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格案件——点燃美国新闻自由的火炬
外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10、“白虹贯日”:
一战后,日本政府对报界的镇压措施引起了报界 的强烈不满。1918年8月25日,全国84家报社的新闻 记者代表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报道这次大 会情况的《大阪朝日新闻》在提及此事时,使用了“ 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是暗示革命” 为理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 禁止发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撰写这条新闻的 记者被判刑两个月;社长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 的许多编辑人员都被迫离开报社。日本新闻史上最大 的一次笔祸。日本政府借此事件镇压新闻界自由浪潮。
4.“知识税”
所谓“知识税”,也叫“印花税”,是 18 世纪初英国政府对报纸、广告、纸张等 印刷品所征收的一种税金,是英国当局继 1694 年独占特许出版制度失效后所采用的 一种经济手段,借以管制出版印刷事业,压 抑新闻自由的特别措施。历史学家称之为 “知识税”。
5、塞缪尔· 亚当斯:
美国“独立运动之父”,北美十三州殖 民地民主激进派的领袖人物。奠定了独立 运动的理论基础;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将 革命的独立观点灌输到民众中,点燃了革 命之火。主要工作方法是从事新闻宣传活 动,利用《波士顿公报》和各地的“自由 之子”组织建立了遍布各地、一呼百应的 宣传网络系统——“通讯委员会”。
15、《纽约论坛报》
是美国廉价报刊初期,不同于《纽约 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的一份“正派 的便士报”,由格里利创办于1841年4月10 日。注重全面报道,重视文学艺术,拒绝 刊登虚假、堕落广告与色情凶杀新闻。 《纽约论坛报》被尊称为“伟大的道德机 关报”;格里利以真理思想和表率言行为 那个时代的廉价报刊增添了有益的和声。 《纽约论坛报》的这个时代被后人誉为 “人格新闻学”时代。同时,格里利被美 国新闻界誉为“报业之父”。
BBC 外国新闻史

1712年,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对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这三种税合称为“知识税”。
英国政府征收“知识税",既可以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
而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重负,被迫停刊,“知识税”严重阻碍了英国报业的发展为政府增加财源又限制报业。
因此在各方面的压力下,政府逐步降低了“知识税”。
逐年取消了广告税、印花税、纸张税,英国报业背负了150年的沉重经济包袱彻底解除了。
英国报业的活力大增,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尤为重要的是,催生了廉价报纸的出现。
曾格案是指1733年德裔美国人曾格创办的《纽约周刊》上发表的文章,抨击了省政府管理者的政策,一年后,曾格因此被指控“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并于11月被逮捕,最后法庭开审,陪审团宣判他无罪。
该案件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有关法律和出版自由的著名案例,是殖民地人民夺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标志着美洲殖民地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要胜利,对此后西方(尤其是美国)影响深远。
这个案件被称为北美殖民地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个里程碑,确立了新闻自由的原则。
爱德华·莫罗美国CBS著名记者,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的广播电视活动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广播电视史上留下了巨大的痕迹;1938年3月12日,他和夏勒等人首先推出了广播史上的第一次《新闻联播》,二战期间,作为战地记者,他的“这里是伦敦”的报道赢得极大声誉;战后,主办《现在请听》极受欢迎。
莫罗转向电视界后主持电视专栏节目《现在请看》,显示了电视传媒的强大力量。
他的电视实践创立了严肃电视干涉社会生活的良好传统,扩大电视新闻在公众中的巨大影响力,并且主张对世界事务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报道。
曾格案:曾格是纽约市的印刷商,创办了《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总督的文章而被捕。
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
汉密顿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英国1、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法令”即着名的“星法院法令”,1641年7月正式被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自由.2、克伦威尔独裁时期,只允许出版的两种官方报纸:政治信使报和公众情报者.3、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11月16日,是英国历史上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4、1702年,英国第一家日报每日新闻,由马利特在伦敦创办.他是英国报人中第一个提出客观报道的的人.5、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伟大的三位报人是派瑞、贝尔、斯图亚特.6、三大评论期刊:丹尼尔·笛福英国报业之父的评论、理查德·斯梯尔的闲谈者、阿狄生的旁观者.7、绅士杂志是英国第一份综合性月刊,1731年爱德华·凯夫创办于伦敦.以报道国会新闻为主,“合众为一”为信条.8、知识税包括印花税、广告税、纸张税.9、政府压制的措施:征收知识税、实行津贴制度、法律制裁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10、政党报纸1特点:明显的政治倾向性、政府津贴补助、读者为政界人士和上层人士、内容侧重于时政新闻,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2原因:工商业不发达;资本主义及教育不发达,报业大众化不可能实现也不能满足大众需要;印刷术未改进,报价降低成为不可能.11、独立报业:1代表每日广告报大众广告报早晨纪事报晨邮报泰晤士报2泰晤士报1785年1月1日由约翰·沃尔特创办,原名每日环球记录报,第一个希望用广告收入补贴发行损失,并实现经济独立.12、廉价报纸大众化报纸:1概念: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售价较低,读者均为平民大众,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以及;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2特点:注重软新闻,具有人情味;文字通俗易懂;版面、排版较活泼;经济上独立,实行商业经营,广告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报纸;政治上标榜超党派而独立3发展过程:初创1855到19世纪末成功引进了美国的办报风格;英国特色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新型大众化报刊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4对现代新闻业的影响:新闻本位思想得到确立;新闻业对受众的地位重视程度的提高被认可;给当代报刊留下了客观报道的理念;给当代报刊留下了新闻时效的观念5最成功的是每日电讯报由斯莱上校在1855年6月29日创办,劳森是该报的主要缔造者.该报是英国廉价报纸的先驱.13、北岩:1北岩勋爵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有“舰队街拿破仑”之称.21896年在伦敦创办每日邮报英国早期报纸的代表,这张报纸的成功标志着英国现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开端.2成功的原因:认真分析研究了英国社会的需要与报纸的积弊;具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制定了满足新时代读者的新闻原则:解释、简洁、清晰;聘请遗留记者常驻重要城市;健全的报业管理3接办泰晤士报后的改革:更新设备;改革报纸设计和版面编排;提高待遇;主张文章简短有力量,少些温文尔雅4北岩报团:英国最早的报团,新式新闻的集大成者.以北岩报团为起点英国掀起了报业的垄断.5比维布鲁克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有英国赫斯特之称,追求黄色刺激,每日快报和每日星期快报都是英国销量最大的大众化报纸和星期日报之一6罗瑟米尔报团:现仍为英国六大报团之一,一战后最大报团14、现代报业的主要特征是言论独立、企业经营、机器生产及报纸的大量销售.15、星期报是英国报业的一大特色,英国最早的星期日报是观察家报1791年伦敦创刊.星期报的优势在于本周新闻综述.16、两次大战之间报业垄断的影响:1积极: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规模化;提高自己在新闻市场的竞争力;实现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新闻在政治上的自主能力2消极:一城一报会影响观点言论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会损害新闻自由和政治民主;损害消费者和广告主利益;报团老板会使得报业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17、地方报纸:1821年12月1日第一张报纸曼彻斯特卫报原名北方快报与兰克郡每日邮报在曼彻斯特发行.18、英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曼彻斯特卫报.19、二战中的新闻宣传:英国设立了新闻宣传处,发表官方新闻,并对邮电和新闻实行检查.20、主要报刊:1每日电讯报1855年创办于伦敦,是英国第一家廉价报纸.1976年该报驻北京记者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中国粉碎“四人帮”的消息.2金融时报1888年创,是一张全国性金融报纸,主要追求订户的“权威性”.3太阳报是英国销量最大的日报.4此外还有泰晤士报和曼彻斯特卫报5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最富权威的的大型综合周刊,1843年创于伦敦.21、通讯社:1路透社:1851年创于伦敦,世界上资格最老的通讯社之一;以“迅速、准确、客观、公正”为原则;最具赚钱的两大业务:递送经济新闻和声像新闻2报联社:全称报纸联合社,1868创于伦敦,专门收集英国本土的新闻3交换电讯社:1872年创于伦敦,私人通讯社.是唯一有权从伦敦证券交易所直接向外发报的通讯社.22、英国媒体的特点:媒体保持独立性、受跨国公司的兼并、报纸雅俗鲜明、广电实行双轨制.23、英国三大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泰晤士报.24、双轨制指公营台与私营台并行的体制.实行的初衷是引入竞争机制.25、实行双轨制的影响:1利:丰富节目;保护本国传统;有助于政治多元化,保护民主制度2弊:娱乐化倾向,受美剧的冲击;公营台处于下风.法国1、封建统治时期,法国新闻界的三大报纸是公报勒诺多,法国新闻之父、学者报、信使报.2、1777年1月1日,法国第一张日报巴黎新闻由雅克·布里索创办.3、大革命时期着名的报人和报刊:1马拉和人民之友2阿贝尔和杜歇老爹报“长裤汉”派机关报.4、大革命后政党报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原因:1法国革命后政局多变2法国政党林立,各个党派均拥有自己的政治报纸,为自己的利益鼓噪.5、塞尔新闻法是法国历史上制定的第一部新闻法,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新闻法.6、巴黎公社时期无产阶级报刊:1最重要的报纸有法兰西共各国公报杜歇老爹报社会革命报人民觉醒报2启示:新闻政策宽松,没有有效管理;不少报刊卷入内部斗争之中,发表过替敌人张目的内容;为扞卫公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7、新闻自由体制的确立:1881年7月29日,法国议会通过“新闻出版自由法”,废除了特许制和保证金.8、最成功的廉价报纸是1836年创刊的新闻报和世纪报.9、19世纪下半叶法国廉价报纸中最有影响的是巴黎的四大日报:小日报小巴黎人报晨报新闻报.10、19世纪末,重要的政党报纸有费加罗报时报巴黎回声报震旦报等.11、现代新闻事业的特点:1政治性与商业性的畸形结合2法国新闻业受贿成风3报业集团规模小12、现代报业的开端:标志是商业报纸日趋兴旺,在报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3、两次大战之间新闻政策的调整:11919年10月12日废除新闻局,恢复新闻自由出版法21935年3月29日议会通过了职业记者法.14、报团:20世纪30年代形成,当时主要报团有普鲁沃斯特报团、科蒂报团、温德报团、帕特诺特报团.15、二战后新四大报:法兰西晚报费加罗报解放了的巴黎人报震旦报.16、二战后报业的垄断化进程:1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为日后形成报团准备了基础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出现了区域性报团370年代以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升级,报团间的联营兼并17、地方报崛起的原因:1战时全国实行分区配给制度,并规定一区一报,地方读者已习惯阅读地方报纸2战后交通困难,巴黎报纸到达地方城市过迟,或不能准时到达地方读者3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地能同时收到信息,致使巴黎报纸失去重要性4许多报业人员转至地方报纸服务,并对其革新极有贡献5地方报团的编辑、主笔,熟悉本地区读者的兴趣及其愿望18、目前法国的六大报团:埃尔桑报团、阿歇特报团、阿莫里报团、世界出版报团、巴亚德报团、菲力巴奇报团.19、主要报纸:1世界报法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精英报纸,是一份质报同人报纸.四大原则:国际事业、保持质量、维护独立核心、信守承诺.2法兰西晚报是法国量报的代表3费加罗报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也是质报.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包罗万象、版面合理,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法兰西“贵族风格”的报纸.4回声报是法国一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经济日报,能比较完整的提供法国财政经济方面的消息.20、质报:是指重视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所谓“严肃性新闻”的报道,以文章、资料和评论的“质量”赢得读者.21、通讯社:1哈瓦斯通讯社半官方: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1835年由夏尔·哈瓦斯在巴黎创办.供稿原则:迅速和优质.2法新社,全称法国新闻社,1944年9月成立.经费来源:政府补贴性订费、报刊传媒订费、私营机构和企业订费.经营方针是发展与多样化.22、广播电视事业:1922年法国邮电部在埃菲尔铁塔上架设发射天线,用长波定时播出节目,标志着法国广播事业的开始.1935年开始电视事业.1945年取消所有私人电台不再允许私人经营广播.1982年实行双轨制.23、法国新闻媒体的特点:1政府对报纸、广电实行二元政策2强烈的娱乐化倾向3法国的民众逐渐离开媒体24、新闻业经历的阶段:王权官报时期→政党报刊→大众传播的市场化.25、精英报纸:世界报费加罗报;大众化报纸:法兰西晚报国际先驱论坛报.美国1、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共事件1690年由本杰明·哈里斯在波士顿创办.2、报纸发行人身份的变化:邮政局长→印刷商→独立资产者→垄断资本 .3、1704年4月,约翰·坎贝尔创办美国第一张连续发行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4、1741年,波士顿公报与新英格兰周报合并,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第一次报刊合并交易.5、1721年8月,詹姆士·富兰克林创办了新英格兰报.其最重要的贡献是使美洲报业摆脱了出版许可证发放者的羁绊,开创了美国报纸编辑史上的独立传统,被称为“叛逆者”.6、邮政局长所办报纸的共性:低费发行、内容乏味不关注受众需求、发行量少、多集中在波士顿.7、印刷商办报的改变:内容上注重读者兴趣和爱好,满足读者需求;报纸有较高的文学水平;独立的编辑权.8、着名报人: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杂志的创始人,创立了现代的广告系统,有美国广告之父的美誉.9、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着名案件,影响深远.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北美本土派势力商人和地主的兴起后,要求对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由于本地仅有的一份报纸是布雷德福所有的纽约公报,而且是由殖民当局所控制,所以本土派势力需要能有人出面替他们搞宣传,正好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开办了印刷厂.于是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后,,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出版.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10、独立战争时期着名的报人: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艾赛亚·托马斯.11、政党报刊的<1>特点:1强烈的党派性,文风恶劣2经济上依赖政党、政府3内容上侧重于政治问题,大量篇幅用于政治争论4读者对象为政界、商界的中上层人士<2>报业基调:宣传证见、争取舆论、党同伐异、激烈争论.12、杰斐逊新闻思想:1率先提出并努力积极地为新闻自由立法2正确指出了新闻自由在行使民主监督方面的作用3深刻阐述了新闻自由对探索真理的意义13、廉价报纸:1矛盾:事业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2廉价报纸的先驱——本杰明·戴的太阳报,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1833年9月3日纽约创办.并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着名的便士运动.3贝内特父子与先驱报:1835年5月6日在纽约创办,首次确立了报纸要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原则.因为他使报纸闯入并干预了社会生活,被看作是美国第一个真正的记者.美国新闻史专家莫特对大小贝内特的评价是“一个是争取新闻的大师,一个是制造新闻的奇才”.4格里利和论坛报:1841年4月10日创办,有“伟大道德机关报”的雅号.5亨利·雷蒙德和纽约时报:1851年9月18日创办,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14、大众化报纸的早期代表: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15、高级报纸的最早代表:纽约时报.16、大众化报纸对世界报业的影响:1新闻业真正成为大众的传播2结束了政党报刊时期而转入了商业报刊时期3报刊基本民营,成为一种文化产业4报纸开始成为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17、南北战争给报业带来的全新改革是新闻简报和导语.18、现代新闻事业:1三大报人:普利策、赫斯特、奥克斯.2普利策和世界报:<.1>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主体<2>贡献:开创了新式新闻事业,并开启了世界报刊经营思路;重视评论,使媒体工作对新闻评论有了新的认识;对新闻教育做出了贡献,设立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开创了新闻教育分门别类的学科;设立普利策新闻奖,鼓励新闻从业人员投身于事业的敬业精神.3赫斯特和纽约新闻报:黄色新闻:<1>定义:用极度夸张及捏造情节的手法来渲染新闻事件,尤其是关于色情、暴力、犯罪方面的事件,进而达到耸人听闻扩大报纸销量的目的.<2>评价:黄色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风气的败坏招致了黄色新闻的泛滥,而其泛滥又招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毒害人们的心智,引发社会犯罪活动,也是对新闻真实的践踏;黄色新闻转移了人民群众对当前切身政治、经济等重大问题的注意力,削弱了他们的斗争意志;黄色新闻是打击政敌的有力手段;优点有在大众化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和在版面业务上使用了许多实用方法4奥克斯和纽约时报有“档案记录报”之称:<1>庄重的新闻政策:刊载所有一切适于刊载的新闻.特色:记录性、新角度、事实与议论分开、掌握分寸实事求是<2>任用优秀人才:客观的、超党派的报道态度.5斯克里普斯报团:美国第一个报团,也是美国现代报团的开始.1900年美国报业垄断化的开始.19、一战时新闻政策:1成立公共新闻委员会2颁布新闻检查法20、两次大战之间报业的突出特征:报纸的合并和垄断的加剧.21、二战时的新闻政策:1新闻检查局→国内2战时新闻局→泄密新闻\新闻处: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3新闻界与政府处于高度一致的状态4广播最占优势22、二战后报业的的特点:垄断资本控制报纸,有个人新闻时代进入公司决策时代,由单一的新闻经营转向了多产业经营.23、报业的现状:1问题:信誉危机、经济危机、结构性危机2对策:重塑报业理想、建立合作经营协议、寻找失落的读者群3报业面临的三类竞争:对读者时间的竞争、报纸需求下降方面的竞争、其他媒体的竞争24、现在美国的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四大报再加上华尔街日报25、今日美国1982年9月15日由甘奈特报团在华盛顿创办的全国性综合日报.1获得众多读者的原因:大量的新闻满足了忙碌的人们对信息的渴望;对图片、照片等形象手段相当重视.26、黑人报刊:在美国现有领土上由美国黑人主办的内容面向黑人读者的报纸和杂志,其三个显着的特点是自发诞生,多半依靠自身力量成长壮大;关于黑人出路问题,两派不同意见斗争贯穿始终;商业性和政治性报刊交替在不同时期各领风骚.27、掏粪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场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着名的“掏粪运动”.这一名称源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他把写揭露新闻的记者比作班扬的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埋头拿粪耙收集污物,不愿抬头看天主.在罗斯福看来,这些记者就是令人不屑的掏粪者.但新闻界却把这一称呼视作光荣的奖赏接受下来.“掏粪运动”是从麦克卢尔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掏粪运动”中的着名人物是美国小说家辛克莱,他对食品加工业的曝光使这一运动中的经典之作.“掏粪运动”中尽管有些文章带有煽情主义倾向,但它在影响和引导社会正义与良知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使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成为一个大声疾呼改革的十年,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掏粪运动”逐渐衰落.28、现在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9、商业杂志:商业周刊财富福布斯.30、通讯社:1美联社:1848年港口新闻社→1856年纽约新闻联合社→1882年合众社→1892年美国联合通讯社.1870年1月17日“三边四社协定”即“联环同盟”协定2合众国际社:1907年成立3世界性的电视新闻社:美联社电视新闻社、路透社电视新闻社.31、广播电视事业:11920年11月2日是美国广播事业的开始.目前广播事业的最大特色是地方化与专业化.2对外广播——美国之音VOA1942年4月24日当时主要从事战争宣传,战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现在是多元化发展.3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4福克斯广播公司FBC5以四大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是新闻、娱乐、广告.32、美国传媒业的特点:1新闻媒体基本上是私营的2高度的垄断3彻底的的商业化运作4具有高度的独立性日本1、17世纪时,读卖瓦版被认为是日报报纸的雏形或萌芽状态.2、1868年是日本近代报纸的诞生年.3、日本的第一份官办报纸是太政官日志报,第一份非官方报纸是中外新闻.4、1869年初制定了报纸印行条例,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有关新闻的成文法规.5、1870年4月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标志着日本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报纸的诞生.6、19世纪末,日本的三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7、日本近代杂志的先驱是西洋杂志.8、1918年8月25日在大阪召开了“关西记者大会”.9、白虹贯日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1918年1月,日本抢先派军舰闯入海参崴.同年8月,日本政府又抢先发表“出兵西伯利亚宣言”,不顾美、英等国限制,向西伯利亚出兵7万多. 这一时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已经建立.受到十月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示威活动,要求日本政府“不干涉俄国”并“立即撤军”.再加上当时日本正爆发反对米价飞涨的饥民暴动,全国民众的反战运动如火如荼.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为此,总共有56家报纸先后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与此同时,日本内阁还禁止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寺内正毅的镇压措施,激起报界强烈不满.8月25日,日本全国84家报社的记者在大阪召开“关西记者大会”.会议决议提出:要求寺内正毅内阁立即总辞职;要求言论自由;拥护确立宪政等.大阪朝日新闻在报道这次大会的情况时使用了“白虹贯日”一语.政府当局以“这一消息暗示革命”为由起诉该报.结果,登载这一消息的当天报纸被禁售;发行人兼编辑山口信雄和采写这条消息的记者大西利夫被判刑两个月;社长村山龙平被迫辞职;包括总编辑在内的许多编辑人员均被迫退出报社.10、五家全国性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业经济新闻.11、全球经济类三大报纸: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12、通讯社:1日本最早的通讯社是1887年创办的东京急报社.2共同社:1945年11月1日成立,是让你最大的通讯社.3时事社:1945年成立,向世界传播日本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13、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日本广播协会NHK,1926年创办,半官方性质,唯一公营.14、日本三大广播网:日本调频广播网、全国广播网、日本广播网.15、日本传媒业特点:1高度的垄断和竞争2日本媒介与政党、政府关系密切3背靠大财团、大公司4日本媒介发展囿于国内.16、电波三法:1950年4月,日本国内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个法案电波法广播法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共同确立了战后日本广播事业自主经营与广播自由的原则,也确立了公私并存的双轨制. 17、日本报纸发行量大的原因:1日本国民的同质化使得报业市场整齐单一2新闻领域的激烈竞争造就了报纸的高质量3定价适度不允许恶性竞争4报业的独特格局,兼具上层报纸和廉价报纸的特点5报社重视与读者的密切联系6专卖制的成熟启示:1自办发行的运营管理模式应当注重制度化建设2在目标市场建立的销售网点应均匀分布、突出重点3建立融入读者之间的销售终端,有助于销售数量的稳定4发行的竞争,价格战不能成为主角俄罗斯1、广播电视事业:1对内广播:全苏中央广播电台2对外广播:莫斯科电台、和平与进步电台.2、改革后的广播报道:1从中央到地方不再遵循“舆论一律”的宣传方针21990年新闻法允许私人办电台并为之提供了法律依据3“于电视与广播民主化的命令”使广播不再由中央政府垄断控制4新闻的公开性原则扩大了广播的批评报道面,宣传禁区逐步缩小5停止干扰西方电台,采取与西方合作的态度6在广播风格和形式方面趋向亲切、自然、活泼、多样7改变了以往联邦一级电台不播广告的传统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1、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新闻传播力量巨大差距、新闻流向单向等方面,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实力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差距.表象: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传播媒介的分配不均、新传播技术导致不平衡加剧等平均信息获取能力的差距.2传播流向的不平衡:基本上是单向的,信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发达国家根据自身需要播报新闻,依据西方的政治观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

外国新闻传播史重点1.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三个发展阶段;2.名解:古罗马时代的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公元前59年,恺撒成为罗马执政官,下令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记录,写在议事厅外的的木板上,及古罗马的每日纪闻;内容多为政府要事,政治性强,目的在于争取民众支持,扩大政治影响;3.手抄小报:在手写传播的后期,16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样式——手抄小报;早期的手抄小报是随着欧洲,尤其是意大利沿海城市主要的是威尼斯工商业的逐渐繁荣发展起来的;4..对欧洲印刷史有着特别重要意义的是德国人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1450年首创;5.新闻书:十六世纪末,西欧出现不定期的印刷品,报导某些重要事件,新闻性有所增强,为书本形式,称为新闻书;6.近代报刊产生的标志是定期刊物至少每周出版一次的出现;而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出现在德国;德国世界第一份日报:1650年里兹赫在莱比锡创办的新到新闻;英国第一份日报是1702年在伦敦出版的每日新闻,法国第一份日报是1777年元旦创办的巴黎新闻,美国第一份日报是费城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7.1586年,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1所有印刷商的印刷机必须在皇家特许出版公司登记;2伦敦市以外,除了牛津、剑桥大学,一律禁止印刷;3除非教会同意,不再允许新的出版商登记;4特许制的各项规定;5印刷任何刊物均须事前申请许可,否则处以12便士至14先令的罚款或坐牢处分;6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对非法秘密出版物和印刷机有搜查、扣押、没收及逮捕嫌疑犯的权利;7一般印刷商的学徒不得超过3人,牛津、剑桥大学的印刷商各限有1名学徒;8.牛津公报:创办于1665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是在“特许制法令”下出版的官报,也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张报纸;单页两面印刷,全是新闻,没有评论,主要内容是官方发布的信息,出至24期时迁回伦敦,易名为伦敦公报,至今出版,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9.论出版自由的内容和影响:密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和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密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认为这种自由"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限制这种自由只会伤害真理;列宁说,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10.曾格案件:1734年,北美殖民地的印刷商曾格,因为所办的纽约周报发表了一系列批评殖民总督的文章而被捕,史称“曾格案件”;安德鲁-汉密顿为其辩护,在舆论的抗议下,指出:只有谎言才构成诽谤,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法庭最后裁定曾格无罪释放,这件事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北美人民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11.1732年,富兰克林用理查德·桑德斯的笔名编写了穷人理查德历书,被认为是现代杂志的先驱;12.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她的发表标志1776着美利坚合众国的正式诞生,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13.托马斯-潘恩:他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杰出的民主革命宣传家,出版过政论小册子常识,发表13篇题为危机的文章;14.杰佛逊的新闻思想:言论出版自由与政府的秩序是一致的,正派的政府不会被言论所打倒;他倡导新闻自由,指出必须在宪法中明确宣布言论自由,并声明:联邦政府将永远不限制报纸发表任何它喜欢发表的东西;也不减轻出版商对于所发表的错误事实承担的责任;15.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行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法律文献;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的人:弥尔顿;16.法国报业之父:泰奥弗拉斯特-勒诺多,创办公报,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17.法国的两份周报各地见闻和巴黎新闻都是特许制的产物;18.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规定出版自由的正式文件;19.人民之友报:1789年创办人民之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主要喉舌,法国大革命中最有影响的报纸;抨击封建势力,坚定地主张依靠人民群众,实行革命的专政,反映人民的呼声和要求;马拉一直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办报;最终被吉伦特派分子暗杀;恩格斯曾高度评价马拉和人民之友报;20.杜歇老爹报:法国大革命中最受大众欢迎的报纸,阿贝尔于1790年9月创办;杜歇老爹是法国民间戏剧中的角色,他机智灵活,嫉恶如仇,是法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21.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最早的日报是1702年创办的每日新闻;三大评论性期刊:丹尼尔·笛福的评论;里查德·斯梯尔闲谈着;阿狄生和斯梯尔合办的旁观者;22.知识税:印花税、纸张税和广告税被统称为知识税;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此举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23.1819年,路易十八颁布第一部新闻法塞尔新闻法,废除了预审制和印花税制;24.政党报刊的特征:政治上有党派性;经济上依赖政党;内容重时政言论;读者为上层社会;25.泰晤士报的发展历史:在报业独立化的趋势下创办;英国资产阶级非政党报刊的主要代表;发刊于1785年元旦,创办人为沃尔特;三年后正式定名;在经营上,割断和政府的联系,充分自立;报道上,大量刊登国内外要闻,有独家新闻;言论上,标榜独立;另外,重视采用新技术;泰无明确的政党背景,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政治倾向;它是工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因面能在工业革命后的形势下,成为影响英国政局的重要力量;26.廉价报纸兴起的原因、概念、特征及代表性报纸:印刷技术以及城市化的出现,导致工业革命后期,以美国为先,各国纷纷出现了面向社会中下层的通俗报刊,因售价低廉,被称为廉价报纸;也称大众化报纸;这是一种新型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代表:美国太阳报世界上第一条假新闻、先驱报、论坛报、纽约时报办报方针:刊登应该刊登的东西;雷蒙德;法国新闻报开法国报纸连载长篇小说先河、世纪报率先刊登短片小说;英国每日电讯报27.新闻报:创办者德-吉拉丹,法国报业先驱者、革新者,报业企业化经营的先驱;1836年7月1日创办,1836年连载巴尔扎克小说老处女,开法国报纸连载长篇小说的先河;通过广告收入来降低报价,在法国还是首创;28.英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是每日电讯报;劳森被新闻界尊称为“英国报业之父”;29.十个着名通讯社:西班牙的埃菲社、日本的共同社、埃及的中东社、意大利的安莎社、古巴的拉美社、德国的德新社、澳大利亚的澳联社、荷兰的荷通社、俄通社、塔斯社俄罗斯、路透社英国、法新社法国、美联社--美国、新华社、中新社30.世界上最早建立的通讯社是:法国的哈瓦斯社、德国沃尔夫社、英国路透社和美国的港口新闻社现在的美联社;哈瓦斯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新闻通讯社,1835年由法国人查理-哈瓦斯在巴黎创立;1940年11月,哈瓦斯社被肢解拆散;沃尔夫社是德国最早的新闻通讯社,1849年由德国人伯纳德-沃尔夫在柏林创办,路透社是英国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德国人朱利叶斯-路透在伦敦创办,美联社的前身是港口新闻联合社,是由太阳报在内的纽约的6家报纸于1848年联合组建的,至1892年才正式改组为美国联合通讯社;31.“三社四边协定”: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它们的业务日益越过国界,而且同殖民扩张的进程相联系,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协定确定了各社的采访和发布新闻的范围,并规定互相交换所采集到的新闻;新闻采访报道的范围:哈瓦斯社:法国、瑞士、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埃及与路透社共享、中美洲、南美洲;路透社:大英帝国、埃及同哈瓦斯社共享、土耳其、远东; 沃尔夫社:德国、奥地利、荷兰、斯堪的纳维亚、俄国和巴尔干各国; 纽约联合新闻社:美国;采集的新闻经由伦敦供给欧洲三社,欧洲三社发往美国的消息也只供给该社;32..1837年11月宪章派左翼创办北极星报,是宪章派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它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有力地指导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激发读者的情感;33.新莱茵报:1848年创于科伦,1849年被迫停刊,共出301期,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为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运动而创,实际是同盟机关报;宣传内容:贯彻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中的路线——对内推翻封建制度,建立统一民主的德意志共和国,对外推进反对沙皇俄国的战争;同时批驳同盟内部的错误观点,主张无产阶级积级参加革命,争取领导权,将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34.两党合并通过的纲领带有浓重的拉萨尔主义色彩,马克思曾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给予了严肃的批评;拉萨尔派的机关报是社会民主党人报;35.“一战”期间形成的德国最早的报团:莫斯报团、谢尔报团和乌尔斯泰因报团;36.论述一战前后报业垄断形成的背景、特征和代表国家情况;背景:1、政治上,为了维护统治,需要控制报业;2、经济上,为了追逐高额利润而控制报业;特征:1、报纸的发行量不断增加,但是报纸的种数却逐步减少;2、“一城一报”现象突出;3、报业集团控有报纸种类和发行量在全国报纸总数与发行量中的比例不断增加;37.黄色新闻:是在煽情主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还增添了一些特殊的做法:1、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2、滥用照片,以至伪造照片;3、采用种种欺骗手段和歪曲性的标题;4、登载彩色滑稽连环画和肤浅的文章;5、标榜同情“受压迫者”,发动运动反对平民遭受的屈辱等等;38.约瑟夫-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奠基人;买下世界报;威廉-赫斯特与纽约新闻报,以刊登黄色新闻着称;39.报团是报业垄断的初级形态,它是在19世纪末期开始的报业竞争与兼并的过程中形成的;美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报业集团为斯克里普斯报团;40.如果普利策是美国现代报业的创始人的话,那么,英国现代报业的创始人首推北岩;每日邮报、泰晤士报;41.北岩报团:北岩报团是英国最早的报团;北岩原先拥有回答等杂志,以后创办了每日邮报1896年、每日镜报1903年,购买了观察家报1905年,控制了泰晤士报1908,还拥有多种地方报刊,从而组成了庞大的报业帝国;他本人也被成为“舰队街的拿破仑”;以北岩报团的出现为起点,英国开始了报业垄断化的进程;随后又有罗瑟米尔报团、比维布鲁克报团;42..1871年1月横滨每日新闻的创办,标志的日本近代报纸的诞生;东京最早的日报,是1872年3月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20世纪20年代末形成了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鼎立的局面;43.日本小报:以娱乐为主的通俗、廉价的小报,主要面向中下层读者,一般不刊登政论性文章,主要是新闻报道、娱乐材料、连载小说等;代表性小报:1874创刊的读卖新闻和1879年创刊的朝日新闻;44.俄国的第一份报纸是新闻报;45.1900年12月24日,第一份全俄政治报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创办;46.俄国群众性政治日报:真理报创办的时间、地点、和性质;1912年5月5日在彼得堡问世;列宁亲自筹划下办的大型群众性政治日报;该报是全俄性质的政治讲坛、广大工人的耳目喉舌;1914年停刊;1917年复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机关报;47.真理报为准备和实行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作出的贡献:1、揭露临时政府的本质,宣传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2、宣传列宁的四月提纲,以此来统一全党思想;3、宣传四月代表会议精神,促进苏维埃改组;4、直接宣传和推动十月武装起义;48.美国广播业的“三强”: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49.英国最大的广播公司:BBC 意大利最大的广播公司:URA50.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成了英国第一座公共电视台,一般认为,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电视节目的开播是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的广播;51.二战中法西斯德国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新闻管制1、建立法西斯垄断报业;2、建立法西斯新闻统治机构;成立国家教育与宣传部,对报刊广播电影集中控制;3、制定编辑人法,限制从业人员行为;排除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52.英国大报泰晤士报的主编道森就一度主张对德妥协,并且还为希特勒的侵略进行辩护;该报出版200年特刊时,特别承认1938年9月7日的社论是它历史上最大的污点;53.“纳粹式宣传”:纳粹新闻媒介这种狂热的鼓噪和欺骗性的宣传,具有极大的蛊惑力和影响力;在国内,它使德国民众集合为法西斯服务;在国外,它制造矛盾、引起社会心理恐慌以削弱反法西斯队伍的力量;这种蛊惑人心的、煽动性的、欺骗性的宣传被后人视为一种典型的宣传模式,即“纳粹式宣传”;54.法西斯在二战中才去的新闻管制的措施:1、建立法西斯垄断报业;2、建立法西斯新闻统治机构;成立国家教育与宣传部,对报刊广播电影集中控制;3、制定编辑人法,限制从业人员行为;排除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者;55.苏联卫国战争的新闻宣传是怎样的 1.调整报刊结构,全部活动转入战时状态;2.充实军事记者队伍,加强军事报道;3.全力进行抗击侵略、保卫祖国的宣传鼓动;真理报和其他各报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 1.及时报道战争进程 2.揭露法西斯的侵略本性和罪行 3.大力宣传英雄业绩,为苏联人民树立楷模 4.动员后方人民加紧生产,支援前线;总之,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媒体在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在苏联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也在世界新闻史丄留下了重要的一页;56.1965年,苏联成功发射了“闪电一号”通信卫星;1967年,苏联第一个卫星转播系统“闪电-轨道”投入使用;57.苏联的官方通讯社是塔斯社和新闻社;58.塔斯社:苏联成立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于1925年7月10日成立,,简称塔斯社;它是苏联的中央新闻机构;20世纪30至40年代,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59.新闻社:1961年2月21日,苏联的4个团体——新闻工作者协会、作协、对外友好和文化联系协会、全苏政治科学知识普及协会联合创办了“新闻通讯社”,它同时向国内外提供消息;1991年以后,新闻社划归俄罗斯联邦管辖,改称俄罗斯新闻社;60.东欧各国的机关报:罗马尼亚:1931年创刊罗共中央机关报火花报;战斗报是南斯拉夫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报纸,1922年创刊,政治报是南斯拉夫另一份主要的报纸,和战斗报一起,并称南斯拉夫“两大报”;61.纽约时报:1851年创办于纽约,1896年2阿道夫·奥克斯接办,进入20世纪逐步取得美国报界权威地位;自一战以来,它开始刊登官方重要文件和演说全文;有“文献记录报”之称;该报因此树立起“新闻全面、社论稳健的严肃报纸的形象”;读者对象多为政界、企业界和知识界人士;62.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办于首都华盛顿,1933年转入金融家尤金·迈耶手中渐有起色;该报报导“水门事件”,导致尼克松下台,因此获得普利策奖;该报注重报道国会消息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也很多;63.今日美国是美国第一家全国性彩色英文日报;64.美国报刊界在二战后逐渐形成“三大报”、“三大刊”的格局;“三大报”是指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后来随着华尔街日报销量的上升、影响的扩大,并称“四大报”“三大刊”是指美国三大新闻周刊:时代、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此外,美国影响较大的杂志还有读者文摘等“三大网”:全国网、地区网、自然网;65.美国之音:VOA,成立于1942年,当时隶属战时情报局,主要从事战争宣传;二战结束后,主要进行反共宣传,后将重点放在阐明美国政府政策、宣传美社会和生活方式、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事评论等,节目内容广泛,有新闻、时事分析、评论、音乐艺术、科学、体育等;现归美新闻署领导,经费来自政府拨款;VOA总部设在华盛顿,使用48种语言,向全球广播;66.在新闻传播方面影响最大的有线广播电视节目公司是有限新闻电视网CNN;美国最大的全国性商业广播电视网,分别由全国广播公司N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福克斯广播公司FBC 只经营电视为核心组成,它们是广播电视领域最大的垄断组织;67.二战后英国,高级报纸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卫报、金融时报等为代表,大众报纸最典型的代表是太阳报,此外还有每日镜报、每日快报、每日星报、星期日镜报等; 68.双头垄断:BBC和IBA69.法国费加罗报:法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创办于1853年,1866年改为日报;报名源自法国着名剧作家博马舍剧作费加罗的婚礼中聪明、勇敢、泼辣的主人公;该报广告很多,四分之三的收入来自广告;70.鸭鸣报:是法国重要的政治性期刊之一;1916年由莫里斯·莫雷夏尔创办;它是一份敢讲大实话的刊物;擅长辛辣的讽刺,经常发表评论时弊的文章和揭丑类的报道,很受读者欢迎;71.冷战时期日本的5家全国性大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72.电波三法:1950年4月,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无线电管理的“电波三法”,即广播法、电波法和点拨管理委员会设置法;其中点拨管理委员会设置法规定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委员会,全面指导和管理广播活动;广播法对日本广播协会和民间私营广播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以及经营管理等做出了规定;电波法则对电波和广播的技术问题做出了相应的规定;“电波三法”确立了日本广播电视业公营和私营的双轨体质;73.路透社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通讯社;除此之外,英国影响较大的通讯社还有报联社和交换电讯社;74.日本最大的新闻通讯社:共同社,成立于1945年11月1日;时事社成立于1945年11月1日,他自称是“向日本报道世界的动向,向世界传播日本的声音的国际性通讯社”;75.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状态、原因 1.传播力量的不平衡;2.信息流向的不平衡;3.传播内容的不平衡;76.普利策的办报特点:1、以国内外重大新闻为骨干,以轻松或刺激性的新闻增加读者对报纸的兴趣;2、发起社会运动,推动改革,以提高声誉;3、高质量的社论版;4、篇幅大,报价低;5、率先使用插图;6、重视报纸的推广工作,用各种奖励办法扩大销路;。
外国新闻史复习资料

综合练习名词解释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
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科利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
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星法院:1570年,伊丽莎白一世将枢密院的司法委员会改组为直属女王的皇家出版法庭,即“星法院”,以加强封建统治,组成人员包括枢密院人员和大法官三人。
规定只有经过女王特许的印刷商才能成为会员,只有公司会员和其他特许者才能从事印刷出版。
星法院颁布特别法令,也就是著名的“星法院法令”,严厉管制出版活动,如一切印刷品均须送皇家出版公司登记。
《新莱茵报》:《新莱茵报》是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马克思、恩格斯在德国科伦创办的日报,自1848年6月出版至1849年5月停刊。
为了继承《莱茵报》的革命传统,又表明两者的区别,所以命名为《新莱茵报》。
这是历史上第一张马克思主义的日报,它积极宣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革命纲领,联系群众,指导斗争,为当时的革命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色新闻:19世纪末期,美国的《世界报》、《纽约新闻报》竞相采用煽情主义手法吸引读者。
由于这两家报纸都有以“黄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环画,于是人们把它们称为黄色报纸,把两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称为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在煽情主义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等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报道。
黄色新闻是报业追逐利润不择手段竞争的产物。
北岩:是英国现代新闻事业的创始人。
原名艾尔弗雷德·哈姆斯沃思,是20世纪初英国著名报人,被皇家封为北岩爵士。
19世纪末创办了《每日邮报》,采用适应时代需要的办报方针,获得很大成功,成为英国现代报业之开端。
他还以该报为基础组建了英国最早的报团,开始了英国报业垄断化的进程,被人称为“舰队街上的拿破仑”。
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
新闻学简明知识

一、填充:1.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的本源是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3.新闻的题材包括:消息、通讯、评论4.新闻语言的特点:准确、清晰、生动5.新闻事业主要社会功能: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刊播广告6.社会主义新闻的“二为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7.我国古代最早的报纸是:邸报8.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有:(美)美联社、合众国际社(英)路透社(法)法新社(俄)俄通社(中)新华社9.纽约三大便士报:《太阳报》《先驱报》《论坛报》10.新闻学由理论新闻学、实用新闻学、新闻事业史组成。
二、名词解释:1. 陆定一关于新闻的定义: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 新闻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制造新闻的个人或组织。
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的能力和本领,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
其核心是政治敏感。
4. 新闻导语: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5. 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的总和。
它包括五个方面,①时新性②重要性③接近性④显著性⑤趣味性。
6. 倒金字塔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的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的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7.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
8. 新闻的真实性: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曾格案件

曾格案件“曾格案件”——也称“曾格事件”,美国新闻史上关于争取新闻自由的著名案件,影响深远。
美国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斗争开始于此。
曾格事件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出版自由的一次成功的斗争。
曾格是一个穷人出身的出版商,因在其创立的《新闻周刊》上批评殖民当局,而受到总督的起诉。
后经过律师汉密尔顿的抗诉,被无罪释放。
1733年,纽约发生着一场温和的革命,北美本土势力派(商人和地主)僵局主张要对致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的控制权,但其无法将自己的意见传播开去,当地仅有的一份报纸《纽约公报》(New York Cazette)是由当地的一位印刷商威廉•布雷德福拥有,但他就是个坚定的保皇派,并且被殖民地当局所控制,因此本土势力派急需媒介帮其作宣传。
此时,一位布雷德福过去的学徒约翰•彼得•曾格(John Peter Zenger)开办了印刷厂。
1733年秋,商界在和曾格磋商,邀请曾格作为他们新闻和观点的工具。
1733年11月5日,曾格的《纽约新闻周报》(New York Weekly Journal)创刊。
风格犀利的《新闻周报》一开始便颇受公众的欢迎,但却使得当局越发不满,总督威廉科•斯比爵士(Sir William Cosby)一方面指控曾格“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另一方面命令其一手提拔的首席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
但大陪审团拒绝提出一项正式法案,议会也同样不愿提出起诉。
最后,总督从咨询会议中挑选了一批人,同意对曾格采取法律行动。
1734年11月17日星期天下午,曾格以“煽动闹事”罪名被捕。
审判过程:审判于1735年8月4日开始。
在此之前,科斯比的总检查长理查德•布雷德利(Richard Bradley)提出一份“起诉书”,使曾格一直在押。
在此期间,《新闻周报》继续出版,由曾格之妻安娜主持,詹姆斯•亚历山大(James Alexander)担任主编。
当亚历山大和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对起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时,他们便被剥夺了律师资格。
中外新史重点梳理

中外新史“常识”梳理中新史常识问题1.邸报:唐代出现,被后人用为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
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最古老报纸之一。
中国封建王朝传播新闻信息主要手段,性质上与近代意义上的报纸最为相似。
内容:皇帝起居言行,谕旨;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臣僚的奏疏等。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境外近代化报刊。
英国传教士米怜和马礼逊于1815年8月5日创办于马六甲。
办刊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
主要内容为“神理”宣传以及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目的是改变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看法,所刊西方科学文化因满足当时中国需要而具有积极意义。
3.外报在华垄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负面影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为鸦片战争辩护。
积极影响: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发展。
4.王韬: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874年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鼓吹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报刊政论家。
首创并建设报刊政论文体,开国人自办报刊重政论的传统。
5.梁启超的新闻思想:①提出了报纸的“两大天职"说:既要监督政府,又要向导国民。
②提出了办报的四项基本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③梁启超还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的作用是“去塞求通”。
6.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随着维新运动深入,1896年至1898年间,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到来,“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诏书,促进各地办刊迅速发展,第一次国人自办报高潮兴起,不仅推动维新运动进一步发展,还结束外报垄断中国报业市场与新闻舆论阵地的局面。
7.《民报》与《新民丛报》论战:1906年春到1907年冬,《民报》创刊后,认识到自己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即清除保皇思想,扫除革命最后障碍,发起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报刊大论战。
论战中心问题四个: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
②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格案件
——点燃美国新闻自由的火炬
·曾格案件简介曾格1733年11月5日于纽约创刊了《新闻周刊》,它激烈地批评殖民当局,殖民总督考斯比极为不满,于1734年11月17日将曾格予以逮捕,著名律师汉密尔顿为其辩护并胜诉。
·曾格案件的重要意义曾格案是北美新闻出版史上的一个著名案例,通过曾格被捕入狱和汉密尔顿为曾格所做的辩护等一系列事件,从中体现出新闻自由与殖民地早期政治党派斗争的关系,对于北美殖民地新闻自由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由曾格案引发的关于新闻自由的思考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既是对事实的报道,就应该允许记者报道事实的自由。
1733年,报人约翰·彼得·曾格(John P·Zenger)在纽约创办了《纽约新闻周报》(New Y ork Weekly Journal)。
报道大部分内容为平民派领袖所写,多是批评当地殖民政府总督威廉·科斯比和地方议会的,受到了纽约公众的欢迎,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年后,科斯比令首席法官以“对政府进行无耻的中伤、恶毒谩骂和煽动性责难”的罪名,对曾格提起诉讼,1734年11月将他逮捕。
1735年8月法庭开审,这场官司的审理轰动了整个北美殖民地。
当时最有名气的律师安德鲁·汉密尔顿(Andrew Hamilton)以80岁高龄出庭为曾格进行了成功辩护。
按照当时英国和北美的惯例,凡是对政府进行批评,不管内容是否真实,一律视为诽谤,若言论属实,其煽动作用更为明显,所以事实是比谎言更大的诽谤。
汉密尔顿从两个方面对指控进行了反驳:首先,他指出诽谤罪只有在言论不实时才成立,每个公民都有“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政府所谓诽谤的实质,正是那些人伤害和压迫在他们统治下的人民,激起人民的呐喊和控诉,然后再将人民的控诉作为新的压迫和起诉的根据。
其次,汉密尔顿坚持陪审团不仅有权进行事实判断,还有权进行法律判断,裁决应由法庭和陪审团共同做出。
最后陪审团不顾法官的阻挠,判曾格无罪。
汉密尔顿在法庭上抗辩道:“总而言之,法庭,还有你们,陪审团的先生们所面临的问题并非无关紧要或是仅仅关系到个人的私事。
你们再次审理的并不是这位可怜的印刷上的事业,也不仅仅是纽约的事业。
不是的!它的后果会影响到美洲大陆上生活在英国政府统治下
的每个自由人!这是最重要的事业,是自由的事业。
我毫不怀疑,你们今天的行为将不仅赢得你们同胞们的爱戴和尊敬,而且将为每一个宁要自由而不要奴役生活的人们所赞美和钦佩。
因为你们挫败了暴政的企图,你们的公正、廉洁的裁决将奠定一个崇高的基础,保证我们自己、我们的后代、我们的朋友所应享有的那样东西,即大自然和我们国家的法律赋予我们所应有的权利:自由——这就是把事实真相讲出来、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专断权里的自由和真理。
”
汉密尔顿最后结束到:“我虽已老朽,然而一旦有必要,哪怕是天涯海角,我当在所不辞,只要我的服务在哪里能为扑灭依据检察官的控告而提出起诉的火焰起一点微薄的作用。
这种做法是由政府实行的,旨在剥夺人民对那些当权者独断专行的企图提出抗议的权利。
正是那些人伤害和压迫在他们统治下的人们,才能激起人们的呐喊和控诉,但他们又将人民的控诉作为新的压迫和起诉的理由!”
汉密尔顿的抗辩引发了美国争取新闻出版的斗争,曾格案件虽然没有确立法律例判,但确立了一项原则——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的权利是新闻自由的支柱之一,这一原则对我们今天的严格限权自由主义论者关于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学说是至关重要的。
汉密尔顿辩护中提及的两项原则,半个世纪后被美国政府制定的诽谤法案采纳。
而曾格案是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新闻自由的第一次重大斗争,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位学者在《美国的新闻事业》中说:曾格案件的广大意义到后来变得明显了,因为它是这种感觉的开端:人们觉得英国所制定的法律,除非得到殖民地人民的同意是不能适用于
美洲英国殖民地的,这种革命性的观念后来在美洲各人民领袖的言论和写作中都有所表现。
曾格案,建立美国新闻自由传统的基石,从此以后,人们有自由发表言论的自由的文字写进了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
更为重要的是,曾格案确立一条重要新闻原则:对政府官员进行批评是新闻自由的支柱之一,这一原则延存至今。
曾格案是美国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对指认的诽谤是否真伪要提出证据,以及陪审团有权判定出版物是否诽谤中伤或煽动人心这一重大先例,并初步确立了“证明事实的免责原则”。
杰弗逊在《书信:论出版自由》一文中说:“如果让我决定我们应该有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在当今中国社会,不得不说,更多的纸媒被私下里称为政府的喉舌,《南方周末》在大众传媒中的与众不同,为之赢来全中国的喝彩,但是,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新闻现状,难道不是一种病态吗?新闻自由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们需要在真想中不断思考,反思这个社会,如果一个社会长时间没有新闻自由,也就是说人们都活在政府精心编织的谎言里,那这个民族将会渐渐的失去思考的能力,没有反思,何来进步?如孔斯坦所说:“有了报纸,就有所发现;失去报纸,便只有奴隶。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自由比追求真理更重要,因为它给人们提供了理性自由选择的可能。
在新闻这个问题上,没有什么比真实更重要,而真实的报道需要言论的自由。
如果我们不想自己过于无知和充满偏见的话,那就必
须认清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真实的新闻才可能给我们以言论的自由,而不是思想禁锢。
只有真实的新闻才能够让一个民族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全民迂腐。
参考资料
1. 参考资料:《美国新闻史(第八版)》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著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
2. 《外国新闻传播史》郑超然著中国人民大学版
3. 《外国新闻史教程(第二版)》李磊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