
进行实际监测时需要根据各节点施工顺序进行,而且等到完成混凝土浇筑和张拉作业后,需要选取合适时间进行监测。
对主梁挠度进行检测首先要了解施工进度和主梁挠度变化情况,为了能够在温度变化明显时进行操作,以便可以获得准确的最值,一般会选择早上6点进行检测,而且还需要进行温度修正,从而可以确保下一个阶段梁底标高设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1]。
第二、主梁顶底面高程检测。
等到结束预应力张拉后,就需要检测主梁顶地面高程。
为了确保数据精确性,进行检测时往往会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测量,之后需要计算出平均值,将其当做最终数值。
1.2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监测注意事项一、确定控制截面。
预应力连续梁在实际施工中会受到施工状况的干扰,从而使得主梁不同截面出现不同的应力,即便是同一截面上下截面的应力也会存在一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程度比较显著。
进行主梁施工往往会采用静定结构,但需要全面分析控制截面。
控制截面在二期恒载的影响下往往会选定根部,也可能会选定L/4或L/2部位,这些选择都是比较科学的。
为了更好的检测应力往往会在界面中设置传感元件,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更好的确保工作时效性,然而因为控制截面形状存在差异,其大小也各异,所以设置的传感元件数量也是不同的,装置位置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二、埋设时间和误差。
结束节段主梁钢筋布置后就可以安装应力监测元器件,完成这一步操作后就可以开展混凝土浇灌,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这一步操作一定要注意保护应力监测元器件,防止其受到伤害。
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技术探讨

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技术探讨摘要: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悬臂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难以避免的误差,通过施工监测和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使大桥悬臂顺利合拢,很好的达到规范及设计要求。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施工监控1工程概况某大桥主桥连续梁为(60+7×100+60)m单箱单室三向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
全桥箱梁顶宽12.2m,边支点处箱梁底宽7.0m,中支点处箱梁底宽局部加宽至8.2m,中支点处梁高7.2m,端支座处及边跨直线段和跨中截面梁高为4.5m,梁高按圆曲线变化,圆曲线半径R=343.757m,腹板厚度为80~120cm。
顶板厚40cm,腹板厚分别为50cm、70cm、90cm,底板厚由跨中的46cm按圆曲线变化至中支点梁根部的100cm,中支点处加厚149.8cm;全桥共设17道横隔梁,分别设于中支点、端支点和中间跨跨中截面。
采用挂蓝进行分节段悬臂施工。
2施工控制的目的本桥采用悬臂施工,属于典型的自架设施工方法。
由于连续梁桥在施工过程中的已成结构(悬臂梁段)几何状态(平面、立面)是无法事后调整的,所以,施工控制主要采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法,主要体现在施工控制结构仿真分析、施工监测(包括结构变形与应力监测)、施工误差分析与后续施工状态预测、梁段施工立模标高提供等几个方面,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实际要求。
3施工控制的方法施工线形监测是在施工现场通过对桥梁结构的线形及位移(或变形)监测,来得到桥梁结构实际变形。
通过监测,来保证在施工中桥梁结构的安全。
为此,对桥梁结构采用主梁结构线形及位移监测的方法。
即在主梁每一节段的施工过程中,对箱梁顶面的挠度进行观测,并且在节段浇筑、预应力张拉及挂蓝前移的前后都需观测主梁挠度变化。
3.1施工控制结构分析通过施工控制分析,确定各施工理想状态的线形及位移,为施工提供目标与决策依据;对随后施工状态(线形及位移)作出预测,必要时实施控制,使施工沿着设计的轨道进行。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技术规程。
第二条本技术规程适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监控,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施工后的验收和评估等内容。
第三条施工监控的目标是通过对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的监测和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条施工监控的原则是科学、系统、全面、实时、准确。
第五条施工监控应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要求,确保监控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六条施工监控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监理机构或监理人员进行,并与施工单位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
第二章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第七条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监控方案,包括监测点的布置、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等内容。
第八条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了解地质地形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为施工监控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九条施工前,应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十条施工前,应对预应力张拉设备进行检查和试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三章施工过程中的监控措施第十二条施工过程中,应按照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监测数据。
第十三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预应力张拉过程的监控,包括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力、锚固长度、锚固位置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四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混凝土浇筑过程的监控,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浇筑速度、浇筑厚度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五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模板支撑系统的监控,包括模板变形、支撑点位移等参数的监测。
第十六条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温度和湿度的监控,包括环境温度、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含水率等参数的监测。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管理办法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管理办法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施工监控管理办法1、监控的目的、原则与方法1.1监控目的为确保连续刚构桥主桥在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且成桥后主梁线形符合设计要求,结构恒载内力状态接近设计期望,在主桥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
施工监控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模拟仿真计算、确定每个悬浇节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形、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在大跨径桥梁的悬臂施工中,累计挠度的计算和分析处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桥梁合拢的精度,而且影响到成桥线形与设计线形的吻合程度。
一般来讲,箱梁悬臂施工中影响挠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混凝土容重、弹性模量、收缩徐变、日照和温度变化、预应力大小、结构体系转换、挂篮变形、施工荷载和桥墩变位等因素。
设计中各项参数的设定值与实际施工状态值不可能一致,加上计算理论的不完善(主要指混凝土收缩徐变)导致箱梁计算挠度与实测挠度有较大偏差,而且对挠度偏差的控制随悬臂跨径增大,难度也越大。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箱梁挠度实施监控,预测分析、实时调整,以达到大桥实际合拢线形尽可能地吻合目标线形,这是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
通过施工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和严格控制,确保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和线形平顺,减小施工误差的影响,尽可能减少调整工作量,为大桥安全顺利建成和正常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1.2监控原则监控是要对成桥目标进行有效控制,修正在施工过程中各种影响成桥目标的参数误差,确保成桥后结构受力和线形满足设计要求。
(1)受力要求反映连续刚构桥受力的因素主要是主梁的截面内力(或应力)状况。
通常起控制作用的是主梁的上、下缘正应力。
不论是在成桥状态还是在施工状态,要确保各截面应力的最大值在允许范围之内。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施工监控

显 得尤 为 重要 。
1 施工 监控项 目研究 目的和意 义 . 连 续刚 构桥 施工监 控的 目的 是通 过 在施 工过 程 中对 位移 、 度、 力、 度 的监测 和 挠 应 温 采 取施 工控 制 , 而确 保 施工 的安 全和 结 构 从 内力符 合设计 规范要求 , 确保大桥主桥 顺利合 拢, 线形 符合设计要 求。根据施 工单位提 出的 施 工方案 , 大桥进 行模拟施 工、 对 运营阶 段的 结构验 算和结 构分析, 在技术 角度对 施工方案 作出一定评 价, 以便相关 单位 及时对施 工方案 进行修改或确 认。 2 实测 相关参数 , 结 构设 计 的参 数一 般 是按 规 范取 用 , 而 施 工控 制 , 分主要 设计 参数 必 须采 用实 测 部 值, 以便在施工前 对部 分结构 设计参数 进行一 次修正 , 过结构计算 分析 修正原设 计线形 , 通 确保该桥 在成 桥后满足设计要求 。 以桥梁施 工 环境 , 现场 使用的材 料, 如混 凝土钢 材钢绞 线 材料 , 实际施 工工艺及 工序等 来测定 。 般 按 一 需要测 定的 参数有 : 凝土的3 、 天 、 4 混 天 7 1天、 2 天 、 月、 年和一年龄 期的弹模 。 凝土 的 8 3 半 混 容重, 采用现场取 样, 实验室测 定。 混凝土 的收缩 、 徐变对 主跨应 力、 挠度 影 响较 大 , 要进 行实际的 样本 测量 , 但一般 由于 监控 立项晚 , 而相关 试验 时 问需 一年 多, 以 可 采用部 分试 样短 期测量 , 得部分数据 , 参 获 再
一
图三 l 宽箱梁应力测试断面布置示意图 l m 传感器按预 定的测 试方向固定在主筋上, 测试导 线引至混凝 土表面, 工过程中注意对 施
传感 器和引出导线 的保护。 传感 器原始 数据采 集 分为以 下阶 段进 行: 篮移动 前、 ; 挂 后 浇筑 箱梁 砼、 张 拉预应 力束前 、 数据采集 后, 后。 要 每天采集 , 尽量在早晨9 o 前, 明施 工阶 :o 注 段、 日期 。 据 采集 后, 各块 件张 拉 前后的 数 将 实测应 力值, 制成 曲线研究其 其变化规律 , 绘 并与各施工阶段的理 论应 力进行 比较分析。 5 施工控 制 施 工控制包括 应力控制和线形控制 。 力 应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监控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梁施工监控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大桥将经历一个从悬臂到成桥、从静定到超静定的复杂转换过程。
随着悬臂梁段长度的不断增加,桥墩、悬臂梁变形也会逐渐增大,为确保成桥状态下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建立合理的分析模型,对关键断面的位移、变形和内力(应力)变化实施有效的监测和控制,确保实际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可控、安全及合理的范围内。
标签:线形应力成桥状态1工程实例涪江特大桥主桥为55m+2×100m+55m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上部结构采用直腹板的单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三向预应力结构,箱梁顶面与路线横坡一致。
箱梁顶宽12.2m,底板宽6.8m,顶板设2%单向横坡,箱梁跨中及边跨现浇段设计梁高2.65m,根部和0#块截面设计梁高为6.2m,从中跨跨中至箱梁根部,梁高以1.75次抛物线变化。
箱梁腹板厚度从跨中到箱梁根部由50cm渐变到60cm,在0#块范围内局部加厚到100cm。
箱梁底板厚度在根部截面处为75cm,跨中截面处为28cm,中间以 1.75次抛物线变化,在0#块范围内局部加厚到100cm。
2施工监控目的为确保成桥状态下满足设计要求,需要对每个节段设置相应的预拱度。
应力是截面强度的具体体现,随时监测应力变化,确保其在设计可控的范围内,是确保大桥成桥后安全营运的基础。
收缩、徐变是混凝土固有的特性,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收缩、徐变不但会引起梁体下挠,变形增大,而且还会导致截面开裂,有效预应力损失。
此外,温差变化会引起悬臂梁轴线偏位,同时该桥主墩高度较高,两桥墩之间未设置横隔梁,受到温差影响,极易引起桥墩轴线偏位。
因此,开展涪江特大桥施工监控,目的就是确保实际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始终处于可控、安全及合理的范围内,并且由这些施工状态逐步演化到成桥后,结构内力和线形均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与理论期望值的误差最小。
3施工监控目标根据涪江特大桥的构造特点,结合设计施工图文件中的技术指标,本监控具体目标为:(1)合龙时合龙段两端高差控制在15mm以内;(2)成桥后主梁各控制点的标高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20mm以内;(3)成桥后主梁各控制截面的内力与设计值最大相差控制在10%以内;(4)相邻节段高差不超过10mm;(5)主梁轴线偏差不超过±1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监控技术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范围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
第三条施工监控的内容与分阶段要求
第四条施工监控的任务和原则
第五条施工监控的组织与管理
第二章监控程序与设备
第六条施工监控程序与流程设计
第七条施工监控设备选型与配置
第八条施工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第九条施工监控数据的分析与评估
第三章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
第十条施工监控的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条施工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第十二条施工监控数据的监测与记录
第四章施工监控的应急措施与预警机制
第十三条施工监控的应急措施
第十四条施工监控的预警机制与报警规定
第五章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
第十五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要求
第十六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过程与记录
第六章施工监控的管理与评估
第十七条施工监控的管理与协调
第十八条施工监控的评估与总结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施工监控的法律责任和违规处理
第二十条施工监控的技术标准与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范围
为保障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规范施工监控技术,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的施工监控,包括监控程序与设备、施工监控的内容与方法、应急措施与预警机制、质量控制以及管理与评估等方面。
第二条术语和定义
1. 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指桥梁主体长度较长、由多个小段组成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 连续刚构桥梁:指桥梁主体由多个刚构单元组成的刚性构造。
...
第十五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要求
1. 施工监控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 施工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与维护。
3. 施工监控记录的完整与规范。
第十六条施工监控的质量控制过程与记录
1. 施工监控数据的记录与存储。
2. 施工监控设备的巡检与维护。
3. 施工监控数据的校核与审核。
第六章施工监控的管理与评估
第十七条施工监控的管理与协调
1. 施工监控的管理责任与分工。
2. 施工监控的计划与进度管理。
3. 施工监控的信息沟通与协调。
第十八条施工监控的评估与总结
1. 施工监控的结果评估与验收。
2. 施工监控的经验总结与技术改进。
第七章附则
第十九条施工监控的法律责任和违规处理
1. 违反施工监控规程的责任与处罚。
2. 施工监控发生事故的责任与处理。
第二十条施工监控的技术标准与规定
1. 施工监控的相关技术标准。
2. 施工监控的现行规定与规范。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施工单位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进行施工监控工作。
如有其他技术问题或新发现,可根据需要对本规程进行修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