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整理例(2)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知识点归纳+典例讲解+同步测试)-1.数据收集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讲义-1.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归纳】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典例讲解】例1.淘气练书法的时候不小心把表格弄脏了,请你帮他算一下故事书有()本。
A. 292B. 293C. 392【答案】A【解析】【解答】935-212-431=723-431=292(本)故答案为:A。
【分析】故事书的本数=总数-文艺书的本数-科技书的本数,据此解答。
例2.下图是三年级一班评选三好学生情况统计表。
刘青比王宇少5票。
【答案】错误【解析】【解答】解:由题可知,一笔代表1票,则数得刘青25票、王宇有35票,35-25=10票,即刘青比王宇少10票。
故“刘青比王宇少5票”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中票数的多少能反映出不同学生得票数量的比较,根据“刘青比王宇少的票数=王宇的票数-刘青的票数”计算即可。
例3.人正常的眨眼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如果眨眼次数过少,对眼睛的健康不利.下表是人在正常状态下每分钟眨眼的次数.状态平常写字看书玩手机游戏每分钟眨眼次数 24 18 15 10从上表可以看出,在________状态下,眼睛最容易疲劳,看书状态下眨眼的次数比写字时眨眼次数少________%.【答案】玩手机游戏;16.67【解析】【解答】解: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玩手机游戏状态下,眼睛最容易疲劳,看书状态下眨眼的次数比写字时眨眼次数少(18-15)÷18≈0.1667=16.67%。
故答案为:玩手机游戏;16.67。
【分析】因为眨眼次数过少,对眼睛的健康不利,所以每分钟眨眼次数越少,眼睛越容易疲劳;看书状态下眨眼的次数比写字时眨眼次数少百分之几=(写字时眨眼的次数-看书状态下眨眼的次数)÷写字时眨眼的次数。
例4.下面是某市今年9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天气晴阴多云雨天数 4 5绘制成统计图如下:(1)请把统计表和统计图填完整.(2)该市9月中________的天数最多,________最少.(3)你还获得什么信息?【答案】(1)解:统计表如下:天气晴阴多云雨天数18 4 3 5绘制成统计图如下:(2)晴;多云(3)解:得到的信息还有:①晴天比阴天多:18﹣4=14(天);②多云比雨天少:5﹣3=2(天).【解析】【分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可知,阴天有4天,雨天有5天,观察统计图可知,纵轴每格代表2天,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将统计图补充完整,观察统计图可知,晴天有18天,多云有3天,将两个数据补充到统计表中;(2)对比9月份4种天气的天数,即可得到哪种天数最多,哪种天数最少,据此解答;(3)从统计图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还有:①晴天比阴天多几天;②多云比雨天少几天,据此列式解答。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01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除了数数比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整理数据吗?”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任务。
2.学生主动参与的引导: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活动中。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多种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结合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深入理解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可以布置一道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2.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和结果,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整理问题,培养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场景的引入:通过学校举办的跳绳比赛这一生活化场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对数据收集整理的兴趣和认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01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一单元第01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是学生初步接触数据收集、整理的重要课时。在案例背景中,我设定在一个生活化的场景——学校举办的跳绳比赛中,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都跳了很多次,但是没有人知道哪个小组跳得最多,哪个小组跳得最少。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压轴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2)

(压轴题)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检测卷(包含答案解析)(2)一、选择题1.下面是三(1)班男生1分钟跳绳测试的成绩统计图。
男生达标成绩是110个,达标的人数是()人。
A. 25B. 20C. 182.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人数181284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2)喜欢( )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 )人。
A.10B.6C.4D.8(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A.30B.20C.26D.123.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种类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人数181284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D.其他(2)喜欢()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B.故事书C.科技书D.其他(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人。
A.10B.6C.4D.8(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A.30B.20C.26D.124.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3334302819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2)()踢得最少。
A.小丽B.小红C.小明D.小鹏5.下面是三二班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人数情况。
项目跳绳赛跑乒乓球铅球人数(人)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A. 10B. 3C. 15D. 2 6.某班24名男生参加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得()的人最多。
A. 优秀B. 良好C. 合格D. 不合格7.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cm)1411391381431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刘玉的身高最高B. 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C. 赵兰最矮8.2012年伦敦奥运会金牌情况统计表。
国家中国英国美国巴西数量(块)38294612A. 中国B. 英国C. 美国D. 巴西9.下图中哪种天气最多()A. B. C.10.下面是某校参加课外活动小组人数统计表。
二年级下-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与整理知识集结知识元数据收集与整理知识讲解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例题精讲数据收集与整理例1.'分一分,填一填。
(1)按底纹分。
(2)按形状分。
'例2.'给小动物分类。
(1)把这些小动物分三组,可以怎样分?(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例3.'给杯子分类。
(1)按下列要求分一分,并填写表格。
(2)还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填入下表。
'例4.动物学校二(1)班正在竞选班长。
(1)根据上面的统计情况填写下表。
(2)老师最后宣布:“_____得了_____票,恭喜它当选为班长!_____的票数第二,恭喜它当选为副班长。
”(3)后来又来了4个小动物,它们也要投票。
如果加上它们投的票结果会怎样?例5.下面是二年级各班参加学校写字比赛获奖情况,可是其中一部分被墨水污损了。
(1)二(2)班有_____名同学获奖,比二(4)班获奖人数少1人,二(4)班有_____名同学获奖。
(2)二(5)班获奖的人数比二(3)班多5人,二(5)班有_____名同学获奖。
(3)二(2)班获奖的人数是二(1)班获奖人数的一半,二(1)班有_____名同学获奖。
(4)二年级一共有_____名同学获奖。
例6.'下面是依依记录的某个月的天气情况。
(1)把记录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2)这个月共有多少天?比少几天?(3)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例7.'动物王国举行大选,每个候选人得票情况如下:(1)根据上面的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我认为_____应当选为大王。
(3)小鹿因为有事没参加,如果小鹿也来投票,结果会怎样?'例8.'在一次班干部选举中,有四名班长候选人,他们的得票数如下:(1)根据上面统计的结果填表。
(2)_____的得票数最多,_____的得票数最少。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一、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每人选择了一张水果卡片如下图:1.数一数,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喜欢吃()的人数最少,有()人。
3.喜欢吃()的人数与()的人数同样多。
4.明明的班级一共有()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二、下面的统计表记录的是二年级(1)班同学的课余生活情况:1.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的人最多。
2.二(1)班同学在课余时间喜欢打游戏机的人数比喜欢读课外书的多()人。
3.你在课余时间喜欢()。
4.看了上面的统计表,你有什么发现?想给同学们提那些建议?三、下面是调查二(2)班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的情况:1.根据上面的信息填写下面统计表2.喜欢()的学生人数最多,有()人。
3.喜欢《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比喜欢《少儿百科全书》的多()人。
4.喜欢《奥特曼》和《宠物小精灵》的学生人数一共有多少人?四、调查全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玩具。
1.最喜欢()的人数最多,最喜欢()的人数最少。
2.我喜欢()玩具,喜欢这种玩具的有()人。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4.玩具厂要生产玩具,请你根据调查结果,建议玩具厂多生产哪种玩具,为什么?五、体育课上,老师对二年三班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表后回答问题。
1.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多,喜欢()运动项目的人数最少。
2.喜欢跑步的比喜欢跳绳的多()人,3.二年三班一共有()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并解答出来。
六、下面是二年一班同学喜欢春游的地方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去()的人数最多,喜欢去()人数最少。
2.喜欢去动物园的比喜欢去游乐场的少()人。
3.如果让你组织这次春游活动,你想组织同学去什么地方春游?为什么?七、下面是二年二班同学阅读课上阅读图书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0张)

(3)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 )色合适。 全校选这个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数据收集整理
学校要进行讲故事比赛
我们班要从两位 同学中选出一位
参加比赛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数据收集整理
王明明 陈小菲 王明明 陈小菲 正 正正 正 正 一丨 正正
15票 22票 15票 22票
王明明
○○ ○○ ○○ ○○ ○○ ○ ○ ○ ○ ○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数据收集整理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数据收集整理
方法
调查 记录 整理 分析
用符号代替法 画正字法(简便易数)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15票
陈小菲
○○○ ○○○ ○○ ○○ ○○ ○○ ○○ ○○ ○○ ○○
22票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数据收集整理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 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二 年 级 下 册 数学-第 一单元 数据收 集整理 ( 10张 )
人教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和整理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示范教学设计

2《数据收集整理(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在进一步熟悉调查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掌握用“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
3.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感受统计工作的严谨和科学。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产生统计的需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前些天的班级讲故事大赛刚刚结束,小刚和小雨同学并列第一。
但是每班只能选一名同学参加学校的讲故事大赛,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班应该让谁去参加呢?(引入使用了教材中的场景,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情境。
)预设:我们可以投票决定,票数多的同学去参加比赛。
二、探究新知(一)收集数据,记录数据1.收集数据(教师先发小纸条,然后组织现场投票。
)师:根据小刚和小雨的表现,你认为谁能代表我们班参加比赛,就把他(她)的名字写在这张纸上。
注意每人只能写一个人的名字。
2.记录数据学生写完后教师统一收票。
师:投完票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呢?预设:可以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的票数多,就让谁去参加比赛。
师:读一遍就可以吗?让我来读吧。
(教师快速读票,学生打断。
)预设:还要有人用笔记录,不然不清楚谁的票数多。
师:该怎样记录呢?请同学们安静地想一想,如果没有办法也可以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以下投票结果为预设结果,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投票情况进行调整。
)教师选择一名学生上台念选票,并提醒:选票念得慢一些,看同学记完后再念下一个。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交流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票数,教师巡视搜集样例。
)3.交流反馈(1)展示学生作品,优化记录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知识点归纳

《数据收集整理》知识点归纳统计表可以用来收集数据。
例1、调查本班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
(1)参加科技小组的人最多,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最少。
(2)参加篮球小组的有13人。
统计时,可以用“正”字记录数据,“正”字每一笔表示一个1,一个“正”字表示的数是5。
例2、投票做班长。
正正正正正(1)小明的票数是12张,小亮的票数是21张,小刚的票数是18张。
(2)小亮的票数最多,当选班长。
《表内除法(一)》知识点归纳平均分是分物时所用的一种思想,指在分物时,使得每一份都一样多。
例1、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则每一份都有3颗糖。
平均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如果要按几个一份来平均分,求可以分几份,可以一份一份地数,每分一份就从总数中减去这一份的数,直到分完为止。
例2、有18支铅笔,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几份?分析:分第一份就用了6根铅笔,剩下18-6=12(支)。
分第二份再用了6根铅笔,剩下12-6=6(支)。
分第三份也用了6根铅笔,剩下6-6=0(支)。
分第三份之后铅笔就全部分完了,所以按每6根一份来分,可以分三份。
除法可以用来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例3、把6颗糖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算式为:6÷2=3(份)“÷”叫做除号,读作“除以”。
例4、6÷2=3读作:六除以二等于三。
在一个两个数相除的算式中,“÷”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后面的数叫做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做商。
例5、在算式6÷2=3中,6是被除数,2是除数,3是商。
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①被除数÷除数=商②被除数÷商=除数③商×除数=被除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已知被除数和除数,求商,可以逆向思考,用乘法口诀找出合适的数作为商。
例6、求12÷3等于多少,可以想乘法口诀,什么乘3等于12。
因为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所以1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