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摘要】秦观是宋代词人中的佼佼者,他的词作以其深刻的感伤意境而著称。
在秦观的词中,感伤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离别主题、孤独意境、孤寂情感描写以及悲伤氛围等元素贯穿始终。
秦观的词充满了对人生沉思的思辨,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忧伤。
他通过细腻的笔法描绘出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孤独和忧伤,使人感受到一种深邃动人的情感共鸣。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展现出了词人高度敏感的心灵世界,让人在阅读中不禁沉浸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细腻感人之处。
秦观词以其独特的感伤之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珍贵遗产。
【关键词】引言: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正文1:秦观词的感伤情感表达正文2:秦观词中的离别主题正文3:秦观词中的孤独意境正文4:秦观词的孤寂情感描写正文5:秦观词中的悲伤氛围结论1:秦观词的感伤意境深邃动人结论2:秦观词表达细腻感人之处1. 引言1.1 秦观词的感伤意境秦观是宋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细腻而深沉的感伤意境而著称。
在他的词中,表达了对生活、对情感、对人生的沉思和感慨。
秦观的词语言简练,但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他的词中,感伤意境深邃动人,令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秦观的词作大多表现了对人生沧桑变换的感叹,对离别、孤独、悲伤的体验,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内涵,描绘出了一幅幅令人心碎的画面,使人不禁沉浸感受其中的忧伤与美丽。
秦观的词作中蕴含着对人生苦难与无常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深刻领悟。
他的词语情真意切,触动人心,展现了一种感伤意境下的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
2. 正文2.1 秦观词的感伤情感表达秦观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感伤情感表达,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在秦观的词中,感伤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磨难和辛酸。
他的词作通常以离别、孤独、悲伤等主题展开,表现了作者对于人生沉浮的感慨和对世事变幻的深刻领悟。
在秦观的词中,常常运用哀怨之辞来表现出感伤情感。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
以下是秦观词的情致表现特点:
1. 忧伤哀怨:秦观的词作常以忧伤哀怨为主题,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 温情婉约:秦观的词作常以温情婉约为风格,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语展现出女性柔美温婉的一面。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关切和牵挂。
3. 壮美豪放:尽管秦观的词作以忧伤为主题,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他对壮美豪放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创造出宏大的气势。
例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豪迈的情感。
4. 象征意象:秦观的词作常常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情感。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隐喻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鹧鸪天·桂花》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用桂花来比喻离别之情,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秦观的词作以忧伤哀怨为主题,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秦观婉约词的悲剧意境

秦观婉约词的悲剧意境秦观婉约词的悲剧意境秦观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主要代表,婉约词的正宗作家。
他因自己悲惨的家庭生活,坎坷的仕途道路,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自辟蹊径,卓然名家”。
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高度成熟的语言技巧,直抒胸,写得“俊逸精妙”。
“他的词远绍西蜀南唐,近受柳永影响, 词风俊逸精妙,情韵兼胜。
”他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最受苏轼器重,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他的词成就很高, 在当时即负盛名,如陈师道的《后山诗话》誉之为“当代词手“;叶梦溪《避暑录话》则说秦观“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 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
他是北宋以后几百年被视为词坛第一流的正宗婉约派作家。
秦观词以描写男女恋情和哀叹本人不幸身世为主, 悲剧色彩较为浓重。
他极善于把男女的思念及悲欢离合之情,同个人的坎坷际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运用含蓄的手法、淡雅的语言,通过柔婉的乐律、幽冷的场景、鲜明新颖的形象抒发出来,情韵兼胜,回味无穷。
他将从情词中提炼出来的悲剧因素与知识分子的人生悲剧有机结合, 借助一定的风格来表达特殊的感情。
他的前期作品中所咏叹的恋爱不幸和女主人的哀伤,便隐藏了作者本人多愁善感的形象,贯穿着一种凄迷悲观的情调;后期词作仍采用了女子如怨如诉的口吻表达自己的哀怨之情,细腻真切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痛苦, 词风由凄清婉转变为凄厉,在自然景色和情感心态方面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
1.自然景色中凄清冷重的色调。
在秦观的婉约词中,描写自然景色的凄清冷重色调数不胜数。
这就为他的婉约词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如《望海潮》(梅英疏淡)词中的“梅英疏淡”、“烟暝酒旗斜”、“栖鸦”,描写的是稀疏将落的梅花、暮色苍茫中斜挂的“酒旗”、以及在夜幕笼罩下的“栖鸦”。
在秦观的婉约词中,他常借助“斜阳”、“腻云”、“残雨”、“乱红”、“衰草”、“烟霭”等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来构成一个惨淡、迷蒙、凄清的境界。
这就给他的婉约词罩上了一层凄迷、感伤的悲剧色彩。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 万洪莲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万洪莲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_万洪莲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要]秦观词在两宋时期是较有代表性的,形成了自己的感伤风格。
本文主要从宋代的国家形势、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及秦观的个人经历三方面分析秦观词感伤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感伤风格时代背景个人经历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豪放”词以苏轼为代表,相较于“豪放”词,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其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他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
在北宋词坛,秦观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出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秦观词不仅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秦观的感伤词的成因可从北宋的时代背景,北宋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词人的个人经历等方面找寻答案。
北宋社会政治背景对秦观词风的影响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国家积弱不振,人民负担很重,内忧之余外患不断,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更多一些感伤情绪。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雄阔气概。
在宋代,在边疆有所建树的范仲淹却发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伤感;豪放”派的苏轼也不免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
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
秦词善于通过“斜阳”“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
同是送别,唐代诗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尽显洒脱之气。
秦观词《满庭芳》却满是凄清气息:“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云淡草衰,离别之时,借酒消愁,而薄烟、斜阳、寒鸦的点染又营造出凄清的意境,加重了离愁别绪。
论秦观周邦彦感伤词的不同艺术特征

论秦观周邦彦感伤词的不同艺术特征论秦观周邦彦感伤词的不同艺术特征⼀. 同等重要的“意之美”与“形之美”1. 秦少游的“词⼼”说对于秦观,苏轼认为其有屈宋之才,并以“少游如美⽟⽆瑕”作为评价,将秦观列为公认的婉约词正宗!正如王国维所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同样作为“天才型”的词⼈,虽然秦观词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苏轼婉约词在“抒发⾃我⼈⽣性灵与⾏藏”⽅⾯的影响,但若论及感伤词中间的悲情,秦少游当之⽆愧“古往今来登峰造极第⼀⼈!”正如冯煦《蒿庵论词》中所说的:“他⼈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也”。
其作《江城⼦》中所描述的:“恨悠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的⼀⽣,真的可以说是浸饱载满了伤⼼的泪⽔!先后遭到流放⾄郴州,横州与雷州,11流离于烟漳之地,辗转于天涯海⾓,做客于断梦异乡...... 这“春江作泪”,挥洒出的实则是词⼈痛彻⼼扉的“别恨”!从这个⾓度分析少游词中对于情感抒发的把握,不难看出,秦观的伤⼼之笔与其说是“刻求精⼯”的艺术渲染,还真不如说是⼈⽣失意的真切流露,他不会像⾟弃疾那样发出“野兽般”撕裂寰宇的怒吼;也没有⽼师苏轼乐观旷达,“⾃贬⾃娱,⾃娱⾃乐”的⾯对⼈⽣的这般的超脱禅趣,秦观的⽂学作品,只有如少⼥在春天伤叹“落英纷飞终作⼟,姹紫嫣红总是泥”的⽆奈,哽咽的“扭捏之态”罢了。
.少游的诗歌作品被元好问称为“⼥郎诗”,亦是这个道理。
秦观感伤词的动⼈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字直接渗透感染到读者内⼼深处那⽚未经现实泥沼开垦过的,充满着浪漫美好梦想的“处⼥地”。
⽐如利⽤⾃然⼭川⾔情铸境,15正是这最后⼀⽚净⼟往往由于与现实⼈⽣的脱节⽽显得虚⽆缥缈,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愈发能够唤醒⼈们⼼中对美好的那种最朴素的向往之情。
可以说,秦观是“以真⼼换真情,以真情唤真诚!”也正是因为如此,秦观在后世所拥有为数那样多的“异代知⾳”,也就不⾜为惑了。
正如其词《千秋岁》所⾔:“⽇边清梦断,镜⾥朱颜改。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

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论秦观词的感伤风格引导语: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委婉含蓄、虚实结合,意境凄凉孤寂,情浓韵远。
情与愁贯穿于他的作品当中,在人生事业最低落的时候,却是他创作最成熟的时期,秦观词的“伤心”融入很多社会性的内容,表达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虽然他的词境界和局面不及柳永,格调气魄不如苏轼高,但他创造的许多形象,传达出的真挚情感,却是许多婉约派词人所不如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他的词的感伤风格分析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秦观婉约感伤词的创作历程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著有《淮海集》等,人称淮海先生,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祈求建功立业,又不图仕进,好游览、饮酒、和纵情放歌。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出《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之才”。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学位论文-—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

xx大学xx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xxxx-xx班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老师答辩日期:xx年xx月xx日xx大学教务处目录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写作提纲 (1)摘要和关键词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3)引言 (4)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 (4)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 (6)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 (7)四、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1)写作提纲:从词心、情怀、意境、语言这四个艺术特点入手,论述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之作的绝妙,发掘秦观词中的感伤情怀,揭示淮海词刻写着伤心人之伤心词的意蕴。
本论:分为四个部分(1)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2)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3)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4)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结论:秦观作词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在宋代婉约派中占据主要地位,词作达到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绮丽而不失清雅,真率而不失秀美,可谓精妙之词。
在中期词作创作中,“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感”,将内心的哀伤和身不由已的遭遇溢于言表,透露忧伤哀怨。
摘要:秦观一生仕途不顺,卷入北宋新旧党争。
虽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其性情却不如苏轼那般畅达乐观,由于遭遇不平,生活压迫,加上其情绪消沉悲观,个性柔弱,所以其中期词作中浸透着绝望的哀伤,情调悲苦感伤成为其词作中的主要风貌。
少游的词创作音调哀伤,深入人心,感人深思,被认为最能体现本色当行的词手。
同时,他的这些感伤词作情韵兼胜,虽不脱艳词藩篱,但在词境和语言上独树一帜,典型的体现了婉约词之风。
关键词:秦观;词作;感伤情怀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of poetry by Qin GuanAbstract:Qin Guan had a lifetime of frustrations.He was the victim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parti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lthough he was one of the Su Men Si Xue Shi ,his character was better pessimistic than Su Shi,Due to the effect of unfair encounter and the oppression of lif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low-spirited mood,the poetry always in the saturated with sadness,and the sorrow became the main style in his poetry.However,his poetry s tone was very distressed,but they we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Therefore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writer.His poetry had rhyme and wins,though not out of the hedge in flowery words,his poetry was very peculiar in language and context,and reflected the gracious style.Key Words: Qin Guan; Poetry;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江苏),著有《淮海集》。
论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

论秦观感伤词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词尤其是感伤词“凄婉清丽”,即“言情”凄婉,“述愁”深曲。
正是这种风格给他的词蒙上了一层迷离朦胧的色彩,并且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情辞兼胜”的独特风格,使他的感伤词更具特色,将感伤词的创作提高到新的高度,对后人感伤词有很大的影响。
关 键 词:秦观 感伤词 艺术特色作者简介:王仕俏,女,贵州民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200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秦观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坎坷,使他后期的词具有浓烈的感伤色彩。
秦观少有大志,刻苦攻读,受到一代文学大师欧阳修、苏轼的高度评价,但他的科举之路却屡屡受挫。
后来靠苏轼的推荐才得以中进士,满以为可以扬眉吐气建功立业,不料接踵而来的打击更为沉重。
首先,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权力之争。
以苏轼为代表的反王安石变法的旧党在朝中执掌大权,变法派则暂时失势。
旧党内部,“蜀洛党争”也是如火如荼,秦观属于蜀党,遭洛党排斥打击,仕途很不得意。
绍圣元年,新党执政,旧党遭到贬谪。
秦观初出为杭州通判,后因“实录案”贬为处州监酒,再贬郴州,横州,雷州。
另外,秦观是一个文人气质极浓的词人,有着多情敏感的个性,使他的人生期望过高,过于偏执于那种自我满足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他几乎将整个生命的价值压在对理想的追求上,对于人生的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一旦希望破灭,就异常失望和痛苦。
正是由于政治上的失意,秦观将心力倾注在词的创作上,将他的感伤都渲泄于词中。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少游词境最为凄婉,”也称秦观为“古之伤心人”。
秦观写了大量的感伤词,《满庭芳》《浣溪沙》《踏莎行》《一落索》《如梦令》《千秋岁》《望海潮》《江城子》《水龙吟》《八六子》《菩萨蛮》《梦扬州》《虞美人》《临江仙》等词。
这些词写出了社会的压迫、政治的打击、党争的倾轧、流放,以及远离亲人的痛苦,使作者的作品之中流露出深浓复杂的感伤之情,使他的词风更加的悲楚凄厉,所以将秦观的一类词称为感伤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xxxx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学院:文学院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xxxx-xx班学生姓名:xx指导教师:xx老师答辩日期:xx年xx月xx日xx大学教务处目录论秦观词的感伤情怀写作提纲 (1)摘要和关键词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3)引言 (4)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 (4)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 (6)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 (7)四、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词 (11)写作提纲:从词心、情怀、意境、语言这四个艺术特点入手,论述秦观将身世之感打入艳情之作的绝妙,发掘秦观词中的感伤情怀,揭示淮海词刻写着伤心人之伤心词的意蕴。
本论:分为四个部分(1)少游词心:身世之感中的哀伤(2)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3)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4)少游词作语言:清新雅丽出凄厉结论:秦观作词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在宋代婉约派中占据主要地位,词作达到意与境的高度融合,绮丽而不失清雅,真率而不失秀美,可谓精妙之词。
在中期词作创作中,“借佳人失时之态,寄政治失意之感”,将内心的哀伤和身不由已的遭遇溢于言表,透露忧伤哀怨。
摘要:秦观一生仕途不顺,卷入北宋新旧党争。
虽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但其性情却不如苏轼那般畅达乐观,由于遭遇不平,生活压迫,加上其情绪消沉悲观,个性柔弱,所以其中期词作中浸透着绝望的哀伤,情调悲苦感伤成为其词作中的主要风貌。
少游的词创作音调哀伤,深入人心,感人深思,被认为最能体现本色当行的词手。
同时,他的这些感伤词作情韵兼胜,虽不脱艳词藩篱,但在词境和语言上独树一帜,典型的体现了婉约词之风。
关键词:秦观;词作;感伤情怀The sentimental feelings of poetry by Qin Guan Abstract:Qin Guan had a lifetime of frustrations.He was the victim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parties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Although he was one of the “Su Men Si Xue Shi”,his character was better pessimistic than Su Shi,Due to the effect of unfair encounter and the oppression of life and the personality of low-spirited mood,the poetry always in the saturated with sadness,and the sorrow became the main style in his poetry.However,his poetry’s tone was very distressed,but they we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Therefore he was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writer.His poetry had rhyme and wins,though not out of the hedge in flowery words,his poetry was very peculiar in language and context,and reflected the gracious style.Key Words: Qin Guan; Poetry; The Sentimental Feelings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今江苏),著有《淮海集》。
少游年少好学,攻读诗文,才华横溢,他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词、文皆工,尤以词著称,被视为北宋婉约之宗。
他是一个纯情词人,加上人生坎坷,个性也悲观柔弱,作品多以描写底层歌女妓女和身世之感为主,情调感伤,词作不免显出伤心情绪,词风也低沉哀婉,故冯煦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1]。
一、少游词心:身世之感的哀伤秦观少年豪气俊朗,胸怀壮志,意欲驰骋边疆,但世事艰难,宦游浮海,直至三十七岁才中进士。
壮志难酬的秦观在苏轼的鼓励下才能稍有安慰,后因为卷入党争的政治漩涡,多次流放异乡,心里难以承受,加上政敌的数次陷害,宦海生活如履薄冰,辗转数次,所以词作情调哀怨。
虽然秦观学习花间词作词法,词作多为艳情思妇之作,但在艳词躯壳中注入了身世之感,其内心苦闷,便用词作来倾泄,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为此际,香囊暗解,罗解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秦观善于创造凄婉动人的意境,在词作中往往以情动人。
这首离别词,上片借景抒情,刻写苍茫凄清之境,以抒写内心悲伤,借秋日凄清黯淡的景物来渲染离情之苦。
词语言清新淡雅,“抹”与“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写出山林的风流意韵,一幅幅暮霭苍茫和秋景萧条的气象。
放眼前景,谯门、寒鸦、烟霭、流水、斜阳、孤村,巧用画笔点染,词人将内心苦闷化作一种美境,至情至真,境界超凡,造诣高深。
下片直抒胸臆,充满悲伤,感慨万千。
“销魂”二字用得及其精妙,将那种难以抑制的情愫表现似瀑布流水一般,迸发而出。
结尾用“望断”两字,点破题旨,由山抹微云的暮晚到烟霭纷纷再到灯火阑珊,层层递进,将惜别情怀点染到画境中,尽显留恋难舍之情。
薛砺若曾云:“他抒情委婉,写景清丽,确能做到‘体制淡雅,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的地步’”[2]。
秦观因该词被苏轼戏称为“山抹微云秦学士”,词人擅长写景,景中出情,心境由景物而显,惟妙惟肖,纵是无情更胜有情。
其词中更显凄婉动人及柔媚入骨的动人之景,可谓伤心人之伤心词也。
词人缠绵悱恻的感伤情绪让读者感同身受,其词中蕴含着秦观一生浮华与颠沛流离,因此词中情感更为深沉哀怨。
“少[1]冯煦:《蒿庵论词》[G],《词话丛编》本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第8页.[2]薛砺若:《宋词通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121页.游词作外表看起来虽然极为平淡,而在平淡中却带着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在其细致幽微之处却别有一种感人的力量”[3]。
二、少游词作情怀:伤离怨别的愁苦秦观少年壮志,立志驰骋沙场,为国家奉献,但时常事与愿违,一生如履薄冰,苦难坎坷的命运让词人心境越加凄凉苦楚,词人一生之中有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所有的怨恨愁苦借伤离词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笔调不免哀伤。
《江城子》一词便是佳例: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州。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留。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作者流放异乡,不禁产生对渺茫空洞未来的悲伤之情以及思念家乡的惆怅之绪。
在北宋词人中,秦观使用泪字频率极高,他一生积聚满腹伤心失意之泪全部付诸于词中,借这首春闺幽怨词作表达自己的失意落魄。
西城杨柳在春风中摇曳,牵动词人的伤离别的思绪,不禁潸然泪下,每每看到自己身处异乡,时常追忆往昔与好友的把酒言欢,政治遭遇让秦观常常孑然一身,远离故乡和亲友,没有人可以诉诸沉重的心事,这种久而久之的郁闷和愁苦就表现在作品之中。
下片愁绪更浓更重,一个“恨”字更添词人悲伤,而忧愁更加肆无忌惮侵袭而来,一发不可收拾,这般肝肠寸断之苦,越显得悲凉。
少游的在贬谪时期作的词可谓精妙,仲尼厄而作春秋,这时期的作品字字珠玑,句句绝妙,将词人凄凉心境一一点化开来,无限惆怅。
与李清照的《武陵春》比较: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易安居士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加上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中流离无依的才女形象,此时战乱纷纷,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只身一人流落他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词正是其是孀居所作,同《江城子》一般是失意时作品。
作者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面对山水春色,却无心欣赏,满心都是对丈夫的思念及山河破碎的惆怅,每每睹物思人,不禁悲从中来,物是人非,无奈索寞。
下片追忆往昔的美好相聚,心中泛起的喜悦又因为此时此刻的落寞消失殆尽。
在抒写愁闷上,秦观和李清照都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及心情的凄苦。
易安居士写词,由表及里,自驻新辞,一写死别之恨,二为生离之愁,自然妥帖,感人至深。
而“少游作词,则取内外两层的表现方法,外层浅情——男女之情;内层[3]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2—158页.深情——士大夫之生命忧郁。
这种内绪往往对娴雅景物寄托暗示,烘染出士大夫生命悲哀的苍凉厚重”[4]。
从“流不动许多愁”到“载不动许多愁”,从无形到有形,从精神到物质,一个化虚为实,一个虚实相生,表现出悲愁之深重,更加凄惶。
在被贬到处州时,常到佛寺与僧人谈禅论道,抄录佛经,因此间作了一首诗而被政敌罗织罪名再贬到郴州,途经衡阳所作一首《阮郎归》,词中写道“乡梦断,旅孤魂,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何雁无”。
常常被迫离开家乡身处贬谪的词人,无法与家人团聚,与好友聚少离多,远离故土自己生存,心中的惨痛只能通过作品表露出来,对亲友的思念和眷恋,只能化作一句句真切的词来寄托。
在贬谪流放和政敌无情的倾轧中,在社会压迫和政治的打击下,少游如同孤魂野鬼般无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因而更加纤弱憔悴,作品越显得清冷凄寂,不免流露出更加真挚的感伤和悲楚。
此刻词人在途中思念家乡,恍恍惚惚又过了一个本该团圆的除夕之夜,而茕茕孑立的少游,只有作词抒发苦涩。
深感到身世飘零,许多离愁倾泄而出,痛楚之情溢于言表。
三、少游词境:含蓄委婉见悲凉在流放后期,词作中更加感慨万千,那种迷失在荒野中的无奈和寂寥,那种无法言语的苦痛,折磨着他的每一个敏感的细胞,才华横溢无法施展的忧伤,空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的愁苦,一丝丝倾入少游的心灵,只是一种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难过。
《踏莎行》一词便将这种情绪倾泄而出:雾失楼台,乐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留下潇湘去?这首词作音调悲苦,无情之物经由推敲雕琢顿生情意,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离迁谪生活中,不觉孤独寂寞,饱含着作者个人的身世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