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1:教育家陶行知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么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

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去怎么修,怎么

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

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

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

好了!“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2: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

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

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

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

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

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

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

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

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

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

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

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

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教育改革家》英文版第358页)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

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

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

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

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

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

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

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

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

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

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见《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证着选》第

196至199页)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

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

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

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

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

法理解的。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3: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

1870年8月31日玛利亚·蒙台梭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

基亚拉瓦莱。父亲是贵族后裔,性格平和、保守;母亲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作为独生女的蒙台梭利深得父母的宠爱,

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

5岁那年,父亲因为职务上的关系,全家迁往罗马。在那儿,蒙

台梭利开始了她多彩多姿的求学过程。13岁时进入工科学校工科组

就读(当时极少有女孩子进入工科组)并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也是日后她认为发展“数学心智”是“培养抽象思考能力最好途径”的思想来源。

20岁自达文奇工科大学毕业后,她拒绝了父母亲要她当教师的

希望,决心研读她热爱的科目——生物学,并执意进入医学院就读。然而,当时的社会非常保守,还不曾有女子就读医学院的前例,而

蒙台梭利几经奋斗才在22岁进入了医学院,也因此更加忤逆了父亲,切断了对她的经济来源。她只得靠奖学金及家教维生,度过了那段

学医的艰辛路程,却奠定了她生物学的深厚学养。

蒙台梭利虽以她的才华和斗志,突破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束缚,26岁就以最优异的成绩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名震全国。

却仍然无法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只能在罗马大学精神病诊

所担任助理医师。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由于这个机会,她接触到了白痴儿童(在当时白痴和疯子同被关在疯人院),对他们也由同情地

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转而开始研究智障儿童的治疗及教育问题。她

开始阅读当时塞根关于特殊教育的着作以及伊塔对这方面的研究报告。在此期间,她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访问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

机构。

在精神病诊所工作的两年中,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儿童除了食物之外,还会在屋子里面到处乱抓、乱摸、找寻可让两手操作

的东西,以练习他们的抓握能力。”这种认识奠定了她教育理论中“发展智力需要透过双手操作”的基本理论。并且经由这两年的亲

身体验,一改传统尽以药物治疗低能儿的偏执做法,她得出了对低

能儿童教育的新看法:“要克服智能不足,主要还得靠教育的手段,不能只用医药去治疗。”

1898年,在意大利都灵的教育会议上的重要讲演中,蒙台梭利

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儿童心理缺陷的精神病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这一全新的观

点一经提出,立刻在医学界和教育界同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部

长不久任命她为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在任职期间,蒙台梭利

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对低能儿童的教育工作中去。后来她说:“在特殊儿童学校工作而得到的实践经验等于使我得到了第一

个真正的教育学的学位。”?

此前,蒙台梭利根据塞根的书籍和伊塔的实验综合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在任期间,她把这一方法实际地应用到这些可怜的孩子

身上;同时也为学校的同事和罗马的教师们,预备了一套对低能儿童

的“特殊观察法”,来了解各个孩子的需要,去帮助孩子智能的进步。

不仅如此,她更针对这些孩子们的问题,用心研制了各式各样的教育工具,帮助他们“手脑并用”以增进智能,每天从上午8点到

下午7点她都亲自和儿童相处,观察他们,了解他们,并做笔记分

析和比较,不断研究出更好的办法。结果,两年以后,这些儿童他

们不但会读会写,而且通过了当时罗马地区为正常儿童们举行的公

共考试。此事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要知道这些儿童们所做到的

这些事都是被人们公认为是不可能学会或做到的事。

然而,在这条教育的道路上,蒙台梭利想的更多,走的更远。她并未陶醉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此时她开始考虑,假如缺陷儿童经

过合适的教育可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标准,为什么正常儿童不能达到

更高的水平?

她认为既然教育上的努力对人类智慧具有改变的可能(当时的学

者都认为智力决定于遗传),而且,根据正常儿童在“公共考试”中

所表现的成绩并不比智障儿童优异的结果来看,这至少表示绝大多

数正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不是被抑制或被不正当的教育法所贻误,

便是开始得太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虽然这其中也许存在着些许的偶然性,但是这却的的确确是一件不能被忽略的大事,她认为这是人们应该去寻找答案,要努力解决

才能安心的大问题。因为,她觉得,人类未来的幸福和世界和平的

希望,是寄望在大多数的正常儿童身上的,于是她毅然接受了新的

挑战。

为了证明这种方法应用于正常儿童的可能性,她决心重新研究“正常教育学”。

1901年,她从享誉欧洲的校长高位上离开,回到罗马大学注册,重新做回一个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的学生,研究生物科学、实验

心理学、正常教育学、教育人类学等相关学科,以便彻底探索人类

成长的自然法则,找出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经过7年的潜心研究,她逐渐地找出了人类生命发展的规律,逐步地形成了她的初步

思想和理论,这时,她所缺乏的就是验证的机会了。

1906年,在罗马优良建筑公会的支持下,一个非常偶然的际遇

为她带来了研究和验证提升世界正常儿童智力的机会:1907年1月

6日,第一所“儿童之家”在罗马的贫民窟桑罗伦多区正式成立,3

个月后第二所蒙台梭利“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儿童之家”指的是能提供给孩子发展机会的“环境”,它是“公寓中的学校”,不仅具有家的内涵,如成员的彼此关爱、辅助,环境中的一切设备也都符合儿童的需要和尺寸,更是幼儿受教育的

场所。“家”里的大人们必须经常致力于“学校”环境的改造,使

它们适合于儿童的各项发展。

在儿童之家,蒙台梭利研制出了能够促进心智发展的种种教具,来提升人类的智慧,发掘无穷的潜能;也在这里的观察中体会出教师

应该扮演的角色,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

在“儿童之家”里,蒙台梭利应用在60位3~5岁小孩身上的方法,得到了惊人的成果。加上欧洲各报章杂志、书籍对儿童之家生

动的报道与描绘,使来自各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乐口称道,誉为

奇迹。于是伦敦、瑞士、荷兰等欧洲国家,纷纷仿效设立“儿童之家”,并邀请蒙台梭利前往开设师资训练课程。

蒙台梭利于1912年和1915年两次访问美国,备受各界的欢迎。1913年美国蒙台梭利教育协会宣布成立。以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

或采用了蒙台梭利方法的学校一度达200多所。她的教育法在旧金

山博览会中的展示得到了大会惟一的两面金牌奖。

人间正道是沧桑。好事多磨,1934年墨索里尼下令关闭意大利

所有的蒙台梭利学校,查禁她的着作。蒙台梭利本人也被迫离开祖国,逃往西班牙,后又因西班牙内战爆发前往英国,随后辗转反复,在世界各地游学演讲,在荷兰、印度等地到处留下了她的踪迹。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意大利政府才请她回国重建蒙

台梭利学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虽已耄耋之年,蒙台梭利仍然不辞辛劳,到各国作巡回演讲,指导教育工作,呼吁通过教育改造世界,促进世

界和平。1952年5月6日,享有盛誉的蒙台梭利逝世于荷兰的努特

维克,享年82岁。一生为了儿童,蒙台梭利不仅是着名的科学家,

更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了人类精神的复兴及人性的发展,奉献了她

所有的智慧与生命。

家庭教育小故事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 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 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 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 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 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 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 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 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攻陷开封。岳飞决心从军报国,临 行前问母亲姚氏还有何教诲。姚氏命岳飞脱下上衣,取一银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刺好以后,岳飞让妻子刘氏取镜立其背后,自已亦持一镜于胸前, 通过两镜的互照,观看慈母所刺之字。就是这么一照一看,岳飞发现母亲所刺的“国”字里边右下角缺了一点,便诚恳地请教母亲:"母亲大人, 您怎么给孩儿刺的的这个 国字少一点呀?"母亲姚氏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儿呀,现在金兵,侵我国土,杀 掠百姓。希望我儿这次从军,要努力杀敌,不要眷念家人。等你打败金兵,收复国土,凯旋而归时,为娘再与我儿添上这一点。"岳母姚氏的话大大激励了岳飞杀敌报国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岳飞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也传为千古佳话,更蕴涵了值得中华民族学习和发扬的教子有方的故事 精髓。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的故事范文 教育学家,虽不从事教育教学实践,但长期关注教育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的学者。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教育学家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家张伯苓的小故事 张伯苓(1876年(丙子年)~1951年),生于天津,是中国着名教育家、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立天津南开大学,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1948年6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xx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张伯苓戏说婚姻 张伯苓先生毕生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一日,在天津创办"南开大学",不但使该校成为学术重镇,而且培养了无数的英才,对国家的贡献极大。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张伯苓对学生讲话中,针对当时一对电影明星闹离婚,他幽默地拿狗皮膏、橡皮膏与气球来比喻三种不同的婚姻。他说:"你们毕业后,很快就要结婚。婚姻可分三种,第一种像狗皮膏,贴上去很麻烦,撕下来很困难,譬如老式婚姻;第二种像橡皮膏,贴上去与撕下来都容易,譬如新式婚姻;第三种像气球,飞到哪里,就算哪里,臂如影剧界的儿戏婚姻。" 张伯苓以身作则戒烟

1919年之后张伯苓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 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 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 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的教育经典故事

我最喜欢的教育家的教育经典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

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3、教研专题二:分享十个古今中外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 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

教育家典藏资料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教育家典藏资料 十个经典的育儿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 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 “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三、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从又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经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 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四、宽容的力量: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综合素质作文素材——教育家的故事

一、柏拉图甩手的故事 关于哲学家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之间有很多的故事,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苏格拉底布置学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 有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 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人就是柏拉图,后来他也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 点评:古埃及有句谚语云:“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两种:鹰和蜗牛”。鹰凭借自己强大的飞行本领攀上金字塔的顶峰,我们自然无比羡慕;但蜗牛凭坚韧不拔的耐力攀上金字塔的顶峰,蜗牛的精神在我们心灵深处镌刻上一道印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既要有老鹰的志向,但也要有蜗牛的奋斗精神! 二、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

教育家名人故事: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作文

教育家名人故事:苏格拉底和麦穗的故事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学生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学生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就陆续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学生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学生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学生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学生们才如梦初醒。 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旧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单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 点评:对苏格拉底的这道考题,答案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先在自己的心里定下一个大体标准,走上一段特别是在走过一半或三分之一的路程后,遇见差不多的便摘下来。 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也许后面还有比这更好的,但不能好高务远,就这样认了。 另一种答案是一直往前走,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 这时要么放弃选择,宁缺毋滥,要么委屈自己,凑合着摘一束,而心里却是万分懊悔。 在追求目标时要把握好选择度。 我们在自己的奋斗和追求过程中,应为自己定好坐标,通盘审视,在适宜自己发展的情况时就要当机立断,莫要迟疑,选择属于自己的那束麦穗。

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教育家的励志小故事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 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 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 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却看得审。”就是说,读 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顾,以暂进 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 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 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费米是一位美籍意大利科学家,也是一位善于启发人的教育家。为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和才能,费米提出一种处理难题的思维方式。他说,当你听到一个问题,可你对问题的答案丝毫都不知道,你肯 定会认为所提供的信息或已知条件太少了,因而无法解决它;但是当 这个问题被分解成几个次级问题,每个问题不用求教专家或书本都 能解答时,你就接近于得到准确的答案。 比如,你想知道地球周围的大气质量是多少,这个问题处理起来好像无从下手,但是稍有物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一个标准大气压约为1.01×105帕,大气有压强完全是因为大气有重力,而地球的半径 约为6400千米是我们熟悉的物理量,求出地球的表面积后再乘以大 气的总重力,进而顺利地得到地球上空气的总质量。 上个世纪40年代的一个早晨,世界第一颗试验原子弹在美国新 墨西哥州沙漠上爆炸,40秒钟后,震波传到费米和他的学生们驻扎 的基地,费米把一些碎纸屑扔向空中让其随风飘落,然后通过迅速 计算,费米向他的学生们宣布爆炸的能量相当于1万吨烈性炸药, 学生们非常佩服,但并不惊奇。费米的天才闻名于整个科学界,他 在1938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循序渐进,由易至难,独立思考,迅速得到结论,是费米处理问题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日常问题。 鲁宾斯坦与毕加索安东·鲁宾斯坦(AntonRubinstein)(1829-1894),俄罗斯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作曲家。 幼年即跟随他的母亲学习钢琴,之后在圣彼得堡随AlexanelerVilloing学习,九岁莫斯科开始了第一次的公开演出,被 誉为音乐神童,随后魏洛因便将他带到巴黎,这段期间他很用心的模 仿李斯特的一切.在当时的演奏会中已经开始了震人心魄的音量演出,经常弹奏得裂槌断弦。13岁时在柏林师事SiegpiedDehn,后转赴维 也纳。开始了他的演奏生涯并且在世界各地打开了名气,欧洲各地的 演出并赢得了孟德尔颂,肖邦,李斯特等的赞美包括了1872~1873年 间一次非常成功的美国之行,他被赞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的钢 琴家,有些评论家甚至对他的评价高过李斯特。

新整理家庭教育故事(精选30个)

家庭教育故事(精选30个) 家庭教育故事(一): 教育孩子不要轻视别人 向孩子讲一个《老鹰屎壳郎》的故事,作者是古罗马哲学家里米齐乌斯。 一只老鹰追逐一只兔子,想吃掉他。兔子眼看自我走投无路、孤立无援时,突然望见了一只屎壳郎。兔子求屎壳郎帮帮他,救救他。屎壳郎答应帮忙他,保护他。 这时候,老鹰已追到跟前。屎壳郎对他说:请别伤害兔子一根毫毛,因为他是我的仆人。可是,屎壳郎看上去那么渺小,老鹰才不把他放在眼里呢。老鹰掐死了兔子,并当着屎壳郎的面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屎壳郎是不会忘记这一耻辱的,他一心在等待着老鹰筑巢。不久,当他发现了老鹰的巢,并看到老鹰把他的蛋放在里面后,便悄悄飞进去,把老鹰的蛋推到鹰巢的边沿上,使它落到地上摔破了。 老鹰悲愤交集,他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的宝座前,请求天神给他带给一个能安心筑巢、平安孵蛋的地方。天神说:等你再孵蛋的时候,你能够把蛋放在我的怀抱里孵化。因为你是我的飞鸟,所以我理应好好照料你。 于是,事情如此这般地发生了。 可是,当那屎壳郎了解了真情后,便立刻团了一只粪蛋,然

后带着粪蛋飞到天空上,来到天神面前,把粪蛋丢进了他的怀抱。天神发现了这个脏东西,想把它抖搂掉,可是他忘了怀里还有老鹰的蛋;于是把它们连同那团粪蛋一块儿抖掉了。结果,老鹰的蛋又全都打碎了。 轻视别人的人都必将受到别人的报复。 家庭教育故事(二): 教育孩子不要贪婪 向孩子讲一个《仓鼠蚂蚁》的故事,作者是德国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 可怜的蚂蚁们,一只仓鼠说,为了屯集这么一点粮食,你们千辛万苦地劳作,忙活了整整一个夏天:这值得吗真该让你们看看我的储备粮! 听着,一只蚂蚁回答道,就因为你储藏的粮食比你所需要的多得多,所以人类才要把你从泥土里挖出来,把你的粮仓掏空,让你用性命来替你那贪婪的强盗行为赎罪:他们这样做太合理了! 家庭教育故事(三): 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教师的所听到的孩子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状况,我们不妨给孩子讲这样一个寓言: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

家庭教育小故事知识分享

1、晚上,妈妈听了天气预报,拿出孩子的毛衣,早上起来,妈妈对儿子说,今天气温下降了,多穿一件吧,孩子接过衣服穿上,急忽忽的开车走了,妈妈站在门口,用眼光护送着孩子,一直到孩子的车消失在视线中,才回过身来,找出自己的毛衣穿上,推着自行车上班了。 这就是中国的妈妈和中国的孩子。 2、在小区家属楼下,一个穿着得体的妈妈正在训斥自己的孩子,“你是怎么做的作业?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了,你不配作中队长。”说着,一把撕下孩子衣服上的那个两道杠。“回家,把今天做错的那道题重做十遍” 这一幕,是十三年前发生在我面前的,我今天听说,那个孩子没上大学,现在还在社会上混。真为那个曾是中队长和年级组第一名的孩子惋惜,连妈妈都不给自尊心的孩子,怎么能成才呢? 3、当爸爸推开禁闭室的门进来的时候,我已经做好挨一顿严历训斥的准备,因为我毕竟打了一个不应该打的同学,还给他打进了医院,还是个女同学,虽然我进派出所的时候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但见爸爸来了,我还是有有些胆怯,不知为什么,我谁都不怕,只怕爸爸,虽然他几乎没打过我。当我向爸爸伸过脸去,准备挨打的时候,爸爸温和的对我说:“走吧,跟我回家。”我顿时呆在那里。“还怔在那干什么,不想回去啊!”还是那样温和的语气,我心头一热,不由自主的跟着爸爸走出了禁闭室,默默跟在爸爸的身后,向家里走

去,路上,我们父子二人没说一句话,到了家里,看到继母那鄙视的目光,内心的仇恨,又要重新燃烧起来,爸爸无声的看了我一眼,然后向另一个屋里走去,我会意的跟了过去。“小子,你给我记住,不要惹事,但是既然惹了事,就不要怕事,怕,是解决不了事的,惹事前先要想想值不值,去吃饭吧。”那一晚,我没见爸爸吃饭,从那天起,我再没给家里惹过事,因为我怕看到爸爸对我失望的眼光。4、周日,跟爸爸和妈妈一起逛商场,下了公共汽车,我们一起往百货大楼走去,阿嚏!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喷嚏,一只手及时递过一张纸巾,接过来,擦完随手扔掉了,爸爸看了我一眼,弯下腰,把我扔掉的纸巾拣起来,拿在手里,快走了几步,来到垃圾箱前,把它扔了进去,然后等着我赶上业,一起继续往商场走去,我们互相没有语言交流,但从那以后,爸爸的这个举动,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了。5、早上起来,我拿起昨晚好象随便放写字台隔层里的日记本,翻开我就知道,妈妈又偷看了,因为我刻意夹在里面的一根短短的头发不见,看来,妈妈不守信誉,我不能再相信她了,这一代的家长都怎么了,难道就因为我是她的孩子,就不能有那怕是一点点隐私吗?难道知道我的隐私也是对我好吗? 6、看着孩子一瘸一拐的走出赛场,我真十分心疼,但我没有象另一个妈妈那样,大呼一声冲向跑道并扶起孩子,然后大喊“校医呢,校医在那!”我只是默默看着他自己站起来,老师和几个同学走上去,领着他走了,估计是去校医室了,我始终没有露面,但我一直在心疼的关注着这一切。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楷模。如果说学校教育是左手,那么家庭教育就是右手,只有左右手臂一齐张开,才能托起孩子的教育;如果说孩子是雏鹰的身躯,学校教育培育了孩子的一只翅膀,家庭教育就培育了另一只翅膀,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飞翔起来。借此我想谈点学校教育外的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总结如下几点同大家交流一下。 1、给孩子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有时会听他说:这么难、我学不会、我不参加、我做不好、别人会笑话我等消极的语言。为此我们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长的故事,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说:当考古学家、探险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我们就告诉他考古学家、探险家是需要很多知识的,语文、数学都是基础,去国外语言不通,怎么办呢?于是他觉得必须学习才能实现愿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和游戏中,让他感到了很多的乐趣。他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们都会表扬他:表现不错!很有进步!这个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了!等等,让他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做得不够好的,我会鼓励他说:相信下次会做得更好。尊重和引导孩子的兴趣,不断鼓励孩子,孩子有了兴趣,有了信心,学什么都会变得容易起

来。 2、积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学校的有关要求,配合学校的安排,同步抓好孩子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学校要求家长每天签字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督促和了解孩子的有效方式,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一个互动的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校的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都会严格监督和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仔细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帮助他查缺补漏,对不懂的给他讲解,对出错的让他强化改正。与孩子一起分享老师的表扬,告诉他要再接再厉;与孩子一起分析表现不好的地方,告诉他为什么那样做不好,以后该怎么做。贪玩是孩子的本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不断的督促,需要引导,让孩子养成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独立思考,勤学好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3、坚持课余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除学校的作业外,我们为孩子报名参加绘画学习。每周末坚持学下去,孩子兴趣很浓,学习进步很快。孩子喜欢听故事,在上一年级后,我们就要求他自己去看书,我在图书馆给他借了一些读物,从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可以提高他对阅读的兴趣。假期有时带他去图书馆,我发现他很喜欢,

名人教育家的故事

名人教育家的故事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名人教育家的故事,欢迎参考! 名人教育家的故事一学而不厌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

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輶轩语》即读书门径,得此二书,终生受用不尽。徐特立非常高兴,马上跑到书铺买了《书目答问》和《輶轩语》带回家,当做自学指南。以后,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牢记在心。后来回忆往事时,徐特立很有感触地说:我一生知道读书的方法,就得益于那位举人先生。 读古书很费时间和精力,徐特立从不贪多,他遵循着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一是有恒。比如《说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读两个,计划一年读完。他认为光贪多,不能理解和记忆,读了等于不读。他在教中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本书,要求学生每天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有些学生偏要星期六同时学6个字,结果,到默写的时候,多半人都写不出来。他说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的害处。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师教书的时候,他发现一般学生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阅读时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长期刻苦自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也是祖国的花朵。父母不仅要给了孩子生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是孩子一生中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做人的榜样。如何教育好孩子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教育孩子也是当今社会共同探讨的话题。结合我们家庭的切身经历来讲述一下“我的家庭教育故事”。 一个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从学业教育、生活技能教育和身心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如果一味的注重某一个方面必将导致不良的后果,首先先讲讲我在学业教育方面的小故事。 在入学之前我认为打好基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我也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开始教他拼音,识字。早期的教育其实并不是古板的讲授,而是在玩中学习。每日有空闲时间的时候,我陪孩子在房间里玩,在玩的过程当中,我有意识的穿插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我在和孩子玩积木时,利用积木的颜色来教孩子认识颜色。积木里有许多不同颜色的拼块,有红的、白的、绿的、蓝的……教孩子认识颜色时,我不是教孩子这是什么颜色那是什么颜色,而是我在和孩子玩积木时经常叫孩子拿某一种颜色的积木给我,比如认识红色,我叫孩子拿红色的给我,由于他不知道什么是红色会拿错,我说:“不是这个,我要红色。”小孩又重新再拿,反复几次小孩子在拿的过程中学习了红色。就这样玩了几个星期,孩子认识了许多颜色。为了巩固对颜色的认识我买了颜料让他在废纸上面画画认颜色,还带小孩到大自然中去认识颜色。在认识的过程中教他说话,比如“天空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等等。 为了让孩子学习汉字与拼音,我买了汉字拼音卡片。每天晚上我要孩子学一个,学完之后就让孩子在这堆打乱的卡片中找出来个,找对了才做下一个游戏。有时我会用刚学的卡片来躲猫猫,我把它藏起来,找到了他很高兴,借机问他什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1:教育家陶行知 有一天,陶行知先生到一位朋友家去,见朋友夫人正在打孩子,孩子正在地上委屈地哭着。 陶先生忙问怎么回事。朋友夫人指着一块被拆的乱七八糟的手表,气呼呼地说:“陶先生,这块表是才买的,竟被我儿子拆成这样。 您说可气不可气?“ 陶先生听了笑了笑,说:“坏了,恐怕中国的一个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这样做不对吗?” 陶先生摇摇头,夫人又接着问:“陶先生,您是大教育家,您说对这样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陶先生把孩子搀起来,搂在怀里,笑嘻嘻地问:“你为什么要把妈妈的新表拆坏呢? 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了有滴答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在响……” 陶先生说:”你很好奇,这没有错,但你要跟大人说一声,不能自作主张,来,跟我一起到钟表店去好吗?“ 孩子问:“去店里干什么?” 陶先生说:“去看师傅修表啊!看他怎么拆,又去怎么修,怎么 装配,你不喜欢吗?“ 孩子高兴得跳起来:“我去!我去!” 陶先生跟朋友夫人大了声招呼,就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

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1元6角修理费。陶先生说:”价钱依你,但我要带着孩子看你修,让他长长见识。“师傅同意了。 陶先生与孩子站在一旁,满怀兴趣地看师傅修表。看他怎样拆开,把零件一个个浸在药水里。又看他加油后,把一个个零件装起来。 从头到尾,整整看了一个多小时。全部装好后,师傅上了发条,表 重新发出清晰的滴嗒声,孩子高兴的欢叫起来:"响了,响了,表修 好了!“陶先生临走又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旧钟,送给孩子带回去拆装。孩子连声说:“谢谢伯伯,谢谢伯伯,伯伯真好!” 成功教育家的故事2: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Joha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 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 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 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 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 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 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 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 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 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 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 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 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

教育家的故事——张万祥

张万祥:一个老班主任的教育情怀(1) 下午3点,首发式现场,记者见到自戏为“老追星族”的网友张万祥:高大,红光满面,风尘仆仆,随身背着一个大大的包——里面装着他的笔记本电脑。 此番,张万祥自费专程为追他的教育梦而来。这个已退了休的优秀老班主任,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的追梦情怀,一如他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的个人页面主题词:“追求使我永远保持青春的活力,促我不断追寻教育的理想”。 15年,才真正爱上这一行 张万祥至今保存着一个学生写在日记本上“赠送”给他的一首诗:“恨只恨,你因人而异;恨只恨,你见风使舵;把不住真诚的航船,握不住公平的杠杆。我恨你,愿你在我的心底长眠,让岁月的车轮将你碾碎……” 这首诗是他教师生涯的重要拐点:从1970年到1985年,整整15年,他不爱教师这个职业,这与他青年时代的作家梦、记者梦相距甚远。大学毕业后分配前,他的愿望是“只要不当老师,干什么都行”。 忘记了表扬这个做了好事的学生,他从交上来的日记本中读到了学生与他这个班主任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诗。 学生毫不掩饰的心里话让张万祥彻底地震惊了!“我还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我该怎样做一个好老师?”自责、苦恼、反思,他开始全心全意投身于教育工作——不仅是上班时,甚至包括所有的节假日,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中,他决心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过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从被动到主动、不情愿到情愿、应付到痴迷、动摇到坚定,在漫长的过程中,张万祥不仅爱上了这一行,而且研究上了这一行。 50个写秃的笔尖,一人高的剪报本 尽管现在张万祥已经有两台电脑,尽管搬了几次家,有两样宝贝张万祥一直舍不得扔:50个写秃的笔尖,一人高的剪报本。 这是他成长的见证。当他真正爱上教育时,他开始思考怎样做研究型的教师,怎样做不满足于太平无事的班主任,怎样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爱心、有正义感、有健康心理的人。 为此,他每年都订阅大量的教育报刊和书籍,积累了上万张知识卡片,四十余本德育资料剪报,七十余本工作笔记,十几本读书笔记,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其间,磨秃了上百个蘸水笔尖。 上世纪70年代末,学校的书不多,个人也没有太多的资金购买图书。张万祥老师为了教好课,就将很难买到的作家简历一笔一画地抄下来,甚至文学趣闻录等也一一抄写下来。他从1986年起,甚至将学生的计分册一一积存起来,每每翻阅,看到一届届学生的名字,仿佛看见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幸福之感油然而生。他更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 今天,他也是这样要求他带的徒弟:每年订购有关德育的报刊至少两份、每年购买有关教育的书籍不少于5本,坚持作读书笔记、写工作笔记…… “回顾艰难跋涉的历程,心中虽有辛酸,但却从心底涌出了幸福感和巨人感。我觉得自己似乎成了巨人,举臂即可摸到白云蓝天。”向记者细数这些宝贝,张万祥很动情。

七个经典家庭教育小故事

七个经典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 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 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 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就这么一句普通的话,却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 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 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那句话,并给予他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住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罗尔斯没有一天不按

(完整版)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 教育孩子,首先应该做一个有教养的家长。在家里要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让孩子知道敬老 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要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育孩子 不要在同学中去比阔;要让孩子有羞耻感,同时,要知错必改;要养成团结协作的好习惯, 在社会上乐于助人。 教育孩子,就应该做一个有进取心的家长。要教育孩子“勤”字当先,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进步;要教育孩子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失败和挫折,不要逃避责任;要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勇于探索;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遇事不人云亦云,而是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育孩子,就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不要动不动就以 家长自居发号施令;在发现孩子的长处时要及时表扬,相反,在发现他的行为规范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批评;要杜绝言行不一致的事情,如自己邀人在家里打麻将,却叫孩子关起门来 做家庭作业,效果怎么会好?! 我会用几个故事来教育孩子。以下,就是我教育孩子的几个故事。 1、土拨鼠哪去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因为痴迷于电脑、电视、小说等往往放松了学业,忘记了最初的追求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妨给他们叫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 从树洞里钻出了一只白色的兔子,兔子飞快的向前奔跑,三只猎狗围追堵截,兔子急了,“噌”的一下爬上了另一颗大树。兔子在树上,仓惶中没有站稳,一下子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 看的三只猎狗,兔子乘机逃跑了。 故事讲完后,教师要问学生:“这个故事有问题吗?” 学生可能说: “兔子不会爬树。” “一只兔子不可能同时砸晕三只猎狗。” ……直到学生找不出问题了,教师才说:“可是,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都没有提到,土拨鼠哪去了?” 趁学生思考之际,教师由此引发话题教育学生:“土拨鼠,猎狗追求的目标,可是由于兔子的出现,猎狗改变了目标,我们的思维也在不知不觉中打了差,土拨鼠竟在我们的头脑中消失了。 “在追求人生的目标中,我们有时会被风光迷住,有时会被细枝末节打断,有时会被一些琐事分散精力,在中途停顿下来,迷失了方向,或走上了歧路,从而了最初追求的目标。 “同学们,人生的路很长很长,既有奇花异草的诱惑,又有山峦叠嶂的阻挡,你一定要常常提醒自己——土拨鼠哪去了,不要忘记你最初追求的人生目标。” 2、鹅卵石与钻石 “为什么我们非要学习这些没用的东西呢?” 这是当老师的所听到的学生们的抱怨与质疑中最常出现的一句话。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 给学生讲这样一个寓言: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满怀殷切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

教育家名人小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教育家名人小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很多独创的论述,不但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水平。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仅仅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因为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因为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政府从法国借兵实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水准,几乎能够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能够的。”(《教育改革家》英文版第358页)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绝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