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集体领导体制全解

合集下载

党建名词解释

党建名词解释

1、“三会一课”: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

2、领导干部“四自”、“四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

3、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4、民主集中制“十六字”原则: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

5、干部工作的五坚持、五不准:坚持任人唯贤,不准任人唯亲;坚持五湖四海,不准搞团团伙伙;坚持公道正派,不准拉关系、徇私情;坚持集体讨论决定,不准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坚持按程序办事,不准搞临时动议。

6、“五风”:领导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风和生活作风。

7“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8、“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9、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1、党代会常任制:党代会常任制是代议制民主的具体形式之一。

每次党的代表大会完成换届选举后,在党的委员会任期内,每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行使党的代表大会的职权。

在此期间,党代表的资格一直有效,其任期与地方党的代表大会任期相同,一般为5年。

民主集中制的解析

民主集中制的解析

民主集中制求助编辑百科名片民主集中制是苏联布尔什维克派提出并实行的一种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意思是国家机构不采纳权力互相制约原则。

由书记主持工作,各委员集体研究制定部署、决定、规定和要求,并把它贯彻落实到部门系统的工作中。

目录简介基本含义我国民主集中制由来基本内容表现反思简介基本含义我国民主集中制由来基本内容表现反思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基本含义集权制。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是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

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是胜利推进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的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在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指导和结果。

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民主集中制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与目标,就是要在党内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

我国民主集中制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来说,民主集中制主要表现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和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则。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生活的内在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同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防止和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编辑本段由来一般认为K.马克思、F.恩格斯在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时,已经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思想。

政治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政治体制改革应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萃岚党的十七大以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新一轮解放思想的重心,正在酝酿破题。

当前,应当重点解决哪些问题,事实上小平同志已经给我们指点了迷津。

早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就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

‛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其中领导职务终身制被打破外,其余问题均未得到很好解决。

以笔者之见,新一轮解放思想,政治体制改革应着力破除以下四大弊端,也是四大问题:一是‚官僚主义,滥用权力‛。

实际情况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打击报复,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

‛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一些官员自恃高贵,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刚愎自用,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利令智昏,忘乎所以,以致出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的情况。

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让人眼花缭乱;酷似白宫、天安门的豪华办公楼令人目眩神迷;劳民伤财的政府公祭活动如火如荼;大把烧钱的文化政绩工程风头十足,让群众看在眼里、怨在心头。

我党一贯倡导群众路线,官僚主义为何势头不减?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

我们现在的官僚主义现象,除了同历史上的官僚主义有共同点以外,还有自己的特点,既不同于旧中国的官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官僚主义。

它同我们长期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管理制度必须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密切关系。

中国政治体系

中国政治体系

中国政治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1]中国政治体系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以及人民政协组成。

•中文名•中国政治体系•类型•政治体系•级别•中国•组织机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组织机构语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的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修改党的章程;选举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中央书记处中央书记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成员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提名,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负责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

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军事领导机构,简称中央军委。

其主要职能是:直接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其组成人员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

党的中央军委由主席、副主席、委员组成,实行主席负责制。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中共中央纪委、中央纪委或中纪委)为中共中央的检察监督机关,具有党风、党纪和反腐职能,实行书记负责制。

[2]国家机构体系语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图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图解《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为全面建成社会
2022年01月/下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纪律保障
权威解读
2022年01月/下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召集并主持
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应当
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可召开
根据需要,可以安排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内职务以上处分,必须由应到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决定,报党中央根据讨论和决定事项的不同,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过应到会委员半数的为通过。

委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用书面形式表达。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集体领导制度探索的重要意义-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集体领导制度探索的重要意义-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

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集体领导制度探索的重要意义-近代史纲要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关于解放战争的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三篇: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集体领导制度探索的重要意义摘要:解放战争时期,鉴于国内形势的变化和主要矛盾的转移,逐渐转变了作战策略,由战争时期的游击战逐渐转向了运动战。

为了适应战略战术的调整,提高的战斗力,恢复了土地战争时期被取消的党委制,并出台了相关制度对其进一步完善。

新的党委制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变化又做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

本文旨在通过对党委制取消、恢复这一过程的梳理,揭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集体领导制度探索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解放战争;集体领导;党委制;恢复和健全;;土地战争时期,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下,在中机械照搬俄国制度模式,党委制随之被取消,委员制度1得到全面贯彻。

遵义会议后,军政委员会又代替了委员制度,成为对进行集体领导的组织形式。

作为对的领导方式,尽管委员制度和军政委员会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加强对领导的作用,但两者在对集体领导原则的贯彻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尤其是王明左倾错误领导下的委员全权代表制,将委员的权力提得过高,而将党对集体领导的传统束之高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形势的新变化,尽快争取全国解放,加强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的战斗力,逐渐成为提高抗衡能力的当务之急。

因此,改变不适合的组织领导体制,实现具有集体领导传统的党委制的恢复也迫在眉睫。

党委制恢复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完善,新的党委制为加强党对的领导和团结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党委制的取消和党对其他集体领导制度的尝试从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委员制的组织形式,南昌起义时,在的军、师建立了党的委员会。

1927年9月三湾改编后,开始在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宣布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

2这是在中建立各级党委制的开端。

从历史角度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从历史角度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

从历史角度理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作者:田园来源:《管理观察》2019年第30期摘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的迫切需求。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由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的胜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新时代需要的精准判断。

关键词:党的全面领导;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求;党的建设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识码: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领导。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时代需要的高度凝练。

1 历史的选择领导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一直是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和权威作用”有着精辟的论述。

早在领导欧洲工人运动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就将确立权威视为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曾形象地指出:“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性,要算是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了。

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人能否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1]”列宁也曾深刻地指出:“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2]”追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无论是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坚持党的领导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打破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制胜法宝。

传统的中国社会基础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因此形成的是分散型乡村社会,与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市民社会不同,它缺乏现代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从而使中国的革命进程严重受阻。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布尔什维克”的政党形式为中国革命的前进提供了全新的制度选择。

明朝内阁制名词解释

明朝内阁制名词解释

明朝内阁制名词解释明朝内阁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政治制度,也被称为“内阁官僚体制”。

它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由内阁成员共同决策,并协助皇帝进行国家事务管理。

下面对明朝内阁制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内阁:内阁是指由内阁成员组成的决策机构,是明朝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

内阁成员一般由内阁首辅、内阁参政(或参知政务)等官员组成,由皇帝任命,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和实施。

2. 内阁首辅:由皇帝任命的内阁成员中的最高头衔,通常是内阁的负责人,对内阁的决策负有最高责任。

他是政务方面的核心人物,对于国家决策、政务事务有较大影响力,同时也是皇帝的宰相。

3. 内阁参政:内阁成员之一,担任协助内阁首辅制定政策和处理政府事务的职责。

内阁参政一般是品级较高的文官或武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4. 内阁学士:内阁成员之一,负责起草和审核内阁的政府文件、文书等。

内阁学士是学者出身的官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政策制定能力。

5. 内阁六部:内阁下设的六个部门,分别为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这些部门负责各自的具体事务,如人事调动、礼仪典章、财政收支、军事组织等。

6. 内阁议政制度:明朝内阁制度的核心机制之一,即内阁成员共同参与决策的制度。

内阁成员在议政过程中可以自由表达观点、提出建议,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最终形成决策。

7. 内阁谕旨:皇帝对内阁的政策决定进行通知、批示的文件。

内阁首辅或内阁参政接受内阁谕旨后,会将有关决策内容传达给内阁其他成员,具体落实政策。

8. 内阁决议:内阁成员在讨论和协商之后,就特定问题进行决策并形成的文件。

内阁决议是内阁成员共同商讨的结果,具有官方政策的约束力。

9. 内阁章程:明朝内阁的运作规则和组织结构的详细规定。

内阁章程是为了规范内阁成员的职责、权限、权力运行以及协商机制等方面而制定的。

10. 内阁制度改革:明朝内阁制度在其历史发展中存在一些改革,如洪武年间设立内阁并试行内阁制,嘉靖年间的内阁改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