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

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
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

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

保罗;塞尚是法国著名的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那么你知道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吗?下面是由为你提供的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绘画特点塞尚,就是保罗;塞尚,小商人的孩子、法学院毕业生,年轻时爱画画却遭到了家人的阻挠,后来因为实在是没有从商的天赋,才终于不再用偷偷摸摸的画,最终成为了法国有名的画家。后人把他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绘画的特点,跟当时的主流画家有比较大的区别,也因此成为了后印象派的主要人物。塞尚的绘画特点主要表现在理念、色彩、形式这三个方面。

塞尚绘画特点其一是艺术与自然十分和谐。塞尚认为,艺术就是艺术,自然就是自然,两者是不能划等号的,但是当画出来的画能够表现出一种极致的感觉的时候,就会与自然很和谐。这种和谐,不是塞尚之前的画家说的能够“逼真呈现自然”的模仿式作画,而是把“对自然的主观感觉融入绘画”的和谐式作画,是模仿理念的革新。

塞尚绘画特点其二是色彩画出空间感和体积感。印象主义在绘画上处理空间感和体积感的方法是用光和色彩的融合,但是塞尚不是,它只用“色彩”。他认为,在绘画中没有光的明暗度、没有线,只有色彩对比。只要把色彩把握好,即使没有透视和光影,也能很好的画

出空间感和体积感。

塞尚绘画特点其三是形式构成十分具有纯粹性。塞尚在绘画中坚持把物体画的更简单、有秩序。在作画时他注重三个方面:第一要把物体画的清晰再清晰,哪怕是雾哪怕是水;第二让物体呈现简单的球体或者方体比起繁琐的勾画细节更自然;第三,为了艺术,可以突破限定的约束,人可以变形、透视可以不准等等。

现代艺术之父画家塞尚的艺术成就保罗塞尚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在创作当中也一直保持着对色彩的特殊应用和对空间的合理构造。这位伟人为后世留下了很多财富,塞尚的艺术成就也非常多。

塞尚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建立了完全不同的理性世界。印象派的画家都反对传统的绘画方式,但是实际上却没有人能够跳出传统的束缚,但是塞尚做到了,他融合了两个派系的特点和自己的想法,创造出能被大家接受的个人风格。尽管只是在细节上稍加改动,但是塞尚真正的突破了传统的目标。他把传统的绘画理念逐渐分割开来,变成各种各样的风格。从单一的画风变成各式各样争奇斗艳的画风,后来出现的许多著名画家,也是从塞尚这里得到的启发。

塞尚的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引发了崭新的艺术方向。美术历史上把绘画的时期分为是塞尚之前和塞尚之后,可见塞尚对于绘画的卓越贡献。在塞尚之前,画家都是模仿自然或者再现自然,衡量技术的高低就是画得逼真与否,塞尚强调艺术是画家个人的创造,要打破保守的

观念,以画家为主体去自由的创作。

塞尚真正的推动了西方绘画史的发展,对此后的绘画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艺术家的天性终于得以释放,艺术也得以发展。

欧洲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欧洲历史》期末考核调研之 欧洲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调研人:袁涛 10级工业设计(3+1)班学号1002021039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学家:伊拉斯谟、马基雅维利;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1)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长诗《神曲》中,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乔托 画家乔托使绘画艺术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向现实主义迈进了一步。画家乔托的壁画虽然仍以宗教题材为主,但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他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3)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提倡复兴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4)薄伽丘 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该书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4)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5)米开朗琪罗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代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的朝代,是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国家强盛,社会安定,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国际交往频繁。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唐代的工艺美术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获得了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陶瓷、染织、刺绣、铜镜、金银器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使唐代的工艺美术表现出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和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在设计和制作上都具有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饰新颖活泼、品种多样的风格特点。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 期。 唐代作为我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的绚丽辉煌的时代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陶瓷:唐代早期的制瓷业仍处在恢复阶段。进入中期以后,制瓷技术进步,瓷器质量提高,窑址林立,规模宏大。唐代这一时期的青瓷胎质细腻、釉层匀净﹑色泽温润,纹饰偏重造型﹑处理简练,装饰技法以划花为主,也有少量印花﹑刻花和镂雕。唐代晚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瓷业生产已进入了鼎盛时期,制瓷技术高度发展,产品种类繁多﹑制作精致、造型优

美。唐代白瓷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白瓷釉色匀净,器形雍容饱满,胎体厚实细洁,瓷质坚硬。与越窑青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代表了唐代瓷器生产的两大主流。唐代创造或发展了一些彩瓷,包括釉下彩绘及绞釉﹑绞胎等,为以后色釉和彩绘装饰开辟了新的天地。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唐三彩,色彩斑斓,造型优美,是一朵奇异的陶艺之花。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2)染织:唐朝时期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庶,商业﹑手工业昌盛,贵族生活奢侈注重享乐,服饰竞求华贵,这些都促进了纺织工艺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印染技术的进步。唐代染织工艺有蜡缬,绞缬,夹缬,碱印,拓印等印染方法。 (3)刺绣:唐代刺绣在前代的基础之上流行更广,制作工艺也有发展和创新,绣品做工精巧、色彩华丽,用途也更加广泛。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教服务。唐代刺绣的针法也有所发展和创新,除保留了传统的辫绣外,又创造出直针、缠针、套针、戗针、贴绢、锁绣、堆绫和缀珠等针法。戗针绣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绣品纹饰主要为花鸟,也有性格温驯的动物纹饰。

现代艺术之父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20世纪的美术史上究竟有多少大师对艺术史有过杰出的贡献?塞尚是我第一个想要说的。然而最初,塞尚却并没有给我留下多少印象。吸引我的是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及一些印象主义画家莫奈、雷诺阿等。只记得塞尚曾画过一些并不优美的浴女和一些歪歪斜斜的静物,也弄不懂评论家为什么给他封上一个“现代艺术之父”和“美术史上一位划时代的艺术大师”的称号。但是,他既然被认为是“现代艺术之父”就必然有一定的理由,这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 保罗.塞尚出生于法国普洛文斯,原习法律而后献身艺术的塞尚,一生的艺术生活,都从自身接触自然而来。他的早期努力和社交行为一样无能,美术学院认为他毫无才华而拒绝了他。然而,他后来挣扎一生发现了富有凝聚力的绘画方式和观念在美学领域影响了20世纪的许多艺术家和文化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塞尚被看作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作家,在印象派流行时期他非常活跃,他也被称为“近代绘画之父”。 直到今天在一般人眼里塞尚也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人物。大概是塞尚的画并不“优美”和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真实”;而且他也没有像毕加索、凡高和高更那样有许多传奇故事。塞尚和同时期的毕加索、梵高和高更等画家比起来名气不如他们响亮,作品的知名度也很低,普罗大众可能都不能说出一幅塞尚的代表作的名字出来,但是他却被历史给了更高的地位,这是因为塞尚带给后人的贡献和影响更为深远。我想艺术史是这样评价一个人的,看一个人是不是大师,重要的是看他的贡献及对后人的影响。同样是大师,也要看谁的贡献更大、影响更深远。 塞尚是第一个冲破文艺复兴传统的束缚,打破了以前的绘画观念,使西方绘画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的,为现代美术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塞尚当时所追求、探

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教学设计

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设计思想:《美术欣赏》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一些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尤其要让他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的方法,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外国现代主义绘画是标新立异、多元化的艺术世界,从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表现形式也从具象转变为意象和抽象,与传统的绘画艺术在观念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欣赏难度较大。由于受传统审美习惯以及我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特别对广大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陌生的艺术世界,一个急切想了解的艺术世界。随着改革开放,我们有机会更多的接肋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展览和作品,但人们常常是“许多人去看了,有些人窃窃私议,不说好,也不敢说不好,更不敢说看不伍,而事实是看不值。” (施蛰存语)我们有必要对现代中学生进行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员基础的启蒙教育。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表现形式和艺术理论也各不相同,它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对于外国现代主义绘画,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纺坛,要通过一节课让学生真正了解和接受外国的现代主义绘画是不可能的,因此本课的重点以转变学生的欣赏观念为主,以不能把象不象,看懂看不懂作为美术欣赏的标准为线索,通过一些现代主义绘画的代表面家自身从具象到意象、抽象的观念和表现形式的转变,引导学生理解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特点,初步学

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欣赏美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学生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鉴赏能力。 教材版本:上海版高中美术课本《美术欣赏》上册 课题: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对象:高二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介绍,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外国现代主义绘画,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的语言去感受和欣赏外国现代绘画作品,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操作: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启发学生在读读、议议、看看、谈谈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欣赏外国现代摄绘画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感:培养学生欣赏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正确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外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欣赏方法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外国现代主义绘画。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中国现代美术

编写:田开萌审批: 2009-10-19 中国现代美术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现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 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架上雕塑,纪念雕塑等名词。 【课前预习】 要求:结合课本做完下面的题目,以此完成预习。 一、兼容并蓄的中国现代绘画 中国现代美术,一般是指起始的美术。 中国现代绘画的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画发生激烈的演变,二是西方绘画(画)的引进并迅猛发展。 1、中国现代绘画的两种类型: 传统型中国画是在努力继承的同时,力求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笔墨技法等方面有所发展的中国画,其代表人物有、、等;融合型中国画是指融合的中国画,其代表人物有、等。 2、中国油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油画取得了长足发展,著名油画家的《开国大典》和吴作人的《》是中国现代油画具有典范性的作品。 3、中国现代版画: 中国传统版画是画家作稿,刻工刻版、印工印制的“复制版画”,自20世纪20年代末,将西方版画引进中国并倡导画家自画、自刻、自印的“创作版画”以来,出现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版画家。 4、新品种的中国绘画: 泛指用新型工具材料创造出有别于以往所有样式的绘画。这里主要指基本上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却以西方的造型观念、形式法则、色彩方法创造出不同于传统观念的笔墨和技法,又注重诗意和境界的绘画,代表画家有、等,其作品被称为画或画。

二、再现民族精神的中国现代雕塑 中国现代雕塑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的创作揭开了新中国雕塑史的序幕。20世纪50年代重要雕塑作品有《》、《》等。60年代为政治服务的雕塑取得了预期的宣传效果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80年代“”雕塑成为了中国现代雕塑的主流。90年代产生了一批经典城市雕塑作品,代表作品有《》、《》等。 【课堂探究】 中国现代雕塑的成就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的。

论唐代艺术的特色

唐朝的美术气势宏伟、富丽堂皇、赋予想象,在技巧上也有不少的建树。另外在书法、工艺美术、建筑等各方面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唐代是我国政治、经济高度发展,文化艺术繁荣昌盛的时代,是封建文化灿烂光辉的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尤其是贞观、开元年间,政治气候宽松,人们安居乐业。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独领风骚。唐都长安,那时是世界上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当时有位从西方来华学习的“梵僧”写诗道:“愿身长在中华国,生生得见五台山”。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其总体格局,也是在唐朝时期完成的。总结唐代艺术的发展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方面。 (一)建筑方面: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都城长安原是隋代规划兴建的,面积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区(明西安城)的8倍。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中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所在。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为坟,因此比秦汉时的人造巨冢更有气势;陵墓的神道极长,石雕刚健雄伟,数量也较前加多,墓内壁画尤为生动。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到了隋唐,大体量的建筑已不再象汉代那样依赖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法来解决。各构件,特别是斗拱的构件形式及用料都已规格化,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设计与现场指挥,并以此为生。一般房屋都在墙上画图后按图施工。房屋建成后还要在梁上记下他的名字(见柳宗元的《梓人传》)。“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主要是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中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唐时砖石塔有楼阁式、密檐式与单层塔三种。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代建筑风格特点是气魄宏伟,严整又开朗。现存木建筑物质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斗拱的结构、柱子的形象、梁的加工等都令人感到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而色调简洁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这是在宋、元、明、清建筑上不易找到的特色。 其代表建筑为:永宁寺塔,广仁王庙,天台庵,南禅寺,佛光寺 (二)服饰方面: 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服饰愈益华丽。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

现代绘画鉴赏的方法

现代绘画的鉴赏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将目光投向艺术领域,对于艺术的认知与理解成了一个人的修养标尺。中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培养阶段,更需要陶冶情操,提高修养。2000年以来,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纵深发展,美术教材呈显出多样化的趋势,不仅加入了贴近生活、美化生活的内容,如:《学习服装搭配》,同时也加入了提升学生审美及修养的内容,如:人美版13册的《格尔尼卡》,15册的《现代绘画的色彩搭配》等,进入了现代派绘画作品的欣赏范围。现代派绘画作品题材广泛、内容抽象,中学生如何欣赏分析现代派绘画作品值得教师商榷。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现就中学生欣赏现代派绘画作品的方法与途径展开探讨。 欣赏现代派绘画作品,教师首先要讲清现代派绘画的传承。现代派绘画并非一派一系,而是对二十世纪以来涌现出的画派画家的统称。它历史渊源,是在继承积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西方美术经历了罗马时期、哥特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洛可可时代……每一个时期都涌现出优秀的绘画大师,例如大家都熟悉的:达.芬奇、安格尔、米开朗基罗,他们把古典绘画推向了高峰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艺术家开始从不同的道路探索艺术的方向,从而迎来了流派纷呈、充满画家个人色彩的现代艺术时期。早在十九世纪中期就诞生了现代派绘画的启蒙者保尔.塞尚,他在表现自然物体时开始专注于结构,运用圆柱体、圆锥体、球体进行画面物体的布局安排。他的绘画直接影响了二十世纪初的立体主义、几何抽象艺术,因此,人们把他称之为"现代绘画之父"。还有荷兰画家凡高。他的作品不同于传统绘画的严谨,而是充满鲜艳的色彩和灵活的线条,画面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同时,相继出现了探索光影的印象派画家莫奈、雷诺阿、德加、修拉;色彩强烈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充满形式和技巧的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具有强烈情感的表现主义画家蒙克;抽象艺术画家康定斯基;诗与梦的巴黎画派画家夏加尔……以及二十世纪出现的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各种派别。现代派绘画由具象走到抽象、从整体走到局部,由内容走到形式,现代派绘画更多的是"视觉艺术",更多的注重线条、色彩、结构、体积等。

(初中美术教案)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初中美术教案 第一课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 《开国大典》(1课时) 课型: 单一课 教学方法: 讲述、欣赏与思考。 教学目的 通过对油画《开国大典》的讲述与欣赏,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伟大成就,提高学生对油画中国民族化特点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处理及民族绘画与西洋绘画结合的特点。 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大幅《开国大典》印刷品一张,[富有民族特色的工笔画和年画各一幅。 2、学具:教材,笔记本。

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中国的民族绘画-------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并与诗、书、画、石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出示中国画、年画挂历)而西洋画中的主要画种----油画,却以丰富、能表现复杂的色调层次,能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今天让我们来欣赏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开国大典》(出示油画《开国大典》) 作者介绍: 艺术欣赏: 主题思想: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作品欣赏: 1)《开国大典》概括:画宽4.05米,高2.3米,油画。____年至于953年作,现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画面主体为##主席和其它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着亿万中国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这庄严的声音,响彻天安门广场,回响在祖国大地,震撼着全世界。

画面上,国家领导人虽只在左侧占画面三分之一的部分,但在暖调子的红灯笼、红柱子、红地毯的衬托下,非常醒目。##主席健朗魁伟的身姿处于画面中心,也体 现了领导全中国的核心之核心,并与远方千千万万的群众遥相呼应,共同为中国历 史掀开新的一页而自豪。画家在构图、设色、人物等场面的处理上,体现出一个泱泱大国的气魄和风度。如果你到过天安门城楼上,会更加体会到作者构图的大胆与巧妙。画家在画面上加宽了左右两边红柱子的实际距离,并把右边的一组红柱子搬到画面之外;将栏杆、地毯、游行队伍平行舒展开去使宏大的群众场面得以充分表现。 天安门座北朝南,中央领导人本是面向南方站在##主席后面,处于逆光之中并 背向观众。画家大胆地将中央领导人的位置移至左侧一角,从而消除了逆光与背向观众的现象,使画面显得更加明丽而喜气洋洋。再细看,毛主席的集团也不是面向 正南方。另外,典礼当天是阴天有雨的天气,画家却把它改为秋高气爽的晴朗天气,使人有天随人愿、清爽欢快之感。所有这些大胆的改动,一般人看画时都并不会察觉,不会去分析这些情况给人的印象是,该画真实地、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开国大典 的盛况。非如此不可。这就是艺术家大胆而高超的构图技巧,从而体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艺术不是生活毫不走样的“复制”,艺术的真实,不是生活的真实。艺术的表现,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决定的。 画家在此画中努力使西方的油画技法与我们民族的审美观相适应,特别在色 彩处理上,强调色彩的单纯,对比强烈。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的海 洋与蓝天、绿树形成对比基调,使画面热烈而明快的;金黄色的菊花与蓝天、白云 的对比。既点明了秋高气爽的季节,又与黄色的灯穗相呼应,增强了华贵灿烂、富 丽堂皇的欢庆气氛。总之,画中强调了物体的固有色,减弱了随光线、环境而异的

浅谈唐宋美术特点

浅谈唐、宋、元的美术史 (李雪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3 2010441583) 【摘要】:唐、宋、元,在我国绘画发展史上,是一个兼收并蓄、灿烂求备的时代。这一时期绘画艺术的历史流变已多有探讨,但将绘画发展纳入消费领域考察却鲜有人研究。事实上,绘画消费既是整个美术活动的目的和终点,又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和动机上的开端和起点。忽视绘画消费对绘画创作、风格演变、理论发展的决定作用,我们就难以解释一个时代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变迁。本文即通过对唐代绘画的特点和影响的分析,从另一层面探讨唐代绘画发展的内因,以期抛砖引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一封建社会的绘画有其发展的一般特点。首先,绘画的消涨起伏与绘画艺术自身的发展程度密不可分,当绘画成熟至可传达人们的不同意思。 唐代始于吴道子,成于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之变”,其本质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转向山水意境的表现。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历史线索的过渡,而是一个线索的分枝,是美学上的平行关系。山水画中意境问题的提出,是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的转变,是在美学上的完善。五代宋初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宽,完善了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并把中国绘画中的山水画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峰。山水画在这一时期成为时代的主流艺术。被称为“百代标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画,在表现领域中将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结合起来,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话题,传统山水画对精神和意境方面的关注经此而转向于技术层面——形式。“元四家”不仅完善了山水画的水墨技法,而且因为时代的特点,为山水画在审美范畴内增添了“逸”的概念。这种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审美时尚,虽然有审美之外的社会原因,但却因为这一契机在山水画意境的领域内创造了一个新的标准,后世则将此推为最高的准则。尽管文人画鄙薄技艺,但文人画在山水领域所提出的依附于“笔墨”的审美准则,却不能脱离一定技术的规范。绘画的形式与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时,人们对它的划分与解释,也是以技术的标准来树立南宗的美学规范。山水画发展过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以新的技术标准和美学规范来疏导发展过程中的无序状况,回归历史的传统,实际上已经表现了山水画的衰落。董其昌对现世的感叹,说明了其中的许多道理。明清两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无能为力,在宋元的峰巅面前人们只有景仰和赞叹。为了挽回历史的颓势,董其昌打出了“复古”的旗帜。在一个过于强调笔墨和程式的时尚中,画家们只有穷毕生的精力“血战宋元”,人们只有通过“临”、“仿”、“抚”、“摹”来标识自己的传统渊源,确立自己的艺术价值。“四王”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为山水画创造的最后的辉煌,最终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20世纪的黎明,以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山水画也进入到现代文明之中。在“反传统”的呼声中,阵营瓦解,代表新旧两种势力的各方人物纷纷登场,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论战。当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用自己的实践去塑造山水画现代风格的时候,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使画家对文化的关注转为对民族和自身生存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面临新的时代,经受了生存的考验。“新山水画”在改革旧文化的现实要求中脱颖而出,承担了史无前例的社会责任——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审美要求。“新山水画”为传统山水画找到了生存的方式。“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傅抱石继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之后,再次提出了笔墨与时代的关系。进入本世纪的

美术鉴赏

所谓西方现代派美术,是指西方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发展起来的现代美术中某些流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的统称。“现代派”一词是和某种新的,非传统的,区别于过去的艺术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派美术既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术,也不包括现代的各种现实主义流派,它与现代的西方美术更不是同一概念,它在其中只占一席之地。 现代派美术的出现有其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渊源,是与现代西方社会的进程紧密相连的。新技术革命,社会结构以及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的改变,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以日本版画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和非洲艺术的传入,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以及西方现实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都促进了现代派美术的形成。 从整个欧洲美术历程来看,现代派美术思潮是从印象派前后这个时期开始的。确切的说,起源与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高更和荷兰画家凡高。 1905年,以马蒂斯为首,弗拉曼克等人为骨干力量的野兽派在巴黎诞生。他们从塞尚的作品中得到启发,在艺术形式深受高更和凡高的影响,用强烈的色彩,奔放粗野的线条,扭曲夸张的形体,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与此同时,德国表现主义应运而生,他们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同样一味追求艺术家本人的主观感受,但是他们并不注重于纯形式的探索,而是把绘画语言视为反抗社会西安市,宣泄不满的手段。两年之后,以毕加索,布拉克为首的立体派在巴黎出现。它先把一切物象加以破坏和肢解,把自然形体分解为各种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组合,甚至发展到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组合在同一画面上,借以表达四维空间。 自立体派之后,欧洲本土上各种新理论新观念纷纷涌入,于是,未来派在1909年以前卫的姿态与意大利出现。他们排斥过去作为绘画手段的情调和预期的趣味,称颂有独创性的形式,在主题上也否定老一套的东西,认为重要的应是描绘现代的都市生活,诸如钢铁,速度,剧烈的运动等等。 未来派之后,意大利有出现了形而上画派。在形而上绘画中,钟表的指针和塔上的小旗都呈凝滞状态,一切都是静止的,笼罩着神秘的沉默,其目的就是要把事物从日常的伦理中分离开。形而上绘画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留下了极为惨痛的创伤。一批青年艺术家出于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发表了《达达派宣言》。达达派由于对人类原有的一切感到厌恶,所以要否定一切,破坏一切。在艺术上,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统文化艺术,否定一切传统艺术的造型观念和造型规律,一怪诞荒谬的形象表现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1924年,有法国医生兼诗人,原达达派骨干分子布雷东出面组织成立了超现实主义派。他们依靠所谓自动记述法,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表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 1901年前后,经过多年侨居德国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的数年摸索,抽象主义终于形成。艺术家摆脱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受的传统,把点,线,面视作自主的表现力愿素,使之变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把艺术家的情感传达给观众。二战后,美国动作画派的创始人波洛克开始转向抽象表现主义。他不用笔画,而是在画布上乱撒颜料;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只有斑点状的东西扩散开去,从而超越了有框绘画的狭小范围,是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 进入六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更加趋于形式化,于是有的艺术家反其道而行只,从“极端抽象”转入“非常具体”——转向生活中实物。着就是始于英国尔后风靡美国的波普艺术(也称流行艺术)。 确实有相当数量的作品画面模糊,变形,甚至荒诞离奇,令人不可思议,表现了部分流派的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1890-1900):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后印象主义一词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用来描述文森特·梵高、高更和保罗·塞尚等为代表的一群画家以及画风的。该词由英国艺术评论家并曾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馆长福莱(Roger Fry,1866-1934)提出的。他想对保罗·塞尚立论,就需要一个新术语。几十年来,法国人并没有将这三个人

谈唐代绘画

《灿烂求备,异彩纷呈(一)》——谈唐代绘画 文/静远 唐代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唐太宗“柔怀万国”,贞观之治为邻近列国所仰慕。由于唐代具有对各种文化艺术兼容并蓄的非凡气度,儒、释、道“三教”并立,诗文、乐舞、书法、绘画以及文论莫不昌盛。唐代的绘画作为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份,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璀璨的一笔,绘画名家辈出,见于史册者就达二百余人。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初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指绘画精神、美学追求、艺术表现和包括构图、造型、笔墨、色彩等技术因素在内的完美统一,这也是对整个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 唐代确实是中国绘画建构模式的时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唐代的绘画已经分人物、山水、花鸟等科,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国画传统的核心是“意境”,“形神兼备”、“气韵生动”都是意境的内涵素质,其艺术魅力就是画已尽而意不止,笔虽止,但意无穷。不单单在于用笔,技法,更重要的在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境界。画家们的艺术审美思想和审美取向,皆取源于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唐代绘画折射着儒释道思想的精髓,追求“天人合一”之境。佛、道理论不仅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广阔的创造空间,而且直接促进画者思想境界的提升。儒家在于对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在把绘画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的同时,指出其“成教化、助人伦”的道德教化作用。唐代张璪总结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直为后人所奉行,指出绘画是一种心灵化的艺术,造化和心源的凝合。唐代的画论、画史著作亦显示了唐代美学理论的深度,与当朝绘画创作一道共同谱写了大唐绘画的辉煌乐章,完善了民族绘画体系。 一、人物画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之通称,在唐代绘画中仍占主要地位,大体分为道释画、肖像画、仕女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无论是吴道子、阎立本、周昉、张萱还是带有西域画风的尉迟乙僧等,均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唐代道释画兴盛,重要人物画家皆擅佛道壁画,当时宫殿、衙署、厅堂、寺观、石窟都有壁画装饰,气势恢宏,色彩灿烂,塑造的佛道故事中佛、菩萨、神仙等栩栩如生的形象,飞天凌空飞舞,表现天国世界的美好,画面的繁复与盛大既给人敬畏与向往,又给人以美感与享受。壁画艺术水平也非常高超,外型描画准确而生动。唐代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吴道子被后世尊称为“一代画圣”,被民间画塑匠人尊称为“祖师”,在道家中称为“吴真人”,擅画佛像、神仙、广阔的宇宙空间,亦擅画山水,在用笔技法上,笔法圆转飘逸,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人称“兰叶描”,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所创的风格样式被称为吴家样。他曾在长安、洛阳寺观中作佛道壁画四百余间,神态各不相同,表现出神的世界、神的光明,感动人心,意境高远。他在长安兴善寺作画时,长安市民扶老携幼观赏、赞叹。神的美好、慈善开启了画者创意的源泉,净化了观赏者的心灵,令人心驰神往。 吴道子的几幅公认的代表作品如下:《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这幅画的内容是描绘佛祖释迦牟尼降生为悉达王子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大自在天神庙时诸

浅析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浅析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摘要文章从唐代美术的陶瓷、绘画、雕塑三个方面阐述了唐朝美术的总体风格,这对于了解唐代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重要而直接的影响具有深刻意义。 关键词唐代美术;中国美术;绘画;雕塑 1唐代的陶瓷 唐代手工业发达,工艺美术呈现新水平,陶瓷、染织、金银器、漆器、铜镜等在设计和制作上呈现出造型精巧、色彩华丽、纹样新颖活泼、品种丰富的特点。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瓷窑分布范围广,规模大。青瓷以南方浙江的“越窑”为代表,白瓷以北方河北“邢窑”为最佳,邢窑与越窑齐名,因而有“南青北白”之说。唐瓷器形趋于圆浑饱满,多仿瓜形、花形的造型,并且日渐向实用化发展。唐代瓷器纹饰以花卉为主,装饰方法繁多,有印花、洒花、堆贴、釉下彩和绞釉绞胎等。装饰纹样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大胆吸收融合外来精华,花鸟瑞兽题材占有重要位置。其中釉下彩是先在素胎上画彩,然后上釉,这是迈向彩绘装饰的开创性一步,在陶瓷装饰设计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特别是“唐三彩”塑像,驰誉世界。从已经见到的“唐三彩”作品来看,体态健美,造型逼真,色彩辉煌艳丽,确实是工艺品的佳作。唐三彩,它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做胎料,经过挑选、舂料、淘洗、沉淀、侵润、揉捏等工序后,清除杂质,塑造出形象。器型施釉后入窑经过800~900℃的高温焙烧,彩釉和各种着色剂因高温熔化并向四周扩散流动,形成斑驳灿烂而富有变化的彩色釉。 从现代的陶瓷史上认为,唐三彩在唐代陶瓷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因为在唐以前,只有单色釉,最多就是两色釉的并用,在我国的汉代,已经有了两色,就是黄色和绿色的两种釉彩在同一器物上的使用。那么到了唐代以后,就是说这种多彩的釉色在陶瓷器物上同时得到了运用。唐代以后的各类低温釉和釉上彩瓷,大部分都是在唐三彩的制作工艺上发展起来的,如宋三彩,辽三彩等。 2唐代绘画 绘画在美术中,占主导地位。唐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出盛唐的作品是“灿烂而求备”。这也是唐代绘画风貌的概括。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各个门类,在这个时期都以独立的姿态立于画坛,表现技法日益成熟和完备。这是一个集前代之大成,开未来之风貌的时代。唐代绘画所达到的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它是古代绘画发展中的又一高峰,不仅为中国艺术增添了光辉,而且对世界美术也发生着重要影响。 ⑴人物画和道释壁画继先代之长而加以发扬;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在各种绘画门类中仍占首位,人物画在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反映贵族生活情态,表现道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仅供)

浅谈原始艺术对现代绘画艺术的影响 摘要:原始艺术是艺术史的开端,它的造型语言古老,朴拙,抽象,充满神秘的魅力,让人们好奇和向往,尤其对现当代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不论从形式语言还是精神内涵上,原始艺术都给我们现当代艺术创作与发展提供了灵感和启发,包括野兽派、立体主义,中国画艺术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演绎原始艺术精神。 关键词:原始艺术;现代艺术;岩画;水墨画 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原始艺术呈现在人们眼前,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原始艺术是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它的艺术特色鲜明,形成了独有的原始语言,不论从形式还是精神上,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影响都非常巨大。本文将从原始艺术的特点,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艺术创作应怎样融入原始艺术精神为切入点进行探讨。 一.原始艺术的特点 “原始”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一个术语,是19世纪初至二十世纪末流行的一种艺术趋势。原始艺术形成于人类早期发展阶段,它最大的特点是史前艺术与现代社会文

明程度平行发展,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创新起到了革命性的颠覆作用。原始艺术普遍具有粗犷,质朴,单纯的特点,充满了野性和生命力,有着极其简洁的线条和浑然天成的色彩,不讲究构图和立体,无论哪一个事物,他们都从它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感性的积淀是原始艺术最本质的东西。由于感性大于理性,精神盖过物质,它便古拙,纯粹。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艺术都是在原始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其最大的共性。 二.原始艺术对现当代艺术的影响 原始艺术可以称得上是西方现代艺术的“范本”。西方的艺术自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基本上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模仿论”占统治地位,一直到20世纪初,人们开始把直接表现自然形态转化为通过艺术家的大脑展现艺术形态。一方面,从各个民族,各种艺术类型相互借鉴;另一方面,回归历史,学习研究艺术的起源――人类童年的艺术。原始岩画带给艺术家们新的造型形式语言,打破了传统的三维空间,抛弃了理性的焦点透视,把富有立体感的画面变成了一种平面装饰。法国19世纪末出现的“野兽派”就是深受原始艺术影响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的奠基人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等均受原始艺术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激发

中国现代美术 教案

第十四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中国现代美术 一、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一般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的美术。20世纪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该时期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中西文化之争是中国近代美学发生发展的广阔背景,它努力探觅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美学二者之间的契合之处,以求在两种美学的支持下对中西美学的综合创新。 二、学情分析 美术欣赏不是简单的看画,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每个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不同,高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欣赏水平,但在能力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艺术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需要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而这些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认知和欣赏难度,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美术作品内涵,这样,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知道中国近代绘画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通过作品的比较,了解中国现代美术所具有的时代特征,感受中国现代美术的时代精神。通过欣赏中国现代绘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现代绘画呈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多样化类型的中国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绘画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教学难点: (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的不同之处。 (2)分析、理解新样式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怀远二中顾影影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 动设计意图时间安 排 引入欣赏中国不同时期的作品 《溪山行旅图》和吴冠中的《水 乡》导入,引出中国现代绘画的 课题。 通过作品展示,教师提问, 中国传统艺术的画种有哪些?对 比今天与古代的绘画发生了哪些 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积极听 讲 提高学 生兴趣,引 入本课的课 题。 3分钟 学习新知环节一: 1、中国现代美术概况是:百 花齐放推陈出新。 2、作品欣赏(中国近现代绘 画代表作品)放一段音乐作品并 提问:引出齐白石作品《蛙声十 里出山泉》进行作品分析,介绍 创作背景和过程及声音的表现)主动参 与讨论 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 8分钟 环节二: 对比同样是用墨绘制的齐白石的《虾》和徐悲鸿的《马》,区分两者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中国现代绘画的两个趋势,即传统型和融和型思考、由 同学自 由发言 对比欣赏, 引发学生思 考。 5分钟 环节三: 欣赏一些中国画名作,在对 比中总结技法的不同之处。 黄宾虹《山水册页》 潘天寿《记写雁荡山花》(表 现山间野花小草,以小见大) 《雄视》 10分钟

唐代仕女画的代表性画家及艺术特点

唐代仕女画的代表性画家及艺术特点。 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在初唐已有发展,进入盛唐后,成为人物画的主要画题题之一。这些丰腴肥美的妇人既是现实人物的真实写照,也是当时社会审美要求的反映。盛唐时期的张萱和稍后的周昉是此类题材的代表性画家。 张萱,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时任史馆画直,工画人物,以善画仕女婴儿而名冠当时。点缀景物亦穷其妙,特别在揭示人物的内心心理状态方面尤为突出。所作仕女惯用朱色晕染耳根,容貌艳丽,体态丰腴肥。作品多以贵族游乐生活为题材,也有不少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画作。他不仅能够描绘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还能刻画出“金井梧桐秋叶黄”这种宫廷妇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 据画史记载,张萱的画迹流传不少,仅《宣和画谱》就载有四十七卷,其中三十多卷都是描绘仕女的。其中存世作品有《明皇合乐图》、《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唐玄宗时的虢国夫人和宫女们游春的场景。次图无背景,而是通过富有节奏的构图、休闲自得的人物神态、轻快细碎的乘骑步伐以及鲜丽柔和的人物服饰表现春游这一场景。《捣练图》,表现的是贵族妇女捣练、熨平、缝衣的场面,这种劳动并非普通的、日常的劳作,而是一种礼仪活动,代表着“女德”。此图构图十分完美,三组人物构成既独立又联系的画面。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腴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周昉,《簪花仕女图》描写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女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犬的情形。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而不俗。《执扇仕女图》 唐代仕女画的艺术特点: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明,肌肤丰韵、白皙。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比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以胖为美。: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十分熟悉,因而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刻画,体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体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却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绘把握非常贴切到位。细纱衣轻薄透肌肤丰韵、白皙。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因为那时以胖为美。丰腴雍容中的雅致,正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国的繁荣,绽开在那些花样面容上,流光溢彩,令人颠倒沉醉。在唐代人物画中,也许没有哪一种题材更像仕女画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传达出这一盛世的声色风貌。 在这一时代,魏晋士大夫所推崇的“秀骨清像”也已了无踪影。丰肥雍容中的雅致,是盛唐美人所独有的。这种充满繁荣、自信、满足、大气的风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中晚唐以后,仕女的形象则丰肥失度,日渐缺乏生气。 唐代妇女的服饰与化妆变化多端,不论是“裙红妒杀石榴花”,还是“一抹浓红傍脸斜”,无不流露出繁荣与强盛。初唐长裙上宽宽窄窄的条纹,一直影响到隔海相望的日本。 唐代绘画与陶俑中仕女发髻样式、眉心装饰的花钿,种类达10余种,显现出贵族生活的精致与讲究。 唐代仕女画的气氛是轻松与美艳的,观者尽可以在艺术家们流畅舒缓的线条引导下,从容地

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