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一)
重型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

应, 及时 吸痰, 防止痰痂 、 吸水后 膨胀 , 血痂 堵塞气管, 发窒息。 3 呼吸 并 () 道灌 洗法也称 “ 呼吸道清 扫” 能够刺 激气管 , 释细小气 管痰液 , , 稀 使痰 液易 于吸出。从导管 口注入 呼吸道湿化液 5 1 l保留 1 , 出 , —5 , m 5 吸 S 每 日不超过 4次 , 每次灌注量不超过 2 l每次 冲洗量为 2 — 0 r 。 Om 。 0 2O l此操 a 作方法简单 易行, 对气管切 开后的排痰抗感 染有 利 。() 4气道 内持续滴 注法 : 采取微量输液泵控制滴 数为 1 O滴 / 一 5滴 / 。 分 1 分
1 . 痰 的护 理 . 4吸 2
程度直接决定 呼吸系统感染 率的高低, 因此控制空气微生物的含量非常 重要 。而由于气 管长期 开放 暴露易造成感染 , 所以病室空气 的清洁消 毒和湿化尤 为重要 。器官切 开术后 , 患者最好 在监护室 , 无条 件者应保
持 室 内 环 境 清 洁 、 静 , 温 2 ℃一 4 , 对 湿 度 6 %一 0 。每 日清 安 室 2 2% 相 0 7% 晨通风 3 mi 0 n以上 , 保持 室内空气流通 , E用 消毒水拖地板 和擦 拭家 每 t 具三 次 , 室每 日进行紫外线 消毒 , 病 时间不少于 1。减少探视和陪护人 h 员, 尤其是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 准进 入 , 避免交叉感染。 1 . 工气道管理 2人 重 型颅脑损伤患者气 管切开后 ,空气通过 气管套管而直接进 入下 呼吸道 , 而气道 的过滤 和湿化 功能丧失 , 使得进 入下气道 的气体温 度降 低, 造成气道干燥 , 气道 内的分 泌物黏附在纤 毛上 , 纤毛运动作用 减弱 , 分泌物不易排 出, 从而导致气 道抗感染能力下 降 , 细菌入侵机率 大大增 高L 。因此人工气道护理 , 于稀释痰液 , 痰液易于排 出, 有利 使 保持 呼吸 道通 畅 , 防止 感 染 。 1 . 气管套管 的护理 .1 2 气管套管清洁消毒是 防止并发症 的关键环 节。近年来 , 一次性 掺硅 聚乙烯器官套管广泛应用 于临床 ,较之金属器 官套管其优点是具 有气 囊及卡 口设置 , 除便于术后止血 外还可接呼 吸 。( ) 1 外套管 的管理 : 套 管 系带 松 紧要 适 宜 , 以放 人 一 指 为 宜 , 随 时 调 节 套 管 系 带 的松 紧 应 并 度。 于烦躁的病人 , 上肢应予适 当约束 , 并加强巡视 , 防止患者 自行 拔除 套管而发生呼 吸困难 。另外 , 气管切开后患者 体位不易变动频繁 , 须 必 搬动 时, 动作应轻柔 , 并保持头 、 、 颈 躯干在 同一 轴线上转动 , 防脱管 。 预 () 2 内套管 的管理 : 一般采用两套 同型的 内套管 , 6 一 h 每 h 8 更换一次 , 即 先使用一套 , 另一套消毒后备用 , 两个交替使用 。清洗时 , 带手套 , 手 左 固定外套管 , 右手将 内套管顺着气管套管 的弯度取 出。用棉签裹 细长纱 布条 , 内套管 一端插入 , 由 小纱布条从 另一端 穿出 , 去掉 棉棒用手拿 住 小纱布 的另一端, 在流水下反复拉 扯 , 直至 冲净 为止。每次清洁后, 对 应 光检查无异物 、 泌物附着后再消毒, 研究者认 为, 戊二醛 浸泡 5 分 有 用 分 钟, 再用 生理盐水冲洗 , 比煮沸 消毒节约 8 1 可 — O分钟 。戴 内套管前 , 应 先将痰液吸净, 套管外 口应用双层纱布覆盖并经 常保 持湿润无 菌。 1 . 管 切 口的 护 理 . 2气 2 由于受周 围皮肤细菌 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 ,很容易形成气管切 口 感染 。 临床常采用在气管切 口处放一无菌纱布套管 垫的方法 预防感染 。 刘则杨等研究发现 ,无菌纱 布套 管垫没有预 防和治疗切 口处感染 的作 用, 认为应预防性 的使用药物性 套管垫 。且应 随时观查切 口有无渗血 、 皮下气肿及缝线松脱等现象 。 黄梅生采用 的气管切 口采用 氧疗法 , 每天 2次 用 生 理 盐 水 彻 底 清 洁 切 口后 ,用 4 %氧 气 距 切 口 1m 处 ,直 吹 2 5 c O 分钟 , 有较好疗效 。 也 1 . 道 湿 化 . 3气 2 脑外伤尤其是 昏迷的病人咳嗽 、 咳痰能力 下降, 过度通 气 , 人工气 道 呼吸, 加之脱水治疗 均至气道 分泌物粘 稠不易排 出, 因此气道 湿化是保 持气道通 畅的主要措施 。有效合 理的气道湿化 , 仅能稀 释痰液 , 润 不 湿 气道, 还能抗菌 、 消炎, 有效 防止肺部 感染 。( ) 1超声 雾化吸人 : 生理盐水 3 ml 0 +糜蛋 白酶 4 0 U+地塞 米松 5 g 00 a r +庆大 霉素 8 u单位 ,配成雾 化 液_ 从气管套管 口给予超声雾化 吸入, 6 8 每 — h一 次, 每次 1— 0 n 吸人 5 2 mi, 同时应给氧, 距离人工气道 6 ]c 以免过于接近造成窒息 。雾化 吸人 - O m, 器应一人一 次一消毒, 每次用完后 将雾化罐 、 螺纹 管及面罩用 消毒液浸 泡 3 mi 0 n后用清水 冲净, 晾干备用 。() 2间歇气管 内滴药 : 药液量长期湿 化 的患 者 为 3 0 5 0 / ,老 年 患 者 为 2 0 3 O / 0 — 0 ml天 0 — 0 r 天 ;温 度 为 e 3—5 2 3 ℃。滴药时注射器应去除针头 , 药液沿气管套管 口内壁滴人, 可减 少对呼 吸道的刺激 。 滴药每 3 mi 0 n一次, 每次 2 5 , - ml 应严格掌握好滴数 , 吸气时滴人 、 呼气时停止 , 以不 引起 患者呛 咳为宜 。注意观察滴药后反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进展摘要:颅脑损伤患者症状严重、多处于昏迷状态,其不具备正常吞咽功能、咳嗽与咳痰功能等,同时肺部功能也受影响,促使患者呼吸道痰液淤积,进而呼吸功能明显下降。
对此需及时对其气管切开,改善患者呼吸状态并促使痰液及时被清除,促进患者的症状有效改善。
但此种措施也具有一定风险性,患者易因此产生各种并发症,对此护理人员还需及时根据并发症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预防措施,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且各种分泌物、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1]。
因此,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死腔,降低呼吸阻力,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缺氧及促进脑细胞恢复,常需行气管切开术。
但这种有创性人工气道失去了正常气道温暖、湿润气体和阻止细菌入侵的功能,且直接与下呼吸道相通,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而加重病情[2]。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现将相关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合理氧疗氧疗是气管切开术后常用的治疗或支持措施之一,患者由于呼吸道的改路,丧失了上呼吸道温度调节和湿润的生理功能,若长时间吸人未经加温、湿化的氧气,可导致支气管分泌物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
而吸入充分加温、湿化的氧气,可增加氧分子的弥散能力及氧分压,提高氧疗效果,同时可保持呼吸道黏膜湿化、湿润,利于痰液排出。
①氧气的湿化:临床上常用蒸馏水、生理盐水作为氧气湿化液,每天更换1次。
肖婕[3]经实验提出用0.1%-0.5‰洗必泰溶液作为氧气湿化液代替蒸馏水和生理盐水,每3~4d更换1次,既能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预防院内感染,又可延长更换时间,而且对患者安全无害。
胡孝敏等用复方硼砂溶液作为氧气湿化的研究结果同样论证了上述观点,而且该溶液更换时间延长至7d。
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经验交流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的应用杨光却端智(重庆市西郊医院外2科 400050) 摘 要: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在重度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2000~2007年间收住的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其中伤后24h切开27例,24~48h切开18例,48~168h切开23例。
术前术后血气分析。
结果 基本治愈28例,好转1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23例(33.8%)。
结论 在重度颅脑损伤救治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呼吸障碍;气管切开;时机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8194(2008)202095201 重度颅脑损伤在基层医院的临床中较为常见,其死亡率高,而且合并呼吸障碍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此类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气管切开是抢救成功的关键[1]。
于2000~2007年间收住的6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气管切开术取得较好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1例,女性17例;年龄15~76岁,平均54.5岁。
主要以棘突伤和坠落伤,入院时GCS评分3~5分47例,6~8分21例,其中闭合性颅脑损伤65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
合并多发伤39例,开颅手术52例,保守治疗16例,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25例,长期吸烟者30例。
1.2 气管切开指征 (1)因呕吐、颅底骨折、颌面外伤后致误吸者;(2)颅脑损伤较重,预计一周内意识不能清醒者;(3)曾有肺功能低下者;(4)年龄大于60岁,有长期吸烟者;(5)伤后已出现肺内感染,吸气性呼吸困难者;(6)合并其他损伤如多发性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等致呼吸困难者;(7)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明显PO2<90,PCO2>45;(8)血氧饱和度<95%。
1.3 方法 床旁行常规气管切开44例,在行开颅手术后预计短期不能清醒者,术后即行气管切开15例;急诊科给予气管插管,入病房后即行气管切开9例。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体会摘要: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或呼吸中枢功能障碍引起呼吸抑制,致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最终造成呼吸道梗阻导致脑缺氧、脑水肿加重,从而造成颅内压升高、脑疝,危及病人生命。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颅脑外伤患者的重点,而气管切开是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为抢救成功起到重要作用,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护理在声门以下的气管上,重新建立的呼吸通道称之为气管切开,而它主要是用于对喉阻塞和其他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常用手术;也是对治疗呼吸梗阻患者与临床的抢救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对呼吸畅通的保持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在颅脑外科中,气管切开很常见,特别是对重型颅脑的损伤病人,只要因为他们都有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昏迷,咳嗽和吞咽反射偶有消失和减弱,呕吐和呼吸道分泌的物质很容易坠机或是误吸在肺部,引起肺部的感染和呼吸道的梗阻等现象的并发症,从而加重脑缺氧、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使病情加重,因此对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是术后预防和减少气道并发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我科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全部行气管切开术,男49例,女19例,年龄17~75岁,平均年龄4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7分,其中:车祸伤41例,高处坠落伤22例,其它5例。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4小时内行气管切开术。
2 术前护理2.1 意识评估意识障碍的评估主要是给予言语和各种刺激,观察患者的情况作为判断。
颅脑损伤患者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要掌握这个意识障碍程度,患者在昏迷时的吞咽、咳嗽的反射消失与减肉,肺活量的减少,气管分泌物质的排出不畅通,胃功能的变弱,胃内容物自流无保护反射,机体抵抗力减弱均可导致微生物滋生,易并发肺部感染。
2.2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气管切开前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气管切开的基本知识及手术的必要性,可以减少病人和家属的紧张、焦虑,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气管切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所 有患者均 C T证实 , 中开颅 手术 6 其 O例 , 气管切 开后呼吸机 辅 12 方法 . 2 %利多卡 因局部麻醉下于病房床边行气 管切开术 。
的通气换气量 , 维持有效氧供 , 从而为赢 得呼吸中枢功 能的恢复 , 为减少并发症 、 降低病死率创造条件 。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 1 皮下气肿 : () 本组 2例发生轻度皮下气
游 床 ’ j
中外 | | | 0 | 0年 矿露 t | 究 |誊 9月 第8 第2 期 CI S AD OE N EI L E AC 医学 研≯ 2 1 l 卷 0 H EE N RI D A S RH N F GM C RE
|。曩蠢| 蘑荦 董 薯 譬 誊弦凳誊≯ 譬曩 ㈡ 。I 南誊 一g 誊誊 垮罐7≯ 曩 越|薯≯曩曩
分离颈前肌群达气管前 , 分止血 , 充 使用 活血药 而术 中出血较多 者, 必要 时可 采用 双极 电凝止 血。分离 时除 注意 甲状 腺峡 部位 置, 部分合并肺 气肿 患者 还应 注意 避免 勿伤及 上抬 的肺 尖 。于 2— 3气管 环间切 开 , 张切 口并置入 型号 合适 的一次 性硅胶 套 扩
[] 1 叶任 高 , 陆再 英. 内科 学. 6版. 京: 民卫 生 出版 社 , 第 北 人
2 5: 73. 00 9
[] 5 刘轲. 脑缺血再 灌 注微 血 管损 伤及 其机 制. 国外 医学 ・老年 医学分册 ,04 2 ( )2 4 2 0 ,5 6 : . 4 [] 6 韩培海 , 高思远 , 琴 , 一氧化 碳 中毒 后迟 发脑 病的相 关 杨 等.
bo mo o i e it xc to lng — tr prg o i n c rea in o n n x d n o iai no e m o n ss a d or lto f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

内分 泌 物 结 痂 , 塞 呼 吸道 影 响 呼 吸 , 此 要 严 格 加 强 病 室 管 堵 因 理 , 持 室 内 空气 新 鲜, 时 开 窗 通 风 , 温保 持 在 2 保 定 室 O~
氧 气雾 化 吸 入 , 生 理 盐 水 2 + 庆 大 霉 素 8万 I 用 0 ml U+n糜 蛋
白 酶 40 0I 0 U+ 地 塞 米 松 5mg配 成 雾 化 液 , 气 管 套 管 口 给 从
减 弱 甚 至 消 失 , 能 有 效 地 清 除 呼 吸 道 分 泌 物 , 导 致 呼 吸 道 不 而 梗阻 、 部感染 、 肺 窒息 、 体 缺 氧 、 重 脑 水 肿 。往 往 需 要 气 管 机 加
烈 咳嗽 而导 致 颅 内压 增 高 _ 。一 次 吸 痰 时 间不 能 超 过 1 , 2 5S
胶导管 。
间 隔 数 秒 , 续 吸 痰 不 应 大 于 3mi。3 吸 痰 时 动 作 应 轻 柔 , 连 n )
2 护理措施
2 1 一般 护理 气 管 切 开 术 后 , 于 患 者 上 呼 吸 道 失 去 湿 化 . 由 功能 , 加上 气 管 和肺 的 水 分 蒸 发 , 致 呼 吸 道 粘 膜 干 燥 , 管 导 气
压 。2 根 据 年 龄 调 节 适 宜 的压 力 , 人 在 3 0 4 0mmHg左 ) 成 0  ̄ 0 右 ,,L 2 0 0 d J 在 5 ~3 0mmHg左 右 , 免 压 力 过 大 刺 激 病 人 剧 以
术 , 过 采 取 有 效 的 护 理 , 果 满 意 。 现 将 护 理 体 会 总 结 如 通 效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147-02气管切开是抢救和治疗呼吸道梗阻的主要措施之一,是维持自主呼吸或呼吸支持治疗、保证有效通气和充足氧供的关键,是各脏器功能恢复的基础。
重度颅脑损伤后由于病人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肺部功能的减弱,会产生大量痰液等分泌物,阻塞气道,导致不同程度的急性呼吸功能障碍,常需行气管切开来保证有效呼吸。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预后。
国内外有许多护理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笔者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进展做如下综述。
1 气管切口的护理切口周围皮肤和呼吸道分泌物常成为切口的感染源,必须保持切口局部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切口周围纱布,切口换药通常先用1%碘伏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将无菌纱布块中间剪成y型,垫于外套管下。
李绍碧[1] 认为也可用3%双氧水行气管切口消毒,与75%酒精相比,3%的双氧水预防气管切口感染的效果更好。
切口处敷料常规用切口纱布,或凡士林油纱布,或用庆大霉素浸透纱布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切口周围。
陈樱[2]采用改进的气管切开蝶形敷料给病人换药,不用剪刀剪开无菌沙布避免了线头落人切口内和气管导管内,既美观又实用。
王红霞[3]应用泡沫敷料换药,能充分吸收创口周围痰液,使创口周围皮肤保持干燥可延长换药间隔时间,从而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舒适度。
2 气管套管及气囊护理2.1 气管套管的固定气管套管固定导管的纱带要松紧适度,以能容纳一手指为宜。
吴娟等选用棉布做面料,柔软的纱布做里料改良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减轻了病人颈部的皮肤损害,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4]。
气管套管口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并经常更换,防止空气过于干燥或异物落入,经常检查有无内套管阻塞,分泌物稠厚、量又多时,可随时取出内管,去除内管内痰液,清洗消毒后备用。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发表时间:2011-07-01T10:49:29.26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臧仰兴[导读]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病人改善机体缺氧及挽救生命的价值。
臧仰兴(河北省曲阳县人民医院 073100)【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病人改善机体缺氧及挽救生命的价值。
方法①通过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保证有效的氧气供应。
③正确使用呼吸机。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积极行气管切开术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保证脑组织供氧,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颅脑损伤是脑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 一般多是由于车祸、跌伤、斗殴伤而引起。
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常有较明显的意识障碍,患者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及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呕吐物等可逆行进入气道,又因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梗阻。
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可引起重要组织器官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的缺氧,脑是高级神经活动器官,脑的功能和代谢极为活跃,需要有充足稳定氧供应,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成人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氧消耗量的20%,脑皮质的氧消耗量是白质的3~5 倍。
脑组织缺氧严重,加重脑水肿,使脑组织体积增加,颅内压更上升,可使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终至脑干受压造成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1 年3 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0 例,其中行气管切开25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 年1 月~2011 年3 月收治因车祸等各种原因所致重型颅脑损伤40 例,男23 例,女17 例,年龄5~79 岁,GCS 计分为3~8 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的必要性(一)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行气管切开病人改善机体缺氧及挽救生命的价值。
方法①通过气管切开术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保证有效的氧气供应。
③正确使用呼吸机。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积极行气管切开术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保证脑组织供氧,从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及致残率。
【关键词】颅脑损伤;气管切开
颅脑损伤是脑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一般多是由于车祸、跌伤、斗殴伤而引起。
其特点是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行开颅手术治疗,术后常有较明显的意识障碍,患者丧失正常的咳嗽反射及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出,呕吐物等可逆行进入气道,又因下颌松弛,舌根后坠等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梗阻。
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因此可引起重要组织器官缺氧,尤其是脑组织的缺氧,脑是高级神经活动器官,脑的功能和代谢极为活跃,需要有充足稳定氧供应,脑的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成人脑的耗氧量占全身氧消耗量的20%,脑皮质的氧消耗量是白质的3~5倍。
脑组织缺氧严重,加重脑水肿,使脑组织体积增加,颅内压更上升,可使脑组织移位形成脑疝,终至脑干受压造成呼吸中枢衰竭而死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急救手术,术后可改善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改善脑缺氧,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
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40例,其中行气管切开25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2011年3月收治因车祸等各种原因所致重型颅脑损伤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5~79岁,GCS计分为3~8分。
临床诊断严重脑挫裂伤14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例,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24例。
38例均经急诊手术后入住ICU病房,其中行气管切开25例。
1.2手术指证
①伤后伤昏迷程度较深,估计短时间内难以清醒者;②伴有后组脑神经损伤,颅底骨折出血较多,脑脊液鼻漏明显者;③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且痰多不易咳出或吸出,或有误吸者;④因呼吸道不通畅,不能维持正常血氧饱和度者;⑤合并有严重胸部创伤,特别是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并有反常呼吸者。
1.3手术要点
1.3.1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肩下垫一小枕,头后仰,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以利于手术。
1.3.2麻醉
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1.3.3切口
多采用直切口,自甲状软骨下缘至接近胸骨上窝处,沿颈前正中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1.3.4分离气管前组织
用血管钳沿中线分离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
肌,暴露甲状腺峡部,若峡部过宽,可在其下缘稍加分离,用小钩将峡部向上牵引,必要时也可将峡部夹持切断缝扎,以便暴露气管。
1.3.5切开气管
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刀尖勿插入过深,以免刺伤气管后壁和食管前壁,引起气管食管瘘。
1.3.6插入气管套管
以弯钳或气管切口扩张器,撑开气管切口,插入大小适合,带有管蕊的气管套管,插入外管
后,立即取出管蕊。