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0.383s ,T 2=0.154s ,T 3=0.102s 。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0.05,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s)。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3.2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s),在多遇地震时,αmax =0.16;由表3.3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0.25s 。

当阻尼比ξ=0.05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0.9,η2=1.0。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0.1s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0.16。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1.338

同理,可计算得γ2=-0.462,γ3=0.131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

G 1=0.109×1.338×0.238×450=15.62kN F 12=α1γ1X 12G 2=0.109×1.338×0.508×440=32.60kN F 13=α1γ1X 13G 3=0.109×1.338×0.782×440=50.18kN F 14=α1γ1X 14G 4=0.109×1.338×1.0×380=55.42kN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

G 1=0.16×(-0.462)×(-0.605)×450=20.12kN F 22=α2γ2X 22G 2=0.16×(-0.462)×(-0.895)×440=29.11kN F 23=α2γ2X 23G 3=0.16×(-0.462)×(-0.349)×440=11.35kN F 24=α2γ2X 24G 4=0.16×(-0.462)×1.0×380=-28.09kN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

G 1=0.16×0.131×1.542×450=14.54kN F 32=α3γ3X 32G 2=0.16×0.131×0.756×440=6.97kN

F 33=α3γ3X 33

G 3=0.16×0.131×(-2.108)×440=-19.44kN F 34=α3γ3X 34G 4=0.16×0.131×1.0×380=7.96kN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V 11=F 11+F 12+F 13+F 14=153.82kN V 21=F 21+F 22+F 23+F 24=31.49kN V 31=F 31+F 32+F 33+F 34=10.03kN (5)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103.1049.3182.153++=V =157.3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49.3182.153+=V =157.01kN

只取一个振型:153.82/157.33=97.77% 只取两个振型:157.01/157.33=99.80% 补充:

二层剪力:

V 12=F 12+F 13+F 14=138.2kN V 22=F 22+F 23+F 24=12.37kN V 32=F 32+F 33+F 34=-4.51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二层剪力

2222)51.4(37.122.138-++=V =138.8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37.122.138+=V =138.75kN

只取一个振型:138.2/138.83=99.55% 只取两个振型:138.75/138.83=99.84%

三层剪力:

V 13=F 13+F 14=105.6kN V 23=F 23+F 24=-16.74kN V 33=F 33+F 34=-11.48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2)48.11()74.16(6.105-+-+=V =107.53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74.16(6.105-+=V =106.92kN

只取一个振型:105.6/107.53=98.21% 只取两个振型:106.92/107.53=99.43%

四层剪力:

V 14=F 14=55.42kN V 24=F 24=-28.09kN V 34=F 34=7.96kN

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2)96.7()09.28(42.55+-+=V =62.64kN

若只取前两阶振型反应进行组合,则

221)09.28(42.55-+=V =62.13kN

只取一个振型:55.42/62.64=88.47% 只取两个振型:62.13/62.64=99.19% 2.底部剪力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前可知,α1=0.109 (2)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n

i i G G 1

eq 85.0=0.85×(450+440+440+380)=1453.5kN

(3)计算底部剪力

eq 1Ek G F α==0.109×1453.5=158.43kN

(4)计算各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

因T 1=0.383s >1.4T g =0.35s ,所以需要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由表3-5得:

δn =0.08T 1+0.07=0.101

则: ΔF n =δn F Ek =0.101×158.43=16.0kN

(1-δn )F Ek =(1-0.101)×158.43=142.43(kN)

又已知H 1=4m ,H 2=8m ,H 3=12m ,H 4=16m ,

m kN 16680)163801244084404450(1

?=?+?+?+?=∑=n

j j

j

H

G

则作用在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92.5143.14216680

16

380)1(Ek n 1

4

44=??=

-=

∑=F H

G H G F n

j j

j

δ

kN 09.4543.14216680

12

440)1(Ek n 1

3

33=??=

-=

∑=F H

G H G F n

j j

j

δ

kN 06.3043.14216680

8

440)1(Ek n 1

2

22=??=

-=

∑=F H

G H G F n

j j

j

δ

kN 37.1543.14216680

4

450)1(Ek n 1

1

11=??=

-=

∑=F H

G H G F n

j j

j

δ

则结构各楼层上的水平地震剪力为:

V 4=F 4+ΔF n =51.92+16.0=67.92kN V 3=F 3+V 4=67.92+45.09=113.01kN V 2=F 2+V 3=113.01+30.06=143.07kN V 1=F 1+V 2=143.07+15.37=158.44kN 或者用表格计算如下:

由公式(3-79)和(3-77)计算各层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计算结果列于表3-7。

可见,底部剪力法的计算结果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计算结果是很接近的。

【例题3-3】试求图3-18所示两层框架的基本周期。质点重力荷载G 1、G 2集中在楼层处。G 1=400kN ,G 2=300kN ,层间侧移刚度K 1=14280kN/m ,K 2=10720kN/m 。

【解】1.能量法(图3-18a ) (1)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首层层间剪力:V 1=400+300=700kN ;二层层间剪力:V 2=300kN 。 (2)计算各层楼层处的水平位移u i :

第一层:u 1=V 1/ K 1=700/14280=0.049m ;

第二层:u 2=u 1+V 2/ K 2=0.049+300/10720=0.077m 。 (3)计算基本周期:由式(3-102)得:

∑∑==≈n

i n

i i i i

i u G u G T 11

2

1/2=2

077.0300049.0400077.0300049.04002

2?+??+?=0.507s 2.折算质量法(图3-18b )

(1)计算各层在单位力F =1作用下的侧移:

x 1=F /K 1=1/(14280×103)=7.00×10-8

m/N ;

x 2=x 1+F /K 2=7.00×10-8

+1/(10720×103

)=16.33×10-8

m/N ;

x m =δ=x 2=16.33×10-8

m/N 。

(2)计算折算质量M eq :

21

2

eq

/m

n

i i

i x x m M ∑==3

2

8282810)1033.16(80.9)1033.16(300)1000.7(400?????+??=---=38112kg (3)计算体系的基本周期

8eq 11033.163811222-??==?πδπM T =0.495s

3.顶点位移法

由能量法已经求得在重力荷载当作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顶点位移为u T =0.077m ,且本例为剪切型结构,由式(3-115)计算结构基本周期为:

T 18.1u T ==077.08.1=0.499s

(a ) (b )

图3-18 例题3-3图

(a )能量法;(b )折算质量法

1.已知某两质点弹性体系如图3-21,层间刚度k 1=k 2=21600kN/m ,质点质量为m 1=m 2=60×103

kg ,试求该体系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2.单自由度体系,结构自振周期T =0.496s ,质点质量G =260kN ,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Ⅰ类场地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试计算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水平地震作用。

习题1图 习题3图

3.三层框架结构如图3-22所示,横梁刚度为无穷大,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Ⅱ类场地上,该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s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各层的层间侧移刚度及质量如图所示,结构的自振周期分别为T 1=0.467s ,T 2=0.208s ,T 3=0.134s ,各振型为:

??????????=??????????334.0667.0000.1111213X X X ,??????????--=??????????667.0666.0000.1212223X X X ,??

????????-=??????????019.4035.3000.1313233X X X 分别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计算该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各层层间地震剪力。

并求出框架的顶点侧移。 层高取以下两种:

1)一层6.5m ,二层6.0m ,三层5m ; 2)一层、二层、三层均为4m 。

4.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所示三质点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已知设计基本地

震加速度为0.2g ,三类场地第一组,m 1=116.62×103kg ,m 2=110.85×103kg ,m 3=59.45×103

kg ,T 1=0.716s ,δn=0.063。

习题4图

5.试计算图所示六层框架的基本周期,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为:

G1=10360kN, G2=G3=G4=G5=9330kN, G6=6950kN,

各层层间侧移刚度为:

K1=583982kN/m,k2=k3=583572kN/m, k4=k5=474124kN/m, k6=454496kN/m。分别用能量法、折算质量法(折算到每一个质点处)、顶点位移法计算。

习题5图

2020继电保护作业模拟题库(含答案)【2020年最新】

第1题、【判断题】|发电厂、变电站的电气系统按其作用分为一次系统和和二次系统。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一般将定时限过电流保护动作时间整定原则称为阶梯时限原则。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一般把继电保护动作值、动作时间的计算和灵敏度的校验称为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4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中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构成线路的后备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中瞬时电流速段保护及限时电流速段保护构成线路的主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加装功率方向元件后即可构成三段式方向 电流保护。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三段式电流保护对双侧有电源的线路或环网线路通过动作 电流、动作时限整定任何时候都不能保证保护的选择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8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II段为限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9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I段为零序过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0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中第I段为瞬时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1题、【判断题】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加装正序功率方向元件后构成三段式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上下级定时限过电流保护按照选择性要求上级线路比下级线路动作时间大。 正确答案:A 第13题、【判断题】上下级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灵敏度配合时上下级动作电流整定值相等。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不同原理的微机保护可以采用通用的硬件。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5题、【判断题】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利用“不对应”原则起动即断路器合闸相应的控制开关在“合闸后”位置时启动事故音响。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6题、【判断题】中央事故音响信号利用“不对应”原则起动即断路器跳闸

例题和作业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 =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0.383s ,T 2=0.154s ,T 3=0.102s 。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0.05,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s)。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3.2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s),在多遇地震时,αmax =0.16;由表3.3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0.25s 。 当阻尼比ξ=0.05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0.9,η2=1.0。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0.1s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0.16。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1.338 同理,可计算得γ2=-0.462,γ3=0.131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 G 1=0.109×1.338×0.238×450=15.62kN F 12=α1γ1X 12G 2=0.109×1.338×0.508×440=32.60kN F 13=α1γ1X 13G 3=0.109×1.338×0.782×440=50.18kN F 14=α1γ1X 14G 4=0.109×1.338×1.0×380=55.42kN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 G 1=0.16×(-0.462)×(-0.605)×450=20.12kN F 22=α2γ2X 22G 2=0.16×(-0.462)×(-0.895)×440=29.11kN F 23=α2γ2X 23G 3=0.16×(-0.462)×(-0.349)×440=11.35kN F 24=α2γ2X 24G 4=0.16×(-0.462)×1.0×380=-28.09kN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 G 1=0.16×0.131×1.542×450=14.54kN F 32=α3γ3X 32G 2=0.16×0.131×0.756×440=6.97kN F 33=α3γ3X 33 G 3=0.16×0.131×(-2.108)×440=-19.44kN F 34=α3γ3X 34G 4=0.16×0.131×1.0×380=7.96kN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V 11=F 11+F 12+F 13+F 14=153.82kN V 21=F 21+F 22+F 23+F 24=31.49kN V 31=F 31+F 32+F 33+F 34=10.03kN (5)通过振型组合求结构的最大底部剪力 222103.1049.3182.153++=V =157.33kN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习题答案(作业)

第二章习题答案 2(1)为什么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既然计算机内部所有信息都用二进制表示,为什么还要用到十六进制和八进制数 参考答案:(略) 2(7)为什么计算机处理汉字时会涉及到不同的编码(如,输入码、内码、字模码)说明这些编码中哪些是用二进制编码,哪些不是用二进制编码,为什么 参考答案:(略) 3.实现下列各数的转换。 (1)10= ()2= () 8= () 16 (2)2 = ()10= () 8= () 16= () 8421 (3)(0101 1001 8421 = ()10= () 2= () 16 (4)16 = ()10= () 2 参考答案: (1)10 = (1 2 = 8 = 16 (2)2 = 10 = 8 = 16 = (0100 0111 0101) 8421 (3)(0101 1001 8421 = 10 = …) 2 = …) 16 (4)16 = 10 = (0100 2 4.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原码和补码表示。 +,–,+,–,+,–,+0,–0 参考答案:(后面添0) 原码补码 +: –: +:溢出溢出 –:溢出 +: –: +0: –0: 5.假定机器数为8位(1位符号,7位数值),写出下列各二进制数的补码和移码表示。 +1001,–1001,+1,–1,+10100,–10100,+0,–0 参考答案:(前面添0) 移码补码 +1001:00001001 –1001:01110111 +1:00000001 –1:0 +10100:00010100 –10100:01101100 +0:00000000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 业答案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继电保护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分,共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电磁型电流继电器的动作条件是( C ) A.M ≥M m dc B. C.M dc≥M th? D.M dc?≥M m+ M th E.M dc≥ M m+2M th 2.电流继电器返回系数是指返回电流和动作电流的比值。为保证电流保护较高的 动作( C ),要求有较高的返回系数。 A.选择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3.电流保护进行灵敏度校验时选择的运行方式为系统( B ) 4.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事故运行方式 5.灵敏度过低时,则在最不利于保护动作的运行方式下,可能使保( B )。 A.误动 B.拒动 C.速动性受影响 D.可靠性受影响 6.Y/-11变压器后( D )相故障时, 三继电器方式动作灵敏度提高1倍。 7. A.BC B.ABC C.CA D.AB 8.电流速断保护定值不能保证( B )时,则电流速断保护要误动作,需要加装 方向元件。 9.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0.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由 其(B)零序阻抗角决定,与故障点位置无关。 A.线路的 B.背侧的 C.相邻变压器的 D.相邻线路的 11.一般零序过电流(零序III段)保护的动作时间( A )单相重合闸的非同期时 间,因此可以不考虑躲非全相运行时的最大零序电流。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接近 12.在给方向阻抗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线圈接入电流电压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接错 极性,如果接错极性,会发生方向阻抗继电器(C )的后果。 A.拒动 B.误动 C.正向故障拒动或反向故障误动 D.损坏 13.距离 III 段的灵敏度校验应按分支系数K fz为最大的运行方式来确定,目的是 为了保证保护的(C)。 A.速动性 B.选择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14.反应接地短路的阻抗继电器,如果U J =U A,则 I J=(C )。 A.I A B.I A-I0 C.I A-K3I0 D.3I0 15.对于三段式距离保护,当线路故障且故障点位于保护 I 段范围内时,阻抗元 件的启动顺序是(C)。 A.Ⅰ段Ⅱ段Ⅲ段 B.Ⅲ段Ⅱ段Ⅰ段 C.Ⅰ、Ⅱ、Ⅲ段同时

作业2题目及答案

第三章 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参考要点: 资本总公式即为货币——商品——更多的货币,即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和价值增殖要求不等价交换至之间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等价的原则进行。流通只会引起商品价值形态变化,并不改变商品的价值量。在任何商品经济社会里,不等价交换只能改变社会财富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然而在资本流通公式中,资本不仅保存了自身价值,而且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显然是同价值规律相违背的。 解决矛盾的条件是价值增殖即货币转化为资本,“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形成。首先商品生产者在流通之外不可能与其它商品生产者接触,也就不可能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流通中形成;其次,在流通中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可能产生价值增殖,所以价值增殖必须在生产中产生。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由于流通领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那么价值变化只能发生在总公式的第一阶段所购买到的商品——劳动力上。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即劳动,能够创造出价值,并能创造出比自身更大的价值。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参考要点: (1)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2)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劳动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就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这种生产方法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4)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第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第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劳动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发生根本的革命。 第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是使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已使劳动者实际上隶属于资本。第四、资本主义早期经常使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发展到一定时期,多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事实上两种方法是经常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多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参考要点: 劳动创造价值,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这里所指的劳动是生产劳动。 (1)从一般劳动过程来理解,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直接、间接创造物质产品有关。马克思认为,从劳动过程本身来看,只有以产品为结果的劳动才是生产的。因此这里所指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中继续的那部分劳动。 这种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其外延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扩大。 (2)从商品生产过程考察,又可这样规定,生产劳动就是一切加入商品生产的劳动,不管这个劳动是体力劳动还是非体力劳动(科学方面的劳动)。这是适用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生产劳动概念。 (3)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别只在于是否为资本家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生产或者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这反映劳动从属于资本,是直

c++作业习题答案

作业六 一,要求: 编写一个复数类CComplex,能够满足以下主函数正常运行并产生正确结果,并验证其运算顺序:void main(){ CComplex a(1,1),b(2),c(3,1),d(a),e; e+=(a+b)*(a+c++)-(b/c)+(d==c); cout<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Complex //定义一个CComplex类 { public: double Real,Image; CComplex(double real=0,double image=0){ //构造函数 Real=real; Image=image; } CComplex(CComplex &p){ Real=p.Real; Image=p.Image; } friend ostream & operator<<(ostream &os,CComplex &com) //重载输出 { if(fabs(com.Image)<0.0000000001) // 如果虚部为0 os<0) os<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题目答案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上作业题 第一章绪论 一. 填空题 1.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是( )性、( )性、( )性和( )性。 2.继电保护装置组成部分一般包括(),(),()。 3.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将()部分切除,电力系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4.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不应动作时()。 5.输电线路的短路可分为()、()两类。 6.电力系统的三种运行状态()、()、()。 7.按继电保护所起的作用可分为( )保护、( )保护,其中后备保护又可分为( )保护和( )保护。 8.能满足系统稳定及设备安全要求,有选择性地切除被保护设备和全线故障的保护称为( ).若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以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 )。 9.保护装置的灵敏性,通常用()来衡量,灵敏系数越大,则保护的灵敏度就越()。 10.最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是(),最常见的故障类型是()。 11.继电保护装置有按反应电流增大原理而构成的( )保护,有按反应电压降低原理而构成的( )保护,有按反应电流与电压比值及相角变化原理而构成的 ( )保护等。 12.反应于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时所发生气体而构成( )保护;反应于电动机绕组的温度升高而构成( )保护。 二.选择题 1.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正确地切断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是继电保护( )的体现. A.速动性 B. 选择性 C. 灵敏性 2.为了限制故障的扩大,减轻设备的损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 A.速动性 B. 选择性 C. 灵敏性 三.问答题 1.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 2.对继电保护有哪些要求?各项要求的定义是什么? 3.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4.什么是主保护?什么是后备保护? 5.何谓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 填空题 速动性选择性灵敏性可靠性 测量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故障发出信号 不拒动,不误动 相间短路,接地短路 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 主保护后备保护近后备远后备 主保护后备保护 灵敏系数高 过负荷单相接地故障 过电流低电压差动 瓦斯过负荷 二.选择题 1. B , 2. A 三.问答题 1.继电保护装置,就是指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 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性能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速动性:短路时快速切除故障,可以缩小故障范围,减轻短路引起的破坏程度,减小对用户工作的影响,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灵敏性:是指对于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 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它不应该拒绝动作,而在其他不属于它应该动作的情况下,则不应该误动作。 3.基本任务:(1)发生故障时,自动、迅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破坏,保证非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2)对不正常运行状态,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且能与自动重合闸相配合。 4.所谓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的保护装置。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 5. 当电气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近后备。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远后备。 第二章电网的电流保护

作业题及例题

《成本管理会计1》作业题 材料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比例分配 习题1: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10 5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千克,乙产品12千克。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习题2: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16 800千克,每千克元,费用共计210 0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 000件,乙产品1 600件,丙产品1 200件。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3千克,乙产品2.5千克,丙产品5千克。[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甲、乙和丙三种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习题3: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B原材料,费用共计231 9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200件,丙产品50件。单件产品A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10千克,乙产品8千克,丙产品4千克;单件产品B原材料消耗定额分别为:甲产品12千克,乙产品8千克,丙产品10千克。A材料单价17元,B材料单价20元。[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和丙三种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 低值易耗品摊销 习题4:[资料]某企业对于某些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法。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一批工具,计划成本2500元;本月报废以前月份领用的另一批工具,计划成本为1 000元,残料计价60元,已验收入库。该月低值易耗品的成本差异率为节约4%。[要求]编制低值易耗品领用、报废和调整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 习题5:[资料]某企业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法。本月某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12 000元,本月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为超支2%;本月报废另一批专用工具,计划成本为8 000元,回收残料计价400元,以验收入库。[要求]编制领用、报废、调整成本差异和摊销的会计分录。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习题6:某企业本月共耗电42 000度,每度电的单价元,应付电力费16 800元,未付。该企业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4 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4 0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用8 000度。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 两种产品,A产品生产工时26 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34 000小时。[要求]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编制分配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 按实际工时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工资费用 习题7:某厂本月份应付工资50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47 6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 400元。甲产品完工10 000件,乙产品完工8 00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小时,乙产品3小时。[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编制工资分配的会计分录。 习题8:某企业本月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实际生产工时分别为:甲产品35 000小时,乙产品21 000小时,丙产品34 000小时。根据工资结算凭证汇总的工资费用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45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13 5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4 0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3 000元。与此同时,企业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预计本月应计提的其他职工薪酬为9 17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其他薪酬6 300元,车间管理人员其他薪酬1 89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其他薪酬56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其他薪酬420元。[要求]按实际工时分配甲、乙、丙产品的生产工人应付薪酬费用,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的核算 习题9:假定某工厂1月初通过银行转账预付保险费6 3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4 800元,行政管理部门1 500元,分3个月摊销。[要求]编制预付和摊销保险费的会计分录。 习题10:某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采用分月预提、季末结算的方法。第四季度按计划每月预提6 000元,12月份银行通知从该企业银行存款中支付全季度利息费用17 000元。[要求]编制10、11、12三个月预提和实付利息费用的会计分录。 辅助生产费用发生的核算 习题11:某企业辅助生产车间自制包装物一批。为了简化核算,不单独核算辅助生产制造费用。本月发生费用如下:1.加工过程中领用原材料7200元,车间一般性耗料800元。2.生产工人工资6 400元,其他人员工资600元,并根据以往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预计本月应付职工福利费为980元。3.燃料和动力费用3 800元,已通过银行转账支付。4.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3 220元。5.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水费、办公费、劳动保护

作业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税收筹划基础 参考答案: 1. 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税收的一系列谋划活动。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2. (1)(答题要点) 第一,不违法性 第二,事先性 第三,风险性 (2)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五倍以下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占应缴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并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对多次犯有前两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未经处罚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犯有以上罪行的,判处罚金,并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或者放弃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而受让人知道该情形,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依照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七十四条的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 税务机关依照前款规定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5万元以上。 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

2019年继电保护作业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2019年继电保护作业安全生产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微信也可以搜索小程序或者公号“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进行全部题库练习和模拟考试,错题练习,成绩测评。 第1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零序电流取自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4题、【判断题】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零序网络按接入3倍中性点电阻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促进电弧自行熄灭,避免发展成相间短路或烧断导线。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时可以避免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带来的谐振过电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一般带有多付触点,且触点容量较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8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增大保护固有动作时间,避免避雷器放电造成保护误动。

正确答案:A 第9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用于增加触点容量、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0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中主要实现动作信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KT。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入厂的工作人员只有接受工厂、车间等部门的两级安全教育,才能从事电气作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动作圆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比率制动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5题、【判断题】为保证电流互感器的综合误差满足小于10%的要求,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二次负载阻抗要大于限制值。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6题、【判断题】为保证电流互感器的综合误差满足小于10%的要求,电流互感器接入的二次负载阻抗要小于限制值。

例题和作业

例题和作业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例题3-2】钢筋混凝土四层框架计算简图如图3-13所示,层高均为4m ,重力荷载代表值G 1=450kN ,G 2=G 3=440kN ,G 4=380kN 。体系的前三阶自振周期为:T 1=,T 2=,T 3=。体系的前三阶振型见图3-13。结构阻尼比ξ=,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试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底部剪力法分别确定该结构在多遇地震时的最大底部剪力。 (a )体系简图 (b )第一振型 (c )第二振型 (d )第三振型 图3-13 例题3-2图 【解】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1)计算地震影响系数 由表查得,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在多遇地震时,αmax =;由表查得,Ⅰ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时,T g =。 当阻尼比ξ=时,由式(3-32)和式(3-33)得γ=,η2=。 因T g <T 1≤5T g ,故109.016.00.1383.025.09 .0max 21=????? ??=??? ? ? ?=αηαγ T T g ≤T 2,T 3≤T g ,故α2=α3=η2αmax =。 (2)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2 2221 211 111380)782.0508.0(440238.04501 380)782.0508.0(440238.0450?++?+??++?+?= = ∑∑==n i i i n i i i X m X m γ= 同理,可计算得γ2=,γ3= (3)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一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1i : F 11=α1γ1X 11G 1=×××450= F 12=α1γ1X 12G 2=×××440= F 13=α1γ1X 13 G 3=×××440= F 14=α1γ1X 14G 4=×××380= 第二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2i : F 21=α2γ2X 21G 1=×××450= F 22=α2γ2X 22G 2=×××440= F 23=α2γ2X 23G 3=×××440= F 24=α2γ2X 24G 4=×××380= 第三振型时各质点地震作用F 3i : F 31=α3γ3X 31G 1=×××450= F 32=α3γ3X 32G 2=×××440= F 33=α3γ3X 33G 3=×××440= F 34=α3γ3X 34G 4=×××380= (4)计算各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底部剪力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表上作业法

第三章 运输问题 主要内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重点 运输问题的模型、算法 讲授方式 讲授式、启发式 第一节 运输问题及其数学模型 一、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设某种物品有m 个产地A 1,A 2,…,A m ,各产地的产量分别是a 1,a 2,…,a m ;有n 个销地B l ,B 2,…,B n ,各销地的销量分别为b l ,b 2,…,b n 。假定从产地A i (i =1,2,…,m)向销地B j (j =1,2,…,n)运输单位物品的运价是c ij ,问怎样调运这些物品才能使总运费最小? 这是由多个产地供应多个销地的单品种物品运输问题。为直观清楚起见,可列出该出该问题的运输表,如表3-1所示。 设 ij x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物品数量, ij c 表示从A i 运往B j 的单位物品的运价。则对于平 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其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 n j m i ij ij x c s 11 min ()()()????? ???? ==≥====∑∑==n j m i x n j b x m i a x ij j m i ij i n j ij ,2,1;,2,10 ,,2,1,,2,11 1 (3.1) 二、运输问题数学模型的特点 对于平衡运输问题( ∑∑=== n j j m i i b a 1 1 ),可以证明其有如下两个特点: (1)矩阵A 的秩R(A)=m+n-1。 (2)问题必有最优解,而且当j i b a ,皆为整数时,其最优解必为整数最优解。 第二节 表上作业法求解运输问题 一、给出运输问题的初始可行解(初始调运方案) 1、最小元素法 解题步骤: ⑴在运价表中找到最小运价c 1k ; ⑵将的A L 产品给B k ;

[全考点]继电保护作业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

继电保护作业模拟考试题库及答案第1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接地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零序电流取自变压器中性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3题、【判断题】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接地保护通常采用三段式零序电流保护。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4题、【判断题】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进行短路电流计算时,零序网络按接入3倍中性点电阻计算。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5题、【判断题】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主要目的是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促进电弧自行熄灭,避免发展成相间短路或烧断导线。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6题、【判断题】中性点采用电阻接地时可以避免中性点接消弧线圈带来的谐振过电压。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7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一般带有多付触点,且触点容量较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8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增大保护固有动作时间,避免避雷器放电造成保护误动。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9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可用于增加触点容量、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10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在继电保护中主要实现动作信号。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1题、【判断题】中间继电器的文字符号表示为KT。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2题、【判断题】为了保证电气作业的安全性,新入厂的工作人员只有接受工厂、车间等部门的两级安全教育,才能从事电气作业。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3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动作圆特性。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B 第14题、【判断题】为保证内部短路故障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变压器差动保护动作特性采用比率制动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