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课时作业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时作业9: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基础巩固1.叶永烈在《邓小平改变中国》一书中写道:“固步自封,两个凡是,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力挽狂澜,实事求是,大智大勇显英雄本色。

”导致“思想解放竟何其艰难”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人们的思想还未解放B.“左”的思想依然顽固C.拨乱反正工作还没有开始进行D.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答案 B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两个凡是”占据主导地位,其实质是继续坚持“左”的错误,严重束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2.1979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徐进先生的漫画《新愚公》(右图)。

《人民日报》的用意是()A.倡导愚公移山精神B.破除真理固化坚冰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D.引领生产技术创新答案 C解析漫画反映出此时虽引进了新技术,但仍采用旧的生产方式,体现出思想不够解放,故其寓意是C项。

3.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答案 D解析据题干材料时间可知此书与邓小平“南方谈话”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对市场和计划两种手段的论述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选择D项。

A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贡献,排除。

4.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设立深圳经济特区答案 A解析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提出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内容,故选A项;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是在1990年,故排除B项;C项的时间是在1978年以后,应排除;深圳特区设立是在1980年,故排除D项。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训练点1伟大的转折1.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这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C.“文革”D.“两个凡是”的方针答案:D2.邓小平的下列讲话或谈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的是()A.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在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C.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D.在1992年视察南方时发表的一系列讲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邓小平在1978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答案:A3.(2012·苏州高二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A.城市规划B.农村改革C.经济建设D.阶级斗争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答案:C4.下图是工作人员在展示中国邮政局为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而发行的邮票。

回顾历史,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主要是因为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部署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形成“一个中心,一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因此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开始形成。

答案:C训练点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5.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共十二大()A.阐述了初级阶段的理论B.提出了要走自己的路C.明确了党的工作重心D.提出了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解析:中共十二大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作业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作业Word版含解析

课后训练基础巩固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新中国第二个30年的历史新起点,当时这场讨论直接针对的是()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两个凡是”的思想2.某国庆节群众游行内容主要分为“奋斗创业”“改革开放”“世纪跨越”“科学发展”“辉煌成就”“锦绣中华”“美好未来”七个部分。

在“改革开放”部分,群众所举起的巨幅画像应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3.从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三大,在全面改革初步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党提出了()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4.下图是中国国画家王光璀为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五周年而作的一幅书法作品。

这幅书法作品产生的时间应当是()A.1992年B.1998年C.2005年D.2007年5.“三个有利于”的内容不包括()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的关键是要()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提高物质生活水平D.提高民族素质7.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其共同特征表现为()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曾流行过一个口号“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当时,有的国家领导人认为,中国很快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十三大又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吸取了“大跃进”运动的教训B.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D.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能力提升9.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为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经济特区倡导者邓小平,大型展览“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深圳博物馆开幕。

高中历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测)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测)新人教版必修3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

)1.邓小平认为,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

中国发展模式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提供某种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到其他国家。

据此可知中国模式A.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模式B.只能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C.可能被其他国家成功复制D.是中国实际和世界经验的融合【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探索中国模式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这种观点A.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B.完全否定了计划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C.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邓小平的论述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属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故D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故A项错误;该观点并未完全否定计划手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B项不符合史实;中共十四大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排除。

3.1992年我国放开了有色金属和大部分机电产品价格,1993年放开了粮食、部分统配煤炭、部分统配木材和大部分钢材的价格,1994年放开了统配煤炭价格。

这些举措的出台表明我国A.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推进B.放弃了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C.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特点D.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之中【答案】A【解析】【详解】4.“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A.开辟深圳等地为经济特区B.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D.为完成祖国统一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一九九二年”“在中国南海边写下诗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谈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把中国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发展的又一个宣言书,故C项正确;A项是1980年,排除;B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没有反映出国家统一,故D项排除。

课时作业1: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时作业1: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基础达标]1.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以下文章中,打破“文革”的精神枷锁,并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是()A.《我的马克思主义观》B.《新民主主义论》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限定信息“打破‘文革’的精神枷锁”。

A、B两项都发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项发表于1957年。

只有C项发表于“文革”结束后初期,故选C。

2.下图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的《双猫图》。

1986年,邓小平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成为世界人民知晓的名言。

“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戒骄戒躁答案B解析“白猫黑猫”论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

3.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

”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A.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已经退役的老船长”“方向摇摆不定”,这正是南方讲话的背景。

面对姓“资”姓“社”的争论,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说:“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邓小平这句话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的腐蚀和渗透B.要坚持生产力标准C.要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抓工业D.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答案B解析邓小平的意思是机器是无法区分姓“社”还是姓“资”的,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为我所用。

故选B。

5.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B.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D.如何保持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答案C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在于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观点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过关习题及答案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过关习题及答案

[过关习题](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各项是邓小平讲话、谈话的摘要,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①.②①③ D.③②①解析:①是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②是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③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

故选项。

答案:2.中共十三大正确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化训练本国情,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正确地把握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并据此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强化训练本路线。

以下解不正确的是( )A.强化训练本国情:生产力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B.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两个强化训练本点:坚持四项强化训练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论的发展历程。

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答案:B3.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

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B.确立了社会主义强化训练本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第一件大事指取得民族解放,建立新中国,即A项。

第二件大事指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即B项。

第三件大事是指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项包括在D项中。

答案:D4《春天的故事》中唱道:“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这一“诗篇”回答了当时的重要问题是( ) A.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什么是“一国两制”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考查生对材料的分析、解和应用能力。

课时作业18: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时作业18: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一、选择题1.邓小平曾说:“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

”以下文章中冲破精神桎梏,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而揭开思想解放运动序幕的是()A.《强学会序》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C.《论持久战》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主要表现分别是()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3.被称为“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和“改革开放的第二次宣言”的分别是()A.《论十大关系》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会议决议》4.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加拿大客人时说:“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

”并得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

在计划经济时代,此语一出,石破天惊!这些言论()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C.是在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提出的D.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5.“南方谈话”是在总结国内风波和国际变局、分析国内外形势发展和我们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产生的,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它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的高度,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集大成之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堂达标】1.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

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故是党和民族的大觉醒。

A、B、C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时代要求③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④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理解。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不是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③不是共同点,可排除。

3.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解析:选B。

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4.《辞海》是我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每一次编修,都忠实记录了历史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

第六版《辞海》(右图)就收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

如果我们在第六版《辞海》中查阅“三个代表”,不会看到( )A.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B.它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它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D.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通过创设新情境实际考查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知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符合中国的实际,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因此,C项说法不准确。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材料2: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材料3: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请回答:(1)材料1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材料3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应怎样完整表述?(3)材料3与材料1、2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解析:本题所选材料较短,但包含的有效信息却较多。

材料1主要反映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材料2体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材料3则突出强调实事求是。

根据材料的分析理解,回答第(1)(2)问集中体现的思想和第(3)问中的本质上的联系。

答案:(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下图是邓小平的题词,这直接针对的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文革”D.“两个凡是”的思想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题词主要直接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

2.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早系统提出这一理论的中共会议是( )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1987年中共十三大最早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漫画“客人来了心情不同”,从思想解放的角度看,实现这种变化没有涉及到( )A.“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C.关起门来建设——改革开放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解析:选D。

漫画反映的是生活物质多寡的变化,时间大体在改革开放前后,故D项在时间上不符合。

4.“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 )①提出了真理标准问题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南方谈话”有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是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②③④正确。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并把它写进党章B.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学说D.“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解析:选C。

邓小平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内容不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学说。

6.观察右图,与该图片相关的内容有( )①在20世纪90年代召开②对社会主义本质首次进行了阐述③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④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

十五大在1997年召开,重要内容是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最早阐述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在1987年的十三大上提出的。

7.“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A.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解析:选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所以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

8.2010年4月14日7时许,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级地震,受灾群众达十多万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中国共产党( )A.代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解析:选C。

解答本题应完整准确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

玉树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深入灾区,指挥救援工作,体现了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

……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2: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材料3: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人民日报社论(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2)根据材料2,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发展前景的基本主张。

(3)根据材料3,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为起点逐步开创的?邓小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怎样的贡献?解析:本题围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概括指出三民主义所解决的问题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第(2)问要依据材料2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第(3)问应着眼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1)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人民的生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道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步骤: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前景: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3)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贡献:提出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

(其他言之成理也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