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及酶切分析)

(2) 挑选单菌落,在无菌条件下放入5 ml LB液体培养基中 (100 g /ml氨苄青霉素),200-300 rpm,37℃过夜培养。 (3) 取1.5 ml菌液(其余菌液加入25%的灭菌甘油,放入对 应编号的1.5 ml离心管中,-70℃ 下作菌种保存),5000 g离心5 min。 (4) 弃上清夜,加入100 l预冷的溶液I,悬浮沉淀,室温 放 置5 min。 (5) 加入200 l 新鲜的溶液II,边加边震荡,但不能剧烈, 冰上放置5 min。 (6) 加入75 l溶液III,震荡混匀,冰上放置5 min。 (7) 12000 g 离心5 min。 (8) 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12000 g离 心10 min。 (9) 用1 ml 70%的乙醇洗涤沉淀,空气中放置3-5 min。 (10) 用30-50 l TE溶解,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DNA含量 测定,EB琼脂糖(1.4%)凝胶电泳分析。
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及酶分析
(1) 溶液配制: 溶液 I 50 mmol/L 葡萄糖 25 mmol/L Tris-Cl (pH 8.0) 10 mmol/L EDTA (pH 8.0) 溶液 II 0.2 mol/L NaOH 0.5% SDS 溶液 III 3 mol/L KAc (用冰醋酸调 pH值至5.0)
质粒DNA的酶切分析参照相关酶的说明书 操作步骤进行
质粒提取,定量,酶切鉴定实验报告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年级: 2018级临床卓越创新班组别:第四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名称质粒DNA的提取、定量与酶切鉴定实验日期2019-11-05 实验地点第四实验室合作者指导老师评分XX 教师签名李某某批改日期2013-06-03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方法2.掌握紫外吸收测定DNA的操作3.了解质粒酶切鉴定原理和方法4.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原理,操作二、实验原理1. 碱裂解法:基于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1)pH =12.6(碱性),染色体DNA:氢键断裂,变性。
质粒DNA:大部分氢键断裂,但超螺旋共价闭合环状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
(不完全变性)2)(在1)溶液加入KAc溶液调节pH),中性,质粒DNA:复性,继续溶于溶液中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了、缠连的网状结构。
3)离心后,染色体DNA与不稳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2. 离心层析柱1) 硅基质膜在高盐、低pH值的状态下选择性地结合溶液中的质粒DNA;2)通过去蛋白液和漂洗液将杂质和其它细菌成分去除;3)低盐,高pH值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质粒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3. 质粒DNA定量测定:紫外光分光光度计法1)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2)而且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3)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4)因为组成核酸的碱基(G,A,T,C)在紫外光260nm处具有强吸收峰,所以通过测定260nm的吸收峰即可对DNA进行定量。
5)DNA对波长260nm的紫外光有特异吸收峰,蛋白质在280nm紫外光处有特异吸收峰,A260/A280可以反应DNA纯度。
4.质粒DNA的酶切分析限制酶特异性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酶识别序列的特殊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在此切割双链DNA5.琼脂糖凝胶电泳(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不同的DNA,分子量大小及构型不同,电泳时的泳动速率就不同,从而分出不同的区带(迁移速度与分子量的对数值成反比关系)。
实验重组质粒DNA提取及双酶切鉴定

②强碱环境(pH12.0-12.6)时:宿主菌的线性双 链DNA片段中的氢键断裂,双链解离变性,而质 粒DNA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并不完全分离;
③当加入高浓度酸性盐,pH值恢复至中性时:变性 的染色体DNA与变性的蛋白质以及细胞碎片凝聚 成网络状大分子不溶性沉淀物;而质粒DNA又恢 复天然构型,能溶解在上清液中,这样通过离心 可以把染色体D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除 去。
实验重组质粒DNA提7 取及双酶切鉴定
一.质粒DNA的制备
1 关于质粒的概念
a.什么是质粒(plasmid)? b.质粒的本质是什么? c.质粒有哪些构型? c.质粒有哪些特点? d.质粒的用途有哪些?
实验重组质粒DNA提8 取及双酶切鉴定
(1)质粒的定义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体内、独立于染色体的、可以自主复 制的一类双链环状DNA,在细胞内它们常以共价闭环的 超螺旋(supercoil)形式存在。
3.2 分离纯化质粒DNA 的主要步骤
①培养细菌使质粒扩增(DNA的扩增与选择) ②细菌的收集与裂解
收集——高速离心的方法 ③质粒DNA的纯化
所有纯化方法都是利用了质粒DNA相对较小及共价闭合环 状的性质。
实验重组质粒DNA提取及双酶切鉴定
3. SDS-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
3.1 实验原理:
①在有EDTA及去污剂(SDS)存在的条件下,用碱处理细菌, 可以使细菌的细胞壁破裂,释放出细胞内容物(染色体DNA、 质粒DNA、蛋白质和RNA等);处理过程中,染色体DNA 断裂成不同长度的双链DNA。
3.具有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和切割位点(酶切位点) 4.细胞内稳定性高(持续表达和复制) 5.具有供筛选用的(遗传标记) 6.相对分子量小(一定的容量)
质粒DNA提取与酶切方法的比较研究

结论总的来说,各种质粒DNA提取方法和酶切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 法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常规提取方法虽然操作繁琐, 但成本低廉且产量高;快速提取方法和生物素法则具有快速、简便和高纯度的优 点,但成本较高。对于酶切方法,单一酶切操作简便但适用范围有限;双酶切和 全酶切则能实现复杂切割,但操作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2)双酶切
双酶切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DNA进行切割。该方法可实现 对复杂基因组或多个位点的精确切割,适用范围更广。但是,双酶切操作相对复 杂,需要更多时间进行优化和调整。
(3)全酶切
全酶切是使用一种或多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以及修饰酶等对DNA进行切割。 该方法可根据实验需求对DNA进行的优点是高度灵活,适用范围广泛。然而,全酶切需要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操 作技巧,且成本较高。
比较研究
1、操作难易程度及成本
在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快速提取方法和生物素法相对简单,而常规提取方法 较为繁琐。在成本方面,生物素法和快速提取方法所需试剂和设备成本较高,而 常规提取方法成本较低。
2、纯度和产量
在纯度方面,生物素法和快速提取方法纯度较高,而常规提取方法纯度相对 较低。在产量方面,常规提取方法和快速提取方法产量较高,而生物素法产量较 低。
质粒DNA提取方法
1、常规提取方法
常规提取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步提取方法,包括裂解细胞、分离质粒DNA、 洗涤和纯化等步骤。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从各种细胞中提取质粒 DNA。但是,该方法操作繁琐,提取周期较长,需要使用大量试剂和设备。
2、快速提取方法
快速提取方法是通过优化常规提取方法中的某些步骤,实现快速、简单的质 粒DNA提取。该方法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可减少试剂和设备的使用。但 快速提取方法可能会牺牲一些纯度或产量。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本实验旨在提取低分子量DNA、质粒,通过酶切实验检测质粒DNA片段长度,并处理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提取:使用特定的提取试剂,先提取溶菌酶凝胶中的质粒DNA;
2、质粒DNA酶切:采用酶切的方法,对质粒DNA进行切割,形成小片段;
3、质粒DNA测序:采用测序仪对质粒DNA片段进行测序,从而确定其长度。
三、实验材料
1、提取试剂:主要由蛋白酶、乙腈、缓冲液、EDTA等混合而成;
2、PCR反应液:主要由dNTP、聚合酶、反应缓冲液等组成;
3、酶:主要由DNA内切酶和DNA外切酶组成;
4、测序仪:用于测序质粒DNA的片段长度;
四、实验步骤
1、提取质粒DNA:将实验样品放入提取试剂中,加热30分钟,然后用混合物洗涤一次,最后离心得到清澈的液体,含有提取的质粒DNA;
2、进行PCR反应:将提取的质粒DNA作为反应液™添加到PCR管中,在适当温度下反应10分钟;
3、酶切:将PCR管中的反应液加入内切酶和外切酶中,在规定温度下酶切1小时;
4、离心质粒DNA片段:将酶切后的反应液离心,以得到质粒DNA片段;
5、进行测序:将质粒DNA片段放置于测序仪中,逐一测序后得到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
质粒DNA片段长度:
0.31kbp、0.48kbp、0.51kbp、0.58kbp、0.68kbp等。
研究生实验三 重组质粒DNA提取、双酶切鉴定共37页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研究生实验三 重组质粒 DNA提取、双酶切鉴定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重组质粒的鉴定方法

重组DNA转化受体细胞后,须在不同水平上进行筛选,以区别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以及鉴定所需的特异性重组子。
在转化过程中,并非每个受体细胞都被转化;即使获得转化细胞,也并非都含有目的基因,所以需采用有效方法进行筛选。
筛选的方法包括根据遗传表型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筛选、核酸探针筛选、PCR筛选等。
本实验采用遗传表型筛选中的抗生素平板筛选或α互补筛选的方法。
一、抗生素平板筛选【实验原理】目标基因是Kan的抗性基因,而载体含Amp 的抗性基因,因此在含有Amp 和Kan的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即为阳性菌落。
【操作步骤】1.制备含有Amp 和 Kan 的LB琼脂培养板2.将100μl转化菌液用无菌涂布器均匀涂布于含有Amp 和Kan培养板上,37℃培养12—16h 。
3.在含有Amp和Kan培养板上能生长的菌落即为阳性重组质粒.并将其接种于含Kan的LB液体培养基2ml中培养8—16h。
4.小量制备质粒,限制性酶切分析进一步鉴定。
二、α互补筛选【实验原理】适用于含有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载体,如 pUC系列等,其原理是:载体含有LacZ的调控序列和N端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
在这个编码区中插入了一个多克隆位点。
当这种载体进入可编码β—半乳糖苷酶C端部分序列的宿主细胞后(质粒和宿主细胞编码的片段各自都没有酶活性),它们可以融为一体,形成具有酶学活性的蛋白质,这种现象叫α互补。
由α互补而产生的 Lac+细菌在呈色底物 5-溴—4-氯—3-吲哚-β-半乳糖苷(X-gal)和诱导剂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存在下形成蓝色菌落。
当外源DNA插入到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后,导致产生无α互补能力的氨基端片段。
因此,带有重组质粒的细菌形成白色菌落。
通过呈色反应即可初步识别可能带有重组质粒的菌落。
通过小量制备质粒DNA进行限制酶切分析,即可确定这些质粒的结构。
【试剂】1.X—gal(20mg/m l):将20mg X-gal溶于l ml二甲基甲酰胺中,-20℃避光保存。
重组子酶切鉴定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

重组子酶切鉴定实验报告的注意事项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及PCR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酶切鉴定重组质粒的插入片段的大小;2、学习并掌握PCR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将含有外源DNA的转化子的E.coliDHSa菌株进行培养,并用试剂盒提取其质粒DNA,将所提取的DNA用切pUC19质粒的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切割以验证所插入的外源DNA的大小。
2、PCR原理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1986年出Kallis Mullis发现。
这项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各个领域,它不仅可用于基囚分离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还可用于突变体和重组体的构建,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基因多态性的分析等方面。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掌握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以验证重组质粒插入片段大小。
(1)聚合酶链式反应原理CR是一种利用两种与相反链杂交并附着于靶DNA两侧的寡核苷酸引物,经酶促合成特异的DNA片段的体外方法。
反应过程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单链DNA模板,人工合成的两个寡核苷酸引物在低温条件下分别与目的片段两侧的两条链互补结合,DNA聚合酶在72°C将单核苷酸从引物3端开始掺入,沿模板5-3方向延伸,合成DNA新链。
由于每一循环所产生的DNA均能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所以PCR产物以指数方式增加,经25-30次周期之后,理论上可增加109倍,实际上可增加107倍。
PCR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省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对原始材料质量要求低等优点,但由于所用的TaqDNA聚合酶缺乏5-3核酶外切酶活性,不能纠正反应中发生的错误核苷酸掺入,估计每9000个核苷酸会导致一个掺入错误,但是错误掺入的碱基有终止链延伸的作用倾向,使得错误不会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鉴定
【实验原理】
分离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层析法等。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和结构等特点以及质粒DNA的用途进行选择。
本实验采用SDS碱裂解法提取重组质粒DNA,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使细菌细胞裂解,又能使一些蛋白质变性。
限制性内切酶能特异地结合于一段被称为限制性酶识别序列的DNA序列之内或其附近的特异位点上,并切割双链DNA。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长度一般为4~8个呈回文序列的特异核苷酸对。
由于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特性不同,分子生物学中主要用到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位置在识别序列内部)。
对质粒进行酶切,通过跑胶观察片段大小,从而鉴定质粒。
【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所用的质粒提取试剂盒为天根的质粒小提试剂盒,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1. 吸附柱中加500ul 平衡液(BL),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
2.取1.5ml菌液至2ml离心管中,12,000rpm离心1min,弃上清。
3. 加250ul solution Ⅰ(P1),vortex。
4. 加250 solution Ⅱ(P2),上下颠倒混匀。
操作时间不能超过5min 注:此步骤不宜超过5 min。
5. 加350 solution Ⅲ(P3),立即颠倒混匀几次。
12000rpm离心10min。
6. 吸取上清加入吸附柱中,尽量不要吸出沉淀12000rpm离心1min ,弃收集管中的液体。
注:此时4℃离心不利于沉淀沉降。
7. 加入600μL漂洗液(PW)于离心吸附柱中,12000rpm离心1min ,倒掉废液。
8. 重复上一步,
9. 空管离2min。
将吸附柱放入1.5ml离心管中,在超净台中晾5min。
10. 将700 μl的Rinse B加入Spin Column中,12,000 rpm离心30 sec,弃滤液。
10. 滴加50ul elution buffer(EB)至膜中央,室温放置2min后,12000rpm离心1min。
离心管中即为纯化后的质粒。
11.构建重组质粒酶切体系,限制性内切酶反应一般在灭菌的15 ml PCR离心管中进行。
在冰浴上建立酶切反应体系(20 μl)
ddH2O 9μL
10×Green Buffer 2μL
EcoR I 0.5μL
Pst I 0.5μL
重组质粒8μL
12.限制性内切酶最后加入,混匀。
37℃水浴温育10 min。
跑胶时直接上样。
【结果与分析】
1 2 3 4
如图所示,1、2、3、4号是本组实验结果,1号和3号泳道是重组质粒PCR电泳,由于重组质粒PCR比较成功,因此出现清晰明亮的条带。
2号和4号泳道为酶切质粒电泳,因为质粒酶切成功,所以看到条带清晰。
但是重组质粒PCR电泳条带出现拖尾现象,说明重组质粒有污染。
4号电泳带的酶切质粒上部出现两个快要连接的条带,说明部分质粒酶切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